试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

2023-02-23

第一篇:试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

试论企业的成本管理

薜随云

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应该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三个阶段,即: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同,所以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同。现分述如下:

一、投标阶段成本管理

在投标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编报适合本企业施工管理水平、施工能力的报价。现阶段施工企业在投标时一般按部颁定额编制预算,根据合同和设计文件、现场考察情况、竞争对手以往的报价水平以及业主的中标原则确定项目的最终报价。而在国外,国家没有统一的定额,也没有“定额”、“指标”这各叫法,基本上都归结为“价格”、“单价”、“费用”,投标时按企业自己积累的基础资料由有经验的造价工程师编制工程所须费用,结合市场竞争情况和掌握的同类企业报价水平确定项目的最终报价,这就是为什么外企在世行项目低价中标原则面前进退自如,而国内企业在统一的部颁定额的指导下,常常传出投标投亏的信息的原因。实际上,这种亏一是相对于部颁定额而言,二是相对于市场不规范、有的业主不尊重合同而言的。事实上,我局也有类似项目按部定额预算必亏无疑,但由于当地市场较规范,业主比较尊重合同,所以通过合同管理、成本管理、科技进步最终盈利了。所以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定额,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规范,业主应该逐步建立正确的合同观念,即:合同是维护合同双方利益的,是以平等、诚实、信用为原则的。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应该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是:除非合同有利、市场规范,投标的最终报价绝不能低于按企业施工定额做出的预算。

二、施工阶段成本管理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项目经理部的成本控制目标;项目经理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各项费用指标进行分解以确定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指标;加强成本的过程控制。

(一) 确定项目经理部成本控制目标。我局对项目经理部成本目标的确定是通过编制、下达标后预算、与项目经理部签定经济合同来实现的。面对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低的报价,企业再象计划经济那样粗放管理,那么许多项目将必亏无疑。所以,我局从96年开始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以强化项目经理部管理。为了控制项目经理部的成本,降低消耗,确保项目不亏损并略有盈余,我们对中标项目依据我局98年颁布的《标后预算编制办法》和《标后预算定额》以及《内部机械台班费用定额》编制标后预算。标后预算的总费用即项目经理部成本控制的总目标。

(二) 项目经理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控制目标一旦确定,项目经理部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组织施工生产、加强过程控制千方百计的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建立成本管理控制体系,确立项目经理是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成立由工程技术、物资机构、试验测量、质量管理、合同计量、财务等部门参加的成本控制小组,定期进行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同时制定成本控制管理办法及奖惩办法,做到奖罚分明,以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和项目所有人员成本的积极性(包括分包队伍)。

(三) 成本控制指标的分解。标后预算的下达只能说局或处对项目经理部明确了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而项目经理部要明确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目标,还必须对标后预算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分解可以抛开定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直接费(包括其他直接费)的分解:直接费的成本控制指标主要应分解到作业层、管理层的工程技术部门、材料部门、机械部门、合同计量部门、试验室、财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

1.

1、作业层:目前,我局对项目的管理实行管理层、作业层两层分离,管理层与作业层一般通过签订承包合同明确作业层的质量、进度、安全、现场文明施工、承包费用等项指标,所以作业层对某项工程的承包费用即为其成本控制指标。

1.

2、管理层:作业层各项成本目标的实现是通过管理层各职能部门的严格管理和现场工程师的严格监督来实现的,所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必须有明确的成本控制指标,以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确实起到管理控制的作用。

1.2.

1、工程技术部门:应承担两项指标。一是某分项工程按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方案计算的直接费用的某单项施工设计的造价作为方案设计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其成本控制的主要职责是:通过优化设计,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和单项施工设计优化的造价作为现场技术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其成本控制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有效的现场管理和现场监督,确保施工过程的成本得到控制;上述两项指标作为对部门的考核指标。

1.2.

2、材料部门:应承担两项指标。一是以标后预算中材料的原始单价(不加损耗)作为材料采购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二是以标后预算所考虑的损耗系数乘试验部门配合比优化后的材料数量反算为材料损耗数量作为材料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目标;上述两项指标作为部门的考核指标。

1.2.

3、机械部门:应承担两项指标。一是按标后预算所预测的台班数量计算的机械直接使用费作为机械高度和管理人员的

成本控制指标;二是根据经验计算机械小修、油料费用作为机驾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上述两项指标作为部门的考核指标。

1.2.

4、合同计量部门:应承担两项指标。一是认真研读合同文件,仔细会审设计文件,预测项目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所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导致的合同价增减作为合同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二是按承包合同测算作业层承包工程的费用作为计量支付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上述两项指标作为部门的考核指标。

1.2.

5、试验室:应承担两项指标。一是根据标后预算所采用的混合料配合比计算的各类材料用量及费用做为优化配合比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二是将按优化后的配合比计算的各类材料用量及费用做为现场检测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上述两项指标作为部门的考核指标。

1.2.

6、财务处:一是生产一线工人的工资总额控制,二是控制作业层承包工程的费用支付作为主管支付的财务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上述两项指标作为部门的考核指标。

1.2.

7、质量部门:根据经验和工程实际预测质量管理的预防费用、鉴定费用、可能发生的返工、返修费用作为部门的成本控制指标。

2、 现场管理经费的分解:这类费用主要由经理部管理层控制。对这些费用的分解应抛开定额按管理人员工资及工资附加费、办公费、电话费、临建费、指挥车各项费用、财务费用、职工探亲费用、取暖和降温费、合同纠纷和地方干扰等意外费用等项分解到管理层各个职能部门。

(四) 项目成本的过程控制:成本指标确定后,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从开源和节支两方面来入手,通过有效管理和控制才能确保成本目标的最终实现。所谓开源就是深入研究招标文件、设计文件、合同条件等合同内容,以达到增收的目的;节支就是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1. 开源增收的途径:

1.

1、 成本控制小组应组织有关部门认真会审设计图纸,积极提出可能的变更设计项目。设计图纸是否方便施工,取决于设计人员的经验。有的设计人员由于没有施工经验或者设计时间仓促,造成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者难以施工。所以施工单位应该在满足业主要求和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会审,提出可能变更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有目的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意向,及时计算出变更项目工程数量的增减和合同价的增减。在图纸会审时,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的项目,更要认真仔细,要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有科学依据的变更意向,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及时计算出变更项目的工程数量增减和合同价的增减。

1.

2、 认真研究合同条件,积累、分析各类施工原始资料,整理和记录合同范围内的工程变更资料,及时发现索赔线索,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索赔报告。如果报告一经批准,应及时详细的计算因此带来的工程数量的增减和合同价的增减,并争取在每月的计量支付时报给监理工程师。

2. 加强内部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途径:内部成本控制主要应组织均衡生产、加强原材料和周围材料费用控制、机械费用控制和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合同计量等项工作。

2.

1、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组织均衡生产,降低按时间计算的成本费用,如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机械租赁费等,同时还可以拿到业主的进度奖;

2.

2、根据进度计划编制分项、分部工程工、料、机消耗计划,实行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制度,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以及实耗材料数量的核对工作,以保证工程实体数量、任务单、领料单、现场余料几项数据的真实性。然后与材料消耗计划进行对比,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

2.

3、在月度工程结算的基础上,实行成本核算。并与部门的成本指标对比,由责任部门分析成本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差异,为全面实现目标创造条件。

2.

4、据合同要求和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机械配备、人员素质,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械也不同,所发生的费用也不同。因此,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可以同时制定几个比较施工方案,以便从中优先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

3. 对分包队伍成本的控制:对分包队伍的成本管理主要应抓以下几方面:

3.

1、认真测算分包单价,签订维护双方利益的经济合同。在施工过程中,对分包工程的质量、进度、现场文明施工、特别是工程的计量支付进行控制。

3.

2、计日工的控制:由于公路施工的特点,施工现场经常有一些零星的任务,这些定额以外的任务按合同规定可以按计日工

计量。由于计日工具有随机性,所以应由成本控制小组事先根据分包单位分包工程量预测、估算出计日工的控制总量,由现场工程师签认、合同计量部门审核、项目经理部主管领导审定,才能进行计量。

3.

3、坚持奖罚分明的原则。在各个分包队伍之间开展进度、质量竞赛,奖优罚劣,以起到保证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的作用。

三、 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1、 组织力量完成剩余工程量,盘清剩余物资存量,有的物资可合理估价移交给下一个项目,有的可就地处理。

2、 组织力量编制竣工资料,绘制好竣工保顺利交工,另一方面为工程结算提供证据。

3、 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做好工程决算。一般来说,对于单价合同来说:工程结算总价=合同价+变更设计增减额+索赔金额;所以合同计量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根据竣工图和合同、计量资料做好工程决算,及时向甲方进行工程结算。未签认的工程量及时请监理工程师签认,该批的变更、索赔报告,及时请监理工程师签字并跟踪业主及时批复。

4、在缺陷责任期,项目经理部应明确留守责任人,并根据剩余工程量、留守费用,可能出现的保修项目编制缺陷责任期费用计。

第二篇:试论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创新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为求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获取对自身而言相对有利的竞争力,在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必须要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本文将从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意义开始阐述,并在其中发现企业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与不足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企业 经济管理体制 创新

一、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创新的意义

1.高效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的指路明灯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作是企业实行其他措施和进行其他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只有拥有较为高效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强化企业的经济管理力度,贯彻落实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才能确保企业其他活动的正常进行和落实,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运用最低的成本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一个高效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的指路明灯,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道路。

2.高效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能为企业带来市场竞争力

面对市场经济中愈发激烈的竞争,各大企业均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发展。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在实质上是指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一个高效科学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才能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得到真正的落实,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目前的运营状况,才能及时的发现企业中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及时的解决企业中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强化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监控能力,避免经济上的决策失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力。

3.高效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

企业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必须要对企业资金的动向进行监控和管理,对资金的使用和分配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一个高效科学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才能让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得到规范的管理,通过经济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将会得到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的分配,实现资金利用率最大化,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

4.高效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能够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监控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单位提供的财务数据是反映该企业运营状况的原始数据。企业只有拥有一个高效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才能对该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从而反映出该企业的运营状况、各种经济活动的实施状况和各种政策的落实状况,并能及时的发现决策落实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对决策进行适度的调整并根据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下一阶段的经营决策。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先进的经济管理思想观念

现今,大部分的企业在建设经济管理体制的过程中,普遍缺乏相对应的经济管理思想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兴起潮流,企业领导在理论上已经初步了解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企业缺乏进行经济管理的相对应的经验,企业管理层没有真正的掌握先进的经济管理思想观念,从而导致在实际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经济管理的观念根本没有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上,经济管理无法真正的得到实施,其领导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中仍然以自身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发展。一个尚未成熟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外在阻力,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让企业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

2.经济管理目标被歪曲误解

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利用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一个明确的经济管理目标才能使企业内部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能够按照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进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在企业的现实运营中,某些企业经常性歪曲误解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只在于单方面的发展经济,而严重忽略企业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效益的实现,导致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平衡。虽然企业的盈利率不断上升,但是企业对环境、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发严重,最终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经济管理监控制度不完善

为了确保经济管理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较为高效的经济管理监控制度对经济管理进行监管和控制。而按目前的状况而言,许多的企业内部普遍缺乏相对应的完善健全的经济管理监控制度。由于企业缺乏设立先进的经济管理监控制度的经验,某些企业从传统的经济管理制度中进行改造,而旧式的经济管理制度明显无法满足企业现今的发展需求;某些企业从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制度中进行参考,而忽略了我国国情和该企业的运营现状,建立起的经济管理制度完全无法适用企业的发展。

4.忽视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不仅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而是对企业内部一切与财务活动相关的所有方面的因素进行规范和管理。而在这些因素中,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一项对财务活动的正常实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大多数的企业总是忽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存在,把人力资源管理排除在经济管理之外。企业忽略了员工的重要性,忽略了激烈员工和培训员工,不但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还降低了员工的使用效率,缺乏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三、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

1.贯彻落实科学高效的经济管理观念

在建设合理科学的经济管理体制的过程中,探索经济管理创新的方式方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贯彻好落实好科学高效的经济管理观念,以先进的经济管理观念带领整个企业贯彻经济管理的决策。只有在科学高效的经济管理观念的带领下,才能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策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相融合,才能使经济管理推动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要把先进的经济管理观念自上而下的贯彻到企业内部的各个角落,让企业管理层能够熟练掌握经济管理观念,带领整个企业走向经济管理潮流,让整个企业的全体工作人员都能清晰明了的认识到先进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为经济管理的实施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执行环境。

2.实现经济管理监控制度的创新与健全

实现经济管理监控制度的创新与健全是维护经济管理持久作用的制度保障,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必须要以创新的制度作为巩固,因此确定了经济管理监控制度的创新。因此,必须要在制度中设立相对应的约束和控制规条,确保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能够自觉的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工作,确保企业与员工时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必要时,还必须要建设相对完善健全的激励制度,用于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还必须要强化对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监控体系,实行内控机制,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实施,避免不符规范的行为发生。

3.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能够得到更多的推动,企业管理层必须要重视员工,不仅要以“以人为本”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还要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

改造和创新。首先管理层要改变观念,必须要重视员工的作用力,重视员工的综合培训,必须要建设相对的奖惩激励机制,多劳多得,增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在生硬的经济管理制度中增添人性化,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宏观环境下,企业要获取相对强势的竞争力,必须要对企业本身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51 program design" Tang Ying, 2012,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 a case of driver and Proteus simulation" Li Lin power, based on the 2011, science press;

3 "design" MCS-51 Series MCU lzhzjj.com/bet365yulechang application system He Limin, 1995, Beihan

g University press;

4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based" Li Guangdi: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 1992;

5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Ding Yuanjie, 1994, mechanical industry press.

第三篇:试论企业管理中激励问题

摘要:近几年来,人力资源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当作一种成本,而作为一种重要资源越来越被企业重视。激励作为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文中就有关激励的一般性问题做了阐述,总结了企业中常用的激励方法和使用激励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激励薪酬

如何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无数优秀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内容中,激励问题是重要内容之一。激励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运用的好坏。很多企业都有人才外流现象,留不住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激励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一,企业管理中为什么要引入激励

1,激励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

企业最关心的是什么?是绩效!企业有了好的绩效才能生存。企业要有较高的绩效水平就要求员工有较高的个人绩效水平。在企业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才能卓越的员工的绩效却低于一些才能明显不如自己的人。可见好的绩效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

以往我国的企业过分强调员工的个人能力,认为企业效益完全由员工素质决定。其实,这个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从“绩效函数”(如下)我们可以看到,个人绩效还与激励水平、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激励水平也是工作行为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员工能力再高,如果没有工作积极性,也是不可能优良好的行为表现的。P=f(M×Ab×E)P------个人工作绩效

M-----激励水平(积极性)

Ab----个人能力

E------工作环境

2,激励可以挖掘人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挖掘员工潜力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90%。由此可见,激励是挖掘潜力的重要途径。索尼公司鼓励每一位员工对产品提出任何意见,由此,便有了随身听的诞生,这便是挖掘潜力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

由此可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不仅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表现,更是迎接未来挑战的一剂良方。

二,激励是以员工需要为基础的

员工为什么可以被激励?怎样的激励才算是有效的激励?要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什么是“需要”。需要是指个体由于某种重要东西的缺乏或被剥夺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于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激励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它把员工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各层次的需要可以相互转换。在众多的需要中有一种是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需要,称为优势需要。员工工作的动机正是为了达到需要的满足,尤其是优势需要的满足。只有需要达到满足,员工才有较高的积极性。

激励之所以有效,原因在于人们在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就会对事情的成败分外关注,而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使面临的压力变为动力。

员工各式各样的需求正是激励的基础。激励手段必须针对员工的需要,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另外,好的激励手段还应该引导员工的需要向高层次发展。总之,只有让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才是有效的。要建立使

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就要立足员工的需要。

三,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激励有效性的保障

有效的激励还必须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保证。这里所指的评价体系包括绩效评估体系和对激励手段有效性的评价。

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是对员工努力工作的肯定,是对员工进行奖惩的依据。以员工绩效为依据,对员工进行奖惩,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目的。而激励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创造出高的绩效水平。没有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也就无法评定激励是否有效。

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的需要也会随之变化,通过对激励手段的评价,可以随时把握激励手段的有效性和员工需要的变化,调整激励政策。达到激励员工的最好效果。

四,企业激励方法的选择

任何理论只有运用到实际中才有意义。激励也是如此。现在,大多数企业已经引入了激励,有的企业还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激励方法。现对常用的激励方法总结如下。

1,为员工提供满意的工作岗位

热爱一项工作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为员工创造一份满意的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包括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场所、必要的工具、完整的工作信息以及公司各相关部门的协调等。

很多企业只关心员工的工作本身而忽略了为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员工工作时随时可以感受到的。若环境对员工的工作产生副面影响,员工会有持续的不满。当员工总可以感觉到环境的不适时,企业无论怎么激励都不会有良好的效果的。

(2),员工的技能特点、性格特点要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企业往往认为员工的素质越高,工作越出色。我们可以假想一下,让一个高素质人才去干一份平淡、简单的工作,结果会是怎样。长时间工作后,这位人才一定会弃企业而去。

现代企业的岗位需要的是最适合的人来干。员工素质过高,对工作提不起兴趣;素质过低,无法完成工作,也不会对工作有兴趣。只有与员工的个人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才会激起员工的工作兴趣。员工才会有积极性。

(3),工作的内容要丰富、具有一定挑战性。调查表明,当员工按部就班地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积极性会有很大的下滑趋势。

对工作内容的设计,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例如,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从事一样的工作,较长时间后,积极性就会下降。如果适当调整其工作内容,扩大其工作内容,采用工作轮换,就会再次提起工人对工作的兴趣。对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工作内容较为丰富,企业鼓励其在工作上的创新,增强工作的挑战性,就可以有效地激励他们。

(4),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关调查显示,求职者尤其是高学历的求职者,选择工作时最看中的就是发展前途。没有员工会满意没有前途的工作。企业要把员工的工作前途告诉员工,就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明白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机会。

以往国内的企业很不重视这点,很多员工不知道自己将来的位置,发展存在很大盲目性。如果企业能够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要和职业发展意愿,结合企业实际,为员工提供适合其要求的升迁道路,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结合,员工才有动力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一种长期激励措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激励手段。

(5),给予员工培训的机会。如今已经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员工深知,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必然会被淘汰。所以,对培训的需要已经越来越强烈。针对员工这一需要,建立符合自己企业实际的培训体系就很重要。

培训员工时要注意,培训只是手段,使用才是目的。只有将使用与培训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培训的

目的。

2,制定激励性的薪酬和福利制度

员工进入企业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报酬,是与人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的,是最有效的一种刺激物。在企业里,报酬的高低甚至可以代表员工的价值大小。所以,合理的薪酬系统是具有很大激励效果的。

(1),激励性的薪酬政策的制定。

双因素理论认为,薪酬只是一种保健因素,不会对员工有激励作用。传统的薪酬体系设计也缺乏激励因素。其实,只要对薪酬体系进行科学的设计,同样是可以起到激励作用的。

①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提高薪酬水平。

研究发现,从企业内部来讲,员工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对薪酬水平的关心。所以,薪酬体系要想有激励性,保证其公平性是必须的。公平性包括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对外公平,要求企业的薪酬水平与行业的薪酬水平要相当。对内公平,要求企业按贡献定薪酬。如果员工感觉报酬分配不公,他们就会感觉不满,只有保证公平,员工才能正常工作。

但是,仅仅保证公平是不够的。要想有激励效果,还要提高薪酬水平。高的薪酬水平可以形成对外竞争优势,员工会有优越感,认识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

②薪酬要与绩效挂钩。

要想使薪酬系统具有激励性,薪酬系统必须与员工绩效结合起来。绩效薪酬可以把公司与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员工为自己目标奋斗的同时,也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可以达到一种“双赢”的目的。绩效薪酬实施过程中注意要有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为依据,否则,会影响绩效薪酬的公平性,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③适当拉开薪酬层次。

反差对比可以建立更为持久的动力。拉开薪酬层次可以鼓励后进者,勉励先进者。但是,层次不要拉开太大,否则会影响薪酬的公平性。

另外,在设计薪酬系统时,要注意薪酬中的固定部分。保持固定部分的比例,使员工有一定的安全感,激励薪酬措施才会有效。

薪酬激励是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物质激励手段。这种手段易于企业控制,变化因素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置具有激励性质的福利项目。

福利是员工报酬的一种补充形式。“恰到好处”的福利也是具有激励效果的。

①采取弹性福利制度。

不同的员工对福利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喜欢物质的,有的喜欢精神的,可谓众口难调。以往企业给予员工一样的福利待遇,一定会有部分员工的需要难以得到满足。采取弹性福利制度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弹性福利制度给予员工选择福利的机会,允许员工把个人需要与所需福利结合起来。另外,企业还把福利与工作年限联系在一起,高年限,高职务的员工更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这样更有利与长期激励。

②保证福利的质量。

拿一个简单例子来讲,很多生产型企业都为工人建立了免费浴室,这本来是一项很好的福利措施。但是企业往往疏忽了管理,浴室里水忽冷忽热,工人抱怨不断。本来是好事,结果却很糟糕。在企业中类似的例子有很多。

因此,加强对福利项目的管理才能起到福利应有的作用。

在物质激励方面上,薪酬和福利都是比较传统的激励方法。如今,又兴起了一种现代化的激励手段——“股权激励”。

3,股权激励

据统计,美国500强中,有90%的企业采用了股权激励后,生产率提高了1/3,利润提高了50%。可见,

股权激励是有较强的激励作用的。

股权激励把公司的股份作为奖励员工的工具,是一种先进的激励方法。它可以弥补传统激励手段的不足,把员工与企业紧紧联系到一起,具有束缚员工和稳定员工的作用,起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效果。是一种先进的长期激励手段。国内外成熟的股权激励手段有十几种,现只对常用的两种作以介绍。

(1)股票期权

这是美国企业中运用最多、最规范的股权激励手段。它授予员工享有未来接受股票的权利,是付酬形式的一种。多用于对高层领导人、核心员工的激励。

(2)期股

这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股权激励形式。现在中国企业常用的股权激励形式,大多都是期股的变种。期股指,通过被授予人部分首付、分期还款而实现的对企业股权的拥有。

针对一般的员工,通常股权激励不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因为对于大部分普通员工而言,他们可能得到的股权不可能很多;企业整体绩效与他们的工作关联度及个人收入关联度都太低,股权激励作用不会太大。股权激励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高级人员,例如,高级管理人员、主要技术人员等。他们的工作业绩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利益。另外,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手段,更能用股权这个工具牢牢把这些人才留在企业。

股权激励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还不是很广,也有很多问题。例如,在国企改革中,有的企业采取员工持股,对每个员工一视同仁,平均分摊股份,这样的股权激励是不可能起到作用的。

股权激励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激励方法,要想起到积极作用,还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们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参照外国成功经验,对其创新继承。

4,人性化的管理手段

人性化的管理,是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以员工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

企业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授予员工恰当的权利

现代人力资源的实践证明,现代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的愿望。任何员工都不想只是一个执行者,都有参与决策的需要。满足员工的这种需要,不仅可以激励员工,还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授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授权一定要恰当。权利过大,员工无法驾驭;权利过小,员工无法完成工作。只有恰当的授权才有激励作用。

授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授权后,不要对员工的权力乱加干涉,否则会使员工产生不信任的感觉。授权还要避免重复交叉,一个权力只授予特定的员工。

(2)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指通过设置恰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之所以能够起到激励激励的作用,是因为目标是组织和个人的奋斗方向,完成目标是员工工作结果的一种体现,是员工成就感的体现。

目标激励的关键在于目标的设置,只有恰当的目标才有激励效果。

①员工的目标要与组织目标一致。

企业与员工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两者之间往往会有矛盾,协调好这对矛盾,使企业与员工的目标想一致是目标激励得以实现的基础。在企业目标中分离出员工的个人目标是非常重要的。②目标必须是恰当的、具体的。

目标恰当是指,难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过高的目标,员工无法完成,会挫伤员工积极性;过低的目标,员工无法在完成目标的同时体会到成就感。最好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的,既具有一定挑战性,还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

目标具体是指,目标不能含糊不清,最好有个量化的目标,这样不仅完成起来更有目的性,还便于评估。要想实现这些要求,就要求管理者在制定目标时,要注意与目标执行着的沟通。了解其需要和能力,这样

才能制定出恰当的目标。

③当员工取得阶段性成果时要及时反馈给员工,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另外要对完成目标的员工予以奖励,认可其工作成果。

(3)鼓励竞争

很多管理者害怕企业内的竞争现象,认为这样会破坏企业的秩序。其实,只要管理者对竞争进行合理引导,竞争还可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对于企业中的后进员工,管理者要鼓励他们迎头赶上;对于企业里的先进员工,管理者要勉励他们继续领先。在企业内提倡个人竞争,提倡团队竞争,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可以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企业内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竞争是必须的。竞争的有序性除了靠道德约束外,企业也可以制定一些奖惩措施,规范竞争。

(4)营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有着良好文化的企业,人才的流失是明显低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塑造的企业的。当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一致时,当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到对员工的尊重时,员工会与企业融为一体。员工会为自己的企业感到骄傲,愿意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智慧。

良好的企业文化有着以下特征:

①尊重员工。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手段。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助有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有凝聚力的形成。

尊重员工,是人本管理的体现。

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强化团队协作。

③鼓励创新。

5,注意管理中的细节

细节是管理的缩影。在细节上体现对员工的关怀,是真正贯彻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一个小礼物,一声问候更能体现企业对员工的重视。企业对细节上的疏忽往往会使员工产生企业口是心非的感觉。

另外,还要注意,企业领导者的示范作用。企业领导者的带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领导人做不好工作的话,还怎么去要求下属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中常用的激励方法有很多。但仅仅知道这些方法还不够。要想让激励方法起到积极作用,必须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很多企业在激励的思想、原则上把握不够,在对激励的认识和运用上存在很多误区,往往采用了激励手段,也无法起到激励的效果。

五,激励的误区

1,管理意识落后。

有的企业,尤其是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对人才根本不重视,认为有无激励一个样。这些企业就需要革新自己的陈旧观点,把人才当作一种资本来看,挖掘人的潜力,重视激励,否则,必然会遭淘汰。还有的企业,口头上重视人才,行动上却还是以往的一套。这些企业管理思想落后,在这些企业里的员工很难有高的积极性。

2,企业中存在盲目激励现象

不少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有激励措施,自己便“依葫芦画瓢”。合理的借鉴是必须的,但很多企业只是照办。前文中,曾论述过,激励的有效性在于需要。只有立足本企业员工的需要,激励才会有积极意义。所以,要消除盲目激励的现象,,必须对员工需要做科学的调查分析,针对这些需要来制定本企业的激励措施。3,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

许多企业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要进行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的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这也没有认识到激励的基础是需要。同样的激励手段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要。

另外,企业要注重对核心员工的激励。在企业中,核心技术人员、高级管理者、营销骨干等都属于核心员工,他们有着高于一般员工的能力。加强对他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核心员工的激励更要使用

长期激励的手段,如股票期权、目标激励。

4,激励就是奖励

这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前面我们认识到,需要被剥夺的时候也可以激起员工的紧张状态,使其有较高的积极性。

企业的一项奖励措施往往会使员工产生各种行为方式,其中的部分并不是企业所希望的。因此,必要的束缚措施和惩罚措施就很必要。

但是,使用惩罚措施时要注意,惩罚力度不能过大。多用奖励,辅以惩罚。

5,激励过程中缺乏沟通

企业往往重视命令的传达,而不注重反馈的过程。这样对激励是很没有好处的。缺乏必要的沟通,员工就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不会有高积极性的。

(1),对员工所做成绩进行肯定。

所有的员工都希望能得到公司的赏识,但结果却往往令他们失望。很多员工总是抱怨,领导只有在自己出错的时候才会注意他们的存在。

管理者注意对员工的正面反馈是很重要的。告诉员工企业感谢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对员工进行肯定,拉进与员工的距离,这才是对员工的极大激励。

(2),透明管理。

让下属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了解公司的现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创造一种透明的环境,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信息,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6,重激励轻约束

在中国的企业界,有这么一个现象,国有企业不重激励重约束,留不住人才;民营企业重激励不重约束,也留不住人才。可见,只强调对激励的重视还是不够的。

武汉晨鸣采用严格的管理制度,拿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对我们是个很好的借鉴。激励正确的事、约束错误的行为才是正确的管理之道。

7,过度激励

有人认为激励的强度越大约好。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凡事物极必反,激励也是这样。过度的激励就会给员工过度的压力,当这个压力超过员工承受力的时候,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适当的激励才会有积极意义。

激励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并且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滋生出新的问题。本文只把一般性问题论述。中国企业要想有科学的激励体系,除了注意这些问题外,创新是很重要的,结合自己的实际创出适合中国企业的激励体制是必由之路

第四篇:试论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企业文化

论文摘要:企业价值目标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其它文化元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现代项目管理发展成为一系列的工作价值观和一种独特的、与传统管理有显着区别的管理哲学。企业项目管理是根植于企业文化的土壤之中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项目管理提供软环境,是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支柱。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客户导向、团队合作

1企业文化是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支柱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绝大多数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以及在该价值观支配下形成的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与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和适应企业环境变化过程中,培养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包括企业价值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行为规范等企业精神。其中企业价值目标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其它文化元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作用在于增强凝聚力,调动积极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创造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利条件。总之,企业文化是培育一种企业和员工为目标奋斗而共同遵循的精神。

企业项目管理是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及工具对企业的项目进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管理虽然是一门学科,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使用的知识,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它不是一种超乎价值的科学。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并根植于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一种价值观、习惯和信念之中,根植于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国际上的项目管理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推行项目管理需要相应文化(价值观)的支撑的论述,项目管理是“管理哲学”(ClelandandGareis,1994),和“系统的方法和行为模式被称之为项目管理文化”(HobbsandMenard,1993)。从项目管理的长期实践和发展阶段来看,现代项目管理从单纯的计划与控制技术发展成为一系列的工作价值观和一种独特的、与传统管理有显着区别的管理哲学。企业项目管理是根植于企业文化的土壤之中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项目管理提供软环境,是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支柱。

2企业项目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与传统管理相区别,现代企业项目管理在其组织及价值观层面上有以下核心内容:

(1)项目组织特殊性。企业项目管理采取面向对象(即项目)的管理模式,项目的临时性决定了项目组织或项目团队的临时性,任何一个项目团队都是为某项目而特别组建的,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解散。而且,在项目周期的各个阶段,项目团队的成员会有很大的变化,项目的组织是柔性的。

(2)以目标为导向。企业项目管理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管理方式,项目成员根据协商确定目标及时间、经费、工作标准等限制条件,独自处理具体工作,以目标为导向来解决问题。

(3)项目经理是基于团队建设的横向管理。项目经理没有足够的上级对下级的正式权力,不可能像传统职能部门经理那样依靠上级对下级的控制、指挥而进行纵向管理,而只能依靠项目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在项目团队中进行跨部门、跨专业的横向管理。

(4)团队受到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必须是依靠团队的所有成员进行的,不能只靠少数“精英”。所有团队成员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结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

(5)强调速度、灵活和双向交流。项目是一次性的商业活动,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就要求处理问题要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速度,尽量缩短组织中的信息传递路线,减少决策层次,实行双向交流,以达到项目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和信息共享。

从企业项目管理的组织及价值观层面上的要求,可以发现支持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企业文化必须具有如下特征:其一是客户导向的价值观,其二是团队合作的价值观。没有这样的企业文化的支撑是很难推行现代项目管理的,这往往是许多企业无法全面推行现代项目管理

的原因所在。

3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采用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从公司创立起就采用企业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项目实施,从1997年公司创立以来得到超常规的发展,每年以80%销量的增长额增长,远远高于国内乘用车67.7%的平均增长水平。2003年底跻身国内轿车市场的三甲,企业利润值位居汽车行业的榜首。在短短的

六、七年内公司为何取得如此引人瞩目的跳跃式发展?这与企业从公司创立开始,就注重培育公司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以一个个对公司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项目的成功,推动公司的超常规的跳跃式的发展分不开的。而项目的成功又是与坚实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

上海通用从创业初期就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公司成立之初就通过管理层的多次充分的讨论,明确了公司的宗旨和价值观。上海通用的宗旨是依靠一支训练有素,富有使命感和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贯彻精益管理原则,注重不断学习和积极创新,安全地为顾客提供世界级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使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上海通用的价值观共有五条:以客户为中心;安全;团队合作;诚信正直;不断改进与创新。其中对企业项目管理有最主要的支撑作用的是两条:以客户为中心及团队合作。

3.1以客户为中心

上海通用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是公司的第一价值观,因为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客户为中心在上海通用就是以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要求每个员工首先要明确内外客户需求,其次要保持客户的长期热忱。

以客户为中心有着深层次的含义。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作为公司的一种工具用以识别更多的顾客价值。从公司范围来看,购买上海通用产品的是公司的客户,在公司内部,各个部门按照价值链的流动都有其内部客户。在上海通用的项目环境中,项目经理以市场的要求为导向,各职能部门经理以项目经理为客户,当发生冲突及争执时,以客户的导向为准。公司的项目由各个项目总监负责,由各项目总监通过项目章程的规定具体对项目负责,确保各项目的执行和完成。项目章程明确地规定了项目的利益相关方的各项要求。项目总监将项目分解为许多小的交付物,由项目组的各分管经理负责按照要求完成目标,每个交付物都明确规定了交付物的责任人及交付物的客户,分管经理在将其交付物交付时,必须得到交付物的客户方的认可方才得到完成的确认。这种理念及价值观的确立,减少了企业内部门和人际之间的摩擦,容易形成通力合作的氛围。

3.2团队合作

上海通用的价值观中的另一条核心是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就是要创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发挥员工与合作伙伴的特点及长处。在上海通用的项目团队中,集中了与项目有关的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他们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集中在一起共同为实现项目的整体目标而努力。虽然,项目团队有不同的分工,但由于项目问题的相关联性、问题的复杂性及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项目团队必须要经常进行开放、坦诚而及时的沟通,彼此交流信息及想法,相互做出和接受彼此的反馈及建议性的批评。基于这样的团队合作,团队成员可以对复杂问题集中讨论、集中解决、集中攻关,有利于复杂问题的快速解决。同时,有效的团队合作能避免各职能部门以各自利益为重,使团队以公司的整体利益为重。

3.3“4S”合作理念。

在许多合资公司里,由于合资双方的利益驱动点不同,而中外员工又来自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必然在合作中产生许多矛盾。为了使合作双方能在一个团队真诚合作,上海通用首任总经理胡茂元先生创造性地倡导出以上海通用的利益为重的“4S”合作理念。“4S”在上海通用人人知晓,它是4个英文词的缩写,即STUDY(学习)、SGM(上海通用汽车)、

STANDARDIZAT10N(标准化)、SPRING(灵活)。

STUDY是基础,通过互相学习,把差异化作为企业的优势。上海通用在发给每个员工的中英双语手册中,明确要求合作双方“相互研究对方的习惯做法和文化传统:相互学习对方长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SGM代表的是以上海通用利益为重,讲求“公正合理、长远利益和最佳决策。”这样一方面是为合作双方建立了“共同利益体”,一方面也是为了有效确保国家的利益。

STANDARDIZATION是用来规范合作双方的行为,要求双方“遵守SGM适用的法律法规,恪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廉洁奉公”。无论什么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好的合作,原则是第一位的,双方必须严守法律法规。”SPRING是灵活务实。上海通用要求合作双方在工作中“讲灵活性,不要固执己见:积极进取,不要消极等待:解决问题,不要务虚空谈”。4S的合作理念是上海通用最早和最重要的合作理念,有了4S合作理念,中外双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矛盾有共同的判断标准。在此合作理念下,使上海通用的团队合作成为国内合资企业的典范。

上海通用在项目团队中让所有的项目相关人都参与到开发工程中。团队成员从项目开始就参与项目计划制定,使项目组成员更好地理解项目的目标。因为一个共同的、得到充分理解的目标不仅是一个成功项目的一部分,而且是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一部分。例如在建设项目中,作为业主的我们将土建公用的设计公司与设备设计的供应商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工作,消除了许多由于前期设计沟通中的障碍,避免了在项目后期的变更的产生,而且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如何使全体员工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体系,认同企业的使命与目标,需要付出极为艰辛的努力。在上海通用的项目推进过程中,从管理层开始就注重在项目的规划、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公司的价值观理念,时刻提醒项目成员关注公司的价值目标。所有进入公司的新进员工都要进行为期一周的企业文化等入门培训,帮助公司新进员工迅速理解并融入公司的文化中。

2002年及2004年上海通用先后兼并重组了烟台车身有限公司和沈阳金杯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在兼并后最重要的是及时和有效地将上海通用的企业文化传递和移植到兼并企业中。公司对被兼并企业的员工重新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通过项目的锻炼,使他们认识并融入新的公司文化中。沈阳项目中在短短的6个月内完成了新车型在当地的投产,当地员工参与项目从开始怀疑到最后的信服和全身心的投入,我们从当地员工身上看到这种可喜的转变。

在上海通用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深深感悟到企业文化精神是项目进行过程中“气”与“神”,是企业项目管理的“软”环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当项目进行中迷失了方向时,团队会及时找寻自己的客户,因为只有满足客户的需求时,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当项目中出现问题时,大家能坐下来群策群力,以问题为导向,关注于解决问题,这样项目中的冲突转化为团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动力。

第五篇:试论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自身管理观念相结合的产物,包含企业 „„„„„„„„„„„„„„„„„„„„„„„„„„„„ 的哲学、精神、目标、道德、风尚、民主、形象、价值观、素质、行 „„„„„„„„„„„„„„„„„„„„„„„„„„„„„„ 为准则、远景等内容,通过培训、环境陶冶、宣传、联谊等途径对企 „„„„„„„„„„„„„„„„„„„„„„„„„„„„„„ 业的全体员工进行渗透,以此来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 „„„„„„„„„„„„„„„„„„„„„„„„„„„„„„员工力量,实现企业目标。

„„„„„„„„„„„

物业管理行业又有其特殊性,物业管理是物业经营运用各类物业 „„„„„„„„„„„„„„„„„„„„„„„„„„„„„„ 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统一管理,为物业的产权人和使用人提供高效、 „„„„„„„„„„„„„„„„„„„„„„„„„„„„„„ 周到的服务,并创造一个安全方便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物业管理对象

„„„„„„„„„„„„„„„„„„„„„„„„„„„„„„是物业、服务对象是人,提供商品是劳务,就是为物业产权人和使用 „„„„„„„„„„„„„„„„„„„„„„„„„„„„„„ 人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有偿服务,为业主和使用人营造一片优美、 „„„„„„„„„„„„„„„„„„„„„„„„„„„„„„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 关键词:物业服务企业文化建设

„„„„„„„„„„„„„„„„„„„„„„„„„„„„„„„„„„„„„„„„„„„„„„„„„„„„„„„„„„„„„„„„„„„„„„„„„„„„„„„„„„„„„„„„„„„„„„„„„„„„„„„„„„„„„„„„„„„„„„„„„„„„„„„„„„„„„„„„„„„„„„„„„„„„„„

试论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许多人对企业文化感到模模糊糊,似是而非,感觉这也是那也是,到底怎么讲,企业文化即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思想核心理论基点,与人类行为的理念是哲学一样,企业的文化理念亦即企业的经营哲学思想,企业活动从事什么,禁止什么,

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不做,走这个方向而不走那个方向,都是有个想法的,有大想法,有小想法,一时之念长期之思,而企业一贯性活动必定是在一个长期形成的较深层的想法支配下进行的,不可能是盲目从事,即使是盲目行事也有一种文化理念支配,不要正确的文化理念就是盲目从事的文化,长期形成而深层的那个想法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大概由企业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企业文化的功能、企业形象定位、企业哲学思想、企业精神和企业口号、企业道德等组成。一般来说,所谓的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自身管理观念相结合的产物,包含企业的哲学、精神、目标、道德、风尚、民主、形象、价值观、素质、行为准则、远景等内容,通过培训、环境陶冶、宣传、联谊等途径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渗透,以此来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实现企业目标。

企业文化理念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传统的“见物不见人”的理性主义管理思想,反对资本控制员工而代之以文化引导员工,主张将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管理的主要环节。这个理论的意义已为实践所证明。比如海尔提出了著名的“海尔定律”,以“创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的名牌”为发展目标,倡导“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海尔人就是要创造感动、就这样被你感动、用户永远是对的”的服务理念,对海尔的迅速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当然,不同的企业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物业管理行业又有其特殊性,物业管理是物业经营运用各类物业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统一管理,为物业的产权人和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并创造一个安全方便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物业管理的对象是物业、服务对象是人,提供商品是劳务,就是为物业产权人和使用人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有偿服务,为业主和使用人营造一片优美、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宏观的角度看,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 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物业管理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服务

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士有八字箴言叫做“物的管理、人的服务”,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服务上。作为服务行业,其有形价值较少,更多的则是无形价值,而品牌则是物业管理企业最为重要的无形价值,它的质量的管理和鉴定似乎很难有量化的标准。比如说:航空服务业对微笑的要求具体到应该露出几颗牙齿,但是我们很难知道,即使有了那样标准的微笑是不是真的发自内心,是不是能真的愉悦和打动客户。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制定了规范化的服务标准体系,比如说,电话铃响三声接电话,要用规范的礼貌语言:您好,物业管理公司,请问您贵姓?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这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并不难做到。但是对电话交谈的内容,对业主提出问题的解答是否适宜,是否令业主满意到无从控制。这就需要在标准化规范要求之外,更多需要在平时对每一个员工个人素养的培养和训练。

2、 物业管理传递的是企业形象

有人说,成为一名好的物业管理人,就是要学会如何和人打交道。也就是说物业管理的工作其实就是不断的和业主、使用人等各种对象进行沟通。很显然,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企业的形象似乎通过这些员工的言行举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传递给了每一个受众,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企业的形象认知,并且会很多程度上决定他们对这个物业企业的接受程度。所以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形象大使,而这个观念完全需要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引导和熏

陶,单纯的制度规范的约束是不能达到的。

3、 物业管理企业竞争的是品牌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利刃。因物业管理是一新兴产业, 目前还不够完善,它的社会地位也不高,加上物业管理的赢利微乎其微,因而很多物业管理企业都忽略了品牌的创立。事实上,随着物业管理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物业管理企业间的竞争将越发激烈,竞争也必然从最初的价格竞争、产品竞争进而为品牌竞争。品牌的重点不仅仅是它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品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在企业品牌的创建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不可缺少的利器。对物业管理企业而言,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是使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一致,变被动的管理为企业自发的个人价值实现,变无形的文化为有形的企业效益,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环境效益的提高,同时企业的对外形象、竞争力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也会更好更强。物业管理企业品牌,实际就是企业文化对外发散力的一种集中体现。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品牌中蕴涵的人文关怀的精神更是不可或缺的。企业自身的价值观能否从商业氛围中升华出来必然直接影响到品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品牌建立起来以后,需要每一个员工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它、支持它,以员工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来影响业主对品牌的忠诚度。

二、 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

1物业管理行业急需的是人才

现在令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头疼的是人才难寻、人才难留。物业管理人才市场成为卖方市场确实有点始料未及。物业不断接管,却没有合适的人才去管理,更谈不上人才储备了,甚至很多公司自己培养的人才也在不断流失。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从经济激励着手,还需要企业文化所特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强调团队精神、公平竞争的企业文化背景下,人才更容易产生对企业的归宿感,更愿意将自身的远景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2、 物业管理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困难。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求在企业精神、价值观、品质观、企业目标等方面实现企业的统一性,这就和物业管理本身具有的复杂多样性产生了矛盾。

(1)物业管理企业管理项目的复杂性。物业管理的项目由住宅小区、写字楼、工业区、医院、学校、商业、旅游业物业等不同类型,有本地的有外埠的,有高档物业也有普通物业。每一类型的项目要求不尽一致,管理的对象各有不同,地点分散四处,并且都必须考虑和本物业周边文化环境的协调。

(2)物业管理企业员工的复杂性。由于管理内容多样,使公司的员工在专业、层次、年龄、学历和个人素养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决定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尽相同。

(3)物业管理企业组织机构的复杂性。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能部门偏多。随着管理面积的扩大,很多物业公司又不断设立管理部 。一部分公司根据行业发展态势又增设了诸如客户服务部门、专业部门等部门。这些部门之间比较容易出现职能重复、权责不清的情况,这对于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配合和对企业文化的共同认知带来了影响。

3、与其他社会文化的密切联系造成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更多的考虑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又要保持个性。

(1)与社区文化的关系。物业管理企业本身负有建设社区文化的管理目标。长期以来,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物业管理公司只偏重于小区文娱活动的组织和支持,满足于建立几个业余文艺团队,这些工作固然也是必须的,但却是浅层次的。社

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应该是通过各种载体将公司的服务理念渗透到业主和使用人的业余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形成物业内的共同生活方式、共同价值观,形成小区的生活工作氛围。要达到这一点,确实是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

(2)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物业管理行业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但物业管理企业恰恰不能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因为物业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住宅小区,更多的是对业主及其家庭的管理和服务。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家庭为社会的基础,以家庭的和谐为基础进而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平稳。因此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服务品质观则更多地体现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这些都将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原则。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在经营理念中突出以业主或使用人为本,业主至上。时时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持续超越业主或使用人的期望。第二是突出以员工为本,为员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和工作环境,以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日常的沟通,促进员工不断成长,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突出团队精神的原则。正因为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项目、员工构成、组织机构上的复杂性,必须突出团队精神的建设,才能使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管理区域协调一致,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同时也更能使员工产生归宿感和责任心。

3、强调与时俱进的原则。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以文化来影响人的重要前提是这个文化必须是科学的、健康的、保持不断前进的。当前,智能化、专业化已经成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服务、体制、技术等方面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相应的,在文化上要突出自我否定的勇气和不满足现状的精神。

4、体现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原则。文化不是封闭自足的,文化是开放吸收的。物业管理企业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与业主或使用人、业主委员会、政府各部门之间不仅是一个文化交往的过程,企业的文化只有很好的与社会文化相协调,才能更好发挥它的作用。

四、 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 识别系统建设

识别系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物质内容。从理念到行为、视觉各方面都应建立起企业的差别化形象。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在日常的管理服务活动中进行企业形象的传递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又要突出其中的与物业管理特色有关的方面。

(1)理念识别系统:包括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品质观、员工操守和企业远景规划等,但很容易停留在纸上,流于概念化和形式化。所以关键是如何在日常管理活动和员工培训中不断地有意识渗透这些精神,化外在理念成为每个员工内在的心理诉求;

(2)视觉识别系统: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而感觉又是感性认识的起点。心理学的刻板效应告诉我们第一感的重要性。物业管理企业的良好的外在形象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和抓住业主、使用人和潜在消费群的注意力,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他们对于企业的接受程度。由于管理项目、区域分散,一套统一的醒目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视觉系统可以给人以鲜明的整体形象,也有助于人们形成对企业内在理念和品牌的文化内涵的感性认识;

(3)行为识别系统:这一点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主要是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及流程,使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能恰如其分,但是切忌只有规范没有内涵,要让员工知道每一步所体现的观念和意义。目前来说,物业管理服务规范趋同化比较明显,建立起有鲜明特色的一套规范是竞争的重要砝码。

2、 传播途径建设

(1)内部信息平台建设

公司的领导核心和各职能部门、专业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管理部门和业主或使用人之间的信息沟通除了一般的面对面方式之外,建立公司局域网非常必要,可以加快信息流通速度,迅速做出反映,以降低信息流通成本。另一个是我们以往比较忽视的途径就是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建设。一个简单单纯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企业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这里还要强调的一个途径是领导的言传身教;

(2)对外宣传管道建设

近年来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除了遇到法制环境的制约,媒体环境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相对而言,目前部分媒体对于物业管理的负面报告偏多,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广大消费者对于物业管理的认识。当然,这里确有物业管理企业自身行为规范的问题,但也有与媒体的沟通和协作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大对外形象宣传和正面报道的力度。

3、 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既是物业管理的管理目标之一,又是一个企业文化传递给业主的良好载体。文化活动易于接受、老少皆宜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将企业文化在娱乐和休闲中更自然更广泛的传递给业主,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 硬件载体的建设

品牌的文化内涵是内隐的。除了上述的一些途径以外,我们也应该重视硬件的、直观具体的载体。比如说在小区里的环境小品,写字楼的雕塑等等。这或许和以上的一些途径比起来,需要物业管理公司作一些追加投入,但是它所起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各大、中城市现代建设牺牲建筑空间,设计建设了很多富有文化品位的小品、雕塑、绿化广场,极大提升了城市自身的品牌形象。

总之,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到今天,谁也不再否认物业管理是一个朝阳产业,但绝大部分的从业者也承认今后的几年将是物业管理发展的艰难时期。扩大再生产由外延向内涵转变已成为大势,作为服务行业的物业管理经过二十多年的粗放式经营,也应及时做出这样的调整。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将是物业管理企业内涵发展的根本途径,物业管理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发展。

上一篇:什么歌当手机铃声好听下一篇:售楼部案场管理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