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2023-02-04

第一篇: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论文: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工程建筑中存在的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然后重点阐述了对于目前存在主要问题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改善措施

1. 安全管理的现状

1.1 政府法律和监管。

(1)缺乏适合市场经济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

我国工程建设投资体制的变化使原有的建筑生产安全管理己经不适应现在的建筑生产方式,因此一直由政府主导的安全管理出现了很多管理漏洞,再加上有关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效率低,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致使安全管理不到位,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并行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尚未形成。

(2)法律法规多而不全,执行力不够。

我国法律的“环境与健康”过于薄弱。对建筑活动中“环境与健康”的重视,己经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话题。工程建设的目标体系已经由传统的“成本-造价-质量-工期”体系,转向“成本-造价-质量-工期-环境与健康”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己制定了环境管理体系。

(3)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滞后,管理出现真空。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企业改制,企业逐渐脱离了行业行政管理的束缚,成为了市场中独立的行为主体。与此相适应,建设部及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为国家建筑安全专项监督职能的履行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则成为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监督职能的履行者。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与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分开。目前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上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并未真正做

到行业管理。这就形成了建筑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模式不一致,伤亡事故统计数据失真,管理工作职责交叉不清。

1.2 企业安全管理。

(1)建筑单位安全管理问题。

将建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发包给不够资质或能力的单位甚至非法的个体承包商。由于这种层层的分包,导致施工管理不严格、安全培训不到位和安全投入不足或基本没有。同时它还使利润降低,而包工头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会减少他的一切不必要的金额开支,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

(2)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单位主要的安全问题。

勘察、设计单位不按要求进行勘察或设计,或改变勘察设计文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使勘察设计成果存在缺陷,不能保证建筑物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工程监理单位未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的审查,在施工工程中也没有对施工单位落实安全措施的情况进行认真监理,发现事故隐患时,也未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整改和消除;检测单位出示虚假报告。

(3)施工单位的安全问题。

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使得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最近几年,个体建筑业迅猛发展,施工企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施工单位是建筑安全活动中处于的主体和核心的地位,建筑安全问题主要出在施工单位的身上。

2. 安全管理改善措施

2.1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2)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

(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

性施工准备工作;

(4)经常进行预防性试验,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性能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5)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

(6)及时发放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2.2 安全文明管理改善措施。

(1)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作业)体系。

创建文明工地、推行文明施工和文明作业,不仅是管理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也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安全与文明密不可分,共处于一体,组成了安全文明的共同体;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与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也密不可分,组成了安全文明施工的共同体。

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的任务是缔造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状态和规范施工生产作业的安全文明行为。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状态包括创造安全文明施工场所和采用安全文明施工的工艺和技术两个大的方面,而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行为即进行安全文明作业和操作。

(2)施工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

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文明施工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是相辅相成的,施工安全生产不但要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施工井然有序,改变过去脏乱差的面貌,对提高投资效益和保证工程质量也有深远的意义。

2.3 安全监督管理改善措施。

(1)预防职能。“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它也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对生产过程做到实时监控,提前排除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找出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利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做

到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伤害和损失降至最小程度。

(2)补救职能。补救是要彻底消除已出现的安全事故对产品生产和使用的不安全因素,它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督促企业(项目)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另一方面用技术上有效、经济上可行的措施消灭隐患,排除产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和弥补因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

(3)评价职能。建筑生产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企业(项目)安全管理提供标准方法和应达到的要求,使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达到实现本质安全化的目的。安全生产评价是综合评价一个企业(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组织措施的完善性以及管理者和操作者安全素质高低等。

(4)教育职能。施工安全检查是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企业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安全生产的情况、劳动条件、事故隐患等所进行的检查。通过施工安全生产检查,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全民的质量意识,推广正面的经验和吸取反面的教训。

(5)信息职能。建筑施工安全信息是政府和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一项十分宝贵的资源,一旦失灵,会引起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混乱。研究生产系统中的安全信息,及时向政府和企业的决策部门提供,加强控制与反馈,实行动态管理,以提高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生产一直是安全意外事件和安全事故的高发段。这不仅使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还给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何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基本状况及今后深化改革重点.建筑安全,2009,(12).

[2] 刘化.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第二篇:浅析建筑施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单波

(中建八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公司,上海200135) 【摘要】受限空间内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或与之有关的危害会造成作业人员人身伤亡或疾病,而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如何对受限空间作业中的风险进行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预防为主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建筑施工受限空间风险分析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志码】C

一、受限空间的定义

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的其结构使得该空间内空气流通不畅,可引起危险气体汇集并可导致缺氧或富氧的状态发生的空间。其有足够的空间,让员工可以进入并进行指定的工作,但进入和撤离受到限制,无法自如进出。这种空间并非设计用来给员工长时间在内工作的,存在一定可能的危险。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冶金、石油、化工、矿山、污 水处理等,领域广、行业多,在建筑施工行业常见的涉及受限空间作业的工程有管道、涵洞、轨道地铁、沟、井以及市政管网中的下水道、污水处理设施等设施及场所。

二、受限空间风险分析 受限空间作业人员遇到事故的原因在于未能认识到受限空间的危害。因此正确认识到进入受限空间时的爆炸、中毒及窒息等危险,有针对性地分析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教育、技术、管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与受限空间有关的主要危害如下所述:

1.中毒、窒息

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引发组织 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作中毒。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比较常见的有: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等。受限空间内有 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容易使作业人员放松警惕,引发中毒、窒息事故。而有些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时对神经有麻痹作用,反而不易被嗔到。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发生在瞬间,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就会导致死亡。

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或者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称作窒息。大气中的正常氧气含量为20.9%,氧气含量低于18%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氧含量为正常大气压下空气中的最低氧含量19.5%(按体积)、最高氧含量 23.5%(按体积)。

导致缺氧的原因有:

①消耗:在全封闭区域内氧气已用完,且无充足的氧气供应(动火作业会加速氧气的消耗);颗粒物、化学品或土壤的吸附。

②置换:氧气被更重的其他气体置换排到外部,如一氧化碳、氮气等。

③反应:氧气与其他原料反应产生另外的化合物,如有机或无机物的缓慢氧化反应。

2.易燃、易爆

氧气含量大于23.5%时即为富氧环境。在任何富氧环境,燃烧以及爆炸都存在极大的可能性,需要特殊的安全预防。受限空间内发生火灾、爆炸,往往瞬间或很快耗尽受限空间的氧气,并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严重后果。可燃气体的泄漏、可燃液体的挥发和可燃固体产生的粉尘等和空气混合后,遇到电弧、电火花、电热、设备漏电、静电、闪电等点火能源后,髙于爆炸上限时会引起火灾,在受限空闾内可燃性气体容易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则造成爆炸,造成对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及附近人员的严重伤害。

3.高温的危险

内部温度有可能造成脱水危害的受限空间,如大型锅炉或燃烧炉,这有可能会导致内部人员昏迷或与过热有关的疾病,如热痉挛、中暑或热虚脱等。脱水造成的后果可能会因人而异,因此,必须对个 人的健康情况给予特殊考虑。

4.呑噬危害

吞噬危害存在于松散材料(如粉状物质、锯屑或泥沙等)受扰时会造成塌方并导致内部人员受困/掩埋的区域。应对因自由流动固体导致的任何工作人员窒息或因自由流动固体聚集造成环境缺氧的潜在情况给予特殊考虑。

5.物理伤害

进行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评估时值得考虑的某些物理危害包括: 机械伤害、电气危害、噪声危害、辐射危害、高空坠落(如垂直通道口的坠落危险)、运动设备操作(例如被钻孔机夹伤及被运动部件挤伤等)、触电(如设备和电缆线路故障、破损的灯具等)及其他危害(如 受限空间内的人工搬运作业)。在受限空间内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气割作业等,在遵守该作业相关操作规程的同时,应首先符合受限空间作业要求。

6.淹溺

受限空间有积水、积液,作业附近有暗流或其他液体的渗透或突然涌入,导致作业空间内液面升高,甚至封堵撤离通道,引起正在受限空间内作业 人员淹溺。

7.伤亡扩大

部分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由于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不足,没有严格执行受限空间安全作业制度,安全措施和监护措施不到位、不落实,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未做危害辨识,未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预案,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装备,或是虽然制订了应急预案但未进行培训和演练,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导致事故状态下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救援,使伤亡进一步扩大。

三、落实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 1.作业人员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1)经过受限空间作业的相关培训。

(2)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受限空间施工作业。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等,掌握有关受限空间作业方面的危害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3)遵守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4)正确使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5)保持与监护人员的通讯以确保监护人员对作业人员的监控及出现紧急情况时的疏散。

(6)接到授权人员命令时,尽快进行受限空间内人员的疏散。 (7)出现异常情况或危险征兆时,及时向监控人员发出警告。 2.监护人员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1)经过受限空间作业的相关培训;

(2)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监护,与受限空间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3)出现紧急情况期间要求提供救援及其他服务;

(4)确保无关人员远离受限空间,擅自进入受限空间的人员立即撤出;

(5)出现不测情况命令受限空间内人员撤离,如:出现违反规定的情况,作业工人出现因接触危害因素受到影响的征兆时,受限空间外出现紧急情况时,监护人员不能有效安全地履行要求的职责时;

(6)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除非在有其他授权的监护人员接替时才可以离开。

3.作业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1)经过受限空间作业的相关培训; (2)要确保受限空间作业符合工作许可证规定的要求,并维持作业条件,以及签署受限空间许可证;

(3)了解有关受限空间方面的危害,包括接触形式、征兆或症状及后果等;

(4)作业前验证应急计划及规定的作业条件,如工作许可证、检测结果、安全程序及所需的相应的工具和设备等;

(5)在受限空间或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作业; (6)作业出现新条件时办理作业终止及工作许可证注销手续; (7)作业结束后关闭许可证;

(8)采取适当措施将未经许可的人员撤出。

四、受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1.认真做好受限空间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众多行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是防范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相关单位应把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新进员工进场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培训合格人员可发放帽帖、证书等相关证明,以便后期作业时分辨。每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对所有参与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再进行专题培训。未经受限空间安全教育培训合格人员,不得参加受限空间作业。培训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受限空间内部结构、可能存在的介质及危害、所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作业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安全知识及救援方法等。 2.制定完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1)危险源辨识

责任单位必须在作业前进行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源辨识并提出安全及健康措施建议,以便明确任何危害情况或作业人员可能遇到的风险。

受限空间情况或其中的工作情况发生变化或有理由怀疑该变化有可能影响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及健康时,应安排专人对此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因以下情况导致出现显著的风险变化时,应重新办理风险评估审批手续:

①装置安装或改造; ②设备操作条件变化; ③大气或工作环境变化; ④工作安排或程序/变化。 (2)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特点给每一个作业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其最低配置要求应根据受限空间的潜在危险来决定。个体防护不能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如:头部保护、眼镜或面部保护、手臂保护、听力保护、呼吸保护等。

(3)隔离要求

将受限空间与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或使工人在作业中无法接触到煤气、化学气体等,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设备与作业区隔离开,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作业区完全隔离开的区域内。管道的安全隔离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离,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对与受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的封堵。在允许本身能移动或部件转动有可能造成人员风险的任何设备进人受限空间之前,应将该设备已断开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上设置索具或(及)标签,用以指明有人在受限空间内作业,直到所有人员离开受限空间后方可将隔离设施移开。

(4)工作许可证

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必须签订工作许可证,且最后一道签署人员是在现场确定所有必要的安全防护及救援措施到位后签订工作许可证,其中包括:作业时间及地点、气体检测结果、个人防护用品、相关作业人员(确定实际作业人员与工作许可证上人员是否相符且经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和紧急救援措施等。

此外,在受限作业空间内进行动火作业的,还需履行动火审批手续。动火作业监护人员与受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员必须分开配置。

(5)通风及检测

受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换气、再检测评估、后安排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换气和检 测合格的,任何人员不得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如果在受限空间内的氧气浓度低于19.5%,那么在进入这些空间之前必须进行通风。将外部新鲜空气吹入此类空间稀释并驱除内部污染物,并向内部空间提供氧气。绝对不可以使用纯氧直接为限制场所做通风,应选择洁净的空气作为通风来源。

作业前,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受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当作业场所空气中同时存在有害气体时,必须在测定氧含量的同时测定有害气体的含量,并根据测定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达到标准后方可作业。作业过程中应对作业空间进行定时检测或实时检测,而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作业人员工作面发生变化时,视为进入新的受限空间,应重新检测后再进入。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任何时候如果气体检测含量超标,无论任何理由,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出受限空间,禁止任何人进入,直到受限空间的环境恢复到安全水平。

(6)用电安全

受限空间使用安全电压是国家强制规定,根据不同的受限空间可分为36 V、24 V、12 V。金属容器及潮湿空间内的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 V。电焊机等用电设备不得进入受限空间内。受限空间内必须使用安全电压或带有双重绝缘保护的手持电动工具,电缆线在受限空间内必须做好架空及绝缘,严禁浸泡在水中。

(7)落实监护人员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要安排专人现场监护。作业监护人员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 并为其配备必要的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器材等。

监护人员应掌握受限空间进入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进出人员和工机具进行清点,定时与进入者进行交流以确定其工作状态。当遇到紧急情况时,监护人员一定要寻求帮助。

3.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器材,科学施救

在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相关人员应在危险辨识、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作业之前针对本次作业制订严密的、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计划,明确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的逃 生、自救、互救方法。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置供正常出入的安全措施(梯子仅在正常情况下供 进出时使用),防止因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

现场相关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等都应熟知应急预案内容和救护设施使用方法。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使作业人员提高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鲁长春,张华.浅谈建筑施工受限空间的安全管理[B] ,2012. [2]齐晓光,张磊等.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源辨识及安全防护措施,2011. (本文收稿:2015-02—05) 试论现代化施工现场软硬件建设

袁航

(青岛开发区安监站,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新时代建筑工地安全管理软硬件建设工作就是对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的 严格贯彻和落实,实现市场行为规范化、场容场貌秩序化、管理流程程序化、监控手段科学化,推动 建筑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软硬件建设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志码】C 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建筑业的市场竞争也逐渐变得愈来愈激烈,建设项目呈现出建筑面积大,高层和超髙层建筑增多,结构工艺复杂,毗陵住宅、商场、公路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特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发生概率增大,预防控制任务增多,这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是相悖的。因此面对建筑业日益严峻的挑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施工现场软硬件建设,建立安全隐患预防整治机制,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构筑安全、和谐的施工环境。

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业中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施工安全的关键就是有良好的软硬件建设体系保障。只有注重安全管理,合理规划、不断加强施工物质与非物质双方面建设,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也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使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1.建筑工地软硬件建设与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施工现场软硬件建设目标就是对施工现场人、

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进行协调有序管理,对现场防护措施、机具设施、责任分解、技术规程、施工组织、检查考核、队伍培训等因素统筹规范、整合熔炼,将科学规范的标准准则渗透于各环节建设工作,使各责任主体对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何种程度明明白白。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安全隐患预防和整改体系,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这正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体现和要求。因此,新时代建筑工地安全管理软硬件建设工作就是对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的严格贯彻和落实,实现市场行为规范化、场容场 貌秩序化、管理流程程序化、监控手段科学化,推动建筑业健康、快速发展。

2.建筑工地软硬件建设存在的问题

工地标准化设施投入力度不足。尽管我区要求建筑工地普及施工定型化、工具化以及产权备案产品,但仍有施工现场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防护产品,临建设施、临边防护、通道口防护棚等部位不同规模地采用自己加工制作的简易防护设施,其防护安全程度难以达到《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图集》等相关规范要求。特别是工业厂房项目,由于工期任务紧,在安全防护措施未到位的情况下,仓促施工,施工过程中重进度轻安全生产,现场安全隐患较多。

硬件安全标准贯彻不到位。一方面检查工程中发现,施工现场普遍存在如脚手架拉结点不足,标准层防护与楼顶防护程度不一等现象,虽然 按要求进行了标准化防护投入,但是防护设施偷工减料,防护部位减少缺失,隐蔽部位防护疏松怠慢。特别是二三级企业,对安全管理积极性不高,施工现场基本的防护措施未落实严格,高处作业、用电作业安全隐患较多。另一方面检查前后标准贯彻落实情况不同,部分工地现场工硬件防护效果是检查前突击而成的效果,检查过后日常工作中疏于管理,把现场标准化安全防护作为应付主管部门检查,没有把标准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3)施工机具设备检查、维修不到位。施工机具 设备是安全隐患发生的直接源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任何一点小的损坏往往导致较大隐患的滋生,塔吊、外用电梯,吊篮等起重设备,一个销轴的不牢靠,可能导致整个设备的塌落。施工现场工程任务繁重,作业荷载反复程度大,对施工机具磨损、疲劳严重,因此施工现场机具设备检查、维修任务量庞大、任务程度严峻。而工地对机具设备的检查往往流于形式,机具设备检查的次数,时间、内容达不到机具设备规范要求,对机具的日常维修,损伤构件的保养、更换忽视怠慢,影响了机具设备的正常运行,滋生了安全隐患。

(4)存在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软件建设的问题。部分现场对工地软件建设只是流于书面资料形式,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制度针对性落实。个别企业硬件设施达到一流水平,软件处于二流状态,内部管理 一片混乱,从根本上误解和违背了工地安全管理的本质内涵。主要表现在项目部人员不齐,工作涣散无力,总包指挥不动分包;技术工人持证上岗率达不到规定要求;部分企业现场管理人员无劳动合同、无社会保险;应该配备的专职安全员不配备,即使配备了也是身兼多职,甚至是与安全生产无关的文秘、会计人员也成为专职安全员;班前教育形同虚设,没有实质性内容;技术交底不详细,没有指导性、针对性,作业人员对危险因素不清楚、不明白。这些 问题说明软件建设在许多环节上存在漏洞。

3.工地软硬件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企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实行标准化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仅仅把标准化设施使用作为主管部门的要求,被动接受。另一方面没有理解标准化管理的内涵,认识到施工软件建设的重用性。忽视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责任制度和各项检查、教育培训等保障制度的实在落实,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尚。

部分企业存在重进度轻安全的思想。安全技术措施专用资金不足,有些连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保证措施也不愿花钱,他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生产过程中过于追求进度效益,对安全标准规范的贯彻落实、机具的日常保养维修等松懈怠慢,这在个体、私营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3)对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不足。建设单位在工地安全生产、防护设施投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部分建设单位在工程发包过程中,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资质条件的施工队伍;不按规定支付安全费用,导致施工企业无安全经费;压缩合理工期,违反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使工人长期加班造成疲劳作业引发事故。这说明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上缺乏有效手段,约束力不足,建设单位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把其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转嫁到施工企业头上,规避或减少了监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力度。

(4)标准化管理硬件设施一次性投入过高。尽管各类硬件设施循环使用几次之后的平均价格要比原有的临建设施成本低,但对于一些规模小、造价低的工程一次性投入负担较重。加之三级企业承接工程数量较少,各类设施不能及时循环,造成资金积压,影响了正常的使用。

4.加强软硬件建设建议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将标准化管理的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企业形象贯穿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全过程,为全体干部职工所接受,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并实践于施工全过程之中。加深企业对工地标准化管理的认识理解,将管理标准、企业制度要求落实到每一个人员、每一个岗位的日常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部分、每一部设备的日常检查,把企业文化的渗透力、软动力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2)建立硬件循环机制。引导成立临建设施、防护设施的租赁公司,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解决

二、三级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一次性投入负担过重的问题。深入研究施工现场硬化问题,组织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对施工现场硬化进行专题研究,解决施工现场因硬化材料不能周转使用造成浪费的问题。

(3)加强标准化管理知识培训。一方面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展标准化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通过讲座、观摩、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不同层面的人员对标准化管理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其对标准化管 理的认识水平和执行能力。

(4)强化对建设单位安全行为的监督。监督检 查建设单位是否根据合同按时足额支付给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费情况;检查其是否存在明示和暗示施工企业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防护用品、机械设备等行为;检查其是否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否有压缩合理工期的行为,使参建各方都能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5)完善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建立施工现场、施工企业、主管部门三级管理平台,提高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效率。要在施工企业中推广使用视频 监控系统,建立起施工企业监控平台,进一步丰富企业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提高企业对施工现场的监管效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施工现场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未按规定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或未按规定联网的,加大查处力度。

(6)切实加强软件建设。将软件建设作为标准化管理的着力点,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过程控制,把软件做硬、做实。一是在各部门日常监管中,对施工现场各个管理环节从严从细把关,督促企业全面落 实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制度。二是在日常检查工作中,将工程各项资料的真实度进行严格审查,将是否严格落实三级检查、隐患整改,是否真正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是否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接底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项管理制度不流于纸面、不流于形式。

5.结束语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各参建责任主体和监督管理部门严格履行各自职责,正确树立和落实安全生产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史为鉴,做到 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全面落实施工现场 软硬件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严峻形势。

参考文献:

[1 ]万查霞,谢小松.大型公共建筑施工中塔吊群的安全管理.建筑安全,2008,(10) : 35-37. 杨国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技博览,2010,(29) :51. 王冠运•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 173. 秦小梅.论施工企业特色安全管理.建筑安全,2009,(5):35-37. (本文收稿:2014-05-20)

第三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浅析

一.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是指城建房屋建筑物,道路桥梁及机械设备安装等工程项目的企业,是我国经济支柱型产业,在启动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法规、政策的变动,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要想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强财务基础管理。本文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现状列举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剖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适应日益多变的经济发展要求。

现代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一项专业化的综合管理活动,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职能作用,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依据财务管理系统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对施工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效盘活企业资金,保证企业资产的增值,实现最大收益。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资质不健全。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管理混乱,无论个人或集体,还是有无资质,都可以进行项目的招投标及工程项目的施工(以中铁九局靖宇至松江河铁路工程为例,承建此桥的张维兰等人的施工队,是不具备铁路隧桥的施工资质、没有路桥建设经验的农民工)。再有就是挂靠有资质的建筑劳务公司,然后缴纳部分管理费就可以施工。一定程度上给施工管理带来难度,无形中增大了税务及审计风险。

(二)成本核算不准确。

由于现行企业具体施工管理单位是施工项目部,以至上下级单位成本控制监管不到位,存在费用成本化或者成本费用化现象。前者不能正确扣除税前项目,后者则不能准确当期利润,造成企业税前该扣除的项目未扣除或夸大了利润,是企业收益流出。

(三)合同管理体系不健全,相关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目前,施工建设合同中大多数条款太过强调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补偿等方面约定不具体,缺少严格的法律约束和处罚条款。给施工单位的索赔工作造成诸多干扰因素,最终造成企业利益流失。

具体施工单位对外签订外购物资材料等合同时,缺少相关法律知识,部分协议条款一带而过,给企业无形中埋下的一定的诉讼隐患和利润外流的可能。

一些下级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存在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谁都可以签合同,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手续不执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少有效地监督和控制。

项目管理缺乏法律专业人员,或缺少法律相关培训,简单的将合同管理是为事务性工作交由一般人员办理,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及时的法律援助。

(四)预算控制体系不健全,责任成本落实不到位。

预算控制体系虽然建立,但预算实际执行效果难以检验,仅为生产经营计划作为参考。预算的控制作用无法真正实现。

员工缺少成本意识,没有建立与员工利益挂钩的奖罚措施,单纯的强调了企业经营上的陈本控制。

三.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策略

(—)强化管理外部劳务队伍。

外部劳务队伍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项目的效益。对其应进行多项慎重的考核,选择管理水平高、技术力量强、人员素质高、施工设备先进的分包队伍。做到工程进度跟得上、工程质量有保障,安全稳定的进行施工生产,保证项目的正常平稳。

第四篇: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

近年来,随着《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监管和支持下,我司紧紧围绕“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连续四年被市评为“先进企业”,同时安全生产工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一、抓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公司领导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后,深刻领会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同时安全生产还是提高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形象、市场亲和力的有力手段。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公司安全生产小组”;各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班组长为组员的“项目部安全生产小组”。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技术负责人、质安科、工程师室、生产经营科、办公室等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部建立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作业人员、电工、机械工等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企业法人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为项目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并制定相关的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考核指标,由此建立横到边、纵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全员管理的格局。

为了保证安全目标职责的顺利实现,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办法》、《施工现场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罚款条例》、《施工期现场文明施工奖罚条例》、《工程质量和安全奖罚暂行规定》等等。根据所制定的《办法》、《条例》等,在选拔干部、效益分配、评先奖优等方面,安全生产是重要的考核内容。每年年终严格按照年初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规定的内容,考核奖惩,该奖的奖,该罚的罚,调动各部门履行安全职责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安全生产与职工每个人的利益、荣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实现。

二、抓安技人员的责权利,提高其监管地位

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领导的工作思路和安技人员的素质、工作作风。第一,为安技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编制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花名册,设置安全技术科,配备专兼职安全员。选配身体健康、有较强责任心、敢于管理、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主要岗位,以文件形式公布任命,保证安技人员在工作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第二,考虑到安技人员繁重的工作内容和肩负的重要使命,企业领导坚决支持并认可他们的工作业绩,在住房、职称、工资待遇、评先奖优等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给予尽可能多的照顾,使安技人员工作起来更有责任心和积极性,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一线,帮助现场解决安全实际问题,更好地发挥安全把关作用,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抓专项整治,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广泛开展专项整治。

一是坚决取缔竹脚手架,由于竹的材质不易保证,直径和搭设方式等难以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竹脚手架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且使用竹脚手架,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和安全防护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按要求全部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禁止竹木混用、钢木混用的现象出现;二是垂直运输机械专项整治,重点对塔吊、物料提升机和外用电梯运行中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确立了起重机械安装申报制度、安装后的登记备案制度、强制进行安装检验制度和起重机械报废制度;三是高处作业防护专项整治,重点审核各外脚手架的搭设和密目安全网的挂设;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高空、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繁多,安全防护主要以“三宝、四口、五临边”为重点,对楼梯口、进出口、洞口、井口和预留管道口、井字架的进出料口等进行严格围蔽保护,建筑物外围进行全封闭保护,拉挂合格安全网,设置警示安全标志牌;四是施工用电的专项整治:临时用电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和不同专业特点,均要求编制专项设计方案,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电”,照明、动力分别设置,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认真建立临时用电档案;五是基坑支护专项整治,将深基坑施工作为重中之重;六是对建筑施工钢管、扣件的专项整治,建筑施工施工禁止使用不合格钢管、扣件,新购进钢管、扣件一律实行备案制度。

通过制订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措施,如限制人工挖孔桩的应用范围,淘汰简易井架提升机,禁止竹脚手架、无安全保险和限位装置的简易塔式起重机等专项整治,基本消除了各项目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安全度,促进施工现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使企业安全生产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抓检查、除隐患,加大安全物质投入

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防护措施,重点抓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防护,对重点项目、重点部位实行重点检查、危险部位反复检查,着重查制度、查违章、查隐患,通过不断检查、督促、整改和落实,严查密检,确保人人、处处、时时处于安全良好状况,预防事故和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则一查到底,按章处罚并勒令整改,决不手软和姑息。整改通知书明确规定整改的完成时间,整改责任部门要签署整改完成情况和时间,由安全管理部门或安全检查人核实整改情况后确认,才能关闭检查不合格项。

企业通过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防范措施的资金投入,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1、在个人防护方面,企业领导特别重视,给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配备安全帽,给高处作业人员配安全带,并强制有关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佩戴,对违反者一经发现立刻予以制止,耐心教育并严格按章处理,促使广大员工自觉使用防护措施。

2、在设备机具的安全性和维修管理上方面,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查,严抓安装就位后的安全调试,并建立设备卡及时记录使用过程的故障、维修、保养情况,以保障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

3、在消防方面强化管理,确保防火安全。为贯彻“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企业领导严格按照有关消防管理条例的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和设施,根据各项目部具体情况,要求消防系统配置完善、消防通道畅通,特别是宿舍、仓库、脚手架、模板堆场和易燃易爆物品临时存放点等重点监控部位,努力将火险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现场在安全区域开设专门的吸烟点,配有专用水桶,严禁在非吸烟点吸烟,并严格奖罚制度。

4、在临时用电方面,由于施工场地的不断变换以及施工阶段的变化,导致施工用电线路铺设工作量巨大。公司要求各项目部严格执行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在要求,做好临电的铺设、管理工作。在施工现场及临设范围设置防雷系统,保证雷雨季节施工作业及居住环境的防雷安全。

五、抓全员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公司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干部员工深刻领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同时认真落实各项目部的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专项设计、安全技术方案和专项安全措施,保证安全教育普及到企业、施工现场的每一位员工。

新进企业员工必须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达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从我做起、保证安全”的目的。公司所有员工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所有特殊工种均经专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主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安全系数,为防止安全事故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每年均组织员工参加上级部门开展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竞赛,多次获得个人、团体奖励。公司内部每年各举行“安全生产周、月、百日赛”一次,对获胜者奖流动红旗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激励员工做好安全的积极性。

六、抓应急预案,减少损失

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为了保证各种应急装备处于良好状态,指导应急救援有条不紊地进行,防止因应急救援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混乱无序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我司建立了两级应急机制,由总经理为总指挥的一级应急行动组织和由项目经理为指挥的项目经理部二级应急行动组织,按应急预案的需求以及事故现场的特性,执行应急行动。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持久的日常工作,我司通过广泛地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连年来均安全达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座座高楼,一条条公路、铁路,一个个机场、码头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目前我国的改革正不断深入,国家的安全标准越来越高,人们的思想认识也不断提高对安全也更加重视,这为也新时期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关于“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始终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的重要指示,深刻揭示安全工作的内涵,也指明了安全工作的方向。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特殊地位,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建筑企业强化安全生产,在安全的生产的同时保障好工程的质量,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石,更是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基础。

在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人、设备、材料”是最为基本的因素几个因素,如何管理好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把让个工程的全过程都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也只有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企业才能真正步发展的快车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安全”对于我们是重要的,它的意义,在于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在于千家万户的幸福与欢乐;更在于国家财产的安危!不讲安全,哪怕是轻轻的一碰就能使“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装置,怒火爆发,能使“高空坠落,机器碾压”等可怕新闻频频发生;不懂安全,哪怕是小小的一颗铁钉,就能让珍贵的性命奔赴黄泉;不要安全,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意念,就能让操作中的生命处于危险。正是“安全”保持着建筑行业高速、迅猛的发展态势,也正是“安全”让我们建筑行业不断的走向发展壮大。

但前我国在建筑行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工地因施工人员复杂,工程工期紧,作业环境差,施工过程危险源多,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偏底,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高空坠落、坠物伤人、触电、土方坍塌、机械倾覆等,酿成人员伤亡,给施工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和财产损失。纵观其原因,一方面是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弱化,尤其是施工现场管理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责任不落实,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常识,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安全规程等不在少数。

如何才能做好完全生产管理工作,让企业在安全可控的状态下健康良好的发展,下面我把自己对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点肤浅认识汇报给大家:

当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建全

1、企业的安全责任制没有真正没实到位,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各类人员、各个生产岗位、各个环节。只有每个人、每个环节都做到了安全,才能保正整个企业的安全,目前一些企业把安全变成了一个个口号,安全责任形式化以及相互推脱的现象还存在,安全责任的监督与考核工作都没有很好的落实,给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隐患。

2、建筑安全保障体系不建全,一个完正的安全保障体系包含了,一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二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改善设备、设施的性能,让设备、设施始终处于最好的状态最大程度的发诨现有设备的潜力;三不断强化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现在很多建筑企业重视安全工作都只重视现场安全管理,忽视了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没有从系统的高度去建设安全保障体系。

3、安全监督不到位,一方面,一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不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有的甚至玩忽职守。有些建筑企业没有采取“分工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落实监督责任,不强化责任监督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日常巡查职责,在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制止,安全监督不能及时到位。另一方面,部分单位对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采取消极态度,对安全隐患查采取措施不坚决、整改不到位,致使各种安全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

二、部分建筑企业的例行安全管理工作和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1、企业虽然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和指定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机构,但没有利用好这些机构开展“安全生产例会”、“安全月”、“安全日”等例行安全活动,认为安全生产就是安全员的事,没有在全员中对企业的安生生形式开展讨论,也没有在企业中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

2、还有部分单位没有开展好例行的“班前会”、“班后会”,没有对每个人员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完成后也没有对各项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分析,造成部分人员对自己工作的危险因素和危险点不是十分的清楚,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潜在隐患。

3、在现场管理中很多企业往往很注重用人去管理现场的安全,依靠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去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没有引入现场标准化作业的理念去管理现场安全。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建设项目,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更要严格明确工作人员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认真展开工作。部分企业对现场标准化作业是实现生产全过程控制的手段认识不深刻、不到位。

4、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在施工的过程中企业往往重视发现安全隐患后进行后期的整改,不重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没有积极推行作业危险点分析预控,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以工程、系统、企业为对象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从而达到控制风险、保障安全的目的。

做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机制是建筑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发展局面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整套安全保证制度;二是建立全过程的用人激励机制。通过完整、实用、可操作的程序性文件来规范生产过程,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保证安全制度的落实,确保安全生产的实现。

二、加强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保证体系,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方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重点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一些专业管理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安全法规、劳动保护与消防、中小型机具、土方作业、现场临时用电、高空作业、垂直运输设备、模板工作、起重吊装、文明施工、现场急救等安全常识。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执行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是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根源。针对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差、缺乏自我防护意识等现状,充分利用民工学校等教学资源,对建筑工人的建筑工程基础知识、安全基本要求进行强制性培训;鼓励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通过劳务交易,规范劳务承发包行为,杜绝闲散零星劳力上门推销或无合同上岗现象。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年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时间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同时各建筑施工企业要切实抓好施工现场一线操作人员的基本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要注重实效,切忌流于形式走过场。

三、加强施工现场作业管理

1、推进标准化作业。以企业现场生产、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重要内容,按照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与要求,制定标准的作业程序,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要可控、工作措施要可控、能够预防的一切外力因素要可控。全面细化、量化、标准化各项工作,实施全过程控制。

2、加强现场安全监督。安全监督人员要深入作业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查禁违章、提出整改措施,根据安全监督检查的情况对班组和人员的工作进行考评,安全监督工作要依据监督的目标和要求,编制现场安全监督卡,明确监督项目和内容,确保监督工作无遗漏。

3、开展施工作业风险管控。由于受设备运行状态、作业安全措施完善程度、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水平以及作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作业过程中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确定周密、可靠的措施和手段,对作业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找出全部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制作各专业风险辨识范本,为具体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风险控制的参考依据。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如何保证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施工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安全技术和提高广大人员的安全工作素质,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2013.(4)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3]王抒祥。安全管理理论及安全技术知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12)。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如何做好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力度、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质量、成本的关系等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更是企业生命的基石,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安全事故频发数仅次于煤矿、交通。尽管每年的统计事故起数于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但是形势依然严峻。建筑企业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都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可见,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法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合理、具体、明确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之有效、合理、充分地发挥作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项目的施工生产安全。

1.1签订《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通过每年年初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与各施工企业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将责任落到实处,分解到个人。通过签订责任书,实行奖罚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施工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一般各施工企业对项目实行设置安全员的管理,由安全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其管理效果明显提高。

1.2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实施安全管理的依据,是从事施工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技术及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制度、劳务用工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企业在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同时,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制定不同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3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各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以企业经理为组长、生产经理为副组长,安全科、生产技术人员等为成员的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项目部也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小组长、安全员、技术员为成员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防群治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2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力度及施工现场设施管理

2.1安全检查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

检查主要有定期检查、班组检查、项目安全员巡查、企业主管部门加强季节性检查和专项检查。无论是专项检查或是季节性检查,亦或是节前、日常安全检查,检查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检查要深入岗位内部,直至每个角落,发掘潜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定因素,帮助项目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2.2安全生产资料管理

项目部严格按照《山东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定》,由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员按施工进度,将资料收集齐全,分类归档,统一管理。

3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质量、成本的关系

3.1安全生产是保证施工工期的基本条件

每一个工程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工期。一味地强调施工进度,会影响工程施工的安全,合理的施工速度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有效的安全管理会促进施工进度加快。在施工中,影响进度的因素很多,但如果管理上出了问题,就会引起进度偏差,如果在纠正进度偏差时,不重视安全管理,就可能引起伤亡事故,使生产的进度受到影响,进度的影响程度与事故的频繁,不仅会造成工期延误,也会因此影响施工人员的精神状态,不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进而耽误工期。所以,在施工中,要保证安全生产,不可因加快进度而忽略安全,保证施工按期完成。

3.2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保证

质量包涵安全工作,安全概念也内涵着质量,交互作用,互为因果。安全管理不善,工程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工程质量不合格,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所以,在工程施工中,既要从保护生产因素的角度出发,坚持安全第一,又要从关心产品成果的角度出发,坚持质量第一。

3.3安全是效益的前提,安全促进效益

安全生产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会给国家、企业及员工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一位从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者说,安全也是效益,安全也是生产力,安全也是政绩。试想,安全工作做好了,没有事故,或事故少了,经济损失不就减少了吗?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因此,只要安全搞好了,企业生产才能顺利进行,才可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

4加强对项目施工现场薄弱环节的安全监督控制

4.1要抓好基层作业的安全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建筑施工事故90%来自于班组,所以班组是基层最主要的单位。①搞好班组组长和班组安全员的选拔和培训;②抓好岗位安全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学习;③在班组中贯彻落实好安全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转化为具体的安全目标,严格考评,合理奖罚。

4.2要对班组日常作业危险点进行重点控制

综合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班组作业中危险点的人、机、料、法、环、策等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加以识别、控制、预防、消除危险点存在的潜在因素,防止发生重大事故,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对作业系统进行分析识别,确定哪些作业过程是危险点。其次,要广泛争取有实践经验的员工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意见,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特别是一些危险性大,施工难度也大的作业工序,一定要制定好有关防御预案及相关防护措施。

4.3对危险班组内危险作业进行控制管理

对危险作业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管理,是搞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所必需的。通常采用以下方法:①做好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接到任务后,作业班组应就任务内容进行确认,并对其是否能够胜任,进行确认,如能胜任则按照危险作业的要求做好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必需进行作业前的培训;②作业时,指挥人员和作业人员均应按照制定的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并对作业过程进行及时的检查,确保作业安全进行;③作业结束后,要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合理奖惩。

5加大安技费的投入与技术创新

5.1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要到位

管理再好,没有实质性的投入,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将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到位,落实到位,强化安全设施标准化,只有加大安全投入,才能保证安全,创造效益。事实证明,许多事故的发生都与安技费投入过少,安全防护达不到要求有直接的关系。安技费的投入,应不低于工程造价的2%,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职工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购置;临边、洞口安全防护设施;临时用电安全防护;脚手架安全防护;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消防设施、器材;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措施费;安全教育培训费用;安全标志、标语及安全操作规程牌等购置、制作、安装费用;工程项目意外伤害保险费;季节性安全费用;施工现场急救器材及药品;其他安全专项活动费用等。

5.2加强安全技术措施的改进与创新

企业既要有实质性的投入,还要有安全技术措施做保障。一个施工项目,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工序等都与安全息息相关,以上诸多因素的其中之一不妥,都会带来不安全结果。因此,要大力提倡安全技术措施的改进与创新,为安全管理提高技术保障。

6小结

安全管理,是一项繁琐持久的工作,建筑企业只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本着“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探索一切有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才能切实保障安全生产,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日期:2002-1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施日期:1998-03-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实施日期:2004-02-01

第五篇:浅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摘要】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因此,项目成本管理就成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保证因素,是当前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其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这很多不足,导致企业成本浪费严重,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是所有建筑施工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只有增强成本意识,完善组织结构,重视基础工作,对成本实行全过程的监控并注重质量成本的管理,才能够有效控制项目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

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招投标价格逐级走低,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压价让利、甚至为中标不惜以低于工程成本价作为投标报价,即使中标,盈利空间也很有限,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在这种情况下,迫使施工企业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内部的成本管理。目前企业大部分项目成本管理都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管理效果比较差,成本控制并不理想。因此,对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管理就日益被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项目成本是指在工程项目上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和其他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是指施工企业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活动所发生的现场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 办公费、 财产保险费、临时设施费等。项目成本管理是对工程项目建设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成本意识薄弱

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可以促使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但是,项目经理与相关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不强。在项目经理部,往往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是缺乏全员的成本管理思想。如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为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等,这些必然会造成成本增加。项目经理成本意识比较淡薄,不少施工项目开工前没有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即使编制了,也常常没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降低成本措施。项目经理关心利润,但是对成本开支的情况较少过问。有的企业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管理基础工作不落实,如领料无限量,用工无定量,费用开支无标准等,导致成本管理失控,以致出现亏损时找不出问题的关键,更无法“对症下药”,致使企业效益下滑。

2.成本管理和控制体制不健全

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不落实,工程项目各部门、各岗位没有具体、明确的成本管理责任,难于考核其优劣,没有真正将项目成本与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没有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的情况。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往往是满足于产值、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指标的完成,对直接关系到成本费用高低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方面的节约控制关心较少。即使上级部门强令其开展成本管理,项目经理及工地管理人员也是被动消极的,流于表面形式的比较多。

3.缺乏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管理应当不仅仅包含成本核算,作为事后控制主要内容的成本核算只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记录、归类和计算,反映实际执行的结果,并作为对下一循环成本控制的依据。由于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成本的管理重心应当移向事前的预控和事中的过程控制。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对项目的成本管理缺乏事前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仅仅在项目结束或进行到相当阶段时才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显然已经为时过晚,成本控制的效果可想而知。

4.对质量成本缺乏管理和控制

对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不力而造成的质量低劣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目前,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尚未建立起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风险监控体系,比如总包单位在进行工程转包、分包中的压价行为,使得转包、分包单位的价格太低而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综上所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应如何适应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当前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建立与项目管理改革相适应的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使建筑企业摆脱困境,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1.加强项目经理的成本效益观念

成本效益观念是项目经理应当具备的一种内在的管理素质,它体现着项目经理对投入产出的判断。在施工项目中,有收益就必然有相应的耗费,控制不适当的耗费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经理应当具有很强的成本效益观念,围绕项目成本展开工作,通过预算资料和管理运作中所反馈的各项成本信息有效地抑制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另外,应当教育每一个员工,使其树立成本效益的观念。利用激励机制使各项成本消耗与职工利益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项目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应当包括: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和职权结构。由于成本管理相关部门较多,在纵向结构上层次也较多,为防止责任不清造成相互扯皮推诿,工程项目一定要成立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必须明确项目经理是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建立项目成本管理岗位责任制,确定项目管理成员在管理中的具体作用、地位和所负责任。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成本进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

3.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必须健全定额管理、预算管理、计量和验收制度以及各种分类账,按劳动定额签发施工任务书。尤其应当制定与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因为这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本的基础,更是企业班组成本控制与考核的标准和依据。各企业应根据体制、管理机制、施工技术水平,制定符合企业管理与施工技术水平的施工定额,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以保证定额水平的先进性。项目开工前要编制出施工图预算,项目竣工后要按规定时限准确及时提供竣工决算。一切物资的收、发、领、退都要按规定手续办理,对库存物资和现场材料定期进行盘点,保证据物相符。

4.进行成本的动态管理

对于施工项目成本来说,应当特别强调项目成本的事中和事前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方案,为今后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由于成本盈亏基本已成定局,即使发生了误差,也已经来不及纠正,因此,应当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主要施工阶段上,对成本实行动态管理,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控制成本。

5.加强质量控制

企业在树立质量为本、质量兴企思想的同时,应当明确,对施工企业而言,无论是对质量投入的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因此,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始时,都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从施工规范方面严把质量关,采用科学管理、先进实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建立工序质量签证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因为出现质量事故而导致成本增加;同时,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实践证明,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事施工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整体的、全员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活动。施工企业应当及时反映项目成本的动向,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工程项目优质、低耗,促使工程项目成本不断降低,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推动整个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铅锌矿中铅锌测定方法下一篇:企业安全培训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