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2022-07-09

第一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现实小说语录

大家喜欢看小说吗?在现代小说中,有哪些景点语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现实小说语录,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现实小说语录【1】

1.如果没有别离,成长也就无所附丽。

2. 在这个把回头看作软弱和耻辱的世界上。走德再远,也终究达不到想要的永远。走得再近,也终究回不到想要的梦境。人永远是一群被内心的遗憾和憧憬所奴役的生物,夹在生命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

3. Ta为你掉眼泪了,不要道歉,不要安慰,紧紧地抱住Ta,告诉Ta你在,就可以。千万不要自责地离去,因为Ta这时最需要你。

4. Ta为你准备的东西,满不在乎地递给你,你千万不要也满不在乎,因为Ta其实准备得很用心很细。

5. 哭要一个人躲着哭,笑呢全世界陪你笑——《爱情之死》

6. 男人!当你要求一个女人像女人的时候,问问你自己有几成像男人!——《城市故事》

7. 你要改是因为你自己愿意改,不要为任何人,怕只怕那人会令你失望,你又得打回原形。——《不易居》

8. 女孩子向你发脾气,那是因为Ta爱你,把你当成最亲的,最贴心的,最有安全感的人,千万不要和Ta发脾气。静静地等着,等Ta消气后后悔地去抱你。

9. 女孩子有时的任性只是想向你撒撒娇,不用争辩,Ta没有怪你什么,傻笑一下,哄哄Ta,Ta会很感动地更加爱你

10. 骗一个人,要费好大的劲,不在乎Ta又如何肯骗Ta,所以将来有人苦苦蒙骗你,千万不要拆穿他。——《忽尔今夏》

11. 人际关系这一门科学永远没有学成毕业的一日,每天都似投身于砂石中,缓缓磨动,皮破血流之余所积得的宝贵经验便是一般人口中的圆滑。——《我的前半生》

12. 人们不解释的主要原因是根本不在乎对方的想法,无关重要的人,对无关重要的事有点儿误会,有什么关系,你信也好,不信也好,都于当事人生活毫无影响,何劳解释。——《阿修罗》

13. 不用总承诺要给Ta多好的生活,因为Ta爱你就会相信你,承诺一次,Ta就永远不会忘记,Ta看得见你的努力。

14. 答通常吸引男人的是这种冷漠,但是男人终于娶的是仰慕他的女人,没才干的女人靠嫁人过活,有本事的女人靠自己过活——《城市故事》

15. 蛋糕非常香,咖啡十分甜,这里又没有地震,活着真好。——《承欢记》

16. 当你正在忙时,却把手机开著,等著Ta/他的短信你已经爱上Ta/他了

17. 凡是人尽可夫的女人,都挂着一个淑女的招牌。——《如今都是错》

18. 结局和过程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

19. Ta对你冷漠漠的,不要认为莫名其妙,是不是最近疏忽了,有多少个小时没有和Ta联系?

20. 我突然发现四周都是爱情造的孽。

21. 曾几何时,不经意在网页上看过一段话:“在路途上想起爱来,觉得最好的爱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意义。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着这个寂寞的人间。”

22. 我有很多狡猾的理由,不过为了拥抱你一分钟,再一分钟。

23. 我曾经想过,如果当时我并没有看见那堆照片里有着迷人笑容的你,是不是那以后我们的人生,也只是两条平行线而已呢。还是说,我们会像电影小说里所上演的感人剧目一样。若干年后的某一天,还是会相识呢。

24. 我跟很多人说过真的假的甜言蜜语,我也动过心,我甚至喜欢很多人。每一个每一个人来到我面前的是时候,我都人不清楚他们到底是谁。他们对我来讲,只是爱情的面孔。还有一句是:原来原来原来,要用若干个原来,我才能明白你对我来讲到底是谁。

25. 人们往往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旧欢如梦》

26. 人其实很难真正自由,锁住人的,往往是那人自己。不知不觉,我们不是做了感情的奴隶,就是事业的婢仆。——《连环》

27. 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美丽新世界》

28. 也许一个人要走很长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才会变的成熟。

29. 太阳尚远,但必有太阳。

30. 在每一段赤诚的叙述或者回忆之前,都是困顿。

31. 十禾说,给我一条路,我来教你怎么走。

32. 有时侯明白人的一生当中,深刻的思念是维系自己与记忆的纽带,它维系着所有的过往,悲喜,亦指引我们深入茫茫命途,这是我们宿命的背负,但我始终甘之如饴地承受它的沉沉重量,用以平衡轻浮的生。

33. 只有记忆成了身外之物,我们才可以在这陵园一样的人间,走得远些。

34. 我们明明都会料到事情的结局,却要走一段很远的行程去探索它的意义,我们的路途,不过是在毫无意义的上演一个闹剧的圆。

35. 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

现实小说语录【2】

【1】: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东野圭吾 《白夜行》

【2】: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东野圭吾 《白夜行》

【3】:曾经拥有的东西被夺走,并不代表就会回到原来没有那种东西的时候。 --东野圭吾 《白夜行》

【4】:究竟爱一个人,可以到什么程度? 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和秩序的理想国,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东野圭吾 《嫌疑人X的献身》

【5】:一天中,太阳会升起,同时还会落下。人生也一样,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会像太阳那样,有定时的日出和日落。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太阳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里。人害怕的,就是本来一直存在的太阳落下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本照在身上的光芒消失。 --东野圭吾 《白夜行》

【6】:梦总是突然醒的,就像泡沫一般,越吹越大,最后啪地破灭,什么也没有,除了空虚。没有脚踏实地的建立起来的东西,就无法形成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撑。 --东野圭吾 《时生》

【7】:原来对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控制是记忆的篡改 你想知道我什么? 当我的过去我已记不起, 我的未来无从知晓 我的现在一如你所见 你说,你想知道我什么? --东野圭吾

【8】:这个世上没有无用的齿轮,也只有齿轮本身能决定自己的用途。 --东野圭吾 《嫌疑犯X的献身》

【9】:那些青春期的脆弱自尊,轻易不得触碰,那极有有可能成为对他或Ta一生的打扰。我们都曾经历那样纯粹、易碎的青春,只是时光的磨砺已让我们懂得逃避与忍气吞声然后慢慢遗忘自己曾经的青春。 --东野圭吾 《放学后》

【10】:夕阳在西边的天空渐渐散开。那下面巨大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不仅如此,它们周边还伫立着大大小小的建筑物。这就是怀有过野心和希望的人建造的街道。但是,现实当中,累得精疲力尽的人们只是在这些建筑物的缝隙之间匍匐打转地苟且偷生而已。而我,也只是其中的一个。 --东野圭吾 《幻夜》

【11】:不管什么问题,都必然存在着答案。 --东野圭吾 《盛夏的方程式》

【12】:即使我变得不再是我,即使我已变身为嗜血的凶徒,即使整个世界已变成废墟,我仍然会用全部生命来爱你,至死不渝…… --东野圭吾 《变身》

【13】:所谓活着并不是单纯的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脑电波,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要能看见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这才叫活着。 --东野圭吾 《变身》

【14】:你我都不可能摆脱时钟的束缚,彼此都已沦为社会这个时钟的齿轮,一旦少了齿轮,时钟就会出乱子。纵然自己渴望率性而为,周遭也不容许,我们虽然得到了安定,但失去自由也是不争的事实。 --东野圭吾 《嫌疑犯X的献身》

【15】: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个人。 --东野圭吾 《嫌疑人X的献身》

【16】:如果你过的不幸福,我所做的一切才是徒劳 --东野圭吾 《嫌疑人X的献身》

【17】:心,一旦离开了,就再不会回来。 --东野圭吾 《解忧杂货店》

【18】:生命中的全部偶然,其实都是命中注定。是为宿命。 --东野圭吾 《宿命》

【19】:确信喜欢的人能好好活着 即便面对死亡 也有如看到了未来 未来不仅仅是明天 未来能在人的心中 只要心中有未来 人就能幸福 --东野圭吾 《时生》

【20】:其实很久以前我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选择,只是一直无法下决心舍弃梦想。到现在,我依然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打个比方,这就如同单相思的感觉,明知恋情不会有结果,却还是忘不了对方。 --东野圭吾 《解忧杂货店》

【21】:我们只能走在幻夜的路上,即使四周明亮如白昼,那也仅是假象。就算与你共度的每个夜晚都是幻夜,我也愿为你化身为影,至死不渝! --东野圭吾 《幻夜》

【2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最美的爱情。 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原罪被放大,总有一角照出自己。 --东野圭吾 《恶意》

【23】: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经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因为倘若心没有离开,当将会导致关系破裂的事态发生时,理应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没有,说明其实关係早已破裂。 --东野圭吾 《解忧杂货店》

【24】:我们这种平凡之人在面对胜负关键时,总需要找寻某种倚靠,但,在比赛中乃是孤独的,无法倚靠任何人,那么,该倚靠什么呢?我想,只有自己曾经努力过的事实。 --东野圭吾 《放学后》

【25】:我们是两个游走的孤魂,我们显得那么渺小,纵然周遭黑暗无比,在彼此内心,我们永远是那个光热无穷的太阳。我把你藏在内心最深处,以至于我自己都看不清楚你在哪里,但是却对你最感疼痛。 --东野圭吾

【26】: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与秩序的理想国,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东野圭吾 《嫌疑犯X的献身》

【27】:某些东西,明明知道没有意义,但依然很在意--谁都会有这样的东西。 --东野圭吾 《单恋》

【28】:我闭上眼睛思考自己死掉的话能改变什么。如果我的出生是一场错误,那么是否只要我死了一切就能回归原状?是否能像按下电视游乐器的重置键一样让所有的问题瞬间消失?但是这个世上又有哪个人敢斩钉截铁地说自己的出生不是一场错误?又有哪个人敢斩钉截铁地说自己不是某个人的分身? 或许,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分身,而正因为找不到,所以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东野圭吾 《分身》

【29】:我的回答之所以发挥了作用,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他们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 --东野圭吾 《解忧杂货店》

【30】:对于数学问题,自己想出答案和确认别人的答案是否正确,哪一个更简单,或者困难到何种程度,拟一个别人无法解答的问题和解开那个问题,何者更困难? --东野圭吾 《嫌疑人X的献身》

【31】:“他知道过去是改变不了的,但也无法袖手旁观。” --东野圭吾 《时生》

【32】:我们只能走在幻夜的路上,即使四周明亮如白昼,那也仅是假象。就算与你共度的每个夜晚都是幻夜,我也愿为你化身为影,至死不渝。 夕阳在西边的天空渐渐散开。那下面巨大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不仅如此,它们周边还伫立着大大小小的建筑物。这就是怀有过野心和希望的人建造的街道。但是,现实当中,累得精疲力尽的人们只是在这些建筑物的缝隙之间匍匐打转地苟且偷生而已。而我,也只是其中的一个。 --东野圭吾 《幻夜》

【33】:满脑子天真想法的人,在社会上吃点苦头也是好事。 --东野圭吾 《解忧杂货店》

【34】:我把房门上锁,并非为了不让Ta进去,而是为了防止自己逃到Ta身边 --东野圭吾 《宿命》

【35】: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白夜行 --东野圭吾 《白夜行》

【36】:虽然至今为止的道路绝非一片坦途,但想到正因为活着才有机会感受到痛楚,我就成功克服了种种困难。 --东野圭吾 《解忧杂货店》

【37】:这么多年咨询信看下来,让我逐渐明白一件事。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所以有些人读过回信后,会再次写信过来,大概就是因为回答的内容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东野圭吾 《解忧杂货店》

【38】:就算是恨,也是一种很抽象的感情。 --东野圭吾 《解忧杂货店》

【39】:即使失败一百次,也不要后悔一次。 --东野圭吾 《新参者》

【40】:人心也是科学,而且意想不到的深奥。 --东野圭吾 《伽利略的苦恼》

【4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因为某些具体的原因而断绝。不,即使表面上有某种原因,其实是因为彼此的心已经不在一起,事后才牵强附会地找这些借口。因为,如果彼此的心没有分开,当发生可能会导致彼此关系断绝的事态时,某一方就会主动修复。之所以没有人注重修复,就是因为彼此的心已经不在一起了。就好像眼看着船要沉了,仍然在一旁袖手旁观。 --东野圭吾 《解忧杂货店》

【42】:"如果有什么毒药能轻易杀人,我也想要呢,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也没准是自己要用。"Ta又轻声自语:"我们就是这种年龄。" --东野圭吾 《放学后》

【43】:别人对我稍稍亲热一点,我就头脑发昏,产生对方对自己有意的错觉。每当意识到那不过是好感,或者是社交辞令,我就会厌恶自己,觉得受到伤害。 --东野圭吾 《变身》

【44】:风停之后再扬帆,船绝不会前行。 --东野圭吾 《分身》

【45】:「今后你也会喜欢各种各样的人,正因为活着才能这样。」 --东野圭吾 《时生》

【46】:“不管是骚扰还是恶作剧,写这些信给浪矢杂货店的人,和普通咨询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破洞逐渐流失。证据就是,这样的人也一定会来拿回信,他会查看牛奶箱。因为他很想知道,浪矢爷爷会怎样回复自己的信。你想想看,就算是瞎编的烦恼,要一口气想出三十个也不简单。既然费了那么多心思,怎么可能不想知道答案?所以我不但要写回信,而且要好好思考后再写。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 --东野圭吾 《解忧杂货店》

【47】:对Ta们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美丽、纯粹、真实的东西,比如友情、爱情,也可能是自己的身体或容貌。很多时候,更抽象的回忆或梦想对Ta们来说也很重要。反过来说,Ta们最憎恨企图破坏或者从Ta们手中夺走这些重要东西的人。 --东野圭吾 《放学后》

【48】:如果做腻了这个四色问题,接着只要利用墙上的斑点,做解析问题就行了。光是计算墙上所有斑点的坐标,恐怕就得花上不少时间。身体受到束缚根本不算什么,他想。只要有笔和纸,就能做数学题。万一手脚被绑,在脑中做同样的事也就是了。纵使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到,也没人能把手伸到他脑子里。 --东野圭吾 《嫌疑人X的献身》

【49】:悲观也没用。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东野圭吾 《时生》

【50】:“这个世界只有骗人和被骗。你们看看政治家、官僚,不都是在欺骗国民,中饱私囊?可明知是这样,国民就起来了?没有吧,都死心了不是?所以,只要干得巧妙就是赢家。被骗了就去骗回来,同样,被我们骗了的人,如果不甘心吃亏,也可以再去骗别人。” --东野圭吾 《流星之绊》

第二篇:儿童小说与现实的联系

儿童小说作品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儿童小说是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并为儿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小说。儿童小说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儿童小说的创作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主要要素,通过虚构、合理想象等手段来编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真实的反映儿童生活。在我看来,儿童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儿童小说题材是来源现实生活中,所展现的小说内容不完全是虚构的,甚至是真实的。作品里出现的似乎就是现实生活。在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汤姆所经历的各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的能够找到影子。例如他们经历逃课、梦想成为海盗、寻找宝藏,都是能从现实社会中的孩子找到影子。更有托尔斯泰的《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更是以他自己的成长为背景,如实的叙述了现实生活。

二.儿童小说又超越现实。儿童天性好奇,不甘平凡寻求惊险刺激都在儿童小说中得到了共鸣。在小说世界中,孩子们展开无尽的遐想,给儿童带来无穷无尽的欢乐。例如,《格列夫游记》中描绘了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却又基于现实的世界。格列夫游历各国,每个国家都是天马行空的世界。儿童小说创造了一个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他既可以通向人类童年的梦境,也指向未来未知世界,既反映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

三.儿童小说通过真实与虚幻侧面反映了现实各种合理与不合理社会现状带给儿童的影响。反映儿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中呈现出更为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带给人精神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高尔基的小说《童年》讲述主人公阿廖沙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与社会的黑暗。反映了黑暗的社会对儿童的伤害。相反在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中通过日记形式叙写了主人公身边平常又富含人情味的许多生活事件,抒发了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之情。反映了和谐的社会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儿童小说作品充分体现了现实世界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而这在儿童小说的世界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第三篇:谈莫言小说的虚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全文)

目 录

摘要................................................................................................................................ 1 引言................................................................................................................................ 1

一、何谓虚幻现实主义................................................................................................ 1

(一)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虚幻现实主义......................................................... 2

(二)作为一种美学范式的虚幻现实主义......................................................... 2

(三)作为一种哲学话语的虚幻现实主义......................................................... 3 二 莫言小说的叙述内容.............................................................................................. 3

(一)故事的“传奇化”..................................................................................... 3

(二)结构就是“政治”..................................................................................... 4

(三)行动与“内因果”..................................................................................... 4

二、莫言小说的叙述话语............................................................................................ 5

(一)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的错位..................................................................... 5

(二)多变的叙述视角......................................................................................... 5

(三)儿童的“冷眼”聚焦................................................................................. 6 三 莫言小说的叙述动作.............................................................................................. 7

(一)叙述者、“我”与“莫言”....................................................................... 7

(二)叙述声音的凸现......................................................................................... 8

四、莫言小说的语言与文体........................................................................................ 9

(一)语言的感觉化............................................................................................. 9

(二)话语的反讽性........................................................................................... 10 注 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谈莫言小说的虚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

摘要:本文阐述何谓虚幻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首先,从莫言小说的叙述内容体现的故事的“传奇化”、结构就是“政治”。其次,从莫言小说的叙述话语中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的错位和多变的叙述视角及儿童的“冷眼”叙述方式。另外,在莫言小说的叙述动作中叙述者、“我”与“莫言”和叙述声音的凸现。同时,突出了莫言小说的语言的感觉化和话语的反讽性。 关键词:莫言小说;虚幻现实主义;叙事方式

引言

莫言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象征了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真正认可,是中国文学在世界产生真正影响力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其小说在叙事方式、人物塑造以及民族性、世界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特色也是非常显著的。那么,莫言虚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又是如何,围绕这一问题,对莫言的虚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研究如下。

一、什么是虚幻现实主义

虚幻现实主义的核心问题是“虚幻”与“现实”怎样结合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虚幻不等于想象和虚构,想象之物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相似性,虚构之物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而虚幻之物则肯定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也不可能发生。然而,每个人都做梦,经常产生联想,有时发生幻觉,如果把那些梦境、联想、幻觉与现实经验并置起来以合理的形式写入文学世界,便有可能创造出带有虚幻成份的现实主义文学。然而,在艺术世界,虚幻现实主义也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拓展和

延伸。在创作方法、美学方式、哲学话语等层面,莫言小说表征为虚幻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一)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虚幻现实主义

每种艺术流派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文学史上表现为不同的风格。但在革命现实主义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中,由于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制约,作家很少对人的梦境、幻觉或无意识等“心理现实”展幵描写。由此看来,莫言在自我经验和心灵体验的基础上,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对梦境的描写以及《爆炸》中的时空并置、《球状闪电》中的魔幻手法等,不仅告别了自己的过去,也开创了中国小说的一种新风格。而这种创作方法,促发了莫言小说从现实主义到虚幻现实主义的转变。

(二)作为一种美学方式的虚幻现实主义

长期以来,中国作家在描写文学之“丑”时,鲁迅以绘画为例所做出的教诲——“没有谁画毛毛虫,画鼻涕,画大便”——得到了大部分小说家的遵从。鲁迅也认为“世间实在还有写不进小说里去的人”而莫言似乎认为“世间实在没有写不进小说里去的人”,“世间实在没有写不进小说里去的事”。比如,《红高粱》中罗汉大爷被活剥的描述,《红幢》中对大便的赞美以及《苍姆门牙》中对苍姆的歌颂,极端而夸张地表露了文学之丑,并使这种丑在莫言小说中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它不是衬托美的更美而是形成了与“美丑对照”原则不同的“美丑并置”方式。 莫言小说把丑从美中解放出来,在美丑对立中显现出人物和事物的原初状态。这种原初状态有时模糊了善与恶、好与坏之间的界限,因而遭到了一些读者的批评,认为小说混淆了是与非的标准,是“恶”与“更恶”的蛮干,也是“坏”与“更坏”的较量。然而,纯粹用政治化的道德或道德化的政治尺度来衡量莫言小说,文学的政治不是政治的文学;同理,文学的道德不是道德的文学。“仅仅停留于伦理观念的层面上,人们将无法判断某一种道德准则的进步与否。”莫言小说把假、恶、丑从阴影处拉到阳光地,试图在人性的认知上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在人性深处,真假、善恶、美丑之间的对立往往显得模糊不清,艺术家们会把这一片“朦胧地带”展现

在读者面前。莫言小说在美学范式上的叙事策略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美学方式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复杂性的理解。

(三)作为一种哲学话语的虚幻现实主义

莫言小说经常以爱恨交织的矛盾心态书写人与物。以《红高粱》为例,莫言对此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我对故乡人的爱、对红高粱的爱转化成批判的赞美;我对故乡人的恨、对红高粱的恨转化成赞美的批判这是我的艺术态度也是我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是它的极端残酷的背面就是极端的温柔。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在莫言的“美丑并置”美学方式中,美与丑形成了“对立”,但没有走向“统一”而是走向了“分裂”;有意地颠倒是非,这就使依附于同一对象的美与丑取得了各自独立的地位,既成为美的存在又成为丑的存在,这揭示了二者对立的局限性和虚伪性。 二 莫言小说的叙述内容

(一)故事的“传奇化”

莫言自称为讲故事的人而且善于讲故事,他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稿《讲故事的人》中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真实”,讲述包括莫言在内的一大群十岁左右的孩子,告发了一位在参加忆苦思甜教育展览时没有哭泣的同学,结果那个同学受到了学校的警告处分。第二个故事“理性”,讲述莫言在一间办公室看书,一位老长官推门而入,没看到自己要找的人,便自言自语地说:“噢,没有人?;但这句话激怒了莫言,他回应道:“难道我不是人吗?”,于是那位老长官面红耳赤,匆匆而退。第三个故事“传奇”,讲述八个泥瓦匠为躲避暴风雨来到一间破庙,庙外雷声滚滚,众人胆战心惊,有人想到我们其中一人肯定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应该让他主动接受惩罚;最后,由于一人的草帽被风刮走,便被其他人抬起扔出了庙门,但那座破庙也随之倒塌。——故事没有明确的谜底,传奇化的故事更是召唤读者的好奇心。这三个故事似乎是莫言小说主题的一次总结,第一个故事呼唤人的真诚,第二个故事呼唤人的尊严,第三个故事呼唤人的宽恕。真诚、尊严、宽恕经常

是莫言小说在描写饥饿、孤独、恐惧时的价值诉求,体现了莫言小说中故事背后的人性关怀和悲悯精祌。

(二)结构就是“政治”

情节的不同构成方式形成不同的小说结构类型,而不同的结构类型有不同的叙述特点和审美功能。张志忠说:“长篇小说的结构之意义,不仅是情节、人物的设置和延展,而且是一种看似无形却又贯穿于作品全部之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作家的激情、思索与作品的人物、题材、主题等的汇合点,是决定作品的情调、比例和参照、以及叙述方式的选择等的重要尺度。”通俗一点说,小说的结构“就是离章合句、轻重缓急,从哪(儿)切入,在哪(儿)收尾;哪些先写、多写、重点地写,哪些后写、少写。

莫言则干脆认为“结构就是政治”,他说:结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形式,它有时候就是内容。长篇小说的结构是长篇小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家想象力的表现。好的结构,能够凸现故事的意义,也能够改变故事的单一意义。好的结构,可以超越故事。我们之所以在那些长篇经典作家之后,还可以写作长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在于我们还可以在长篇的结构方面展示才华。以此说来,莫言是一位“结构”主义小说大师,但他的结构艺术介于西方结构和现代主义的结构艺术之间,并汲取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艺术。

(三)行动与“内因果”

行动是推动事件进展的直接原因。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这样一个三段式序列。但在中国先锋作家看来,这样的行动逻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名作家的创造性。前文提到,阎连科把小说中的因果关系分为四种,即“全因果”、“零因果”、“半因果”和“内因果”,他认为,“由内真实构成的故事之因果,就称其为小说的内因果。”由于内真实书写的是现实中不会发生、却在人的精神与灵魂中必然存在的真实,那内因果必然是隐喻和象征并带有一种寓言性和神秘性。

二、莫言小说的叙述话语

叙述话语包括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叙事视角等要素。包括莫言小说在内的中国先锋小说在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之间出现了大错位,预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关系尽情涌现,叙述被有意加快或放慢,叙述频率也得到了格外的重视。这是中国先锋作家之所以被称其为“先锋派”的关键。但是,叙述时间的变异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早已存在,莫言小说特别借鉴了其“预叙”的部分;而莫言小说在叙述话语上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改造,主要表现在叙事视角的多变上。

(一)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的错位

现代小说摆脱全知叙述视角以后,“时间”问题便在叙事中突显出来。所谓“故事时间”,就是故事发生的物理时间;所谓“文本时间”,就是故事内容在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

这种时间被赋予心理化和空间化的特质,使情节、事件和环境变得颠三倒

四、支离破碎。作品以意象或视象的形式在印象、想象乃至梦幻中穿插,从而打破了直线式的时间顺序。同一场面在人物的记忆中的反复出现,不同地点的前后跳跃和穿插组合,又打破了固定的三维空间。因此,先锋小说在心理化和空间化的时间中,展开了以现在讲过去或将来,以过去讲现在或将来,以将来讲现在或过去的叙述话语。

(二)多变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的转换、叙述者的更换以及多层次叙述者的设立,是中国先锋小说惯用的技法。这源于多个叙述者从自己的内心世界过渡外部世界,也满足了先锋作家从多个角度表现人物的需要,他们试图把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莫言小说在叙述视角上的变化多端历来令读者迷惑不解,他试图以文本中多个叙述者的设置实现其长篇小说的“密度”。

学者申丹对叙述视角的研究颇为详尽,她区分和探讨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视角,即零视角、内视角、第一人称外视角和第三人称外视角。零视角即全知叙述,但可

再分为有限全知叙述和传统全知叙述。有限全知叙述是叙述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上,而一般不会对人物和事件发表评论;而传统全知叙述会毫无保留地将所有信息直接传递给读者,叙事中不会造成悬念,读者也无需做出判断和推测,这会把故事推向过去,使叙述者和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大。

内视角分为三种,即固定式内视角、转换式内视角和多重式内视角,其特点是采用故事内一个或几个人物的眼光来叙事。这种视角直接将读者引入“我”经历事件时的内心世界,它直接生动、主观片面,也很容易造成叙事悬念并激发读者极大的同情心。第三人称外视角,这种叙述眼光往往显得冷静和客观。虽然说叙述视角没有优劣之分,但每一种视觉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性质和特点。特定的叙述视角又与叙述眼光、叙述声音一起,创造出特定的叙述时空。

由五个中篇小说《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娱》和《奇死》组成的《红高粱家族》,是莫言赢得国内文坛极大声誉一部准长篇小说,也是莫言在海外的标识性作品,它初步反映了莫言在后来的小说创作中得以丰富和拓展的文学观念、创作理念、叙事手法以及“艺术辩证法”,所以它在莫言的小说创作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十年后回首往事,莫言对《红高粱》比较满意的地方是“我奶奶”或“我爷爷”的叙述视角,但也谦虚地认为这是雕虫小技。事实上,莫言把“零视角”的有限全知叙述(“我奶奶”)和“第一人称外视角”(“我”)相结合的叙述手法,使故事发展融和了不同的时间观念及行进层次,既给予叙述者极大的叙述自由,也造成今古同步、虚实难辨的叙述效果。

(三)儿童的“冷眼”聚焦

莫言的《枯河》是一篇滴血的小说。小虎为小珍折一根白杨树杈,不料小虎从树上掉下来,碰伤了树下的小珍。于是,小虎遭到小珍父亲、自己的哥哥、自己的父亲的轮番毒打;小虎悲哀地看着母亲,委屈地叫了一声娘,眼泪鼻涕一起流出来。此情此景,本应得到母亲庇护的儿子,却又遭到母亲的痛骂和痛打——“鳖蛋!你还哭?还挺冤?打死你也不解恨!”母亲戴着铜顶针的手狠狠地抽到小虎的耳门子

上,并用一根干棉花柴对着小虎的鼻子不停地抽打。最后,在父亲“绿色的眼泪”中,在“苍黄的阳光”中,在“鲜红的月亮”中,小虎当晚走进“枯河”的冰窟窿中,用布满伤痕的屁股迎接第二天初升的太阳。小虎死亡之前所遭受的毒打夹杂着浓浓的意识形态。小珍的父亲是村支部书记,他代表的是村民不可撼动的威权。小虎的哥哥一边踢打小虎的屁股,一边对母亲说:“本来我今年还有希望去当个兵,这下子全完了。”“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人人活而不等”一直是人类社会无可奈何的现实,小虎的死亡尖锐地证明了这一点。

与“严父一慈母一孝子”的传统叙述模式不同,莫言小说在表现“父子冲突”或“母子冲突”时,经常采用一种极端的“父不严一母不慈一子不孝”的叙述莫式。然而,成人视点经常带有一种“分层”或“遮蔽”观念,儿童视点却往往是好坏分明又有机统一。莫言小说中对父辈们的较少崇敬和更多厌恶,都与儿童的这种“冷眼”

视点密不可分。 三 莫言小说的叙述动作

(一)叙述者、“我”与“莫言”

在中西古典小说中,叙述者经常被认为是作者。而在现代小说中,“作者已死”而叙述者登场,有时是多个叙述者展开了对事件的描述,人物在舞台上也由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作者不会对故事做出任何评价,经常把这一任务交给了“隐含作者”。这样就把读者置于一个没有明确指导的境地,作者只负责虚构故事,而故事的意义属于读者。

然而, “莫言”可看作是作家的一种间接的“自我赎罪”行为。当然,这里的“莫言”也代表了普遍的人性。:

有趣的是,《红幢》的结尾加了这样两条“作者附注”:“文中所写的“高密东北乡”并非地理学意义上的高密东北乡,望高密东北乡的父老乡亲们不要当真。文

中的叙事主人公我’并不是作者莫言,希望有关文艺团体幵会批评作品时,不要把‘我’与莫言混为一体。”这两条“作者附注”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可能稍嫌多余;但这样把作者与叙述者、“我”分开的叙事方式,也许对当时的“有关文艺团体”而言,算是一种在叙事上的启蒙。

最后,“莫言”不知不觉地像丁钩儿一样大吃大喝,只不过在品尝“红烧婴儿”之前已醉倒在桌子底下,从而避免了像“狂人”一样吃人的宿命。小说中的莫言以他的“小说”、故事和说法,似乎给正文叙述起到一种补充、矫正和解释的作用。例如,当正文叙述到一座小石桥和几只野狗时,出现这样的补充——“莫言在他的小说《苦胆记》里写过这座小石桥,写过这些吃死人吃疯了的狗”;当西门驴要讲述年的时候,出现这样对莫言小说真实性的否定——“莫言那小子在他的小说中多次讲述年,但都是胡言乱语,可信度很低”。《生死疲劳》中的这个人物之所以用“莫言”命名,一个特别的叙事功能就是可以游离于故事之外而对故事本身进行一番评说。这个“莫言”是一种故事内的故事外叙述者。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布斯说:“各个时代大多数杰出的故事讲述者们已经发现,使用直接判断,无论是以修饰形容词形式还是以展开议论的形式,都是有用的”。莫言把“我”、“莫言”带进小说,便是在“直接判断”中既体现了小说先锋性的一面,也体现了小说传统性的一面。

(二)叙述声音的凸现

在中国“话本”小说中,使叙述者单独成为读者欣赏对象的戏剧化策略非常普遍,但后来在更经典化的案头文学中,较少出现叙述者的声音。而在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及中国先锋小说中,对叙述声音的重视又成为叙事文学创作的一种创新方式。

莫言小说有时突然停止故事的讲述而插入一些评论,好像生怕读者把他虚构的故事当真似的。比如,《酒国》中有这样一段“插话”:“场景的独特性是小说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明的小说家总是让他的人物活动在不断变换的场景中,这既掩盖了小说家的贫乏,又调动了读者阅读的积极性。”另外,莫言常以“题记”这一

方式来强化叙述声音,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读者提供了一条进入特定小说世界的路径。比如,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

(《四十一炮》)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生死疲劳》)一部小说的题记或开篇颇为重要,作者常常要颇费心机,因为它为小说接下来的叙事定下一种格调、气氛和节奏,也“为文本提供了一种变化的氛围”评论界把这种使叙述声音凸显出来的叙事方式称为“元叙事”。在最好的情况下,它破坏了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连贯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现实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从而瓦解了那种叙事所制造的客观、逼真的幻觉。在叙述声音被戏剧化凸显出来的同时,故事中人物的对话、独白、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声音也由“独白”式的叙述方式转向了“复调”式的叙述方式。独白式的叙述是由叙述者完全控制人物的情绪、态度和观点,而不管小说中有多少个人物、多少种声音,都是来自于同一叙述者的安排。而在复调式的叙述中,叙述者的声音、主人公的声音、角色的声音之间存在着矛盾,主人公、角色总是叛离叙述者的意图而按照自己的念头行动,形成叙述者与主人公、角色之间的对话与它们的声音之间的对立。

四、莫言小说的语言与文体

(一)语言的感觉化

莫言小说在语言上的感觉化特色,同叙事的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之间出现的错位以及时序关系的错置一起,形构了其小说语言的“个人性一私人性一隐私性”面纱。同时,语言的感觉化也指向语言的写意化、图像化、梦幻化,它通过词类的活用、反常的搭配、修辞的陌生化以及语言的色彩感、画面感、节奏感、音韵感等方式体现出来。这有时模糊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拉大了读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造成一种神秘莫测却又颇具诱惑力的阅读快感。

正南方不时有金红色的闪电撕开错灰色的云层,闪电像一棵棵落尽叶子的树,有时也像吐着舌尖乱窜的蛇,有时还像一串串珍珠项链。(《球状闪电》)草甸子里的昆虫感情饱满地叫着,虫声汇成一条长长的河流,漫过草甸子,又折回草甸子。(《球

状闪电》)真是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四周的空气都乱纷纷流动。(《金发婴儿》)她听到神秘莫测的夜色。夜的声和谐优美,生机勃勃,有时也嘈嘈切切,如同乱弹琴,闹闹哄哄如同狗抢屎。(《金发婴儿》)那天上午阳光明媚,美好的天气犹如孔雀开屏。

(二)话语的反讽性

王一川把中国文学过去五十余年来在语言上的演化概括为四种形态,即大众群言、精英独白、奇语喧哗和多语混成,并做了极为精细的分析。他认为,在奇语喧哗中可以听到如下几种语言的回响:白描式语言、立体语言、调侃式语言、口语式语言、间离语言和自卫语言多语混成,或称多体混成。总之,文学与非文学、叙述与行情、独白与对话、独白与杂语、口语与书面语、方言与流行语、现实型和浪漫型等等不同语言在此聚集。评论界常说的莫言的“粗枝大叶”、苏童的“委婉细腻”与“感觉缺失”、格非的“繁复细密”就是语言的奇语喧哗和多语混成的结果。总体而言,中国新时期作家在社会大转型的语境下进行创作或者生产,其文本语言表现为一种杂质化特色。在那里,中国古代和现代汉语传统、欧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语言、市民口语、民间方言、网络语言等混杂其中。

从修辞角度讲,反讽是莫言小说在语言上除了感觉化以外最显著的特征。反讽是一种综合性的修辞,它与幽默、嘲讽、戏仿、滑稽、诙谐、荒诞等概念密不可分,又与比喻、夸张、变形、象征、寓言等手法保持关联。莫言小说的颠覆性和批判性,也经常是用反讽的艺术手法加以体现和深化。

首先,言语反讽。作家经常把某些特定场合使用的话语,挪移到另一显然不相符的语境之中,造成错置,从而形成强烈的反讽效果。曾几何时,国人的日常口语或书面语言中夹杂一点外来语,以表达在汉语系统中无法说清的意义?在莫言小说中,也有一些有趣的情节,主人公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这些会话场景中,莫言小说使用英文词所带来的嘲讽之义,直指当下国人虚伪的媚外心态。 其次,细节反讽。细节的真实性是小说真实性的基础,而在细节中加入的反讽手法,使这种真实性又显得“不真实”起来。比如,在莫言的中篇小说《筑路》中,

一群个头层次不齐、衣服破破烂烂的孩子,由个头最高的高向阳带队,为筑路工们宣传毛泽东思想。高向阳自封为“马桑小学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马桑小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指挥他的鼓乐队演奏时总禁不住流下来的鼻涕。而在革命小将们连演了“老两口学毛选”等节目后,革命民工同志们都迷迷糊糊地睡过去了。——高向阳的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显得那样滑稽,更进一步就是中国式荒诞;而筑路工们听着伟大领袖的代表们的讲话——“我们的文学 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的。

再次,情境反讽。“情境反讽是叙述者立足于事件之外,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人物、事件、主题立意置放在一起,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冲突而营造出一个多义的、模糊的阐释空间。”相对于言语反讽和细节反讽的片段性、局部性而言,情境反讽追求一种整体化的效果。总之,新时期文学自中国先锋小说起,反讽写作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一代人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当代中国文学在语言上的变革成效显著,而创造一种新型汉语言文学则任重而道远。

结束语

莫言小说是用西方现代艺术方法激活中国传统文学的典范,并以多变的叙事、多面的人物以及鲜明的创造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丰富和发展了西方的小说艺术。

任何叙事都是对世界的某种解释。文学叙事是用话语虚构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但它更多的是对人生和人性事件的体验和情感态度。长期以来,中国小说传统形成了“形式”与“内容”二分法的艺术观念,并强调“内容”而放逐“形式”。事实上,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中国先锋作家怀着近似于形式即内容”的文学观念,在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等方面对小说“形式”大胆地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实验。而形式有“中国形式”与“西方形式”之分,莫言小说试图借鉴西方“有意味的形式”在“中国传统形式”中实现“内容”创新。

也就是说,莫言小说在形式上从未失去先锋性,而它的形式包含着对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的境况的多维度考察。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这是莫言对中国小说创作做

出的特别贡献。

另外,莫言持之以恒的乡土叙事,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可能不被年轻读者所熟悉。如果不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社会效应,莫言的名字可能只有在坊间被批评家一再提起,而不会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明星作家。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要“生活在别处”,莫言小说以无法模仿的独特风格,为当代中国文学增添了足够的重量,也对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十三步》中人称视角的变化、《天堂蒜薹‘之歌》中歌谣的导入、《蛙》中不同文体的并置,无疑使他的小说在形式上看起来与众不同,也与己不同。同等重要的是,《丰乳肥臀》中对坚韧的赞叹、《生死疲劳》中对尊严的呼唤、《蛙》中对痛感的挖掘,使他的小说在内容上具有了深广的社会幅度和人性内涵。

谈莫言小说的虚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

(写作提纲)

摘要 引言 摘要

一、什么是虚幻现实主义

(一)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虚幻现实主义

(二)作为一种美学范式的虚幻现实主义

(三)作为一种哲学话语的虚幻现实主义

二、莫言小说虚幻现实主义的生成内外因

(一)内因

1、中国现代性与“高密东北乡”小说王国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反动

(二)外因

1、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远亲”

2、虚幻现实主义不等于魔幻现实主义

二、莫言小说虚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

(一)莫言小说的叙述内容

1、故事的“传奇化”

2、结构就是“政治”

3、行动与“内因果”

(二)莫言小说的叙述话语

1、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的错位

2、多变的叙述视角

3、儿童的“冷眼”聚焦

(三)莫言小说的叙述动作

1、叙述者、“我”与“莫言”

2、叙述声音的凸现

3、受邀约的接受者

(四) 莫言小说的语言与文体

1、语言的感觉化

2、话语的反讽性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本科

杨明 2016年5月12日

第四篇:论路遥小说的英雄主义情结

成春红

(陕西工运学院陕西西安710003)

【摘要】英雄主义是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宁折不弯的抗争与超越意识,这在路遥笔下的奋斗型人物中得到体现。路遥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为某种事业奋斗直至献身的英雄主义人物,他们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更多的以悲剧结局。陕北的地域文化和来自现实生活的苦难,是其英雄主义情结形成的主要原因。路遥小说所显示的英雄主义精神,对当下缺失了“硬”度的文学不无矫正的作用。

【关键词】路遥;小说;英雄主义情结

路遥是当代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小说大气磅礴、震撼人心,在他逝去多年之后,其作品越过纷繁喧嚷的时日,依然被众多的人群所喜爱;路遥的小说之所以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除了他像屈原“用生命歌唱”那样注入他全部的生命热量、全部的爱与恨等原因之外,还因为英雄主义笼罩着他的小说世界;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我们不能不经受灵魂的洗礼。

一、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积极进取的奋斗者形象

他们是来自穷乡僻壤的生活强者,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满于农村的落后现实,不满于父辈固守土地的生活方式想通过自身的奋斗改变生存环境,去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在跻身于城市文明的勃勃野心和不怕苦难的超人毅力中无一不体现着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中学时他忍受着饥寒困苦带来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仍挤时间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当全家人已经能够吃饱穿暖时,他却离开家乡,到黄原去揽工。他“到外面闯荡”的不安分冲动,既不是为了捞一份工作,也不是像“盲流”那样胡混一番。他的抱负超越了安土乐命的传统农民,也超越了仅仅为钱奔波的揽工汉,他是要在更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中,充分实现人生价值。他无法长期忍受矿工单调的生活,除了尽可能搜集报纸阅读外,他还准备报考局里办的煤炭技校,进一步充实、提高自己。在这种默默奋斗的状态中,他的精神在琐碎的生活中得到了升华。

《人生》中的高加林尽管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但有一点都达成了共识并被人肯定,那就是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表现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他是一位不甘于平庸勇于追求的青年。上高中时,他发奋苦读希望凭借读书上大学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高考落榜后,回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在这个岗位上,他干得很出色,充分显露出了他的才干,以他的勤奋好学和多才多艺成为全公社拔尖的教师。当他重新成为普通农民时,面对千年的生活旧习,他毅然在村里污秽的吃水井里撒下了漂白粉,搞了一次充满喜剧性的“卫生革命”。就是他在县城当通讯干事人生如意的时候,也不是安于享乐的庸人,仍以英雄般的献身精神投入抗灾第一线,发出一篇又一篇的新闻报道。他们出身贫穷,要想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只能通过个人的奋斗来实现。他们在不断挣扎的过程中,所显示的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在今天依然激励和鼓舞人们不懈追求、勇敢创造。

二、英雄主义强调的更多的是对于某种辉煌事业的奋斗直至献身

英雄主义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体现在小说中就是主人公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英雄主义更多的是以悲剧结局的,在路遥的小说里,在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变革的激流中,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的悲剧色调。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一方面具有传统农民的许多美德,勤劳、俭朴、正直。为生计辍学,放弃学业;他在文革时当生产队长时为了乡亲的利益屡次遭到批判;因彼此身份不同,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人。他付出学业、工作、爱情的代价,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背负着沉重的担子行走着。但他又具有新时代农民的开创意识,不安于现状,极力谋求新的出路。为了改变家庭和村队的生活困境,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探索,受到重大挫折也不回头;为了办砖厂,日夜操劳,经历了许多波折和磨难;承包砖厂盈利后,捐资助学。孙少安为了改变自身的生存状况艰苦地奋斗了十多年,在振兴家庭振兴村庄开发经济扶持教育上成功了,但失去的是伴随他支持他的妻子。

三、英雄主义强调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与不惜献身的牺牲精神

路遥在创作上就有一种为文学永无追悔的牺牲精神和自我折磨式的伟大劳动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从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过程中明显看出。他形容自己进行的创作是一次命运的“赌博”,而赌注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创作伊始,进行了三年准备:读书、体验生活、思考种种创作的问题。一次次病痛的折磨和孤独感的袭来,都被坚定的创作意志所击退。创作的过程也提前透支着他的生命。路遥对文学的执著奋斗和作品中主人公的奋斗是同一的。

首先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肖云儒先生曾经这样阐述:“在路遥的家乡陕北这块土地上,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和次生文化、异质文化形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混交林带,构成一种全息性与流失性相结合的特异色彩。”造就了这个地区人们特殊的性格,既善良又骠悍,既诚挚又豪放,既笃重又侠勇。“在这块黄土厚垒、沟壑纵横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有着质朴的民风和豪爽的气概,充满着英雄血和美人泪。黄土高原这块苍凉的北方原野,是产生英雄和史诗的地方”。贫瘠沉雄的黄土丘陵造就了陕北人的硬汉子性格。

其次,长子的家庭地位及艰难的成长经历。在路遥凄凉的少年记忆中,寄人篱下使他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情结往往是个人情结经验中的一处重大伤害而产生的,这种伤害被埋进潜意识里,会在人的意识里固着于一个特殊的观念形式上。这些观念变得充满情绪色彩,并总是影响他的思想、感觉和生活。”。童年时代的心灵创伤,为滋生英雄主义情结提供了土壤。其后,在求学的道路上,在窘迫的生存状况中又感受到强烈的自卑和巨大的屈辱。这些,都磨练了他坚韧的意志,锻铸了他非常人能够想象的生存毅力和与生活搏斗的顽强精神。

四、在中国文学史上,从上古神话到当代文学贯穿着一条英雄主义的线索,路遥是这条线索中比较独特的一环,作品中回荡着别样的英雄主义旋律。

路遥小说中所体现的英雄主义不同于《红岩》、《林海雪原》等小说中的战争英雄表现出的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等为了社会理想奋斗甚至牺牲生命的崇高英雄主义;也不同于《创业史》、《山乡巨变》等小说中的主人公在“在和平的日子里”将自己融入改造社会,建立幸福未来的伟大事业中的英雄主义;更不同于文革十年时如《虹南作战史》所表现的那些完全没有真情实感、高居于人民头上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主义;路遥小说中所表现的英雄主义是主人公在艰难曲折的奋斗过程中,对自身价值实现的追索和超越平庸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路遥的小说具有的诗性的、理想主义的美与激情,显示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思想意义,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文学经历了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等历程,在这一过程中,英雄主义被有力地消解了。文学缺失了英雄主义,就缺失了硬度,这不仅是文学的悲哀,也是时代和民族的悲哀。而路遥其人其文所显示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恰恰反衬出我们生活的苍白和无奈,能够燃起人们心中的激情,去追求一种人生的力度和

伟大人格的高度,给颓废、疲软的生活注入阳刚之气,给缺乏“硬”度的当代文学补充了钙质。

【参考文献】

[1]孙先科.英雄主义主题与“新写实小说”[J]. 文学评论,1999

[2]袁方等著.中国社会结构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路遥文集.第2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4]路遥文集.第1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5]莫言.我想到的痛苦、爱情与艺术[J]. 八一电影,1986

[6]畅广元.神秘黑箱的窥视[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7]艾斐.论陕北题材文学[J].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8]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89

[9][奥] 荣格.探索心灵奥秘的现代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1987

第五篇:爱丽丝沃克小说女性主义分析论文

摘要:《紫颜色》是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通过对女性意象和男性暴力的描写来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遭受到的伤害,从而表达出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主要对小说《紫颜色》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小说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关于女性主义的论文

爱丽丝沃克的《紫颜色》主要是通过描绘当时生活底层黑人妇女的生活状况来表达妇女在生活、政治上的平等,追求妇女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解放,也就是作者自己所坚持的妇女主义,这种思想在爱丽丝沃克的很多作品中都得到了相应体现,《紫颜色》是其中的代表作。

一、女性主义观文本

从文本上来分析,小说《紫颜色》中女性主义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一是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上,《紫颜色》中运用的是美国黑人常用的方言土语,与一般小说中的标准英语语言不同,由于《紫颜色》中主人公是一名黑人女性,因而在选择语言时作者也特意选择方言土语来作为主要的文本语言,一方面是能够通过黑人方言来表现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运用方言来表现小说内容和内部故事架构也能够推翻以白人文化为中心的一种文化现状,而这一点对于女性主义的表现也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在文本结构选择上,小说《紫颜色》采用书信体结构方式来表现小说内容,这种书信体能够将小说要表达的女性声音直接表现出来,并且利用女性之间对于书信的好感来增强女性之间的联系纽带。而且《紫颜色》在书信体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女主角不是与周围人或是小说中其他角色进行通信,而是用黑人土话来向上帝写信,将自己的困惑、愤怒等向上帝情书,而后在主角的女性主义观萌芽之后,她的写信对象也发生了改变,从上帝变成给普通人写信,从给男人写信变成给女人写信,从给白人写信变成给黑人写信,而最终的写信对象就是黑人妇女,其实就是主角自己,充分表现了女性主义观。

二、生态女性主义观

(一)、女性和自然一样都是男权等级社会的受害者

这一观点在当时妇女运动中表现的比较明显,生态女性主义观认为女性只有通过将生态运动和妇女运动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够树立起正确价值观,才能在社会上获得一定地位,获得女性权利,将女性和生态自然放在相等的位置上。在小说《紫颜色》中这一点也得到了体现。女主角西丽从麻木到后期觉醒独立经历了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当时那个社会黑人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最为低下的,受到诸多压迫,女主角西丽就是这样一位黑人妇女,从小就肩负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同时还要承受来自继父的性压迫和侵犯,这种经历使得西丽变得沉默寡言,而在之后继父更是将她嫁给了一个老男人,而结婚之后的西丽生活并没有发生好转,西丽在遭受虐待和侮辱时,往往要求自己和树木一样不说话、不反抗,和树木一样沉默遭受着来自外界的压迫,西丽和树一样都是当时那个社会的受害者,这一点在西丽的信中也可以看出。此外,在西丽妹妹奈蒂的叙述中,树木也是大自然遭受人类工业文明伤害的主要象征。男权主导下人西方文明唯利是图,这种高速的发展往往是以破坏大自然和人类原始、质朴的生存方式为代价的。在奥林卡村树木遭到大面积的砍伐,这种经历与主角受到压迫的经历非常相似,因而从这里可以看出爱丽丝沃克有意将女主角和自然生态直接联系起来,让其拥有相似的经历,从而表达自然生态和女性一样都是受害者,人类对自然的压迫也是现实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表现。

(二)、女性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观认为女性和自然生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来表达现实中女性所受到的压迫和不公。在小说中,西丽在一开始受到欺凌时常常自我安慰自己是一棵树,以此来获得心灵上的安慰,而当西丽女性主义思想觉醒之后,她决定摆脱当前的这种生活状况,离开黑人丈夫,这时她在信中高喊着“我坚信我就在这里”这句话是西丽对于自己存在的肯定,也表明西丽的内心在发生变化,而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自然界的鼓励。西丽在自然界中发现了自然生态的美好,认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是存在美好的,自己要努力发现周围的美,并勇敢地认清现实争取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因而西丽在内心思想上也与之前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表现在外部上则是不再一味自我安慰,而是通过改变衣着和穿戴来改变自己,这也表明西丽对于生活还保留着激情和热爱,而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都是自然给予的,由此可以看出,小说中西丽与自然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是西丽生活的支柱。而在小说其他方面的描写上也表现了这种女性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像是西丽信中提到的奥林卡村妇女,她们居住的地方、耕种的田地都是来自于大自然,这都显示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小说《紫颜色》的最后西丽认清了男性对女性压迫、剥削的实质和基督教的麻痹性,不再逆来顺受,而是做起了自己生活的主人。奈蒂和其他传教士也回到美国,不再试着以基督教改造信仰大自然的非洲文明,这充分表明了爱丽丝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将精神和命运与大自然相联系是爱丽丝沃克女性主义的主要精髓所在,而小说《紫颜色》则将其充分表达了出来。

参考文献:

[1]雷唯蔚.浅析书信体小说《紫色》的双重性叙事艺术[J].艺术科技,2015(04).

[2]强萍.爱丽丝沃克小说《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J].芒种(下半月),2015(06).

上一篇:门户网站推广方案下一篇:魔法灰姑娘读后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