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管理创新的理念

2023-02-04

第一篇:企业的管理创新的理念

企业营销理念的创新

_____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娄慧霞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已成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面对营销环境的诸多新变化,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针对具体的环境变化,制定新的营销策略,把握市场,抓住顾客,才能以强大的竞争优势占领市场,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现对如何通过创新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占领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营销要“以人为本”

我的观点是:“知识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一切创新的源泉。知识管理创新是企业向着未来型组织转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生命力。营销要以人为本,将会更好的激发员工个人的责任感以及对企业使命的认同感。”

我所在的企业是电力机车检修企业,承担SS

1、SS

3、SS3改、SS

4、SS4改、SS7C、SS7D、SS7E、SS

8、SS9等型国产电力机车的大修和轻大修工作。 铁路跨越式发展和机车修制改革特别是机车检修招议标制度的实施对大修机车产品质量、在修周期、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新的竞争格局、不同的市场选择方式,给了企业更多的压力和动力。由于受到新技术、管理方式不断融合等压力的驱使,营销工作本身正变得愈加复杂。

企业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员工加强技术提升,从夯实基础入手,加大培训的投入,催生出员工个人品牌化需求,并将那些潜藏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的技术和产品营销之中,员工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广受行业内的企业所了解、所尊重的人。希望有很高的影响力,而且大多数都在积极的实践。实现员工对

1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获得更多关注,同时增加与客户谈判的砝码,进而提高外界关系的广度,增强营销力。

二、营销观念的转变

1、全球营销观念。随着市场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互联网联结着国内外市场,世界统一市场将会全面形成。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也不仅仅是国内同行,而是具有丰富营销经验的跨国公司,许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臵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我国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营销观,将视野由全国扩大到全球范围内,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全球营销战略”。

2、由规模营销观念转向个性化营销观念。过去的规模营销方式大多为企业以单一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众多顾客的需求,但目前这种无差异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顾客与日俱增的多目标、多层次需求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营销,即市场细分达到最小限度——“一对一营销”,针对每个消费者与众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来实现高度的顾客满意。企业要赢得市场,就必须根据顾客的具体需求,设计和生产个别种类、型号、规格和性能的产品以满足个别顾客,才能拥有市场,谁能首先尽快采取“一对一”个性化营销策略,谁就能捷足先登世界市场。 我所在的电力机车大修企业,为提升大修电力机车整体性能,满足顾客要求,设计人员在确定方案过程中,对每一项技术升级及大修改造项目进行了方案分析和图纸设计工作,并与顾客铁路局、机务段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工作,针对不同铁路局、机务段,按车型编制了大修技术协议,并将不同车型、不同机务段用户提出的好的建议及时进行推广,纳入图纸或检修协议中。技术规定项目和顾客要求的详细技术方案通过企业内部网络OA平台,传达到了企业中产品的生产者、生产组织、质量检查和验收人员手中,确保了顾客要求项目的执行率。

3、建立健全客户关系营销观念。在现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营销则更强调重视客户的终身价值,强调通过较高的顾客满意度与客户保持率来维护与客户的长期紧密关系。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而且

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向顾客提供“超值服务”,从而提高企业信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互动式营销观念。企业和顾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互动性这一特点,推动互动市场营销,从而使营销者从产品构思、设计开始,直至生产、服务的全过程都体现以顾客为中心,使顾客也投入这一过程,这样,不仅符合顾客的需要,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关注竞争对手树立竞争优势理念。企业必须时时关注竞争对手,使自己强于竞争对手,必须注重研究企业和顾客及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善于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应树立全新竞争观念。

随着近年来新造电力机车配属到机务段的数量不断增加,电力机车检修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容。电力机车检修工厂近五年来由原来的2家猛增至现在的10家。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独具特色的、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的核心能力的创造,它体现在企业的整体营销活动之中。这种竞争优势是具有更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水平的“和谐组合”的综合优势,而不只是单纯地包括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管理优势、营销优势等某一个单一的方面,这一竞争优势更多地依赖于具有学习知识能力的人的创造性。

三、营销策略的创新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占领市场的最佳途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创造自身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质量是市场,质量更是生命,每一个参与铁路装备制修的人都会有此深切的体会。对机车大修工厂而言,质量不仅仅只是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指标,而是实实在在地和检修工厂的市场份额紧密相连!

1、 实施服务营销策略。新形势下的营销,应在优质产品的基础上,着眼于优质服务,这是企业取胜的关键。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我所在的企业采取了以下做法:

随着电力机车技术更新、产品换代、装备升级的周期越来越短的状况,公司和机车用户对售前、售后服务人员的知识素质、操作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公司加大对售前、售后服务人员的培训,强化管理,要求售前、售后服务人员不接受培训不能去为顾客服务,确保培训率达100%。售后服务处每年向人力资源部提报培训计划,坚持开展岗前培训、在岗提高培训等活动,有选择的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有实作经验的服务人员,为做好服务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证。此外,还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售前、售后服务人员主动学习操作技能,实现“一专多能”的目标,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适应了顾客的需求,提高了服务质量。

为保证售后服务质量,最大程度了解和满足顾客需求,公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顾客的沟通,随时了解顾客机车使用情况,定期征求顾客意见,并及时组织分析和整改,做到售后服务及时、有效、准确。

2、 实施持续营销策略。对电力机车大修企业来说,营销工作不仅仅是派推销员到客户那里游说,或者参加个展会,以及把客户邀请到一起开个会就可以了,已经无法再通过“个人关系”解决问题了。而要分析营销环境,营销环节,需要全方位深入地沟通,并影响客户。

三、 “系统战”营销思想

营销必须实现从产品销售到系统营销的升级。必须建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系统,树立“人人为客户服务”思想。加强企业员工质量意识教育,动员和引导全体员工努力提高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质量荣辱观,强化质量在我手中、顾客在我心中理念,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

现在光想着自己的产品,还要看顾客的需要。例如对电力机车大修企业,机车大修在厂停时一直是顾客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过长的厂修周期,影响了铁路局用车,铁路局又会因为用车紧张致使计划内的大修机车无法按时进厂反过来影响公司的均衡生产。

企业首先从生产入手,加强内部管理,细化工作流程,努力缩短机车检修

周期。根据检修机车的入厂时间,车型种类进行分类,通过对各配件修换率的统计,对急用、易损、互换等严重影响检修机车生产进度的物资配件进行了储备,并通过用友软件对库存产品实施动态管理,实现了物流一体化,做到了随时使用,随时储备,节约了检修周期,保证了整个生产流程的有序进行。加强日常生产组织活动,严格生产日动态的考核。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另外,竞争对手的策略与举动也不能忽略,忘记竞争对手的存在只能带来竞争上的被动。在这种情况,企业需要以正确的营销理念——“以顾客为中心”,实现从企业一把手到基层员工的联动,需要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响应系统,对生产、市场、销售、客户、物资、财务等部门的协作与高效运营,以系统化的运作满足客户需求。

企业应经常性地测试各种营销策略的效果,制定营销规划的长处,持续不断地改进规划,创新营销理念,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论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最基本的载体。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管理是一个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大型企业,通用电气、杜邦、宝洁等公司的成功究竟得益于什么?卓越的产品?杰出的员工?优秀的领导者?是的,这些都不错,但如果你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司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管理创新。

但什么是管理创新呢?管理创新为何如此重要?其他公司如何才能成为管理创新者?管理专家加里〃哈默尔对上述三个问题做了详尽细致的研究。 所谓管理创新,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管理工作的方式,是一种显著地改变面向顾客的组织形式并最终推进组织目标的手段。简言之,即管理创新将改变管理者做事的方式,并增进组织的绩效。

一、强调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利润中心

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企业做强做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原来我们的企业内部管理一直是成本中心,为了减少企业管理在成本中的费用,企业管理只是简单地控制企业按部就班地进行生产。现在则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作为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洞察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精耕细作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方面将越来越重要。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的生产、运作、销售成本,实际也为企业创造了利润。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

管理模式,需要通过从规划、操作、控制、核算、再到分析的一系列步骤来完成。首先,需要精细化的企业规划。所谓精细化规划是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企业的规划包含2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了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而制定的实现计划。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企业的规划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的规划必须围绕企业的经营目的来进行,离开了企业的经营目的,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的盲目性,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现代企业的规划,都应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

1民主的方式来进行,要尽量避免个人盲目决策现象的发生。一旦企业规划得到确

定,企业员工自上而下都应该坚决执行,共同维护企业规划的权威性。每一企业

的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让企业的基础运作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

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其次,要求精细化的程序监控。企业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

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作

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管理者要清楚认识本企

业经营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与财务有关的企业经营活动都要记账、核算。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通过现代

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在一个功能

复杂的管理体系中,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控制程序,后果将是十分可怕的。有了

一个全面的监控体系,企业的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发现、纠正实际经营行为和活动

中的各种偏差,从而调整企业的规划和管理方案,尽可能使企业的运转呈现良性

化。

最后,需要精细化的分析。这是研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但也是

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一个问题。精细化分析是推动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点。优秀的现代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与企业善于扬长

避短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管理者为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使企业适应组织

内外变化,通过科学的方法而主动地去发现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对其进

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以改善提案的方式向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

提出,从而为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及可行性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

和进步。精细化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职能中承上启下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既属于

前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又属于后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初一个环节,通过

精细化分析,可以促使企业的管理在不断循环的运行中得到提高。

精细化管理的深化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企业不仅要不断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

推进工作,还要不断地利用精细化优势来将自己做强做大,不断地运用精细化的

分析和规划来修正自己的经营方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企业只有进

行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赚到可

以赚到的每一分钱,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管理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

活动过程。企业对人的管理分为内部“人”的管理和外部“人”的管理。传统的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控制,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员工,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而从当今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来看,这种单纯的控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在对企业内部“人”的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已经是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指在管理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管理过程。对企业而言,人才管理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流动,而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并在做到人尽其才的同时,通过工作、薪资、福利等“硬”措施和增强归属感、提供业务培训机会等“软”措施来培养人、留住人,满足员工物质、心理与感情的需求。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出人才,管理者从控制员工转为指导、激励员工,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使得企业员工能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不断去发展企业,开拓市场。对企业外部“人”的管理主要是指对客户的管理。对客户的管理现在愈来愈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构成,现代成功企业对客户管理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方针。企业对消费者所采取的策略,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无论是对企业内部“人”还是对外部“人”的管理,尊重“人”的尊严,实施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得好,企业就会迅猛发展;管理得不好,企业将会遭受致命打击。

三、企业竞争的协作化——由对手转向同盟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强化竞争管理。过去企业竞争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力求做到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实现规模扩张,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一般而言,实现扩张,有三种基本途径:一是不借助于外力的独资扩张。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这条路已越走越窄。 二是兼并或收购。这种方法虽盛行至今,但缺陷是所涉及各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较大的风险。对兼并或收购方来说,一旦成交,则意味着要负担起被兼并或收购方的全责,在许多情况下,这已经成为一种包袱;而对被兼并或收购方来说,则需要适应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大企业兼并者的组织文化使得被兼并的小企业难以适应。第三种就是建立战略合作同盟。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要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其他公司携手,培育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经济群体,其共同目标就是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新价值。

当然,产业的协作化也不是一定安全无风险的,比如由产业协作集群外部的力量所引致的风险,和由产业协作集群内部产生出来的风险。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有足够的智慧和准备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构造开放性协作集群网络结构,正确处理产业协作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企业管理的创新化——扬弃传统吸收先进

管理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对企业行为起规范作用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可以鼓励企业成员不断地试验或革新、冒险,从而使得企业有机会在新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管理方法,一旦这种尝试取得成效,便可以促进企业在更高的基础上进步。随着改革开放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企业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即必须在管理理念上除旧布新,对传统理念进行扬弃,对外来先进经验进行吸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近年来,管理理念的创新带动了管理方法和方式的更新,出现新的管理结合点:一是务实管理与务虚管理相结合。企业的务实管理主要是有形管理,注重企业发展与经营战略、企业体制、技术构成、成本效益等硬件方面。但仅注重硬件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务虚的管理,即注重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人才培养等软件方面。二是层次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传统的分层等级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已经显现出管理链长、管理者意图难以及时下达以及限制中间层次的创造性等弊端,应被现场管理取代。三是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除关键性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外,更倾向于下放更多的权限,以利分散组织结构,更灵活地运作市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扬弃,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吸收,企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发展“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的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残酷而又真实的生存法则。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使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符合外界客观发展的规律性,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外界客观环境条件的支持,时刻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思路推动企业的发展。管理创新的魔力在于它不仅能够增进组织的绩效,还会给公司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基于管理创新的优势难以模仿,对于许多企业高管来说,采用一种突破性的商业模式,比丢弃他们固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习惯要容易得

多。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丰田公司凭借管理创新赢得的产业竞争优势,这种优势迄今已经持续了20多年

美国汽车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学习丰田生产体系(TPS),它们先后研究了丰田的零库存、工厂自动化、与供应商的关系、准时系统(JIT)等等,但是似乎直到最近几年才弄明白丰田的真正优势在其基本的管理理念上,即丰田认为一线员工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他们的一双手 (这是亨利〃福特的观点),他们相信如果向一线员工提供足够的工具和培训,他们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也会是创新者和变革家。

因此,管理者需要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加以反思。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于它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但是现状却是,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流程无助于这种适应能力的改进和提升,它们的革新行动往往滞后于环境变化的周期,往往是面临危机才痛下决心着手深层变革。背后的原因是目前企业的现状基本上是“21世纪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流程、20世纪中期的管理流程和19世纪的管理原则”的三位一体,大多数企业和管理者仍然在奉行100年前顺应机器大工业的管理需求而发明的“现代”管理原则,这些以科层制为核心的管理原则已经明显滞后于现商业环境,现在数字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需要一个全新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来应对。

为了提升适应能力,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把创新作为一种系统性的能力,让组织的每一名成员都成为创新者?如何创造一种能够激发人们尽情发挥自己潜能的环境和氛围?也就是说,为了打造核心竞争力,企业首先应当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核心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够在上面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迄今为止,21世纪的管理与20世纪的管理之间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别。这里正隐藏着机遇。你可以坐等竞争对手摸索出下一个重大管理创新,然后把你逐出竞争游戏,你也可以主动出击,现在就抢先做一个管理创新者。在这个充满管理新挑战的世界里,你需要比你之前所有的管理先锋们更具有创造性,更不受传统束缚。

第三篇:企业管理理念的思考

关于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论的一些思考 (2009-05-13 08:50:16)

转载▼

在怡丰置业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中,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论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在价值观层面、方法论层面均进行广泛的探讨和深刻的反思,以统一怡丰人的思想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的认识水平,最终实现个人职业的成长和企业发展双赢的目标。

一、习惯、性格与命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士的一段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性格与命运的关系非常密切,良好的习惯会形成有益的性格,而有益的性格会给自己的命运增光添彩,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社会上,在企业中,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拥有许多优秀的习惯,而且能够持久的坚持下去,形成个人独特、持久、有魅力的特征,比如富兰克林对“坚持好品格行为”习惯的培养,最终使自己成为伟大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在怡丰,我们以志存高远和追求卓越为基本精神理念,为此,我们也在思考企业的好运来自哪里,员工的好运来自哪里,其实,都蕴藏在我们日常工作的习惯中,养成追求卓越的习惯,我们便会积极开动脑子找到做事的最佳方案,追求战略的高度,追求细节的感动;养成及时沟通的习惯,我们便会积极主动向上级、同级和相关部门沟通工作进展,从而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提供工作效率和人际信任程度,改善工作环境;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习惯,我们便会将计划管理工作执行到位,甚至超越工作计划,漂亮的完成现阶

段工作内容;养成主动管理时间的工作习惯,我们便会轻重缓急、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养成主动承担,积极推动工作的习惯,我们便会在工作中主动出击,赢得时间,抓住机会,获得个人的内外职业成长„„

所以,好的习惯不管对于企业发展,个人成长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好的习惯如同我们走的每一步,需要扎实、正确而严谨,最终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二、学历、经历与阅历

学历、经历和阅历伴随着人成长的一生,同时也是影响和决定着不同人的发展走向和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此我们探讨学历、经历和阅历的内在关系旨在促使全体怡丰人快速的将思想转化为认识,认识转化为行动,行动转化为经历,经历转化为阅历,阅历转化为生产力。

学历代表着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基础素质和当前拥有的基本知识水平,学历影响着个人的基本价值取向,思维的塑造和发展的潜力,但是不能决定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人生态度及性格。所以,我们重学历,主要重在有一定学历的员工拥有良好的领悟力、理解力和较为完善的价值观和知识构成,能够快速融入高效团队,并承担相应的岗位职责。

职场环境是创造价值的环境,为经营利润和目标而存在,完全不同于学校的

教育目的。经历是做事的过程,是完成目标的过程,是创造价值的必由之路,所以,要创造价值和完成目标必须要有经历一定的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提高、修正、再提高、再修正,最终实现好的结果。所以,经历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来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

拥有经历,不等于创造价值,只是创造价值的前提条件,只有将经历转化为阅历,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指导行动。阅历是经历的升华和沉淀,从经历到阅历的转变是一种质的飞跃,期间经历了学习、思考、修正、固化、优化的重复艰难过程,是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和提炼,具有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只有拥有了丰富正确的阅历,才能真正的走向卓越。

我们是一个追求卓越的团队,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学历的基础上,不断的投入大量的实践活动,拥有丰富的经历,然后经过我们理性、系统、全面、深入的加工,转化为能够指导我们实践的阅历,最终实现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三、个体、群体与组织

个体指单独的个人,没有合作和竞争。

群体是一组没有价值趋同、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利益关系的 “乌合之众”。组织是一个有共同使命和目标,有组织架构,有做事标准和流程的有机共同体。

在组织内部,企业制定组织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并通过统一标准、统一企业文化来要求、感染、凝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培养员工共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把一个个“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保持团队的步调一致。从而高效、协作的开展工作,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和快速成长。组织能让个体之间产生“协同”反应,实现合作的1+1>2的质变,完成企业发展的宏伟愿景和发展目标。所以,我们要摒弃个人英雄主义,抛弃群体的零散状态,完成组织的搭建和良好运作,塑造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卓越团队。

四、内部沉淀与外部营养互换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类资源的不断丰富,企业要想获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需要在做好内部管理基础、企业文化、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沉淀外,还需要从企业外部汲取营养,实现与组织外界的营养互换,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某些方面形成某些突出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立足。怡丰企业,在运营之初就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管理运营和人力资源等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坚决贯彻“战略导向、价值提升、潜沉稳健”的发展思路;塑造诚实、责任、努力,追求卓越、志存高远的品格;重视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这些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沉淀的优秀因子,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创新,以指导我们更好的开创未来。

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绝不能固步自封、妄自尊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不断改善内部管理和运营,坚持”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的学习理念,实现与组织外界的营养互换。

“与组织外界的营养互换”就是从企业的管理战略和运营需求出发,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通过对企业自身非优势资源的外部化获取,汲取外界营养,整合、优化配置企业内外部系统资源,最终成为核心资源的拥有者。“与组织外界的营养互换”方式众多:参观考察、行业交流、战略合作、信息共享等。

企业要意识到仅靠自己企业资源是不可能有效地与市场竞争的,必须把价值链上的利益关系者,如供应商、合作者、联盟体等纳入一个价值链中。因此,企业的战略思想和管理内容也必须紧跟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地在其宽度和深度上加以完善和更新,进行资源外取,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五、做事与做事业

做事和做事业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本质截然不同的工作心态和工作效果,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心态则会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做事往往是就事论事,为的是得过且过,不犯错误就是最大的收获,工作没有热情、激情和创造力;做事业则是胸怀梦想,坚守使命,投入更多的心力和劳力,把事做到极至、做出品味和品性来,工作中迸发出无限的激情和创造力,工作成果也会从优秀不断的走向卓越;

做事如同捕鱼,做事业如同学渔。把工作当成事儿来做的人,只能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工作中获得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本钱,却丧失了真正生存的本领,一旦外界条件变化或者竞争加剧,则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人,则会时时用心经营自己的工作,时时领悟人生的真谛,在不知不觉的成长过程中掌握生存的能力和智慧,随时抵御外界条件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在挑战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做事重在外职业生涯发展,做事业重在内职业生涯发展。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职务、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经验、能力、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做事的人会时时的关注自己工作环境的好坏、工资待遇的多少、工作职位的变迁等;而做事业的人更关注是能否在一个良好的事业平台上,获得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完成自己人生的升华和凝练。

做事者追求平庸,做事业者追求完善自我。做事的人抱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乐此不疲。做事业的人则能把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作为自己每一天的奋斗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才会逐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富有的人,和谐的人,卓越的人,一个创造社会价值的人。

六、被动应付与主动出击

面对工作,积极主动出击和消极被动应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在工作质量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消极被动应付是种不负责任的心态。对于个人而言,抱着这样的心态,就不能主动地开展工作,只是被动的等待着别人把事情交给自己做——当所做事情简单,可以顺利完成时,机械的听从指挥做完;当所做事情遇到挫折时,就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并把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下降,工作领域越来越窄,影响圈越来越小,最终被组织淘汰。对于企业而言,形成消极被动应付的企业文化,就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逐步衰退,就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中丧失航向,最终导致企业跟不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在社会发展滚滚洪流中淘汰。

积极主动出击,是责任、是勇气、是魄力。对于个人而言,主动出击就是紧盯目标、积极思考、主动整合资源、高要求完成工作目标的工作状态。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做好工作前后手,协助同事完成公司的总体目标。

主动出击开展工作的过程,其实正是一种在工作中获得磨砺,在磨砺中获得升华的过程,它能锻炼我们的才干、增强我们的能力、拓宽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命运,从而不断走向卓越。对于企业而言,主动出击就是居安思危、洞察秋毫,及时根据企业运营情况和市场形势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及时解决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管理问题,积极主动出击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长远的发展,实现企业发展的宏远目标。

第四篇: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质量管理已不单纯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问题,本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标准,其内容充分体现了现代质量经营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是组织追求卓越绩效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其核心观点和相关概念是组织所必须具备的意识,应体现在全员,尤其是组织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之中,现归纳其中的精华,以作为加强和改善我们的质量工作的参考.

1. 领导者作用

组织的领导在质量经营获得绩效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不是从事直接、具体的管理工作,更不是被动地处理紧急问题。而是运用权利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员工,使其按照组织目标的方向努力工作,保证目标实现。领导作用主要应履行四个方面的职责:

(1) 创建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明确组织的使命和存在价值;

(2) 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方针、目标、体系和方法,指导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引

导组织的长远发展;

(3) 调动、激励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到全员参与、改进、学习和

创新;

(4) 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个人魅力起到典范作用,形成领导的权威和员工对组织的

忠诚,带动全体员工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2.以顾客为中心

经济全球化为所有组织扩大了市场的空间,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顾客为关注焦点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的要求,是组织实施质量经营的战略性概念,必将带来经营方式的变革。

(1) 产品的质量和组织的绩效是由顾客来评价的,组织依存于顾客。

(2) 为顾客创造价值,让顾客满意,建立稳定的关系,培育忠诚的顾客。

(3) 既要了解顾客今天的需求,同时要预测顾客末来的需要,在满足顾客今天的需求的

同时,引导顾客末来的需求。

(4) 尽全力减少失误,对万一发生的失误要迅速、热情处理好,消除顾客的不满意,挽

回信誊,留住顾客。

(5) 对顾客需求变化和满意程度保持敏感性,对顾客和市场的变化给予快速和准确的反

应,不断改进,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3.培育学习型的组织和个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影响到组织的发展,所有的组织和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掌握知识,以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变化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困此,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1) 组织和个人要学习新目标、新方法,以持续改进,适应新的发展变化;

(2) 组织的目的一是盈利,二是培育人。培训是组织对员工成长的投资,为员工提供发

展机会,是高回报的投资;

(3) 学习内容不限于技能和岗位培训,应包括意识教育、研究开发、最佳工作方法和标

杆学习。

4.建立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关系

组织的成功取决于内部员工和外部合作伙伴的知识、能力、创新和工作动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组织的内部、外部环境趋于多变和越来越不稳定。为了寻求稳定的经营,保证目标的实现,组织需要建立内部与外部的战略伙伴关系。

(1) 在内部要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对员工的承诺、保障;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对优秀

员工的认可;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要企业内部作到知识共享,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营造一个鼓励员工迎接困难的良好环境。

(2) 在外部与顾客、供应商、批发商建立战略合作联盟,与合作伙伴之间要做到互利、

优势互补,增强双方实力和获利能力。

5.灵活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市场不断在变化,而且全球一体化的竞争市场变化的越来越快。组织要在市场变化中取胜,需要建立应变市场、快速反应的机制和灵活性。

(1) 为了实现快速反应,要缩短产品更新周期和产品、服务的生产周期、精简机构和简

化工程程序,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2) 为了满足全球市场顾客多样化需求,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按规定办事”、“按标准生

产”,要有更多的灵活性。

(3) 时间将成为非常重要的指标,时间的改进会推动组织质量、成本和效率方面的改进。

6.基于事实的管理

基于事实的管理不仅是指“以数据说话”来进行过程控制,更重要的是指通过基于事实的信息对过程和结果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对照目标找出差距不断进行改进,保证目标的实现。

绩效评价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包括:顾客满意、产品和服务质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与竞争对手的信息、标杆的信息;

基于事实的评价、分析包括:与自己以往绩效的比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与标杆的比较。

7.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组织在重过程的同时,更加注重经营结果。组织的经营结果要考虑所有受益者利益的平衡,要考虑顾客、股东、员工、供应商和社会的利益。经营经果不限于销售额和利润,还应包括顾客满意、产品服务质量、财务和市场结果、人力资源结果、环境和资源情况、供方发展的社会基础等。

看了以上的文字你可能要问,这是质量管理的要求吗?是的,这就是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对企业的要求。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顾客期望的不断提升,质量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管理者,认清自己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所处的地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第五篇:现代企业管理的人学理念―人本管理

【摘 要】传统、僵硬的管理思想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如何实施人本管理是企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针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人学理念-人本管理这个话题,分析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思想、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问题、我国实现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科学路径。以期望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人本管理;问题;路径

引 言

为适应日益进步的社会需要,我国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的理想,其中中国梦的实现科学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性,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原本是哲学的概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人本管理。很多企业虽然平时在口号上经常呼吁人本管理,但是企业的管理实践与其口号却是大相径庭,人本管理只停留在书面上,企业管理实践中没能真正实现人本管理。并且当前我国的企业管理人学理念的科学研究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人学理念-人本管理这个问题进行深刻的探讨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思想概述

(一)中国的人本思想

人本管理思想是我国由悠久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我国首先在哲学上提出了人本思想的理念,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受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因而将人本思想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人本管理思想在儒家文化中主要表现为在一个组织中群体要具有协调与和谐的特征,传统儒家的人本思想从根本上看强调人的服从性和奉献精神。儒家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人本文化在处理问题上讲究和为贵。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儒家的人本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中国这些管理思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无论是管仲还是孔子在这些范畴中都主张稳定,而且封建社会的政治统治深受该思想的影响。企业将该思想应用到管理模式中最理想的模式是创造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并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但是对待该种思想也应该辩证的应用追求稳定不等于固步自封。企业管理如果缺乏创新、缺乏发展新思路,那么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西方的人本管理思想

西方人本管理思想有别于我国的人本思想,着重强调个体的作用,在应用中也比较强调从人的需求出发。西方管理学在人本管理思想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第一,经济人与科学管理理论。最早的管理思想认为管理主要就是对人进行管理,一些学者根据科学实验创立了经济人假说,在该理论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科学管理思想对工作中社会因素进行科学把握,这个观点最具有突破性的地方就是提出了个别工资制,在具体运用中还注重非物质激励对员工提高绩效的影响。第二,社会人与科学管理理论。社会人理论认为人们工作不只是为了获取金钱同时还在于满足自身的社会需求。该理论冲破了对人管理像对待物进行管理的僵硬的束缚,开始正确处理员工之间的个人关系,从而提高了人在企业管理中地位。第三,复杂人与现代人本管理科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由于过分依赖组织就会在工作中产生一种惰性,影响人自我实现的发展。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以员工为中心,让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从而更好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第四,全面发展的人与现代人本管理理论。该观点主张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因而管理中还要将社会伦理引入到企业管理中来。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组织文化要注重人的长远发展,将企业发展与员工自我实现结合起来,将外来文化引入到企业管理中首次提出了“文化人”的概念。所谓“文化人”就是在了解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同时了解某些外来的文化,并将外来文化融合到本族文化中的员工。

二、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逐渐受到企业家的认同与青睐,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由于认识不到位或理念不够成熟,导致企业人本管理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一)认识上轻视以人为本

一些企业管理者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意识到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重性,但是囿于固有的管理意识,未能从认识上突破上传统管理的怪圈。再者我国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一些企业领导甚至将人本管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如果人本管理中有提高企业效益的方面就采用不能提高企业效益的方面就舍弃,对人本思想的应用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因而人本管理最终只停留在管理者的口头上并未真正实施。

北京市科航机电公司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经常在各种会议上强调人本管理的重要性,而且要求员工之间遵守以人为本的处事原则在处理同事关系时尊重人格尊严。但是管理者在实际管理中仍然认为员工必须无条件服从管理者制定的原则,并且在制定公司章程过程中首先考虑经济效益,没有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员工个人发展空间狭小。该公司在建立初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员工长时间工作在该种氛围中感觉身体上心理上无比压抑,因而骨干员工在多次反映无果后纷纷跳槽,人才的流失使该公司效益急剧下降。

(二)用人方面淡漠人的品性

一些企业在用人方面,只注重员工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往往忽视员工的道德品质,这样的用人理念就会使企业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中。在这种用人理念下企业的眼前利益虽然得到了保证,但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却遭到了损失,甚至会将企业送上死亡的不归路。另外,企业中道德品性不良的员工存在还会对其他员工形成一种负榜样效应,长此以往企业的员工素质就会出现整体滑坡,最终影响企业的效益。该种用人思想某种程度上就刻板地遵循了“经济人”理念,严重违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苏州永辉电子元件制造公司在企业管理中过分强调员工单位时间的产出量,只要是手快效率高的员工公司一律聘用,而对员工的个人品性却从不考察。该公司在2011年秋季招聘中的唯一标准就是:超过老员工的单位生产率即能保证生产就被录用。此轮招聘中选出的员工个个工作效率极高,但是由于公司未能对员工的个人品性进行考察新员工进场一月之后就有出现技术外泄给其他同行企业的现象发生,使该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大大下降。

(三)管理上缺乏人性化

哲学的观点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企业管理只有重视人的作用,才能使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但是在管理实践中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人的活跃性,而是将人同物一同看待,采取一成不变的固有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当时往往适得其反,因为管理上缺乏人性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无法得到发挥,固然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四)激励措施忽视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一些企业虽然表面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员工的管理采用强硬手段、严格的纪律和森严的等级制度,促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地位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甚至在人格上都出现了不均衡。企业的人本管理仅仅停留在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上,忽视对员工的心理与精神需求进行激励。对员工的管理只是针对广大普通员工而不对自身进行管理,管理者实际上成为了具有特权的人,严重违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当做物进行管理。

著名的三鹿企业的失败中也不乏有企业管理不当的方面,三鹿企业在员工的管理采取了等级森严的管理制度。如果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公司会给予员工适当的物质奖励但是却忽视员工的精神需求。员工平时的生活中缺乏相应的精神食粮,导致员工对公司的凝聚力不高。管理者高高在上的态度,使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隔阂,无法进行顺畅的沟通。员工向心力不足加快了公司破产的步伐。

三、我国实现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科学路径

(一)认真学习并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观点,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我国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应该认识到以人文本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学习现代企业制度,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在管理上注重员工深层次素质的挖掘,并将用人与育人结合起来。其次,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认识到员工是一个有独立个体,有思想、有情绪,在管理中充分尊重人权利。再次,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我国企业管理还应该对员工的其他配套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解决员工的受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问题,从而提高员工的整体生活水平。

齐鲁石化是我国一个现代化的石油化工生产企业,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积极开展“信得过”活动。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实现了“被管理”到“要管理”的转换。而且公司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渐完善员工的福利待遇使员工在受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权利得到了保障。员工的竭力奉献使公司挺过了金融危机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首先,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对人形成无形的约束。当一个员工置身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中,耳濡目染自身素质也会逐渐提高。构建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对方,从而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其次,注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从“权威性”管理理念向“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着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员工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中国小米公司起初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手机制造商,但是在市场突变的环境中,小米企业注重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企业针对每个员工的优点和缺点,在年初会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该企业在具体实施中管理者还会不断与员工交流、沟通,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纠正,并且员工也可以根据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体现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与尊重,同时可以调动员工参与本公司事务积极性。某种程度上来说小米企业在手机市场上所取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得利于其采取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企业应该摈弃传统的论资排辈思想,在人才选拔中注重公平、平等,坚持以人为本同时注重人的道德品性。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使员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合理利用人才。促使人才的合理流动,人在能够合理流动的企业环境中工作,会使自身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次,重视员工的培训与提高。

西南航空公司在迎接市场的挑战中首先从改善自身的管理机制入手,公司从各个细节中注重以人为本。在用人方面公司敢于打破传统的工龄、学历限制,应用公平、公正的聘用理念选拔人才。员工进入公司后公司会对员工进行进一步的考查,从而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并将其安排在合理的岗位上。如果有员工认为当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不相适应,公司会为员工提供流动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才能。员工在用人的过程中还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每年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员工提高自身工作技能。

四、结论

现代企业管理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企业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本管理的重要性,并针对自身管理中存在问题采取有效促使完善人本管理,最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和.中外“人本管理”的差异及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发展思路[J].乡镇企业研究,2001(04).

[2]李进挺.儒家的人学方法论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上一篇:企业八项规定自查报告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