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廉政建设心得体会

2023-04-08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廉政建设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学校廉政建设心得体会

学校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学校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6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的责任督学专题培训会,实地参观了黄花初中的“棋文化”,观看了实验初中的

“七彩星文化”宣传片,分享了全区十一所“创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展示汇报,特别是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组织开展的学校文化建设专题研讨,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一、办学理念是前提

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一所学校精神底蕴的积淀,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没有科学办学理念的办学行为是盲目的,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如果办学理念被师生认同,内化为全体师生理想和行动的共同愿景,就会焕发出学校发展的巨大潜能。因此,任何一所学校,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黄花初中以“走好每一步,为一生作准备”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有了理念的指引,学校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等便有了牢固根基。

二、环境文化是基础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外显形式。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养的载体,“一草一木皆关情”,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润物无声的精神魅力,能够在无形中陶冶全体师生的心灵。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提高全体师生的素养,校园环境所蕴含的精神对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生活习惯、生活态度等诸多方面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三、制度文化是保障

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能够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如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安全管理、后勤管理等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个整体的构思,从而形成精细的教学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三类制度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努力使学校工作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清除管理上的盲点,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1、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精细化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精细化必须要讲究精度,突出细节。学校必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并充分发挥学校职代会作用,建立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一整套精细、科学、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可以明确学校各项工作规范,约束工作行为,引领工作方向,并保障政令畅通。

2、以科学计划为主线,保证精细化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到未雨绸缪,计划先行。大到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目标、小到学校的学期计划、月度安排再到每周工作,平时干什么、假期干什么,哪个急、哪个缓,哪个轻、哪个重,都要事先预设好。每项工作都必须要有一个精细的实施方案,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四、行为文化是关键

学校的文化建设的衡量标准,最终应该落实在学校师生的行为文化上。学校行为的外延涵盖学校活动的整个过程,大到学校领导的决策,小到学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学校的全部日常活动,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

1、学生必须习惯优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于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没有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效率与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从而直接影响教育效能的发挥。

2、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养成教育的对象不应是只针对于学生,还应包括教师。有了具有高尚品质的教师,才能像明灯一样,给学生成长指好路。教师好当,但要做一名好教师不易,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本领,更应该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魂,是学校的精气神,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好的学校文化不仅使学生乐学、善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且能够使教师道德提升、人格发展、乐教、善教,让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篇:学校文化建设培训心得体会

杨智成

2014年10月24日在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对我们甘溪中学全体教师行了一次系统的有关学校文化建设的学习培训,通过一天的参观学习以及各学校的老师做得“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报告,使我对“学校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不再停留在那些具体的实物、画面上而是提升到挖掘学校内涵的高层次领域,使我的认识更深、更广。

陶行知说过“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校园文化建设它通过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文化活动,直接或间接使学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谨慎分析每一个细小的情节,科学细致的做到言传身教,因为学生的观念、思想、都会因此而根深蒂固。 如二小就有陶行知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很简短而又发人深思的说明了,教师与学生的职责与任务。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助人成长,一个不好的环境阻人成长。贤如孟子也是如此。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任重而道远。作为老师,我们应毫不懈怠,迎难而上,不断拓宽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养,用丰富的知识启迪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精益求精,对学生高度负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校园文化的精神塑造,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在此情况下,校园文化就一定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立和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体会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是以学校安全文化统领教职师生安全思维意识,师生自觉主动遵守学校安全行为规范并养成习惯,以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平稳有序进行。如何让学校安全工作升华为学校安全文化,并把这种文化形成师生思维定势并养成习惯,确保学校安全工作顺利进行是今后学校安全工作研究的重点。其核心就是:关键是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对于“习惯”这个词,我们经常说,并不陌生,那么什么是习惯?习惯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习惯与文化是什么关系?习惯与文化对于一个学校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精细化管理》一书强调:理念优先于制度。今天着重从理念层面谈谈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习惯

在最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于“习惯”是这样释义的:“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事实上,广义的习惯不仅仅是动作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会风尚性的,还包括人类所有的优点。甚至包括“善良”“仁爱”这样永恒的主题,也需要进行不断修炼,才会真正化为行动性的习惯。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并专门写了《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1998年,世界巨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应邀到华盛顿大学演讲,当学生们问“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要富有”时,巴菲特的回答是:“非常简单,原因不在于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和心态。”比尔·盖茨听后也表示十分赞同。由此可见,很多成功人士都非常看重习惯的作用和影响。

二、安全工作就是一种习惯

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一个人一天的工作25%来自灵感、75%是按照习惯。当一种生活的动作重复了无数次后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种自然就像我们人类饿了会吃东西、困了会休息睡觉一样。这种自然不需要别人来提醒也会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去完成。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是生活的必须。也是生活的责任。那么,能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呢?

如果你也把安全工作当作是生活的必须,这种安全责任就能形成一种自然习惯。而如果你认为安全是别人的,这种责任是别人强制性转压给你,你才为之,这就成不了一种习惯,因为你没有把安全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因此,安全能否形成习惯,关键是安全责任在我们心中占有多大的“分量”。加大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师生去理解“安全”两字的真正含义,让每个人感受到安全存在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加大对每位师生的培训,让他们由不知道到知道、由不熟悉到熟悉掌握,只有让他们在自己的大脑中印上安全的重要标记,我们的安全工作才能得以提高。师生的安全行为才能坚持落实。

对于一些耳熟能详的事情,包括安全,我们从一出生、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甚至到今天走上工作岗位许多年之后,大家仍然在继续着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我们对它又知道多少?是不是已经成了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事情。

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大家分内应该做的事,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样去做、做了以后的结果,以及做坏应该承担。我们做每一件事前,都要问问自己: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这个最坏的结果会伤害到什么人?我能否承担得起这个最坏的结果?

责任是一种爱的表现。只有爱自己,才会对自己负责,才会有一种责任感。责任感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和职业的道德,体现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爱的责任只有洒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把这种责任变为一种习惯就像我们人类必须吃饭和睡觉一样自然,爱的责任之花才能常开不败,结出累累硕果。

安全也是一种责任,也是爱的表现。要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就必须形成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没有责任就干不好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生活来源。工作责任远高于生活责任,生活中的一次“责任缺失”可以改正,而工作中的一次“责任缺失”很可能因此丧命。因此,让我们自觉树立“安全第

一、是政治、是大局,是责任也是义务”的意识,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都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让责任创造安全,让责任创造财富,让责任使自己的人格升华,让责任使人间充满和谐与爱。

三、安全习惯形成安全文化

习惯就是定势,就是千百万人、千百万年约定俗成的共识,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约定俗成,是一种社会潜规则;习惯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集中体现。现代人称之为“文化”。

文化是一种共识、一种定势,也是一种传统。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就是一种习惯。文化和习惯都需要养成,都需要自觉。古代的“文德教化”,实质上讲的就是养成。

学校文化和习惯就像一辆汽车的惯性一样,假设你要去推动一辆没有发动机的汽车,

因为惯性很大,根本无法推动它。所以,习惯不改变、学校文化不改变,学校的管理者就无法对组织进行有效管理。

文化和习惯都是由每个细节构成的。古语讲:“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一种习惯》谈到,日本人习惯摆放鞋子、整理内务、折叠睡袍,并且做得很认真,这些不都是稀松平常的“小节”吗?但是,这一个个细节,就汇聚成了国民性,就形成了文化,就形成了习惯。学校管理也是如此。文化和习惯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形象力。形象力要依靠严格的管理来形成。

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总结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如今,这个概念早已经超出核工业界在全世界范围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安全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对行为、态度和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些都是实现良好的安全绩效的重要因素。

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给出了安全文化的相对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这个定义进行了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同时,国际核安全咨询组也指出,除了人们往往称之为“上帝的旨意”以外,核电厂发生的任何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来源于人为的错误。然而人的才智在查出和消除潜在的问题方面是十分有效的,这一点对安全有着积极影响。正因为如此,个人承担着很重要的责任,除了要遵守规定的程序以外,他们还必须按照安全文化的规范来进行每一项工作。

安全文化是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融合,其目的在于必须保持一种超越遵守法规要求的自我约束的方法以不断提高安全水平;因此,安全文化必须根植于组织中每个层次的所有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作为一种手段,安全文化能使所有的单位和个人都能对安全密切关注。

有人说,一所学校如果在短时间内实现安全,靠的是运气;两、三年实现安全,靠的是严格管理;那么,长时间做到安全,就必须靠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成为是师生的一种习惯。

1.学校安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学校长期在安全活动中形成的,它是以人为本,保护师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师生的生命,实现师生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学校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树立学校安全精神的动力。是把服从管理的“要我安全”转变成自主管理的“我要安全”思想。从而提升学校安全工作的境界。

学校安全文化一般指将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表现在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态度及行动中,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学校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师生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安全建设气氛。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影响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和师生的安全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学校安全。

安全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变有意识为下意识的过程,也是日常的点滴安全行为形成永久的安全习惯的过程,而安全习惯的差异带来的是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的不同,学校安全文化正是在这种螺旋式的变化中形成并升华的。可见,学校安全文化的培育不是一种瞬间可作的“皮毛”文章,更不是一种可用标语和口号装点而成的“花架子”。

2.学校安全文化之基是习惯养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校安全文化工作的基础是安全习惯的形成。全体师生安全习惯的培养包含安全理念的入脑入心渗透,安全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行为必须遵照“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履行,安全物态必须设计无差错、校舍设施无故障、系统无缺陷。全体师生安全习惯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工程,需要上至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中层干部的坚决执行,所有师生工的认真操作。只有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安全习惯才能自然而然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3.学校安全文化之本是筑牢责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是安全工作最重要的元素。责任对于工作岗位中的每个人来说就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只有养成良好自觉的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把好我们的安全关。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对于教师,师德是最基本的情操,每个教师必须遵守起码的责任意识,唯有如此,安全工作才能真正做实、做细、做好。

4.学校安全文化之魂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指的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以人为本的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建功立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

5.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终级目的是通过精细化管理达到校园和谐。这种和谐主要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学校之间所有个体、组织之间的和谐。管理和被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各级管理者要求被管理者去执行规章制度,而被管理者却是“不情愿”地、甚至是反抗地去执行规章制度。而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从管理上、精神上、思想上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善于辩证地看待安全规章制度所给予我们的最大的“平安和安稳”,共同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积累在自觉安全规章制度上的认识和

体会,形成在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中的精神财富,即学校安全文化。实现“以人为本”,既要“保证人的安全”,又要“依靠人保证安全”,达到校园和谐,这才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四、学校安全文化构筑和谐之校

学校安全文化主要包括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态文化四个方面。这些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众志成城,把安全工作形成习惯,当作爱人爱已的一种责任,真正把安全工作做实、做严、做细,确保万无一失。

1.构筑系统完善的安全理念体系,是学校安全文化的重要内核

学校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全体师生的共同行为准则和共同行为习惯。

学校能不能实现安全,往往并不在于这个学校有没有先进的学校安全文化理念,而在于这个学校的师生能不能把先进的理念自觉化为行动,努力追求行为与理念的水乳交融。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讲,安全思想观念的树立是实现学校安全的第一道工序。安全文化的基本功能就在于让师生把握安全的文化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学校安全的核心理念是所有师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观;树立安全第一的哲学观;树立预防为主,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预防观;树立安全就是和谐、安全就是教学质量的价值观;树立安全就是幸福的情感观;树立本质安全的科学观。”

——以“四个没有”对安全工作进行升级定位。即: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师生的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学校的教学质量、没有安全就没有学校的稳定发展。

——以“四个贵在”确立安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即:安全第一贵在坚持、安全管理贵在到位、安全责任贵在落实、安全监督贵在公心。

——以“四个有心” 来激励管理干部准确定位自身位置。即:抓安全要有决心、抓隐患要有恒心、抓违规要有狠心、抓帮教要有耐心。

——以“四个铁” 引导各级管理干部树立正确的管理态度。即抓安全要有铁的手腕、铁的心肠、铁的面孔、铁的纪律。

——以“四个持续” 来说明安全工作不能固守陈规,要在不断创新中实现管理突破。即:在安全工作中抓管理要持续改进、抓落实要持续到位、抓预防要持续超前、抓整改要持续落实。

学校的管理者要树立“012345”理念:即0―以死亡为零的管理目标为目的,1- 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为关键,2-安全管理与监督两条线运作,3-“最终实现三不伤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4-以党政工团为龙头的四线工作格局,5-推进“学习型、平安型、创新型、特色型、和谐型”五型学校建设。

2、发挥全体师生在落实安全中的主人翁地位,是学校安全文化的本质目标

学校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在安全工作中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决定作用。

(1)、学校安全文化要让师生成为落实安全的制度平台。传统管理模式,是让制度形成文字挂在墙上,现代学校安全文化是让制度成为一种约束力量存在于心中,每一个师生都是安全制度的制定者、运用者、监督者、实施者。师生要成为落实安全的制度平台的关键,就必须把自己的安全,当成是维护自己最大根本利益的途径,主动学习掌握安全制度、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并自觉要求和监督别人严格遵守安全制度、直至自觉要求上级部门完善安全制度和执行安全制度。

(2)、学校安全文化要让师生成为落实安全的管理平台。在平常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安全制度或是挂在十分醒目的地方,或是总在安全例会上被反复强调,但安全事故却仍然不时发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并没有人去仔细研究。实际上,主要是没有让师生成为落实安全的真正管理者。学校安全文化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通过文化的作用,让师生意识到自己对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自己落实安全的道德约束力。从而自觉参与安全管理,确保安全制度的完善和真正发挥作用,变制度的被动约束为主动约束,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从而确保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安全环境由被动优化变为主动优化,变安全事故频发为安全事故为零。

(3)、学校安全文化要让师生成为落实安全的保障平台。师生落实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师生自己。只有师生自己重视了安全,只有师生牢记了安全制度,只有师生自觉按照安全的要求去做,安全保障才能落到实处。要让师生成为落实安全的自我保护平台,学校的安全教育就必须避免总是把师生当成安全教育对象、总是让师生被动作为教育受体的做法,而应该让师生作为安全教育的主体,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醒自己、自己关爱自己、自己尊重自己,学校的教育是必须的,但师生的自我教育更重要。我们有必要形成学校教育师生、师生教育师生、师生教育学校的安全思想教育的互动局面。

叶圣陶先生在《习惯成自然》一文指出“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这里借用叶老的话:“我们做安全工作,需要种种能力,最要紧的是养成安全习惯。”

第四篇:学校副校长学习廉政准则心得

学校副校长学习《廉洁准则》总结

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详细规定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八个方面的“禁止”和五十二个“不准”,涵盖了行政权力使用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通过学习,感触很深。

廉洁从政,从我做起,就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廉政准则》。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作为一名副校长,我严格要求自己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时刻做到“慎言、慎行、慎独,要以《廉政准则》中的8个方面“禁止”和52个“不准”为镜子,认真对照、检点自己的工作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廉洁自律,稳得住心神,要管得住手脚,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人民群众满意拥护的人,一个同事下属钦佩信服的人,一个回顾人生问心无愧的人。

作为党员干部,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要学得真。“8个禁止”和“52个不准”是我们党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因此,我一直认真学习,真正领会其精神内涵,做到入脑入心。要把它当作悬在我头上的一把利剑,要时时接受这把利剑的监督和制约。

工作过程中,我既注意认真学习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法规,又坚持学习学校管理知识及业务知识,时刻紧跟教育发展形势,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及时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掌握教育的动态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的育人模式。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用“8个禁止”和“52个不准”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已,恪尽职守,顾全大局,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敢负责任,坦率真诚,发现问题能及时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不遮遮掩掩,不唯唯诺诺。始终坚持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履行职责,为努力办好让师生、家长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二是要管得住。就是要管得住自己。严格落实好“8个禁止”和“52个不准”,自觉遵守准则各项规定。要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腿、管好自己的手,要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炼。

一个团队只要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一定无往而不胜,一个学校也是这样。作为校长要管住自己,要走在教师队伍的前列,要敢于吃苦,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给师生做出表率。工作中,我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多干一些,苦多吃一些,凡事为他人多想一些。自己坚持每个星期有三四个晚上吃住在学校,因为校长带了头,老师们会更投入、更认真。

三是要敢于言。腐败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公敌。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敢与腐败现象作斗争,对腐败行为要敢于言,敢于怒。

让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扎扎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走出了一条党员的奉献之路,忠诚之路!

作为副校长来说,自己首先应定好自己的位子。有很多人认为,校长难以交流等等的说法,我把我自己定位于一个瓦工头,带领着大工、小工砌墙盖房子。在学校内,我不但要自己确定好位置,也要了解每一位教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闪光点和优秀的一面,真正将他放在属于他自己的岗位,他将发挥出他全部的光和热,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制造不平凡的事业。

俗话说“己不正何以正人”,作为一名副校长,我时刻提醒自己,不管担任什么职务,处在什么地位,第一身份就是共产党员。古人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凭着对学校的热爱,对事业的忠心,对工作的忠诚,对师生的负责,一直以来我抱着“再苦不能苦别人,再累自己先累”的信念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时时用“8个禁止”和“52个不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发挥模范作用,带头在学校的发展中勇作表率,做到抢抓机遇先人一步、推动发展超人一着、实干兴业高人一筹。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针对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改进,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贯彻落实“8个禁止”和“52个不准”的能力,推动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为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心得体会(教师1)

多元教师培训,构建高效互助模式

——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心得体会

新大双语九年级

宋金华

我们兴华学校初中部、新大双语初中部和金冢子中学作为一教科研共同体,兴华学校小学部、新大双语小学部和金冢子小学作为一教科研共同体,我有很多体会。

(1)送教下乡,观点碰撞,共享成果。

我们兴华学校初中部、新大双语初中部和金冢子中学作为一教科研共同体,兴华学校小学部、新大双语小学部和金冢子小学作为一教科研共同体,作为核心学校,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把自己的好东西无私地与成员学校共享。几年来,学校经常组织优秀骨干教师将课和观点报告送到对方学校去。课后我校教师还做了精彩的观点报告。通过评课、研讨,不仅传递了教改信息,而且增进了相互间的联系,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整个活动在我校的引领与当地教管办的协助下,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和社会效益。

(2)来校学习,全面融入,生活化培训。

对互助体成员学校的教师培养,我校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自开始至今,我校为共同体学校培养了一批年青骨干教师。至今他们仍不断来我校学习。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下一篇:学习两会一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