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食品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湖北食品范文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鄂食药监党〔2009〕69号)

关于印发《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省局直属单位党委,省局机关各处室、分局、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办法》,根据省纪委《关于印发湖北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的通知》(鄂纪发[2009]29号)精神,扎实推进具有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现将《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岗位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方案抄送:省纪委、监察厅,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纪检组、

监察局,省直纪工委,本局领导。中共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2009年11月26日印发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

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办法》,扎实推进具有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根据省纪委《关于印发湖北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制定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紧围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职责,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强化教育、制度、监督工作机制,增强系统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岗位安全风险的意识,降低行政风险,规范行政行为,完善各项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着力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二、工作目标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保证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就跟进到哪里,教育制度就落实到哪里。针对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等方面可能发生岗位安全风险,围绕“找、防、控”三个环节,进行排查预防、适时监控、纠错处臵、综合管理,通过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调整修正,制定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臵等防范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岗位风险清楚、化解措施得力,逐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纠错整改和责任追究四个机制,努力构建制度保障、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岗位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网络,将岗位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岗位,达到风险管理防控的目的。

三、主要内容

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围绕制约监督和规范权力运行,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岗位安全风险进行防控。

(一)排查预防

1.排查岗位责任安全风险点。采取自查自找、群众评议、征求行业内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意见等方式,分层次对可能滋生腐败的风险点进行排查。重点查找单位、部门人财物管理、行政审批、审评认证、行政执法、技术检验等工作中,业务流程、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等方面的腐败风险点;领导班子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腐败风险点;系统内工作人员个人素质、履行职责、开展业务、社会交往、处理个人重要事项等方面的腐败风险点。凡属权力运行的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曾经出现过违纪违法问题的部位,以及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部位,必须排查。

2.制定防范措施。各单位、部门和个人针对排查出的腐败风险点,制定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办法、廉政承诺。科学配臵权力,加强流程控制,规范自由裁量权,完善管理制度、工作规则、行为规范和廉政规定,探索运用多种手段防范腐败风险的途径和方式。加强腐败风险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条规、有关制度、正面和警示教育,

帮助党员干部了解所处岗位的行为规范和腐败风险,强化腐败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腐败风险处臵能力。

3.确定岗位责任安全风险层级。各单位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机构,对单位、部门和个人排查的腐败风险点、制定的防范措施进行审核,由高到低确定

一、

二、三级岗位责任安全风险等级,并按职级和业务类别进行登记,分层级建立岗位责任安全风险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并报上一级纪检监察部门备案。排查出的风险点和制定的防范措施,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公示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二)适时监控

1.制定岗位责任安全风险监控制度。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防范措施,建立健全风险监控制度和规定,规范监控程序和方法。

2.建立岗位责任安全风险监控队伍。要建立以纪检监察部门人员为骨干,特邀监察员为基础,服务对象和其他群众代表为辅的岗位安全风险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整理岗位职责和腐败风险信息,并报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机构或纪检监察部门。

3.建立岗位责任安全风险监控渠道。坚持围绕排查出来的风险点,把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和环节作为腐败风险信息收集的重点,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受理信访举报和投诉,开展专项检查、执法和效能监察、行风评议、案件检查、责任审计、巡视等工作,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活动,加强与执纪执法部门、人大和政协内部机构、其它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和信息交流,以及问卷调查、网上调查、访问服务对象和业务工作对象等方式,开展岗位安全风险信息日常收集工作。

(三)纠错处置

1. 确定预警处臵的措施。各单位要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和收集到的岗位安全风险信息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臵措施,及时化解岗位安全风险。对系统内工作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采取谈心疏导、批评教育、信访约谈、发函询问、诫勉谈话等方式进行预警处臵;对部门和单位,采取对责任领导诫勉谈话、发送纪检监察建议书、责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发问廉问责书、限期整改等方式进行预警处臵;对新发现的腐败风险,责成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必要时,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可直接对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实施预警处臵。

2.制定预警处臵制度。建立预警处臵结果回告制度,单位、部门和个人接到预警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对岗位安全风险成因进行剖析,制定整改措施,形成书面报告,及时回告实施预警的纪检监察部门;建立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预警处臵督查制度,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监控,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及时督导。对高风险单位、高风险岗位的岗位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每年至少抽查一次;建立预警处臵情况通报制度,纪检监察部门实施预警处臵的重要个案和综合情况要及时向同级党组(党委)和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3.评估调整风险等级。纪检监察部门、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机构,对收集到的岗位安全风险信息进行评估。依照党纪党规、行政法规、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腐败行为发生几率以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紧急程度等,及时调整风险等级,督促制定防范措施。

(四)综合管理

1.成立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机构。各级均应成立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设臵以纪检监察部门为主体的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实施岗位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2.检查考评。通过信息检测、定期自查、单位评估、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各单位和部门风险防范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质量考核。考核工作可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也可组织专项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党组(党委)、行政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绩效考核和目标考核工作评价系统。

3.修正完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风险防范工作。以年度或项目管理为周期,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奖优罚劣,纠正存在的问题,完善工作程序。同时,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单位内部有关的标准制度和规定之中,巩固已取得的成绩,防止重蹈覆辙,建立预防腐败的制度机制,并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结合预防腐败新要求,及时调整风险内容,进一步改进风险防范措施,推动岗位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不断发展。

四、组织领导

全系统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在省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局长邹贤启任组长、纪检组长熊琴芝任副组长,省局机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局纪检监察室。各级均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勤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实施。

五、方法步骤

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采取内部防范与外部监控相结合,事前防范与预警处臵相结合,专防专控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系统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纪检监察组织协调与部门具体实施相结合,按照“试行探索、总结提高、成果推广”分步实施。

试行探索阶段。时间2009年12月至2010年底。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制定本单位的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实施方案,严密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学习调研、参观见学、片区交流的方法,探索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方法和路子。发挥改革创新理论研讨片区的作用,积极开展片区交流研讨活动,推动试行工作顺利进行。各单位实施方案于2009年12月底报省局纪检监察室。2010年,要结合上半年工作总结,对试行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年底对试行工作要进行检查验收,写出专题报告并附具体的制度和规定,报省局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总结提高阶段。时间2011年初至7月底。采取解剖“麻雀”、总结交流、分类指导的方法,省局将根据各单位情况进行现场调研,于上半年召开试行工作总结交流会,确定分类指导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部署和安排

全系统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成果推广阶段。时间2011年8月至年底。采取检查验收、实践反馈、修正完善的方法,优化工作程序、规范工作方法、畅通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着力形成一整套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机制。

六、工作要求

系统各级要把开展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作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系统确保“两个安全”的紧迫任务,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整体部署之中。要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加强对部门、单位和重要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分类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考核验收。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身体力行模范带头,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助党组(党委)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对实施岗位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不力,致使工作不落实,以至于本部门、本单位或所属人员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篇:湖北莱克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简介

湖北莱克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2003年,主营小龙虾、淡水鱼以及贝类养殖、加工和出口。厂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职工1600多人,拥有按欧盟标准设计的车间10000平方米,冷库容量2500吨,年设计淡水水产品加工能力40000吨,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之一。公司先后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湖北省优秀民营企业、湖北省上市后备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省农产品出口最佳龙头企业、全省外贸百强企业(名列38位)和全国水产加工与贸易25强企业(名列13)。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同志分别于2003年和2007年两次视察莱克,2006年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莅临莱克视察,2007年国家农业部范小建和牛盾副部长先后亲临企业指导,2008年副省长汤涛、田承忠同志也先后亲临莱克指导工作,充分肯定了莱克的发展速度,高度评价了企业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一、经营业绩:

莱克水产从2003年开始开展出口业务,当年出口创汇58万美元,2004年432万美元、2005年721万美元、2006年1741万美元、2007年2333万美元、2008年2685万美元、2009年3500万美元,短短7年时间出口创汇增长60倍,创造了“莱克速度”,其中2006年出口额占全省水产品出口总额的31.8%,2007年是40.6%,2008年是48.8%,2009年是46.2%,连续五年出口创汇居全省同行第一,逐渐成为行业的排头兵和风向标。

二、主要做法:

一是在扩规改造上,逐渐加快升级步伐。从最开始单纯以加工龙虾为主,发展到2006年的一虾一鱼(龙虾和鮰鱼),2008年公司又在全省率先引进了罗非鱼养殖和加工,发展到一虾两鱼。同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湖北省小龙虾工厂化繁育基地重点建设项目落户莱克,新建小龙虾繁育车间2300平方米、小龙虾孵化水泥池3800平方米,改建小龙虾繁育、养殖一体池200亩。截止2009年,该项目已经成功产出优质虾苗1亿尾,创产值2000万元,计划三年内实现年孵化优质虾苗能力5亿尾,以此满足40万亩稻田养虾需求,该项目将有力推动我省龙虾产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二是在基地建设上,形成产业发展模式。突破其他企业一般只有合作型养殖基地的模式,通过租赁湖泊、鱼塘改造和开挖建设等方式先后在潜江渔洋镇苏湖、浩口镇渔场、莱克公司养殖场以及外县市的仙桃三伏潭、洪湖沙湖和天门沉湖自办养殖基地10000多亩。不仅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丰富的原料,而且利于对饲料和渔药的控制,确保原料安全。2007年美国以我国养殖类水产品检出药残为由,对进口我国鮰鱼等养殖类水产品实施自动扣留后,同行企业纷纷减少鮰鱼加工量以避免风险,我们因为原料绝大部分来自自己的基地,可以放心大胆地加工,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3月,公司共加工鮰鱼近8000吨,出口鮰鱼片164个货柜,全部顺利通过美国方面的检测,成为自动扣留后全国鮰鱼加工量最大企业。

三是科技创新上,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公司与省水科所、华农等单位联合,挂牌成立湖北省克氏原螯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2007年公司被认定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企

业,拥有专利证书10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4项(即小龙虾加工技术及综合利用、小龙虾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规程、小龙虾苗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鮰鱼鱼粉全段生产技术应用),其中前者分获湖北省、中国水产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工程中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小龙虾创业链技术牵头单位,全省百家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和全省首家“小龙虾标准化健康养殖和加工创新基地”。

四是在质量监管上,不断提升品牌效益。公司根据出口食品安全规范,健全了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把原料基地备案、收购、加工、包装和运输的全过程,通过标识和记录纳入无缝监管体系之中,道道工艺有标准,条条标准有考核。同时实行车间风险承包,质量监管成效与奖惩挂钩,多年来公司从未出现因质量问题客户要求索赔或退货的现象。2007年公司楚玉牌龙虾仁被评为湖北出口名牌,2009年公司“楚玉”商标被认定为湖北著名商标,其冻煮小龙虾也连续两届荣膺湖北名牌产品。同时公司楚玉牌系列产品连续五届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畅销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称号。

五是在跨区域发展上,不断壮大实体规模。2007年12月公司在沙洋经济开发区建设了高标准现代化的湖北楚玉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56亩,2008年5月投入生产,当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次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顺利跻身荆门市外贸出口十强企业、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出口5强企业。2009年6月省长李鸿忠亲临楚玉视察,对企业的发展速度表示赞赏。目前为止,我们拥有对欧美注册的加工企业三家,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2009年三家公司共实现出口创汇5200万美元,出口量占全省水产

品出口总量一半。

六是在社会效益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龙头带动作用愈加突出,一是每年可安臵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1600多人就业,2009年人均月工资1860元,全年发放职工工资1000多万元;二是带动众多淡水水产养殖户,从事小龙虾、鮰鱼、罗非鱼的高效无公害特色养殖,养殖户亩均增收1200元,户均增收3600元,促进了区域养殖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三是辐射和带动了当地包装、餐饮、物流、苗种繁育、饲料、食品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年产值近亿元的产业链。

三、发展规划:

公司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园林科技工业园征地168亩,兴建江汉平原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工业园和荆楚最大的水产品专营批发市场。该工业园计划总投资1.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拟建设水产品加工车间3栋(约26000平方米),冷库2栋(约15000平方米),库容2万吨,辅料库1栋(约3000平方米)及其它相关配套设施。该工业园建设期限1年,园区项目投产后,年加工优质鱼糜5000吨,解决辖区四大家鱼销售难的问题,年冷冻储藏能力20000吨,年物流运输能力50000吨以上,可提供1600余个工作岗位。预计公司年将新增产值近2亿元,年利税2000万元以上。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日

第三篇:湖北省食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

发布日期:2014-07-09 16:46信息来源:食品药品监管局字号:[ 大 中 小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含食品添加剂,下同)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依法履行监管职责。通过分级负责、划分网格、明确职责、定岗定人等方式,落实监管部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通过监督检查、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应急处置等方式,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探索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社会共治,保障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境内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企业,没有特殊说明的,均指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食品生产许可

第五条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应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的质量安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满足保障公众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要求。

第六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和要求,依法推进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全省列入目录范围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和重点食品的生产许可受理、现场核查、审批;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以下简称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级食品生产许可目录范围内食品的生产许可受理、现场核查和审批。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生产许可审批产品目录,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公告。

第七条受理企业食品生产许可申请时,受理部门应对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的齐全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等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对非本级发证的食品或未纳入许可管理的产品,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原因。对列入本级发证的食品,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发放受理通知书;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发放补正告知书,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通知申请人在20日内补正,同时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逾期未告知的,自收到企业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八条现场核查前,现场核查组织部门应当将现场核查通知书提前3个工作日送达企业,同时抄送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九条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员必须严格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和有关产品审查细则及标准要求开展核查工作。审查组在对企业现场核查后,应当填写食品生产许可现场审查相应的报告和记录,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抽样、送检。

第十条进行现场核查时,企业所在地县级(含县级,下同)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选派出1名观察员,协助核查组工作,并对企业基本符合项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企业基本符合项的整改结果经观察员验证合格后,加盖所在地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章,报现场核查组织部门。

第十一条发证检验机构应依据食品生产许可通则、实施细则和标准的要求,对抽样产品实施发证检验,检验报告送现场核查组织部门。

第十二条现场核查组织部门应在受理企业申请后30个工作日(不包括发证检验所需时间)内完成现场核查工作。现场核查组织部门汇总企业申请、审查、发证检验等资料,报审批部门实施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收到现场核查组织部门汇总资料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企业作出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向申请企业送达许可证书或者不予许可决定书。

第十三条审批部门可对现场核查工作程序和质量进行许可前抽查,经抽查发现现场核查工作存在程序不合法或结论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审批部门对原现场核查结论予以更正。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许可程序和质量抽查。抽查不合格的,责令企业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停产整改,整改仍然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撤销已经发放的生产许可证。

第三章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第十四条企业应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等要求,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第十五条 企业应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公示信息制度。

(一)企业法定代表人依法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向社会公开承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企业应将获得的食品生产许可证书、生产食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使用限量等向社会公示。

(二)企业应明确设置质量受权人和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员,并规定相应食品质量安全职责。

(三)企业在食品原辅料(含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下同)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时,发现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的,要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进货查验制度。

(一)企业采购食品原辅料应建立查验制度,明确采购、验证、储存等相关环节部门职责,向供货者索取许可证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和与购进同批次产品相应的合格证明文件,保存进货查验记录;

(二)对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辅料,企业应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保存检验记录;

(三)企业采购进口食品原辅料,应当向供货者索取进口许可证明文件(复印件)、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和必要的法定检验报告;

(四)企业所使用食品原辅料的品种、数量应与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

第十七条企业应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一)企业应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建立保存相关记录。

(二)企业应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建立保存相关记录。

(三)企业应加强食品原辅料的采购入库、贮存保管、领用出库等管理,建立保存相关记录。

(四)企业应加强生产投料管理,建立保存相关记录,记录应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投料人等信息。

(五)企业应加强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建立保存相关记录,记录应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信息。

(六)企业生产现场,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避免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现场人员应进行卫生防护,不使用回收食品等。

第十八条企业应建立出厂检验制度。

(一)企业应加强食品的出厂检验,建立保存相关记录,记录应包括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信息。

(二)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三)企业委托其他检验机构实施产品出厂检验的,应检查受委托检验机构资质,并签订委托检验合同,产品出厂批次应与委托检验批次一致。

(四)企业自行进行产品出厂检验的,检验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具备相应检验能力;应按规定进行实验室测量比对,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应具备必备的检验设备,计量器具应依法经检定合格或校准,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试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使用期内;检验室布局应合理并能满足检验工作要求,化学试剂的存放应符合相关要求。

(五)企业应按规定保存出厂检验留存样品。产品保质期少于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十九条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一)企业应加强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辅料的管理,建立保存相关记录。

(二)企业应加强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管理,建立保存相关记录。

第二十条企业应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建立保存相关记录,记录应包括包括:企业通知召回的情况;实际召回的情况;对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的记录;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向当地政府和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召回及处理情况。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建立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建立和保存相关记录,记录应包括投诉者姓名、联系方式、投诉的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投诉质量问题、采取的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信息。

第二十二条企业应主动收集企业内部发现的和国家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建立评估处置制度,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风险信息,建立和保存相关记录。

第二十三条企业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一)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二)企业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生产应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事故危害,建立和保存相关记录。

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建立销售管理制度,建立和保存相关记录,记录应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方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检验合格证号、交付控制、承运者等信息。

第二十五条企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保存对直接接触食品人员健康管理的相关记录。

第二十六条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制度。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强化考核指标,保存相关记录。

第二十七条企业生产加工食品的标识标注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事项。

第二十八条企业生产的食品执行企业标准的,应依法进行企业标准备案。

第二十九条企业接受委托加工食品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一)受委托企业应当在获得生产许可的产品品种范围内与委托方约定委托加工协议,委托加工协议应明确委托加工量或委托时限,并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二)委托加工食品包装标识应符合相关规定。

(三)国家禁止委托加工的食品,企业不得委托他人生产加工,不得接受委托生产加工。

第三十条企业应对照《湖北省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各项条款进行自查,形成自查报告,每半年提交所在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查。

企业应制定自查不符合项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和整改责任人,确定整改完成时间,并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估、验证。整改完成后应形成整改报告,交所在地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查。

第四章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管理

第三十一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企业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电子和纸质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动态管理评价,依据质量安全信用状况对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监管。

第三十二条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一)企业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方式、联系人、开业登记时间,以及单位现有从业人数、专业技术人员情况、生产规模、年产值情况等。

(二)有关资质信息。包括营业执照、各类许可证、特种经营及定点资质文件、场地环评审批意见、各种质量认证、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及获得荣誉证书情况等。

(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包括建立原料源头管理、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执行标准、生产批次管理、原辅料的进货验收、商品进货查验(索证、验证)和台账登记、生产销售过程质量控制、产品检验、不合格品的处理、产品召回、投诉处理、客户服务等。

(四)企业设备及工艺信息(含生产场所布局图)。

(五)企业使用食品原辅料信息。

(六)监管部门的监管记录。包括三年内相关监管部门现场巡查记录、食品监督抽检记录、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含不合格项目整改表、整改报告及整改验收情况)、违法行为查处情况、企业停产和开业情况、审查报告等。

(七)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公示书;企业质量受权人及质量安全信息员信息。

(八)行业协会对企业食品安全状况评价,经核实的新闻媒体舆论报道等。

(九)其他需要归档的有关材料。

第五章 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检测及监督抽检

第三十三条企业生产的食品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企业执行的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建立健全全省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充分利用社会现有资源,构建满足全省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需要的技术平台。发挥当地现有检验机构的设备、人员、检验用房等技术和管理优势,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鼓励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实现检验检测资源社会共享。

第三十五条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必须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标准(含经备案且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以及监督抽检技术规范执行。

第三十六条严格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管理。向社会出具公正性数据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承担政府对食品监督抽检任务的机构、承担食品生产许可检验和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机构,必须按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取得相应资质。

第三十七条承担食品生产许可检验的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获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授权。

第三十八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对获证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主要通过查阅检验报告、比对试验、定期监督评审等方式,督促其提高检验监测水平,确保公正、科学、准确、及时。

第三十九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监督抽检、强制性定期检验、企业自检能力比对试验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监督检验制度,加强企业产品质量检验的监督管理,各地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确定检验频次。

第四十条食品质量检验检测的重点项目是涉及安全卫生等强制性标准规定的项目。

第六章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第四十一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

第四十二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对辖区内有可能产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并做好检出风险的研判,制定相应的消除措施,并及时逐级上报。

第四十三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跨区域或重大企业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市州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企业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导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配合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好跨区域或重大企业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第四十四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要收集食品安全信息并逐级上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确定是否发布预警及预警级别。

第四十五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收到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后,应立即启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

第四十六条风险预警解除和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分析和总结工作,以便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提供借鉴。

第七章 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市州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施企业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责任制,分级负责、划分网格、明确职责、定岗定人,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痕迹化。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制定包括巡查、飞行检查及回访等形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具体分类和要求由各地根据产品的风险大小及企业信用等级确定。

第四十八条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时应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并出示证件,必要时请当地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配合。

第四十九条

监督检查的重点是:企业是否保持食品生产许可条件,食品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安全管理、贮存管理、设备管理、产成品出厂检验、不合格产品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各种记录是否齐全。每次监督检查完成后,应形成监督检查记录,由监督检查或巡查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并建立监督检查(巡查)纸质和电子档案。

对证照不全、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企业责令停产,暂扣生产许可证限期整改,加大监管力度。

第五十条对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危及食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下达责令改正(更正)通知书,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并进行跟踪。到期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填写企业整改复查确认表。

第五十一条对监督检查中发现违反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行为,要及时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对涉嫌违反其它部门相关规定的违法行为,要将有关情况记录,通报相关部门。

第五十二条实施巡查时,应制定巡查计划,巡查应覆盖辖区内所有企业,对有监督抽检不合格、监督检查存在违法行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高、生产条件简陋的生产企业应加大巡查频次。

第五十三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企业可实施飞行检查,飞行检查应遵循依法、审慎、及时、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五十四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组织人员对企业进行回访。回访主要是对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进行现场核查、巡查及飞行检查时发现的不合格项整改情况进行的检查。回访发现新问题的,应立即提出新的整改要求;发现企业原问题仍然存在的,应责令企业停产整顿,直至符合要求。

第五十五条参与企业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本规定,严格检查、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监督检查人员进入洁净区域现场检查时,应遵守企业安全卫生防护措施和技术保密等制度要求。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检查企业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五十六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发现存在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问题较为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确定整治时限,并落实责任。

第五十七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主力军作用,定期向当地政府报告所采取的工作措施、大要案查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积极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加大联合执法力度,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第五十八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要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第五十九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热点引导有力、服务发展大局的方针,协调配合新闻媒体做好扶优扶强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加强食品安全所做的工作及成效,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消费信心。

第八章 食品生产企业违法行为查处

第六十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严厉查处下列违法行为:

(一)生产不符合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效企业标准的食品。

(二)在食品加工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

(三)以非食品原料、非食品添加剂、发霉变质原料、国家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

(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

(五)伪造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伪造或冒用质量标识。

(六)无证或超生产许可范围生产食品。

(七)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严厉查处的其他行为。

第六十一条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影响大、性质严重、问题典型的案件,以及食品生产行业中存在重大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的,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十二条对监督检查中发现获证企业存在应当撤销、撤回、吊销和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等情形的,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十三条对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章 责任追究

第六十四条未按规定进行监督检查或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造成严重食品安全事故和后果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直接责任人、主管负责人乃至主要负责人责任。

第六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严重食品安全事故和后果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一)接到举报不调查,调查属实不查处的。

(二)监管过程中发现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生产食品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安全的行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的。

(三)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案件查处不力的。

(四)对跨地区、跨部门案件应当移交不移交,重大食品质量安全案件应当上报不上报的。

(五)其他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的。

第十章 附则

第六十六条本办法由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湖北省2007年湖北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鄂政办发〔2007〕54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7〕54号 【发布日期】2007-06-01 【生效日期】2007-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2007年湖北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鄂政办发〔2007〕54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2007年全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一日

2007年湖北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加强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28号)精神,制定全省2007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抓起,强化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监管,着力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我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整治工作重点

(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实施农产品种植、养殖全程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重点抓好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的监管;全面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制定“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等法规、规章和制度;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预防和整治,控制农产品源头污染;开展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抽查,规范发展一批放心农资店,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化肥、兽药、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行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严防药物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2?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追溯制度。组织实施《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快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抽查检测制度。开展对各市州蔬菜中农药残留、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的例行监测,同时对蔬菜、食用菌、茶叶、水果、蛋品和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专项抽检。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健全完善检验检测制度。开展农产品包装标识和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实施农产品标识推进计划,推广产地编码。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认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化”等模式。进一步完善全省农业标准体系,制订和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在农业板块基地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抓好1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立足资源和市场优势,培育一批自主品牌,重点打造十大湖北农业精品名牌。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工作骨干和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人员的培训。

(二)开展生产加工环节集中整治

1?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按照“既要加强监管、保证安全,又要引导规范、方便群众”的指导思想和“全面监管、分类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和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帮扶具备一定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检测、统一管理的办法,对分散经营的、特别是传统食品生产的小企业和小作坊,依托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整合为具有区域性集中加工特点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推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巡查、回访、年审等日常监管和食品质量跟踪监督抽查工作。

2?开展重点食品专项抽查和整治。以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为重点,对植物油、面粉、水产加工品、酒类、乳制品、饮料、肉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边销茶等品种开展专项抽查。对问题严重的企业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多次抽查不合格、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要依法吊销证照。

3?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和监管制度,开展对食品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的风险监控,严厉查处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

4?健全食品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制订(修订)食品地方标准,切实加大食品生产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力度,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推行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严格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组织实施传统特色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加强食品认证标志执法监督,建立完善食品标签监管制度和强制检验制度,大力推行QS标志。

5?加强定点屠宰管理,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全面落实生猪定点屠宰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进牛、羊、家禽的定点屠宰管理,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全省定点屠宰率达到90%以上。加大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力度。关闭不符合标准的屠宰加工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

(三)整顿规范食品流通秩序

1?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建立制度规范、执法严格、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的巡查机制。集中开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市场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每季度在全省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狠抓庙会、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码头等重点场所的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查处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合格食品行为。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把进口食品安全关,打击非法进口食品行为。

2?强化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坚持先证后照,依法登记注册;结合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主体资格,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经营食品行为;完善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对发生过违规失信行为的经营者实行重点监管。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实施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和随附单溯源制度。在巩固重点市场和超市全面实行食品进货索票索证的基础上,全省商场、超市和食品批发市场索证索票率达到80%。属地工商所(分局)全面实行食品批发市场“责任专管员”制度。

3?严格食品经营者质量管理责任。严把食品质量关,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引导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各项自律制度,建立内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体系,健全食品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制度。针对食品质量状况和消费者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加大日常监测和强制检测力度。按季做好10大类、100个品牌食品质量跟踪抽检工作。

4?推进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继续抓好绿色市场建设,推进绿色市场认证工作,促进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三绿工程下乡”活动。

5?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点创建活动。在总结去年认定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再组织100家商场、超市和食品批发企业创建“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点”。

(四)加强餐饮消费监管

1?大力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对餐饮业、学校食堂及乳制品、婴儿配方食品、蜜饯行业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向社会公示分级信息,让广大消费者知情消费。

2?严格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积极推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重点查处非法采购、使用劣质食用油和违法使用添加剂、不合格调味品等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餐馆的卫生监管,认真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小学校食堂不得承包的规定,继续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防范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与食源性疾病发生。围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品种,扩大食品卫生监督抽检覆盖面,根据抽检情况调整监督检查的重点和频次。

(五)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

1?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实施农村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对农村小企业、小作坊、小餐馆和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安全卫生监管,落实开办者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防止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转移。

2?大力推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和市场流通网)建设。各地可以结合实际,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核心,按照整合资源、多员合

一、联合共建的思路,对现有农业、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在农村有关食品安全的责任网和监督网进行梳理整合,建立健全县乡食品安全协调机构与机制,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专兼职队伍,逐步实行农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和监督员“统一聘用、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的办法,减少行政成本,提高监督效率。充分发挥工商的12

315、质检的1236

5、卫生的12

318、农业的12316等申诉举报热线电话的作用,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职责明确、定员定责、协调配合、运转有序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和群众监督网络。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和重点扶持大中型商贸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形成以城区大中型综合超市或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中小超市为骨干、村级综合便利店为基础的农村食品经营与服务网络。今年全省新建、改建比较规范的乡镇和村级农家店5000家。

3?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和“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活动。做好 “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县”试点工作。

4?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意识。开展“公共卫生进农村”、“食品安全进农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和科技常识,提高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和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素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1?各级政府要切实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及部门目标考核的范围,认真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状况,研究制订相应监控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支持监管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案件查处工作,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能力。

2?强化企业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料进厂进店、不合格产品出厂出店。开展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深化随州、仙桃两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广试点经验,建立食品企业诚信档案,完善信用信息评价、披露和奖惩机制。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要列入“黑名单”。支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律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经营。

(二)密切协作,增强合力。

1?各监管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进一步协调配合,增强合力。落实监管责任,下移监管重心,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重大食品违法案件逐级报告制度和案件协查协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行政执法机关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严肃查办大案要案。

2?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按照《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暂行管理办法》,做好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工作。借助计算机网络、现代办公设备和快速检测等技术手段,努力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确保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3?各级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要进一步发挥组织、协调和参谋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综合执法、联合执法的有效制度和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好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与检查。

(三)加强宣传,引导消费。

1?广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认真实施《全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06-2010)》。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食品安全进农村”、“食品安全进学校”、“食品安全进工地”等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在全省学生中开展学习、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活动。

2?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切实办好湖北食品安全信息网。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监测抽检结果和对问题的处理情况及警示信息,特别要把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标识、规范和检测结果、监管信息,集中在政府和监管部门网站上,供公众查询检索,正确引导舆论,正确引导消费。

3?发挥新闻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揭露、曝光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企业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

(四)分工负责,狠抓落实。

1?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今年是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第三年,也是验收年,要抓住机遇,再加措施,全面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目标。

2?各市州在6月中旬前将2007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安排报送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底,省政府结合全省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对各地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各地。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湖北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

(鄂卫发〔2006〕3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行为,保障卫生行政部门有效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办法》、卫生部《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及《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从事单位食堂、临时性食品展销会与博览会、军队除专用食品和自供食品外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都必须遵守本办法,其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经审查批准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食品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责任。

第三条在不同场所的同一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同一场所的不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分别申请取得卫生许可证。

第四条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和新资源食品生产企业生产活动的卫生许可,由省卫生厅发放卫生许可证。

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的卫生许可证由设区的市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卫生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确定的职责范围发放。

铁路、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在省卫生厅会同有关部门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发放卫生许可证。

第五条食品卫生许可实行卫生许可证信息管理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公告取得或者注销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名录。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采取备案、登记、注册等方式重复或者变相重复设置食品卫生许可。

第六条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对下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行政许可工作实施监督检查,有权纠正下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许可工作中的不当行为。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卫生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和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卫生行政部门违法实施卫生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法实施卫生行政许可的行为有权进行举报,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二章发放范围与条件

第九条从事下列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申请取得卫生许可证:

(一)食品及食品用产品生产加工环节

1、粮油食品;

2、乳及乳制品;

3、蛋制品;

4、肉及肉制品;

5、水产制品;

6、饮料及冷饮制品;

7、食糖及糖果、蜜饯、果脯、果冻;

8、定型包装饮水;

9、酒类;

10、罐头食品;

11、调味品;

12、酱腌制品;

13、豆制品;

14、茶及茶叶制品;

15、蜂产品及制品;

16、糕点、膨化食品;

17、速冻食品;

18、净菜及专营配菜;

19、干(炒)货;

20、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

21、食品添加剂;

22、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食品洗涤剂和一次性餐饮具;

23、其它食品的生产加工。

(二)食品流通环节

1、食品仓储;

2、食品批发;

3、食品零售;

4、集贸市场;

5、食品展销会与博览会;

6、其它食品销售活动。

(三)餐饮及食堂消费环节

1、餐馆、酒(饭)店;

2、公共场所内的饮食服务;

3、单位、学校和建设工地的集体食堂;

4、餐饮配送单位;

5、餐饮具集中消毒及配送单位;

6、早市、夜市的饮食店;

7、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饮食服务;

8、其它饮食服务业。

第十条申请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其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符合《湖北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条件》规定的相应条件(其※内容为一票否决项目)。

第三章申请与受理

第十一条任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申请卫生许可证的,应当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具有与其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条件。第十二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向具有直接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如实提供申请者身份的证明材料及下列资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二)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布局平面图及工艺流程图;

(三)基本卫生设施(含消毒、卫生防护设施等)清单及相关的卫生安全性证明资料;

(四)具有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五)食品从业人员名册,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新、扩、改建工程建设项目时需提供《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申请书》、《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

(七)生产加工企业应提供三个批次试生产产品合格的卫生学检测报告,产品原料配方、企业标准及产品标签、说明书,检验设备及检验人员资质证明(或委托检验协议);

(八)设有空调的餐厅,一般应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空气质量监测报告;

(九)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用产品等应提供相应的批准文件;

(十)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它资料。

第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及有关资料时,应当对申请事项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卫生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及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但申请材料中涉及实质内容的除外。申请人应当对更正内容予以书面确认;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出具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补正的申请材料仍然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要求继续补正;

(五)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和要求,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受理其卫生许可证申请。

第十四条卫生行政部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卫生许可证申请的,应当出具加盖卫生行政部门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文书。

第十五条卫生许可证申请受理后至卫生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前,申请人书面要求撤回卫生许可证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终止办理,并通知申请人。

第四章审查与决定

第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提出的卫生许可证申请,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与程序,对其生产经营条件进行量化评分和审查。

卫生行政部门对卫生许可证申请的审查应当包括对申请材料的书面审查和现场实地审查。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受理的卫生许可证申请,可以委托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现场实地审查。

第十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申请卫生许可证的书面材料应规范、齐全、真实合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申请卫生许可证的现场按照《湖北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条件》规定的相应内容进行审查。

第十九条申请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评分应达到总分60%以上。

第二十条卫生行政部门对未达到卫生许可证发放条件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提出整改意见,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到卫生许可证发放条件的,应予以取缔;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的整改意见,还应当及时通报教育、建设主管部门,提请有关主管部门督促整改,限期整改仍达不到卫生许可证发放条件的,应予以取缔,如教育、建设主管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整改期限,达到发放条件的方可发放卫生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卫生许可证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需要对申请卫生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检验、检测、检疫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日内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检疫,并书面告知检验、检测、检疫所需期限。需要延长检验、检测、检疫期限的,应当另行书面告知申请人。检验、检测、检疫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卫生行政许可期限内。

第二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需要根据鉴定、专家评审结论作出是否批准卫生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组织专家评审的所需期限。需要延长专家评审期限的,应当另行书面告知申请人。鉴定、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卫生行政许可期限内。

第二十四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需要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结果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的,检验、检测、检疫工作由依法认定的具有法定资格的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第二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在作出准予卫生许可决定后,应当在做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发放卫生许可证件。

第二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作出不予卫生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并加盖卫生行政部门印章。

第二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卫生行政许可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有关申报材料和技术评价资料。

第五章卫生许可证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期为4年。生产加工季节性和节令性食品或食品展销的,其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时限根据申报项目和生产经营时间等情况确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明显位置悬挂或者摆放卫生许可证,亮证经营,方便消费者监督。 食品卫生许可证不得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或者以其它非法形式转让。

第二十九条卫生许可证应当按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完整填写。

已确定食品卫生信誉度等级的,应当在卫生许可证上加贴其食品卫生等级标志,并实行动态管理。

第三十条卫生许可证载明的单位名称应当与工商部门核准的名称一致;单位注册地地址与生产地地址不同的,填写地址时应当分别标明。

第三十一条卫生许可证编号格式为:鄂卫食证字〔发证年份〕第XXXXXX-YYYYYY号(XXXXXX指行政区域代码,YYYYYY指本行政区域发证顺序编号)。

第三十二条委托生产加工食品的,受委托方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卫生许可证;

(二)受委托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在其获得的许可范围内;

(三)食品卫生信誉度等级达到A级。

第三十三条委托生产加工的食品,其产品最小销售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上应当分别标明委托方、受委托方的企业名称、生产地址和卫生许可证号。

第三十四条卫生许可证期届满前60日,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向原发证机关提出换证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换证申请报告;

(二)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三)餐饮及食堂消费环节应提供当的餐(饮)具消毒效果检测报告;食品及食品用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应提供近期产品卫生质量检测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在受理换证申请后应指派两名以上卫生监督员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者,换发新证。换发的新证编号(年号和顺序编号)与原证相同,有效期为四年。逾期提出换证申请的,按新申请卫生许可证办理。

第三十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内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应向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格的,换发新证。换发新证的编号及有效期止不变。

改变生产经营地址或生产工艺发生较大变化的,应重新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原卫生许可证注销。

第三十六条卫生许可证因故遗失的,应在媒体公告后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发。补发的卫生许可证编号及有效期止不变,原卫生许可证失效。

第三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卫生许可决定的卫生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卫生行政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予以撤销卫生许可:

(一)卫生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申请人准予卫生许可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卫生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卫生许可决定的;

(四)依法可以撤销卫生许可的其他情形。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应当依法予以撤销。

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撤销食品卫生许可证,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因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及其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卫生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撤回卫生许可。

第三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机关应注销卫生许可证:

(一)自行歇业连续1年以上不生产经营食品的;

(二)卫生许可证有效期界满未申请换证延续的;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的,或者被兼并、破产的;

(四)卫生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卫生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五)因不可抗力导致卫生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因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被处以吊销卫生许可证的,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请卫生许可证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办法规定使用的卫生监督文书以及卫生许可证样本,按卫生部《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和有关文件执行。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由湖北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2006年6月1日起实行,原《湖北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鄂卫发〔2005〕5号)同时废止。

上一篇:工作简报范文下一篇:黄梅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