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供给策略与交通需求管理对策研究

2022-09-10

前言:我国这些年的城市化进度非常的快, 很多农名工进城打工, 导致人口暴涨, 而城市交通又是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我国很多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都是几十年前建设的, 早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城市的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的矛盾十分尖锐, 城市堵车的现象已经习以为常。城市交通运输业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前景, 目前国内的交通拥堵现状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每年由于交通拥堵带来的经济损失要远远比修建交通设施的费用高。由此可见, 我国交通供给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急需解决, 本文将对目前国内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 结合国外的经验, 提出可行的方案, 保障我国交通运输健康发展, 全面提高国内城市现代化水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从近代开始长期的经济落后, 工业水平低, 城市化进度很慢, 是一个典型的落后的农业大国。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了起初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城市交通设施的规划, 但是这些年来国家经济形势比较好, 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城市化建设, 汽车的普及率也在迅猛上升, 我国人口众多, 土地资源稀缺, 原本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国内从21世纪初就明显的感觉到交通压力巨大, 交通管理部门开始重视这方面问题, 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交通状况进行改善, 但是效果都很不理想。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势, 依靠以前的老方案显然是不行了, 我国的交通管理部门需要从多方面下手, 学习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也感觉到交通压力很大, 采取了不少措施, 提出了不少有效的策略, 制定了一些交通法规, 对我国有借鉴的作用, 下面将对国外一些成功案例进行介绍分析。

首先就是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全世界的运动员和游客涌入洛杉矶, 这对一个城市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当地政府采用了交通需求管理方案、Orange County的多人合乘快速车道、Honolulu的错时工作制示范项目, 结果表明洛杉矶在整个奥运会期间交通秩序良好, 并没有因为大量人群的涌入而变得不堪一击。一些学者进行了拥挤收费、可变价格道路电子收费系统的研究, 其实施效果得到了肯定。随后像日本、英国、荷兰、意大利这样的土地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也执行了交通需求管理手段, 结果大大的减轻了交通压力, 对城市的环境也是极大地改善。德国在1991年建立了第一个交通需求管理中心, 将每天不同城市、不同路段的交通状况及时的通知给市民, 让市民可以理智的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 这样极大地缓解国内的交通压力。

北京奥运会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北京市政府为了应对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涌入, 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修建地铁、公交站、公路, 规范了各行各业的上班作息时间, 避免同一时间内交通负荷太大, 限制了每天进入北京市的车辆, 对一些大体型、占据路面的过大的车辆实行收费制度, 全面降低入境车辆的数量。虽然这些年来我国也采用了交通需求管理, 但是长期以来交通部门对不重视, 没有积极地进行研究学习, 国内一直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交通管理体系。而且光光从改变道路宽度、加入更多的交通设备远远不能解决问题, 必须将交通需求管理的内涵研究透。

二、控制出行需求

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源, 用地性质从源头决定了交通需求。城市的规划和交通规划之间要协调好关系, 在建设城市化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城市交通的发展进度。城市规划部门可以对城市的居民居住区和工作区合理的规划好, 减轻人们的上班交通压力。每个城市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发展出符合城市的模式的交通需求管理模式, 在城市的远地区开发出一些轨道和交通路线, 将中心区域的交通压力给缓解一下。可以在一些大型的居民居住区域开设一些公交站台使居民尽可能地选择公共交通用具, 减少使用私家车的频率。将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合理结合起来, 是目前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最有效的手段。

我国这些年来借鉴了不少国外的经验, 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这不是要各大城市对国外的交通需求管理照搬照抄, 国外的情况和国内是不一样的, 西方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本身就比国内发展的好, 规划管理起来显得容易很多, 而国内发展起点太低, 要想改变模式, 完全照抄国外的往往会效果不佳, 甚至是起到副作用。所以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这一点, 结合国内的形势走一条符合中国交通发展的道路。

三、引导出行方式

有时候城市的发展必须要足够的交通工具, 那就需要引导人们合理的使用小汽车, 城市交通部门必须要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服务质量, 吸引更多的人放弃自驾, 而是选择公家车等等, 还可以要求各个单位调整工作时间, 将人们出行的时间段给隔开, 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

(一) 引导小汽车合理的使用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手段和税收政策, 全面的控制人们购买小汽车的力度。这方面国外的例子很多, 就拿新加坡来说, 新加坡号称是花园城市, 国土资源狭小, 经济发达, 人口密度非常的大, 然而新加坡这些年来交通状况非常的好, 并没有因为人口密度大, 土地资源稀缺而出现交通拥堵。新加坡政府重要的一条手段就是加大人们购买车所需要交付的税收, 增加人们购车成本, 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取向, 并且还对公共交通行业进行扶持, 人们只需要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以享受优质的交通服务。香港也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 香港于1973年大幅提高车辆登记税, 随后大幅提高首次登记税和牌照费, 同样的也是增加私家车使用的成本, 并且效果很明显, 新车购买的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如今, 香港也是一个交通发达、有序的国际化大都市。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的城市也很多, 比如北京、上海, 这些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 纷纷出台了车辆限购令, 提高了购车的门槛。有关部门还可以增加汽车的燃油费, 私家车在通过一些道路的时候需要偿付过路费, 通过多种手段增加小汽车使用成本, 让成本低、服务优良的公共管交通设备脱颖而出。

(二) 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在城市交通运输中, 公交车属于运输量比较大、成本比较低的交通工具, 一直都是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道路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补充的交通模式, 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的主流交通模式。很多城市改变了以往的单一交通路线, 取而代之的是复杂的交通网。轨道无疑是一个城市的骨干交通路线, 我国目前虽然投入了不少精力, 但是做得还不够好, 在这方面, 可以参照东京的发展模式。

道路公共交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反观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情况可以发现, 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网非常的稀疏, 对城市道路的利用率太低, 还是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地带, 稍微偏的地区交通路线比较少, 凡是利用到的路线往往存在着重合, 这就很容易造成城市拥堵现象。城市规划部门需要要慎重考虑, 将一些公共站台建立在离居民住宿环境比较近的位置, 使市民一出门就可以坐上公交车。

(三) 调整出行时空分布

以前很多城市都是规定的8点上班或者上学, 这就造成了在同一个时间段内, 私家车、公交车、校车等机动车辆集体出行, 城市交通在短时间内承担如此高的负荷, 很容易就会发生交通拥堵, 导致交通体系瘫痪。目前北京、上海这类大城市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了, 例如, 大部分单位规定员工早上8点上班, 下午5点下班, 而学生则是上午9点上学, 下午4点放学, 这样一来, 两大交通出行人群出行时间巧妙地隔开, 大大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四) 加大城市交通设施建设

城市除了增加一些交通路线, 还需要对一些就交通道路进行维护, 有经济实力的的城市可以修建一些地铁, 城市的外围可以修建一些火车干线供给人民使用, 大力修建城市郊区、卫星城等等, 提高里面的建筑设施水平, 让人们可以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待遇, 吸引更多的人去郊区或者卫星城买房安家, 将一些企业搬到郊区、卫星城这些地方, 方便人们上班出行, 还可以在农村等偏远地区修建公交站台, 让人们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这些都可以直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四、结语

交通拥堵、出行困难一直都是我国很多城市的通病, 长期以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我国长期以来没有认清交通需求管理的真正含义, 方法过于单一, 应该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执行综合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以往的交通路面进行维修, 对马路的宽度进行拓宽, 购买大量的公共交通工具, 引进先进交通设备。政府还需要鼓励市民少开私家车, 出门尽量使用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交通压力。除此之外, 政府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出行规律错时上下班的时间, 对一些车辆征收拥堵费, 使过于集中的交通时段分散开来, 减轻交通的负荷量。总之, 要想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必须要结合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 制定出与之匹配的交通需求管理方案, 从根本上改善国内的交通拥堵状况, 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实现城市的现代化。

摘要: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 国家经济实力快速增长, 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国家现代化进程不断的加快, 特别是基础设施方面, 这些年国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 这直接关系到运输业、旅游业的发展, 对人们的日常出行影响也很大。目前国内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很不错, 都纷纷买上了小轿车改善生活, 城市的管理层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大力发展旅游业, 每天都有大量的外来车辆进入城市, 再加上贸易繁荣, 每天城市都有很多商品运输, 导致公路上车满为患, 交通压力非常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出台政策, 为缓解城市内的交通压力出谋划策, 制定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城市交通供给,策略,交通需求管理,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振报, 陈艳艳, 朱跃华.多层次公交线网规划实用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1, 37 (2) :231–236.

[2] Li Feng, Su Yongyun, Liu Guanghui.Practiseand Explorationon Traf fic Demand Management:ACase Studyin Shenzhen[J].Traffic&Transportati on, 2011 (7) :79–92.

[3] 朱军功, 程坦.大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对策研究一以重庆市主城区交通缓解对策研究为例[J].公路交通技术, 2010, (2) :128-131.

上一篇:农村小学校长如何带好教师队伍下一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