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教案

2023-03-01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商务星球版七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商务星球版七年级教案

1. 天气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课题: 天 气 与 生 活

序号: 12

教学目标:

1、

2、

3、

4、

1、

2、 举例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够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学会阅读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用实例说明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两个术语. 正确的利用天气预报图. 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一) 预习导入: 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让学生注意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的.从感性入手来导入新课. (二) 精讲点拨: 1. 天气与气候(多看图,多讨论,教师给予点拨. 学生阅读教材P46页,找出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活动:学生阅读“济南市上下班天气预报”,分小组播报. 讨论:天气和气候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以便于理解记忆这两个概念.

看P47页图片,做思考题.讨论: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 总结: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的. 我们经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具有_______性. 2. 看图识天气(学生多讨论,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 讨论:学生阅读P47-48页教材内容,讨论接收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最常用的是哪一种? 1

阅读P48页教材内容,参照卫星云图及图4.1、图4.2,回答下列问题: (1)

(2)

活动1:课前,教师安排每组制作一套天气符号卡片,课堂上仍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说出前一个人说出前一个人手中的天气符号和自己手中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变化情况,看谁坚持到最后. 活动2:参照图4.3,模拟分组播报各城市天气预报,并比比看哪一组播报得快捷、准确. ☆ 总结: (1) (2) (3) 天气预报得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卫星云图,绿色表示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_______色为云区. 常用得天气符号要记住. 3. 让天气更蓝(结合现实,多感悟) 阅读P49页“空气污染得代价”,感悟空气质量高低造成的影响.

读图4.4和“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与人体健康关系对照表”,完成读图题. ☆ 总结: 1. 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 2. 污浊的空气回影响_______的健康、_______的生长,而且还会腐蚀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采集奥运圣火火种的当天,希腊雅典的天气为多云,下列符号表示多云天气的是( )

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天气符号:天气符号有象形意义,如晴天:太阳光芒四射;阴天:只见云却见不到太阳;多云天气:既有云,也会看到太阳;雨天:云的下面有雨滴等。 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什么?白色的浓度与降雨的关系怎样? 卫星云图的定义及作用. 2

答案:A 例2: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昆明四季如春 B.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C. 昨夜西风凋碧树 D. 秋高气爽,水碧林红

解析:本题的四个描述句中的现象有的比较稳定,如昆明的气候四季变化不大;温带每到春天,气温回升,会鲜花盛开,草长莺飞;而每到秋天,则出现秋高气爽,水碧林红的现象;惟有“昨夜西风凋碧树”是短时间内出现的现象。

答案:C 当堂达标:

1. 下列叙述中,描写天气的是( )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 终年炎热干燥

C.昆明四季如春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在下面天气预报符号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 )

A. B. C. D. 3. “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 A.农业生产 B. 人们生活 C. 交通 D. 旅游

4.某一天的温性云图上,广州地区全是灰白色,表示广州地区的天气是( ) A. 晴天 B. 阴天 C. 雨天 D. 大雾

5. 天气预报中说今天有大暴雨到来,你将做的准备首先是( ) A. 防旱 B. 防雨 C. 防风 D. 多穿衣服

6. 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_____的影响( )

A. 气压高低 B. 风力大小 C.沙漠远近 D.人类活动

7. 2009年5月5日,北京空气质量状况为良,说明空气污染指数是( ) A. 0~50 B. 51~100 C. 101~200 D. 201~300 8.2008年5月12号,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在该地区的卫星云图上有利于抗震救灾的颜色是( )

A. 蓝色 B. 白色 C. 绿色 D.红色

巩固拓展:

1. 下列历史典故能说明天气对人类影响的是( )

A. 忘梅止渴 B. 诸葛亮借东风 C.负荆请罪 D.程门立雪

2. 下列说法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 ①云南四季如春,稍阴如秋,一雨成冬 ②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③2008年第14号台风------“黑格尔”于9月19日晚上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面上生成

④未来的24小时内,本地区有6~7级大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3.下列活动,对空气质量有良好影响的是( )

A. 焚烧生活垃圾 B. 植树造林 C. 城市汽车增多 D. 烧无烟煤取暖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小明每天上学都向正东走去上学,夏天他感到风是从他左边吹来,冬天感到风是从他右边吹来,那么小明住的地方夏季刮____风,冬季刮____风。

5.受大雾天气影响最为突出的产业部门是( )

A. 交通运输业、捕鱼业 B. 房地产业、金融业 C. 水产养殖业、石化 D. 林业、邮电公司

第二篇:8.3 中东 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

第3课 中 东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读图说出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2、 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3、了解中东的文化和宗教差异。【教学重点】

1、 认识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 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中东地区的资料,准备课上发言。

2、 有关2003年美伊战争的录象。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展示课件,谈谈同学们印象中的“中东”。

[讲述、提问]:中东,我们对它的熟悉主要来自于电视、报纸等媒体的频繁报道,这里已成为最受世界关注的地区。请同学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中东是什么样?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发言,说一说中东地区的资源情况、政治局势、宗教问题、领土问题等。

[教师]:播放一段录象,内容有关美伊战争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对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有感性的认识。

[教师]:从同学们对中东的介绍和我们看的录象,我们想到一个词,与中东地区最相关,那就是“战争”。

为什么中东地区战乱如此频繁?我们主要从地理位置、资源及文化来分析其根源。 [一湾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教师]:战争并没有解决中东问题,能不能用非战争的方式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今日我们用地理的角度来探究“中东”。

首先从“中东”名称由来说起。 [学生]:展示课件,学生回答 [教师]:显示中东地图

这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中东”,对比“亚洲地理分区图“所包括的国家和地区与什么分区有类似之处。 [来源:] [教师]:中东究竟有哪些国家呢? 展示课件 [学生]:读图

[学生]:配合学生回答,进行“三洲两洋空间位置分布”课件演示

[教师]:请同学们读中东地区图,找到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展示课件:

[学生]:土耳其海峡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限,苏伊士运河连接着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处在亚、非、欧三洲交界处。

[教师]:设问:如何评价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使中东备受关注,成为热点地区。

[转折]看来地理位置确实给中东地区带来深远影响,可是,“独木难成林”,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使中东成为热点地区?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刚才我们谈到“美伊战争”,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关键性原因? [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师]:石油用途广泛,是重要的原料和能源,特别在现代化工业发展中,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展示课件

而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学生]:读图8. 13,通过图表了解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教师]:中东地区的石油,都集中分布在哪里?主要产油国家有哪些?

学生:展示课件,中东石油集中分布地和主要产油国的位置。 [教师]:中东出产这么多石油,都是自己国家用吗?当然不是。大部分石油都供出口。假如你是中东地区石油公司的老板,你会把石油卖到哪些地方?选择什么样的运输路线效益最好?

[学生]:小组讨论后写下自己认为最理想的贸易国家和地区,并设计石油运输路线,边指图边阐述观点:如为什么选择这些国家和地区做贸易,自己设计的运输路线有什么好处等。讨论发言后完成填充图册,填出三条主要石油输出路线。

[教师]:中东的这些国家靠出口石油赚了很多钱,石油出口成为它们的经济支柱。请同学思考:这样的经济发展特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国力综合发展来讨论单纯依靠石油出口对国家经济的不利影响。 [教师]: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宗教和文化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这也是造成这里冲突不断的原因之一。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本区主要的宗教和分布地区和国家,再找出发源于本区的宗教和几个“圣城”

[教师]:本区以伊斯兰教为主,说阿拉伯语,这里被称为“阿拉伯世界”,也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被这三个宗教都成为“圣城”,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小结] 中东地区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这里的石油资源丰富,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给中东带来更加财富,同时也使得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成为一个长期“热点地区”。中东地区的和平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活动

1、学生看录像,读图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

2、利用学生熟悉的时事热点出发,引起学生兴趣

二洋三洲五海是本节重点

采用填图、添色等形式识记最基本的地理知识

了解中东战略地理位置

让学生学会利用图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

学生思考(知识的迁移) 学生活动

问题升级

六、板书设计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一、三洲五海之地

1、范围

2、二洋

三洲

五海 之地

二、世界“油库”

1、石油储存、生产、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东石油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3、石油输出路线

三、宗教与文化习俗

1、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

2、圣城:耶路撒冷,麦加

第三篇:9.6美国(一)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

第6课 美国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

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 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1.美国的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 、 。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 、 、 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 亿,原有居民是 ,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 ,黑种人占 。

3.美国华人、华侨约 万人,在 、 和 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 Ⅱ、学习目标我了解。(2分钟) 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

1.小组讨论:外来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给移出国带来哪些影响?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现象?

2.阅读第81页资料,说说华人华侨对美国有哪些贡献? 3.小组活动:

读第84页,完成以下问题。

1.(1)~(5)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

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读图完成(1)~(3)

4.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5.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 。

Ⅳ、我能掌握我总结。(10-15分钟) 巩固练习:填充图美国部分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 、 、 。美国原有居民是 。 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 、 。 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

第四篇:8.8 两极地区 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

第8课 两极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教学难点

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1、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板书:

一、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1、主要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三、自然环境与资源

1、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

二、自然环境和资源 1、地理位置

2、气候特点: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

5、过渡: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7、阅读教材插图,归纳总结:两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板书:3、丰富的自然资源。

四、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板书设计:

一、极地探险与科学考察 1、主要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二、自然环境和资源

1、地理位置

2、气候特点: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 3、丰富的自然资源。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第五篇:4.1 多变的天气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

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 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的概念

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

四季如春

冬长夏短

风和日丽 天气与人类

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

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 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 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

(二)天气预报

什么是天气预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 卫星云图

①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在介绍沙尘暴时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什么图? ②卫星云图的特点(文字显示) ③卫星云图的制作(图片出示) ④动态卫星云图的观测:卫星云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

展开想象,巧记天气符号 风的符号

①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 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

③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风力有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 练习反馈 ①分组练习 ②天气播报 (三).灾害性天气

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片段,注意观察录象中有哪些属灾害性天气?录象片段来自今年哪一天天气预报的片花?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什么? 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气

①出示画面,谈谈上海的灾害性天气是哪些?可能对上海造成了哪些影响?? ②出示上海天气预警信号及采取举措表格,辨别主要灾害信号及其级别。 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 出示一系列面对灾害是产生的问题,请学生谈谈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举措?最后给出图片答案。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天气是一个地方________(长或短)时间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大气状况。

2.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及早________,充分利用________的天气,避免和预防________的危害。

3.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________,绿色表示________,白色表示________。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 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

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

教学反思:

上一篇: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下一篇:生物工程行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