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导学案结题报告

2022-08-06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地理导学案结题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地理导学案结题报告

中学地理“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地理课案例教学法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它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的知识,以适应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迅猛发展的需要。面对这种形势,作为教育前沿阵地的教师应认真寻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大教育力度,在中学的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终身学习”所具有的基础和能力。

2、新教材实施,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地理教学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作为一种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而成功地运用于法学、医学、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之中。地理学科同样有着适合于案例教学生存的土壤,并且高中地理新课程力倡使用案例教学,同时教材又增设了许多案例内容,所以加强案例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应用中的研究,对克服传统教学低效的弊端,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成功的地理案例教学,将会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地理案例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新《课标》针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具体实际,吸收了国际上最新的教研成果,提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地理教学发展性评价。正是这些理念的相互渗透和互补并有机地贯穿在相关内容的方方面面,从而构成了新《地理课标》的精髓。它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了地理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2、教育人本论的观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双方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整体功能 才能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参加认知活动,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其潜能的开发。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 1

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理解。也就是说学习者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单一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的建构。

三、课题的界定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概念:

所谓地理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地理新课标的教育目标,以地理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以形成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特征:

1、真实性。教学案例通常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或真实场景的描述或记录,这样一来,学生会被这些案例所深深吸引,好似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之中。

2、讨论性。编写者通常对每个教学案例设计一定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用现有的理论知识思考、参与、分析,通过课堂的讨论,学生不仅学到了有着真实背景的“内化”了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性。教学案例的编写、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事实上,大多案例往往就是某一社会生活领域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学生在思考、剖析这些案例的同时,也从中锻炼自己在真实情景中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4、实践性。案例教学能使某些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与具体生动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为教学理论提供现实土壤,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内容。

(三)地理案例教学的功能:

相对于地理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效率更高,实效性更强:

1、 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大多取自现实生活中真实事件,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也有助于实现抽象地理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的形象化、具体化。

2、 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某种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就是问题意识。由于每一个案例所呈现的问题情景都是复杂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和解决的问题也往往不止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也可能多种多样,这就会激发学生认真阅读教学案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多角度探究,创造性地找出潜藏在表象下的问题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案例教学离不开集体协作,离不开个体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特别是相左观点的激烈交锋,可以磨练、催生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能力。

4、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典型性、故事性、互动性、多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一扫沉闷、刻板、单调、被动的教学模式,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深刻理解案例教学法,能根据课改要求和教学内容,学会选编地理教学案例的技巧。

2、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操作策略与方式,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案例、案例教学的概念及案例教学的特点、作用等理论方面进行阐述。

2、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初步归纳和总结。

3、重点探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主要从选编教学案例及案例教学实施程序二方面展开。最后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评价。

4、探索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扮演以及学生的参与方式。

5、分析和比较案例教学的采用与传统教学效果的差异。

1、对案例教学的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中所有在校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2、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优化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总结得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

3、个案分析法:针对具体的案例教学课,实施个案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4、调查法:学生问卷、访谈等形式,采集数据,分析反馈,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七、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阅读案例教学等理论内容,收集、整理和提炼素材,拟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

进行案例教学研讨,探究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研究,及时撰写读书笔记、总结教学故事等。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

整理加工案例教学课件资源,评议案例教学效果,总结提炼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撰写论文与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组长:李雪梅

成员:雷海燕 邹永平 孙燕文 辛永刚 贾小红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1、预期成果:初步形成一套有效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2、成果形式:论文、教案、课堂实录、教学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

3、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整理材料,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和验收工作。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组长:孙玉玲(负责具体内容的实施)

成员:杜建林 左巧玲 杨金玲 乔蕊 王新华 杨向丽(负责各个阶段自己手中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阅读案例教学等理论内容,收集、整理和提炼素材,拟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

进行案例教学研讨,探究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研究,及时撰写读书笔记、总结教学故事等。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

整理加工案例教学课件资源,评议案例教学效果,总结提炼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撰写论文与结题报告。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1、预期成果:初步形成一套有效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2、成果形式:论文、教案、课堂实录、教学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

三、课题研究目标

根据我们对于情境教学的理性思考,本课题力图通过实验与研究达成以下目标:

①构建新的课堂模式,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提高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角色的转变,创造性地利用课程和教材,成为新课程的积极探索者、研究者,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③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 课题研究内容

1、对案例教学的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

2、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作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3、从中学地理课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和采用案例教学对中学地理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论证中学地理课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4、探讨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主要从选编教学案例及案例教学实施程序等二方面展开。最后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评价。

第二篇: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的地理教学模式

------王爷府初中

曹建义

一、基本设想

所谓“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自主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惑,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历史,走进生活,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共同提升。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结构

该模式的基本结构为:创设情景导入--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教师点拔,释疑解难――问题探究、合作交流。以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突现不出“主体”的地位。而在这一模式中教师的讲课时间较少,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以“学案导学”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倡导学

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视教学过程的参与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享受。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 创设情景导入(5分钟) 学案引导、自主学习(10分钟) 教师点拔,释疑解难(15分钟) 问题探究、合作交流(10分钟) 当堂练习,巩固提高(5分钟)

四、主要教学方法阐释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学案自学本课的基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对于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的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1)学案导学法。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好本课的学案,学生当堂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概括能力。

(2)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

(4)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据学生学情分析,主要运用

阅读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并将它们有机结合

2、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1)阅读自学法,在指导学生结合学案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大胆质疑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3)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疑难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行解决。

五、教学流程(突出实效性)

(一)情景创设引入:创设历史情景并将它引入课堂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的。历史学习的知识是较为久远的,学生仅靠抽象思维,有时是很难理解的,要尽可能引入历史情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以多种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绪,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创造条件。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如可通过与本课有关的歌曲、音乐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景氛围。当然方式还有很多:(a)材料引入式:(b)故事引入式,哪个学生不喜欢听历史故事?教师在上课时讲一段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c)热门话题引入式(d)疑问悬念式引入,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等等。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用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

就要组织学生结合学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自学梳理一下课文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的基础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自学解决。

自主学习并不是不需要教师指导的学习;不是不需要合作;对自主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小组成员可以讨论、相互理解、交流、检查,这个过程实际也就是所谓“兵教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室内巡视,给予相应的指导。小组不能解决留待下一环节,由其他小组帮助或教师引导解决。看似简单的“学案引导,自主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对本课知识梳理的过程,对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基础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点拔,释疑解难。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来,由其他小组学生回答或老师回答。

在本环节中,教师除帮助学生释疑解难外,还要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加以点拔,引导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学生理解。

(四)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学生在在情景导入或自主学习结束之后,进入合作交流探究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可针对本课教学中重点、难点进一步突破。也可结合现实进行探究,如“热点聚焦”、“以史为鉴”。此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知识拓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应精心选题,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探究,或布置学生课后延伸,写作历史小论文、人物传记等。

(五)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当堂练习指的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利用学案中的课堂练习、小测、竞赛活动等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运用达到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题目设计最好是学生易错或中考重要知识点。

总之,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第三篇:构建学案导学的地理教学模式

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也是地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显然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手段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急需构建适合新课标精神的新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是与新课标的理念相契合、体现新课标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成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育要以教师创造性地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

1 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要千方百计地为全体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以及自主探索、互相合作等有效地参与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学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1、“学案”的内容及其编制要求和原理

学案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助学方案,包括“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研讨”、“总结提升”、“当堂检测”等内容 确定“学习目标”,有三个依据:一是学情,学习目标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保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同时还要体现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课程标准,要准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好教学要求;三是高考考试说明。“自主探究” 以“再发现型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如“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减小或者为零,茂名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将发生怎样变化?可能对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自主探究的问题尽量少用看书就能填的填空题,以激发学生看书、思考的热情。“合作研讨” 以小组活动为主,必要时可以全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主要点拨学习方法以及提供背景知识,研讨内容主要是个人解决不了的知识类问题 活动类或实践类问题。“总结提升”指在“自主探究”、“ 合作研讨”的基础上总结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新经验、新体会和新的知识体系“当堂检测”意在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为教师制定下一个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一般编制“学案”采用四个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编制“学案”

2 的目的是为帮助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每一个“学案”都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 二是导学性原则,是指导学习方法以突破学习难点,如通过观察 (计算 演示 实验等)可得出什么结论?体现教师如影随形始终在学生身边,给予他们指导。三是问题化原则,即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四是层次化原则,即“学案”要适应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的层次性要求,实现学生共同的差异发展

2、“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基于上述编制思路,“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四大环节,即创设情境、示案自学;分层指导、自主探究;组织交流、归纳总结;练习检测、应用提高。四大环节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1.创设情境,示案自学。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是学习活动的定向阶段。一般采取问题启发、任务驱动、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将疑问、材料以学案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南水北调”这节课中,首先出示一组我国部分河流流域统计数据,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然后提出疑问:“你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了什么问题?”在学生讲述了自己的看法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哪些地区缺水最严重?”在得到学生的回答后,进一步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分层指导,自主探究。这是模式的核心部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实验、阅读、思考、尝试、练习等探究活动。在此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南水北调”后,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围绕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自然、经济、人口)、从长江流域调水的可能性(总水量的多少)、南水北调线路的选择(工程量、时间、投资等)等内容展开探究,学生可以进行讨论,也可独立阅读地图,分析材料,归纳推理。在探究南水北调线路的选择时,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空白地图上,参照文字材料,通过分析判断,绘出南水北调的东线线路和中线线路。在绘制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疑问,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利用学习工具独立完成任务。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3.组织交流,归纳总结。此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对探索所得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使之趋于完善,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实现知识内化。在交流“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时,大多数学生的意见是“植树造林、修水库、开发地下水、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答案了,但部分学生却提出“海水淡化、防治污染、重复利用”等创新性答案。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跨流域调水”概念范围太大,针对性不强。在交流中,学生讨论、

4 辩论,使问题更加清晰,知识系统更加完善,也使学生的“求同”、“辨异”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

4.练习检测,应用提高。这是“学案导学”的延伸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将探究归纳出的新知识、新方法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此环节是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发展的过程。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练习题,使之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南水北调”一课的练习题是:“根据你的了解,分析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节约水资源的?”这种递进式的学习可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学习的思路更清晰,也有利于知识的广泛迁移。但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置适量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做。

三、“学案导学”的意义

1、变学会为会学。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5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便于复习。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提高素质。“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教学相长。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第18周第二课时导学案

【当堂达标训练】班级:姓名: 1.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2、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变化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

3、某人没有出行却能坐地日行八万里,此人的位置应当在

A、赤道上B、回归线上C、极点上D、无法判断

4、下列哪些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A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冬季比夏季晚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D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

5、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B.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

C.一年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季节发生变化

D.济南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

6、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北半球是冬季B、此时南半球是夏季C、此时南半球白昼最长D、此时赤道上昼夜平分

7、下列关于学校所在地5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不确定

8、右图为山东某地春秋分和冬至日、夏至日正午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其中表示冬至日的光线是()

A.1B.2C.3D.没有

9、下列节日时,我国昼夜长短相差较大的是()

A三八妇女节 B五一劳动节 C七一建党节D九月十日教师节

10、唐僧在取经的途中遇到了危险,被妖怪施法后藏在一枯井中,孙悟空向观音求救,观音告诉他:一年中只有一天阳光会直射到井底,到时不救,恐有难亦。请问是在我国什么地方的什么时间()A.23.5°S—冬至日 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D. 23.5°N—夏至日

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当地球公转到一日为日,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2)、3月21日前后,地球公转到夜状况,国庆节时,地球运行在点至点之间。圣诞节时,太阳直射点离(纬线)最近。 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太阳直射_____(纬线),时间是月日前后,此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___。 4)、地球公转到D点时,全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

5) 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1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理坐标:A,B,C,D。 (2)位于热带的点。

(3)冬至日以上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4)以上四点中最冷的是点。(5)位于南半球的点是。

13、读右图回答

(1)在图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A点节气为日期是前后。 (2)地球运行到D点时,太阳直射在上。

(3)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地球运行到_____点。今天地球运行到两点之间。当地球运行到点时,北京昼夜等长

14、读图回答: 自3月21日至6月22日

(1)读甲图,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C、D四段中的________段。 (2)读乙图,此时段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箭头的代号是_______。 (3)此时段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

七年级地理第18周第二课时导学案主备人:黄传利第 2 页 共 2 页

第五篇:在三单五环教学中地理导学案的应用

摘要:导学案教学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中学教师所接受,导学案新颖实用,易于被老师和学生所接受。本校通过“三单”教学模式更好地落实了导学案,使地理教学操作性更强,被证实教学效果很好。以下着重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如何通过三单教学法在导学案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导学案;三单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讲练结介

导学案也称为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建构基础知识填空、拓维思考、小组探究、当堂训练、高考链接等内容。一般操作流程为学生阅读学习目标,自学尝试回答问题,填写基础填空,小组合作探究辨析问题,进行当堂训练等一系列环节。结合五个一,我编制的地理导学案设计了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自学提纲、问题探究、知识拓展、当堂训练、知识体系、归纳反思等环节。

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解疑、训练的作用。在编制地理导学案时,学案的内容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那么,利用地理导学案教学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一.地理导学案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导学案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入口,导学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预习、自学、探究,以及更有效地练习。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更多的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导学、导读、导思、导练”,对于学生的自学内容、合作探究内容加以点拨、点评,对重难点进行拓宽和加深。

例如,学习八上《长江》一节时,课前先发一张导学案,自觉的学生课间就能按照既定程序自学完成基础部分了。上课时,老师简单导入,明确学案上的第一个环节,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然后让学生对照PPT答案快速修改,老师对长江主要支流和湖泊,长江的治理与开发等重点、难点进行解读,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部分,老师点评,最后完成当堂训练部分,下课前收缴学案,一节课结束。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的自主动手、动脑部分占了课时的一半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实际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制作导学案和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以及不足,总结如下。 1.编制地理导学案费时费力。地理导学案的编制需要用到大量的图片(表格等素材,同时在编写时要考虑目标的制订,要抓住重难点以及高考考点。自学提纲的问题设置,探究题、当堂检测题的设置也必须考虑深度、广度,所以导学案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导学案教学在课堂具体操作流程中的时间不好把握,常常不能完成当堂预设内容。受教材的限制,学生在完成自学提纲时花费时间多,从而影响了整堂课的进度,完成不了当堂导学案预设的内容,而课后学生也没时间补做,降低了导学案的效能。此外,还存在学生因为忙于做导学案,重难点及知识要点没有真正掌握到位的问题。

3.导学案教学对教师的精讲要求更高。教师主要讲解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知识拓展部分。但是,因为导学案教学对老师的讲解时间压缩得很厉害,所以利用现有的、不多的时间把该讲的内容讲透,讲精彩很不容易。老师在备课时也很难把握,所以在教学中老师经常比较矛盾。 三.改进措施

当然,我们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正处于摸索和开始实践阶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不断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以后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在编制导学案时尽量多搜集素材,多分析、多思考,提前精心制作和准备好所需要的导学案,做到有的放矢。

2.在导学案的问题设置上下工夫,力争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要通过导学案提前暴露、展现,使教师的讲解有针对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3.配合导学案教学做好精致的课件。结合导学案制作的课件要能起到画龙点睛、拨云见雾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五环节教学模式利用好导学案,确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所以,我认为导学案教学是以后中学地理教学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老师怎样把导学案做好,上课时把导学案用好是教学的关键。我们还需要在落实导学案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前行,真正把“三单”的有效教学模式用好,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上一篇:党建自查自纠的总结下一篇:党课第五讲多选答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