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国际合作导学案

2024-05-11

山东省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国际合作导学案(通用2篇)

篇1:山东省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国际合作导学案

第二节 国际合作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掌握经济全球化的背景、特征和好处。

2.结合时事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重要的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3.通过重要国际组织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国际组织既是国际合作的

重要形式,又是国际斗争的主要场所。

4.学会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养成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重、难点】 1.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2.世界贸易组织

教材助读 自主学习

㈠ 调查:在中国市场上,你接触过哪些外国品牌? 你知道哪些中国品牌畅销在国际市场上?

㈡ 任务一 :经济全球化

阅读课本第107页图5—8,完成下列问题:

1.说一说,美国某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与哪些国家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 2.图中所表达的基本含义是什么?该公司的这种汽车生产方式有什么好处? 3.联系实际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4.如果你的家乡引进外资发展经济,你认为当地有哪些优势?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外商进行合作?

5.结合课本内容,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特征。㈢任务二 :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织

阅读课本第107页内容和图5—9以及第108页图5—

10、5—11和阅读材料“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完成下列问题:

1.联合国——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①联合国英文缩写,总部设在。

②联合国的六大机构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③安理会的5各常任理事国是 2.世界贸易组织

①英文缩写是,总部设在。

②宗旨是,主要职能是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1.小组内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认证答案。2.小组轮流展示。

1.李老师买了一辆轿车。该车由美国设计师设计,发动机采用德国技术,控制系统中的部()

A.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各自独成一体 B.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不明显 C.经济全球化已成世界潮流 D.地区冲突持续,矛盾不断激化

2.2012年3月19日美国商务部做出裁决,欲对中国输美钢制车轮产品征收巨额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中国政府认为此裁决不公平,应到下列哪个国际组织提起申诉()

A.世界卫生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奥委会 D.联合国 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和具有世界意义的区域合作组织,现有成员国21个(图中阴影所示)。读图回答3~4题。分零件来自日本。这辆汽车的生产,反映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3.从图中可知,“APEC”的成员主要分布在()

A.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 B.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C.非洲、大洋洲、亚洲、北美洲 D.非洲、南美洲、欧洲、亚洲

4.“APEC”属于()A.全球性的政治组织 B.全球最大的卫生组织 C.非政府间的组织 D.政府间的组

5.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

A、经济全球化 B、反恐怖活动 C、环境与发展 D、和平与稳定 6.有关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说法错误的是()A、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 B、大量的跨国公司有利于经济的全球化

C、美国某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由该公司独立完成

D、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家与国家之间各成体系、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已经被打破

7.加强国际合作的主要依据是()

A、发展中国家给发达国家供应全部的原料和燃料 B、如果离开某些大国,其他国家的经济就无法发展

C、任何国家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总与其他国家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D、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引进所有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8.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重要的国际组织是()A、UN B、WTO C、AAPP D、APEC 9.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

A、日内瓦 B、纽约 C、香港 D、雅加达

10.有关世界经济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南北差异已经没有了 B、只有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为了经济的发展不需要“南南合作” D、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积极的交往与合作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自主学习:

1、你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

2、你认为哪些问题不好理解:

3、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篇2:山东省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国际合作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重点和难点】:

1、认识呼吸作用的过程。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对呼吸作用三个演示实验现象的准确分析;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准备】:

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提前两周准备豆苗或玉米苗,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在上一节中,我们学到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那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光合作用的含义?有谁能在黑板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并自行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并积累有机物,供给自身及其他动物体、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如人类自身不能产生能量,所以就需要一日三餐来供给,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命活动中,哪些活动是耗能的?(学生列举生命现象,指出耗能的一些生命活动)

植物为人类生命活动积攒了化学能量,如:淀粉、蛋白质、油料,那么这些固体的能量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变成我们进行生命活动的热量的呢?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新一章的学习,了解一下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到哪里去了?人和动物的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以何种方式转化而来?

(二)目标点击:

这一章中,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2)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境导入:

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人和动物呼吸,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不是也呼吸?如植物也要呼吸,那么它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是否与我们相同?得出检测植物是否进行呼吸,可以用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的方法。可提问:

1、什么是呼吸?请举出身边见到的呼吸现象。

2、人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3、植物有没有呼吸?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如果植物也进行呼吸,植物周围的O2就会减少,CO2增多。所以,要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来证明。怎样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了呢?

(四)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P128-129,了解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三个问题:

1、实验一中,温度计上得度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2、实验二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3、实验三中,燃烧的蜡烛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五)合作交流

学生在阅读完演示实验后,小组合作并讨论老师预设的问题,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在该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为什么要做四组实验?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六)精讲点拨

①验一中,温度计的变化证明了黄豆进行呼吸作用散发出热量。

实验二,蜡烛的熄灭则证明黄豆的呼吸作用是一个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是相似的。

实验三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黄豆萌发的瓶子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注入水将瓶中空气压入导管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综合以上实验,可以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是一个相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是一个利用氧气消耗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和水的过程。

呼吸作用: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 +水 +热量

②呼吸作用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等。那么,可不可以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呼吸作用为人类服务?

(七)有效训练

1、粮食、蔬菜和水果的贮藏?

2、那种温度适合果农储存水果?

A日温15℃,夜间25℃

B日温15℃,夜间15℃ C日温25℃,夜间25℃ D日温25℃,夜间15℃

3、为什么新疆的西瓜特别甜?

六、课后拓展

上一篇:空间文艺句子下一篇:廉政风险防控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