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导学案结题报告

2024-04-25

地理导学案结题报告(精选9篇)

篇1:地理导学案结题报告

《“二八导学案”的研发》课题结题报告

2016年06月16日 16:32:33访问量:3次 作者:黄

《“二八导学案”的研发》课题结题报告

――赤壁市实验中学课题组

我校于2012年春参加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建设健康课堂的研究与实验,确定了“健康课堂”之“二八导学案”的研发子课题。历时四年,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

遵循课堂教学中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把课堂变成师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乐园学园、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为学生的学习设计适合的学习方案即导学案可以依学而教,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然研发“导学案”是很有价值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优质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

二、研究的过程

1、组建研究队伍。一是组织30余名骨干老师进课题组。有省、市名师和教坛新秀,有年轻有为的后起之秀,他们执着于教育教学研究,研究热情高,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用骨干带动全校教师参加研究活动;二是聘请省总课题组专家团队的叶显发教授、刘合荣博士及赤壁市教研室但东华主任、郑新民书记及教研员担任学术顾问,邀请课题组专家参加开题仪式,深入课堂,开设讲座,全程指导我校的课题研究。

2、强化教师学习。通过学习健康课堂系列理论,拓宽视野,通过交流培训提升思想境界。通过实践探索,提高教学技能。主要学习方式为组织教师会议集体学。例会设“经验分享”、“科研论坛”版块,组织教师交流学。主办学术沙龙,领导帮助学、教师自己学、外出观摩学。明确了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和方法,对“二八导学案”教学模式、基本特征、教学原则、特点、环节等有了全面的理解。

3、强化研究管理。一是强化行政管理。学校主要领导统筹管理课题,明确各处室职责,教务处、教科处、各备课组通力合作;二是强化业务研究管理。课题组骨干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专业引领作用,率先编写研究性的导学案,在全市性的研讨课、竞赛课中加以运用,以课促研,取得经验后组织教师在暑假期间全面编写导学案。

4、落实经费保障。四年来,我校直接投入课题研究的资金近20余万元,其中编印语、数、外、物、化五个学科的《导学案》供师生教学使用的资金超过15万元,培训经费5万元,为导学案研发和使用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

三、研究的内容

1、导学案的本质。导学案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经教师个人备课、集体研究制定的,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提高自学效率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串。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存在的问题等环节。

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包括课前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兴趣与能力培养、课后应用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它侧重使学生“会学”。课堂上主要是“问题” 形式对学习进行引导。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整理、归纳、复习知识。

2、导学案的编写。在健康课堂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学科特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研究拟定各学科的编写体例,教务处、教科处规范导学案的格式,组织各学科业务精、责任心强的教师研究,集体讨论定稿。

设计导学案的依据。国家的课程标准: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强调对课程标准的领悟力。教科书:准确地把握教材,强调对教材的通透力。教辅资料及中考命题:准确把握中考命题方向,强调对中考命题走向的判断力。

设计导学案的要求。一是“以学情定学案”。学情包括学生的基础、兴趣、能力等。二是“以情意定学案”。情意包括学生情绪、意向、障碍等。

研发导学案操作。首先明确基本原则。“二八导学案”的编写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原则。其次分配任务。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按单元章节分配到小组,然后每位教师进行个性化设计形成的师生共用的“二八导学案”。最后进行集体讨论定稿,以主备教师为中心发言人,主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及“二八导学案”课堂教学要求,对自己编写的学案加以阐述,教师共同讨论,生成学案。

3、导学案的运用。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主渠道。导学案是构建健康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载体,我校以“二八导学案”这个载体来贯穿健康课堂的理念,达到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为此我们把导学案运用到5个层次的课堂之中:研讨课——展示课——示范课——观摩课——常态课。

为了不断提高导学案的运用效益,我校搭建校际交流平台,老师之间的互动平台,与全市10余所学校建立交流机制,采取同课异构、集中研讨的形式,先后有百余名教师来我校交流研讨,将教研的成果辐射到其他学校。

四、研究的成果

1、研发印制了系列导学案。教师原创语文导学案6册、数学导学案6册、英语导学案4册、物理导学案2册、化学导学案1册,全部印刷成书。全校以导学案为基本教学辅导材料开展教学活动。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构建以“二八导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变成了学堂,自主学习成为了常态,自主学习的课堂成为了我们的教学常规。改变了传统教师包讲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15年8月18日,我校学生田光、吴亦隆同学赴香港参加第三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他们的科技创意作品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意一等奖(全国仅30项,湖北唯一)和创新人才专项奖;发明与创新杂志刊载他们的参赛感悟,并以“走在创新路上----访湖北省赤壁市实验中学学生吴亦隆”为题,用三个版面免费刊登记者专访(含彩色封面人物)。从2010年我校创新少年圆梦花城到2015年闪耀在东方之珠,连续6年我校摘取6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国家级奖项。

3、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是教学艺术不断提高。2012年我校教师在咸宁、赤壁两市举行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中,我校共有8位教师参赛,有6位教师获一等奖,2013年在我市举行的湖北省语文课题“文本价值的教学选择”的结题仪式上我校宋仲春老师主讲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课受到了与会的专家老师的一致赞赏,2014年物理教师李耀林用导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健康课堂的教学模式获省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李耀林获省优质课获全国二等奖,吴海林获咸宁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钟敏获省说课二等奖;二是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近几年教师发表论文50多篇。参编湖北省义务教育免费教辅资料并出版,如黄新阶、罗年生的论文“中和反应的拓展探究”、“CO2和O2验满及收集方法可靠性研究”、“探究制取大块硫酸铜晶体的条件”在《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发明与创新》等刊物发表。三是师德水平不断提升。课题组中10余名教师获师德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4、提高了办学水平。一是学业水平高。近几年重点学校录取率举全市前茅,如2014年中考,谢令仪同学以649分成绩夺取咸宁市中考状元,有32人过 600分以上,有近60人考入赤壁一中实验班、广州国华学校、华师一实验班等,2015年李思进夺得中考总分第一名。二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提高,特别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余人次获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30余名学生在报刊发表习作。仅2015年学生李浩宇、定卫凯、汤其震、谈笑、陈玥、等同学的一锅多用、老班、泥根也美丽、汉服让我陶醉、我家门口有颗歪脖子树等9篇习作在《发明与创新》、《作文与考试》、《大家教育周刊》《初中生天地》等刊物发表。(见发表习作和科技创新获奖一览表);三是获等得湖北科普示范学校、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咸宁市首家科普示范学校称号(咸宁市唯一)、市教研特色学校等殊荣,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咸宁日报、大家教育周刊等媒体十余次报道我校课题研究、教育改革成果,2015年8月,广东省130位中学校长、骨干教师来我校考察科技创新工作;省科协秘书长余军一行来我校调研高度肯定我校所取得的成绩。12月在全省校长年会上做典型发言。2015年市教育局督导评估总分第一名。

篇2:地理导学案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一)新课程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

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和全市各校都面临着课程改革表层化的问题,即把课程改革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检查时重要,课堂上不要。走进新课程可以说是“三进山城”,课程改革的推进可谓进退维谷。

反思几年来的课程改革,缺少科学理论支撑,形式化、简单化的新课程的实施,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收效甚微;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上行之无效。学生苦不堪言,教师烦恼无尽。所有这些都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课程改革行将走入邯郸学步的怪圈。

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从现在的课程改革泥潭中走出,使学生获得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优化学习方法,培养终

习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元认知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较充足的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为此,科学的编制学案,显的极为重要,它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美的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学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认知过程。

3、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质量

4、引领师生共同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快速成长。

(二)研究主要内容。

1、研究更为完善的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这些方案的出台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甚至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尽可能的预想到,在达到统一思想的前提下,使实践少走弯路更多的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物质准备上我校购买了速印机,装备了专职的印刷室;构建了标准较高的电子备课室,并为每位中层领导配备了专用电脑,结束了我校没有多媒体教室的历史这就使教师网上备课,微机生成教案成为可能;技术上,我们利用校本培训,重点培训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是文本文档的编辑技术、规范格式;二是试卷设计、试题编辑的能力;三是网上下载课件、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今天,海滨中学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的理念深入人心,主动使用信息技术以内化为一种需要。这些准备为我们的课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一个问题就是学案题单化。解决办法是让全体教师理解、掌握学案的四项标准;教导处对学案的检查与评比也坚持这四项标准;这四项标准中也要有重点,那就是看学案上有没有可供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

第二个问题是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讲不讲。我们的意见是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要滔滔不绝地讲。应该讲:学习新知时必需的、学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识;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容易被学生忽视或混淆的基本概念;知识单元、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学生经过讨论、探索也无法解决内容;学生自学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在这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点拨、归纳、总结、概括。不应当讲:学生在认真自学时;学案文本中已经阐明、学生可以看得懂的知识点;学生

一、点对点的问题链,只有有了问题链,才有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才能渗透学法。学案中问题链的设计,还能起到“以问拓思”的功效,帮助学生从问题的分析中掌握解题思路,把教师的学法指导落到实处;③知识归纳是重点,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文本阅读中体现的知识、问题链设计中考查的知识进行分析、重组、整理,然后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在学案上,供学生自学;④巩固练习是着力点,无论哪种教学改革,都不能逃开质量和升学,因此编辑高质量的练习题和作业(我校将学生课后作业整合在学案上,不再另设作业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质量和针对性强的习题,我们要求教师选择的标准就是历年中考试题和中考模拟试题。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可以进一步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分析解剖探索性题目,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才能称其为学案。这四个方面特征也是学校检查评价任课教学编制学案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经过不断完善,我们完成了“规范学案编制”任务。将学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学案上;第二板块授课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课题简介,将课题内容以简介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上,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②自主学习,把知识点概述、解题思路、学法指导,以文本方式整合到学案上来,供学生阅读自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编排与知识点“一对一”

的方式,学生将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完成学案上的《知识归纳》。

⑦第七环节:当堂训练。在课堂上,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对于一个课题但需要两课时或三课时完成的我们要求教师按课题制作学案,一课题编排一份学案,还课题完整知识体系。其次,依据学案规范导学流程为:①出示目标——②依案自学——③合作交流——④成果展示——⑤精讲质疑——⑥知识归纳——⑦课题训练。再次,根据课时确定教学模块:二课时分为自学——展示两个模块,第一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①、②、③,第二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④、⑤、⑥、⑦;三课时分为自学——展示——反馈三个模块,第一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①、②,第二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③、④、⑤,第三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⑥、⑦等等。采取模块教学,解决一节课不能完成学案全部内容的问题。

六、取得成效

(一)形成学案制作模式。

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学案上;第二板块授课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课题简介,将课题内容以简介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上,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②自主学习,把知识点概述、解题思路、学法指导,以文本方式整合到学案上来,供学生阅读自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编排与知识点“一对一”的简单习题,让学生在自学完成,其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合作学习做好前期的铺垫 ③合作学习,以课题

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由于采取的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学习成绩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专业成长更快速。

1、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

2、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反思:

篇3:地理导学案结题报告

学案教学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教学理念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问卷对学案在地理学科中的运用情况作了调查研究, 旨在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了解学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情况, 找出不足之处, 寻找应对改进策略, 使“学案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调查问卷问题设计及数据统计

1. 问题设计

(1) 你对高中地理学科是否感兴趣?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不喜欢

(2) 实施“学案导学”后, 你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A.增加一点B.增加很多C.降低了

(3) 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导学案预习内容的?

A.认真阅读教材后B.不认真阅读教材后C.看情况而定

(4) 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A.有充足时间B.没有充足时间C.没时间

(5) 你认为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难易程度如何?

A.内容偏难B.较容易C.难易适中

(6) 你认为地理学案对你熟悉教材有无帮助?

A.很大帮助B.有所帮助C.没有帮助

(7) 实施学案导学后, 你复习、阅读地理教材的时间是否还够用?

A.没有发生变化B.有所减少C.大大减少

(8) 实施学案教学后, 你认为自己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是否提高了?

A.有了很大的提高B.有了一定的提高C.不明显

(9) 实施学案教学后, 你在地理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如何?

A.认真记笔记B.从不记笔记C.偶尔记笔记

(10) 你对地理学案的保存情况如何?

A.认真保存B.无所谓C.随便放

2. 数据统计

调查年级:高一年级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问卷:180份

三、对统计数据的分析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34%的学生非常喜欢高中地理学科, 54%的学生比较喜欢高中地理学科, 仅有12%的学生不喜欢高中地理学科。实施学案导学后共有76%的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加了, 学习兴趣降低的学生仅有24%, 94%的学生认为地理学案对熟悉教材有很大帮助或有所帮助, 仅6%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实施学案导学后1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5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仅3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提高不明显。由以上数据分析不难看出, “学案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 调查研究中发现, “学案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

1. 导学案的课前预习效果不佳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61%的学生不能预习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1) 学生在不认真阅读教材的情况下预习完成导学案具有一定困难。数据统计显示, 仅有29%的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后完成导学案预习内容。对此,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做一定方法指导, 告诉学生要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

(2) 学生没有充足时间课下预习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数据统计显示, 58%的学生认为没有充足时间甚至没时间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高一学生还未分科, 九大学科的学习任务繁重, 课后时间紧张属正常现象。导学案的预习既可以安排在课前, 也可以安排在课堂上进行。对此, 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课前预习, 要确保学案提前一至两天发放给学生,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前预习时间;课上预习, 可以安排在课前十分钟,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 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题目,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思维尽快融入课堂教学氛围。

(3) 导学案自主学习内容难易程度欠佳, 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完成。数据统计显示, 50%的学生认为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偏难, 13%的学生认为较容易, 仅有37%的学生认为难易适中。因此, 自主学习内容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梯度性总体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 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 实施学案教学后, 学生复习、阅读地理教材时间减少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实施学案导学后, 共66%的学生阅读地理教材时间有所减少或大大减少, 仅34%的学生阅读、复习地理教材时间没有发生变化。对此, 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应不忘联系教材上的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勾画教材重点内容。

3. 学案教学导致学生地理课堂上笔记习惯缺失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学案教学模式实施后仅有41%的学生能够在地理课堂上认真记录笔记, 而53%的学生偶尔记笔记, 甚至6%的学生从不记笔记。因此学案教学降低了学生记笔记的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提醒、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录、总结以及归纳。

4. 学生对地理学案的保存情况欠佳

篇4:地理导学案的编写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基础。地理学科文理思维性兼备。因此课前预习主要将记忆性的东西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来,为了引导学生深入课本基本上以课本语言为主体语言。为此“将教学材料语言准确的转化为课本母语”,也是共同探讨的兴趣点。基本上课前预习可以将知识梳理一遍;课上可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列一个知识框架。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是关键所在,具有理科性质的问题和重难点部分,可以让学生先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简单一接触,然后在课堂探究活动中通过分组或者同位相互帮助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分组活动大多以课下活动为主,课下探讨上节课布置的作业题,然后以纸条的方式传给教师,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但必须结合学情,学生无法解决或不感兴趣的问题就不能这么做;所以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有趣化,教师要经常拖着脑袋交流和研究,有时拍案惊奇有时困惑不已。有时教师认为教师就是“思想者”。

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巩固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在这一方面教师们分组协作,结合导学案的知识点到不同的教学材料中,分别去找最好最能扣课标的题,通过课堂巩固练习题落实本节所学的知识点,有时候新课堂上面的题和往年的高考题不错,教师就将它拿到课堂巩固练习题里去;课堂巩固练习题是多种教学材料的综合。也是教师辛苦的结晶。

课堂知识总结:让学生在自己所列的知识框架里指出或者画出重难点,教师加以鼓励和补充。

课后导学:根据课标将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要突出明显,导学中抓关键抓重点,导学定要落实到课本中去。所以下一步教师要将重难点在课本上的哪一段落,写到导学案一边,这样便于预习和下节课的提问,也便于以后的复习。其实要利用好导学案还必须定时的抽查和批改,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付出做出了肯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知识传授和迁移。

总之一个好的导学案应具备以下特点:

1.具体性—教师是为学生而写所以语言一定要明确具体。

2.明确性—学习目标一定要明确通俗,学生看后知道自己的任务。

3.可操作性—学生看后能够按照导学案的引导去完成学习任务。

篇5:地理导学案结题报告

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它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的知识,以适应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迅猛发展的需要。面对这种形势,作为教育前沿阵地的教师应认真寻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大教育力度,在中学的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终身学习”所具有的基础和能力。

2、新教材实施,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地理教学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作为一种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而成功地运用于法学、医学、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之中。地理学科同样有着适合于案例教学生存的土壤,并且高中地理新课程力倡使用案例教学,同时教材又增设了许多案例内容,所以加强案例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应用中的研究,对克服传统教学低效的弊端,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成功的地理案例教学,将会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地理案例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新《课标》针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具体实际,吸收了国际上最新的教研成果,提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地理教学发展性评价。正是这些理念的相互渗透和互补并有机地贯穿在相关内容的方方面面,从而构成了新《地理课标》的精髓。它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了地理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2、教育人本论的观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双方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整体功能 才能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参加认知活动,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其潜能的开发。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 1

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理解。也就是说学习者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单一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的建构。

三、课题的界定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概念:

所谓地理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地理新课标的教育目标,以地理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以形成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特征:

1、真实性。教学案例通常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或真实场景的描述或记录,这样一来,学生会被这些案例所深深吸引,好似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之中。

2、讨论性。编写者通常对每个教学案例设计一定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用现有的理论知识思考、参与、分析,通过课堂的讨论,学生不仅学到了有着真实背景的“内化”了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性。教学案例的编写、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事实上,大多案例往往就是某一社会生活领域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学生在思考、剖析这些案例的同时,也从中锻炼自己在真实情景中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4、实践性。案例教学能使某些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与具体生动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为教学理论提供现实土壤,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内容。

(三)地理案例教学的功能:

相对于地理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效率更高,实效性更强:

1、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大多取自现实生活中真实事件,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也有助于实现抽象地理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的形象化、具体化。

2、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某种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就是问题意识。由于每一个案例所呈现的问题情景都是复杂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和解决的问题也往往不止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也可能多种多样,这就会激发学生认真阅读教学案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多角度探究,创造性地找出潜藏在表象下的问题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案例教学离不开集体协作,离不开个体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特别是相左观点的激烈交锋,可以磨练、催生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能力。

4、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典型性、故事性、互动性、多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一扫沉闷、刻板、单调、被动的教学模式,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深刻理解案例教学法,能根据课改要求和教学内容,学会选编地理教学案例的技巧。

2、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操作策略与方式,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案例、案例教学的概念及案例教学的特点、作用等理论方面进行阐述。

2、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初步归纳和总结。

3、重点探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主要从选编教学案例及案例教学实施程序二方面展开。最后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评价。

4、探索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扮演以及学生的参与方式。

5、分析和比较案例教学的采用与传统教学效果的差异。

1、对案例教学的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中所有在校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2、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优化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总结得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

3、个案分析法:针对具体的案例教学课,实施个案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4、调查法:学生问卷、访谈等形式,采集数据,分析反馈,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七、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阅读案例教学等理论内容,收集、整理和提炼素材,拟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

进行案例教学研讨,探究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研究,及时撰写读书笔记、总结教学故事等。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

整理加工案例教学课件资源,评议案例教学效果,总结提炼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撰写论文与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组长:李雪梅

成员:雷海燕 邹永平孙燕文 辛永刚 贾小红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1、预期成果:初步形成一套有效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2、成果形式:论文、教案、课堂实录、教学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

3、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整理材料,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和验收工作。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组长:孙玉玲(负责具体内容的实施)

成员:杜建林 左巧玲 杨金玲 乔蕊 王新华 杨向丽(负责各个阶段自己手中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阅读案例教学等理论内容,收集、整理和提炼素材,拟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

进行案例教学研讨,探究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研究,及时撰写读书笔记、总结教学故事等。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

整理加工案例教学课件资源,评议案例教学效果,总结提炼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撰写论文与结题报告。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1、预期成果:初步形成一套有效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2、成果形式:论文、教案、课堂实录、教学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

三、课题研究目标

根据我们对于情境教学的理性思考,本课题力图通过实验与研究达成以下目标:

①构建新的课堂模式,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提高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角色的转变,创造性地利用课程和教材,成为新课程的积极探索者、研究者,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③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对案例教学的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

2、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作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3、从中学地理课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和采用案例教学对中学地理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论证中学地理课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篇6:高一地理组导学案总结

高一地理组组长:刘勇杰

作为备课组长,我十分注意和我们高一地理组同事的交流,我们总是能做到取长补短,在我们的努力和研讨下,我们高一地理组导学案的编写有如下特点:

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注重的是导学;要分清教师所从事的主要事项,分清学习活动的主次,把握学习角色的引领是编写导学案的前提。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堂巩固,课堂总结和课后导学的学生学习活动有效的循环起来。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基础。我们地理学科文理思维性兼备。因此课前预习主要将记忆性的东西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来,为了引导学生深入课本基本上以课本语言为主体语言。为此“将教学材料语言准确的转化为课本母语”,也是我们共同探讨的兴趣点。经常为一个小问题较真,有时看起来可笑,但私底下思考传授知识是马虎不得的,无论什么困难就怕“认真”两个字。基本上课前预习可以将知识梳理一遍;课上可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列一个知识框架。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是关键所在,具有理科性质的问题和重难点部分,我们让学生先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简单一接触,然后在课堂探究活动中通过分组或者同位相互帮助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的分组活动大多以课下活动为主,课下探讨上节课布置的作业题,然后以纸条的方式传给教师,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但必须结合学情,学生无法解决或不感兴趣的问题就不能这么做;所以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有趣化,我们经常拖着脑袋交流和研究,有时拍案惊奇有时困惑不已。有时我们认为教师就是“思想者”。

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巩固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在这一方面我们分组协作,结合导学案的知识点到不同的教学材料中,分别去找最好最能扣课标的题,通过课堂巩固练习题落实本节所学的知识点,有时候新课堂上面的题和往年的高考题不错,我们就将它拿到课堂巩固练习题里去;课堂巩固练习题是多种教学材料的综合。也是我们辛苦的结晶。

课堂知识总结:让学生在自己所列的知识框架里指出或者画出重难点,教师加以鼓励和补充。

课后导学:根据课标将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要突出明显,导学中抓关键抓重点,导学定要落实到课本中去。所以下一步我想将重难点在课本上的哪一段落,写到导学案一边,这样便于预习和下节课的提问,也便于以后的复习。其实要利用好导学案还必须定时的抽查和批改,这样我们对学生的付出做出了肯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知识传授和迁移。

总之一个好的导学案应具备以下特点:

1.具体性—我们是为学生而写所以语言一定要明确具体。

2.明确性—学习目标一定要明确通俗,学生看后知道自己的任务

3.可操作性—学生看后能够按照导学案的引导去完成学习任务。

4.可评价性—导学案各项的描述要具有可评价的特点,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己是否已经达到学习目标,以便于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篇7:地理导学案结题报告

单元章节名称评讲卷子时间

课题评讲卷子课型讲评

【学习目标】:

评讲卷子,查缺补漏。

【学习重点】

评讲卷子,查缺补漏。

【学习流程与措施】

【自主学习】

评讲选择题

组内互评,好学生给后进生评讲。

展示

出错的学生上台展示

评讲非选择题

组内统计找出本组失误最多的题。

组内互评,好学生给后进生评讲。

找出本组发言人。

展示

各组发言人评讲非选择题。

组内互评,好学生给后进生评讲。

展示

出错的学生上台展示

篇8:地理导学案模式探讨

(一) 预习学案的设计

有针对性地在课前做好预习, 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独自探究能力, 同时还可以提高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课前设计了导学案, 对学生的预习活动提前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指导。将探究的自主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贯穿于课前预习阶段, 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 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具体的课前预习学案的设计如下:1.要有明确的预习目标, 一般以“了解”“知道”为主, 围绕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在内容设计上和知识点的结合上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具体要求。2.预习的内容要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预习学案的内容, 可以是填空形式, 可以是列表或提纲的形式, 也可以是问题的形式, 也可以是让学生尝试进行知识梳理的形式。总之, 既要让学生动脑, 又要动手, 并且在难度上要突出体现梯度设计, 做到因人而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照顾到。3.学案中要有专门的栏目, 要求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 以便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提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针对性。4.预习计划内容安排不能太多, 也不能太少, 一般以30分钟完成为宜。

(二) 预习学案的实施

首先阅读课本进行自主学习, 勾画出知识点, 完成自学练习, 自己找出认知上的重点、难点、尝试构建知识结构, 初步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自学时要把不懂的知识记下来, 以便上课时向老师提出。这样学生才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其次, 在课堂教学前,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案进行检查, 尽量做到全批全改, 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为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二、课堂探究案

(一) 学案主要体现在课堂导学案上

课堂导学案的设计要突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导学案中也要设计相应的情境, 通过情境的设置, 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前预习学案中遇到疑难问题或提出的质疑, 以及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难点问题设计不同的探究问题, 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后, 将探究的成果在班上展示交流, 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 并对学生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合作中遇到的难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汇总, 为课上讲授做好针对性的提示。一般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有“课堂目标”“合作探究”“知识应用”“我的收获”“课堂检测”等环节。其中最关键的是设计课堂合作探究问题。那么该怎样设计探究问题呢?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不宜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的呈现要有新意, 在课本的基础上要有创新;积极诱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视野。

课堂导学案的实施, 要求教师将重点任务以多种形式平均分配到小组, 小组内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用多种形式对本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 教师起牵引鼓励作用。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 通过新颖的情境, 导入新课, 在导语的设计上要注意衔接的连贯性, 情境的创设要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要能够为教学服务, 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到本课的课堂教学中来。

2. 小组合作探究, 疑难问题自主解决。

根据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学案,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 要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 要让学生在小组的活动中, 都有参与的情趣, 都能有事可做, 都能有话可说, 都能在学案中找到自己进步的地方, 都能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中得到发展, 使每个小组成员的意见都能得到反馈, 最后形成小组的意见, 为集体探究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精讲点拨, 归纳升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精讲点拨很重要。教师必须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一些情况予以评价、精讲或调控。比如:教师对各合作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要给予适时和适当的评价。评价的语言要注意改进, 不能再延续传统的对与错的评价, 做出的评价要对学生有激励和鼓励的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知识掌握的技术和技巧上多给学生点拨、提示。教师可以再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要把握好点拨的时机、点拨的方法、点拨的力度和点拨的标准。

4. 反馈达成, 巩固训练。

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培养, 把知识的迁移转换成能力,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一是控制好训练题的数量、难度, 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惑点编制训练题, 增强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要尽量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适合自己的训练题目。三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训练, 训练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检查和点评, 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5. 课堂总结与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情感价值。

这一环节最好让学生去完成, 在总结的过程中, 发现新的问题, 然后回归教材再次感知, 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再巩固。学案的设计, 也要讲究留白艺术, 在课堂上留出3-5分钟的时间, 完全留给学自己支配, 但是不能放任不管, 而是让学生在这一段时间中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三、课后拓展案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或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上, 要对学生提出有可行性的具体要求。教师将课本上的习题做会后, 可以根据情况设计一些创新的练习, 把所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进行实践探究活动。

课后拓展内容的设计, 与课后作业练习并不冲突, 拓展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点。通过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或者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消化、理解和运用。

让我们认真尝试、实施、探索和创新“三案”教学, 切实促进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 努力实现课内、课外两个高效率,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张扬, 在保证地理课顺利完成的基础上, 促进课堂质量的高效。

篇9:地理导学案之体会

关键词: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16-01

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改变了老教材的框架结构,再辅以图象材料,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要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并不难。但调查之后绝大多数的学生仍反映:地理难学,难懂,难理解。表现出对地理学习缺乏信心,不仅没有“谋”,连“勇”也没有。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教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如何激发学习地理的创造性?如何才能“不教”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致力于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所以我要改变教学观念,不应该固守传统教学上的知与行的统一,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应在引导,指导,疏导以及辅导四方面下功夫,学做“导师”。因此为了落实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这一新的课改理念,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我采用“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逐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学案导学对地理教学的积极作用

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教师的责任主要不是在教,而是在教会学生学,也就是要变教为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一直以来我都在纠结一个问题,课本上出现的知识,同时又是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如果学生通过自学就会了,还用的着在课堂上一板一眼地去教吗?我很赞成有些专家的观点:教学生不会的,会的不教。学生在学中可能会碰到问题,教师根据就根据学生在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指导。比如在地理学习中,有一些技能或知识点是否就一定要在课堂中进行落实或训练?

导学案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有利于学习目标的高效完成。与传统的教案相比,教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只有教师本人能够看见,最多在上课前给学生说说而已,印象肯定不够深刻。而在导学案上学生首先看到的就是本课时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一目了然,在学习时随时可以回顾目标,学习的指向性更加明晰,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以往的课堂总是满堂灌,教师不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只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针对性。自从实施了导学案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学习目标,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展示,教师只起到点拨的作用。

学案导学重在“导”字,教师把“教”的重点放在兴趣的激发、学生学法指导、思维的培养上,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从此课堂不再是实施满堂灌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交流、教学相长、教学合一的课堂,也将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从开展导学案学习以来,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大为改观,尤其是学案的使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使绝大部分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自学。学习过程中,“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变“导师”,“学生”变“主人”由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变成“师——生”、“生——师”、“生——生”的多向交流模式,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种学习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以前老师上课拿的是教案,整堂课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效率低下。实施学案导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课堂上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组内交流合作,小组间竞争意识强,从学生一开始讨论的跃跃欲试到争抢着回答问题,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老师适时适当地点拨,且点拨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由于学生随时会提出新的问题,老师可能课前难以预料,相对来说对老师知识方面的要求更高了,该模式对老师来说是个新的挑战。同时老师还要调控好课堂,该讨论时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上黑板后,要让其他学生迅速静下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互动,这对老师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只有做到动静结合,收放自如才能真正驾御课堂。同时针对“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以直观认识,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目前学案导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思考

学案设计还有待改进,内容设置要有针对性。所以在设计学案时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让优秀学生从中感到挑战,让普通生受到鼓励,让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解析下一篇:近现代史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