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2022-09-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革新, 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终端的广泛运用, 社会的价值观变得更加的多元。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互联网对其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以致大学生的思维习惯与价值取向较以往的学生出现了较大的不同。我国高校的道德建设工作普遍沿用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时, 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使得对学生的教育效果逐渐减弱。在新的形势下, 我国高校的道德建设应当积极转变思维, 运用互联网工具对在校学生开展新型的道德教育。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 对信息渠道的影响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并不丰富, 通常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广播电视等渠道为辅。同时由于广播电视等渠道的播出内容较为统一, 使得学生获取的信息内容较为接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传统信息渠道的主流地位逐渐被取代, 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逐渐展现出来。首先,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 转变了以往的信息传播观念, 传统的观念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 但互联网的发展使受众可根据自我需要自由选择信息, 这一观念的转变使得手肘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同时, 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 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已经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受众可依据自我需要任意调配时间, 使得信息的传输更为便捷。此外, 互联网信息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信息更加丰富多彩, 价值取向更加多元, 使求知欲望极强的高校学生对其更加青睐。

(二)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相较于互联网信息, 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审核更为严谨, 这样的信息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会产生正面作用。但在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下, 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将受到更为多元的影响。首先是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 在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由于国家体量巨大, 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个别破坏分子常常利用单一事件, 通过网络宣传渲染社会中的负面因素, 这些信息的出现将严重影响学生的道德建设。再有, 在网络中可轻易获取不健康信息, 大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 过早地接触到这样的信息会对其道德养成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

(三) 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为人类打造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的虚拟世界, 在虚拟世界中大学生的想法极易实现, 因此虚拟世界对大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同时虚拟世界的思维方式与现实世界有着极大的不同, 这样的思维习惯对长期接触网络信息的大学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代的部分大学生已经出现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现象, 其表现出的共性特征有自我意识较强、交流障碍、缺乏标准价值等, 这样的影响使得高校学生难以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当前大学道德建设的难点

(一) 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在当下的国内高校中, 道德教育的课堂内容不够丰富。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中, 教师仍然以讲述先辈事迹或剖析哲学观点的方式进行授课。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相较于网络内容的信息量, 传统课堂的信息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将道德建设课堂转移到高校之外。

(二) 教育方法难以被学生接受

高校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而言过于单调。教师的授课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说教方式,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形成直观的概念, 从而无法冲击其内心。在互联网形式的冲击下, 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方式要求逐渐提高, 学生普遍希望在传统的平面教学基础上, 增添多媒体教学形式, 使教学内容更加易懂且容易牢记。

(三) 语言习惯使学生难以适应

高校传统的道德教育通常使用较为规范的书面语言, 且对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没有探讨空间。当下的大学生群体, 由于其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的经历, 使得其语言习惯与传统书面用语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具体的高校道德教育中, 由于语言的差异性, 使得学生对一些问题一时难以理解。同时由于部分网络信息的歪曲, 一些道德用语的含义已经发生了转变, 这样的交流方式将影响教育过程的严肃性。

三、运用互联网工具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

(一) 以学生心理需求为核心

由于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 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 因此学生的教育效果不够明显。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当运用互联网平台有效拓展教育信息。首先, 教师可节选互联网中较为热门的相关话题, 通过引述这些话题使学生展开相关讨论,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可以阐述自身的观点还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看法, 这样的过程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同时在教师了解到学生真实观点的情况下, 可适时地引申出正确的价值观, 使学生在讨论中找到正确答案。同时, 针对学生出现的思想道德问题, 学校可邀请相关的专家予以具体的帮助, 经过专家的教育, 学生往往可以更为有效地纠正相关错误, 使自身的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校也可定期邀请有威望、有经历的革命前辈来学校举办讲座, 通过革命前辈的讲述, 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建设的艰辛,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以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

(二) 丰富道德建设的方式

在我国高校中, 由于道德建设的方法相对单一, 使得学校对大学生的道德影响逐年下降。针对这一问题, 学校可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丰富教学手段。一方面, 学校可组织与道德建设相关的辩论会, 使学生在参加的过程中理解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并通过辩论会的预备过程使自身的理论水平得到加强。另一方面, 学校可针对一些重大的道德事件组织学生排演相关的戏剧, 通过对事件的情景重现, 使学生对人物的心态产生更为直观的理解, 再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 学生可产生相应的心理投射, 将自身的情况联系到事件当中, 从而对其可能产生的错误做出有效预防。

(三)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实践活动

由于学校对道德建设的相关活动缺乏组织, 使得学生对道德理论缺乏应用, 从而降低了道德建设的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 高校可积极组织相关活动, 推进道德建设的落实。首先, 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网络调研活动, 活动中邀请学生将网络中的道德范例与违背道德的范例进行比对, 并通过讨论将网络中的信息与自身道德建设进行联系。其次, 学校可定期举办亲子活动, 使学生在家庭中体现自身的道德行为, 并在家长的帮助下提升其道德观念。再次, 学校可针对一些面临特殊困难的同学, 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帮助, 通过这样的互助行为, 使学生理解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并且开展这样的行动可增强同学之间的情谊。最后, 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 学校应当组织其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 通过学习使其可以坚定正确的道德观、就业观, 在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自我约束、远离恶习。

总而言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与网络终端的普及, 互联网对我国高校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 互联网的出现取代了传统媒体的作用, 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信息渠道, 并且通过这一渠道的建立学生价值观与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转变。在我国高校的道德建设中, 传统的方式已经暴露出诸如知识面窄、方法简单及语言生涩等问题。在此背景下, 高校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思维, 运用互联网工具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并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更大的提升。

摘要: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 对学生的道德建设极为重视。但在互联网信息的冲击下, 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 本文将阐述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以及道德教育工作因此所面对的挑战, 同时将提出如何有效运用互联网提升高校道德建设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道德建设,难点,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 顾华宁, 李莉, 杜春华, 谢大欣.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道德能力的建设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24 (05) :52-54

[2] 孙六平.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创新[J].理论导刊, 2016 (03) :96-98.

[3] 马宁, 刘家豪.互联网环境下的“慎独”精神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1 (01) :38-40.

上一篇:浅议高校教材采购招标工作下一篇:浅谈跨文化交际中动物词汇负载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