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2022-11-09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党员教育管理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党员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1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推进的新形式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使他们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并在“双向带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举措。1党委积极探索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坚持教育、管理、服务三结合的原则,实现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把流动党员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双向带动”工作回顾

1、调查摸底,登记造册。

2007年并村以后,镇党委制定下发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关于加强流动党员“双向带动”活动的通知》,各党组织抽出一定时间抽调精干人员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流动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摸清了姓名、性别、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入党时间、流出时间、流入地点、从事职业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我镇共有流动党员228人,占党员总数量的16%。从流动党员分布情况看,省内主要集中在合肥、六安、淮南一带,省外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深圳一带。从工作性质看,多数流动党员从事建筑、经商、办厂、餐饮等行业。从年龄结构看,以45—60岁的中老年党员为主,70、80后党员只占18%。从流出时间看,最长达25年,最短也在5年以上,其中10—15年约占45%。从收入情况看,年收入3-5万元约占65%,低于3万元,高于5万元的只占20%。约占流动党员10%的创业成功人员年收入达30-50万元。

1这些人一般文化程序较高,法律意识较强,有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通过办学、办厂、批发货物、承包工程走上了致富路。目前,我镇已将228名流动党员的信息输入电脑,建立起动态档案,以便于联系和管理。

2、真情服务,搭建平台。

针对流动党员久居他乡难以顾及家庭和子女的情况,镇党委推行“双向承诺”制度,搭建联系服务平台。流动党员在外出前填写《双向互动承诺书》,就外出期间遵纪守法、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定期向党组织回报工作,生活、学习情况,按期交纳党费等事项作出承诺。党组织就流动党员的技能培训、贷款担保、证件办理、土地转包等事项作出承诺。镇司法所承诺为流动党员提供工资纠纷、工伤事故赔偿等法律服务,尽可能维护其合法权益。对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流动党员、党组织,帮助他们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面临的养老、入学等难题。

在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上,我们不断创新机制,实行开放式教育和专题式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了5个流动党支部,依托流动党支部开展形式多样、实用有效的教育培训活动。对本省的流动党员举办家政、缝纫、电焊、计算机等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就业、择业、创业的水平。对外省市的流动党员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传授科学发展观、党的惠农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他们要诚实守信,做文明的务工经商的带头人。春节农民工大量返乡时,党组织一班人走村串户与流动党员促膝谈心,发慰问信,召开联谊会、座谈会,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村(街)党组织换届选举以及党员活动开展情况,民生工程进展情况,增进他们对家乡的了解。

3、“双向带动”,回报家乡。

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以“双向带动”,回报家乡为目的的“六个一”活动。要求每位流动党员提供一条致富信息,传授一项专业技术,带去一名富余劳力就业,联系一名外地客商来家乡投资办厂,为所在地群众办一件好事,为党组织介绍一名优秀农民工做为发展对象。同时,把“六个一”活动与创先争优、双学双比、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密切结合起来,与评选“五个好”党支部和先进共产党员密切结合起来,在流动党员中掀起“学技术、比创业、学先进、比奉献”的双学双比热潮。

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使许多流动党员深受感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居无定所,行无定踪,使流动党员的管理难度明显加大。流出地党组织难以管,流入地党组织不好管;二是由于缺乏正常的组织教育,有的流动党员宗旨观念淡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离,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长期不交纳党费,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三是少数流动党员从农村来到城市,受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经常出入于赌场、舞厅等场所,损害了党员形像;四是大量年轻党员外流,给农村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和党组织战斗力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建议与对策

在党员跨地区、跨产业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从整体上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需要,也是从个体上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

此,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以平等、客观的眼光看待流动党员。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党员流动意味着先进性资源的重新整合,因此不能只看到其构成复杂,难以管理的一面,更要看到其思想活跃、素质较高,接受新事物较强的一面。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于党员自身的主观原因,要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机制,体制中去分析原因,寻找出路。

2、以开放、动态的理念容纳流动党员。

针对流动党员数量多,流动范围广,外出时间长等客观事实,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研究制定新的管理办法。党组织的设置要打破地域界限,以各种经济关系和社会联系为依托,重新划分流动党支部、党小组。做到党员流到哪里,支部就设在哪里,党员管理也就跟踪到哪里。城市党组织要敞开胸怀去接纳农村流动党员配合流出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平台。

3、从统筹、和谐的角度关心流动党员。

对流动党员的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为管理注入新的内涵。不少流动党员离乡离土,无依无靠,成为城市的弱势群体。党组织在做好流动党员就业、培训和劳动保障的同时,对年老、病残、失去劳力的流动党员要为他们优先办理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大病救助等,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提高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居感。

4、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完善退出机制。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九条规定,党员如果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经教育仍无转变,应当劝他退党,如果坚持不退,经支部大会讨论可以将他除名。这一条还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参加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根据这一规定,对极少数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害党员形象的流动党员可以劝其退党或将其除名,以保持党的纯洁性,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让流动党员的旗帜更加鲜艳!

第二篇: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范围也随之广泛深入,襄阳市人才中心人事代理的流动党员数量在急剧增长,流动的频率在不断加快,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当前流动党员管理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如

何适应流动党员特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探索新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现阶段党员队伍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挥新整合人才中心的组织优势

原市人才交流中心与市中高级人才中心合并后,整合了两个中心的资源,使新人才中心在探索流动党员管理中有了进一步提高。襄阳市人才中心目前人事代理人数达到 8000余人,其中党员445人,组织关系挂靠人才中心流动党支部的流动党员有412人。如何发挥人才中心党组织核心作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实现人事代理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效结合,已成为人才中心党委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管理建设好这支队伍,中心流动党支部也在探索适应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的新途径。

1、成立了人才中心党支部管理流动党员。专门在人才中心委内成立了人事代理党支部,党支部书记负责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明确了党支部书记分管代理支部工作,负责流动党员的考核、民主评议和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2、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管理。按照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质量、慎重发展的原则,各级稳妥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工作。建立流动党员qq群方便与流动党员联系,并将流动党员学习书籍邮寄给他们,与一些在人才中心办理人事代理的大单位联系,发展流动党员,把那些优秀和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人才纳入党组织,及时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和工作状况。

3、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数据库。目前,人才中心设计建立了流动党员数据库,对流动党员转出地和转入地进行及时的登记和更新,以便于以后流入地和流出地能够有效的沟通,对于处在预备期的党员注明党员转正日期,到正式转正时,联系通知预备党员准备好转正申请书和思想汇报等材料。对于党费的收缴也在数据库中做到了实时更新,提高了党费收缴查询的效率。

4、统一流动党员党费收缴,全程化管理党员转移手续。规范流动党员党费管理,明确专人负责流动党员党费收缴工作,建立和实行流动党员党费名册和数据库“双套制”管理,在代理党员收入不稳定、联系渠道不十分畅通的情况下,统一收费,使流动党员履行其义务。对于流动党员转入和转出都有详细的登记,全程管理流动党员转出和转入手续。

二、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市人才中心尽管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岗分流、外出务工、个体经商的党员越来越多,党员流动越来越频繁,进入人才中心流动党支部的流动党员也与日俱增,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随之增多。

1、组织活动无法开展。人才中心流动党员分布广、成份复杂、流动松散,不能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这些流动党员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生,他们毕业后将党组织关系转移至人才中心后到外地就业,所以导致党支部活动无法开展,部分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前、流入后不及时向党组织报告,导致流出地党组织不了解流动党员外流的去向和详细地址,无法与其经常保持联系,而流入地党组织不了解其情况,无法对这部分党员进行有效管理,信息流动不顺畅,造成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管不了、流入地党组织无人管”的结果。目前,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只能依靠其自觉性。流动党员由于太远不能回人才中心党支部过组织生活,又不能参加外出地党组织活动,常年甚至多年没过组织生活。同时,流动党员工作不稳定,特别是下岗职工党员寄望享受原单位的优惠政策,不愿转移党组织关系,有些人觉得接转党组织关系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必须由本人直接办理,十分费时费力,不便转移党组织关系。

2、党费无法按标准按时收缴。缴纳党费既是每名党员应尽的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党费难收缴主要体现在:一是标准难核定。流动党员工作不固定,收入不稳定,若按照政策规定与工资收入挂钩,则难以核定工资收入水平与党费收缴标准;为便于操作,在实际工作中按统一的党费标准收取,造成一部分高收入的流动党员党费标准不合理;二是时间难保证。流动党员工作变化快,联系渠道不畅通,致使党费难以按时收取。有的流动党员是半年交一次,有的甚至一年交一次。

3、党员流动方向多变,发展新党员困难。高校毕业生流动性非常强,其现实思想状态难以把握,其工作状态难以稳定和满意,其理想信念难以定位,其现实表现难以考核,民主评议工作进行困难。因此人才中心的流动党员无法发展,有些

毕业生办理流动人员代理,递交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可是后续工作却无法开展,这些问题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尤为明显。与代理单位中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部分没有设立党组织,而且这部分经济组织中的党员流动性较强,对党建工作不重视,发展新党员困难。流动党员在单位党组织解散后,对人事代理组织这种管理方式的认识还不够到位,

在外出前不向流动支部报告,有的外出后不及时与流动支部联系沟通。流动党员就业的单位大多是非公有制企业,在一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很难长久,流动党员的就业流动十分频繁,约束管理机制相对较弱,加之许多单位领导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居所不固定,联系方式变化很大,很难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去向。

4、资金不足、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目前,人才中心流动人员代理、户口管理、毕业生就业和人才招聘事务繁多、经费不足的问题阻碍着流动党员管理的发展,在资金不足的状况下,有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就无法开展。另外,平常的人事代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使得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开展起来力不从心。同时,由于人才中心流动党员无法进行组织生活,因此很难解决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措施

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使党员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1、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化。利用网络技术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目前我国现有的党建网站有500多家,已经覆盖到了全国大部分党的基层组织,各地可根据情况建立党建网站并设立党员的电子档案,实现联网,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可通过网络及时沟通。在网络上构建一个流动党员活动的平台,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之间有一个能随时随地移动联系的桥梁,无论党员流动到哪里都能及时与组织联系,流动党支部统一为流动党员建立网上档案、个人登录账号,利用自动登录存储管理系统记载流动党员个人最新情况。同时,设置电子邮件群发功能,定期向流动党员转发学习资料、重要通知等事项,督促流动党员加强学习。这样双方党组织又能及时通晓流动党员的情况和信息,消除流动党员组织活动无法开展的尴尬。

2、是实行专人管理。流动党员的各基层党支部要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络和跟踪管理。把流动党员管理和人事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在办理人事关系代理登记的同时,登记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渠道、工作状况,并建立党员联络信息卡,及时掌握流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流动党员到达外地以后,必须及时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电话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支部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收缴党费等。通过健全各级组织,从而使得外出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符合条件、表现突出的预备党员能按期转正。

3、要创新管理制度,改革组织关系转接制度。要在人社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明确管理责任,做到基层组织一盘棋。明确各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建立起一个以党委为中心,党支部和党小组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以保证人才中心流动党员流出流入都在党支部的管理监督之下。应适当减少转移环节,下放转移权限。流动党员在一个省范围内转移组织关系,直接通过党组织对党组织相互转移。在全国范围内转移组织关系,可在党组织推行微机并网管理等现代化手段,利用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实行数字印章,及时为流动党员转接组织关系。加大对流动党员的政策性扶持和资金投入,使人才中心能够更好的开展流动党员工作。

4、要提高对党员流动性的认识。党员走南闯北,务工经商,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趋势。通过走出去,党员们经风雨见世面,可以促进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致富本领,带动整个党员队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培养和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地方党组织要破除人才地区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狭隘思想,抛弃对流动党员的各种偏见,提高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自觉地承担起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神圣职责,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日程,常抓不懈,抓出实效。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探索为流动党员服务的新途径,市人才中心要不断适应流动党员到各地就业的新形势,积极发挥人才中心的职能作用,在为流动党员提供人事代理、组织关系接转等工作的同时,紧紧抓住党员党组织生活和党员就业这一突出问题,探索出富有实效的就业指导模式,同时尝试建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站,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各种政策法规咨询。

第三篇:xx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人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流动性也不断增大,流动党员作为特殊的劳动力资源,其流动性也在不断加快。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外出流动党员管住、管好、管活,使流动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此,根据中共xx市委组织部《关于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x市组字„2012‟55号)精神,县委组织部对全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流动党员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31个党(工)委(其中24个乡镇党委)、39个党总支、781个党支部(其中299个村党支部、19个社区党支部),总人口78万,党员21085名,其中流动党员735名,属跨省流出637名,省内跨市流出24名,市内跨县流出74名;已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2名,未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733名;已持《流动党员活动证》735名;男性687名,女性48名;年龄45岁以下的415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56.46%。由于流动党员队伍以中青年党员为主,部分党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所以流动党员的数量总体呈现逐年上升之势。流动党员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及闽三角地区。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轻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务工经商。此外,大部分跟随子女生活的退休老党员很

- 1

持、用证率均达100%。四是切实实行行前教育制度。各基层党(工)委、村党支部在每年春节前后,面对面为返乡过年流动党员和即将外出党员上一堂行前专题教育课,重申党员外出行前报告制度,教育他们在外期间要时刻铭记党员身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有效落实专人定期联系制度。针对每一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小组),指定一名县委组织员和一名乡镇党委委员负责“一月一联系”,每月通过手机、网络等渠道了解党支部(小组)建设状况,研究解决其发展难题;对每一名流动党员,指定一名支委委员和一名党员亲属作为其联系人,实行“一季一联系”,定期了解其思想动态、工作进展情况。六是建立健全经费保障制度。按每名党员100元的标准,将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按照县财政、县党费留存、乡镇3:1:1的比例,每年为每个流动党员党组织统筹安排了5000元工作经费。

(二)着力加大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力度,不断拓宽党组织覆盖面。我县在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方面,探索并实施了“安家暖家兴家”工程,主要是以“调查衔接组建”模式延长管理触角,加大党组织设臵力度,为流动党员“安家”;以“流出地对接流入地”模式拓宽服务平台,加强管理联系,帮流动党员“暖家”;以“流动党员及党支部结对帮扶务工群众”模式提高引导水平,强化服务措施,让流动党员“兴家”。按照以上工作思路,我县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突出实效、发挥作用的原则,在流动党员人数较为集中、条件较成熟的地方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小组),把所在地流动党员编入。截至目前,全县已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常州市成立了2个流动党员党支部,1个党小组,共24名流出党员纳入管理,实现教育管理全覆

- 3

向他们通报家乡建设情况,让他们畅谈所见所闻所感,交流在外工作的成功经验,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组织学习各级会议、文件精神和重要决定决议,通过交流座谈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把外边好的经验、做法带回家乡,发展地方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今年春节期间,全县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96场次,收集到建议433条。三是开展“一人一技能”活动。采取上党课、专题讲座、岗位练兵等形式,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理论提升、实用技能培训,要求其至少掌握1以上门实用技术,同时,免费为党员提供择业指导、职业介绍和维权指南等服务,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对外出务工的优秀人员进行跟踪和动员。2011年至今,全县开展各类流动党员技能培训51场次,提供各类创业就业服务345人次,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72名,发展党员164名。

(四)着力强化流动党员创先争优意识,积极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制定《流动党员职责手册》,明确流动党员职责、权利义务,实行流动党员与党支部签订责任状管理制度,让流动党员带着责任干工作,引导其做外出务工人员中的表率,并开展“设岗定责”、“担任党组织后备干部”等活动,组织流动党员为外出务工群众提供劳动合同、薪金发放、困难帮扶等服务。2011年以来,流动党员为外出务工群众服务7000余次,转移劳动力3500多人,为家乡发展、改善民生捐款捐物折币达40多万元,为家乡特困户办实事560多件。同时,大力实施“创业回归工程”,各纳入党支部管理的流动党员为返乡创业的群众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扶持帮助,并充分发挥其范围广、门路多、信息灵的优势,为家乡献计献策、牵线搭桥、创办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流动党

- 5

流动党员外出后,忙于挣钱,外出期间很少向原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很少向家乡传递致富信息,发挥不了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的作用。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由于流动性大,不好管。随着流动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流动范围不断扩大不好管。二是认识不清,不想管。一些基层党组织则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管好流动党员的不如管好当地的,把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当作额外负担,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三是模式老化,不会管。在社会基层单位建立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已逐渐不适应,即使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也因当地隶属关系不清,出现无法管理,或挂靠单位不愿管理等情况。四是思想复杂,不服管。一部分流动党员,跨地域流动,广泛接触社会各层,长期脱离党组织,党性和纪律性逐渐退化,对党组织的态度冷漠,不服从党组织管理。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责任体系和工作考核机制。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的位臵。市、县成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基层党组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并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情况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起层层责任制和逐级汇报制,基层党(工)委书记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各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并定期向上级党(工)委汇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

(二)创新流动党员组织设置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覆盖。以基层党(工)委为单位,结合实际,按照“该

- 7

流动党员创先争优意识,加强党性锻炼,提升流动党员素质。三是继续加大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创新培养考察方式,积极培养和吸收新鲜血液加入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五)以流动党员的特殊需求为介入点,切实做好服务流动党员工作。着力发挥流动党员党组织“四个中心”和“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作用,着重在教育、劳资、参与、健康、家庭等领域做好服务流动党员工作。注重流动党员的职业技能培养、开展读书活动、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等;注重融洽劳资关系,帮助搭建与企业沟通、对话、协商平台,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与职工切身利益“双实现”;建立人大政协代表和流动党员的沟通机制、青年咨询会(理事会、议会)等;注重防止酗酒、吸毒、吸烟等健康风险行为、女流动党员互助活动,大力推进流动党员体育活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心理疏导等;开展流动党员联谊会、服务青年流动党员孕妇、服务年轻母亲培育子女等工作和活动,为流动党员提供各类生产、生活服务。

中共xx县委组织部 2012年6月20日

- 9 -

第四篇:乡镇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乡镇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于对XXX特区XXX乡流动党员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由于XXX乡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全乡7个行政村在外打工的党员共有22人,其中:荒田村有1人,XXX村有4人,坝子村有1人,社勒村有4人,下麻翁村有3人,过瓦村有9人。外出务工党员中,男党员有21人,女党员有1人,35岁以下有7人,35岁以上45岁以下有9人,45岁以上的有6人;小学学历的有3人,初中学历的有18人,高中学历的有10人;在本县三个月以上流动的党员有3人,在省内的有10人,在省外的有9人。

二、乡党委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一)、对在本县流动三个月以上的党员的管理

XXX乡在本县流动三个月以上的党员有3人,其3人都是在六枝范围内跑摩托车的,按其所在的支部,要求支书或支委同志随时与他们取得联系,若所在支部要议定某项重要事情或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必须在3天前通知本人,务必参加党员民主生活会。在交纳党费时,村支部书记应及时通知到本人,必须按时交纳党费,若因特殊情况未通知到而不能按时交纳党费的,由所在支部书记先垫支其应交纳的党费,以便各支部的党费按时上交乡党委。

(二)、对流出到省内打工的党员的管理

全乡7个村长期在外打工的党员共有10人,均在省城贵阳附近做建筑工,与他们在一起打工的非党群众比较多,除这10人党员在工地上因是骨干而长期在工地上以外,其他人都是经常来来去去的,对这10位党员的管理,按照本县流动党员的管理方法,有事或有必要事时及时与其联系或提前联系,保证能让他们回到本支部参加每次党员民主生活会,交纳党费时,能通知就通知,若到交纳党费时未通知到其本人就按在本县流动党员的方式一样,先由支委垫支其应交纳的党费,保证所在支部能够按时上交其应交纳的全部党费。党员在外的生活,支部应随时了解他们在外的生活情况,坚决让他们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三)、对流出省外打工党员的管理

全乡在外省打工的党员共有9人,这9名党员都属有知识的年轻党员,年龄均在35岁以下,都在不同省份打工,对这部分党员的管理,在具体中,不可能按在省内打工的党员管理方法,让他们回乡参加每次支部生活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打电话或写信的方式与其取得联系,告知其该支部的重要议事情况,尽可能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对其交纳的党费,只能按收取,每到年底,提前一个月通知到本人,让他们在限期内把各自的党费汇到村支书手中,务必把各支部的党费按时上交到乡党委。村支部随时关心外出务工党员的组织生活,经常邮寄学习资料给他们,让他们在外打工期间既熟悉掌握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能学好一技之长,回乡后带动一方群众发展经济。

三、切实做好跟踪服务

(一)、站所相互配合,实行建帐建卡管理

乡流管办对流动党员进行动态管理,在党员外出前,免费为其办理《流动证》,乡党政办为其办理党员关系证明,由乡流管办及劳保所办理务工证明,对外出流动党员实行台账管理。

对长期外出的党员由乡党政办出具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凡三名及以上的党员在一个务工地或厂家打工的,建立党小组,由支部邮寄学习资料,定期过组织生活。若党员的务工地发生变化,党员本人应及时通知支部,以便支部掌握其务工情况。

(二)、切实为外出务工党员做好服务

对外出务工党员属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在农忙季节,由村支部组织服务队,帮助其搞好农业生产。

外出务工党员的合作医疗费交纳。一年一度的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的交纳,由村支部先与他们取得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即是否同意从其退耕还林每亩20元补助款中支部,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由支部先垫支,待退耕还林补助款下拨后,支部从其补助款项中扣除。

外出务工党员在务工期间因生病产生的医疗费用,由其本人将住院清单、疾病证明书、医疗发票传真到乡合管办,家属将其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户口本交到乡合管办,由乡合管办为其办理减免事宜,事后通知本人或家属到卫生院领取减免款。

对外出务工党员的计划生育的管理,由本人将其在务工地计生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传真到乡党政办,由乡党政办及时转到乡计生办登记。

三、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与流动党员的交流

每年年底,由乡党委、政府组织返乡党员(包含非党群众)到乡召开座谈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与外出务工人员开展谈心交心,增进友谊,交流感情。通过这种方式,听一听他们在外务工的情况和对当前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在给他们做好服务的同进,

了解他们有何想法,今后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为他们鼓鼓气,增强他们为脱贫致富的决心。

乡党委、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年轻党员回乡创业,为他们争取扶贫贷款,为他们提供必须的条件,为他们办理相关手续。大力发展“能人经济”,乡党委致力于把返乡人员创业人员培养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为村干部,带动全乡经济的发展。

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提高他们的意识,把务工经济做好做实,通过交流,发展“亲带亲、友带友、熟人带生手”型务工经济,促进全乡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鼓励外出务工人员捐资捐物,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乡镇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乡镇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Cbm

了解他们有何想法,今后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为他们鼓鼓气,增强他们为脱贫致富的决心。

乡党委、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年轻党员回乡创业,为他们争取扶贫贷款,为他们提供必须的条件,为他们办理相关手续。大力发展“能人经济”,乡党委致力于把返乡人员创业人员培养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为村干部,带动全乡经济的发展。

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提高他们的意识,把务工经济做好做实,通过交流,发展“亲带亲、友带友、熟人带生手”型务工经济,促进全乡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鼓励外出务工人员捐资捐物,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乡镇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乡镇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Cbm

第五篇: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服务调研情况调研报告

按省组、市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开展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服务工作,xxx在4月中旬,对全镇开展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一、 发展党员工作

(一) 发展党员工作的主要做法经验

近年来,兴隆镇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落实完善“五项制度”,坚持工作创新与保证质量并重,完善机制与规范运作并举,积极探索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1、构架四级责任体系,激发各级党组织的内在动力。发展党员工作关键在加强领导,形成职责明确、协调联动的责任体系。将发展农村党员工作划分为村党组织书记、乡镇党委组织委员、乡镇党委副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四个责任级,规定各责任层级岗位责任和应该受到责任追究的违责情形。并规定:凡有发展党员工作落后的村,村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均不得评优;村党组织书记在本届任期内未发展党员或未解决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问题的,一般不得作为下届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通过落实责任、严格奖惩,进一步激发了村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内在动力,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创新选拔培养方法,夯实发展党员工作基础。为进一步

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扩大工人、农民工等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切实解决好党员队伍老化、整体活力不强、党“源”不足等问题,我镇每年下发通知,要求各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党外优秀青年进行集中民主推荐,以村级后备干部、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以及短期外出打工经商人员为主。对推荐出的优秀青年,经过镇、村两级党组织考察和资格审查,确定出入党积极分子,并在全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上通报。同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推优作用,吸收大批农村优秀团员和优秀妇女为入党积极分子。xx年以来,全镇共推出优秀青年xx多人,重点培养xx多人,其中工人、农民工占 % ,目前,已有xx人加入了党组织。并且已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2个,党员xx人。(这个地方不是很清楚)

(二)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我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从发展数量上看,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些村党支部长期不发展,甚至个别村党的事业后继乏人。而有一些村支部发展党员则搞“批量发展”,凡提出申请的照单全收,一年就发展新党员十几名。

二是从发展质量上看,存在“良莠不齐”状况。一些村支部发展党员时不讲标准或坚持标准不严,谁对自己有利就发展谁,谁给好处就发展谁,甚至把一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参与赌博、搞

迷信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也发展为党员,严重降低了党员质量。

三是从发展程序上看,存在“暗箱操作”情况。有的村党支部发展程序上走“跳棋”,规定程序没有走到,有的对预备党员到期不研究转正,在党员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

(三)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对策

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竞争有序、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责任明确的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机制,真正把最优秀的农村青年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不断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农村小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完善责任机制,着力强化党员发展工作制度保障。做到镇党委班子成员包村,村支委联系一至二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建立党员发展定期督查、定期汇报、定期研判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党员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员发展工作网络。

2、创新培养方式,全面激活党员发展源头。充分利用在外商会、流动支部、行业协会、现代科技等载体,建立一个跨区域、全方位、内外结合的党员培养机制,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发展,吸收优秀人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全面激活党员发展源头。

3、严格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建立可以量化的党员发展标准,防止简单地用生产力标准或文化素质的标准来代替党员的政治标准,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有培养发展潜力的人吸收到

党内来。

二、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一)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经验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做好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力争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坚持流入流出,双向兼顾。对于流出的党员要登记造册,掌握去向,采取有效办法加强管理服务,并向流入党组织通报;对于流入党员,要与流出地党组织联系、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切实承担起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责任。

3、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要注意研究在新形势下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使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始终体现时代要求。

(二)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三难”。

1、去向难掌握。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据统计,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中,近半数党员在外出前未向党组织报告;绝大多数党员没有与原党支部保持联系。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

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2、管理难落实。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难以管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长期在外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流动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

3、作用难发挥。相当部分党员存在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以及带动作用弱化。

(三)加强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对策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提升党员整体素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党员管理服务的新路子、新办法,使党员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条,享有党员权利,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加强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着重抓好对流动党员的行前教育和返乡培训。在流动党员外出前,党组织要及时找党员谈话,切实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外出期间,党组织应采取发信函、电话联系等方式,加强对外出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外出党员

时刻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在外出党员返乡期间,党组织应采取上门走访、集中座谈等形式,对党员进行党的知识培训。同时,还要在召开外出党员座谈会上,让他们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情况,畅谈在外的见闻和感受。

2、强化管理,不断提升党员管理服务水平。党支部应确定专人与每个党员联系,及时掌握党员的联系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了解党员的工作、生活、思想状况,并建立管理台帐。

3、精心培养,努力搭建党员建功立业的平台。对回乡创业的党员要切实保障他们享有的权利。真正体现党组织对他们政治上的关心,体现党员在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其次,要立足实际开展党的活动。主要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亮身份、树形象”等活动,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促使他们把思想统一到“为家乡争光”上来。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外出参观、远程教育等方法,引导流动党员不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成长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

上一篇:党员相互批评意见汇总下一篇:党员违纪个人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