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民族团结课件

2022-09-26

第一篇:第11课民族团结课件

第11课 民族团结

第11课

民族团结

克井一中

张永利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本节课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内容。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确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将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并热爱中国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使学生运用阅读、分析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

(2)运用图片,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对比分析的能力,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本课的难点:民族团结意识的形成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地理课上已经学过我国的民族分布状况,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也有一定了解,所以,本节课侧重对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

三、教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对比法、列举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1、对比法

本节讲各民族共同发展时,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后藏族生活的图片,进行对比,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体会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2、列举法

通过列举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使学生体会党和政府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视。

3、讨论法

对民族区域制度进行讨论,加深对其内容和意义的认识。

四、教具准备:

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自制多媒体课件,包括《中国民族分布图》,部分图片,歌曲《爱我中华》、《大中国》,视频资料《那达慕大会》等。

五、学法

引导学生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六、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教育学理论认为: 教育的最大技巧在于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决定采用歌曲导入。

播放《爱我中华》,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从而导入课题――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展示图片)

2、实施目标:

第一步:民族区域自治的施行

①首先欣赏少数民族生活图片(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使学生对我国多民族文化形成认同感。

②(展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生:56个。下面是各民族分布图

③(展示民族分布图)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回答。简介济源民族分布,加深学生理解。

④针对我国民族分布状况,为了既尊重少数民族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又保证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展示课本57页宪法内容材料)

⑤接下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7页第一段材料,讨论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形成对民族区域自治意义的认识,然后,由学生总结出意义。(展示其意义)

⑥(展示问题)我国成立了哪些省级民族自治区?学生列举加深认识。 第二步

各民族共同发展

①(展示图片)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建国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快速发展,我准备以藏族人民的生活为例,出示解放前和现在的两组图片,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对比,体会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

②(展示问题)为了加快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学生齐答。接下来给学生列举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并展示图片(展示图片西气东输等)。使学生知识略向课外拓展,认识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视。

③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国家选派大量优秀人才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孔繁森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展示孔繁森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8页材料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第三步:民族团结

①(展示问题)历史上为民族团结和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由学生列举、讨论他们的事迹。教师总结:正因为他们为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受到了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②讲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家和万事兴”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只要各民族平等相待、团结互助、不断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③(展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讨论:青年学生应该怎样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首位照应

4、播放歌曲《大中国》,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七、结束语

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是: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在多次的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总体上看,还是成功的。

第二篇:第11课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3.过程与方法: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历史上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资料,对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感性认识。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从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入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

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2.材料归纳法。3.小组活动法。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或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这一课。 出示板书 第11课 《民族团结》 听歌曲,感受优美的旋律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民族知识竞赛。(出示问题)看来同学们对少数民族的知识了解的还真不少。那么,我再给大家出一道题,“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策呢 好,我们今天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写出标题)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这是大杂居,小聚居又是怎样呢?(举例:班级绝大多数同学是汉族,请问哪位同学是少数民族?你知道你们民族主要聚居在什么地方吗?)

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提出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有哪些?启发学生发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是否有利于国家队统一?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这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3、民俗文化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任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学生抢答

生:民族区域自治 生:55个 生:(看图说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生:回顾历史(汉张骞、唐太宗、唐与吐蕃、元回族、清对新疆西藏的管辖等)

生:阅读57页黑体字(学生读图找到我国设立的自治区) 生: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生:看教材插图介绍自己了解的民俗文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原因 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各族人民

的共同努力

2、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情况

(1)西藏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2)西藏---五大牧区之一

(3)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国家商品粮基地 (4)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5)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大大提高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

3、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引导学生看地图册) 为什么要实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项目? 师:补充开发项目

4、孔繁森 我们要学习他的什么精神呢? 学生小组讨论 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生:看教师出示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感受少数民族的变化 生:西部大开发战略

生: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

生:小组讨论得出(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差距较大)

生:介绍孔繁森事迹后,大家畅所欲言

小结 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 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生:畅所欲言

教学反思

第三篇:第11课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

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二、教法建议

1.导入新课。方法(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基本史实以及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由此导入新课。方法(二):建议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断导入新课。方法(三):有条件的学校,用多媒体制作一组反映民族团结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从资料中得到感性认识,从而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

2.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建议教师: (1)在学生交流各自了解少数民族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第一段,用多媒体设备给出我国的56个民族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使学生理解三个问题:一是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民族团结的概念。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三是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2)用多媒体设备给出教材中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本目的小字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重点指出: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成部分。

(3)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归纳: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4)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走访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或者查找一些图文、影视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作如下补充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①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②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④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

(5)进行课堂交流,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某一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服饰、婚嫁、丧葬、节日、艺术等。

3.关于“各民族共同发展”一目,建议教师:

(1)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新疆的石油勘探和通往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干线和铁路干线等。在学生对少数民族发展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④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

(2)引导学生观看本目教材中的几幅插图。提问:这五幅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归纳:各族人民在跨入社会主义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面貌和宗教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3)组织学生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最后由教师概括指出: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益于政府重视,给予政策保障和多方支持(人力、物力、财力)。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大发展,且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4)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孔繁森》,了解其先进事迹,感受其强烈的人格魅力。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

2.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3.通过畅谈少数民族地区大发展,培养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谁能说说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作出的贡献?除课本上的,你还知道哪些事迹。

提示:孔繁森的事迹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查找图书报刊资料、观看电影《孔繁森》、请有关人员作孔繁森事迹报告等。孔繁森事迹包括: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活动与探究】

用直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起来

提示:①学习少数民族歌曲。②理解歌词意义。③在班级组织少数民族歌曲歌咏比赛。④收集某一少数民族歌曲,并能从歌曲中体会其民风、民俗和特点,找适当机会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参考书目】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状元之路系列丛书·历史》(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2版)

参考资料

民族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民族区域自治

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地方,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的事务。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成部分。它们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对于发挥各民族人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实现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加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族团结

指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废除了民族压迫的制度,开辟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新时代。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要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为此,又规定:要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自治权利。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压迫和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我国各民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中,汉族占93.3%(1982年,93 670万人),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55个少数民族占6.7%(1982年,6 723万人),人口超过100万的有壮、回、维吾尔、彝、苗、藏、蒙、满、布依、朝、瑶、侗、白、哈尼、哈萨克等15个;壮族最多,有1 200多万;赫哲族、苦聪人、人、夏尔巴人均不足千人。少数民族分布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广布于占全国面积50%~60%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许多民族分散而与其他民族相杂居,以回族为最。云南是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省。

孔繁森

孔繁森同志是山东省聊城市人,1944年7月出生,1961年8月参加工作,196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济南军区总医院警卫营战士,共青团山东省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西藏自治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兼岗巴县检察院检察长,中共山东省莘县县委副书记,山东省聊城地区行署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行署副专员,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兼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等职,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称号。孔繁森同志两次赴西藏工作,1994年11月29日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孔繁森同志事事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恪尽职守,勤政为民,政绩卓著,深受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不愧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在全体共产党员和全体干部中广泛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 十世**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1938—1989)俗名贡布慈丹。青海循化人。藏族。1949年6月3日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批准为第十世**额尔德尼。建国后,致电毛主席、朱总司令,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1951年12月从西宁返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二届、五届、六届、七届副委员长。政协第二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委。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副主席、第一副主委、代理主委,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8年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辩经大法会上,考取“噶钦”学位。主要经学著作有《普提道次第广论简释》等。

图画说明

朝鲜族姑娘表演跳板 跳板是朝鲜族姑娘热爱的一项体育活动。跳板两端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踏动跳板,此起彼落,姿态优美。跳板讲究多种技巧姿态,有腾空而起、翻滚而下的动作;有跃身曲体、双腿伸开、落地垂立的动作;有挺胸展臂、双腿叉开、落地合拢的姿态。跳板靠两个人的协调合作进行。有时边跳边唱,一个唱一个和。比赛有比抽线高度和比表演技巧两种。比抽线高度,就是按跳起抽出线的总长度决定胜负。比表演技巧时,所用的表演道具有扇子、铁圈、花环等,谁跳的动作符合规定、姿态优美、难度大有创新便为优胜者。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团结颂》 《团结颂》是国家民委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迎接民族工作会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京隆重召开而特别演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团结颂》气势恢弘、创意新颖,以“难忘新生”、“时代风采”和“团结奋进”三个部分展现了中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奔向新世纪的精神风貌。参加《团结颂》演出的四百多名演员来自三十多个民族,包括来自台湾的少数民族演员。

西藏拉萨大昭寺举行佛事大法会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寺院,位于西藏拉萨市区,坐东向西,建于7世纪中叶。相传由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先后联姻的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共同主持兴建。大昭寺建成后,历朝屡加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大昭寺建成时只用来藏经、供佛。到了后来,经历代扩建,四周增设回廊、院落,建筑面积达两万五千余平方米。黄教兴起后,每年在这里举行法会。历代的**或**的受戒仪式也在这里举行。

新疆吐鲁番葡萄节上的维吾尔族儿童 吐鲁番葡萄节最早是为纪念丝绸之路开通2 100年而举办的,此后,每年8月20日至26日吐鲁番市都举办葡萄节。葡萄节期间还举办各种丰富多彩文化活动,诸如专题文艺晚会、民族歌舞、消夏晚会、名优葡萄酒品尝会、风味小吃一条街、商业一条街、葡萄瓜果一条街等。每年的葡萄节都吸引大量中外宾客前来旅游观光和进行经贸洽谈。

畲族妇女采春茶 畲族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与杂居特点。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分人讲当地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畲族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丘陵地带,气候湿润,资源丰富,除水稻和薯类等农作物外,景宁香菇和惠明茶最负盛名。

在全国民族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奖的佤族木鼓舞 生活在云南边区的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解放前,它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阶段,生产十分落后。解放后,人民政府帮助佤族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他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木鼓是佤族宗祀的一种乐器,历史久远,形制古朴,发音低沉。每逢喜庆之日,男女老少身着艳丽服饰,跳起奔放的木鼓舞。舞蹈场面热烈、壮观,展现了佤族人民团结无畏的精神面貌。 第十一世** 1995年11月29日,由在拉萨举行的金瓶掣签仪式选出、经国务院特准,西藏那曲地区一位6岁男童被认定为1989年圆寂的第十世**额尔德尼转世灵童,成为第十一世**额尔德尼。

第四篇:第11课民族团结大全

实施学习优势教育,成就特色品牌学校!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第11课 民族团结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法、学法] 问题教学法、小组活动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导入新课] 利用回忆历史上的书法家导入。

[温故知新](听说你是记忆高手,那赶快大显身手吧!)

1.“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出自( )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中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是 (

)

A.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格局 B.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小杂居、大聚居格局

C.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格局 D.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小杂居、大聚居格局

3.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 A.改革开放后 B.“文化大革命”期间

C.一五计划期间 D.筹建新中国时

[讲授新课] 画导读:

[能力提升]

回顾一下,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什么贡献?

[辅助理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

A.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B.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实施学习优势教育,成就特色品牌学校!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C.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D.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课堂检测]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 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2.1.我国各2.民族能相互团结、共同繁荣,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

) A.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革命 D.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推动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4.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 A.改革开放后 B.“文化大革命”期间 C.一五计划期间 D.筹建新中国时 5.目前,全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 A.10个B.8个C.5个D.3个

6.我国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下列人物中,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而牺牲的杰出代表是(

)

A.邓稼先 B.孔繁森 C.焦裕禄 D.王进喜 7.我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不包括(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青海回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8.中国藏传佛教第十一世**是(

)

A.阿沛·阿旺晋美 B.坚赞诺布 C.**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D.松赞干布 [学习反思](难道你没有疑问吗?)

[拓展视野]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大陆共有12.953 3亿人。其中汉族115 940万人,占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106 43万人,占总人口的8.41%。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和满族两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0个。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有1 617.88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等省。1958年,我国设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满族人口为1 068.23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省为最多。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12世纪时,满族的祖先女真曾建立了金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于1635年定族名为满洲;1911年辛亥革命后,称为满族。

回族人口为981.68万人,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青海、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也分布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区。回族分布广泛,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维吾尔族人口为839.94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是我国西北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唐朝时被称为回鹘。“维吾尔”的意思是“团结”“联合”。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设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蒙古族人口为581.39万人,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盛行的体育运动之一是赛马,歌唱的是骏马,跳的舞蹈是《牧马舞》《马刀舞》,连最有名的乐器也叫马头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一个民族自治区。

藏族人口为541.6万人,主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20世纪50年代,西藏地区还保持着“政教合一” 的封建农奴制。1959年,党领导西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使广大藏族人民获得了新生。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第五篇:第11课 民族团结重点知识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原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2、内容: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自治区,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区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的权利。

3、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共同发展的表现:

(1)西藏: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现已成为我国的牧区。

(2)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3)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4)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上一篇:交通银行网申指导下一篇:一周之星自我介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