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团结互助

2022-06-20

第一篇:第12课团结互助

第12课 团结互助 教案

第1站 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团结互助的感受和对团结互助意义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团结互助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要求。

2、通过本站教学,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团结互助,更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团结互助的意义。 教学难点

团结互助,乐于助人,有利于我们自己的成长。

【引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团结、互助、友爱、祥和的大家庭中。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分享到大家的快乐,还可以在大家的帮助下不断进步。和谐友爱的生活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奉献和付出。

提问: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互助?(补充知识)

1、什么是团结?

团结:指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者结合。

2、什么是互助? 互助:指互相帮助。

【导入新课】让学生听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讲授新课】第1站团结就是力量

(思想驿站)生活中影响团结的现象有:

1、自私自利

2、自以为是

3、顽固不化

4、心胸狭窄

5、特立独行

6、山头主义

7、貌合神离

8、局外观察 想一想:自我检查一下,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上述不良行为?

结论:一个集体中如果有这些影响团结的行为的话,无论对集体还是对个人都是不利的。

一、生活中的团结互助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他人的关心和热爱就像抖动一个蜘蛛网,我影响着他人,他人又影响着更多的人,彼此相连,互相关爱。我们要形成一个温暖的共同体,一个温暖的集体。关心,帮助他人就是自己心中装着别人;关心,帮助他人就是在自己开心的同时,也让别人开心;关心,帮助他人就是理解别人。

(举例)四川汶川县5·12地震后,我们学校在5月19日举行了“献爱心赈灾捐款”活动。

目的: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关心,帮助别人。

二、团结互助的意义如何?(重点)

1、团结互助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人们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做个游戏)《让我们携手前进》

找7位学生,有男生也有女生,都伸出右手,左手握住,7只右手搭在一起。

目的:让同学们团结起来,建立一个温暖、团结、祥和的班集体。团结友爱的集体可以使我们享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也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他人帮助的温暖。

(引名人名言)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俄】高尔基

目的:告诉学生,人应当留给他人美好的东西,这样我们的生活也将是幸福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乐于帮助别人,有利于自己的成长(难点)

交往,友谊是相互的,需要互助互爱。因此,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人,他人也会帮助我们的。所以,我们要主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就可以形成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补充知识)“助人”能“助己”意思是什么?

并不是一种功利的态度,即把对别人的帮助当作一种投资,期望得到回报。(错误的理解)谚语“施恩莫望报,望报莫施恩”。

“助人”能“助己”包括两方面。(正确的理解)

一方面指交往,友谊是相互的,需要互助互爱。

另一方面说“助人”能“助己”实际上是蕴含着一种信念和道德要求。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人,他人也会帮助我们的,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会成长完善;虽然交往是相互的,但不能等待他人先帮助自己,我们强调我们自己要先走出第一步,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帮助了别人未必会同时等到他人的帮助,可是我们应当走出第一步,才有可能引起互动。 (讲故事)《小刺猬救孔雀》

森林的动物们在森林里玩耍有大象,老虎,小白兔,小刺猬和美丽的孔雀等。长的丑的小刺猬说出给孔雀玩的话,但孔雀嫌小刺猬丑,并长满全身的刺不和它玩,然后,自己去玩,大家正玩的时候,听见远处喊“救命啊,救命啊”,小刺猬听到喊声立马往喊声跑去,原来孔雀在草丛处玩时,窜出一条毒蛇,小刺猬缩成一个小球滚到毒蛇边,用刺去扎它,毒蛇受了伤一溜烟跑了。孔雀这时低下头对小刺猬说:“对不起,以后我给你玩,谢谢你救了我”。 目的:帮助是相互的,我们一定要主动付出。

3、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许多人凝聚在一起,却会形成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谚语)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听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一根筷子呀,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哟,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呀,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声震天。 目的:团结起来力量大,即团结就是力量。

(举例子)蚂蚁的力量一群蚂蚁被林火包围了,火圈在迅速地缩小,黑压压的蚂蚁群瞬间将葬身火海。这时,蚂蚁很快地聚集在一起,抱成一个巨大的蚂蚁团。蚂蚁团顺势向火势较小的地方滚去,熊熊烈烧焦了蚂蚁团外围的蚂蚁,但蚂蚁团一点儿也没有松动,迅速滚出火区,滚到没火的地方,绝大多数蚂蚁得救了。这说明了什么? (1)人心齐,泰山移。

(2)相互之间的团结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胜力。

【本课小结】人是社会的人,人是有情感需要的人,人际互动的方式除了竞争与合作,还有一种交往方式就是包含着人们深厚感情的团结互助。

第二篇:初二历史第12课民族团结

第12课民族团结

同学们先用一分钟看一下开头的小字部分。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同学们通过地理的学习或者平常看电视都知道了,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就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不是空话,要落到实处,有让人信服的东西。举个例子,钱我们都认识,但是有哪个同学知道我们的钱上有几个民族的文字?---------------

学生小议论;

总结:除了汉语,还有蒙古、藏、维吾尔、壮四种文字。

一方面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口很多,所以方便他们使用就在人民币上印刷他们的文字。有些同学会问了,还有几十个少数民族,为什么不印他们的文字,这不是不团结?

第一, 并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还有有些少数民族通过长期的跟汉族杂居

已经不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了,比如回族,他们大部分的人说汉语、写汉字。 第二, 我们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采用双语教育,方便他们的对外沟通,所以很多少数民族

的人讲汉语,认汉字没有问题。

民族融合 经过千百年的交流和往来,中国现在的各个民族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的民族现在的状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不要说的太遥远,唐朝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而且唐朝的建立者和贞观之治的领袖唐太宗都不是纯正的汉族人,他们有少数民族血统。李世民的妈妈姓独孤,他和隋炀帝是姨表兄弟,李世民的皇后姓长孙,这两个姓氏都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姓氏。

到了中华民国,提倡“五族共和”,孙中山先生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讲口号,说好听的都会,关键是你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有民族团结的具体办法--------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我们再全国建立了五个自治区,还有好多的自制州、自治县、自治乡镇,比如我们的金岭回族自治镇。

在书上划一下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课本62页,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各民族共同发展

建国之初,我们国家就采取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对与少数民族地区更加重视。 这里面变化最大的就是藏族。

解放前的时候,藏族地区还是农奴制,老百姓没有几个是自由人,那些地主、头人、**想杀你就杀你,想卖你就卖你,你整天累死累活,基本的温饱也得不到满足,给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想挑肥拣瘦的?除非你疯了!

解放后,藏区进行民主改革,直接从奴隶社会跃进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同学们都知道,一般的发展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西藏就快的多了,跳过了几个社会制度。

西藏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山东只有15万平方公里。西藏到2006年有281万人,山东有9309万。西藏多年来一直是中央财政补贴。87年以前几乎是百分之百补贴。

第三篇: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练习题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练习题

1,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人大代表中分别约占88.4%、92.6%、和99%.这体现了我国(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C少数民族享有比汉族更多的权利

D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那么,其作用包括(

)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位于全区前列。这得益于(

)

①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②完成了民主改革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企业实行了公私合营

⑤发挥地区优势

A①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4,我国制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依据(

)

A别国的历史经验

B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C我国地域辽阔的特点

D56个民族矛盾突出

5,当今我国之所以能出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

A民主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土地改革

D西部大开发

6,下图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的场景。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外,我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还有(

)

A5个

B2个

C3个

D4个

7,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 A民族平等

B设置自治政府

C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D民族团结

8,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政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9,2011年春晚有一幅对联是“五十六朵花开,五光十色六合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光十色六合春”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坚持民族团结原则

②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永谦为某次班会准备了以下素材。下列各项比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纪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邮票

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少数民族代表

青藏铁路开通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万人摆手舞 A朋友遍天下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改革开放

D三大改造

11,2016年6月25日,山东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抵达日喀则,开启他们三年的援藏生涯。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民族团结

B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C维护祖国统一

D促进民族和解 12,阅读下列成立,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有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

1990年9月,江泽民在视察新疆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 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哪一个?

(2) 依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 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 周年,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效举措。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内容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培养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理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与进步是繁荣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

【教学要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

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少数民族同学?(若有的话,请其介绍民族成分)中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课探究】

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新中国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具体表现:(从政治、文教、习俗、经济方面引导学生分析) ⑴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⑵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⑶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⑷既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

3.意义: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前提),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⑴3级: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⑵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中国成立前设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3.意义

⑴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 ⑵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⑶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⑷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1.措施:

⑴有计划地在中西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 ⑵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

2.结果:

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民族地区的工商业、交通、通讯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真题训练】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共有(D )

A、5个

B、31个

C、55个

D、56个

2、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A )

A、大杂居、小聚居 B、小杂居、大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大杂居、大聚居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是( A )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B、民族大融合 C、民族大杂居 D、发展民族经济

4、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B )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大杂居

D、民族共同繁荣

5、我国设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 D )

A、10个

B、8个

C、6个

D、5个 6.新中国成立前设立的省级自治区是( C

)

A.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7.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是在( D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8、下列不符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一政策的是( D

)

A、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 B、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C、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D、少数民族必须学习汉语

- 34 -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大国脚印》网友心中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件事评选中,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1981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

A.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 B.是邓小平的创造性构想

C.是为解决西藏、新疆等民族问题而提出的 D.为实现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

A.一个政策,两个国家

B.一种制度,两个国家 C.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 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4.香港回归祖国10多年来,历经了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继续保持繁荣和稳定,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稳固.这充分证明了下列哪一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5.两岸统一,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确定了(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国两制”方针 C.对外开放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哪个地区问题提出来的(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

7.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被誉为“天才的创举”的是(

)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8.初二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图片可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

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拨乱反正倡改革

D.一国两制定回归 9.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10. 以下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②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初中历史试卷第1页,共4页 ③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港澳台建立特别行政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综合探究题: 11.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一国两制”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共3分)

A.

B.

C.

(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12.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某班同学以 “祖国统一”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图文识读、史实回顾】

材料一: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图片中仪式与什么重大事件有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热点关注

历史探究】

材料二:马英九呼吁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识”

台湾海基会今天举办25周年回顾与展望论坛,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致辞时表示,呼吁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巩固两岸和平,维持台海现状”,不要让前人心血付诸东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10日)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九二共识”是指什么?当前什么因素威胁两岸和平?

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初中历史试卷第2页,共4页

(3)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发生什么变化?这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意义? 【以史为鉴

历史感悟】

(4)综合上述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三、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终于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回归的问题。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国共产党简明党史》第十章

材料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我们深信不疑,香港的将来会更加美好。 材料三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也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中国共产党简明党史》第十章

材料四 建筑师马若龙是已在澳门工作21年的土生葡人,他亲眼见证了回归10年来特区各项事业的进步。他说,因为相信“一国两制”会给澳门带来美好明天,1990年他即决定留在澳门工作。回归后,特区政府运作很好,成绩显著;澳门居民齐心协力,共建家园;他本人所属的土生葡人受到平等待遇,与其他族群相处融洽。事实证明,他当初留下来的选择“绝对正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同英国政府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香港问题的?我国在香港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董建华所说的“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指什么?请你指出实施这一创举的前提条件。

(3).根据材料三回答,澳门于哪一年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事例可以说明哪一政策的正确性? 14.海峡两岸关系时时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实现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期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1) 材料一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初中历史试卷第3页,共4页

(2)材料二体现了大陆与台湾关系的状况如何?

材料三 大公网5月20日讯 (特派记者朱瑞宜台北报道) 台湾地区新领导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520”就职大会20日在一片争议声和抗议声中拉开了序幕。她在就职演讲中关于两岸政策的内容依然迴避“九二共识”。岛内统派团体表达抗议,呼吁蔡英文坚持“九二共识”、维持台海和平。

——2016-05-20

大公网

(3)“九二共识”是指何时由哪两个团体达成的共识?核心内容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

【答案】

1.C 2.D 3.A 4.D 5.B 6.A 7.D 8.D 9.C 10.A 11. A.资本主义制度

B.1997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

12. (1)香港回归祖国。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大陆和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答两点即可)

(2)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独(或台独、国际反华势力)。

(3)近十多年以来,两岸经贸、人员往来持续增长、更加频繁。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根本原因; 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将证明台独是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任意两点)

13.(1)外交谈判(或和平方式)。香港特别行政区。

(2)“一国两制”。一个中国。

(3)1999年。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4)“一国两制”。

14. (1)理论:“一国两制”

依据: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尊重历史和现实。 (2)现状: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1992年,海基会(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我们要坚决同—切分裂势力作斗争。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初中历史试卷第4页,共4页

上一篇:09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科技项目建议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