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贷款责任追究

2023-05-05

第一篇:银行不良贷款责任追究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

148号 (5月19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增强信贷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强化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增强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形成贷款责任、贷款风险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的信贷管理机制,切实做到清前堵后,实现贷款结构的优化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

第三条 贷款责任的界定坚持尊重历史、分析成因、区别对待、尽职免职的原则。

第二章 贷款责任

第四条 贷款责任的分类:贷款责任分岗位清收和责任清收。

第五条 责任清收贷款的认定范围: 1.已列入责任清收的各类存量贷款。 2.所有新发放贷款。

3.对已列入岗位清收的贷款,由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岗位责任,导致风险扩大或形成不良的贷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对原岗位清收的贷款因清收措施不得力或无措施,错过清收时机,形成难以收回的贷款;借款人经营发生重大变化未及时报告,也未采取相应措施,形成难以收回的贷款;企业转移、变卖抵押物,责任人未采取措施依法追偿的贷款。经总行信贷管理部调查,稽核部审核,报资产处臵委员会确认后,转为责任清收。

4.在岗位清收贷款基础上新增贷款的,不论贷款是否收回,原岗位清收贷款调整为责任贷款,实行责任清收。

5.实行岗位清收的正常、关注类贷款一般每年年初应制订压缩计划逐步退出,按季到位;年度压缩金额原则上不得小于年初贷款余额的10%。对产权明晰,借款人经营质态较好,保障措施到位,不实行退出的客户,应从岗位贷款调整为责任贷款进行管理。调整金额为该户所有贷款(有充分理由说明不能按计划退出的除外)。

第六条 岗位清收贷款的认定范围: 1.未列入责任清收的贷款均实行岗位清收。

2.由于客观原因或不可抗力的因素,贷款手续完备,责任人虽经最大努力清收,但仍新增的各类不良贷款,经信贷管理部认定、稽核部审核、资产处臵委员会同意后,实行岗位清收。

3.对运行质态较差的岗位清收贷款,或已列入次级、可疑科目核算的岗位清收贷款确需周转的(压本收息),报经授信审查委员会同意,可继续实行岗位清收。

第七条 责任清收贷款的责任划分:

调查岗(清收主责任人):一是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的责任;二是承担贷后检查不及时,风险信号不报,清收不力的责任。

审查岗: 主要承担审查失误的责任。如申请贷款的材料是否齐全,合同要素是否完整、担保手续是否合法,是否按程序报批,各项贷款的发放是否符合贷款管理的相关规定等。 决策岗:应根据相关信贷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综合评估调查岗和审查岗意见后,做出贷与不贷的决定,承担决策失误责任。

第八条 信贷人员变动,贷款的责任由总行稽核部、信贷管理部进行界定,按总行客户经理岗位交接管理制度规定办理交接,以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

第三章 责任的管理

第九条 不良贷款责任认定。不良贷款责任实行“一月一定”,即信贷管理部依据支行上月末新增不良贷款的情况,逐笔逐户界定责任。

第十条 界定后,经资产处臵委员会批准,责任清收贷款中的不良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或额度的,对客户经理或支行行长(含主持工作的副行长,下同)实行在岗清收或下岗清收,具体按以下标准执行。

㈠在岗清收

1.客户经理:①不良贷款占比小于0.5%的,实行在岗清收(违规违纪贷款除外)。②不良贷款占比在0.5%(含)以上、1.5%以下(不含)的,实行在岗清收,同时自界定之日的次月起,对超过0.5%以上的部分,每增加0.1个百分点在每月工资中扣80元;同时,对这部分不良贷款由信贷管理部责成清收责任人制订清收计划,明确清收期限(清收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限期内压缩到0.6%以下的,所扣款项全额返还;限期内没有压缩到0.6%以下的,所扣款项不再返还,用于清偿责任清收不良贷款本息。

2.支行行长:经界定,行长应为主责任人(含行长直接作为主责任人,下同)发放的贷款形成不良,余额不超过20万元的,实行在岗清收。

㈡下岗清收

1.客户经理:不良贷款占比大于或等于1.5%,责成其限期清收(不超过3个月)。限期内仍不能压降到1.5%以下的,一律下岗清收。

2.支行行长:①经界定,行长所审批的责任贷款形成不良,占其所审批的全部责任贷款(以界定时点的余额为计算依据)比例达到1.5%的,责成其限期清收(不超过3个月)。限期内仍不能压降到1.5%以下的,一律下岗清收。②行长作为主责任人发放的贷款,其不良贷款余额超过20万元(不含)的, 责成其限期清收(不超过3个月)。限期内仍不能压降到20万元以下的,一律下岗清收。③若行长在调离后发生上述情况的,则调回原地实行下岗清收。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经查实,不论是否逾期、金额大小,一律对相关责任人实行下岗清收,并由其承担贷款最终损失的赔偿责任。

⑴超权限发放贷款的;

⑵发放冒名贷款、一户多贷、甲贷乙用贷款的; ⑶因收取利息而发放贷款的;

⑷违反规定擅自发放跨区、跨片贷款的;

⑸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担保、抵押无效,造成贷款难以收回的;

⑹因工作不到位,造成贷款的诉讼时效、执行时效丧失,形成损失的;

⑺因和借款人合伙经营而发放贷款的;

⑻实行一岗审批,逃避其他岗位监督发放贷款的; ⑼接受借款人的贿赂,提供虚假情况套取贷款的; ⑽其他违规违纪贷款。

发生上述违规违纪行为,经查实行长应承担责任的,免去其行长职务。

第十二条 对经总行确认的责任贷款实行责任终身制。责任贷款形成损失的,按调查岗(清收责任人)、审查岗、决策岗顺序相应承担损失赔偿责任。赔偿责任分解比例分别是:调查岗(清收责任人)承担60%(其中主调查人承担40%,从调查人承担20%),审查岗承担10%,决策岗承担30%。

在贷款调查、审查、审批过程中,各岗位人员已经按照总行贷款“三查”制度以及总行其他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尽职的,可以免责。未尽职的,根据各岗位过失责任的大小,由总行信贷管理部、稽核部核查,报总行资产处臵委员会审议,确定各岗位应承担的责任数额。对已经尽职的岗位人员,不按上述比例承担责任,其责任由形成该笔贷款风险的主要岗位承担。

报总行审批的贷款,总行各审查、审批人员承担贷款风险相应的责任,由总行行长办公会根据本制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贷款损失的确认依据是:责任人下岗后两年内仍未能落实到位;借款人(担保人)已破产终结贷款仍未能收回;拍卖借款人(担保人)资产后仍未能收回;法院已终审裁定贷款仍未能收回;其他经确认贷款确实无法收回等。

第十三条 总行建立客户经理风险责任保证金制度。总行在客户经理当年业务量考核款中提取20%作为该客户经理的风险责任保证金,由人力资源部按客户经理建立个人账户,专户存储。客户经理退休、退养或不再从事客户经理岗时,经界定无违规违纪贷款、无责任清收的不良贷款的,全额返还其保证金,否则用保证金偿还不良贷款本息。

第四章 下岗清收人员的管理

第十四条 权限限制。责任人自接到下岗清收通知时,其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授权即自行取消,但总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五条 薪酬。下岗人员下岗期间只享受最低保障工资。 第十六条 下岗人员必须服从所在支行统一安排,按时上下班。所在支行每月至少向总行人力资源部、信贷管理部书面报告一次,报告其不良贷款清收进度,采取的方法、措施,下一步清收计划等。下岗人员下岗期间无故不上班又不请假的,按旷工处理。

第十七条 下岗清收时间最长不超过两年,在规定期限内收回责任清收贷款的,由责任人申请,所在支行同意,经信贷管理部审查确认,报资产处臵委员会研究同意后恢复上岗,重新安排工作。两年内没有压降到位的,经总行研究决定,给予其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第五章 责任贷款的管理

第十八条 实行下岗清收的责任人,下岗后,该支行应明确其他客户经理接收其原经办的全部贷款。 1.原经办的岗位贷款经信贷管理部、稽核部逐笔认定后,全部移交给后任客户经理,继续实行岗位清收。

2.对实行责任清收的贷款,支行应明确接收人对此贷款实行岗位清收(责任清收职责仍由原责任人承担),实行双线管理。

第十九条 各支行应及时按责任人登记清收考核台账,真实反映各信贷人员责任贷款情况。如发现弄虚作假,擅自将责任清收贷款转为岗位清收贷款的,将严肃追究支行行长和经办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 各支行每月向信贷管理部报送责任贷款考核表。信贷管理部对各责任人形成不良的贷款进行审核,认定其是否符合下岗条件。

第六章 岗位贷款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对所有岗位清收贷款,各支行应据实抄列清单上报总行,经信贷管理部核对后,建立监控台账。

第二十二条 各支行要加大对岗位清收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总行每年年初制定退出计划,分解到月逐步退出。

第二十三条 对确实难以收回的岗位清收贷款,要依法确保不丧失诉讼(或执行)时效。对已符合呆账认定条件,保诉讼时效已无实际意义的贷款,支行必须在贷款诉讼时效到期前书面报总行,经总行批准后方可放弃诉讼清收。

第二十四条 对符合呆账核销条件的贷款,在呆账核销时,支行应注明核销的理由,包括形成损失的原因、清收情况、对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下岗清收的通知由信贷管理部下发给相关支行和责任人本人,并抄送人力资源部作为薪酬调整的依据。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由总行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管理办法汇总

附件:

XX农村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强化信贷资产管理责任,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全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授信尽职指引》、等规定以及本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信贷业务尽职操作规程》、《风险累积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贷业务,是指本行对客户提供的表内、外信用的总称,表内信贷业务包括贷款(逾期贷款和虽未到期但已经形成事实风险的次级以上不良贷款)、贴现、信用卡透等;表外信贷业务包括贷款承诺、保函、信用证、票据承兑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贷款责任是指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行信贷管理制度规定明确应尽的责任;本办法所称责任人是指本行从事信贷业务调查、审查、审批、管理等事项的各岗位责任人,含在职职工、提前离岗、内部退养、退休职工等。

第四条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原则:

(一)坚持“事实清楚、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坚持“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原则。

(三)坚持“分类处臵、堵后清前”的原则。

(四)坚持“惩教结合、宽严相济”的原则。

第五条 本行成立不良贷款责任追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不良贷款责任事项的认定追究工作。本行纪委书记担任组长,审计、合规、风险、信贷、人事、计财、纪委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领导、检查和监督本办法的执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审计稽核部,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2013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不良贷款,之前的按本办法“老不良贷款责任处理意见”和“从轻兼从旧”的原则处理。

第二章 责任追究程序

第七条 不良贷款责任追究流程:数据采集→尽职调查→异议复议→审查→审批→报行长、董事长备案→签发意见→执行、督查、处臵→档案归档。

第八条 信息采集。贷款责任单位的主办信贷员(或客户经理)在次月5日前,以表格形式将上个月不良贷款的基本情况上报信贷监管中心汇总,经信贷管理总部审核后提交审计稽核部进行尽职评价。

第九条 尽职调查。审计稽核部尽职调查中心收到信贷管理部提交的不良贷款情况统计表后,组织人员采取内审外核的方式,对调查、复查、审查、审批等岗位的履职情况进行责任认定,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进行调查、取证、评价,并提出责任追究与认定的建议(含相关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比例)。尽职认定结论需经相关责任人签名确认,对尽职认定结论有异议的,相关责任人有权进行书面申辩,责任人逾期不提交书面申辩的,视同认可。

第十条 异议复议。对责任认定过程中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有异议的,在收到书面认定意见后7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异议报责任追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本行不良贷款责任追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复议申请的受理,合规、风险、信贷等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对申请复议的不良贷款进行再次认定,复议意见提交不良贷款责任认定领导小组会办,复议审议结论经不良贷款责任认定领导小组组长审定,此意见为最终审议意见,不再复议。

第十一条 尽职审查。审计稽核部尽职调查中心形成的尽职调查报告,交审计稽核部总经理审查,经审查证据的充分性、运作程序的合规性、问题定性的准确性、处理建议的公允性后,签署审查意见,并报本行纪委书记审定。

第十二条 结论审批。纪委书记审议不良贷款处臵政策执行是否公正、公平、事实是否清楚、责任界定及处理建议是否恰当后,签署结论意见报行长、董事长备案后实施。

第十三条 意见执行。审计稽核部尽职调查中心根据确认意见,以总行的名义签发不良贷款责任认定通知书。风险管理部为办理贷款责任落实、处臵的执行部门;审计稽核部加强执行、处臵跟踪监督;各信贷业务单位积极配合督促责任清收。

第十四条 档案归档。不良贷款责任认定的档案原件及执行处臵的原件一律由审计稽核部收集、归档,作为永久性信贷档案资料保管,相关部门因管理需要,可复印。

第十五条 二次认定。新增不良贷款达3个月时间以上的,由不良贷款清收单位、清收责任人将清收情况向本行信贷管理部作出书面回报,信贷管理部根据清收回报,提出是否进行二次责任认定的意见,如需认定经分管行长同意后,向不良贷款责任追究领导小组提请认定事项。二次责任认定由不良贷款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第三章 责任界定准则及认定范围

第十六条

实行营销机构负责人管理责任制 。各信贷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贷款质量负全部责任。应承担任期内各类信贷事项真实性、可行性、合规性等管理责任。

第十七条 不良贷款责任分为二类:工作责任、违规责任。

(一)工作责任。是指信贷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和本行《信贷业务尽职操作规程》的管理规定,正确履职,无充分依据表明信贷业务的相关岗位未正确履职的,此类不良贷款应定性为工作责任。

(二)违规责任。是指信贷人员未按规范要求操作,或以职务或工作之便,以贷谋取私利或输送不当利益而应承担的严重失职、渎职责任。

第十八条 未按规定要求操作而形成违规责任认定范围。

(一)调查岗(包括调<复>查、合同签订、贷后管理、贷款收回、档案管理人员)。如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形成的不良贷款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1、对借款人、担保人基本情况、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调查不实的;

2、对不符合信贷政策、准入条件或本行其他信贷规定的信贷业务未明确提示的;

3、调查情况与客观事实发生偏离,缺乏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或出具不利于后续岗位人员的调查结论或意见的;

4、对客户提供的资料审查不严,包括但不限于审查客户提供的虚假财务报表、业务合同、业务发票、营业执照、公司章程、董事(股东)会决议、项目情况、票据等;

5、抵(质)押物权属情况存在争议,或抵(质)物存在重大瑕疵但未影响债权的;

6、未在本行指定的中介机构评估、抵(质)押物评估失实造成不足值但未造成贷款损失的;

7、未监督信贷资金按照规定的用途合规支付使用的;

8、未根据不同的贷款种类、方式,使用本行最新印制统一格式的对应的合同文本,或签订的合同文本存在法律瑕疵的;

9、对借款人、担保人出现重大业务风险、经营风险或人事变动等情况未及时报告或预警的;

10、未严格按照审批意见落实防范风险措施的;

11、应双人调查或换人调查的信贷业务未双人或换人调查的;

12、关系人贷款未申请回避的;

13、未按照本行信贷管理相关制度、办法、流程进行尽职调查,导致资料、调查情况不实的;

14、对贷款授信、用信批复条件未落实到位的;

15、未按合同约定,不及时、足额收取信贷资金本息的;

16、丧失债权以及或有债权的法律有效性(包括贷款诉讼时效、申请执行时效)的。

(二)审查岗。如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形成不良贷款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授信审查岗。

1、未按照信贷政策、信贷原则和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审查的;

2、未按规定全面核实申请人、担保人的主体资格、条件以及必备资料的;

3、对不具备齐全的文本的项目授信的;

4、未及时将调查岗提供的最新信息和补充意见纳入审查,导致审查失误的;

5、未对调查岗所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及资料的形式要件审查,导致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6、对客户资料存在疑义、遗漏等情形应要求重新调查或采取其他方式核实补充,但未进行调查补充予以授信的;

7、关系人申请的授信业务,应换人而未换人审查的;

8、授信审查中有较大疏漏的。 ――用信审查岗。

1、未按照信贷政策、信贷原则和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审查的;

2、未对授信批复有效期、用信期限、用信额度是否在授信额度内等用信要素进行审查的;

3、未对用信用途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贷款新规”要求进行用信审查的;

4、未对保证人是否符合授信审批规定、抵(质)押物和抵(质)押率是否符合授信审批规定等情况进行审查的;

5、未对授信审批要求的限制性条款落实情况进行审查的。

(三)审批岗(包括本行贷款审查委员会成员)。如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形成不良贷款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1、超越信贷业务授权权限审批的;

2、审批各岗位人员逆程序操作的信贷业务的;

3、审批不符合信贷政策和规定的信贷业务的;

4、对调查、审查程序及内容存在明显缺陷或错误的材料放松要求进行审批的;

5、对贷款审查小组在审查上提出的不同意见未要求相关岗位人员核实,或对需进一步调查核实的信贷业务未进行调查补充予以审批,导致决策失误的;

6、对确有依据的否定意见或已经明示存在重大风险的贷款出具同意意见的。

(四)放款审查岗。如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形成不良贷款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1、未审查客户经理录入的放款信息是否符合《用信流程审批表》最终审批的贷款金额、期限、担保方式、利率、用途、支付方式和支付对象等意见相一致的;

2、未审查《支付委托书》的内容是否符合《用信流程审批表》最终审批的贷款金额、支付方式和支付对象等意见要求的。

3、未按规定审查交存的抵质押物资料,接收的抵质押物资料不齐全、不规范的;

(五)结算监督岗。如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形成不良贷款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1、未按规定要求与客户签订相应信贷业务文件的;

2、客户授权委托、签字、印章以及经办人身份虚假或存在瑕疵的;

3、未按规定办理质押物(本行存单)的冻结、止付、入账、出账等手续,或所必备手续的真实性、有效性存在瑕疵的;

4、放款通知书上有权批准人未签字或未授权签字确认而出账的;

5、未在当日或次日按照支付委托书明确的支付对象进行账务划转,或支付违反受托支付条件的贷款资金的;

(六)抵质押物保管岗。如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形成不良贷款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1、未按规定将信贷业务相关的所有权证(房地产权证等)、他项权证、评估报告、抵质押清单收集齐全的。

2、未对收集的抵质押资料妥善保管,因保管不善而形成缺失或丢失的。

(七)贷后管理岗。如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形成不良贷款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1、对债权以及或有债权的法律有效性(包括诉讼时效、申请执行时效)未及时向管户信贷员及相关岗位人员书面提示,导致时效丧失的;

2、不按贷款风险分类规定的频率对已发放的贷款重新进行风险分类的;

3、非现场检查中,不按规定要求对借款人、担保人财务指标趋势、信贷规模与资产状况、承贷能力、还款来源、担保能力等进行分析,错、漏过客户风险的;

4、未按规定要求建立、管理信贷档案资料或重要资料严重缺漏的;

5、未按规定要求对借款人进行现场检查,或现场检查不认真负责,导致风险未能及时发现的;

6、对查出的风险信号未采取应对措施,或未按本行下发的处臵意见进行风险处臵或落实不到位的;

7、对贷款批复要求的条件落实情况未跟踪管理的。

第十九条 因职务或工作之便等形成的违规责任认定范围。 信贷各岗位操作、管理人员,在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如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形成不良贷款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1、借名贷款。借款人存在,合同借款人与资金实际使用人非同一人,但合同借款人知情并认可实际用款人以其名义贷款,清收时,借款人、实际用款人之一无条件、全额承接贷款债务(或两人无条件、分比例、全额承接贷款债务)。具体可分两种情况:

①贷款由借款人本人办理,资金为他人(实际用款人)使用。

②贷款非借款人本人办理,贷款手续由实际用款人以借款人名义办理,合同借款人本人未在申请书及借款合同上签字,资金为合同借款人认可的他人(实际用款人)使用。

2、冒名贷款。即实际借款人冒他人之名借款。凭证署名借款人存在,但并不知情(或予以否认),本人也未在申请书及借款合同上签字确认,本行内部工作人员自身或内外勾结,利用所掌握的他人身份证明材料,骗取我行贷款的行为。

3、假名贷款。即凭证署名的借款人不存在,本行内部工作人员自身或内外勾结,以伪造、编造的虚假借款人身份信息材料,以虚假借款人名义在本行骗取贷款的行为。

4、超权限贷款。贷款责任人违反本行授权授信管理规定,发放超过信贷审批权限或客户授信额度及条件的贷款,包括贷款责任人为逃避信贷检查监督而向借款人发放多笔累计超过贷款审批权限的贷款(含由借款人家庭成员或他人承借的贷款);逆程序或缺程序贷款、未经授权的贷款处臵行为,如擅自放弃诉讼、执行借款人或担保人,均视同超权限贷款;

5、一户多贷贷款。贷款责任人在借款人未归还所借贷款的前提下无特殊原因故意向借款人配偶、直系亲属、其他家庭成员等多人发放的贷款(同一家庭成员经营不同的项目,资产、负债、经营活动相对独立、单独核算的除外);

6、放贷收本(息)、未结清利息发放以贷还贷的贷款。贷款责任人对不能按期归还的贷款,采取发放超过原贷款金额的贷款于当日或隔日收回贷款本息的贷款;借款人因归还原贷款利息而发放的贷款;借款人无力归还原贷款利息而为其以贷还贷的贷款(因历史原因盘活的贷款除外);

7、化整为零贷款。贷款责任人为逃避信贷检查监督而向借款人发放多笔累计超过贷款审批权限的贷款(包括由借款人家庭成员或他人承借的贷款);

8、企业有贷款,个人借款企业用的贷款。贷款责任人明知或应当知道企业已经在本行有贷款,而继续发放以个人名义用于企业经营的贷款;

9、夫妻互保、父子互保贷款。贷款责任人发放的贷款直接由借款人配偶、直系亲属担保但实际没有偿还能力的贷款(不共同居住、有独立收入的直系亲属担保贷款,以及贷款额度与家庭收入相匹配、为完善手续而担保的贷款除外);

10、违反面谈面签贷款。贷款责任人在借款人或担保人未亲自到场的情况下办理虚假借款担保签字手续而发放给借款人使用的贷款;

11、故意编造虚假信息贷款。贷款责任人故意编造虚假调查报告、故意更改或遗漏重要信息发放的贷款;

12、贷款责任人因重大失职行为导致贷款形成较大损失视同违规贷款处理;

13、跨地区贷款。未经批准发放跨服务区域贷款或不按规定审批发放跨服务区域贷款的;

14、依据本行《员工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相关责任人在贷款调查、审查、审批与发放、经营管理等过程中有记大过以上违规情节的;

15、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本行制度、办法、细则、规程发放的贷款。

第四章 问责政策

第二十条 不良贷款责任问责,原则上按当年本行《信贷业务尽职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确定风险责任比例,并依此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其提取的虚拟风险累积资金,按当年公布的风险责任比例提取。工作责任实行尽职免责,违规责任实行失职问责。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实行尽职免责制度:

(一)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免除该笔不良贷款应承担的责任。

(二)各业务岗位确已正确履行职责,不是因信贷人员的过失或过错原因,而是因借款人、担保人(抵、质押物)出现非正常因素或不可抗拒等外部风险而形成的不良贷款,不追究其各业务岗位的个人赔偿责任。

(三)后手人为落实处臵不良贷款,并征得原主责任人同意,后手人已履行管理、催收责任,后手各流程经办人员不承担不良贷款损失赔偿责任。其不良贷款收回、赔偿责任由原责任人承担。对后手人处臵原责任人因开除或服刑等类型的不良贷款,由后手人承担管理和催收的责任,后手人处臵的不良贷款无重大过失的,不承担风险赔偿责任,此不良贷款应定性为尽职工作责任。

(四)前手人因工作调动(或岗位调整),新接手人对前手人存量客户中符合收回再放条件的贷款必须发放,但如果因客户经营暂时困难,为了盘活存量贷款减少不良贷款占比而落实的贷款,后手责任人只承担管户责任。此类贷款必须报贷审会会办确定,否则,仍按原办法执行。

(五)通过实施阳光信贷工程,采取公开评议、授信且单户借款余额5万元(含)以下贷款,按照阳光信贷操作流程实施,经尽职认定无操作责任行为的实行尽职免责。

(六)小额扶贫贷款,按照本行《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意见》实施,经尽职认定无操作责任行为的实行尽职免责。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实行失职问责制度:

(一)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实行责任人问责制度。

(二)各业务岗位因操作过失,均有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情节,按其责任比例承担风险责任。

(三)各业务岗位应履行的职责,而未正确履行且造成该笔不良贷款直接责任的,由其责任人承担全部或按违规情节、责任主次、承担比例责任。

(四)不良贷款责任比例界定,可以根据当事人协商一致界定,但必须征得本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领导小组的协调与同意。

(五)后手人无正当理由,对前手责任人存量客户符合收回再放条件的贷款,不参与调查、或对前手人存量贷款风险预警不及时、清收处臵不力的,追究后手责任人相应的管理责任。追责标准参照前手责任人承担的责任比例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实行从轻、从宽、或不予问责:

(一)风险责任单位负责人、责任人主动贷后检查、风险预警,排查不良贷款并及时向风险管理、信贷管理等部门上报风险预警报告,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处臵措施,有效地减少风险损失的,且贷款损失较小的。

(二)发放“三违”不良贷款的责任单位负责人、责任人,在本办法实施后,主动向本行信贷管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审计稽核等部门或上级检查人员交待说明“三违”不良贷款违规情况,并积极配合本行处臵风险,在限期内收回不良贷款(或全额交足不良贷款收回责任金)、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化解贷款风险的。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实行从重、加重问责:

(一)风险责任单位负责人、管户责任人后续检查、预警不及时,或排查不良贷款不力,或隐瞒资产风险,或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臵化解资产风险的,或未按规定时间向本行交足不良贷款责任清收保证金的。

(二)发放“三违”不良贷款的责任单位负责人、责任人,在本办法实施后,不主动向总行信贷管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审计稽核等部门或上级检查人员交待说明“三违”不良贷款违规情况,不积极配合本行处臵风险,或对检查人员采取恶意攻击、或在限期内不能收回“三违”不良贷款(或未在规定时间内交足不良贷款收回责任金),或未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资产风险的。

第五章 责任追究方式及标准

第二十五条 对于承担违规责任的贷款责任人,依照本办法给予以下相应处罚:

1、保证金缓冲:虚拟不良贷款累积资金抵冲、交纳责任清收保证金;

2、停岗处理;缓薪停岗、停薪停岗;

3、经济处罚:包括扣发不良贷款绩效、薪酬延期支付、赔偿经济损失、没收非法所得;

4、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第二十六条 实行虚拟风险金缓冲制。

从2013年1月1日起,凡认定为工作责任的不良贷款,实行尽职免责,以本笔不良贷款责任比例扣减相关责任人个人虚拟风险金,相关责任人虚拟风险金账户余额不足的可出现负数,待下个计提虚拟风险金时抵冲,相关责任人要与本行信贷管理部门、资产保全部门落实好清收计划、方案,承担继续处臵、清收、管理责任。但是,责任人如发生不良贷款较多、虚拟风险金账户余额负数较大、清收处臵落实不力的,实行责任人岗位转换或专职清收。

不良贷款自逾期之日起1年内收回的(借新还旧的除外),按收回不良贷款金额的比例冲回个人虚拟贷款风险金,超过1年期限收回的,不予冲回已经扣减的个人虚拟贷款风险金。以收本挂息、列支清收奖励费用、核销等形式收回的,扣减的个人虚拟贷款风险金不予冲回。

以本行股金抵冲个人虚拟风险金,应办理转让手续,自办理转让手续日起,股权由受让人享有。在规定的两年清收期限内,收回不良贷款的,转让人可以向受让人回购。超过清收期限,依本规定处臵完责任贷款保证金的,不再享受回购权利。

第二十七条 实行挂薪停岗清收制。

从2013年1月1日起,凡认定为违规责任的不良贷款,但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以本笔不良贷款责任比例扣减相关责任人个人虚拟风险金,个人虚拟风险金账户余额不足的,由相关责任人按责任比例及时全额交足不良贷款责任清收保证金。在不良贷款发生的次月相关责任人未及时交足贷款保证金的,实行挂薪停岗清收,挂薪停岗期间只发基本保障工资和存款绩效,其余工资提存到个人工资专用账户,个人工资专用账户由计划财务部管理。不良贷款相关责任人与本行订立3个月期限内的收回计划,限期内收回不良贷款或按责任比例全额交足不良贷款责任清收保证金的,人力资源部凭风险管理部出具的书面函通知计划财务部等额返退挂薪。3个月内不能收回不良贷款或未及时补足不良贷款责任清收保证金的,挂薪一律不予返退,并在限期的次月对不良贷款相关责任人实行停岗停薪清收,停薪停岗期间只发基本保障工资和存款绩效。

第二十八条 实行停薪停岗制。

从2013年1月1日起,凡认定为违规责任的不良贷款,同时符合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不得用虚拟风险金抵冲,由相关责任人按责任比例及时全额交足不良贷款责任清收保证金。在不良贷款发生的次月相关责任人(包括调查岗、复查岗、审查岗、审批岗及其他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相关人员)未按责任比例及时全额交足不良贷款责任清收保证金的,对其实行停薪停岗。停薪停岗期间只发放基本生活费和存款绩效工资。

第二十九条 实行不良贷款损失赔偿制。

(一)对个人不良贷款损失赔偿。

1、对工作责任形成的个人不良贷款,因清收处臵不力产生损失的,由清收处臵的相关责任人按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其相关责任人赔偿总额不低于不良贷款的50%,责任赔偿比例由不良贷款责任追究领导小组确定。

2、从2013年1月1日起,对违规责任形成的个人不良贷款,但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在逾期之日起两年内未收回的,且不符合呆账核销条件的,由相关责任人按总行不良贷款责任通知书认定的责任比例,赔偿不良贷款损失。

其赔偿损失额度计算公式:

净损失×责任比例×赔偿比例=赔偿金额 损失额度赔偿比例: ⑴净损失5万元(含)以下,相关责任人赔偿100%;

⑵净损失5万元至20万元(含),相关责任人赔偿80%; ⑶净损失额20万元~50万元(含),相关责任人赔偿70%; ⑷净损失额50~100万元(含),相关责任人赔偿50%;

⑸净损失额100万元(不含)以上,其相关责任人赔偿总额不超过100万元,其单个责任人赔偿总额不超过50万元(五年内免予新的经济赔偿,五年后又发现有违规贷款需要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继续实施经济赔偿)。

3、对违规责任形成的个人不良贷款,同时符合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不论金额大小,由相关违规责任人按其责任比例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尽职的相关责任人按其责任比例等额扣减个人虚拟风险金),不受单个责任人赔偿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规定;因责任人向客户(借款人或保证人)借款、充当资金掮客等违规问题而形成的不良贷款,不受赔偿总额的限制,即使被开除或解除劳动合同,仍须向其追索赔偿的全部责任。

(二)对公司类不良贷款损失赔偿。其赔偿金额限于对该不良贷款经法律程序结束后仍未受偿的部分,依据认定的责任比例和责任大小由相关责任人进行赔偿,具体标准按损失额度赔偿比例执行。因责任人向企事业单位借款、充当资金掮客等违规问题而形成的不良贷款,不受其责任人收入水平高低(赔偿总额)的限制。即使被开除或解除劳动合同,仍须向其追索赔偿的责任。

(三)对规范、落实、处臵、盘活前手人的不良贷款,由原相关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因管理或清收处臵不力产生损失的,由清收处臵的相关管理责任人按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其相关责任人赔偿总额不低于不良贷款的30%,责任赔偿比例由不良贷款责任追究领导小组确定。

(四)公司类不良贷款对本办法实施前的存量不良贷款,后手人接手历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的(不须提虚拟风险金),且在接手、发放、管理、处臵不良贷款中,已正确履行职责,未出现人为的管理和风险处臵责任,不承担其赔偿责任。对本办法实施后的增量不良贷款(盘活不良贷款除外)及新介入的客户,出现风险损失的,按本条第二项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五)经总行审批的贷款,出现不良贷款损失,由本行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实施对市场营销、授信评审、信贷管理、资产保全、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审计稽核等部门及本行贷审会成员进行尽职调查和评价,实行尽职免职,失职追究相应的责任,其单个责任赔偿总额不超过上工资总额(由本行人力资源部门核定)的5倍。

(六)不良贷款损失赔偿,可用其本人扣发的工资赔偿,也可用缴存的“不良贷款责任保证金”赔偿,也可由个人申请以个人提存的风险备用金进行直接赔偿,也可用本人及家庭成员持有的本行股金、住房公积金赔偿。在两年宽限期内未收回又不主动赔偿的,经本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小组研究后直接从个人提存风险备用金所有账户中扣收。

(七)对同一笔贷款违反多个违规类型的,择其重进行赔偿。

(八)对盘活转据、资产重组类贷款所形成的损失,根据信贷档案资料及调查的具体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处罚标准由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工作领导小组决定。

第三十条 实行不良贷款延期问责制。

从2013年1月1日起,对新从事信贷业务两年内(含两年)的信贷人员,实行不良贷款延期问责制。其中:认定违规责任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不良贷款,责任清收处臵期限为6个月;认定违规责任符合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不良贷款,责任清收处臵期限为3个月。其问责追究方式与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相同。

第三十一条 实行不良贷款薪酬延期支付制。不良贷款发生后,有本法第二十三条情节的,对信贷单位负责人实行薪酬延期支付。

第三十二条 实行违规责任纪律问责制。对违规责任的相关责任人的处理,除采取交足全额不良贷款责任清收保证金、停薪停岗限期收回、全额赔偿不良贷款损失、扣减行员积分等行政处理外,还视态度、违规情节、处臵结果、不良贷款损失情况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同一责任人笔数较多或金额较大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对贷款损失超过最高赔偿限额的,从重追究行政责任,直至开除。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对因发放违规责任的不良贷款被停薪停岗满两年未收回或未处臵且不予赔偿不良贷款损失的,给予相关责任人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第三十三条 不良贷款在逾期3个月以后仍未收回的,由市场营销部停发该笔不良贷款绩效。

第三十四条 两年内如不良贷款全额收回,风险保证金退还相关责任人,如未能收回,风险保证金抵偿不良贷款本金及利息。不良贷款赔偿后全额收回的,由责任人向风险责任单位提出申请,经负责人确认,报风险管理部同意后,将已赔偿保证金款项退还至相关责任人。

第三十五条 员工贷款、员工家属贷款形成不良后,从贷款逾期次日起,对该职工实行停薪停岗清收,清收期限至贷款偿还结束,清收期间只发基本生活费和存款绩效。

第三十六条 责任人对责任贷款进行赔偿后,由总行对责任人赔偿部分出具债权转让证明。

第六章 老不良贷款责任处置

第三十七条 对2003年9月1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只要是同借款人落实真实有效的还款计划的,或借款人诉讼时效未丧失或经法院执行终结的,一律免责,原扣发的工资不退回,享受同等住房补贴待遇。

第三十八条 对2003年9月1日后至2008年9月26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对非违规行为形成的不良贷款且借款人诉讼时效未丧失并逐笔落实真实还款计划的一律免责。原扣发的工资不退回。享受同等住房补贴待遇。对因违规行为形成的不良贷款已处臵结束的,可享受同等住房补贴待遇。

第三十九条 对2008年9月26日后至2010年12月31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对非违规行为形成的不良贷款,在借款人诉讼时效未丧失,逐笔落实真实的还款计划,经诉讼进入执行程序的,实行扣发工资充抵责任贷款,同时落实责任赔偿计划后免责。享受同等住房补贴待遇。对因违规行为形成的不良贷款已处臵结束的,可享受同等住房补贴待遇。

第四十条 对2011年1月1日后形成的不良贷款,对非违规行为形成的不良贷款,对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内容实行尽职免责。相关责任人已用风险金或保证金充抵本人应承担的责任金额的,享受同等住房补贴待遇。对因违规行为形成的不良贷款已处臵结束的,可享受同等住房补贴待遇。

第四十一条 对因违规责任而停薪停岗的人员,停岗期间仍未对责任贷款清收到位的,在符合以下条件的情况下,个人申请,本行风险管理部受理核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领导小组会办认定,报总行党委审议同意后恢复上岗。相关责任人与总行签订赔偿计划,每月从工资中扣取50%的赔偿资金,本行财务部负责存入个人赔偿保证金专用账户,每年末统一划转扣收。具备条件:

(一)停岗期间正常参与所在单位的经营活动,积极完成单位布臵的各项工作;

(二)停岗期间积极清收经手的不良贷款,借款人诉讼时效未丧失,逐笔落实真实的还款计划并按期落实到位的;

(三)个人家庭经济困难,没有能力一次性赔偿到位的;

(四)贷款产生不良过程中,有外界因素的介入,或其他客观原因的存在,但在提供相关证据的前提下。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修改。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第三篇:贷款责任追究办法

庆阳市西峰区民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贷款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章 贷款责任的划分、认定

第一条 贷款责任应坚持“谁发放、谁负责,谁审批、谁收回”的原则,实行“包放、包管、包收和赔偿”的工作岗位责任制。即贷款经办人员承担调查评估标准责任,为第一责任人。贷款协助调查人承担协助评估标准责任,为第二责任人。贷款审批小组承担审查不严责任,为第三责任人,各自承担的风险责任为70%、20%、10%。

第二条 信贷人员违心发放主管经理指定的贷款,应在放款时明确并签字认可为第一责任人,放款经办人为第二责任人,审贷小组为第三责任人。未明确责任的经办人为第一责任人,指定人为第二责任人,审贷小组为第三责任人。

第三条 信贷审批会议决策人不采纳客户经理的正确意见,做出错误决策或未经客户经理调查直接审批贷款,决策人负全部责任。

第四条 贷款发放时,经办人未按操作流程审批意见进行办理,经办人负全部责任。

第五条 贷款发放后,贷后调查原则上由原贷款主调查人(客户经理)实施,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纠正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对检查、催收无文字记录,贷款形成不良的,贷后主调查人员为第一责任人,协助调查为第二责任人,风险管理部主管为第三责任人。反映的问题部门主管未采取措施的,部门主管为第一责任人,贷后主调查人为第二责任人,协助调查人为第三责任人。

第六条 会计人员不认真审核,造成手续不全,资料不齐或超权限

1 发放贷款形成不良的,贷款经办人员为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为第二责任人,审贷小组为第三责任人。由于人为形成质(抵)押抽换(未经部门主管审批),会计人员(保管员)负全部责任;经批准抽换质(低)押物的,由批准人承担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保管员)为第二责任人。

第七条 信贷人员变动移交清楚,贷款发放无违纪问题的,移交后形成不良的,由现任客户经理承担第一责任人,此笔贷款原协助调查人为第二责任人,审贷小组为第三责任人。

第八条 本公司职工严禁贷款,凡发放的贷款经办人负全部责任。 第九条 凡超越权限违规发放的贷款主管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经办人为第二责任人,审批小组为第三责任人。

第二章 贷款责任清理及认定程序

第十条 贷款发放形成不良的,即刻由风险管理部通知营业部进行帐务调整处理,并告知客户经理,该笔贷款即进行责任认定程序。

第十一条 贷款责任的认定由经理、副经理、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市场营销部负责人、财务部负责人和客户经理共同负责监督,由会议认定,具体由风险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对于不良贷款先认定,后签订《不良贷款责任清收协议书》一式两份,建立档案。

第十二条 风险管理部门根据责任贷款清理结果,必须与第一责任人和市场营销部门三者在场签字确认,并提出具体清收计划,签订具体扣惩比例,交会计部门按规定执行。并负责按季(月)实行考核兑现,对逾期未完成清收任务的提交总经理会议研究具体处理措施。

2 第十三条 信贷人员工作调动、离职,由风险管理部具体牵头组织,市场营销部协助贷款责任全面核查,或由监事会核查,以上二部门配合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对于责任贷款认定,必须由客户经理在会议上进行陈述,本公司提出具体处理措施并要求客户经理签字确认。

第三章 责任贷款的惩处

第十五条 追究办法

1、 限期收回;

2、 扣发工资;

3、 赔偿部分、全部贷款及利息;

4、 停职收贷,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辞退。

5、构成犯罪造成重大损失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以上追究办法可并处。

第十六条 根据本公司实际对违章、违规、风险贷款进行经济处罚,对限期整改或收回的,不予处罚,对于超过约定时限的,按照第二十条2-5款执行。

第十七条 对于限期未收回的根据笔数、金额,从工资中每 月扣发,专户存储。

1、5万元以内每月扣发工资500元。

2、5万元以上每月扣发工资1000元。

以上处罚按扣发工资金额分别按第一责任人70%、第二责任人20%、第三责任人10%的比例扣收。

3 第十八条 经认定的责任贷款因工作调动,原贷款责任不变,扣划工资及原处理措施不变。

第十九条 经认定的责任贷款严禁转贷。对于通过做工作、还清利息收回部分本金,且签订了还款计划的,经会议审批后可转贷。坚决禁止以贷收息行为。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由本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本公司负责制定、解释和修改,并从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范文模版]

海商行发„2011‟187号

关于印发《江苏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支行、营业部:

《江苏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试行)》已经二届十次职工(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1- 附件

江苏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江苏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农商行”)贷款行为,强化贷款责任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增强责任制约,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全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授信尽职指引》、《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等规定以及XX农商行信贷管理规章、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XX农商行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贷人员,是指从事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包括各支行、营业部(包括小额信贷服务中心等区域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支行”)、及XX农商行从事信贷业务拓展、授信、审批、风险防控等部门从事信贷业务操作和管理的所有相关岗位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信贷业务是XX农商行对客户提供的表内、外信用的总称,表内信贷业务包括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贴现、透支、保理、拆借和回购等;表外信贷业务包括贷款承诺、保函、信用证、票据承兑等。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贷款责任包括工作责任、过失责任、违规责任、违法责任。是指信贷人员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XX农商行规章制度或未尽职履职而应承担的贷款责任。

第五条 贷款责任追究的范围主要包括风险贷款、不良贷款、违章违规贷款以及XX农商行认为需要追究责任的其他信贷业务。

第六条 贷款责任追究的方式包括违规积分、经济处罚、经济赔偿、纪律处分及其他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

-2- 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 XX农商行成立贷款责任追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贷款责任事项的评定追究工作。XX农商行行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XX农商行分管前、后台信贷业务副行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成员由零售业务部、公司业务部、授信管理部、风险管理部、审计稽核部、合规管理部、监察保卫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二章 贷款责任追究原则

第八条 尽职免责原则。凡责任人在贷款调查、授信、审批、用信、贷后管理过程中尽职履职,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贷款手续合法、合规、完整、有效,确因借款人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难以预见的因素以及市场行情的突变而形成的不良贷款,可从轻或免除本办法规定的贷款责任,但应承担后续管理、催收和清收责任。

第九条 追本溯源原则。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贷款进行历史成因追溯,真实反映贷款发放的过程及不良贷款的成因,客观准确认定各贷款责任人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

第十条 违法违规严惩原则。对违法违规贷款,无论是否造成直接资金损失,一律严格追究责任人的相应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既往从宽、现在从严原则。从贷款行为或事实发生的时间上区分,以2010年12月31日为限从严从重追究责任人新发生的违法违规贷款责任。 第十二条 积极处臵从轻、消极对待从重原则。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化解贷款风险、努力减少资产损失的责任人从轻处罚;对隐瞒不报、态度不积极、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贷款风险、导致损失扩大的责任人从重处罚。

第十三条 违规积分、经济处罚、经济赔偿、纪律处分相结合原则。对认真清收、积极赔偿的责任人,可从轻或免于纪律处分;

-3- 对态度恶劣、不认真清收,不吸取教训、赔偿不能按期、足额到账或拒不赔偿的责任人,从严追究行政责任,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章 贷款责任追究范围

第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贷款责任包括工作责任、过失责任、违规违法责任。

(一) 工作责任,是指按照信贷岗位分工和XX农商行管理要求,信贷人员必须执行法律法规和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工作目标和任务。因时间及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兼管类信贷业务,接手管理责任人具有清收的工作责任。

(二)过失责任,是指贷款责任人因主观上工作不履职、不负责、业务能力存在重大缺陷等原因严重失职或渎职而导致的贷款不良或资金损失。

1、贷前调查不实:未按规定尽职调查,对借款人或担保人的调查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出具不实的调查报告,误导信贷决策,导致贷款形成不良或造成损失;

2、贷时审查不严:未按规定尽职审查,对调查资料明显缺失、明显风险点未能发现,对存在明显违规问题未能指出,审查意见不准确、不充分,误导信贷决策,导致贷款形成不良或造成损失;

3、贷款决策失误:对贷款明显风险点或不合规情况未能发现,或不采纳调查人或审查人意见,主观臆断,决策失误,导致贷款形成不良或造成损失;

4、贷后检查不力:未按规定监督资金使用、未按规定进行贷后检查,对借款人或担保人状况发生明显异常变化未能及时发现,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贷款形成不良或造成损失;

5、贷款清收不力:未按规定进行尽职催收、清收,导致丧失最佳有利清收时机,或导致贷款失去诉讼时效,造成损失;

6、档案资料不全:未按规定收集信贷档案资料,丧失有利证据,导致诉讼或处臵困难,造成损失;

-4-

7、其他因未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或未尽职履职而导致贷款形成不良或造成资金损失的行为。

(三)违规违法责任,是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信贷业务管理规定以及XX农商行信贷规章制度规定发放的贷款。主要包括:

1、冒名贷款。即实际借款人冒他人之名借款。凭证署名借款人存在,但并不知情(或予以否认),本人也未在申请书及借款合同上签字确认,贷款责任人自身或内外勾结,利用所掌握的他人身份证明材料,骗取贷款的行为;

2、借名贷款。借款人存在,合同借款人与资金实际使用人非同一人,但合同借款人知情并认可实际用款人以其名义贷款,清理时,借款人、实际用款人之一无条件、全额承接贷款债务(或两人无条件、分比例、全额承接贷款债务)。具体可分两种情况:

(1)贷款由借款人本人办理,资金为他人(实际用款人)使用; (2)贷款非借款人本人办理,贷款手续由实际用款人以借款人名义办理,合同借款人本人未在申请书及借款合同上签字,资金为合同借款人认可的他人(实际用款人)使用。

3、假名贷款。即凭证署名的借款人不存在,贷款责任人自身或内外勾结,以伪造、编造的虚假借款人身份信息材料,以虚假借款人名义骗取贷款的行为;

4、超权限贷款。贷款责任人违反XX农商行授权授信管理制度,发放超过信贷审批权限或客户授信额度及条件的贷款,包括贷款责任人为逃避信贷检查监督而向借款人发放多笔累计超过贷款审批权限的贷款(含由借款人家庭成员或他人承借的贷款);逆程序或缺程序贷款、未经授权的贷款处臵行为,如擅自放弃诉讼、执行借款人或担保人,均视同超权限贷款;

5、一户多名贷款。贷款责任人在借款人未归还所借贷款的前提下无特殊原因故意向借款人配偶、直系亲属、其他家庭成员等多人发放的贷款(同一家庭成员经营不同的项目,资产、负债、经营活动相对独立、单独核算的除外);

-5-

6、以贷收本息、以贷收息、未还息而以贷还贷的贷款。贷款责任人对不能按期归还的贷款,采取发放超过原贷款金额的贷款于当日或隔日收回贷款本息的贷款;借款人因归还原贷款利息而发放的贷款;借款人无力归还原贷款利息而为其以贷还贷的贷款(因历史原因盘活的贷款除外);

7、化整为零贷款。贷款责任人为逃避信贷检查监督而向借款人发放多笔累计超过贷款审批权限的贷款(包括由借款人家庭成员或他人承借的贷款);

8、企业有贷款,个人借款企业用的贷款。贷款责任人明知或应当知道企业已经在支行有贷款,而继续发放以个人名义用于企业经营的贷款;

9、夫妻保、父子保贷款。贷款责任人发放的贷款直接由借款人配偶、直系亲属担保但实际没有偿还能力的贷款(不共同居住、有独立收入的直系亲属担保贷款,以及贷款额度与家庭收入相匹配、为完善手续而担保的贷款除外);

10、违反面谈面签贷款。贷款责任人在借款人或担保人未亲自到场的情况下办理虚假借款担保签字手续而发放给借款人使用的贷款;

11、故意编造虚假信息贷款。贷款责任人故意编造虚假调查报告、故意更改或遗漏重要信息发放的贷款;

12、贷款责任人因重大失职行为导致贷款形成较大损失视同违规贷款处理。

13、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贷款; 第十五条 认定为责任贷款且由责任人赔偿后的不良贷款,明确贷款管理责任人,管理责任人承担清收和管理责任。因清收不及时、管理不到位造成损失扩大的,追究管理责任人过失责任。

第十六条 认定为非责任贷款的,明确贷款清收责任人或管理责任人,责任人承担贷款的清收或管理责任,清收宽限期满后仍未有效处臵或清收处臵后损失率超过30%的视同过失贷款,追究过失

-6- 责任。

第十七条 对在贷款发放与支付过程中,贷款发放与支付审核岗未根据合同及出账要求对贷款发放、贷款资金支付进行审核,造成贷款支付对象、用途不符或贷款资金回转的,视同过失贷款,追究过失责任。

第十八条

柜员未按照受托支付的要求对贷款资金支付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督,将贷款资金划转向非约定用途或账户,直接导致贷款形成损失的,视同违规贷款,追究违规责任,一并追究贷款发放与支付审核岗的过失责任。

第四章 责任承担比例及经济赔偿规定

第十九条 贷款操作流程中,各岗位人员因违法违规或未尽职履职,直接责任人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上一环节人员提供的信息材料和分析意见有明显失真或隐瞒的,下一环节人员未尽职核实和分析,作出错误判断或决策,上、下环节经办人员按7:3比例共同承担责任。

第二十条 由于过失责任而造成贷款形成不良的责任人,且当月未能收回的贷款责任人,实行在岗清收、预赔偿制度,在岗期间每笔、每岗、每月扣发工资200元,直至清理收回。贷款本息全额收回的,可以返还,并记贷款逾期记录一次。

对一个月度内累计出现三次(含以上,当月未收回的)贷款逾期记录,实行下岗清收,下岗期间只发生活保障工资,其他所有工资性收入均扣划至XX农商行预赔偿保证金账户,直至清理收回。贷款本息全额收回的,可以返还。

对一个月度内累计出现五次(含以上,当月未收回的)贷款逾期记录,或全年五次(含以上)出现贷款跨形成不良贷款的,经有关部门界定责任预计形成损失的,采取下调客户经理等级直至调离信贷岗位。

第二十一条 由于违规责任而造成贷款形成不良的贷款责任

-7- 人,要责令其下岗清收,下岗期间只发生活保障工资,其他所有工资性收入均扣划至XX农商行预赔偿保证金账户,直至清理收回。贷款本息全额收回的,可以返还。

第二十二条 对贷款损失的经济赔偿

(一)贷款(含利息)损失,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借款人、担保人追索还款责任及担保责任后,实际形成损失的贷款。对贷款损失部分,分为三种情况处理:

一是对通过实施阳光信贷工程,采取公开评议、授信且单户借款余额5万元(含)以下贷款,确因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火灾、爆炸、其他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追究客户经理责任,不纳入贷款损失考核。但因未参加保险或因保险第一受益人非我行而未获赔偿造成的损失仍然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工作责任,视其情节和损失程度相关责任人承担10%--20%的赔偿责任。

二是对由于过失责任,单户借款余额5万元(不含)以上、20万元(含)以下的贷款形成损失的,纳入贷款损失考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过失责任,视其情节和损失程度相关责任人承担30%--50%的赔偿责任。

三是对所有违章、违规、违法贷款(不论金额大小),如在检查发现后一个月内未能收回的,视同已产生贷款风险、可能形成贷款损失。由相关责任人全额赔偿贷款本息,个人最高赔偿金额为50万元(五年内免予新的经济赔偿,五年后又发现有违规贷款需要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继续实施经济赔偿),并责令调离信贷岗位。

(二)贷款损失包括预期损失和实际损失。预期损失是指信贷资产出现风险后按照五级分类测算的估计损失(具体测算标准:次级按25%、可疑按50%、损失按90%测算)。实际损失指在贷款形成不良后,在逾期后一年时间内,经过责任人自主清收、XX农商行协助清收、依法诉讼执行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借款人、担保人全部财产依法处分后未能收回的贷款本息额,认定为实际损失的贷款。由XX农商行贷款责任追究领导小组确定具体赔偿责任,个人最高赔

-8- 偿金额为50万元。

(三)实行预赔偿制度。经认定信贷人员负有赔偿责任的,各责任信贷人员按照责任比例先一次性从其风险补偿基金中扣罚预赔,不足部分责令相关责任人对照下列标准按月进行预赔,至不良资产处理完毕或预赔款总额达到应赔金额为止。

1、单户新增不良资产金额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根据形成损失的原因,具体确定各岗位、人员经济赔偿金额。赔偿金先从责任人个人风险补偿基金账户中扣缴,不足部分从责任人月度工资中扣缴,责任人每岗、每人、每月预赔500元;

2、单户新增不良资产金额5万元以上(不含),根据形成损失的原因,具体确定各岗位、人员经济赔偿金额。赔偿金先从责任人个人风险补偿基金账户中扣缴,不足部分从责任人月度工资中扣缴。责任人每月只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工资,其他所有工资性收入均扣划至XX农商行预赔偿保证金账户;

3、对经认定的各类违规、违章、违法贷款,不论金额大小,一经发现,责令相关责任人在10个工作日内按贷款本息足额赔偿,个人最高赔偿金额为50万元。赔偿款项先从责任人个人风险补偿基金账户中扣缴;不足部分再责令责任人现金赔偿;对现金赔偿尚不能全额到账的,则从责任人月度工资中扣缴(最高限额10万元,其余必须现金缴纳)。责任人每月只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工资,其他所有工资性收入均扣划至XX农商行预赔偿保证金账户。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清收结果,再作行政处理决定。

第二十三条

预赔款管理。财务会计部根据责任认定部门提供的《风险补偿基金扣减表》在五个工作日内从相关责任人员风险责任金账户中扣减。风险金不足时由人力资源部根据上述标准从责任人工资中扣缴。

第二十四条 违法违规贷款责任比例。根据谁违规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各岗位违规程度合理确定责任比例,原则上主违规责任人至少承担60%的责任,其他责任人员承担40%的责任,具体赔偿比例、

-9- 金额由贷款责任追究领导小组确定。

第二十五条 过失贷款责任比例。各岗位责任比例原则上按下列标准执行,特殊情况可视各岗位过失程度进行调整:

(一)支行权限范围内发放的贷款:调查岗A、调查岗B、审查岗、决策岗、会办小组其他成员的分别承担40%、20%、5%、30%、5%的责任;不需会办小组会办的贷款由决策岗承担35%的责任,其他岗位责任不变。客户经理及其他受权人在权限范围内决策发放的有价证券质押贷款等,承担100%的责任。

(二)经XX农商行总行审批发放的贷款,支行承担90%的责任,支行调查岗A、调查岗B、审查岗、决策岗、会办小组其他成员的分别承担30%、10%、5%、40%、5%的责任;XX农商行总行审批各岗共承担10%的责任。其中:

1、零售业务部、公司业务部受权审批的贷款:零售业务部、公司业务部承担10%的责任,由零售业务部、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及审查人员分摊;

2、授信管理部受权审批的贷款:零售业务部、公司业务部承担6%的责任,由零售业务部、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及审查人员分摊;授信管理部为决策岗,承担4%的责任,由授信管理部负责人及审查人员分摊;

3、分管信贷副行长受权审批的贷款:零售业务部、公司业务部承担5%的责任,由零售业务部、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及调查人员分摊;授信管理部承担4%的责任,由授信管理部负责人及审查人员分摊;分管行长承担1%的责任;

4、贷款审查委员会受权审批的贷款:零售业务部、公司业务部承担5%的责任,由零售业务部、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及调查人员分摊;授信管理部承担3%的责任,由授信管理部负责人及审查人员分摊;贷款审查委员会承担2%的责任,由与会投同意票的成员分摊;

(三)实行双人调查制度的贷款,A、B岗责任按相应比例承担。在客户经理充足的情况下,支行不得安排B岗同时担任审查岗,真

-10- 正做到各岗位相互制约。单笔贷款同一客户经理从事2个(含)以上岗位的,应累加计算赔偿比例、金额,确保资产不受损失。

第二十六条 过失责任贷款清收宽限期满应处臵而未处臵的,各岗位人员按下列比例承担责任:

(一)支行客户经理负责清收的贷款。管理责任人至少承担70%的责任,支行行长承担30%的责任。

(二)支行行长负责清收的贷款。支行行长至少承担70%的责任,管理责任人承担30%的责任。

(三)由风险管理部牵头清收的贷款。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及相关人员承担10%的责任,支行行长承担30%的责任,管理责任人承担60%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非责任贷款逾期一年内清收处臵后,损失率超过30%部分的损失金额视同过失责任。管理责任人承担20%的责任,其他责任人按责任大小承担30%的责任。

第五章 贷款责任追究标准

第二十八条 对于承担过失责任和违规违法责任的贷款责任人,依照本办法给予以下相应处罚:

1、批评教育、通报批评;

2、经济处罚:包括扣发绩效工资、罚款、赔偿经济损失,没收非法所得;

3、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4、其他:限期清收、下岗清收、下岗待聘、解聘、限期调出、解除劳动合同、辞退。

第二十九条 经济责任追究

1、违法违规责任贷款。责任人限期全额赔偿贷款本息,个人最高赔偿50万元,赔偿前只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工资。

2、过失责任贷款。自贷款逾期之日起,视放款时间的远近、金

-11- 额大小,给予责任人一定的清收宽限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清收期满后,未能收回的部分,按下列标准计算赔偿金额(采用超额累进法),相关责任人按责任比例进行赔偿:

(1)贷款净损失5万元(含)以下的部分,赔偿本金的20%; (2)贷款净损失5万元至30万元(含)的部分,赔偿本金的30%;

(3)贷款净损失30万元至50万元(含)的部分,赔偿本金的40%;

(4)贷款净损失50万元至100万元(含)的部分,赔偿本金的50%;

(5)贷款净损失100万元以上的,最高赔偿50万元。

3、非责任贷款,在规定清收期限内未能收回的部分,视尽职履职情况按上述标准的一定比例赔偿,经XX农商行认定免责的除外。

4、丧失时效贷款。对2008年12月31日以前丧失诉讼时效的贷款,由XX农商行风险管理部逐笔界定责任,确定具体赔偿标准;赔偿本金的10%;对2009年1月1日以后丧失诉讼时效的贷款, 责任人一律按贷款本金全额赔偿;以虚假材料冒充催收手续或与借款人、担保人串通故意丧失诉讼时效的,视同违法违规贷款处理,并由责任人全额赔偿。

5、职工贷款、职工家属贷款及职工担保贷款。贷款形成不良后,视情况给予宽限期,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宽限期满后,该职工下岗,下岗期限至贷款偿还结束。

6、对盘活转据、资产重组类贷款所形成的损失,根据信贷档案资料及调查的具体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处罚标准由贷款责任追究工作领导小组决定。

7、对同一笔贷款违反多个违规类型的,择其重进行赔偿。

8、同一责任人笔数较多或金额较大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贷款损失超过最高赔偿限额的,从重追究行政责任。

9、责任人对责任贷款进行赔偿后,由XX农商行对责任人赔偿

-12- 部分出具债权转让证明。

第三十条 行政责任及其他责任追究

纪律处分及其他处罚按照《江苏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及《江苏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一)客户经理发放违法违规贷款,给予客户经理下岗清收以上处理或记大过以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分;给予其他责任人员待岗至记大过处分。

(二)支行行长或副行长(高级客户经理)在任职期间发生违法违规贷款的,给予警告至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三)贷款责任人未严格执行信贷管理有关规定或未尽职履职,造成一定损失的,给予相关责任人下岗清收以上处理或记大过以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损失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四)责任人未按要求及时上缴赔偿保证金的,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下岗清收处理,同时给予积分处罚。下岗清收的最长期限为6个月。下岗清收期间,只发本地最低生活保障工资。下岗清收期满,根据具体表现给予行政责任及其他责任追究。

(五)对因违法违规发放贷款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及其他原因与XX农商行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XX农商行保留经济追索权,并可继续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刑事责任追究

贷款责任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发放贷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贷款责任追究程序

第三十二条 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程序

(一)责任界定。风险管理部作为贷款责任追究的牵头部门,负责整理需进行问责的不良贷款清单,会同审计稽核部组织实施不

-13- 良贷款的事实调查及确认工作,初步界定责任及责任比例,以贷款责任认定意见书形式提交监察保卫部。

(二)申辩复议。监察保卫部将贷款责任认定意见书送交相关责任人,责任人在收到认定意见书7日内,有权就相关内容进行书面申辩,责任人逾期不提交书面申辩的,视同认可。

(三)事实确认。贷款责任追究领导小组对贷款责任认定意见和责任人书面申辩意见进行评定,并形成结论意见。

(四)责任追究。监察保卫部按照贷款责任追究领导小组评定结论意见,测算贷款责任比例和赔偿保证金金额,下发《不良贷款赔偿通知书》,并负责赔偿保证金的催缴和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组织对责任人待岗、下岗、扣发工资等的处理,需党纪、政纪处分的,移交纪检部门处理。

(五)档案管理。风险管理部建立已追责不良贷款台账,加强组织清收处臵工作,定期通报贷款清收处臵情况。

第三十三条 两年内如贷款全额收回,赔偿保证金退还相关人员,如未能收回,赔偿保证金抵偿贷款本金。责任贷款赔偿后全额收回的,由责任人向支行提出申请,经支行确认,合规管理部同意后,将已赔偿保证金款项退还至相关责任人。

第三十四条 不良贷款进行责任追究后,其认定结论及责任人处罚决定列入信贷档案保管。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江苏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制订、修改和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14-

主题词:信贷管理

不良贷款追究

办法

通知

内部发送:各高管,各部室、中心。

联 系 人:徐云 联系电话:88925812(共印80份) XX农村商业银行办公室 2011年12月8日印发

-15-

第五篇:信用社(银行)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

第一条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责任意识,规范案件责任追究工作,有效遏制各类案件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银监会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对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48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和农村中小非法人金融机构。

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包括:

(一)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二)农村合作银行。

(三)农村商业银行。

(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

农村中小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前款各法人机构设置的分支机构。

第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案件包括: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实施或因未正确履行岗位职责所引发的,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或其客户的资金、财产、权益为侵犯对象的侵占、挪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以及诈骗、盗窃、抢劫等,应移送司法机关或经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

本指导意见所称涉案金额是指案发时犯罪嫌疑人侵占、挪用等涉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或其客户资金、财产、权益的价值数额。

第四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案件责任人员,是指对案件的发生负有责任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包括: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其中,间接责任人划分为: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其他间接责任人。

(一)直接责任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实施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员合伙实施侵犯本机构或本机构客户资金、财产、权益行为的涉嫌违法犯罪人;因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形成案件风险、引发不 良后果起直接作用的违纪违规人员。

(二)间接责任人: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未能有效制约或防范案件的发生,对案件造成的风险或者不 良后果起间接性作用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

1.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指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对案件防控治理承担首要责任的理事长或董事长。

2.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具体划分为:

(1)主要负责人: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人员,一般为主任(行长、总经理)。

(2)分管负责人:指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分工中,对发生案件风险的岗位、环节、领域或业务直接分工管理的高管人员,一般为副主任、副行长或副总经理。

(3)相关负责人:指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分工中,分管与直接发生案件岗位、环节、领域或业务等相关联、相制约工作,对造成案件风险或不 良后果负连带管理责任的高管人员,一般为副主任、副行长或副总经理,以及承担检查监督职责的监事长等。

3.其他间接责任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因故意、过失或不尽职,对应制约、管理或监督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知情不报,未能有效防范案件发生,对造成案件风险或者不 良后果负间接责任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般为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

第五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应当遵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处理适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权责对等、逐级追究”的原则,根据案件性质、涉案金额、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程度等情况,在核实相关人员责任基础上予以追究。

第六条 对省级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村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由理(董)事会按照章程和有关内部管理规定进行责任认定,并将处理意见征求属地银监局意见、报省级人民政

府同意后,按组织程序予以责任追究。对于省级联社(农村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责任人员,由有权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及程序进行责任追究。

第七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方式包括:纪律处分、经济处罚和其他处罚。

(一)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二)经济处罚:包括扣减绩效收入、赔偿经济损失等。

(三)其他处罚:包括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和变更劳动关系。其中批评教育包括: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停职、免职、责令辞职等;变更劳动关系即与案件责任人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以上方式可以并用。

第八条 对因故意、过失或不尽职导致发生重大案件的直接责任人员,在核清违法违规事实后,按规定程序,一律解除劳动合同:涉嫌违法犯罪的,无论金额大小,一律开除。对流程制约岗位和业务管理、监督等条线未尽职尽责,或知情不举的间接责任人员由本级或上级有权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一并追究责任。

第九条 根据案件性质和风险程度,参照以下标准追究省级以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的责任:

(一)乡镇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案件责任追究。

乡镇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指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发生案件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乡镇农村中小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设置的乡镇层级的分支机构)发生案件,给予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乡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涉案金额2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在核实责任后,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县(市)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案件责任追究。

县(市)农村中小统一法人金融机构(指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县(市)农村中小非统一法人和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县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设置的县(市)层级的分支机构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三)市、地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案件责任追究。

市、地农村中小统一法人金融机构(指市、地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市、地农村中小非统一法人和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市、地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设置的市、地层级的分支机构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发案机构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四)根据案件的性质、影响和造成风险、损失的程度,相应追究上级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管理、监督检查条线人员责任。

发生损失金额10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县(市)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发生损失金额100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市、地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或管理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在核实责任后,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条 根据案件性质和风险程度,参照以下条件,追究省级联社(农村银行)管理人员的责任:

(一)辖内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或单个案件的涉案金额占资产(资产负债表中全辖累计资产总额,下同)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二点五以下,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给予分管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二)辖内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或单个案件的涉案金额占资产万分之二点五以上万分之四以下,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三)辖内发生1亿元以上案件,或案件涉案金额占资产万分之四以上,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其他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记过以上处分。

(四)辖内发生案件造成特大风险,损失金额超过1亿元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在核实责任后,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一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外部侵害案件(诈骗、抢劫、盗窃等),该机构及人员存在违规或过失的,比照以上条款追究有关管理人员责任;存在违规或过失并发生人员伤亡的,从重追究有关管理人员责任。

第十二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案件造成损失的,相关案件责任人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案件责任人的赔偿标准由各省级联社(农村银行)根据案件性质、损失程度、相关责任大小以及当地经济状况具体制定。

第十三条 案件责任人为中共党员的,由本级或上级党组织按照《中国共 产 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案件责任人员涉嫌违法犯罪的,按照规定程序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四条 按照“自查从宽、他查从严,尽职免责、失职重罚”的原则,实行鼓励自查、尽职免责的责任追究政策。

第十五条 对自查发现的案件,在管理责任追究上可作从轻处罚;对尽职尽责、经确认没有管理责任的,可以不予追究。以下情况,可从轻、减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通过加大案件治理、完善流程操作、改进业务管理、加强稽核检查及采取得当措施自查发现、主动借 录和暴露案件的。

(二)案发前发现内控中存在问题并及时提示风险、提出整改要求,或曾主动反映、举报案件线索的。

(三)案发后及时主动追缴资金和积极赔偿损失的,根据挽回损失程度相应减轻有关人员责任。

(四)在**胁迫情况下行为失当,事后积极补救的。

(五)有重大立功表现和其他可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

第十六条 对被动发现案件,以及反复发生同质同类案件的,必须严格按照“一案四问责”和“上追两级”的要求落实责任追究。以下情况,应从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省、市(地)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屡屡发生同质同类案件,县(市,含)以下机构年度内发生案件2次以上的。

(二)对发现的案件苗头、违法违规事实或重大线索不及时报告、制止、整改、纠正、处理,或故意包庇隐瞒的。

(三)决策、指使、授意、教唆或胁迫他人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的。

(四)发生案件后,不采取积极措施挽回影响和损失,或隐瞒事实真相,隐匿、伪造、篡改、毁灭证据和妨碍、、阻挠、抗拒调查和处理的。

(五)案件引发支付风险或群体**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的。

(六)由于提名、举荐不当,人事管理部门考核失实,用人失察、失误,造成“带病”提拔形成严重后果,或把不 良行为人安排到重要岗位等,引发案件风险的。

第十七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省级联社(农村银行)应成立专案组直接查处,当地银监局负责督办。

第十八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案件,要在案发之日起3个月内对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做出处理决定,并在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将案件查处情况和责任追究结果报告当地银行业监管部门。

第十九条 对于发现案件故意隐瞒不报的,严肃追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责任;情节严重的,银行业监管部门按照监管权限、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法定程序,取消该机构理(董)事长、主任(行长)等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第二十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和审慎经营原则,发生案件,危害金融秩序,损害存款人和公众利益的,银行业监管部门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处罚。

第二十一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人员,如果对处罚不服,可按规定程序向作出处罚决定机构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可向上一级机构或管理部门提请复核,或向劳动管理部门申请仲裁。

第二十二条 各省级联社(农村银行)应按照本指导意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具体实施办法和其他相关配套制度,在征求当地银监局意见并备案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以上”均包括本数,所称“以下”均不包括本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银行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相关文章:

银行银行卡业务责任追究制度04-15

责任追究制度05-06

追究领导责任04-13

追究责任04-14

论违宪责任追究09-11

环保追究责任制度05-18

学校责任追究办法04-30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04-11

管理责任追究制度04-16

门卫责任追究制度04-26

上一篇:营销服务标兵自我介绍下一篇:优秀班主任发言稿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