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2022-07-27

第一篇: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重大危险源识别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管理制度 危险源, 制度, 评价, 管理危险源, 制度, 评价, 管理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

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

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

第五条

单位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见附件一)和申报登记范围(见附件二)的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报表》(见附件三),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

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数据库、档案库和定期报告制度,实现自身重大危险源的简易辨识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初次评估。

第三章

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

第七条

单位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八条

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

(一)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二)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三)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九条

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十条

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

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十一条

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

(一)

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

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第十二条

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应当及时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销。

第十四条

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一)

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二)

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三)

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四)

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第十五条

公司及所属企业的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七条

各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第十八条

各单位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五章

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治理整顿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的立项、监控、整改、审核、销项工作制度。

第二十条

对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暂停经营、限期整改,经评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一条

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

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二)

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三)

危险辩识与评价;

(四)

应急设备与设施;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计划,每两年进行一次实战演练或模拟演练。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企业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重大危险源识别、控制制度

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条、工地在开工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生产工艺和特点、周边环境、进度安排等,及时对各个施工阶段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尤其是、三轴深搅桩施工阶段、预应力板桩施工阶段、冠梁施工阶段、土钉墙支护施工与土方开挖交叉阶段、工程收尾阶段都要特别做好重大危险源辨识,做好预防监控管理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第二条、对项目部自有机械设备作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做好大中型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特种设备检测必须选用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单位或机构承担,相关作业人员取得相应相应工种的操作资格证书,并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第三条、5米以上深基坑必须作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并按有关规定做好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的论证工作。

第四条、针对施工现场容易出现的“小部位、大隐患”,“小工程、大事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节假日、麦(秋)收前后、冬(雨)期、复(开)工、交工期等事故多发期以及合作队伍、合作工程地的监管力度,认真开展预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机械伤害事故的专项治理工作。

第五条、制定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预警和专项管理措施,对识别出地重大危险源要逐级签订危险源控制责任状,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人,做到 “谁签字,谁负责”,严禁代签。

第六条、对各类重大危险源要分级建立详细台帐,及时掌握其数量和分布状况,制定相应的控制目标、措施及责任人,并作为重点进行监控,必要时采用旁站式监督方式实现对危险源的动态监管。要经常性的在施工现场明显处公示。

第七条、各工程项目对识别出来重大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每周由项目经理带队组织相关人员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篇: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识别

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识别、整改、控制制度 1.公司将以下情况定为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①深基坑(大于5米)无支护措施;②施工超过2层不搭设外脚手架;③外架卸料平台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④落地式脚手架没有搭设方案,采用单排外脚手架;⑤塔吊、施工电梯、门字架、整体提升架不经过相关部门检测发准用证,投入使用;⑥施工用电不按TN-S接零保护系统架设;⑦在建工程与外电距离达不到安全距离,又不采取防护措施;⑧安全网不按规定要求搭设;⑨大型模板工程没有计算、防护措施;⑩起重吊装作业没有施工方案、防护措施。

2.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项目部每月定期向公司工程质安部报告在建工程是否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公司工程质安部每月向市安监站上报《重大事故隐患报告表》。

3.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责任追究制度:项目经理是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责任人、定经费,组织落实整改;其他项目管理人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直接领导责任;各项目部对重大事故隐患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对重大事故隐患不按要求整改治理的,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理。

4.事故隐患整改实行销案制度:负责事故隐患整改的单位、人员完成整改工作后,要及时向公司工程质安部汇报,公司工程质安部进行复查,在确认事故隐患已经消除,符合安全要求后,报市安监站报告报销案。

工伤事故处理、报告、统计结案制度

一、凡发生在施工生产中,由于生产区域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操作方法的错误,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操作,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至使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作一天及以上(或死亡)的一切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应由事故发生所在的项目负责人迅速层层如实上报到主管部门(不准隐瞒或拖延上报)。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第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建设部第3号令(《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及劳动部关于对《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处理规定》的条文解释。工伤事故的认定依据《工伤保险条理》的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执行。

二、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及未遂重大事故,事故单位要在1小时之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公司工程质安部,公司在一个工作日内通知上级有关部门。事故所在工地负责人应当负责保护事故现场,不准破坏与伪造事故现场,直至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允许后方准移动现场,对受伤人员应积极抢救。

三、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轻伤事故由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处理,并填写《工伤事故审批表》根据公司工程质安部审批;重伤事故及未遂重大事故由公司主管经理组织工程质安部、综合办公室等部门及项目部有关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并由工程质安部收集、整理资料报市建委、劳动局审批。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报市建委等有关政府部门调查处理。公司工程质安部负责建立、保管公司工伤事故档案。

四、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及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被调查单位及有关人员应如实反映与提供,不得拒绝与隐瞒情节,伪造假情况和资料。

五、轻伤、重伤事故受伤人员复工后,应由项目部填写工伤事故复工报告上报公司工程质安部。

六、项目部每月应向公司工程质安部上报。《河南隆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职工伤亡事故综合统计月(年)报表》,自留一份建档。发生工伤事故,项目部还应建立事故档案资料。

七、工伤事故的统计:

1.事故的严重程度:得分为轻伤事故、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 ①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1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 ②重伤事故: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执行; ③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

④重大死亡事故:批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2.按事故加害物统计可分为:特体打击、触电、高处坠落、坍塌、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灼烫、火灾、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3.事故频率统计: ①轻伤事故频率:

年(或月工伤事故频率(%)= ②重伤频率: 重伤频率= ③死亡频率: 因工死亡频率(‰)= 项目安全生产纪律

1.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服从工地管理人员的指挥,严禁酒后上岗,不得在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罅他人的违章作业。

3.进入施工区,必须戴安全帽,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施工现场严禁穿皮鞋、带钉易滑鞋、拖鞋、高跟鞋,不准赤脚,不准从高处向下抛掷任何物料、工具等物件。不准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

4.在施工现场行走要注意安全,不得攀登脚手架、门字架和乘坐吊盘上下。

5.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无证人员禁止从事特种作业。 6.正确使用防护装置和防护设施,对各种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和警告、安全标志未经施工负责人批准,不准任意拆除。

7.非有关操作人员不准进入危险区内,不准在施工现场内打闹或私自乱动机电设备。

8.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各项活动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篇:危险源识别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识别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公司安全部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部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a) 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b) 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c) 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分公司安全科、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科技兴安”,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遏制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需要合理设计,统筹规划。

1、要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

2、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

3、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防范;

4、对有缺陷和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实施治理;

5、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要促使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落实措施,自主保安,以实现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6、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摸清底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情况,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定期报告制度;

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7、对存在缺陷和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治理整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8、建立和完善有关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治理的法规和政策,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三、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四 、1.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普查、评估、监控、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切实防范重大事故。

2.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成立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和指导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3.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生产部门立即整改;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部门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难以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监控措施。4.为规范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各部门应统一按照公司组织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日常监督工作,采取措施,切实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第五篇:如何加强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控整改

建筑构件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构件生产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建筑构件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生产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建筑构件生产中的机械设备加手工劳动,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生产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之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建筑构件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不安全因素),是指建筑构件生产企业长期或者临时生产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设备和生产对作业人员不安全因素)。

《安全生产法》之所以有上述规定,主要是考虑到重大危险源是危险物品大量聚集的地方,存在着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对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集体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监督专业人员及时识别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全面地掌握本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及具体的危害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生产安全保证

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要素。“重大危险源”简言之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类容易构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主要是在生产开始前,根据生产任务各方面的资料、当前的状态、外部环境、管理制度、工艺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的部位、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在生产开工前识别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制定可控制的有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现场事故的“隐患”,保障生产安全,为企业完成产值,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作为建筑构件生产企业,有着自身固有的特点。首先,产品多样性,存在高空作业、机械伤害、触电、化学性爆炸等,是重大危险源最多的行业之一,建筑构件企业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操作差异,其中蕴涵的不安全因素也各种各样,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同时这些变化还有不规则性的特点。生产车间(部门)的整体素质不尽相同,一旦各车间之间不能有效地协调、配合,就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安全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一些老套套、老框框早已不适合现代管理的需要,只有顺应构件生产过程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控制的方法,才能把重大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生产过程安全。

二、重大危险源失控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根源

在建筑构件企业中,绝大多数设企业内部加油站(库)来给砼拌车,泵车,货车等服务。一旦加油站发生事故,必定是重大性质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危险源失控在成的。如2007年11月24日上午发生在上海浦东新区浦三路909号的一家加油站发生爆炸,导致4人死亡。其中,两名在现场施工的工人当场死亡。

通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分析,认定此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在检修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位于地下的储气罐进行加压,但储气罐内残留部分油气,加上施工人员加压过度,储气罐遂发生爆炸。

为此,上海市安监等部门联合要求全市加油站,包括企业内部加油站,按标准进行安全评估。在安全评估过程中,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照,逐一进行整改和完善,使建筑构件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重大危险安全源监控体系、制度。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推导事故防范规律

学会运用重大危险源识别和分析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就能掌握生产过程中控制事故发生的主动权,所以它在生产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建筑构件企业自身的特点,各类的重大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各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安全监督管理及检查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将各类重大危险源分门别类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针对性地对控制措施进行检查。

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体打击。包括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可能发生的砸伤、碰伤等伤害。

2.高处坠落。在产品堆放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坠落事故。

3.机械伤害。装修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未被及时排除,发生绞、碾、碰、轧、挤等事故。

4.触电伤害。生产现场用电不规范,如乱拉乱接,对电闸刀、接线盒、电动机及其传输系统等无可靠的防护,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作业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5.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也是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

6.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对所从事的作业规程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想当然做事而发生安全事故。

7.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搬运、使用和保管时易发生安全事故。

以上七个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是建筑构件企业最常见的,也是重大事故隐患最突出的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如不认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四、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落实

在生产过程中,按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是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是建筑构件生产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要真正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生产车间是制定控制重大危险源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产品生产的特点把生产现场中各类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现场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生产过程中,实施定人定期跟踪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同时,组织制定生产现场中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企业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方法,指导、帮助生产现场及作业人员如何有效地识别重大危险源,如何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加强对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宣传教育和培训,尤其是以预防事故为主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安全教育,真正做到 “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使生产现场的全体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能自觉执行所制定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和工人自身的安全。

建筑构件企业的安全生产不只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事,也不只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它关系到企业每一个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事业和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与幸福,企业只有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局面,才能做到生产和安全的双丰收,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驻店药师质量职责下一篇:作风建设年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