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10-04

第一篇: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安徽省建设工程合同监督管理办法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三日)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培育和发展本省建筑市场,规范建设工程合同主体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中所称建设工程合同是指从事土木建筑、线路管道敷设、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管理活动中所订立的合同。

第二条 凡从事上述发包和承包活动的单位签订合同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察机关、按照各自的职权依法对建设工程合同以及建设工程进行监督。

第四条 订立建设工程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价格政策、计价方法和取费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扩大计价的各项标准,不得任意压价、抬价、压工期或附加不合理条件。招标工程以投标中标价、工期及招标文件、投标承诺为准,合同不得擅自变更。

第五条 订立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当事人应当出具法定代表人证

明,委托代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的,应当出具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委托代理人资格证明。

第六条 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当事人双方是法人或经法人授权的其他经济组织;

(二)当事人具有相应资质;

(三)工程实施招投标,中标通知书已经下达;

(四)建设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第七条 当事人签订勘察、设计、电梯安装、维修、施工合同等,必须使用国家、省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和约定合同条款,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要约定解决办法和处罚原则。

第八条 凡不具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资格的发包方,必须将建设工程项目委托给具有相应资格的监理单位监理,由其对工程项目实施工期、质量、投资控制,并进行合同管理。在签订监理委托合同时,应当使用建设部、国家工商局制订的《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示范文本。第九条 承发包双方应该参照国家或者省颁发的有关工期定额,确定相应的施工工期,不得任意压缩,以确保工程质量。没有具体工期定额的工程,由双方协商确定合理工期。

第十条 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合格等级。

对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和质量的检查与验收要求,发包方应在建设工程合同中约定,承发包应严格按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的标准规范要求组织施工。

第十一条 合同价款应以定额和相应的取费标准作为依据,根据成本、利润、税金的价格结构形式,通过招标投标,承发包双方协商,合理确定,同时还应考虑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价格的市场变动因素。合同履行过程中可根据合同协议条款约定对价格进行适应的调整。发包方不得以带资垫资、压级压价为条件发包建设工程。第十二条 承发包双方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必须具备相应的资金条件和履行施工合同的能力,对合同范围内的工程实施建设时发包方必须具备组织协调能力,承包方必须具备有关部门核发的资质等级,取费证书并持有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

第十三条 严格执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办法,发包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月初预支、按月结算,按月预支、分段结算,按部位预支,竣工后一次结算的办法。承包单位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根据统一的“工程价款结算帐单”,经发包单位审查签证;竣工结算为20到45天,月终结算为5天。

第十四条 发包方应将全部工程发包给一个施工企业总承包,签订总包合同;对由多个单位工程组成的大型或专业复杂的工程,发包方也可分别以单位工程为单位,发包给几个施工企业并签订承包合同,但不准将单位工程肢解发包。

第十五条 建筑项目的总承包具备

一、二级资质的,在组织工程项目施工时,可以将建设项目中的单位工程、单位工程中的部分项目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施工。分包单位的工程应获得建设单位认可;建设项目的主要单位工程,单位工程中的主体工程应自行组织施工;禁止转包工程。

分包工程应签订分包合同,分包方向总承包负责;分包工程因质量、工期和分包行为造成违反总承包合同的,由总承包方承担责任;分包合同与总承包合同发生抵触的,以总包合同为准。

第十六条 施工合同正本两份,承发包双方各执一份,副本若干份,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建设工程,符合招投标条件的,必须按规定招标、投标。对已取得“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标时可以按不同命名等级加分。

第十八条 承发包双方报请合同审查和合同鉴证时,应提交以下主要文件和证明材料。

(一)合同原本;

(二)《营业执照》副本;

(三)《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四)当年的投资计划文件、规划许可证;

(五)招投标工程的中标通知书;

(六)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及委托代理人资格证明;

(七)与施工合同有关监理合同文件及相应的资质证明;

(八)相应等级的项目经理资质证书;

(九)其他按规定须提交的批准文件。

第十九条 变更或解除建设工程合同应签书面协议,并于签订之日起5日内报原鉴证、备案部门。

第二十条 凡不签订书面合同,未使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办理合同鉴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

第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后,一方拒绝履行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二条 建设工程合同发生纠纷,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应在努力保持施工连续,不使工程质量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三条 对依法需要办理企业法人登记,未经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擅自开业,订立合同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登记管理条例》根据情节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的处罚。

第二十四条 对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的,或者以上述行为签订合同的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根据情节处以罚款。

第二十五条 对违法发承包、肢解分包、非法分包、转包工程的行为或者以此行为签订合同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权,依法视情节轻重,对责任者处警告、暂扣或者吊销资格(资质)证书等处罚,并处以罚款。

第二十六条 对以下利用建设工程合同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一)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采用下列欺诈手段骗取财物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工商局第38号令《关于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退回所骗财物,处以罚款。

1、伪造合同的:

2、盗用、假冒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3、虚构主体资格的;

4、虚构货源或者合同标的物的;

5、利用虚假广告和信息诱人签订合同,骗取中介费、立项费、培训费等费用的;

6、其他利用合同欺诈当事人的。

(三)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要用下列手段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暂行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退回侵占的资产,并处以罚款。

1、利用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2、双方恶意串通,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3、其他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第二十七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为他人实施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违法行业提供证明、执照、印章、帐户、凭证以及其他便利条件。违反本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暂行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办法的违纪行为,监察机关依照《行政监察法》根据情节轻重,作出对当事人警告、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处分的监察决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外,依照有关规定,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含授权单位)、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敲诈勒索,徇私舞蔽的,由监察机关作出监察决定或由其所在单位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安徽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1998年03月13日 实施日期:1998年03月13日

(地方法规)

第二篇:安徽省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管理,规范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车型、标志和示警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管理办法》(交通部2002年第6号令)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管理机构依法开展交通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时使用的专用车辆。

第三条省交通主管部门是全省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主管部门,各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厅直各执法单位管理所属的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省交通主管部门对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实行定编管理、总量控制。

第四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车型、标志和示警灯执行交通部统一规范。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车型包括轿车、越野车和轻型客车三类。标志包括车辆颜色和文字标识,示警灯包括顶灯和发声器。

第五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基本色为白色,沿车辆前保险杆环绕车身以下部分为橙黄色;车身两侧统一喷印“中国公路”和具体执法门类的文字标识,字体为黑体,文字颜色为黑色。

交通海事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标识按照交通部有关规定喷印。

第六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示警灯为红、黄、蓝三色固定式排灯,安装在车顶前部。

示警灯排灯中间装备圆形红白色公路路徽;排灯颜色左右两侧对称分布,每侧从里向外依次为黄色、红色和蓝色。其中,红色占排灯单侧长度的二分之一,蓝色、黄色各占排灯单侧长度的四分之一。

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示警灯采用相同的呼话、音调、灯光、选择自动转换等技术的电子发声器。音调应当与警车等特种车辆音调有所区别。

第七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凭省交通主管部门核发的《安徽省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分配单》(以下简称《分配单》,式样见附件一)到车籍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管所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第八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示警灯使用证》(以下简称《使用证》)是使用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标志和示警灯的有效证件。凡安装示警灯的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必须持有省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证》,并随车携带。

《使用证》使用统一制式(式样见附件二)。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喷印、安装、使用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标志和示警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和转借《使用证》。

第十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在执行以下公务时方可使用示警灯:

(一)执行抢险、施救等紧急任务;

(二)查处逃缴交通规费和车辆通行费的车辆;

(三)查处损坏公路的车辆;

(四)依法采取交通行政强制措施;

(五)执行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任务;

(六)其他依法执行的紧急任务。

第十一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

第十二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在执行公务使用示警灯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般情况下,只使用示警灯;通过车辆、人员繁杂的路段、路口或者警告其他车辆让行时,可以断续使用发声器;

(二)两辆以上专用车辆列队行驶时,前车如使用发声器,后车不得再使用发声器;

(三)在公安机关明令禁止使用发声器的道路或者区域内不得使用发声器;

(四)22:00时至7:00时,非特殊情况不得使用发声器。

第十三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使用,严格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执行交通行政执法公务中追车;

(二)公车私用或者将专用车辆和示警灯转借给他人;

(三)非执行公务时,将车辆停放在学校、风景区、饮食、休闲、娱乐等场所;

(四)从事与交通监督检查无关的其它活动;

(五)违反本办法的规定转让车辆;

(六)不遵守收费站点管理规定和通行秩序;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它禁止性行为。

第十四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执行公务时,在本省范围内(含高速公路)凭《使用证》免交通行费。但应当主动出示《使用证》,配合收费人员检查。不能当场出示《使用证》的,应当按章交纳通行费。

第十五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申领《使用证》的,由所在单位填写“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示警灯使用证申领表”和“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登记表”(见附件

三、四)一式三份,由车辆所属单位逐级审核同意后,报省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省交通主管部门对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使用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审验。未经审验的《使用证》自动失效。

第十八条《使用证》遗失,应当及时在全省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遗失公告,声明作废。《使用证》遗失、损毁的应按原申领渠道申请补发或换发。

第十九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转让、报废或者改变用途的,原使用单位应当拆除示警灯,消除本办法规定的文字标识,并将《使用证》交回省交通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示警灯由车辆单位安装具有资质的厂家生产的标准产品。车辆颜色喷涂由车辆单位凭《分

配单》按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厅直各执法单位应当加强对专用车辆驾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专用车辆驾驶人员应当定期接受设区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厅直各执法单位的专项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喷印、安装、使用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标志和示警灯的,违反本办法的规定转让、转借《使用证》的,由省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或者收缴其示警灯、销毁相关标志和证件。

第二十三条在车辆使用和管理工作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对车辆所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按人事管理权限由车辆所在单位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负直接责任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视情节轻重吊销或注销其交通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伪造、假冒使用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标志、示警灯和《使用证》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管理办法》的规定,由省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其拆除示警灯、销毁相关标志和证件,并处1万元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的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由所在单位给予相应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07年元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2年4月25日,在第十二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深圳市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在五洲宾馆隆重举行,这是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加挂牌子后首次市级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受到了各界强烈关注。中纪委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专程莅临会议指导工作,并亲自将第一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牌子授予深圳市。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出席会议,与田力普局长共同为示范城市揭牌。

田力普局长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深圳近年来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盛赞深圳是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的一块高地,一面旗帜,将首块示范市的牌子授予深圳,是经过评委会讨论决定的,深圳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实至名归。陈彪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省知识产权局长期以来对深圳知识产权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就下一步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部署。陈彪副市长强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提升深圳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知识产权资源观的观念,紧紧围绕三个方向,坚持做大四个注重,认真完成好九项任务,为全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提升“深圳质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还发布了2011年深圳市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十大知识产权事件和指标体系,表彰了19家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做了典型发言。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司长徐治江、专利管理司副司长雷筱云,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陶凯元、党组书记马宪民,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华楠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一康主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分局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企业、中介、行业和科研院所代表共约1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当天,还举行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决定宣讲会,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马宪民详细讲解了决定出台的背景、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举办十二年来,已成为知识产权界年度重要活动,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市知识产权局的精心组织筹备下,各区、各分局均举办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为深圳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和创造“深圳质量”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第四篇: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维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统称使用单位)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以及监管部门实施的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 使用单位依法取得相关执业许可后方可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并依法承担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责任。

第四条 使用单位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购进、验收、储存、养护、调配等管理制度。

第五条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药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商、质监、价格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购进验收管理

第六条 使用单位应当从具有药品或者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或者医疗器械。购进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未实行许可证管理的医疗器械除外。

第七条 推行有配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向农村医疗机构统一配送供应药品,建立和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

第八条 以集中招标投标方式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并接受药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九条 使用单位购进药品、医疗器械,应当查验、索取下列资料,并建立采购档案:

(一)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或者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二)药品生产或者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复印件;

(三)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复印件;

(四)药品检验报告书、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明、医疗器械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五)药品或者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销售人员授权书及其身份证明和销售凭证。

前款第

(一)至

(四)项规定资料的复印件,应当加盖供货单位的印章。

对国家实行强制性安全认证的医疗器械,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查验并索取相关资料。

第十条 使用单位购进药品,应当按药品批号逐批验收,查验药品的外观、包装、标签、说明书等,详细填写药品验收记录。药品验收记录应当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生产厂商(中药材标明产地)、剂型、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供货单位、数量、购货日期、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等。

第十一条 使用单位购进医疗器械,应当进行进货验收,详细填写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应当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供货单位、生产批号(出厂编号或序列号或生产日期)、注册证号、有效期、数量、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等。灭菌医疗器械还应当记录灭菌日期或者灭菌批号。

使用单位对外请医师自带的医疗器械,应当按前款规定进行查验。

第十二条 药品验收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药品有效期限超过2年的,药品验收记录保存至有效期届满后1年。

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应当保存至有效期届满或者停止使用后1年,但不得少于2年。植入性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应当跟踪保存至该产品使用结束。

第十三条 使用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从不具备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或者医

2 疗器械;

(二)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或者购买其他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或者研制的医疗器械;

(三)购进包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药品或者医疗器械;

(四)从超经营方式或者超经营范围的企业购进药品或者医疗器械。

第三章 储存养护管理

第十四条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规范药房,储存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场所、设施和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以及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第十五条 使用单位对储存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应当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对过期、失效、变质、霉烂、虫蛀、破损、淘汰的药品和过期、破损、淘汰的医疗器械,应当立即封存登记,并按规定报告处理。

第十六条 使用单位应当按规定建立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的档案,及时养护、校检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并做好养护、校检记录。

经养护、校检达不到产品标准要求的设备类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不得使用,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调配使用管理

第十七条 使用单位应当在依法核定的诊疗科目或者服务项目范围内调配与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

第十八条 使用单位应当按处方调配药品,审核和调配处方药剂的人员应当是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村卫生室、单位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个体诊所等使用单位缺乏资格认定药学技术人员的,应当由经县级以上药监部门组织的药学法律和专业知识考试合格人员按处方调配药品。

第十九条 使用单位直接接触药品和无菌医疗器械的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无菌医疗器械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或者无菌医疗器械的工作。

第二十条 使用单位调配药品的工具、包装材料和容器、

3 工作环境,应当符合质量和卫生要求。

使用单位调配药品需要对原最小包装的药品拆零的,应当做好拆零记录,并保留原最小包装物至使用完为止。拆零后的药品包装应当注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的使用进行跟踪记录,建立使用记录档案。使用记录档案应当包括病案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时间、手术医师姓名、植入器械名称、规格型号、产品出厂编号或序列号、产品注册证号、生产厂家、供货单位等信息。使用记录档案应当与病历档案、回访记录等一并管理。

第二十二条 使用单位受让、受赠使用过的设备类医疗器械,应当查验其合法证明并经法定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二十三条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监测、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使用单位发现其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品或者医疗器械,通知生产经营企业,并向药监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使用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出售处方药;

(二)以义诊、义卖、试用、零售等方式销售药品、医疗器械;

(三)未经批准在医疗广告中进行药品或者医疗器械宣传;

(四)对配制的制剂或者研制的医疗器械发布广告;

(五)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者超出适用范围使用医疗器械;

(六)将研制的医疗器械对外出售。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药监部门应当对使用单位的下列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使用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相应资料,不得拒

4 绝和隐瞒:

(一)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二)药品、医疗器械采购档案、购货凭证、验收记录和植入人体医疗器械跟踪登记等管理情况;

(三)药品、医疗器械的调配使用、储存养护等情况。

第二十六条 卫生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对医疗机构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实施药事管理。

工商部门应当依法对使用单位的广告进行监督检查,受理药品和医疗器械广告的投诉和举报,查处药品和医疗器械广告违法行为。

价格部门应当依法对使用单位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受理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的投诉和举报,查处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违法行为。

第二十七条 药监、卫生、价格、工商、质监、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使用单位遵守强制性标准、法定要求的情况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监督检查记录应当作为其直接负责人员定期考核的内容。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第二十八条 药监、卫生、价格、工商、质监、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举报电话;对接到的举报,应当及时、完整地记录并妥善保存。举报事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依法进行核实、处理、答复;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举报人。

第二十九条 药监部门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信用管理制度,将不依法安全、有效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单位列入不良记录名单。

药监部门应当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药监部门接到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公共安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药监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购进药品或医疗器械未索取、查验、留存相关证明材料的;

(二)购进药品或医疗器械未验收,或者没有验收记录,以及验收记录不真实、不完整的;

(三)对外请医师自带的医疗器械资质证件未按规定查验的;

(四)未按规定储存养护药品或医疗器械的;

(五)未建立植入人体医疗器械质量跟踪使用记录的;

(六)对设备类医疗器械未建立设备档案、未定期养护校验的。

第三十一条 使用单位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受让、受赠使用过的设备类医疗器械的,由药监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使用单位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出售处方药的,由药监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销售药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第三十三条 使用单位以义诊、义卖、试用、零售等方式销售药品、医疗器械的,分别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使用单位未经批准在医疗广告中进行药品和医疗器械宣传、对配制的制剂或者研制的医疗器械发布广告的,由工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三十五条 使用单位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者超出适用范围使用医疗器械的,由药监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第三十六条 使用单位将其研制的医疗器械对外出售的,由药监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第三十七条 药监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

6 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违法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行为的举报或者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问题的报告不及时处理,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参与药品或者医疗器械购销活动的;

(三)向使用单位推荐药品或者医疗器械的;

(四)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查处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市场监督管理局(整理)

2012年4月1日上午,全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暨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工作会议在市民中心多功能会议厅召开,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一康主持会议,副市长、市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彪,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组长、市打假办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徐友军,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副组长、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国宾,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副组长、市市场监管局副巡视员李卫南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市各区(新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公安局及其分局、市场监管局及其分局、监管所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市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食品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媒体记者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徐友军同志首先传达省“三打”领导小组第七次(扩大)会议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省“三打”领导小组充分肯定全省“三打”专项行动取得的成绩,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层层抓好落实,各地打击行动突出自身特色,深入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打击成效初显。随后,李卫南同志简要汇报了全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阶段工作情况及下一阶段工作部署,王国宾同志介绍了我市公安部门加大力度查办制假售假大要案的经验成果。

截止3月30日,全市打假专项行动各单位共出动执法人员51746人次,检查各类经营户42530家;开展联合行动1144次,查办制假售假案件1105宗,涉案货值5753.32万元;查获假冒伪劣商品795987件,假冒伪劣卷烟296.63万支,盗版光碟及书籍27767件,取缔捣毁无证照制售假窝点695个,在私宰窝点查获生猪327头,在各类市场查获私宰肉3387.5公斤;各行政执法单位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48宗。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32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16人,依法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08人,逮捕40人,判刑18人。

陈彪副市长在会上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三打两建”工作与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工作、打假责任制考核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的成效。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确立长期作战的观念。近期,省、市有关领导高度重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多次深入基层督导检查,全力推进“三打两建”工作,同时要求大家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二是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突出重点取得明显成效。下一阶段行动,要抓好重点行业,突出对食品、药品和电子通讯产品的整治;要抓住重点区域,突出对省打假警示区域、警示市场和限期整改区域的整治;要抓住重点对象,突出对大要案、利益链、保护伞的打击。三是要打建结合,构建长效监管和社会共治机制。以食品安全领域为切入点,借助打击食品违法行为所产生的震慑力和社会影响,建立食品安全违法信息披露、食品违法经营者“黑名单”等失信惩戒机制,推进食品经营者信用信息数据分级分类管理,通过立法实现经营者、企业失信记录纳入相关人员个人信用档案,建立守信者、失信者在入户、就业、信贷等方面的差别对待机制,增加违法成本。

上一篇:安全防护设施搭建计划下一篇:安检服务项目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