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前期性教育

2022-08-09

第一篇:父母课堂前期性教育

父母课堂 家庭教育的真相

家庭教育的真相之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最成功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的教育。不幸的是,孩子从小被期待做父母希望的样子,从而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慢慢的就和真实的自我失去了连接,灵性泯灭了,潜能阻滞了。越智慧的父母越少在孩子身上打上自己的烙印,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不干涉,不代替、不限制。孩子做自己的过程一定会不符合父母的期待,甚至会惹很多麻烦,父母所以干涉孩子做自己,其实只是为了减少自己的麻烦,而没有觉察到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影响。

家庭教育的真相之二:孩子的生命是圆融具足的,其实并不需要父母“教”什么。父母努力教给孩子的其实并不一定适合孩子的生命。父母在“知性”层面、“智性”层面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在“慧性”层面其实是父母的老师。父母知道的多是道理,而孩子知道的却是真理、真相。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孩子需要被“教育”,而是父母需要通过“教育”孩子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也许是陪伴在孩子身边,和孩子的生命能量共振。

家庭教育的真相之三: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情绪转移、能量传递的过程。父母教给孩子的知识、道理、规则,孩子会忘记,甚至逆反;而父母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却会传递给孩子,并被孩子内化到自己的生命中,成为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模式,一生受影响!情绪化的父母无法协助到孩子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只会培养出情绪化的孩子。教育只有在父母平静地时候才会真正发生,父母不平静时候所做的努力,孩子接收不到。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平静、喜悦的过程,平静、喜悦的状态就是爱,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篇:家庭教育观念——父母课堂(范文模版)

教育方式

每天只问孩子四句话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

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

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

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

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家长的十个坏习惯会毁掉孩子家庭教育

为什么父母的苦心付出不能得到优良的回报,当真我们的孩子都是白眼狼吗?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困惑的家长,又或者你是一个不希望未来遭遇这种困惑的家长,请你和我们一起,拨开这团困惑的迷雾,看到迷雾后面藏着的真相——中国完形教育著名的亲子教练陈鹏宇老师,经过大量案例的积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为是的爱毁掉原本自信快乐的孩子的十条共性问题,您不妨对照一看。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听!

鹏宇老师家的宝贝女儿在有一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天天打游戏,晚上打到12点才睡觉。家里的妈妈、姨妈和姥姥都沉不住气了:这天天打电脑,作业不写怎么办!指责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声,依然故我。鹏宇老师那次出差回来,正赶上妻子为此事犯愁。他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回头叫了一声“爸爸”。他说:玩电脑呢,没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儿的头上,半开玩笑说:爸爸给你传送一些爱的能量,别耽搁你玩,你继续玩吧。十几分钟后,他松开说:好了,不想玩了就早点休息啊,别累坏了! 那天晚上,女儿十点半就睡了。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鹏宇老师说: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鹏宇老师对女儿学习从没什么要求,甚至戏谑说:“不要考前几名,考前几名被老师盯上就麻烦了!”可是有次女儿考了第三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她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请我吃肯德基吧!这个爸爸说了:好啊!不过爸爸不是因为你考第三名才要请你。爸爸爱你,即使你考倒数第一倒数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会请你的! 孩子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里怎样,还用说吗,幸福着呢!

5.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

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6.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个哥哥。从小父母就偏爱哥哥,认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气。所以自我砥砺,一定要争口气给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来她果然比哥哥成绩还好,考上大学,有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但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证明给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无可忍,要和她离婚„„

7.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这样,我越要怎么样!

9.总是担心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

有个妈妈在孩子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在经过一间网吧时警告孩子:看见没,这是网吧,很多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了,你可不能进去!一天又一天,一开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里好奇极了,终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进这间网吧看看。

再后来孩子网瘾了!孩子是否自信,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 1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毁灭了孩子的自尊。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问题。以至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

鹏宇老师认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平静和喜悦的过程,平静和喜悦的状态就是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 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

他会一点一点从父母那里学会“比较”,并且用“比较”杀掉自己的自信,让自己永远被“比较”来的“痛苦结果”所折磨。

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自有一份属于他的优秀之处!不要用比较杀伤孩子的自尊了.

第三篇:纪顺浩---读父母课堂之教育从家庭开始有感

读父母课堂之《教育从家庭开始》有感

一年级二班 纪顺浩 家长姓名:邱玉华

闲暇之余偶然在《父母课堂》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教育从家庭开始》,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给了我不少启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家庭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最温馨的一个港湾。父母在餐桌上说的每一句话,孩子都听在耳中,记在心里。”以前总是觉得孩子上学了,教育工作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作为家长只要用心工作、努力赚钱让孩子吃穿无忧,身体健康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责任,对教育工作存在很大的误区,自从读了“教育从家庭开始”之后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可谓是茅塞顿开,深切的感悟到家长的言传身教、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有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存在的理由,所有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和普天下父母一样,期盼着儿女成龙成凤。以前往往因为孩子考试的分数不理想,在家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不考虑孩子的自身感受从而压制了孩子的想法。以后我们作为家长的要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孩子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而不能一味的利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给孩子多一点广阔的空间去思考和孩子一起成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当做自己人生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

文中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为孩子营造家庭学习氛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亲近图书馆,不但可以让孩子减少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更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提高自身修养。这种氛围的营造需要家庭每一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感和爱心,让我们设法陪孩子一起走进书中,爱上阅读,和孩子一起成长。

因此正如文章最后指出的那样,“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让教育真正从家庭开始”。

感谢《父母课堂》这本杂志给我启示,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家长。

第四篇:父母课堂

《父母课堂》真的是父母们学习的好帮手,通过阅读父母课堂,使我感受很深,在没有订约前,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正确的,是成功的,本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自以为方法是对的,其实不然。通常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大人的思维模式去考虑孩子的感受。这样是不对的,应以理做人,不应该以权威压人。

做为家长,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必须以身作侧,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孩子多鼓励少惩罚,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和成就感,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多于孩子交谈,主要靠沟通,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特殊需要,他们渴望被尊重,,被信任和理解,更渴望与父母建立伙伴关系,关系孩子不仅要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抚慰,让孩子真正拥有一个倾诉的对象,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意味着对孩子思想的自由,还孩子表达的自由,还孩子心灵的自由,意味着对孩子想象的放飞,对孩子个性的认同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孩子犯错的时候,要给孩子说明和辩解的机会,随意发火或呵斥威吓孩子,以免使孩子养成自卑、软弱、粗暴的性格。我们应该试着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让孩子要敢于面对现实,从小懂得人生有快乐和痛苦,即使失败了也告诉他不要气馁,要有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总之《父母课堂》是我们家长学习的榜样,他从多角度、深层次的探索育子之道和分析孩子成长的规律,教育父母、深入解读父母的心结和培养方式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使我们感激不敬。

学生:王文资家长:管炳先

第五篇:父母课堂

【父母课堂】开学第一周才是拉开孩子差距的最佳时期!这些方法太有用了

新学期开始,孩子的寒假生活在一片叹息声中就这样结束了,很多孩子还沉浸在假期的欢声笑语当中。课堂上和其他学生窃窃私语,互相交流一下假期的开心事。有些孩子托着下巴貌似在听课,思想早就飞到九霄云外了。对于孩子的这种“开学综合症”,小编给各位家长开一个“药方”,家长们请根据孩子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抓药”。

上课无精打采、瞌睡连连

表现:听到上课铃声就犯困,提不起精神,听不清老师讲的是什么,经常性的走神和发呆,甚至昏昏欲睡。 原因:

1.孩子的思想还沉溺在假期生活当中,注意力难以集中。 2.孩子在假期当中养成了睡懒觉的习惯,还没适应早起。 3.孩子的心态没有摆正,学习不够积极。

解决办法:

1.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规划和目标,快速的把孩子思想从假期转换到学习中来。 2.每天晚上监督孩子早睡早起(关于孩子睡眠问题多说几句,小学阶段的孩子一定要保持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而且一定要早睡早起,8点睡6点起和10点睡8点起都是睡眠10个小时,但是效果是完全不同的,6点起的孩子能够更早的进入状态。),手机、电脑等严格控制时间。 3.多鼓励孩子,和孩子谈谈心,让孩子讲一下开学第一天的趣事,让孩子心情放松。

表现:上课和同学低声窃窃私语或者传纸条,交流寒假趣事,开学三天松,好像和假期一样。课本随手一放,不去预习,甚至懒的看一眼。

原因:

1.孩子在假期没那么多玩伴,开学见那么多同学比较兴奋。 2.刚开学学习任务轻,没有作业压力。 3.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 解决办法:

1.家长在平时交流当中有意识的给孩子灌输有关学习的话题,教孩子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开学前一周学生的作业压力很小,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预习功课,让孩子对本学期学习内容有大体的了解。 3.有些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比较慢,家长要给孩子营造学习的氛围,晚上陪孩子一起看书做功课等,给孩子学习的动力。

表现: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脾气暴躁,有的时候又突然沉默不语,情绪低沉。饭量下降、厌食、挑食。 原因:

1.孩子刚过完了自由、宽松的暑假生活,进入学校之后要遵守学校、课堂的各种规章制度,环境的突然转变让孩子情绪变得不稳定。

2.孩子吃惯了家里的饭菜,对学校的饭菜不太习惯,导致食欲下降,甚至厌食,环境的转变和开学的紧张情绪也容易让孩子食欲下降。 解决方法:

1.在家里规范一下孩子的学习时间和作息时间,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充满秩序的学习生活。稳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心情保持开心和愉快。

2.孩子在假期形成了吃饭暴饮暴食的习惯,吃饭时间无规律,饿了就会吃零食。家长要慢慢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合理膳食,三餐时间要严格遵循规律。

表现:和同学聊天内容多是关于手机游戏和电脑游戏,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心不在焉。

原因:在寒假当中,孩子长时间接触手机和电脑,孩子好奇心强、自制力差,难以抵挡手机电脑游戏的诱惑,以致于沉迷其中。学习生活开始,孩子虽然离开了手机和电脑,但是心思全在手机和电脑游戏上面,导致无心学习。 解决方法:

1.让孩子远离手机和电脑,手机和电脑给孩子带来的依赖症非常大,孩子的自制力尚未形成,很容易对游戏上瘾,家长一定要重视。

2.不要在孩子身边频繁的使用手机和电脑,孩子很容易被诱惑,内心也会感到不平衡。

除了上述孩子容易发生的“症状”之外,家长也要帮助孩子锻炼身体,轻松了一个假期之后,忙碌紧张的学校生活会让很多孩子的身体吃不消。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一个科学合适的学习方法能让孩子的学习轻松很多,也更加的有效率。新的学期,家长要和和孩子一同加油!

上一篇:防骗防踩踏知识讲稿下一篇:防溺水知识安全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