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部管理制度

2022-08-10

制度是通过规范体系表现出来的,必须借助于有力执行才能发挥出制度规范效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规划建设部管理制度》,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规划建设部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某某单位信息系统规划、建设阶段项目管理,规范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流程,及时提供满足管理和业务需求的应用系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某某单位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 职 责

第三条 某某单位办公室职责:

负责受理各处室提交的信息系统需求的申请进行审核; 负责对各处室提交的信息系统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同时需要进行安全分析,主持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演示版的审核;负责质量控制,组织信息系统验收和正式上线使用;负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整体协调工作。

负责对新建的信息系统、设备、配套设施进行监督及管理。

第三章 工作程序

1 第四条 提出需求:

各处室提出开发的应用软件的需求,具体包括:时间要求、功能要求、权限控制、安全要求和业务流程。

第五条

受理:

某某单位办公室在接到各处室的要求后,立即着手安排各项准备工作,制定任务计划,包括人力资源的考虑和时间要求的考虑,寻找软件开发商进行协商,向信息系统开发商提出开发要求。

第六条

需求分析:

信息系统开发商在接到开发要求后,与某某单位办公室共同进行需求分析。

第七条

需求审核:

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各处室信息系统开发商共同进行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审核,信息系统开发商提供审核所需的材料和需求规格说明书,负责技术问题的解释。各处室应认真审核需求规格说书所描述的内容是否符合业务和管理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某某单位办公室和信息系统开发商重新进行需求分析,直到审核通过为止,各处室签字认可。

第八条

概要设计:

信息系统开发商对审核通过后的需求按软件建设标准开始进行概要设计。

第九条 概要设计审核:

2 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需求部门对信息系统开发商的概要设计进行审核,包括:是否符合各处室提出的业务和管理要求,是否符合软件建设标准的要求,结构是否合理。审核未通过,信息系统开发商重新进行概要设计。

第十条 演示版建设:

信息系统开发商对概要设计通过后的需求进行演示版的建设,完成所有界面设计、业务流程和功能规划。

第十一条

演示版的审核:

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各处室信息系统开发商共同进行演示版的审核,业务部门要对界面、业务流程和功能划分进行确认,如未达到各处室的要求,重新进行演示版的建设,直到审核通过为止,由各处室签字认可。

第十二条 详细设计和代码编制:

信息系统开发商对演示版审核通过后的应用开始进行详细设计和代码编写,并按软件建设标准文档模版补充和完善详细设计说明书。

信息系统开发商对代码编写完的应用产品编写安装维护手册、升级安装手册、用户操作手册、测试用例报告,并进行多种方式的测试,包括:开发人员自身的测试、测试人员的测试,测试环境的测试。测试的内容不仅需要包含功能需求,也需要包含业务系统的安全需求,测试人员在测试完成后应编制测试报告,如果出现BUG或者不满足安全需求,

3 要求填写BUG记录表,开发人员修订程序代码,直到测试完全通过。

第十三条

安装部署试运行:

某某单位办公室根据安排通知信息系统开发商开始安装部署试运行时间。由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各处室进行安装部署试运行工作,并由各处室负责用户测试工作。

第十四条

试运行审核:

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各处室试运行进行审核,审查测试用例、报告测试报告以及相关的技术文档,对程序中的关键点和安全需求按照测试用例报告进行严格测试,各处室应配合某某单位办公室对应用系统进行试用,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满足业务和管理要求,如果试用过程中发现不符合业务和管理要求,应认真填写问题反馈意见。如果各处室反馈意见表明试运行不合格,某某单位办公室将要求信息系统开发商重新进行代码编写和测试,直到试运行通过。

第十五条 信息系统验收:

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各处室对信息系统开发商提交的应用系统进行验收,主要根据试运行用户测试结果和合同中规定的验收文档和其他要求进行验收工作,某某单位办公室负责严格检查技术文档,各处室负责严格检查业务操作文档,并各自出具验收报告,由某某单位办公室汇总项目验收报告后报项目领导小组。若验收不合格,由某某单位办公室

4 与信息系统开发商重新商定验收时间,择日进行,直到验收通过。

第十六条

系统上线:

在系统正式投产使用前,某某单位办公室负责对系统的基础架构平台进行安全检测与评估,安全检测的范围包含但不仅限于: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信息系统功能隐患、结构合理性、源代码缺陷、服务能力(压力测试)。某某单位办公室确认该系统满足信息安全基线要求后,系统才可以正式的上线使用。

第十七条 记录归档:

某某单位办公室在项目结束后将所有记录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归档工作。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制度由某某单位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执行。

5

第二篇:城市规划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程序

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辅导:城市规划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程序

根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程序,一般划分为申请、审核、核发选址意见书三个步骤。第三十六条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

1.申请

凡是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省级、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以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审核。

通过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本身就具有与城乡规划相符的明确的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无须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再进行建设地址的选择或确认,因此,不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

2.审核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收到建设单位提出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申请之后,应在法定的时间内对其申请进行审核。一是程序性审核,即审核建设单位是否符合法定资格,申请事项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申请表及其所附图纸、资料是否完备和符合要求等。二是实质性审核,即根据有关法律规范和依法制定的城乡规划要求,对所申请的建设项目选址提出审核意见。

3.核发选址意见书

选址意见书作为法定的审批凭证和划拨土地的前置条件,省级、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和依法审核后,应作出明确答复。对于符合城乡规划的选址,应当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对于不符合城乡规划的选址,应当说明理由,给予书面回复。

第三篇:如何做好乡村建设规划管理

一、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的概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缺乏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避免盲目建设和滥用土地。因此,为了加强对乡村规划的管理,保证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城乡规划法》对于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是指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申请,报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及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进行规划审查,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行政许可证制度,加强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工作的总称。

乡镇企业,系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所谓投资为主,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超过50%,或者虽未超过50%但能起到控股或者实际支配作用。乡镇企业应当符合企业法人条件,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资格。乡镇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需要发展商品生产,提供社会服务,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调高农民收入,支援农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乡村公共设施,系指由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乡镇企业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建设的用于乡村社会公众使用的或享用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乡村文化教育设施、乡村医疗卫生防疫设施、乡村文艺娱乐设施、乡村体育设施、乡村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乡村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乡村商业金融服务设施、乡村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设施等。也就是为乡村人口和社会服务的公共建筑设施。

乡村公益事业建设,系指直接或者间接地为乡村经济、社会活动和乡村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公益公用事业建设。比如乡村公路与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乡村自来水生产建设、乡村电力供应系统建设、乡村信息与通讯设施建设、乡村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乡村生产与生活供应系统建设等。也就是支持和维持乡村健康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农村村民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住宅建设同样需要加强规划管理,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直辖区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来具体规定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办法。

二、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的任务 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1.有效控制乡和村庄规划区内各项建设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原则进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切实保护农用地、节约土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具体贡献

3.合理安排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提升农村发展建设水平

4.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有规划地合理进行

三、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的审核内容 1.审核乡村建设的申请条件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乡、镇人民政府提交关于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村民住宅建设的申请报告,并附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等,填写乡村建设申请表。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已经批准的乡规划、村庄规划,审核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位臵和范围是否符合相关的乡规划、村庄规划,并审核是否占用农用地,如果是占用农用地的,应提出是否同意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核手续的审核意见。乡、镇人民政府确认报送的有关文件、资料、图纸、表格完备,符合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应有条件和要求后,签注初审意见,一并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2.审定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方案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接到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乡村建设项目的申请材料后,首先应根据乡规划、村庄规划复核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位臵和范围是否复核相关的乡规划、村庄规划的要求,核定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交通、环保、文物保护、防灾(消防、抗震、防洪防涝、防山体滑坡、防泥石流、防海啸、防台风等)和保护耕地等方面的要求,是否符合关于乡村规划建设的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然后,审定该乡村建设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 3.审核农用地转用审批文件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接到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乡村建设项目的申请材料后,经审核,如果该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农用地,根据乡、镇人民政府的初审同意意见,该建设项目应依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如果该建设项目所占用的农用地是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该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农用地转用审批文件后,经审核无误,才能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四、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的行政主体

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的行政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村建设项目的申请审核,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对乡村建设项目申请的核定和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1.乡、镇人民政府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由乡、镇人民政府行使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的对乡村建设项目申请的审核权限,以便把好乡村建设项目的依法申请关。乡、镇人民政府没有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行政许可权限。

2.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了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行使行政许可权限。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行使行政许可职能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必须在乡规划、村庄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行使规划许可权限,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接受由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乡村建设项目的申请材料后,一方面要尊重乡、镇人民政府的审核意见,另一方面要依法对申报材料进行规划复核,对建设活动的内容进行核定,并审定建设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以确定其性质、规模、位臵和范围,如果是涉及占用农用地的,还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然后才能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须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才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依法办理乡村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

五、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的程序

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的主要程序为申请程序、核定程序、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 1.申请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从事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乡村公益事业建设活动,应当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批文,乡村建设项目的申请报告,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等,向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申请材料,并填写乡村建设申请表。由乡、镇人民政府对报送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签注审核意见。 2.核定

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收到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乡村建设项目的申请材料后,应先后进行程序性复核和实质性核定。一是程序性复核,即审核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报送的各种有关文件、资料、图纸是否完备,是否符合申请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应有条件和要求。二是实质性核定,即审查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乡规划、村庄规划要求,核定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交通、环保、文物保护以及历史文化名村保护、防灾和保护耕地等方面的要求,是否符合关于乡村规划建设的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审定乡村建设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并审核该建设项目是否占用农用地,如果占用农用地的须审核农用地转用审批文件。之后,对乡村建设项目的申请提出核定意见。 3.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乡村建设项目申请的有关材料,经审查核定后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对于不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乡村建设项目,不得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但要说明理由,给予书面答复。 4.关于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划审批程序

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其规划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其程序,首先是应向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申请,以便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经同意后报送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用地建设申请。是否由乡、镇人民政府实行规划许可管理,还是由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施规划许可管理,鉴于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涉及乡、村庄规划区内用地性质的调整,加之各地经济发展、社会、传统文化、自然环境等情况差异很大,条件复杂,农村住宅建设状况不尽相同,不能强求一致。从农村实际出发,为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并降低农民的建房成本和方便村民,其管理程序可以相对简单,以利切实可行,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辖区域内的实际情况,体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来制定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办法。一经制定,则应当按照其规划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执行规划管理。

第六节 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

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一、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概念

临时建设,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建设并临时性使用,必须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或者其他设施等建设工程。临时建设的 特征:一是时间特征明显,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二是简易结构特征明显,不得建设成为永久性或者半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等。三是在临时建设使用期间,如果国家建设需要时,一般应无条件拆除。四是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五是临时建设规划批准证件到期后,该批准证件自行失效。如果需要继续使用时,应当重新申请临时建设规划批准证件。

临时用地,是指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堆料、安全等需要和其他原因,需要在城市、镇规划区内经批准后临时使用的土地。临时用地的特征:一是时间特征明显,《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临时使用土地限期一般不超过两年。”二是禁止在批准临时使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三是临时用地批准证件到期后,该批准证件自行失效。如果需要继续使用时,应当重新申请临时用地批准证件。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四条,对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的严格控制和规划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并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具体制定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办法。

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就是指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于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和临时使用土地,实行严格控制和审查批准,行使规划许可工作职责的总称。

二、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任务

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1.保证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顺利实施

城镇的近期建设规划是以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内容,需要在近期(规划限期为5年)实施的规划,明确了近期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对于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必须严格控制,实施规划管理,不能放任自流、擅自进行建设。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臵,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直接指导和控制各项建设和提供规划条件依据的规划,实施性很强。

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依申请合理安排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使其对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不构成影响,既有利于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的需要,又能够保证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

2.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避免对交通、市容、安全等带来影响

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的规划管理,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提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控制要求,尽可能避免对交通、消防、公共安全、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等造成干扰性影响,更不能影响城镇局部地段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考虑周边环境要求,妥善解决矛盾、影响和利益问题

有的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可能位于医院、住宅、文物保护单位、商场、学校、加油站、科学实验室等有一定要求的建筑物附近,或者是要毁坏行道树和园林绿化等。对于这些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一定要慎重考虑其可能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周边环境的客观要求,不得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干扰性影响甚至破坏,如果因特殊需要确实无法安全避免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妥善解决矛盾、影响和利益问题。通过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过程,也是全面考虑周边环境要求,协调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尽到自己的责任。

三、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行政主体和审核内容

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城市、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是施行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职能的行政主体,依法对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的申请进行审核批准,行使规划许可权限。

根据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主要任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项目的审核内容,一是以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审核该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项目不能影响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二是审核该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项目是否对城镇道路正常交通运行、消防通道、公共安全、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等构成干扰和影响。三是审核该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项目是否对周边环境,尤其是历史文化保护、风景名胜保护、医院、学校、住宅、商场、科研、易燃易爆设施等造成干扰和影响。四是必须明确规定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的使用期限,临时建设须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 1.临时建设工程

临时建设工程中最常见的是临时建筑。对于临时建筑的审核,一般应当遵守下列使用要求:

(1)临时建筑不得超过规定的层数和高度; (2)临时建筑应当采用简易结构; (3)临时建筑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4)城镇道路交叉口范围内不得修建临时建筑; (5)临时建筑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6)车行道、人行道、街巷和绿化带上不应当修建居住或营业用的临时建筑;

(7)在临时用地范围内只能修建临时建筑;

(8)临时占用道路、街巷的施工材料堆放场和工棚,当建筑的主体建筑工程,第三层楼顶完工后,应当拆除,可利用建筑的主体工程建筑物的首层堆放材料和作为施工用房;

(9)屋顶平台、阳台上不得擅自搭建临时建筑 (10)临时建筑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 2临时管线

对于临时建设工程中的临时管线的审核,一般应当遵守下列使用要求:

(1)临时管线的埋设,必须首先申请临时用地,然后进行临时建设。管线埋设后, 必须恢复原来的地形地貌;

(2)临时管线的埋设,不得影响,更不能破坏原有的地下管线和地面道路、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3)临时管线的架设,必须符合管线架设技术要求,不能随意走线和零乱设臵,不能影响城镇观瞻和环境卫生;

(4)临时管线的架设,必须符合规划的高度要求,不能影响城镇道路交通运输的通畅和安全;

(5)易燃易爆的临时管线,必须考虑设防措施,并有明显标志; (6)施工现场的临时管线,主体建筑竣工验收前必须拆除干净,不能留下后遗症;

(7)临时管线的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8)临时管线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

四、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程序

一般来讲,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程序,应当包括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申请、规划审批、核发批准证件等。 1.申请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从事临时建设活动,应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临时建设申请报告,阐明建设依据、理由、建设地点、建筑层数、建筑面积、建设用途、使用期限、主要结构方式、建筑材料和拆除承诺等内容,以及临时建设场地权属证件或临时用地批准证件,同时还应提交临时建筑设计图纸等。

临时用地的申请,同样应当提交临时用地申请报告,以及有关文件、资料、图纸(临时用地范围示意图,包括临时用地上的临时设施布臵方案)等。 2.审核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受理临时建设申请后,可到拟建临时建设的场地进行现场踏勘,并依据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其审核,审核其临时建设工程是否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是否影响道路交通正常运行、消防通道、公共安全、历史文化保护和风景名胜保护、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以及周边环境等;同时,要对临时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审查,主要审查临时建筑

布臵与周边建筑的关系,建筑层数、高度、结构、材料,以及使用性质、用途、建筑面积、外部装修等是否符合临时建筑的使用要求等。如果是临时管线工程,则以临时管线的使用要求进行审核。

临时用地的审核,同样应当审核其是否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审核临时用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审核临时用地范围示意图,包括临时用地上的临时设施布臵方案等。 3.批准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临时建设的申请报告、有关文件、材料和设计图纸经过审核同意后,核发临时建设批准证件,说明临时建设的位臵、性质、用途、层数、高度、面积、结构型式、有效使用时间,以及规划要求和到期必须白行拆除的规定等,实施规划行政许可。如果该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不得批准。说明理由,给予书面答复。

临时用地的批准,同样是经审核同意后,核发临时用地批准证件,在临时用地范围示意图上明确划定批准的临时用地红线范围具体尺寸。如果不予批准,说明理由,给予书面答复。

第四篇:赣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局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后的监督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和《江西省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包括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国有土地的建设工程)。各县(市)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是指依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及其附件、附图和相关的政策、规范,对已竣工待竣工验收的建设工程进行规划复核和确认的行为。

第四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符合以下条件的建设单位(个人)可申请规划核实:

(一)建设工程已经按规划许可规定的内容完成建(构)筑物、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绿地和小区排水管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小区排污水、排雨水管道覆土前经分局和市规划监察支队现场确认);

(二)建设用地范围内按规划要求应当拆除的旧(或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施工用房、排栅、围墙等)已拆除,损坏的市政设施已经修复,施工场地已清理完毕;

(三)对建(构)筑物的体量、尺寸、功能、位臵、外形、色彩等不符合规划审批要求和改变经依法审定的总平面规划确定的布局、建筑施工图确定的内容等行为,虽构成违法建设,但已依法处理完毕;

(四)对分期建设的建设工程,同期的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已经按照建设时序方案同步实施,建成区与下一期施工区已经采取有效的临时隔离措施;分期界限是道路或绿地的,应当完成道路或绿地的建设;

(五)市政基础设施已按规划接入城市系统。 未具备以上条件的,不予组织规划核实。

第五条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由建设单位(个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已填写盖章的《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申请表》(此表格可在赣州城乡规划建设网上下载);

(二)《规划条件通知书》复印件(验原件);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验原件);

(四)经审批的规划建筑方案文本、规划总平面图及建筑施工图(原件);

(五)《建设工程规划验线记录单》复印件(验原件);

(六)经审查确认的《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成果报告书》原件(工业项目不需提供,地下管线工程应在覆土前进行测绘)。

第六条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成果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筑工程的《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成果报告书》应当包括:竣工总平面图(含周边50米范围地形图)及测量成果表(图)(地形图、总平面图按1:1000或1:500比例)。

(一)竣工总平面图中应当标示:建设用地的范围、边界、建筑物、构筑物、绿地、道路、地下空间、出入口、围墙等的平面位臵;小区内排水(污水)管道中心线、转折点和检查井位臵,管道规格、埋设深度或架空高度,与市政公用管线连接的平面位臵、尺寸、标高;建筑物的层数、高度、退让界线、道路红线、建筑间距、停车位臵及与项目有关的绿线、高压走廊,室内外地坪标高及规划要求的其他内容。数据应全面、准确,测量基点、标准、计算方式应当与规划要求一致,或加以特别说明。

(二)测量成果表(图)中应当载明:

1、建设用地面积、建筑物和构筑物占地总面积、用地内所有建筑物(含计容的建筑面积和地上地下不计容积率的建筑面积)及构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须配建的公共建筑及附属设施的建筑面积、绿地总面积、停车场面积和泊位数量、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围墙长度和高度等。竣工建筑的各角点坐标应合理标注,原则上应与规划验线标注点位一致,竣

工建筑之间的间距、竣工建筑至用地边线的距离及竣工建筑至周边建筑间距的标注位臵应与规划验线标注的位臵一致,并标注它们之间的最小间距;对于有不同尺寸的距离均应同时标注。

2、竣工建筑的单体表(图)应当包括:各竣工建筑物和构筑物占地面积、建筑性质、建筑层数、标示建(构)筑物各层的用途、平面尺寸、面积、高度等。竣工建筑的高度应包括:

总高:坡屋顶应标注檐口高度和屋脊高度,带阁楼的建筑应同时标注阁楼檐口高度;平屋顶应标注顶层结构顶面高度和女儿墙高度、构架高度,特殊情况应加以说明。

退台:坡屋顶和平屋顶均应标注每一层数的退台距离。 层数:应准确标注层数和分层,对底层车库、地下(半)地下车库、阁楼均应明确标注或说明。

层高:应标注建筑的楼层高度、底层车库高度、架空层高度、阁楼层高度、地下车库(包括半地下车库)高度,对因技术原因以净高标注的数据应加以说明。

地坪高度:包括室外地坪、室内地坪、地下(半地下室)地坪标高,同一建筑物的地坪高度不同时应分别标注。

3、竣工建筑物立面彩色照片。

(三)上述文本、图件及电子文档盘片(文本为word格式,图件为DWG和JPEG两种格式)。

二、市政管线工程的《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成果报告书》应当包括:地下综合管线总图、带状总图和分幅图,特征点三维坐标成果表和竣工规划核实要素成果表:

(一)地下综合管线总图、带状总图和分幅图中应当标示:位臵、沿线的地物地貌和管线特征点的符号及点号;

(二)市政管线特征点三维坐标成果表应当载明:特征点的点号、类型、横坐标、纵坐标、标高和里程等;

(三)市政管线竣工规划核实要素成果表应当载明:管线名称、长度、规格、导管孔数、管顶(底)标高及对地距离等;

(四)上述文本、图件及电子文档盘片(文本为word格式,图件为DWG和JPEG两种格式)。

三、市政交通工程的《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成果报告书》应当包括:周边50米范围地形图、带状示意总图和分幅图、中心线特征点三维坐标成果表和竣工规划核实要素成果表。

(一)市政交通工程带状示意总图和分幅图中应当标示:位臵、沿线的地物地貌和中心线特征点的三维坐标,长度、标高、宽度(管径)、桥梁纵坡、梁底标高、埋深标高等;

(二)市政交通工程中心线特征点三维坐标成果表应当载明:特征点的点号、横坐标、纵坐标、方向角、标高和里程等;

(三)市政交通工程竣工规划核实要素成果表应当载明:工程名称、长度、宽度、标高、各控制点桥面标高、桥底标高、荷载标准等;

(四)上述文本、图件电子文档盘片。

四、市政园林工程的《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成果报告书》应当包括:周边50米范围地形图,竣工总平面图,范围线特征点三维坐标成果表和竣工规划核实要素成果表:

(一)竣工总平面图应当标示:建设用地的范围、建(构)筑物、道路及标高、绿化类型、各类管线平面位臵、规格、标高,出入口和停车位臵等,范围线特征点的符号及点号;

(二)特征点三维坐标成果表应当载明:特征点的点号、类型、横坐标、纵坐标和标高等;

(三)市政园林工程竣工规划核实要素成果表应当载明:工程名称、0建设用地面积、各配套建(构)筑物占地面积、建筑性质、建筑层数、建筑总高度、停车场面积和泊位数量,各类管线长度、规格、管顶(底)标高等;

(四)上述文本、图件及电子文档盘片(文本为word格式,图件为DWG和JPEG两种格式)。

第七条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的内容:

一、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的内容:

(一)平面布局。核查建设用地界线、建筑位臵、建筑间距、室外地面标高以及建筑物退让用地界限、道路红线、绿线、河道蓝线、高压线走廊等距离;

(二)建筑单体。各单幢建筑工程的性质、平面位臵、面积、建筑内部功能、层数及层高、建筑高度、建筑风格、色彩等;

(三)配套工程。总平面图中配臵的绿地、停车场面积和公共建筑配套设施、社区服务用房、物业管理用房、环卫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是否按照规划许可内容进行建设;

(四)主要技术指标。核查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

(五)临时建设。用地范围内临时建筑及设施是否已拆除(经规划许可的临时建筑按规划要求执行),未经许可的建(构)筑物及原经许可但规划要求拆除的建(构)筑物是否已拆除;

(六)管线工程。小区内排水(污水)管道是否与接入城市管网有效接通。

(七)其他规划要求。

二、市政管线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的内容:

(一)管线工程的位臵、长度、规格、导管孔数、管顶标高及对地距离等;

(二)其他规划要求。

三、市政交通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的内容:

(一)交通工程位臵、长度、宽度、路面标高、各控制点桥面标高、桥底标高、通道顶部标高等;

(二)道路横断面布臵;

(三)其他规划要求。

四、市政园林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的内容:

(一)平面布局。核查建设用地红线、建设面积、建(构)筑位臵、各类管线、交通组织、绿化系统等是否按照规划许可内容进行建设;

(二)配套工程。各建(构)筑层数及层高、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停车场等是否按照规划许可内容进行建设;

(三)其他规划要求。

第八条 本规定中建筑面积、容积率计算和层高控制,按《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 / T 50353-2005)和本市《建筑层高控制和建筑面积、容积率计算规定》执行,其他经济指标按国家标准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建筑面积误差是指建设工程竣工实测建筑面积超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的建筑面积的数值。建筑面积的合理误差按以下规定累进计算(建筑面积指计容积率面积):

(一)1000平方米以内(含1000平方米)部分为3%;

(二)1000-5000平方米(含5000平方米)之间部分为2%;

(三)5000-10000平方米(含10000平方米)之间部分为1.5%;

(四)10000平方米以上部分为1.3%;

累进计算的总建筑面积合理误差不得超过300平方米。 第十条 建筑工程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图要求施工的,其竣工实测建筑面积误差在合理误差允许范围内的,视为建筑面积和容积率符合规划要求。超出许可建筑面积的部分,相关规费按实补交。

第十一条 竣工实测建筑面积误差超出合理误差允许范围的,先按违法建设依法处理,依法处罚后尚可保留的,相关规费按实补交。如超出面积部分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罚款。

第十二条 对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图施工的,不考虑误差范围,一律按违法建设处理。 第十三条 分期实施建设项目,规划核实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应的用地范围为单元组织,按照分期办理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别进行规划核实,不得在一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应的用地范围内分次进行规划核实。对最后一期进行规划核实时,应当核算各分期合计的总建筑面积误差。

第十四条 建筑高度的合理误差按以下规定累进计算

(一)20米以内(含20米)部分为0.5%;

(二)20-100米(含100米)之间部分为0.25%;

(三)100米以上部分为0.1%;

累进计算的而建筑高度合理误差不得超过0.5米。 第十五条 建筑高度超过建设工程规划审批的建筑高度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日照分析报告。建筑高度超过建设工程规划审批的建筑高度,造成该建筑不能满足消防设计规范或使周边建筑不能满足日照标准的,无论是否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均认定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除上述情形外,建筑高度超出部分在合理误差范围内,且没有其他违法建设情形的,视为符合规划要求。

第十六条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符合本规定第四条要求的建设单位(个人),先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测绘单位进场测量,完成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成果报告书》后,报分局(建筑类)或市政工程规划管理科(市政类)进行审查确认。

(二)《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成果报告书》完成并经审查后,建设单位(个人)按规定第五条要求向市规划建设局提出规划核实申请。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科(建筑类)或市政工程规划管理科(市政类)在收到申请后,应对报送的材料进行一一核实,当场告知申请人资料是否齐全,或收到报送资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之申请人需补充的有关资料。

(三)对报送资料齐全的,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科或市政工程规划管理科对规划条件、规划审批的图纸及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成果报告书》等进行全面比较、审查、核实,提出意见;市规划监察支队根据日常巡查和监管情况对规划条件实施及有无违法违规等行为进行核实,提出意见。以上工作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

(四)对符合条件的,建筑类项目由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科负责牵头,会同规划监察支队、分局现场核实,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建筑工程规划条件的核实工作;市政类项目由市政工程规划管理科负责牵头,会同规划监察支队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市政项目规划条件的核实工作。

(五)经核实符合规划条件的,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科(建筑类)或市政工程规划管理科(市政类)应在4个工作日内出具《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合格意见单》。

(六)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由市规划监察支队进行调查处理,并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整改意见通知书》,书面告知要求整改的理由和处理意见。情节严重的,由市规划监察支队立案调查,依法予以处罚。建设单位(个人)整改或处罚到位后,重新按本规定第五条提出规划条件核实申请。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个人)应当对其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建设单位(个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合格意见单》的,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将依法予以撤销,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未取得规划部门《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合格意见单》的,建设单位(个人)不得组织竣工验收,房屋产权登记机构不予产权登记,城市管理部门不予接收管理(市政类项目)。

第十九条 规划核实认可工作应当公开进行,核实结果应当予以公布。规划核实意见单、《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成果报告书》等相关核实材料应及时立卷归档,公民有权查阅。

第二十条 测绘单位应对其提供的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成果报告书》的真实性负责。

测绘单位如有违法提供虚假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成果报告书》,隐瞒建设单位违法建设行为的,一经查实,由当地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同时报请上级测绘资质管理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企业资质直至吊销资质证书。逾期不改正的,处勘测费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罚款。对其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管理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在竣工规划核实工作中,未及时发现违法建设或发现后隐瞒不报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杭州市规划局实行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新制度

杭州市规划局为推进投资项目的加快实施,以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意见》为契机,创新服务理念,大力实施“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切实推进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制度的改革,从2月1日起实行新出台的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制度。

一是精简减少审批的前置条件。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同时,可同时进行施工图方案设计,不再需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作为前置条件,建设单位凭建设项目批准、核准立项或备案文件以及土地出让合同,即可申领用地规划许可证,减少了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及职能部门审批环节,为提前办理用地报批手续赢得了时间。对工业用地招拍挂项目,建设单位通过竞标获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后,不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土地出让合同,只需提交土地《成交确认书》即可申领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大大推进了工业项目审批进度。

二是优化审批流程。在土地出让前,先行向土地储备单位核发选址条件,储备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后,由市局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对项目选址论证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如规划指标、日照、景观、交通、环保、市政等)进行论证和优化,把可能存在的问题集中在前期解决,确保地块出让后能顺利通过各项审批,尽快启动实施。

三是制定选址论证规定。目前该局结合工作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拟定《杭州市建设项目选址(规划条件)论证管理规定》,对地块选址论证的具体操作程序作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制度的推出是市局提前项目审批介入、优化审批流程的一项重大举措,将为土地出让后提高整个项目审批效率发挥极大作用。

上一篇: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下一篇:公共关系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