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绑架和拐卖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预防绑架和拐卖范文

预防绑架和拐卖教案

尝尝苦滋味

——警惕诱骗拐卖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情况。

2、 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到在遇到情况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3、 如何预防被诱骗、拐卖。 【学情分析】

当前,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他们中有人被敲诈,有人被欺负,甚至有人被拐买,此类案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小学生要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诱骗、拐卖的一些形式,以及如何防范和简单的应对措施。 【教学流程】

一、 导入:今天一开始老师先不讲课,我先发给你们任务,你们每个小组要按照纸条的要求,将内容表演出来。先给你们五分钟,熟悉一下内容,分一下角色,然后咱们再开始表演….. 一组、放学铃响了,同学们开始结伴回家。一个同学还没有出来,其他的人有的主张要稍等一会,人齐了再走,有的同学主张让没有出来的同学单独走,经过一系列争辩,最终决定不要落下任何一个人单独回家。

1 二组:李林刚放学走出校门,就碰到了一个年轻人,年轻人说要带他去买冰激凌吃,并答应他带他去游戏厅玩。如果你是李林你会怎么做?

三组:放学路上,突然有人告诉你,他是成长基金会的,你幸运被抽中了,要赠送你1000元钱和一个新书包、一个变形金刚的超大模型,但是你得跟他去指定地点领奖品。

四组:上学快迟到了,你在路上飞快的奔跑,突然有辆汽车停在你的旁边,叫你的名字,说送你上学,但是你不认识他,这时候你怎么做。

五组:放学了,突然有人来找你,对你说“你家里出事了!”或声称你父母生病、出车祸…..并要带你离开学校,此刻你应该怎么做。

看了刚才的表演,对你们有什么感触?(3分钟)用简短的词语总结一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警惕诱骗、拐卖(板书)

二、警惕诱骗、拐卖

当前,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他们中有人被敲诈,有人被欺负,甚至有人被拐买,此类案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小学生要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俗话说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总结列举情况:

1、

在家里遇到陌生人敲门

2、

3、

4、 与陌生人交往 上、下学路途中

自己单独玩耍或与家长外出

除了上面的几种情况,老师再让大家看看另一个需要防范的方面。大家看视频。(6分钟) 总结防范措施:

1、给陌生人带路要谨慎; 不要因一时贪吃、 贪玩随便跟陌生人出走。

2、切忌不要因心情不好便远离家门,在社会上流浪,这样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

3、不要随便接受他人的食物饮料,以防被麻醉后拐卖。

4、要有及时报告的意识。特别是个子矮小,体力单薄的学生遇欺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请求其出面解决。

5、要有机警的报警意识,即遇危急时临危不惧,寻找脱身之遇,求助于警方帮助。

三、如果发现已经被拐卖,要及时采取自救措施:

(1)在车站、码头或人多的地方伺机脱身。

(2)暂时无法逃离时,可设法稳住对方,乘对方麻痹之际再跑。

(3)如发现已被控制人身自由,保持镇静,设法了解所处场所的真实地址(省、市、县、乡镇、村、组)及基本情况;寻找可靠的邻居、老乡捎信给家人或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 求得援救。

(4)采取写小纸条等方式向周围人暗示你的处境,请求外人帮助,

3 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5)要坚强,不悲观,不轻生。想方设法,寻找机会向公安机关报案,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通过网络等一切可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尽快报警,说明你所在的地方、买主(雇主)姓名或联系电话。

四、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在听爸爸妈妈和老师话的前提下,用勇敢和智慧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安全,不要给任何坏人可乘之机!

第二篇:中国预防以劳动剥削为目的的拐卖女童和青年妇女项目

简 报

第5期

河南省项目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2005年6月9日

河南省CP─TING项目试点县 “六一”国际儿童节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小朋友共同的节日,也是各级政府官员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努力解决少年儿童问题的有利时机。河南省“预防以劳动剥削为目的的拐卖女童和青年妇女项目”试点县以此为契机,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中宣传活动,营造了了解项目、支持项目、参与项目、预防“拐卖”的浓厚社会氛围。

淮阳县一是印制《关注流动妇女发展,维护流动妇女权益─致全县各界妇女姐妹的倡议书》20000份,“防拐”知识宣传页5000份,出动悬挂宣传标语的宣传车19辆分赴19个乡镇进行为期3天的“防拐”知识巡回宣传。二是协调淮阳县电视台对副县长、县教体局局长进行专题采访,县妇联主席发表了电视讲话,并连续7天在电视台播发“防拐”知识流动字幕,引起各级政府官员对目标人群的进一步关注,覆盖了全县至少20万群众。三是县教体局和县妇联联合对农村贫困家庭进行调查摸底,筹集资金10000元对朱集乡、齐老乡100名濒临失学的特困女童进行慰问资助,并举行了万人签名活动,副县长梁建松等领导亲自到场讲话,200多名演出人员和120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悬挂以关注春蕾女童、预防以劳动剥削为目的的拐卖为内容的宣传横幅24条,散发倡议书9000余份、“防拐”宣传折页4000余份。四是编排与项目核心信息相关的小话剧、山东快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巡回乡村校园演出10场,宣传“防拐”知识。五是组织卫生系统志愿者20人去王店乡、齐老乡和白楼乡等处进行义诊,借此机会将项目核心信息更直接、更详细、更深刻地送到目标人群及广大农村妇女儿童。

滑县一是印制《杜绝女童辍学、预防拐卖项目简要介绍》宣

2 传单20000份、《关爱女童、预防拐卖—致全县社会各界人士的倡议书》20000份、《关注女童成长,从我做起——致全县10—14岁女童家长的一封信》20000份,组织并培训了20名志愿者参加宣传资料的分发及其他宣传工作,在全县庆“六一”家教表彰会和儿童联欢会上向各级官员、学生及家长、各界干部职工和群众进行发放。同时利用多种渠道将资料发放到每个单位、每个乡村,再由各单位妇委会主任、村妇代会主任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宣传至每个人,力求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举办项目宣传周活动,电视台播放了倡议书、“防拐”项目流动字幕和县委副书记关于项目实施情况的访谈,在县城繁华区的电子显示屏上打出“防拐”项目宣传字幕,悬挂宣传横幅30余条,出咨询台2处,组织宣传车深入各乡镇进行直接宣传。三是组织了各级官员和各界群众参加的“关爱女童,预防、禁止、惩治拐卖”万人签名活动。四是召开县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合作部门、新闻媒体沟通协调会,介绍项目进展情况,县委副书记发表讲话,强调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参与。

杞县一是于5月26日举行了“预防拐卖女童和青年妇女”项目

3 启动仪式,县四大班子、财政、教育行、劳动、妇联等20多个部门的领导,各级妇联干部、妇女代表、学生及家长8000等多人参加了活动。启动仪式由县委副书记主持,县长、市、县妇联主席均发表讲话,要求各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大力支持项目的实施。二是印制《关注流动妇女,关爱贫困女童--致全县各界人士的倡议书》30000份,项目宣传画册50000份,分发至各级官员、目标人群、社会公众和女童家长。三是举办了项目宣传一条街活动,悬挂横幅40条,展出版面30块,出动宣传车10辆、盘鼓队、儿童花环队、军乐队各1个,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四是举行了反对女童辍学、预防拐卖女童和青年妇女万人签名活动。五是在于镇、裴村店举行以“防拐”宣传和教育为重点的意识提高活动,并组织两乡150名和县城300名女童和青年妇女对拐卖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建议。六是组织社会各界向贫困女童个人直接捐款,省君利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分期拿出3万元,资助100名女童完成学业,其他数家单位各捐助1000元以上。

第三篇:实验小学开展反对拐卖与预防儿童安全事故宣传月活动总结

实验小学开展反对拐卖

与预防儿童安全事故宣传月活动总结

根据东妇东妇„2014‟22号文件精神,我校围绕“反对拐卖与预防儿童安全事故宣传月活动”的主题,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开展了多种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现将开展反对拐卖与预防儿童安全事故宣传月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暑假是儿童被拐卖与安全事故的高发期,为进一步做好学生暑假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反对拐卖与预防儿童安全事故宣传月活动列入学生暑假安全教育的突破口,校长亲自组织安全组及班主任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确定了《2014年实验小学开展反对拐卖与预防儿童安全事故宣传月活动方案》,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为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指明了方向。

二、主题鲜明,措施有力

围绕“关爱儿童,预防拐卖”和“关注学生暑假安全,防范溺水事故发生”两大主题,扎实开展“十个一”教育宣传活动。

1. 7月9日上午,各班利用放假前法制宣传课开展以“反对拐卖与预防儿童安全事故”主题讲座。

2. 结合本学期结业典礼,邀请学校法制副校长作暑假安全教育讲座,对学生的加强了“反拐卖”、“预防溺水”等

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全校女教师及学生增强了自我保护防范意识。

3. 7月9日上午,组织学生在校门周边向家长、村民派发100多份《实验小学反对拐卖宣传资料》和100多份《实验小学暑假安全教育资料》,以此提高广大家长的安全意识,引导家长对孩子加强安全监管。

4. 7月9日,各班向学生派发了624份《实验小学平安暑假作业》,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学习预防溺水的有关知识,融入了教育的趣味性,提高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5. 放假前,我校还发挥春雷广播、春雷校报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了两期以“预防拐卖”的专题广播,让学生认真阅读春雷校报中的安全内容,强化了学生的反拐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6. 制作悬挂2条宣传标语:“关爱儿童预防拐卖”和“关注学生暑假安全防范溺水事故发生”,悬挂在学校大门两边,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让反对拐卖与预防儿童安全事故宣传家喻户晓。

7. 自7月5日至7月11日,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一系列暑假安全视频: 反对拐卖儿童;预防儿童外出玩耍事故;用电安全;火灾逃生;交通安全;预防溺水等内容。通过让学生亲历各种安全事件,感受安全的浸染,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8. 放假前,各班向学生家长派发624份致家长一封信——《提高警惕,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安全》,把上级文件的精神传达到千家万户,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9. 实验小学网站是我校的重要宣传窗口,我校把有关暑假安全的知识上传到网站,让学生和家长只要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孩子共同学习安全知识。

10. 我校还利用校园安全管理平台每周向家长发送不少于两条反对拐卖与预防儿童安全事故的宣传短信,为保障孩子暑假安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三、宣传到位,效果良好

由于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组织得力、上下一心,传达到位,取得了家长和学生的配合,建立持久的宣传机制,使此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虽然暑假前安全宣传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放暑假,安全不放假”,暑假期间,我校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持之以恒,创新宣传方法,家校合作,把此项工作放在首位,坚持长期抓好此项工作。

实验小学

2014年7月11日

第四篇:个人主义和传统的道德绑架

胡适曾说:“真正的个人主义指:一种独立的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单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脑力;二是自己对于自己的思想信仰要完全负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利害。”可是事实是,中国孩子的个人主义就是我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对思想的要求、也不是对理想的追求,而是简单的孤独灵魂的相聚来填充种种空虚、来满足某种面子的形象接触。就算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理想信念的孩子,也在遭受着父母传统观念的封杀,因为权威还是权威,一刀切还是一刀切,因为爱大于许多,因为爱让你痛着无法拒绝。转念一想,我不就是在这个行列吗。于是才有了我内心的些许波澜,写下我的想法,写下我的感知,写下我想有的改变。

总是喜欢把自己定义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看看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看着自己的精气神,看着自己俊秀的脸庞,看着这个小家,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同的,可能会有幸福无可挑剔,可能会有快乐深藏心底,可能会有安静无可奈何,可能会有痛苦声泪泣下,可能有......不管怎样的我们,不管怎样的满足或者不满,我们还是我们,不会因为做了美梦就会永远不醒的我们,我们还是那个冰冷的床上蜷缩着的我们,我们还是抱着手机守着扣扣微信消息的我们,我们还是在手游过后不断联想的我们,我们还是在看到爸妈操劳后大喊大叫后痛苦的我们,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在温暖的自我欺骗里幸福的活着。我们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那群在无意识中逐渐长大的一代。不知不觉中,高中毕业了,我们曾经唯一执着坚守的信念就随之消失,我们虽然纷纷走入不同的大学,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潜质,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校园、不同的大师、不同的同伴、不同的社会环境氛围,但是这,这决定不了什么,也代表不了什么?真正决定我们未来的,是自己的思维,是自己的信念,是自己的探索求知。因为北大的俞敏洪和杭州师大的马云同为中国的成功人士,但是俞敏洪更敬佩马云;同时他敬佩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的市值,他更为敬畏的是马云脑子里的阿里巴巴从未知到未来的过程。那我们,是不是已经看到了十年后自己在世界上开创出的事业,是不是已经想到自己在未来十年内需要受到的多少苦痛和折磨,需要经历的多少孤独和冷漠,需要爬过的多少艰难和坎坷,需要哭过笑过的多少个大的轮回。我们是被称作孩子的九零后,我们很快就会写出来九零后的缅怀,我们很快就会拍出来九零后的老男孩,我们很快就会彻底的进入这个社会的熔炉,我们准备好了吗?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写着写着,我发现,我还没有开始准备。

也许高中时代的我们还可以用那句:我还小,我还是少年。我还是可以把未知的恐惧推给父母的那个穿着校服、满脸羞涩的少年。那么现在,那么如今,那么儿时口里的大哥哥亦或大姐姐的我们,我们还要做襁褓里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娇嗔吗?不能!不能对吧!然而,就是这个时候,然而就是这个时期,我们的物质基础并没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我们传统的孝和内心里的依恋却更加明显,在外表现为每天的电话唠叨,在家表现为阶段性的农村传统洗脑,在现实的土壤里无比的纠结着。也许更明显的就是,我们越处于社会的底层,我们受传统的束缚越严重,我们的胆量和思维的限制就越大,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就会变得片面,从而变得抑郁和怨天尤人。

个人主义在中国的缺失是封建王朝的遗留问题,但是,即使在今天,这个遗留问题依然严峻。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的我的角色比我实际扮演的我的角色还多。因为我没有自己的喜欢是喜欢,我很少有自己的愿意是愿意,我几乎不记得我可以独立的操作与独立的承担,我只是一味的紧紧的压榨我的已经庇护我一生的父母,因为只要你紧靠他们,他们就会给你温暖,因为这种拥有,等于无尽的剥削和彻骨的怯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齐家为要,现在这个家,你即将成为它的主角,你的小家,你即将为它负责一生,这才是成长。这种成长将会将你推到爱的风口浪尖,将给你你忠诚一生的责任,你必须坐在架椽着的位子上,挥着手里的鞭子,精神抖擞,带着家,驶向远方。这个时候,我们被动的就会有自己的喜欢才是喜欢,自己的愿意才是愿意,自己爱的才是爱的,自己的独立操作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已经成长为一棵树,一棵可以庇护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的一棵参天大树,而此时,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值得永远传承和一生怀念的。直到你的终老,你都不会有太多的歇息,你都不会轻言妥协,你都不会把自己的责任轻易交给别人,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可是,我们依然在这个过渡期,在这个虚拟的过渡期,我们忐忑的不敢或者不能承担责任,父母不舍或者不敢下放责任,于是我们变成了无病呻吟,我们的行动因为脱离不了现实的土壤而无比的可笑和奢侈。也许这个时刻我才明白,我多么自私,是因为我记忆力真的衰退了,还是因为我没有选择记住那个属于我一生的使命。不懂得权衡身边爱的一切,才是我无法永远真正前行的阻碍,权衡的重要性就是我要独立分辨,用自己的耳朵和眼睛,用自己的大脑和判断,并且很快就会看到坏的后果却没有好的奖励。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生命厚度的增加,是眼睛变得明亮,是身体变得更加自由,是心灵变得更加宽厚,是精神变得更加的纯粹。

中国人,从不缺乏聪明和智慧,也十分的勤劳和节俭,但中国人骨子里缺乏勇敢。这种勇敢是对抗权威的勇敢,是少数人中坚持真理的勇敢,是挑战自己生理极限打磨精神的勇敢。那么我怎么才能变得勇敢那?怎么才能变得纯粹那?我结合现实中的我提出几点建议,也是对自己的约束和指引。

一、提高自制力。如果我们很容易的就被手机俘虏,整天就在手机的微弱的光线中逐渐近视和苦难,那是多么可笑和悲催的一件事呀,因此,提高自制力,首当戒手机。

二、抵制诱惑。尤其是自己的潜意识里需要被爱的诱惑,我们要审慎的知道自己的情感,不滥情。此外我们还要抵制烟酒,江湖义气,怠惰等等的诱惑,保持独立,悠然前行。

三、做好现在。如果你身在父母身旁,就帮他们做做家务,陪他们聊聊天;如果你现在在酒会上,就和朋友谈谈生活,谈谈理想;如果你现在坚守在岗位上,就认真的做好现在的手头工作;如果你现在在外漂泊,请你用心记录下你的足迹。

四、谋划未来。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们的专业是不是适合自己,我们未来将要从事什么职业,我们要想做到优秀需要准备些什么,执业证书,朋友圈子,经济基础等等。我们未来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如果你每天问自己十万次,然后为它去努力,你就真的成就了你未来的生活。

五、懂得调适。学会调节压力,不在压力大的时候崩盘;学会调节生活,不再混乱的时候继续无助;学会改变自己,让自己时刻斗志满满、精神抖擞。

六、提高审美。我喜欢的就是我喜欢的,我喜欢的可以有理由也可以没有理由,但我喜欢的必须是有品位的。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审美影响你的世界,因为,角度差无法弥补。读书、运动、旅游和爱美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显得落伍。

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不回头看不代表我们忘记,我们忘记了即使回头看也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回头看又带着记忆那是什么滋味?我们需要把以前的经验积累下来,把以前的错误纠正过来,把未来铺就起来。如果可以,我愿意带着过去的伤痛走向未来的平凡。

我们是清醒的个人,我们会用自己的耳朵、眼睛和大脑去判断。从此刻起,我们就应该做一个大写的人,有自己的路去走,有自己的环境去适应,有自己的周围的力量去权衡,有自己热切的生命去感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昨天的云彩。黄沙碧血,壮士狂歌不歇。你离开的时候,我不会去送你,你回来的时候,即使再大的风雨,我也会去接你。

第五篇:反对和防止拐卖妇女儿童的新闻报道伦理

拐卖人口已经成为仅次于走私军火、贩卖毒品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妇女、儿童是世界各国重点保护的对象,他们一旦被拐卖,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身心健康受到摧残,家庭将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由于年龄、自救知识的缺乏、语言不通、身上没带现金等,往往很难逃跑,处于极度无助的状态,因此,国家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媒体在报道拐卖妇女儿童的事件中要遵守“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报道原则,不得随意披露被拐卖人员的隐私,要有人文关怀的精神。

一、“打拐”新闻报道

1、打拐新闻产生的背景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最有利可图的犯罪之一,年利润仅次于毒品和军火贩卖业,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数量惊人,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的问题。

关于打拐新闻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地见诸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个媒体,而这些新闻由于过程曲折、引人入胜,或由于记者笔下刻意渲染,呈现在受众面前时,往往成为各种新闻媒介上最受读者关注的内容之一。

2、什么是拐卖人口?

以剥削为目的,通过威胁或使用暴力,或通过其他形式的强硬手段,如诱拐、欺诈、欺骗、滥用权力或利用脆弱境况、或通过给予或接受酬金或好处,以得到有权控制另一个人的同意等手段招募、运送、转移、窝藏或容留人员。

拐卖人口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一直是司法机关严厉打击的对象。

3、拐卖人口的特点:

在拐卖人口活动中,往往是团伙犯罪,分工合作,进行一条龙式操作,手段隐蔽、狡猾、凶残,通常是利诱与威逼相结合,且屡禁不止,时有反复;抓捕后,犯罪嫌疑人之间互相作伪证,串供、翻供,给定罪量刑带来一定困难。

二、“打拐”新闻报道类型

1、报道公安机关的破案过程,为公安机关进行宣传;

2、普及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法律知识;

3、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学术探讨,包括现状、原因、特点、法律难点等分析;

4、针对“打拐” 的各国联合活动及会议进行及时报道;

5、用类似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个别妇女儿童的命运;

6、媒体利用自身影响力,配合公安机关找寻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家人,积极寻找破案线索;

7、媒体的舆论监督节目,揭露收买被拐卖婴儿事件黑幕等;

8、追踪报道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回归生活;

9、培养广大妇女儿童的反拐卖意识,普及反拐卖的知识;

10、关注被解救妇女的新生活。

三、“打拐”新闻报道的特点

1、注重可读性。打拐新闻因其题材的特殊性、事件的曲折性,天然具有吸引读者眼球的力量。而各大媒体记者在标题和行文上,用煽情性语言、带有悬念的形式、讲故事的方式来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

2、突出人情味。人情味是“打拐新闻” 的另一显著特征。好的“打拐” 新闻或者令读者泪流满面,或者令读者拍案而起,为人贩子的卑劣行径所激怒。

3、报道形式的多样性。跟踪连续报道、专题报道、新闻故事、调查性新闻等形式都是打拐新闻经常的形式,有的甚至还采用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形式来写。

四、“打拐”报道存在的问题

1、对案件侦破的报道比重过大,被报道的主体是公安机关,而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是配角。报道没有真正贯彻以“受害者为中心”的原则。

2、有的记者凭自己的感觉写报道,对失去家人的亲属和被拐卖者的心理分析不到位。应该更多地倾听妇女和儿童的真实心声。

3、缺乏人文关怀精神,不注意保护被拐卖妇女儿童及其家人的隐私和肖像。

4、过分渲染暴力、色情的情节,造成对被拐卖者的“再度侵害”。

5、煽情报道。现在的打拐新闻越来越多地运用煽情主义的手法,通过渲染的手法、描写犯罪细节,来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6、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对于被拐卖人口,我们不加区别地一律称之为“受害者”,这个词本身就给人以他们缺乏自主性、被动的印象,而这些又会加深人们对他们的偏见。

大众传媒仍时常“继续显示负面和有辱人格的妇女形象”,而“没有以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对社会的贡献”。

7、报道不当。一些记者在报道打拐新闻时,极尽渲染之能事,详述人贩子的作案方法、过程,同时详细报道警察破案的过程,这样一方面,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其中的“技巧”作案,另一方面,犯罪分子也会根据警察的侦破方法,进行反侦查。报道不当很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8、报道范围狭窄,存在严重的模式化现象。很多报道中描写受害人都是模式化的语言,没有任何个性可言;同时,程式化地将打拐卖妇女的姓名、年龄、肖像、家庭住址、文化程度等个人资料全部披露无遗;或者让被拐卖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悲惨的被拐卖经历,以此来教育别人。

9、缺乏从人权的角度报道。所谓人权,是人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权利的总称。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自由、平等的目的是使人摆脱一切压迫、剥削和歧视,获得有尊严的生存和全面自由的发展。

10、没真正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没能真正了解被拐卖者的心路历程;没能真正解决好被解救妇女生存能力弱、安置问题;没有解决好对回归社会的妇女的边缘化的问题。

五、“打拐”新闻报道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1、贯彻“以受害人为中心”报道原则

(1)坚持正义精神,秉持良知,恪守公道,发挥舆论监督职能; (2)谴责拐卖行为,引导民众,启发社会,营造全民反拐、打拐氛围; (3)关爱受害群体,尊重受害人隐私,维护受害人权利,减少回归社会阻力,提高受害人生活质量;

(5)坚持从“政策、预防、起诉、保护、回归”等全方位的报道,形式客观,手法平衡,避免歧视受害群体;

(6)做好深度报道,探索拐卖成因,配合政府,构建防拐、反拐、打拐的有效长效机制。

2、审慎地采用隐性采访的手段对被拐卖妇女儿童进行暗访和曝光。

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受教育的程度偏低,权利意识薄弱,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不强,一旦记者通过隐性采访的手段将其没拐卖的遭遇披露出来,很容易造成对当事人的“再度伤害”,尤其是当其回归社会之后,不当的隐性采访和曝光会使当事人遭到周围人的讥笑和歧视,不利于其融入社会的大家庭中。

3、尊重当事人拒绝采访的权利

新闻媒体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的。记者有采访的职业权利,被采访对象有拒绝采访的个人权利。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如果不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那么,记者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不得强行采访,更不得偷拍偷录。

4、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隐私,是指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知悉的秘密。包括:(1)个人信息:身高、体重、三围、住址、手机电话、肖像、收入、生理缺陷、残疾状况;(2)私人领域:卧室、病房、电话亭、休息室、身体的敏感部位;(3)个人私事:恋爱、婚姻、生育、避孕、堕胎、收养子女;(4)私人活动:家庭生活、夫妻性生活、私人日记、信函;隐私权,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两方面:一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人事项,有权要求他人不打听、不搜集、不传播,也有权要求新闻媒介不报道、不评论、不非法获得。二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生活,有权要求他人不得任意干涉,包括自己的身体不受搜查,自己的住宅和其他私生活区域不受侵入、窥探。

5、防止新闻歧视

新闻传媒在报道中要加强自律,力求谨慎从事,掌握语言的分寸,少使用一些歧视性的语句,多体现一些人文关怀的精神,真正恪守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重塑新闻传媒良好的社会形象。

6、避免“煽情新闻”

煽情新闻被认为更能吸引读者。但赤裸裸地描述关于受害人被拐后的生活、大幅照片和镜头反映受害人被营救后亲人相见的场面,不但对受众造成侵权和伤害,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更对受害者个人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伤害。

7、防止“再度伤害”

一是在新闻中不使用受害人的姓名、肖像和其他能够辨认其本人的资料,避免使受害人名誉的受损,避免新闻报道影响其日常生活。

采写新闻时,不诱导受害人再次回忆以前的遭遇,不对其遭遇进行赤裸裸地描写,更不可渲染恐怖气氛,避免对被害者的又一次伤害。”

8、为消息来源保密

这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准则。

保护消息来源,能够帮助媒体揭露事实真相,提供有价值的新闻,满足公众知情权。只要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记者应该为消息来源保密。

9、新闻图片的伦理规范

一张精彩的新闻照片往往包含了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信息。照片以其特有的直观性,能给受众以现场感,形成视觉冲击力,真可谓“一图胜千言”。

当传播信息与人道主义两种相互竞争的价值观看起来都具合理性时,摄影记者需要诉诸于更普遍意义上的伦理原则:即履行作为一个人的责任。

10、切实维护被拐卖妇女儿童利益

国际社会保护儿童权利的四项基本原则―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1)建立防拐意识,掌握防拐知识,提高防拐能力,受拐后如何寻找投诉机构和途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在积累大量法援案件的基础上,为打击、解救、安置受拐妇女儿童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具体措施上,向国家和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严厉打击妇女儿童犯罪和犯罪嫌疑人的同时,使解救、安置被拐卖妇女儿童体现出更为人道,更为人性化的特点。

(3)直接为受拐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做好法律服务。

(4)协助提高受拐妇女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妇女儿童增进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鼓励她们在案件处理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自身的成长; (5)在获得救助后,再回报、救助他人。

六、媒体报道的伦理精神

(一)求是精神与报道真相

所谓“求是精神”,就是媒体组织与媒体人士,在新闻工作中应当秉承求真务实的伦理原则,客观真实地报道所发生的事件。尊重事实,无疑是新闻工作者的第一伦理责任,也是媒体组织与媒体人士必须具有的第一伦理精神。

(二)正义精神与主持公道

秉承正义与公道,是新闻报道求真务实、客观全面这一原则之后的第二大原则。通过客观真实的报道,在新闻传播中通过与民众的结合,发挥监督强者、揭露黑暗、弘扬正义的社会功能。CCTV揭露黑幕。

(三)勇敢精神与社会批评

新闻应秉承求实、正义、仁爱的原则与精神,所以社会也赋予了媒体组织及媒体人士应具有“勇敢”的精神,对社会丑恶或不公正现象展开批评与批判,从而促进社会生态的秩序化与文明化,应该允可“作为理智的力量”的公民“在权利平等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批评”。

(四)仁爱精神与恻隐之心

在及时、客观地报道与仁慈、恻隐的人类道德之间,在报道者与被报道者之间,在报道者与广大接受媒体信息的受众之间,蕴涵了复杂的伦理关系与深刻的道德冲突。记者的内心准则应该是能成为普遍规律的意志准则——良心在起作用,记者靠社会良知承担道德责任。 如何安置被解救人员

1、如何预防拐卖;

2、民事权利的切实保障;

3、被拐卖妇女谋生能力,以及恢复被中断的学习的手段;

4、探讨其能否获得经济补偿以及精神赔偿问题;

5、拐卖儿童寻找家庭;

6、妇女儿童被解救后如何开始新的生活;

7、审理打拐案件中,审判人员是否建立起了牢固的社会性别意识,人权意识,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意识;

8、探索和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反拐宣传预防体系;

9、如何构建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康复服务模式和社会支持体系;

10、各级政府妇联协调工作以及在反拐行动中能进一步发挥的作用;

(五) 自由精神与无伤原则

自由与独立的社会空间是媒体生存基本条件;而自由与独立,也是媒体必须具备的基本伦理精神。自由未必导致“无法无天”,因为真正的自由是以不侵害他人的自由以及权益为前提的。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并不能以“自由”名义侵犯被报道对象的权益,这些权益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

(六) 诚信精神与杜绝欺骗

诚实居于一切道德规则之首。诚实就是讲真话,是传达真相的行为。西方曾有谚语说道:“谎言可以为你的目的服务一次,但只是一次。”信用是一种重要的伦理规范,若媒体在这方面做得好,会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无形财富,博得受众的尊敬。

(七)尚雅精神与庄重报道

媒体在社会中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它所报道的内容和报道方式往往会在受众中间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待问题严谨庄重的媒体,往往会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敬。而有些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增加卖点,为吸引受众的眼球,不惜以被拐卖者的痛苦经历制作煽情性新闻,这是侵犯当事人隐私的行为。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与新闻学院 王军

上一篇:一分钟励志短片范文下一篇:幼儿园六一致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