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事件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柏林墙事件范文

柏林墙:民主德国阻止自己国民出逃的高墙

1945年5月9日

要把柏林墙的故事说清楚,我们得把时间的指针拨回1945年5月9日的那个夜晚。在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军事学院的食堂里,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分别向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代表递交了投降书。

根据4个战胜国随后签署的协定,德国被分成4个占领区,东部由苏军进驻,西部分为三块,分别由美、英、法三国军队接管。德意志帝国的首都柏林,也同样被分为4块。这一协定使美、英、法控制下的柏林地区成为苏占区中的一块“飞地”,距离西方三国所辖占领区最近的边界也有180多公里的路程。当盟军和苏军因为非纳粹化和如何惩治德国等问题上的分歧关系开始恶化时,西柏林独特的地理位置就使问题复杂起来。

1947年夏天,对欧洲国家进行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被提出。这是那一年3月杜鲁门总统发表国情咨文时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杜鲁门说,贫穷是独裁制度的温床,人们一旦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希望,独裁制度就会蔓延。从1948年到1952年,西方三国占领区一共从马歇尔计划中得到了15亿美元的援助。这直接促成了1948年6月20日西占区的货币改革。每个公民可以1∶1的兑换率换取60西马克,其余的银行存款和现金则按100∶6.5的比率兑换。直到今天,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原西德人还津津乐道于“60马克白手起家”的故事。

西马克发行3天后,苏占区也实行了货币改革,发行了东马克。因为苏占区商品供应不足,东马克的价值远远低于西马克,在1948年10月,两者的兑换率达到了4∶1。 东、西马克引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因为“整个柏林使用东马克”的要求遭到西方拒绝,并且认为西柏林位于苏占区中心,整个柏林是被苏联红军解放的,苏联在发行东马克的次日对西柏林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封锁。其间西柏林与西占区之间所有水陆交通均被切断,水、电、煤和食品的供应中断,西柏林几乎成为一座死城。

这之后,出现了被西方人士广为称颂的动人壮举:柏林空运。从1948年6月25日到1949年9月30日间,西方3国共出动266644架次飞机,在一个仅有3公里宽的“空中走廊”中穿梭往返。粮食、药品、服装、煤炭甚至整个大型发电厂的全套设备均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柏林。美驻德军事长官克莱后来回忆道,“当1949年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和英国同僚使空运量达到了每天平均8000吨,这是(柏林)封锁前经由铁路和水路能够运到柏林的数字。” “摇翅膀叔叔”的故事是柏林空运中最富人情味的细节。除了生活必需品,美军飞行员霍尔沃森还给西柏林的孩子带去了泡泡糖。为了在短暂的停留期间让孩子们尽快赶到机场,他约定了暗号,在无数的飞机中,摇晃着翅膀的那一架就是带来糖果的飞机。

西方各国不惜代价的空运使苏联将西方力量逼出柏林的计划落了空,而柏林封锁也使冷战双方的对立达到了高峰,至此,两德分裂已成定局,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相继成立,不过是随后的余音绕梁罢了。 1958年11月27日,赫鲁晓夫向西方三国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不在6个月的期限内将西柏林变成“解除武装的自由城市”,苏联将同民主德国单独签订和平条约。苏联和西方各国先后在日内瓦、巴黎和维也纳举行的柏林问题谈判均告失败。

而此时,阿登纳和艾哈德一手创造的“经济奇迹”使西德对东德人的吸引力急剧增加。尽管1957年通过的东德法律规定,未经允许逃离东德者将被处以3年的监禁,但截止到1961年,陆续有近300万东德人逃亡西方,占东德总人口的18%,其中大多数是医生、教授、工程师和政府官员。为了制止外逃趋势,当时的德国统一社会党主席瓦尔特·乌布里希(Walter Ulbricht)请求赫鲁晓夫允许其采取激进手段。1961年8月5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首脑会议上,乌布里希获得许可,可以关闭东西柏林之间的边境。两天后,他在广播中发表讲话,宣布这条“便利的逃亡路线”将被完全切断。这个讲话引发了8月12日的逃亡高潮。仅在那一天,据官方统计,就有4000东德人越过边境逃往西柏林。 1961年8月13日

1961年8月13日,一个阴郁的星期天。东柏林人一觉醒来,听到的第一条新闻是:“华沙条约国请求东德政府对柏林内部和周边地区建立有效的控制。”一个小时内,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81个路口均被封锁,剩下的也随即关闭。东德与西柏林间所有的交通路线全部切断,地铁和有轨电车也不再通行。

这一行动早在前一天下午4点便在有条不紊的计划当中。乌布里希签署了关闭边境的命令,交由埃里希·昂纳克(Erich Honecker)办理。长达40公里的铁丝网和上千张宣传单被储存在军营的仓库中,从午夜开始,东柏林进入军管状态,25000名荷枪实弹的军人和警察在边境线上组成间隔6英尺的人墙。在军警的监视下,铁丝网和加固装置在几个小时内封锁了通往西柏林的所有路口。第二天,勃兰登堡门也被堵死。

到了8月23日,没有居住许可的西柏林人已经不可能再踏入东柏林一步。8月24日,君特·李特文(Guenter Litwin)成为倒在柏林墙下的第一个东德牺牲者。从1961年到1989年11月9日,一共有171人因为试图翻越柏林墙而丧生。

尽管东德领导人表示柏林墙的建立是为了防止西方势力的侵入,但实际上,它最大的功用却是阻止东德人的外逃。1963年6月21日,东德国防部长签署了一条命令,对居住在距离边境线30到100米范围内的东德居民进行严密控制。任何人企图进入这一区域都需要特殊许可,否则就要接受严厉的惩罚。作为对这一举动的回应,当年6月26日访问柏林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振臂高呼,“我是柏林人”。 此外,自动扫射武器装置也被安装在边境上,直到1984年,当时的西德政府以两笔巨额贷款为交换条件,才使这些装置被清除掉。

随着时间的过去,经过4次加固的柏林墙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逾越。最开始的时候,构成柏林墙的原料包括12公里混凝土板,137公里铁丝网,116个 望塔。到了1964年10月,建筑材料已经加倍。在1979年到1980年间,柏林墙最终变成我们所熟悉的形式,一个现代的“长城”。第4代柏林墙由45000块新式墙体构成,高3.6米,宽1.2米,每块重2750公斤,总造价为1615.5万东德马克。而在当时的东德,一块面包的价格是1.04马克。

决定启用被称为“界墙75”的第4代柏林墙的东德领导人并没有想到,它会成为80年代西方绘画艺术的一个亮点,“世界上最长的画布”。虽然朝向东德一面的墙体因为禁令而保持着白色或灰色的初始状态,朝向西柏林的一面却成了以特里·诺尔(Thierry Noir)和凯斯·哈灵(Keith Haring)为代表的艺术家创作的天地。任何人都可以在柏林墙上绘画,在1989年之后,它们中的许多成了商人手中待价而沽的珍贵纪念品。

从1961年到1989年,尽管一墙分隔东西,但除了最初十年关系极为紧张的阶段,东柏林和西柏林人仍可以在有限制的条件下相通。1963年12月,东德议会批准西柏林人持通行证在圣诞或新年期间拜访东德亲友。1966年后,家庭成员的出生、婚礼、疾病或死亡也成为许可探访的理由。在东德,从1964年11月起,退休人员可以去西德探访亲友。在1961年到1988年间,一共有383181东德人通过此种途径出国。1968年6月,西德旅游者可以持护照获取签证,进入东德,一时间Dreilinden和Helmstedt检查站的门口排起了长队。此后,东德西德之间的关防日益放松,直至1989年柏林墙的倒掉。人们常常对被一堵柏林墙隔绝在西方大门之外的东德人的生存境况有一种远胜于现实的悲凉想象,以各种方式偷越柏林墙的人们被描写为自由的斗士和英雄。然而相对的,一堵封锁的高墙给西柏林人带来的阴影,却一直被忽视。实际上,在两德统一后,这些遗留问题成了东西德矛盾和德国排外情绪高涨的主要根源之一。 从1961年到1983年,由于对身陷重围的境地绝望,34万西柏林居民迁往西德其他城市,西柏林只能依靠国家援助度日。为了缓解人口短缺的问题,西柏林引进了大量外来劳动力,包括13.1万土耳其人,3.5万南斯拉夫人,2.2万波兰人。这些人大量聚居在被原西柏林人废弃的紧邻柏林墙的社区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外来文化。在这些地区,正是新纳粹势力排外活动最猖獗的地区。 1989年11月9日

1989年是一个发生了太多事情的年份。从这一年的5月开始,种种迹象已经显示,柏林墙的基础正在动摇之中。 一切是从戈尔巴乔夫5月首次正式访问西德开始的。他给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带去了后者意料之外的信息:莫斯科将不再使用武力阻止其“卫星国”的民主改革。 这一年的9月11日,匈牙利开放了与奥地利的边境。东德人犹如被困了多年的洪水,借这一道小口,大批涌向联邦德国。在布拉格和华沙的联邦德国使馆中,也挤满了申请避难的东德居民。6个月内,超过22万东德人移入西德。 在东德内部,变革的力量一触即发。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的居民纷纷举行游行示威,戈尔巴乔夫也在此时表明了他对昂纳克的不满。10月10日,在民主德国成立40周年纪念日的3天后,内外交困的昂纳克以“健康原因”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埃贡·克伦茨(Egon Krenz)接替上台。迫于压力,克伦茨授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的一项,意外地导致了柏林墙的最终倒掉。 1989年11月9日发生的事情充满偶然。这天下午,统一社会党政治局委员沙波夫签发了一项“迁徙自由的新旅行法”,在一片混乱中,人们将这项法律理解为边境开放法。傍晚6点53分,在记者招待会上,当被问及这项法律何时生效时,沙波夫回答道:“嗯,就我所知,现在,马上。” 上千名欣喜万分的东柏林人像潮水一样涌向了柏林墙。在伯恩霍莫大街(Bornholmer Strasse),人们激烈的要求开放边界,并动手拆除柏林墙。到了晚上10点半,横亘在东西柏林间长达29年的这道现代“长城”被凿出了一个大洞,人们心中的柏林墙就此倒掉。莱比锡大学的一位校长向北外教授刘芳本回忆那一刻的情景:没人被杀害,没人受伤,没有砸碎一块玻璃,人潮如涛涌,但看到的只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秩序,拆除铁丝网和钢筋混凝土的情景,如同为护送一位天使过路而从事的一桩圣事。西柏林政府向涌入的东德兄弟奉上了丰厚的见面礼,除了泪水、拥抱、亲吻和鲜花水果,还有每人100马克的欢迎费。

然而,并不是所有东德人都赞同这种闪电式的告别。作家海姆就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纵使国人全都离去,我决意独自留下”。 11月9日的意外举动打断了科尔在波兰的访问。他立即返回柏林,并在11月28日就公布了实现德国统一的“十点纲领”。当时,无论是东、西德还是周边国家都怀疑,这一纲领过于激进,并不适合已经分隔了40年之久的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

但事态的发展比科尔想象的更为急迫。要求立即统一的游行示威在莱比锡等地爆发。随着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选举中德国联盟、自由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获胜,原统一社会党变为在野党,大联合政府的组成已经使民主德国名存实亡。5月18日,新当选的民主德国总理德梅齐艾与科尔签订协议,建立经济、货币和社会联盟条约,从7月1日起将东马克以1∶1的比率兑换成西马克,引进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私有化,建立保险和福利制度。到了1990年8月31日“实现国家统一的条约”签订,德国统一已成事实。10月3日,正式成为两德统一的纪念日。 从1990年6月13日起,300名东德边境卫兵和600名西德工兵借助13台推土机、55台挖掘机、66台起重机和175辆重型卡车的力量,从Bernauer大街开始彻底铲除已被民众大面积捣毁的柏林墙。到这一年的11月30日,除了6段留作纪念的柏林墙,其余的全被铲平。混凝土被粉碎再生,铺设道路,250块柏林墙碎片以10000马克到150000马克的价格被拍卖。 如今,在柏林,柏林墙的遗迹变成了一道贯穿旧城20公里长的鹅卵石小径。尽管外国游客将它当作新的旅游景观,但对于柏林人来说,这是一道他们宁愿视若无睹的疼痛疤痕。德国作家彼得·施奈德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清除大脑中的柏林墙将花上比清除实体上的柏林墙长得多的时间。”不知这道大脑中的墙,是不是也包括了15年后,1/5的德国人宁愿依旧存在的柏林墙。

第二篇:柏林湾---四川南充市营山县柏林乡柏林湾

柏林湾----柏林湾坐落于川北至陕甘交界处,这里山水如画,交通落后,由于山树林立,现代乡民大多远走他乡,全村人口不足30人,至唐代以来“巴人”在这里以农为生,柏林湾是四川柏林乡下的一座山,山形好似一尊坐佛,坐北朝南,坐在大地之上,气势恢宏,山下一汪清潭,潭中鱼肥水清,股股清泉从龙眼益出(地下清泉被当地人称为龙眼,“龙眼的水冬暖夏凉,长年冒着烟雾,清泉甘甜爽口,喝快一些都会哏咽喉”)滋润这一带乡民,最要称奇的是柏林湾的那几眼石洞,谁也说不出这几眼石洞是哪朝哪代开出,在整块山石中掘出三个20平方左右的圆形石洞,大小完全一致;

当地乡俗:每逢冬至时节,全村老小就宰猪杀鱼,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把自家的猪肉,山上打来的野兔,山羊花成八大块(两边共16块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之意),横挂在山洞之中,取山中松柏青桠木菌烟熏七天七夜制成腊肉,(取肉之时必放烟花爆竹庆贺)这样的腊肉肉色纯干,金黄,吃起来肉汁饱满;放在锅中煮熟香气弥漫全村;这里的腊肉是少有的环保之物,在当今工业用剂横行,你吃到的腊肉有多少是人工烟熏制作,无任何添加剂?恐怕很难回答; 但是我们柏林湾有,让你吃得放心的农产品。-------柏林湾的腊肉,你值得拥有!

第三篇:柏林购物攻略

百货大楼及时装店

卡迪威 (KaDeWe)

在柏林购物,卡迪威是欧洲大陆最大的百货大楼,商品一应俱全,领导着世界的新潮流。从一层的化妆品、首饰,一直往上有男女时装、图书 、光盘、餐具、家具及厨房用具,尽您选购。顶层的高级食物区享负盛名,您不可不去尝上一尝。

搭车线路:地铁U1,U2,U15 Wittenbergplatz 站

Peek und Cloppenburg 时装店

P&C时装店是一宏大多层建筑。时装种类繁复,不论青年式服装仍是白领时装,或超高级的高级时装,在那里,您的期望均可得到满足。

搭车线路:地铁U1,U2,U15 Wittenbergplatz 站

拉法亚特精品廊(Galeries Lafayette)

百货大楼是现代化的,带有玻璃灯光锥体的建筑本身,已会使您不枉此行。那里除法国时装外,还有时装饰品, 香水,室内装璜等商品。 在百货大楼的地下运营厅,您还可品偿到法度风味快餐。

C & A

这座在选帝侯大街新盖的时装大楼,商品物美价廉。在德国,出名的C &A服装连锁店共有180多家搭车线路:地铁Kurfürstendamm 站

游览纪念品

在勃兰登堡门南侧的游览服务中心和亚历山大广场的游览信息咖啡馆以及在卡迪威的信息点处都有各式游览纪念品供您选购。很有地域特征的纪念品有各式柏林熊,柏林墙纪念块,典型的德国啤酒杯 ,邮票等商品都可供您选购。

免税商品

欧共体以外的游客,在出境时可将在德国采办的带出德国的商品进行退税。您在带有“Tax-Free”符号的商铺购物之后,请在商铺中填写退税单。在出海关时您可以处置退税手续。办手续时要出示带原包装的商品。所退税款可即时兑付也可转帐支付。 商铺运营工夫 一般来讲,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柏林商铺的运营工夫是10点到20点,全天运营。从2003年6月起,商铺在星期六亦可运营至20点。星期天及节假日不运营。在有大型活动时,商铺可在几个固定的周日开门运营。

柏林的市区交通四通八达,有公车、电车、地铁和捷运可以让你快速安全地抵达目的地。柏林的公共交通分为ABC 三个区。AB两区为柏林城区,C区则包含了柏林周围大约方圆15公里的面积。一般来讲,在柏林城区活动,AB两区的票即可满足您的需要。 除一般的两小时有用的单票外,还有日票和周票可以选择 柏林购物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去尝试下。

第四篇:柏林之围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线索;

2、把握文中主要人物,体会人物性格

3、掌握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精彩简洁的外貌描写、体现性格特征的心理描写以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

过程与方法:在讨论交流中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的精神实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说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和体会作者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刻画人物的艺术

2、掌握作者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1、体会主人公的感情和其他人物的高尚心灵

2、学会在写作中巧妙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

1、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对于学生,故事情节在他们的阅读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故事情节是他们走进文本、品味文本、走出文本的凭借,也是他们熟悉小说的人物、环境的桥梁。学习这篇小说,首先就要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通过课前预习粗略了解故事、课上朗读熟悉故事、分角色复述故事情节、品味故事等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走进故事,这是学习这篇小说的基础。同时需要给学生补充一些背景资料。

2、小说中的儒弗上校和他的孙女是两个主要人物,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构成儒弗上校性格特征的核心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因为有了这种热爱,才有了小说中他克服中风的折磨,坚持等待法国的彻底胜利等一系列故事的发生。这种爱国精神是“千疮百孔,’的法兰西的根。他的孙女和他一样,“就像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对祖国也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因为这种热爱,加上对祖父的敬仰与孝顺,使她担负起了艰难的任务。这两个人物交相辉映,上演了一曲爱国主义的悲歌——同时也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教学时通过讨论、研究、比较等方式,深入角色内心,全面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

3、小说的构思比较新颖,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说出小说构思的奇特之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尝试构思一个新颖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3、分析小说的叙事线索 导入:当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候,当国歌响起的时候,你的心里涌动的是什么感情?国家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地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看完它,也许你会有更多不同的认识。

一、作者简介

作者阿尔封斯. 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2日,都德生在法国南部普鲁旺斯省的尼姆。他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对于文学有特殊的爱好,酷爱读书,不善于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聪颖过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练习写诗,而且注意观察生活,在里昂中学读书时,他经常到书店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扩大了知识视野。1855年,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自谋生路。他15岁就到阿雷小学校任自习辅导员。两年之后,由于哥哥的帮助,到了巴黎,在贫困的境遇中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1860年,都德任莫尼公爵的秘书,这使他有机会观察巴黎社会各种各样的人,使他能多次到富于诗情画意的普鲁旺斯旅行,从家乡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汲取创作营养。25岁时,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zhá)》,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两年后出版了一部带有半自传体性的长篇小说《小东西》,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一举成名。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结为《月曜(yào)日的故事》。这部小说其中有一组以普法战争为题材,显示了作者爱国主义新的创作境界。作品揭露第二帝国军队的腐败及其将领的卑劣无能,颂扬普通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反侵略的意志,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柏林之围》是在世界文坛有盛誉的爱国主义名篇。是反映普法战争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1 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二、写作背景

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发生的。当时,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为了扼杀国内日益增长的革命运动,巩固波拿巴皇室的统治,破坏并阻止普鲁士王国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以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于1870年7月向普鲁士宣战,挑起了欧洲近代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但事与愿违,战争一开始,法军就连连失利,特别是1870年9月在法国东部的色当所进行的一次决战,法军更是溃不成军,路易?波拿巴也被普军俘虏,成了阶下囚,8万6千法军官兵全部投降。历史上有名的野心家、普鲁士首相律斯麦在打败法国,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之后,进而率兵进攻法国,长驱直入,一举攻到巴黎城下,将巴黎团团包围。普军所到之处,烧杀枪掠,无恶不做,激起了法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忿怒。这时的战争性质,已由法国对普鲁士的挑战变成了普鲁士对法国的侵略,法国各地人民被迫起来自卫,拿起武器抗击普鲁士侵略者,奋力保卫祖国。但法国临时拼凑起来的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却同普鲁士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凡尔赛协定》,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并将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东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使这两个地区人民遭异族蹂躏,饱尝亡国之苦。《柏林之围》就是以此为题材,直接描写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优秀短篇。《柏林之围》通过主人公儒弗上校的个人悲剧,描写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围困、攻陷的苦难现实,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作者把主人公的个人悲剧,与整个民族的悲剧联系在一起,把主人公的命运,与法兰西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小说具有强烈的、动人的悲剧色彩,成为爱国主义的悲壮诗篇。

三、根据预习,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中实际是巴黎被围住了,可小说的题目却叫《柏林之围》,你感觉恰当吗? 小说中虽实为“巴黎之围”,但名为“柏林之围”,是有深刻含义的。小说用重病垂危的一个老军人想像法军围困柏林的故事,描写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的现实,表现巴黎被围和沦陷的悲剧色彩,反映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感情。这个题目发人深思,从反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2、用自己的话概述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柏林之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一个医生之口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普鲁士军队围攻巴黎期间一个拿破仑时代的老军人80岁的儒弗上校虽然患有严重半身不遂却一直在等待着观看法国军队凯旋而归的庆典。他为误传的胜利而欢欣鼓舞而精神振奋。在家照顾他的孙女为了不让他病情恶化非但不能让他知道法国战败的真实情况,还要编造虚假的法军进攻德国的战报,还要以她日夜担心的在前线作战的父亲的名义给爷爷写信来加强进攻柏林的“真实性”。然而,正如“纸包不住火”,在普鲁士军队攻入巴黎的时候,这位老人在自己的阳台上看到了敌人,他在呼喊“快拿武器”声中“笔直地倒下去”了。小说至此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尽。作者巧妙安排情节,正面写虚幻的“柏林之围”,侧面写真实的“巴黎之围”,把小女孩对爷爷的爱与爷爷对法国的爱交织在一起,略显滑稽的氛围中托出苍凉悲壮的爱国之情,之令人感动。

四、课后作业:仔细研读课文,把你感觉比较好的段落找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掌握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精彩简洁的外貌描写、体现性格特征的心理描写以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

2、学会在写作中巧妙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

一、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并说说你选它的理由。 设题意图:课文中对人物心理、外貌、语言的描写,都有十分生动出色的地方。

二、分析文章的叙事线索

1、明线:“柏林之围”——儒弗上校的孙女和“我”,为了照顾诺夫上校的病情,虚构了“柏林之围”

2、暗线:巴黎之围——普鲁士军队迫使法军投降,并围攻巴黎,构成了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巴黎之围

3、两条线索的关系:两条线索互相交织,同时进行,到最后儒弗上校站在阳台上,发现列队而来的普

2 鲁士军人时,两条线索重合,并嘎然而止

(三条线索:第一条线,题目是“柏林之围”,实际上是巴黎被攻占;第二条线,儒夫上校由病重到病情减轻,直到最后去世;第三条线,上校外孙女为病重的祖父说谎到最后谎言破灭。这三条线中第二条线是主线。三条线扭结在一起,构成跌宕起伏的情节,深深地抓住了读者。)

三、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设题意图: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描写人的艺术,让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能够更好地深入文本。

1、儒弗上校

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能表现“儒弗上校”性格特点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儒弗上校的性格特点(注意儒弗上校的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并和学生讨论:儒弗上校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还是一个军国主义侵略者?

例如:(1)他在这张宣告失利的战报下方,一读到拿破仑的名字,就像遭到雷击似的倒在地下 (2)他竟有了精神对我微笑,还结结巴巴说了两遍:“打„„胜„„了!”

(3)在他房间里,周围摆设着一大堆破旧的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遗物,有效地维持着他的种种幻想

2、儒弗上校的孙女(善良、勇敢、坚强) 例如:(1)那个年轻的女孩正站在门边等着我,她面色苍白,呜咽地哭着 (2)好吧,由我来对他撒谎!’这勇敢的姑娘自告奋勇对我说,她揩干眼泪,装出喜气洋洋的样子,走进祖父的房间

(3)是啊!大夫„„这是好消息,围攻柏林已经开始了!

3、“我”(韦医生) (1)‘他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了!’我握住她的双手安慰她 (2)我记得,那天我很激动,心里惶恐不安

四、分析人物、情节、环境在文章中的作用

1、人物描写的作用

人物的描写一般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刻画出人物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传神的人物描写,来深化小说的主体,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的语句,并讨论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1)外貌描写

这位老军人正直挺挺躺在房间的地毯上,„„有一头拳曲的白发,八十高龄看上去只有六十岁„„

寥寥几笔,就将一个爱国老军人的形象活生生地刻画了出来,对烘托“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军人”“在荣誉和爱国观念上”的“老顽固”性格有很大作用。该细节描写是运用白描手法刻画出来的,既简洁又生动,使儒夫上校的形象饱满,性格鲜明。

(2)语言描写:‘服装太不整齐,服装太不整齐!’ ‘快拿武器„„快拿武器„„普鲁士人’ (3)心理描写:通过“我”(指韦医生—笔者注)的眼见耳闻,揭示出了主人公儒弗上校的心理活动

2、情节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之一,一般来说,小说的情节是围绕着叙事线索展开的,通过情节结构把人物、环境等其他要素连贯关起来就构成了小说。

本文的情节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这样安排情节好不好,好在哪里?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安排情节结构?

3、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又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壁、被机枪扫射得坑洼不平的人行道”。世界闻名的古都巴黎,遭到如

3 此浩劫,真够凄凉! (2)“在他房间里,周围摆设„„黄袍夫人„„” 。儒夫上校煞费苦心为自己选择的能够参观法国军队凯旋而归的仪式的住所,他房间内摆满着自己所心爱的拿破仑时代的遗物,向外看,受到巨大的鼓舞,向内看,得到莫大的安慰。特别是令人瞩目的那些“黄袍夫人”的画像,她们的高贵身份,端庄风度,最能唤起人们对1806年—法军粉碎第四次反法“神圣同盟,”攻克柏林,拿破仑一世彻底征服普鲁士,使法兰西第一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的美好回忆。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描写,就突出地体现了他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更烘托出了他这位老军人特有的爱国性格。

(3)“马路是那么空旷、那么寂静,每一家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巴黎一片凄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隔离所,到处都挂着旗子,但是旗子是那么古怪,全是白的,上面还带有红十字”

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及巴黎人们的凄惨,渲染了气氛。

“景物描写感情化”,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不仅起了烘托人物性格,从而深化主题的作用,而且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备选)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主要是四种:第三人称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述和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本文的叙述视角很有特色,它不是我们常见的单层视角,而是双层视角,课文一开始是作者以第一人称开始讲述“我”与韦医生探究法国被围的历史,而从第二自然段起变成“韦医生”在叙述。这个特点只要求学生了解。

六、小说主题

1、小说以1870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叙述普鲁士军队围攻巴黎期间,一个法国普通军人儒弗上校的爱国故事,塑造了一个具有浓厚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兰西军人的悲壮形象。小说描写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的现实,表现巴黎被围和沦陷的悲剧色彩,反映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感情。

这是一曲爱国主义的悲歌

这种“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亡国之悲。无论是作为一位充满英雄主义的军人,还是作为一位普通的公民,谁都不愿意遭罹亡国之痛,因为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耻辱和不幸,也是一位公民,特别是一位军人最大的耻辱和不幸。这篇小说从巴黎香榭里榭大街“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壁、被机枪扫射得坑洼不平的人行道”写起,以一位爱国老军人面对入侵者颓然倒地死去为结束,表现了深深的、无可奈何的亡国之悲。中间又反复渲染了这种悲。比如,小说多次写到儒夫上校外孙女“泪流满面”、“揩干眼泪”、“忍住眼泪”等,表面上是为祖父的病发愁,实际上落下的还是亡国之泪。再比如,小说通过写普鲁士军队的日日逼近,也造成了一种国家日渐灭亡的悲凉。

第二,命运之悲。儒夫上校和他的外孙女这两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们的命运必然也是特殊的。在亡国在即的时候,这两个具有强烈的军人荣誉、祖国荣誉感的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第三,生活之悲。人物的生活之悲主要由两个落差造成:一个是儒夫上校虚幻的节节胜利和实际上的节节失败的落差,再一个是儒夫上校的越来越高兴和他的外孙女越来越悲痛之间的落差。这两个落差可以说是生活之悲。

三种“悲”的根源还在亡国上,因此,这是一曲独特的爱国主义悲歌。

2、本文作者是如何表现主题的? 【点拨】 《柏林之围》是描写普法战争、表达爱国主义主题的作品。一般来讲,反映战争主题的作品,作者往往少不了着力揭露敌人烧杀淫掠的暴行和刻画人民群众英勇顽强的抗敌斗争。但是,深谙短篇小说艺术的都德,却别具一格,并没有正面直接地描写敌人的疯狂和人民的反抗。作者把巴黎被围的残酷现实与主人公瘫痪老军人想像中的法军攻克柏林的胜利对照起来,既表现了法国人民深沉的亡国之痛,又反映了他们强烈的爱国感情。都德还抓住了普通人物在特定条件下热爱祖国的非凡表现及崇高感情,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场景集中表现出来,从而收到取材新颖、思想深刻的艺术效果,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

七、艺术特色

1、情节安排巧妙。通过一个病中的老军人故事,将巴黎被普鲁士围困攻陷的苦难现实与主人公想象中的法军攻克柏林的胜利对照起来,既深刻表现了人物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又使小说具有一种动人的悲剧色彩。

2、富有性格特征的心理描写。作者十分擅长对人物进行符合性格特征的心理描写,用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以韦医生叙述儒夫老人的故事,通过“我”的眼见耳闻,写出了主人公儒夫上校的心理活动。

3、富于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 教学后记:

第五篇:柏林创意设计

柏林创意设计:政府和企业是幕后推手

知名企业热心资助

柏林的“老佛爷”位于市中心的高档商业区,其规模和地位不逊巴黎总店。2004年1月,该店启动“时尚实验室”(LABOMODE)项目,以帮助有潜力的年轻时装设计师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获得商业上的认可。具体做法是:在顾客最多的百货商场的二楼划出一块区域,让年轻设计师设计的时装在此陈列和销售。每次可以同时让三位设计师参与,展销时间为三个月。商场免费提供铺位,但销售收入的30%要上缴商场,设计师自己可得70%。

据该项目的负责人、商场负责市场和公关的董事经理乌丽克〃莫斯林格(UlrikeMoslinger)女士介绍,“时尚试验室”是全德国第一个向未成名设计师免费提供常年展销场所的零售企业。这些设计师的来源,主要是柏林ESMOD时装学院等高校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学生由学校推荐,但由她最后拍板决定。所有在时尚实验室出售的时装都是由设计师本人定价,商场会给他们提供参考意见。商场收取销售收入的30%,全部用来支持这个项目,因而整个项目都是非盈利的,商场并不在乎这些设计师的作品是否卖得好。“我们只是想给他们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一个与世界著名品牌比肩销售的机会。三个月结束后,我们会同那些市场反应好的设计师签订长期购买合同。”莫斯林

格说。

像“老佛爷”这样支持设计产业的知名企业在德国有很多。宝马公司等每年都会资助很多文化设计活动。DMY国际设计节向年轻设计师提供16平方米展位却只收200欧元,是难以支撑全部费用的,不足部分全靠宝马等公司补贴。柏林还有一个“设计酒店联盟”(DESIGNHOTELS),旗下有200多个酒店,加入该联盟的酒店必须在某方面体现突出的创意设计。德国最大的银行德国银行,每个月都将柏林总部大厅免费供创意柏林联盟举办设计作品展。INPOLIS的总经理阿里斯〃卡兰迪德斯(AresKalandiders)说:“本公司的客户遍布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我每天都要兼顾自己公司的业务和创意柏林的事务。我为创意柏林做的工作都是义务的。我承认很多时候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真的很享受和那些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一起工作,一起体验和分享他们的成功和喜悦。”

政府部门全力服务

袒雅〃穆尔汉斯(TanjaMuhlhans)女士是柏林市长办公室创意产业处的负责人。这个处成立于1997年,当初是为了管理和支持软件产业而设。随着政府工作重点的转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创意产业处负责的内容大大增加,几乎囊括所有创意设计领域,柏林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的工作全部由该处完成。在申请前后,该处共向教科文组织提交了3个详细的年度报告(记者看到

最新的年度报告,洋洋180页,面面俱到,数据翔实,令人感叹)。该处共有9名全职员工,不仅负责创意产业的宏观指导和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接待世界其他设计之都或中心城市代表的来访,还具体参与全市重大设计活动的组织。“这类工作琐碎而繁忙,似乎永远没个完,但怎么办呢?我们不得不干,”她说完后笑笑,耸耸肩。

市长办公室文化处处长沃克〃海勒(VolkerHeller)。文化表演事业也归属于创意产业,在穆尔汉斯提供的报告中就包含了表演,可见这两个处是有合作的。海勒说,涉及全市范围的文化活动,文化处常常会和创意产业处联合,或听听他们的意见。我问:“在活动的组织及政府经费的划拨过程中,两个处是否会职责交叉甚至产生冲突?”他说:“不会。我们的职责是很清晰的,重大活动虽有合作,但以谁为主也非常明确的。总的来说,创意产业处偏向经济,我们主管文化。”

财力物力广泛支持

除税收等政策向设计产业倾斜外,柏林政府对创意设计产业的直接物质支持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资金扶持,另一种是场地减租。

资金扶持面广而量少。DMY国际设计节、创意柏林等活动都有政府的资金资助。由于是首都,政府的资助来自柏林市和联邦政府,甚至一些项目可获得欧盟的支持。同时,政府还广泛资助社区的创意活动。如纽科林(Neukolln)是柏林一个贫穷落后的大社区,给人吸毒、犯罪、失

业等负面印象。住在这里的都是移民,其中七成为土耳其人。三年前,政府开始支持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在这里设工作室,引导居民创业。

我们参观了其中一个从事平面设计和手工印刷的工作室Rueti-Wear。32岁的设计师汤姆〃汉兴(TomHansing)介绍说,这个工作室与本社区三所学校挂钩,从七年级到18岁的学生都会定期来这里上课、实习,学习手工印刷技术。社区其他有兴趣的年轻人也可以参与这个项目,Rueti-Wear会安排一些一天学完的速成班,或者为期一到两个星期的课程。Rueti-Wear鼓励学生们发挥创意。“我们对他们说,可以把你的想法都表达在你所设计的印刷品上。”汉兴说,“孩子们设计并印刷的产品如T恤、教材、课件等放在网上销售,而且卖得确实还不错。”销售所得补贴该项目的运作经费。除此之外,Rueti-Wear每年还能得到一万欧元的政府资助以及其他私人赞助商的捐赠。这些被用来支付每月1200欧元的工作室租金和两位全职社工(设计师)的薪酬。汉兴告诉我们,这一项目已引起很多居民对创业的热情,“许多新型的小生意正在不断涌现”。

我们参观的该社区另一个时装工作室,由资深服装设计师指导社区青年设计和制作服装,服装为电影公司和追求个性的人而制作,每个设计样板只做5至10件。设计师萨宾〃图鲁默(SabineTrummer)女士称服装数量不多,不愁销售。这个工作室也得到政府资助。

但相对于企业赞助而言,政府的出资是很少的。它的优惠政策更多地体现在房屋租金的减免上。柏林由于战争和分裂等原因,形成大量老旧房屋和空房。政府将这些房屋资源进行修缮整合,以很低的租金提供给与创意设计相关的使用者,如工作室、陈列室、小型展览馆等。我们参观的很多工作室,都淹没在这些旧建筑中,连DMY设计节的重要展览“知名设计师展”也是在两栋旧大楼内举行,参观者要楼上楼下反复走动,虽不方便,却是“废物利用”,省去很多钱。如今柏林各种设计展览和陈列馆(室)星罗棋布,超过300个。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柏林墙事件范文】相关文章:

搭车去柏林范文05-19

德国柏林购物范文05-24

修筑柏林墙的原因07-23

柏林墙的倒塌观后感08-03

柏林之围04-21

两次柏林危机04-14

静美柏林沟散文04-21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04-28

万柏林小学名单04-09

在柏林读后感04-09

上一篇:草房子全文范文下一篇:藏发改价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