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真菌2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第三节真菌2范文

《第三节 真菌》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生物,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A、大肠杆菌、银耳、猴头菇 B、酵母菌、灵芝、黄曲霉C、青霉菌、口蘑、紫菜 D、香菇、根霉菌、乳酸菌

2、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其青绿色的结构是( )A、叶 B、菌丝 C、种子 D、孢子

3、蘑菇的孢子生长在菌褶的( )A、菌盖上 B、菌柄上 C、菌丝上 D、菌托上

4、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A、酵母菌 B、青霉 C、曲霉 D、大肠杆菌

5、真菌不同于细菌的结构特点是(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有芽孢和鞭毛 C、有细胞壁 D、有成形的细胞核

二、非选择题

夏天吃剩的饭菜很容易变质,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为了使剩饭保留的时间长一些,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进行探究。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取同一餐的剩饭,等量分装到4个相同的耐高温的玻璃杯中,用塑料薄膜将杯口封好,然后分别将4个玻璃杯进行处理:①微波炉中加热1分杀菌;②高压锅盖气阀后10分;③蒸锅水沸腾后10分;④不做任何处理。然后,将上述4个玻璃杯均放在室温的环境中,每天进行观察比较。请你思考:(1)上述四种处理方式中,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2)设置第4种方式的目的是 。(3)为什么要用塑料薄膜将玻璃杯的杯口封起来?如果不封,结果会怎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A

5、D

二、非选择题

6、(1)② (2)起对照作用

(3)防止空气中微生物进入玻璃杯中。如果不封口就达不到灭菌的效果了。

第二篇:普通话教案第三节2

第三节 朗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讲授普通话朗读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朗读的技巧,能够用普通话进行较好的朗读。 教学重点:

朗读,朗读“四忌”,如何正确地朗读。 教学难点:

能够把握作品,正确地朗读。 教学方法:

启发式、互动式和讲授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件演示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朗读

用普通话的语调,变书面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的一种活动。

二、朗读四忌

1、念字式

2、念经式

3、八股式

4、固定式

三、如何正确朗读

(一)朗读的基础——理解作品

理解作品,就是要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创作背景,理清情节结构,掌握中心思想和艺术形象,把握感情变化的脉络。

只有弄清了作品的全貌和实质,才能确定朗读的基调,才会使朗读具有表现力。

(二)朗读的生命——以情带声

感情是朗读的生命。只有以情带声,朗读才有魅力。

要产生真实、丰富的感情,有时需要联想。通过联想,和作者一样地去感受、思索、希望、呼吁、歌颂、批判,依据作品的具体内容——人物、时间、环境、气氛等进行想象,让作品的具体内容在脑海中产生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来。

(三)综合运用语调各要素——以声传情

在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内容、调动朗读情绪的同时,要选择恰当的语音形式将书面文字还原为有声语言。

选择恰当的语音形式主要指运用语调的各要素。只有调动语调的各要素,形成准确、真实、富有生命力的语音形式,才能做到以声传情。 语调的各要素在活的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重音、停顿、快慢、高低是一个综合存在,各要素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紧密配合才能造成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

四、朗读与朗诵

朗读与朗诵都是运用普通话再现作品,所用重音、停顿等基本技巧相同,但朗读更接近生活,功能更全,社会性更广泛;朗诵则艺术性更强,手段更多样,更能吸引人并感染人。

1、依据的材料不同

朗诵主要是文学作品,如诗歌、剧本台词等;朗读更全面。

2、表现的形式不同

朗诵具有表演性,需要特定场合,可以通过体态、化装、音乐、灯光、舞美布景等手段强化情感和渲染气氛;朗读不需要以上手段。

3、表达的特点不同

朗诵可用气音、颤音,可以泣诉,可以笑语,用气发音较为严格,气息要充沛,音色要优美,感情更强烈,声音可夸张,表情富于变化;朗读要求自然真实,忌过分夸张和表演。

4、适用的对象不同

朗诵面向观众,观众用欣赏眼光从中获取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朗读面向听众,听众主要想获取信息和知识,在此基础上亦可获取美的享受和艺术感染。

思考题:

1、 什么是朗读?朗读“四忌”是什么?

2、 如何正确朗读?

第三篇:[教案] 第三节 抛体运动的规律-2

新课标版必修2物理学科高一年级下学期教案 第五章曲线运动 第三节抛体运动的规律

【整体设计】抛体运动是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形式,本节先提出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概念,然后利用上一节研究蜡块运动使用到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的的规律,即从抛体的位置、抛体的轨迹、抛体的速度三个方面探究抛体运动的规律.抛体运动(重点是平抛运动)是学生第一次应用运动的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分析曲线运动的规律.对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方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中学生已有基础,并且学生已有直线运动知识准备及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作为基础,是可以接受和深入理解用两个运动的合成的方法讨论平抛运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尝试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平抛物体运动规律这个新问题.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日常生活中平抛运动的现象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更深入理解运动的规律. 平抛运动规律的推导要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先分析水平方向受力如何、竖直方向受力如何,再讲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这是因为在力学里,根据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一个基本方法.这是教材与过去教材的不同.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利用已有概念探索新知识,发展创造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平抛运动、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用平抛运动、抛体运动规律去解答有关问题重点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根据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探究出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一般规律. 2.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资源: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各种相关视频片断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 2.知道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具有独立性. 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交流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得出平抛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斜抛运动.分析斜抛运动不在具体规律,而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定义. 2.体会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3.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等效代换的思想. 4.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斜抛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勇气,主动探究实现知识迁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柯受良飞越黄河天堑壶口瀑布的视频片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提出问题思考,柯受良要想飞越成功,事先必须做好怎样的准备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感想. 教师引导,柯受良的精彩表演来自于他的自信和实力,更来自于事先的准备工作,比如对飞跃宽度、高度、速度的测量和预测,如果没有这些细致的工作,就没有这

第 1 页 共 4 页 辉煌的一刻.而他这些工作都与我们的抛体运动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抛体运动的规律,来研究飞黄过程中包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 [推进新课]情景再现:播放多媒体课件视频.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是丰富多彩的,大家认真观察下面的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探讨交流画面中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 并总结:上述画面中物体的运动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将物体以一定的速度抛出. 自主归纳1: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它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抛体运动的条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引导:展示抛出速度方向水平的各种运动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平抛运动的特点. 自主归纳2: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

1有水平初速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物体做平抛运动有两个条件:○2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 . 度○思维拓展: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生活中你见过平抛运动吗?举例说明

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所用的方法就是上节研究蜡块运动的方法.

一、 抛体的位置:

情景设置:研究初速度为v0的平抛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展示次运动情景的模拟动画. 教师设疑:还能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那样,用一维坐标来描述平抛物体的运动位置吗?

学生讨论:不能,由于抛体运动是曲线运动,至少要用二维坐标才能描述平抛物体的运动. 思维追踪:竖直方向受什么力,有没有加速度,有没有初速度?水平方向受什么力,有没有加速度,有没有初速度?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推导抛体运动的位置坐标.为了便于研究,推导时考虑以下问题:

1、应该沿什么方向建立坐标系?

2、应以哪个位置作为坐标原点?

主动探究:在练习本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推导t时刻小球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坐标x、y. 方法指导: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应该沿水平向右和竖直向下建立坐标系,并取小球刚被水平抛出的瞬间作为坐标原点. 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学生的推导过程.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点评.通过学生推导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推导,体会成功的喜悦.为进一步研究轨迹方程做好准备. 抛体的轨迹:

提出问题:大屏幕投影探究案例1,讨论以速度v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寻找求解轨迹的方法. 自主探究:在练习本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上面推导出的位置坐标x、y的表达式,消去时间t,得到轨迹方程,即x与y的关系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指导:巡回指导,掌握学生的推导过程.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点评. 从轨迹方程可以看出,其轨迹为抛物线. 情景展示:投影投篮、大炮射击等斜抛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 2 页 共 4 页

二、 思维拓展: 提出问题,如果将物体斜向上或斜向下抛出,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上面推导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推导斜抛物体的轨迹方程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掌握学生的推导过程.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点评. 从轨迹方程可以看出,其轨迹仍为抛物线. 课件演示:喷出的水作斜抛运动.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三、 抛体的速度:

教师设疑:物体抛出后,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变化,我们如何来研究抛体运动的速度呢?试以平抛运动为例推导出t 时刻运动的速度. 方法点拨: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分运动与竖直方向的分运动,要求t时刻的运动速度,求的是分速度还是合速度,应该怎样求解?

合作讨论:如果想知道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这一时刻的两个分速度来求得. 自主整理:平抛运动的物体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匀速运动,故vxv;

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运动,故vygt. 由勾股定理可知,合速度大小为vtvxvyv(gt),方向tan2222gtv,其中为合速度与初速度间的夹角. 情景设置:投影例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求解. 自主学习:在练习本上划出运动草图,分析求解.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掌握学生的解题过程.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点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理解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运动与竖直方向运动的等时性,并理解平抛运动时间的决定因素与水平射程的影响因素.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概念: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2. 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两个分运动与平抛运动具有等时性.3. 初速度为v0的平抛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x=v0t、 y=gt2/2 4. 初速度为v0的平抛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vx=v0、vy=gt 本节课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运动合成和分解的科学思维方法,将曲线运动化为直线运动,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布置作业]

1、教材 “问题与练习”

1、2 题;

2、课下自由组织合作小组,完成“问题与练习”3题. 【板书设计】

3 抛体运动的规律

一.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 二.抛体的位置

1.平抛运动物体的位置: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平抛运动的位移

2.斜抛运动物体的位置:将初速度分解为水平、竖直两个方向,在互相垂直的正交方向上进行问题处理,是本节重要方法. 三.抛体的速度

第 3 页 共 4 页 平抛运动物体的速度:水平速度、竖直速度、平抛运动的速度

熟练:1.平抛运动物体的飞行时间由竖直高度决定.2.平抛运动物体的由竖直高度和水平处速度决定. 【教学设计点评】 . 【教学反思】 .

第 4 页 共 4 页

第四篇:第三节 化学键(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第2课时)

一 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第2课时)内容,主要讲述了共价键的含义,形成条件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对为今后学习有机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面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做好了铺垫,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的分值。

二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共价键的概念。

2.掌握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能够对共价键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会判断化学键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三 教学重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 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由简单的入手,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五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 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课本,填写导学案空白,并结合预习内容找出疑惑内容。

2 教师的教学准备:阅读课本,认真备课,写教案,出导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上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 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前后桌为一组,根据实际需要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七 课时安排:1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黑板上展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三) 合作探究,经讲点拨

根据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二、共价键

1、共价键

(1)定义: 叫做共价键 (2)成键微粒 :

(3)成键本质:

(4)成键条件:

(5 存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疑惑,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 中(如NaOH、Na2O2 ) 。

学生根据结论,练习巩固: 老师讲解:

2.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H2 Cl2 N2

②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H2 Cl22 N2

O2

1

学生根据离子化合物的表示方法,试着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 老师加以纠错,学生自己小结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方法。 练习,巩固提高:

例1. CO2 CH4 HCl H2O NH3

H2O NH3 CO2 CH4 HCl

提问学生,填写空白,其他学生加以纠错。老师强调:

3.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2 H2 :

HCl:

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 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不写反应条件。 练习巩固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O2 : H2O: 提问学生,填写空白,其他学生加以纠错。老师强调 4. 共价键的分类 :

①非极性键:在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两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共用电子对 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 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可见非极性键是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H键,Cl-Cl键,Na2O2 中的O-O键等。 ②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不同种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 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显 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一方显 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可见极性键是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Cl键,NaOH中的O-H键等。

5、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通称为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学键的形成与 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 或 来实现。 2.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6、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在分子内 我们称为化学键。在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 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 。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它广泛地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但只有在分子与分子充分接近时,分子间才有明显的作用。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都有影响。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 和 的物质, ,

,物质的 、 也越高。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

(4).HF、H2O、NH3 的沸点有反常现象,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 。氢键比 弱,比 强,所以把氢键看作是一种稍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例如:H2Te、H2Se、H2S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减弱,因而熔沸点依次降低。然而H2O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O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的HF和氮族中的NH3也有类似情况。 练习,巩固提高:

2

例3. 下列共价化合物中,以极性键结合的( ),以非极性键结合的( ) (1)F2 (2)O2 (3)NH3 (4)CH4 (5)SO2 例4. 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颜色 B.状态 C.化学键 D.原子核

反思总结: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含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不用箭头表示。

3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包括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当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

A.Na2O2 B.Na2O C.NaOH D.CaCl2 2.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键的分子是 ( )

A.Cl2 B.H2O C.N2 D.CH4 3.下列关于极性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由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B.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C.分子中必定含有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4.下列化学键一定属于非极性键的是

( )

A.共价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C.H2O分子中的化学键 D.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aOH B.NaCl C.H 2 D.H 2 S 7.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单质碘 B.氯化镁 C.溴化钾 D.水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9.下列微粒中,同时具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是( ) A.NH3 B.NH4Cl C.H2S D.KOH 10.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BF3 B.CCl4 C.CO2 D.PCl5 11.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ClOH] D.H B.OCO C.[ClO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作业(预习第三节第2课时共价键) 九 板书设计:

一、共价键

1、共价键

(1)定义:: 叫做共价键 (2)成键微粒 : (3)成键本质: (4)成键条件:

)

(5)存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 ②结构式

3.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共价键的分类 : ①非极性键: ②极性键:。

5、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2).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本质

6、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氢键

第五篇: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说课稿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伴性遗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能力性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1)科学品质教育。

(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们常常说:“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其含义是,并不是一提探究,就一定要动手做实验。虽然既动脑又动手的探究是最有效的探究,但是在我国大班额、课时紧的国情下,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更加普遍。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说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

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

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

一般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探索愿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并达到探索目的,

从而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倾听故事 引起关注

故事呈现:首先媒体呈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引

发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

引导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

获得启示:

①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

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

②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

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二]信息加工 构建体系

本节聚焦 把握目标

什么是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在实践中有什么意义?

资料对比 突出关键展示图片:多媒体打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体现常染色体的相同和突出性染

色体的不同。介绍结构:板图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认识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

继续探索 挖掘根源

绘制版图:板画男女性染色体对应图,标注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位置。

分析填写:引导讨论,推出男女基因型及表现型,填入表格。

再将学生分四组,每组书写一个,每组再选一个代表,黑板写出并说明子女表

现情况,完成另四个婚配图解。

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归纳出色盲遗传的特点。

[三]深化理解 拓展运用

问题探索 深化理解

提出问题:如果夫妇一方是色盲或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患者,另一方正常,如何选

择生育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提出方案。

课堂交流:交流方案,解决问题,体会优生。

[四]小结知识 回馈聚焦

小结知识:可引导学生完成

(1) 伴性遗传概念 (2) 伴性遗传特点(3) 实践中的意义

(2)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

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9月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招商总监jd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