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十章第三节

2022-07-09

第一篇:毛概第十章第三节

毛概第十章期末习题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2、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内容。增强学生提高自身和全民族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3、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必要性和文化体制改革趋势的认识。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时间: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文化内涵及其意义

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形态的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反映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狭义的文化即观念形态的文化,指与政治、经济等并列的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包括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宗教哲学等方面。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狭义的文化概念,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十五大报告)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迟滞和落后会严重影响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它的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全党和全体人民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统一的意志、协调的步伐和高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有千百万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并能不断创造发明的高素质人才和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这样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需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提供。

3、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之一。

综合国力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实力等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文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其本身就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还发挥着特殊的凝聚力、鼓舞和激励等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水平的高低是人的素质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要全面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就一定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3、坚持三贴近,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正确对待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的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发展发展教育和科学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技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高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新局面。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迅速增长;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新技术正在进入文化领域。

2、我国现行文化体制存在的弊端:高度集中;高度封闭;微观机制缺乏活力。

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观念更新

1、文化具有产业属性

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文化的公益性,强调它的政治动员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而忽视了它的产业属性和产出功能。

2、文化具有商品属性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把它仅仅作为宣传舆论的工具,而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它的商品属性。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

3、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开放文化产业;市场配置资源;市场主体独立;实行经济核算。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和原则要求

1、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业单位的关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加强宏观管理,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

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国有文化单位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统筹兼顾”的工作方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

思考题:

1、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当前具有怎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您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方针的?

3、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体制的改革?您认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何处?

阅读书目:

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江泽民:十六大报告第六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3、江泽民:“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17部分,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

4、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1996年10月10日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

第二篇:毛概第一章到第三章笔记总结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19世纪中叶(1843年)诞生 19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经五四运动后在青年中传播开来。

知识点:

* 最先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的报告《论新阶段》标志党对这个问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实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关系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般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现实实际,历史实际,文化实际,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的有机融合,并且把中国的独创性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形式新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C、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历史条件(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也称为战争与革命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历史过程:萌芽- 初步形成-成熟- 继续发展 * 萌芽时期(1921-1927)

1921年党成立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马日政变)

理论代表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特点: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成熟,基本上是照搬照抄苏联经验。

* 初步形成(1927-1934)

理论代表著作:《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反对本本主义》

特点:中共在实践中从城市走向农村,开始探索一条与苏联不同的革命道路。

* 成熟(1935-1945)

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七大将其写入党章) 成熟标志的文章:1939年《新民主主义论》 告诉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 为什么是毛泽东的成熟期?

1、 正确的革命道路的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被大家一致认同)

2、 毛泽东思想得到全方位的展开

3、 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知道思想

* 继续发展(1945-1956)

1956年八大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历史特点:

1、 革命的胜利发展(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初步探索)

两大理论:

1、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2、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 *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何为毛泽东思想)

1、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 是被实践证明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3、 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 课本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体系 第9页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13页

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 第13页

对毛泽东的评价 第15页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15页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知识点:

*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 时代背景:时代的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 形成的条件:

1、历史根据: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与挫折以及对世界其他社会主

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总结

2、现实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 邓小平的思想过程

1、酝酿时期 基本命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 1978年,实事求是,确立正确路线的宣言书

1979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初步形成的标志)

2、轮廓形成阶段

从1982年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 A、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 市场机制的引入

C、 十三大的召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正式形成时期

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 时期特点:A、政治上(苏东政变、**)

B、徘徊时期(经济建设、观望)

4、小平南巡(1992年春)

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把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归纳为九条,

其中涉及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这九条内容的概括,标志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4、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1993年10月《邓小平文选》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 1998年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

5、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坚实的哲学思想

这就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

*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理论的创造者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时代背景: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

世界格局:两极世界—单极世界—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国际局势:和平与发展 * 科学发展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 科学发展观

1、 第一要义是发展

2、 核心是以人为本

3、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备 *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 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

3、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第18页 *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思想路线建立)

2、抗日时期

延安整风运动 A、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

B、反对宗教主义,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

3、十一届三中全会

标志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 强调解放生产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2、 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3、 强调实事求是是必须尊重的实践 * 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1、 一切从实践出发(前提和基础)

2、 实践联系实际(途径和方法)

3、 实事求是(实际核心)

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准和动力) *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实事求是路线的确立时间 (党的七大) * 求真务实

1、 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无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

2、 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

3、 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

4、 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知识点 * 时代背景

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 国情特征:

半殖民地

1、独立主权、领土完整被

2、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被帝国主义操纵

半封建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了

2、封建的剥削制度依然存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主体经济形势是封建的生产关系

* 近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两大主要矛盾

1、 帝国主义何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

2、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

*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历史任务(在党的十五大,江泽民指出)

1、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 中国社会各阶段和阶层探索国家的出路 *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得到的两个结论

1、 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可能救中国

2、 要改变中国的现状,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1、 历史前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

2、 物质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成长壮大

3、 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

4、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转变提供了榜样的力量和条件

5、 五四运动推动力转变的实现

*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 时代特征,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的第一次革命

2、 阶级特征,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

3、 思想特征,一批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领导发动参与的使马克思在中国广泛传播

*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在第36页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知识点

*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

1948年4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在晋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时提出的 * 新民主主义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A、革命的对象(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首)—封建主义(次)—官僚主义(再) B、 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属于无产阶级,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

1、 深受“三座大山”的三重压迫

2、 它分布集中

3、 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途径

1、 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前提

2、 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3、 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这是实现两道权的根本保证

4、 必须实行独立自主原则,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策略(第二次国共合作提出的,独立自主)

5、 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环节 B、 革命动力

1、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动力领导力量

2、农民 主力军a、人数众多 b、深受压迫有革命的需求

3、城市小资产阶级(独立的阶层)

地位与作用:中介和桥梁

4、 民族资产阶级

* 与生俱来就有的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 *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 a、官僚资产阶级(革命对象) b、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动力之一) * 人民大众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 新式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表现为:

1、 新的领导权

2、 新的时代条件

3、 新的指导思想

4、 新的革命动力

5、 新的革命前提

* 什么时候提出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1929年古田会议

原因,因为长期的农村游击战手中大量的非无产阶级加入到战争中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

*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1、 不同,性质不同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另一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

2、 共同,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3、 联系,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纲领

* 政治纲领 第44页 * 经济纲领 第44页 * 文化纲领 第46页 * 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

因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政治上的不平衡,反动统治占据着各大城市,农村反动统治薄弱,为红色政权存在提供了生存空间

经济上的不平衡,城市存在资本经济农村保持自给自足的经济 *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也讲做人民民主专政)

*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 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土地革命

*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1人民代表大会制2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参政议政3民族制度 * 中国革命道路特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俄国革命道路特点,工农武装起义,城市中心化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开辟的可能性

1、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些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发展的根本原因

2、 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这是因为国民革命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全国革命形式的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4、 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必要的主观条件

5、 共产党产生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这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6、 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有充分回旋的余地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开辟的必要性(必然性)

1、 从中国的革命形势看,选择农村斗争是中国革命有退却转向进攻,有低潮转向高潮,由星火转向燎原,由失败转向成功的起点

2、 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革命也是中国革命的实质。无产阶级只有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才能巩固工农联盟,才能解决革命的动力问题,这就决定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农村解决农民关心的土地问题,动摇和铲除封建的剥削关系。

3、 从中国社会性质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内无民主外无外交,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的专制压迫,主要的斗争形势是武装夺取政权

* 为什么采取武装斗争

1、 双半社会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

2、 革命形势敌强我弱

*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位一体”的关系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经之路

内容: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建设为基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三大法宝是的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 中国革命的形势,敌强我弱

2、 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

3、 社会阶级状况,两头大中间小(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占少数,广大的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阶级占大数)

* 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1、 农民是坚实可靠的盟友

2、 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双半社会的中国社会矛盾及其复杂) * 中国革命历史中唯一一次与农民联盟是在:

土地革命前中期1927年-1934年(土地革命是1927-1936) * 统一战线特点:

1、 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2、 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3、 总方针(有理有利有结) *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1、 合作方式上:

a、第一次国共合作成为党内合作(一个人方式加入国民党) b、第二次国共合作称为党外合作(平行合作)

2、纲领 第一次是新三民主主义

第二次是各有各的纲领

* 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 三湾改编时确立,这支军队只能是必须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 这支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党的建设

* 党的建设分为

1、 思想建设

a、 党的性质决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多数党员来自农村,需要提高党员的觉悟)

b、 党内矛盾斗争的结果(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2、 组织建设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也是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村的中国共产党员建设成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经验之一

3、 作风建设

“三大作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意义,是共产党显著区别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反应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对待自己及其周围同志的正确态度)

*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知识点: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概念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具备独立社会形态指的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其中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占有很大比重。

*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

1、 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

2、 经济上,国营经济主导地位越来越好了 * 新民主主义五中经济并存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国家资本经济

* 1949年-1952年以及1952年-1956年当时社会面对的两大矛盾是:

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当时的主要任务是:1 巩固政权 2 恢复经济 *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 建国初期如何建立国营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 1949年党的七届二届全会(西柏坡会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总路线的内容: 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三大改造的意义

1、 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建立

2、 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剥削阶级被消灭

3、 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4、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总路线的特点: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同时并举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变而孤立地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 总路线的实质: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有制的问题

* 总路线的理解: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打造成社会唯一的所有制经济 * 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1、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4、 当时的国际形势页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中共七大是在1945年召开的 * 两大改造是的是什么

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国营企业);资本家的改造(把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如何进行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

互助社---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社会主义性质) * 如何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低级国家资本主义指的是,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国家资本主义指的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1、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3、 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性

1、 无产阶级在力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不用害怕资产阶级的反抗)

2、 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3、 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正确的政策

* 民族资产阶级生来就有两种性质:革命性以及软弱性妥协性 *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 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偏差

1、 在社会主义改造速度方面急于求成,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工作过于急躁,初级社没有巩固就办高级社,拔苗助长

2、 在管理体制上集中过多,限制了高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将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扩大到整个社会1,并使之固定化模式化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3、 在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应该是以公有制为主体,适当保留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

4、 在工作方法上过粗,甚至某些地方采取强制手段 *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取得的成就、发生了哪些变化)

1、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

2、 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3、 从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

4、 从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有民主权利的国家

5、 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

6、 从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

第三篇:毛概第7章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召开的( )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三大D.十五大

2. 社会主义社会( )理论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改的理论基础。

A.基本矛盾B.主要矛盾C.阶级斗争D.初级阶段

3.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4. 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 )

A.继续革命 B.全面深化改革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A.基础性B.决定性C.保障性D.优越性

6.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党的领导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 )和整体谋划,注重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

A.党的领导B.统筹规划C.顶层设计D.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 )这个最大实际。

A.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D. 改革开放

9.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对外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 )的对外开放战略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平等互利共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构建和谐世界

11. 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的是( )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2. 在全面改革中()改革是重点

A.经济体制B.政治体制C.文化体制D.社会治理体系

13. 判断我们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B.是否做到“三个有利于”

C.是否大多数人的积极参与D.工作进展是否顺利畅通

1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的决议

A.《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决议》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5.( )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阶级斗争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改革

16.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A.又相适应又相矛盾B.对抗性

C.不可调和D.非对抗性

17. ()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A.2000年B.2001年C.2002年D.2003年

18. 党的()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

19. 我国的强国之路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 .对外开放

C.改革开放D.发展高科技

20.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A.合理、互惠互利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二、多项选择

1.邓小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是否有利于( )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30多年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这体现在( )

A.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B.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

C.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 )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A.互利共赢B.多元平衡C.安全高效D.独立自主

4.全面深化改革,要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 )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A.市场规则B.宏观调控C.市场价格D.市场竞争

5.我国的对外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步形成了( )的对外开放格局

A.全方位B.多层次C.宽领域D.多渠道

6、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

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

D.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7.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8.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 )

A.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B.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C.秉持互利共赢的时代理念

D.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9.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穿到( )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之中,推动各方面改革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来推进,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

A.政治体制B.文化体制C.社会体制D.生态文明体制

10. 我国改革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因为它()

A.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B.涉及经济体制和政治、文化体制

C.触动体制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D.要求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

11. 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设置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A.珠海B.深圳C.海南D.厦门

1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们要注重改革的(),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区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A.系统性B协同性.C.层次性D.整体性

13.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要把()统一起来,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A.党的领导B.改革力度C.发展速度D.社会可承受程度

14.目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复杂而艰巨,为此要把推进()以及其他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

15.全面深化改革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党的()不动摇,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基本理论B.基本路线C.基本纲领D.基本经验E.基本要求

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5BACBB6——10BCACB11——15BABAA16——20DBAC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BC

4、ACD

5、ABC

6、ABC

7、ABCD

8、ABD

9、ABCD

10、ABCD

11、ABD

12、ABD

13、BCD

14、ABCD

15、ABCDE

第四篇:毛概第4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题

1、1956年4月,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著作是(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主主义专政》 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云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于( ) A.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B.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已有认识

C.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 D.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实践

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 ) A.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B.按照苏联的经验去做 C.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D.照着马列本本去做

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 C.不可调和的 D.针锋相对的

7、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C.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D.发展生产

8、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矛盾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9、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国防工业

1

10、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思想的是( )

A. 陈云 B.毛泽东 C. 刘少奇 D.周恩来

11、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问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12、我国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是( ) A.计划经济 B.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13、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 C.低级的社会主义和高级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14、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 )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15.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 )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 ) A.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论十大关系》

C.八大的报告和决议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 2.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敌我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4.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是

A.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

C.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毛泽东指出,从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这是由于

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

B.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C.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 D.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的

6.上个世纪60年代,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要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这两步走是指

A.第一步,用15年的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C.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7.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B.社会主义存在阶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种矛盾

C.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矛盾基本结束,但还没有完全结束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得到解决

8.下列关于党在五六十年代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说法中正确的

A.社会主义可以分成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3 B.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要比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C.我国当前人口多,底子薄,要建成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至少需要五十年至一百年的时

D.社会主义在中国将很快建成,共产主义很快就会实现

1—5 BDCAA

6—10 BBABB

11—15DAABA

1—BCD

2.ABCD

3.CD

4. ABCD

5.ABCD 6.AB

7.BCD

8.ABC 4

第五篇:毛概第234章

 问题 1

得 1 分,满分 1 分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改造”的性质相同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2

得 1 分,满分 1 分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所选答案: 答案:

对 错

 问题 3

得 0 分,满分 1 分

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所选答案: 答案:

对 对 错

 问题 4

得 1 分,满分 1 分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5

得 1 分,满分 1 分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所选答案: 答案:

对 错

 问题 6

得 1 分,满分 1 分

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 问题 7

得 1 分,满分 1 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所选答案: 答案:

1949年开始算起的。

错 对 错

 问题 8

得 1 分,满分 1 分

毛泽东在论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时,明确提出“两个不能否定”的观点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9

得 1 分,满分 1 分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造”。“一化”是“两翼”,“三改造”是“主体”。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10

得 1 分,满分 1 分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所选答案: 答案:

对 错

 问题 11

得 1 分,满分 1 分

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12

得 1 分,满分 1 分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建设起来的。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13

得 1 分,满分 1 分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是手段 所选答案:

对 答案: 对 错

 问题 14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 所选答案:

错 答案: 对 错

 问题 15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所选答案:

错 答案: 对 错

 问题 16 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所选答案:

错 答案: 对 错

 问题 17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所选答案:

对 答案: 对 错

 问题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所选答案:

对 答案: 对 错

 问题 19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0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20

得 1 分,满分 1 分

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方针去解决。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21

得 1 分,满分 1 分

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采用民主的方法。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22

得 1 分,满分 1 分

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使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达到成熟。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23

得 1 分,满分 1 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所选答案: 答案:

对 错

 问题 24

得 1 分,满分 1 分

1958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25

得 1 分,满分 1 分 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生对抗。 所选答案: 答案:

对 错

 问题 26

得 1 分,满分 1 分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即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所选答案: 答案:

对 错

 问题 27

得 1 分,满分 1 分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所选答案: 答案:

对 错

 问题 28

得 1 分,满分 1 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彻底否定了当初的社会主义改造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29

得 1 分,满分 1 分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政治生活中仅有的矛盾。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30

得 1 分,满分 1 分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 问题 31

得 1 分,满分 1 分

1956年,毛泽东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所选答案: 答案:

错 对 错

 问题 32

得 1 分,满分 1 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所选答案: 答案:

对 错

 问题 33

得 1 分,满分 1 分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所选答案: 答案:

对 错

 问题 34

得 2 分,满分 2 分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在经济方面应处理好的关系有 所选答案: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答案: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轻工业和内地农业的关系

 问题 35 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论持久战》

 问题 36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答案: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 问题 37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主要依据是 所选答案: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得 2 分,满分 2 分

得 2 分,满分 2 分

得 2 分,满分 2 分

敌强我弱的形势,广大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答案: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敌强我弱的形势,广大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问题 38

得 2 分,满分 2 分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是 所选答案: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其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非对抗性的矛盾

答案: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对抗性的矛盾

其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非对抗性的矛盾

问题 39

得 2 分,满分 2 分 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 所选答案:

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

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答案:

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

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暴力方式

 问题 40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所选答案: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答案: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 问题 4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所选答案: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得 2 分,满分 2 分

得 2 分,满分 2 分

答案: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

问题 42

得 2 分,满分 2 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所选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同时进行的

问题 43

得 2 分,满分 2 分

《论十大关系》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这些关系涉及以下哪些问题? 所选答案:

经济问题

政治生活

思想文化生活

答案:

经济问题

政治生活

思想文化生活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

问题 44

得 2 分,满分 2 分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是 所选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外资经济 中外合资经济

问题 45

得 2 分,满分 2 分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艰辛,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 所选答案:

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

物质基础

答案:

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

物质基础 法律基础 基本动力

问题 46

得 2 分,满分 2 分

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了()等文章,初步形成了农

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所选答案: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民主主义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

问题 47

得 2 分,满分 2 分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 所选答案:

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答案:

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时并举

问题 48

得 2 分,满分 2 分

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所选答案: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答案: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在城市进行公开的合法斗争 攻打并占领中心城市

 问题 49 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所谓民主方法是指所选答案:

讨论的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法

批评的方法

答案:

讨论的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法

大鸣大放的方法

批评的方法 专政的方法

 问题 50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遵循的原则有 所选答案: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得 2 分,满分 2 分

得 2 分,满分 2 分

国家帮助

答案: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国家帮助 和平赎买 平等

 问题 51 在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 所选答案: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

 问题 52 从总体上讲,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主要是

工农联盟

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答案: 工商联盟

与无产阶级的联盟

与资产阶级的联盟

工农联盟

得 2 分,满分 2 分

得 2 分,满分 2 分

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 问题 53

得 2 分,满分 2 分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主要有 所选答案: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答案: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三步走”发展战略 “发展才是硬道理”

 问题 54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

 问题 5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是指

得 2 分,满分 2 分

得 2 分,满分 2 分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现代化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工业化

 问题 56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包括 所选答案: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

答案: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 强制的方式

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

 问题 57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包括 所选答案:

政治纲领

得 2 分,满分 2 分

得 2 分,满分 2 分

经济纲领

文化纲领

答案:

政治纲领

经济纲领

文化纲领 军事纲领 社会纲领

 问题 58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所选答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问题 59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即 所选答案:

敌我之间的矛盾

人民内部的矛盾

答案:

敌我之间的矛盾

人民内部的矛盾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得 2 分,满分 2 分

得 2 分,满分 2 分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问题 60

得 2 分,满分 2 分 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论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时,明确提出“两个不能否定”的观点,即" 所选答案: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答案: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不能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不能彻底否定大跃进 不能彻底否定红卫兵大串联

问题 61

得 1 分,满分 1 分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所选答案:

公私合营

答案: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公私合营

问题 62

得 1 分,满分 1 分 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 所选答案: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答案:

世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农民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民族资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 问题 63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

所选答案:

农民阶级

答案: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 问题 64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居于领导地位的是所选答案:

社会主义的因素

答案: 封建主义的因素

资本主义的因素

社会主义的因素 共产主义的因素

 问题 65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是 所选答案: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答案: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 问题 66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的阶级

所选答案:

带有两面性

答案:

带有两面性

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 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 问题 67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的成果是 所选答案: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答案: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中共八大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 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

 问题 68 根据中国国情,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所选答案:

走互助合作道路

答案: 走包产到户道路

走股份制道路

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走互助合作道路

 问题 69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 所选答案:

同时并举的路线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答案:

互不相干的路线 各有侧重的路线

同时并举的路线 分别进行的路线

问题 70

得 1 分,满分 1 分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所选答案:

过渡性社会形态

答案:

永久性社会形态 暂时性社会形态

过渡性社会形态 稳定性社会形态

问题 71

得 1 分,满分 1 分 

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果是 所选答案: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答案: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中共八大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 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

问题 72

得 1 分,满分 1 分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 所选答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答案: 川陕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西北革命根据地

 问题 73

得 1 分,满分 1 分

无产阶级实现领导权的关键是 所选答案:

必须反腐败

答案:

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必须反腐败

问题 74

得 1 分,满分 1 分 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革命道路 所选答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答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 以城市为中心 以乡村为中心

 问题 75

得 1 分,满分 1 分

毛泽东创造性地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的著作是 所选答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不要四面出击》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问题 76 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所选答案: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答案: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问题 77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是 所选答案:

国营经济

答案: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问题 78 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所选答案: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 问题 79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

所选答案: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保护民族工商业

答案:

保护民族工商业

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消灭民族工商业

 问题 80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所选答案:

一化三改

答案: 三自一包

一化三改 三大改造 四面出击

 问题 8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所选答案:

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答案: 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封建主义共和国 社会主义共和国

 问题 82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所选答案:

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社会主义革命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0 分,满分 1 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地主阶级革命

 问题 83

得 1 分,满分 1 分

在()报告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所选答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党的八大 七千人会议

问题 84

得 1 分,满分 1 分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了 所选答案:

和平赎买的方法

答案:

和平赎买的方法

强制没收的方法 股份制的方法 承包制的方法

问题 85

得 1 分,满分 1 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的时间是在 所选答案:

1954年

答案: 1978年

1954年 1949年 1982年

 问题 86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是

所选答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答案: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的矛盾

官僚资本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 问题 87 毛泽东在1957年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所选答案:

人民内部矛盾

答案: 敌我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 问题 88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了 所选答案:

和平的方法

答案: 劝说的方法

教育的方法

和平的方法 暴力的方法

 问题 89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的方针。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所选答案: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答案: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又好又快发展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问题 90

得 0 分,满分 1 分

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一条既不同于西欧也不同于苏联东欧工业化的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所选答案:

“以工业为基础、农业为主导”

答案: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

“以工业为基础、农业为主导” “以农业为基础、重工业为主导” “以农业为基础、轻工业为主导”

问题 91

得 1 分,满分 1 分

毛泽东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的方针 所选答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答案:

发展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反对封资修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打倒一切

问题 92

得 1 分,满分 1 分 

在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表达是 所选答案: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

答案: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

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的观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知识分子是剥削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

 问题 9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所选答案:

非对抗性的

答案: 对抗性的

非对抗性的 不可调和的 完全对抗性的

 问题 94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所选答案: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工人阶级与知识分子的矛盾 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 问题 9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 所选答案:

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 资本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0 分,满分 1 分

共产主义社会

问题 96

得 1 分,满分 1 分 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 所选答案:

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答案:

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提出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

问题 97

得 1 分,满分 1 分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 所选答案:

用民主的方法

答案: 用专政的方法

用民主的方法 用批评的方法 用自由讨论的方法

问题 98

得 1 分,满分 1 分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即 所选答案:

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答案: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

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普遍矛盾和特殊和矛盾

问题 99

得 1 分,满分 1 分 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

所选答案: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答案: 中华民国的成立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三大改造

 问题 100 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 所选答案:

陈云

答案: 周恩来

陈云 邓小平 朱德

 问题 101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所选答案: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

答案: 新民主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

共产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

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

 问题 102 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所选答案:

帝国主义

答案: 资本主义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得 1 分,满分 1 分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1953问题 103

得 0 分,满分 1 分

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

所选答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答案: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大跃进总路线

问题 104

得 1 分,满分 1 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所选答案:

新民主主义社会

答案: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问题 105

得 1 分,满分 1 分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手中 所选答案:

无产阶级

答案:

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 问题 106

得 0 分,满分 1 分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所选答案:

辛亥革命

答案:

五四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

 问题 107

得 0 分,满分 1 分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 所选答案: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 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上一篇:民法学试题及答案下一篇:买房如何商业贷款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