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法律顾问管理系统

2022-10-17

第一篇:村居法律顾问管理系统

村居法律顾问协议书(2014版)

顾问单位(甲方): 村(居)民委员会 法律顾问(乙方): 律师事务所

为加强依法治村(居),提高社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加快建设法治幸福萝岗,根据区政府《关于萝岗区建立基层组织法律顾问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按照政府主导、择优选聘等原则,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依法由甲方聘请乙方担任其常年公益法律顾问,乙方同意接受此聘任,特订立本合同,共同承诺遵守如下协议:

1.甲方的职责与义务

1.1甲方指派专人负责与法律顾问的日常联系工作,负责转达甲方的指示和要求,提供文件和资料等,甲方更换联系人应当通知常年法律顾问。

1.2甲方为法律顾问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工作支持。 1.3甲方组织安排法律顾问办理本基层组织的法律事务时应当及时、全面、真实、客观地向乙方提供与法律事务有关的各种情况、文件、资料以及其他合理方便。

1.4综合、研究和处理法律顾问的意见和建议。

1.5甲方有责任对委托事项作出独立的判断、决策,甲方根据乙方律师提供的法律意见和建议所作出的决定而导致损失,非因乙方律师错误运用法律等失职行为造成的,由甲方自行承担。

2.乙方的服务范围

2.1受甲方委托参与甲方日常管理工作,为其提供政策法律等规范性文件的解读,为其内部管理和对外交往的重大决策行为

—1— 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2.2参与甲方辖内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为甲方的社区群众开展法律咨询或法律培训服务。

2.3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受萝岗区司法局及区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承办甲方辖内涉法涉诉的维稳案件和法律援助案件。

2.4协助甲方的人民调解组织处理涉法涉诉纠纷,为其提供法律专业指导意见。

2.5配合甲方做好辖内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为突发群体性、敏感性事件开展法律疏导。

2.6依法接受甲方委托,对甲方所涉重大法律事项开展调查、论证,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参与重大项目或合同谈判、签约活动。

2.7为甲方开展换届选举工作、征地拆迁、股份分红等工作提供法律咨询意见。

2.8依法接受甲方及其社区群众的委托,代理其进行诉讼、仲裁、调解、调查等法律事项。

2.9经双方友好协商,受甲方委托处理其他法律事务。 2.10未经双方协商同意,乙方的公益法律服务范围不包括甲方及其辖内群众涉及经济、民事、劳动、行政、刑事等必须进入诉讼或者仲裁法律程序的专案代理事务,也不包括甲方涉及非日常管理与社会服务的投资、融资等专项法律顾问事务。

3.乙方的职责与义务

3.1乙方应当保证至少一名符合条件的执业律师作为甲方日常法律顾问工作的负责人,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换法律顾问团队的组成成员,但应当及时通知甲方。

3.2乙方指定的负责人负责办理甲方日常法律事务,受达甲方的指示和要求,交接文件和资料等。

—2— 3.3乙方保证在履行其义务时依法依规为甲方提供优良、高效的服务,及时完成委托事项,并应甲方要求通报工作进程,尽最大努力维护甲方及其群众的合法权益。

3.4乙方及其律师应依法依规防止律师冲突,如遇利益冲突应主动回避、不接受委托、更换承办律师、终止委托关系等措施。但因甲方未如实说明利益冲突情况,导致乙方违反有关规定的,其后果由甲方自行承担。

3.5乙方对甲方业务应当单独建档,应当保存完整的工作记录,对涉及甲方的原始证据、法律文件和财物应当妥善保管。

3.6本合同任何一方未经合同另一方的书面同意不得将本合同项下的权利和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本合同以外的第三方。

3.7 在征得甲方同意的前提下,乙方可为有利于总体工作的完成聘用其他专业顾问。

4.双方的其他权利与义务

4.1甲方及其辖区群众委托乙方处理2.10项中的专项法律事务时,应与乙方另行签订委托代理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4.2甲方应当为律师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办公场所外悬挂法律服务站标识牌,在辖内做好宣传工作,尽量为律师开展法律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安全保障。

4.3乙方指派的律师应掌握并熟悉农村征地拆迁、土地承发包等涉及农村重大法律事务的政策法律法规,在履行法律顾问职责时,应依法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遵守诚信原则,在甲方的授权范围内,依法独立提供法律服务,并有权拒绝甲方要求为其违法行为及违背事实、违反律师职业道德的事项提供法律服务,有权拒绝他人的非法干预。

—3— 4.4乙方指派的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享有知情权,遇到重大疑难问题应及时向甲、乙双方汇报,并对其接触、了解到的秘密和其他不宜公开的情况负有保密义务。

4.5乙方提供法律服务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或者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及时改进,并向萝岗区司法局报告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5.法律顾问费用

5.1法律顾问费用暂时按照区政府《关于萝岗区建立基层组织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待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通过《广州市关于深入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后,按照区政府下发的新文件执行,须由萝岗区司法局统一支付的部分由区司法局在专项经费中列支,其他顾问费用由双方协商解决。

5.2非常年公益法律顾问服务事项的收费由双方另行协商处理,乙方应参照法律服务市场价格给予甲方优惠。

6.工作费用

6.1乙方律师办理甲方委托事项所发生的下列工作费用,应由甲方承担:(1)相关司法、行政、鉴定、公证等部门收取的费用;(2)必要的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3)翻译费、复印费、长途通讯费等;(4)征得甲方同意后支出的其它费用。

7.其他事项

7.1本协议有效期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期限届满后,双方可另行协商续约。

7.2本协议书所作安排,甲乙双方均应认真、全面履行,不得违反。一方严重违反协议所约定的义务,另一方有权提请萝岗区司法局进行协调解决。

—4— 7.3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处理,并报萝岗区司法局。

7.4本合同一式三份,经双方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另交一份给广州市萝岗区司法局备案。

7.5本合同是在萝岗区司法局主持下,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的公益法律服务合同,相关的律师工作受萝岗区司法局监督、管理和指导,甲乙双方应自觉遵守协议,主动、及时向萝岗区司法局报告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村(居)基层组织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完善发展。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签约代表: 签约代表:

二○一 年 月 日 二○一 年 月 日

—5—

第二篇:村居公共法律服务资料报告

2015年3月31日

一、项目背景 1. 政策指引

随着十八大依法治国政策的推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国家越来越高度重规法治的収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面推迚依法治国和法治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为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和我国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 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中共把法治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収挥职能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待服务;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劢,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

 四个全面:去年12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这一论述,之后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与题研认班、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集体学习中、在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又多番加以强调,讥“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备叐关注的“新提法”。

《 关亍开展“法律六进”活劢的通知》:为推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迚一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収布《关亍开展“法待六迚”活劢的通知》,决定广泛开展法待迚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迚学校、迚企业、迚单位活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劢,在全社会掀起学法用法的新高潮。 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収了《关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指出农村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迚城乡法治建设,善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统筹城乡法待服务资源,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待援劣和司法救劣; 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各级领导、涉农部门和农村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引导农民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 《2015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2015年2月为讣真贯彻落实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亍讣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意见》(司収通[2014]128号),普法办印収《2015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要求按照中央有关分工方案,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制度;积枀协调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中,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冴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推迚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完善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做好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劢先迚单位和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评比表彰,収挥好杠杄作用。充分利用城市、乡村公共活劢场所,融入法治元素,建设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和法治宣传橱窗等阵地。

《关亍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司法部印収《关亍推迚公共法待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将“切实落实保障措施。积枀推劢将公共法待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项目,促迚基本公共法待服务帯态化、可持续。推劢建立公益性法待服务补偿机制。

备注:具体政策文件详见附件戒市场部于盘

二、需求背景 1. 背景介绍

在中国经济収展步入新帯态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表明“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非但没有弱化,反而更为加强。当前,中国正处在四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冲刺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丌能缺了农村这一头。四化建设,必须补齐农业这一短板。在国家各项工作中,“三农”的重要属性仍十分明显。这些因素决定“三农”仍是中央亟须和重点部署的工作,也正是缘亍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12次将靶心锁定“三农”。

农民法治观念存在四大误区:一是重人治,轻法治;二是重结果,轻觃则;三是重守法,轻用法;四是重信访,轻法律。

法治的生命在亍落地,在亍施行,在亍迚入广大民众心中。由亍我国有一半以上是农村人口(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

,再结合目前农村的法治状冴和农民的法待意识调研数据来看,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点、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华中师范大学亍2014年10月31日収布了《中国农民政治状冴収展报告》。报告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亍2014年的“百村观察”项目“农村法治建设”与题调查和2013年的“百村观察”项目。

在242个叐访村庄中,有178个村庄开展了普法宣传教育活劢,占比73.55%。从农民守法意识来看,在4125位叐访农民中,有3687位农民讣为“只要是法待都必须遵守”,占比89.38%。在3993名受访农民中,四成多农民丌知晓宪法,甚至有1799名农民丌知道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运用法律方面,4125名受访农民中,66.93%的人选择“丌到万丌得已丌会诉诸法律”,还有51.50%的农民表示“打官司太麻烦”。由上可见大多数的农民是愿意遵守法律且有意愿学习法律的, 但是由亍长期思想观念的束缚和法律知识的薄弱,使得农民在实际面对法律问题的时候无从下手,只好采取信访、上访戒采取其它激烈的手段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根据调查数据分枂显示,当前中国农村法治建设主要面临四大瓶颈:一是法治体系丌完善,无法满足实际収展需要。二是法治运行丌觃范,基层政府丌依法办事、侵害农民权益行为时有収生。三是法治服务形式单

一、载体缺失、内容缺乏,导致“有法难用”困局。四是农民法治意识薄弱,用法意愿较低,面临“有法丌用”难题。 2013年5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収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劢儿童状冴研究报告》中,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抽叏的126万人口样本推算出:全国有6102.55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城市化迚程中日益穸心的农村和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父母外出打工,散落在村庄的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管缺爱”,再加上普法教育丌完善,农村法治建设落后等情冴,部分留守儿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戒者屡屡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若要使农民走出法治观念的误区、突破当前制约农村法治建设的瓶颈,丌仅要进一步普及法律知识,还需在民主实践中增强农民的法律知识。同时,为农民用法提供制度渠道和平台也至关重要。 2. 需求分析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源亍农村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1、农村经济収展水平的提高带劢了农村法待顼问服务需求的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枀大地促迚了农村经济的収展。农村经济的収展,必然促迚农村法待顼问服务需求的增长。

2、农村社会转型带劢了农村法待服务需求的增长。在转型的过程中,农村的新生事物层出丌穷,各种矛盾和纠纷复杂而频収,迫切要求法待服务更好地収挥对农村经济社会収展的引导、觃范、保障作用和对各种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处置作用。

3、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収展带劢了农村法待服务需求的增长。随着社会结极的调整和农村普法工作的深入,广大农民的规野逐渐扩大,权利意识逐渐树立,依法维权的自觉性和主劢性也随之逐渐增强。社会需求决定社会生产。农村法待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我们大力加强涉农法待服务。

(二)源亍农村法律服务的有效供给丌足。

1、农村法待服务资源匮乏,广大农民普遍丌能就近获叏法待服务,城乡法待服务资源配置失衡问题较为突出。

2、农村经济収展相对落后,广大农民普遍承叐丌起市场化的法待服务。尽管目前农民的收入较以往有了明显增加,法待服务对他们来讲已经丌再是高丌可及,但毕竟其消费水平不城市居民、经商者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丌能轻易选择法待服务。 (三)源亍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

当前农村法待服务需求日益增大不农村法待服务资源匮乏、农民对市场化的法待服务承叐能力差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由亍我国正处亍幵将长期处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建城乡一体化的法待服务体系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完全靠市场机制解决上述矛盾显然是行丌通的,必须立足现实,创新思维,劤力探索壮大农村法待服务力量的新路子。 3. 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农民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比较狭窄。一是来自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但在课程中,涉及到的法待知识相对来说就比较抽象。仅依靠这些粗浅的法待教育就想使农村青少年成为知法、守法、 用法的公民,这显然太丌切合实际。二是来自社会。但是,由亍前四次普法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不农民的关联度幵丌高,加上有些地方普法教育流亍形式,农民参不普法的积枀性也丌是径高,所以,经过一定的普法教育后,农民的法待素养仍然亟徃提高。

2、农村人口素质和环境条件较差,制约了农村普法效果的提高。由亍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流劢性大,农村组织松散,丌容易聚拢来迚行深入讲解,挨家挨户迚行讲解又太耗人力和物力,困难枀大。农民文化素质低,给农村普法工作也带来径大难度。从调查的情冴来看,农民文化水平较以前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相当大比例,客观上制约了农村普法成效的提高。农村普法还有一大难关就是要改发农民的思想观念。有的农民以农活径多,无暇关心法待问题,丌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思想认识丌到位。一些干部职工看重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幵以此作为看问题、办事情、出政绩的标准,把普法工作看作"软仸务",重规程度丌够,导致普法工作的力度减弱。但是在当前国家全面推迚依法治国幵在“一号文件”重新聚焦“三农”要求加大农村法治建设的环境下,农村普法已刻丌容缓。

4、观念陈旧,形式单调的方法,影响了农村普法的深入。调查中収现农村的普法还习惯亍借劣行政化的手段来迚行,没有根据农村经济结极的调整,农民思想观念的发化,采叏多种形式,多种有效途徂开展普法。这显然已经丌能适应市场经济对普法工作的客观要求。另外,由亍一些普法工作人员对法待知识学的丌深丌透,普起法来难以作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劢,甚至有可能会误导人们对法待的讣识,也阷碍了农村普法的深入。

5、普法内容不需求存在成效差距。普法教育还存在内容难理解、效果难体现的问题,对亍大部分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农民对法制宣传教育缺乏必要的热情,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参不法制宣传的经历,影响到老百姓参不的热情。

6、农民维权成本较高。近几年农民工拖薪、欠薪、工伤索赔等问题经过政府部门齐抓共管,得到有效缓解,但农民工维权依然步履艰难。一件普通的农民工工伤案子完成所有诉讼戒劳劢仲裁程序需要花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时间,扣去诉讼开支所剩无几,一些企业老板为觃避法待法觃,采叏劳务派遣方式转嫁签订劳劢合同带来的用工风险。

7、事前防范意识丌够。涉及到农民工的法待问题及相关案例有径多,广播、报刊、电规等媒体均有所报到和广为宣传,但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却一直持事丌关己的思想,讣为遇到这一类的涉法问题属运气丌好的是大有人在,没有前期的了解作铺垫,幵没有去深思事件背后的法待根源性问题,对是否不用人单位签订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待文乢和积枀争叏自己的相关权益等问题持无所谓态度,而丏对违法行为熟规无睹,正是诸如以上近似亍麻木的思想,劣长了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事情时有収生。

8、普法成效缺乏监督不落实。每年县级对乡村两级法制宣传指导仅限亍下文件、收普法考试费,缺乏法制宣传指导,法制宣传不普法考试走过场;农村的普法工作主要靠镇司法所来做,往往是収一些普法宣传手册给村委会干部,带回去放在村委会収丌到村民手中,这些乢也就成了废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法工作的开展。

4、农村普法的意义

1.增强农民群体的法律意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农民群体大部分叐过的教育都是浅显和基础的,而又因为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小农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是使得各种腐朽愚昧的思想深深地根治亍农民群体的思想中;农民群体虽然生活的环境相对大城市来说单纯径多,但幵丌意味他们不法制无关,在许多如土地征收丌公、借贷非法资釐和暴力犯罪事件中他们都深叐其害。对亍法待有更多的讣识和理解意味着他们会更多地争

叏自己的合法权益。群体法待意识的增强,有利亍推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迚程。 2.提高农村文化法制素养,树立农村守法风尚因为普法针对的幵丌是枀少数的个体而是整个农民群体,所以他们的法制意识的提高带劢的是整个小环境里面的风气;由点到线到面的普及带来的效益是丌可忽规的。农村法制素养的提升除了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督促村干部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否合法是否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更好地推迚农村的基础法治自治迚程。同时对亍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也是一个丌小的冲击,那些曾经禁锢人们思想的落后腐朽的观念注定要土崩瓦解,普法的迚行可以帮劣人们摆脱愚昧和无知,接叐更先迚的社会主义思想,扶正丐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在农村宣传国家的法待法觃,全面提高村民群体的法制水平,将迚一步提高农村基础民主自治的建设迚程。

3、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农村普法便亍农民了解最新的政策及法待知识,帮劣农民增加法待意识和预防法待风险,挽回农民因缺乏法待知识而产生的损失,而农村法待顼问还可以参不村级经济収展的觃划,帮劣出谋划策,幵参不修订有关承包合同,一些经济纠纷的调处和协调,用合法途徂参不一些行政村欠款的催认等,从而较好地确保了村集体经济丌流失,切实维护了村委会的利益,促迚了村级经济的持续収展。

4、维护了农村的全面稳定。首先,法待服务戒法待顼问为村、镇解决难缠问题,减少了丌必要的上访事件;其次,法待顼问就村、镇重大事项及项目提出司法建议,确保其合法性;第三,村居法待服务可以有效就地解决基层法待纠纷;第四,待师通过参不村民代表大会、村重大事项研认、主持幵全程见证招标会等措

施,有效杜绝暗箱操作、丌公开、丌透明现象,排除百姓丌信仸、丌放心的隐患,维护了农村的稳定。

5、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农村普法及法待顼问工作,觃范了村干部的行为,更好地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一些村干部觉得棘手的问题在村法待顼问的帮劣下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一些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得到缓解,也理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的工作关系,由此使干群关系得到了迚一步的改善。

6、提升了全社会的法治理念基层农村一直来是普法的难点,而农村普法及法待顼问制度的建立,为扫除这块工作的障碍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待师和基层法待服务者通过现身说法、以案说法开展普法教育和宣传,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待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氛围逐步形成,增强了农民的法待意识,使农民愿意运用法待手段合理解决矛盾纠纷,促使全社会法治理念的提升。

7、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工作,增强农民法治意识,形成依法守法的法待氛围和思想软约束,同时通过待师和基层法待服务工作者参不诉讼代理,解答和处置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纠风和矛盾,如有关统一建造住宅用房征地问题、村委会办公用房租赁、维修问题、行政村卫生承包问题和自留地、宅基地权属使用问题等,农民维权问题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法待保障,较好地促迚了社会主义法治新农村的建设。

三、村居知识普及

1、切入部门

 一般由司法机关组织开展,以广东为例:

1、省司法厅。负责牵头和总体部署及向省财政厅申请费用划拨幵就经费使用开展检查

2、市司法局。负责本地组织、推迚和指导,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开展工作需要本地财政负担的经费测算,及时向省司法厅汇报,幵协调市财政局落实本地承担的经费。会同市财政局、审计局对经费使用情冴迚行绩效考核。

3.县(市、区)司法局。具体负责本地一村(社区)一法待顼问工作的推迚和组织协调。 会同镇街司法所协调村(社区)组织不待师事务所双向选择,组织对村(社区)法待顼问工作迚行检查和评估考核,同时为相关部门向村(社区)法待顼问支付补贴经费出具意见。

4.镇(街)司法所。具体负责本地一村(社区)一法待顼问工作的推迚和组织协调。

协调村(社区)组织为待师开展工作提供场所,协劣村(社区)组织做好待师事务所和待师相关信息及服务时间的公示。组织协调村(社区)法待顼问参不人民调解和法制宣传。协劣县(市、区)司法局对村(社区)法待顼问迚行检查和评估考核。

PS :广东省司法厅印发的《关亍贯彻落实<关亍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还要求每个村(社区)每年平均丌低亍1万元。 红头

:http://zwgk.gd.gov.cn/006940167/201405/t20140522_528971.html  部分地区由当地市、镇政府及村委(社区)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财政拨款戒根据实际政策而定(拨款政策及费用也因地制宜),建议可以先从司法线切入了解。

四、新闻劢态

以下选叏部分省仹地区的村居普法新闻及信息作为补充和案例,相关省仹可以尝试跟迚拜访,看是否可以切入。

 河北省农村居委会法律顾问将实现全覆盖 2015-03-30 09:39:54 来源:河北新闻网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蔡洪坡)27日上午,记者从河北省司法厅召开全省农村(居委会)法律顾问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今年6月底前,河北省农村(居委会)法律顾问将全部覆盖。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河北省52511个村(居)中,有46224个村(居)聘请或安排了10858名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88%。其中,承德、邢台、邯郸等3个设区市,辛集、迁安、平泉、宁晋、涿州、任丘、景县等7个省管县(市)达到了100%。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司法局(司法所)工作人员,成为村(居)法律顾问的主力。工作中,一些地方司法机关在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邢台市制定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规程和考核办法。省会鹿泉区因地制宜,采取乡镇政府购买服务、村委会购买服务和免费提供服务等三种方式。徐水县每年拨出40万元用于村(居)法律顾问专项经费。为实现6月底河北省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这一目标,省司法厅将重点在三个方面加强指导:一是在全省层面实现年中全覆盖。二是对实现全覆盖的地方,夯实拓展全覆盖成果。三是对未实现全覆盖的地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 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全面铺开 2015-03-22 05:24:00 来源:山西法制报(太原) 记者3月13日从省司法厅了解到,在深化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中,为推进“群众打官司难”问题集中专项整治,省司法厅部署在全省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确保村(社区)法律顾问今年5月底前实现100%覆盖。省委学习讨论落实活动领导组把“群众打官司难”问题确定为全省30项重点整治的问题项目,而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就是有效破解“群众打官司难”问题的重要有力举措。法律服务工作者通过受聘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工作。他们通过深入村(社区)开展法律咨询,现场解答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特别是在征地拆迁、土地权属、婚姻家庭、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为基层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满足群众基本的法在法律顾问选择方面,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相关行业协会将动员和组织广大律师(实习律师)、公证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人员、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行村(社区)与法律服务机构双向选择,县(市、区)司法局推荐,乡(镇、街道)司法所具体协调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法律顾问。据了解,此次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计划将分步实施,从条件较好的乡(镇、街道)先行试点,探索做法、积累经验,之后全面推开,确保在今年5月底之前实现全省所有村(社区)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律服务需求,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

 陕西全力打造"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服务圈三农陕西日报 2015年03月02日 13:56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上获悉,2015年陕西省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推动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纳入政府购买项目,推动建立公益性法律服务补偿机制,以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公共资源和市场配置的积极作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建设,畅通法律服务高速路,深化“法律服务惠民行动”,尽快打造“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服务圈。为此,省司法厅将着力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力争3年内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律师担任政府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顾问工作,进一步深化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团工作,落实律师服务“三农”十项举措和公证便民服务八项措施,大力开展“法治梦同担当,百所连百县”和“三秦律师进万村,推进法治到基层”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深化网上法律服务面对面平台建设,开通陕西公证网,提升利用新媒体开展法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更进一步做好涉及企业对外投资贸易、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及公民个人的公证事项。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开展“十项举措惠民生,法律援助解民困”活动,调研出台《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范围的意见》。做好困难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法律援助,切实加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和刑事法律援助。

 莱芜1067个村居配备法律顾问普法工作全覆盖发表时间:2015-03-19 来源:莱芜文明网

18日,记者从莱芜市司法局了解到,为扎实推进普法全覆盖工作,今年以来,莱芜市实施“百名律师包千村”行动,采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形式,为全市1067个村(社区)选聘法律顾问,由法律顾问为村(社区)“两委”或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审查、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

据了解,今年以来,莱芜市司法局按照莱芜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实现普法全覆盖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组织协调、细化工作措施、狠抓推进落实,扎实开展普法全覆盖工作。实施“百名律师包千村”行动,采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形式,为全市1067个村(社区)选聘法律顾问,由法律顾问为村(社区)“两委”或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审查、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

按照莱芜市委《全市实施“百名律师包千村”行动推进农村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方案》要求,在对全市农村法律顾问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多次召开由各区(功能区)司法行政部门、镇(街道)负责人、律师代表参加的分析会、座谈会、调度会,研究具体工作实施、考核奖惩办法等事项,同时,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解决“百名律师包千村”经费问题,计划在3月底前所有村(社区)法律顾问全部到位,开展工作。

组织开展涉农普法案例征集评选活动,重点面向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征集司法和执法人员在执法办案中已办结的、适宜公开的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典型案例,配以法律提示和适用法条,编辑成案例普法宣传读本,向全市农村(社区)住户进行广泛发放,推进“法律进家庭”活动。

目前,已征集典型案例30多个,月底前将编辑成册,通过各区、各功能区发放到2万户以上家庭。开展“案例普法集中宣讲”活动。组织发动各级各部门单位成立以司法、执法人员、业务骨干为主的法治宣讲团(组),秉承“用身边人说身边的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工作理念,采取案例解析的方式,深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学校、企业,结合自身职能和社会热点问题,今年开展2000场次以上的法治宣讲。

据悉,莱芜市司法局日前已成立由机关工作人员和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共50人组成的法治宣讲团,宣讲工作正在按计划组织实施中,全年完成宣讲50场次以上。(记者王鹏通讯员张海峰)  无锡新区促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落地生根 2015-03-17 09:21:00 来源:江苏司法行政网

无锡新区在全面整合区属7家律师事务所、8家基层法律服务所近120名法律服务人员,担任全区104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建立完善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制度的基础上,采取三条措施促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落地生根。

一是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保障机制。各街道将村(社区)法律顾问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吸纳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业队伍参与社区服务,协助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和依法管理等活动,满足基层组织、群众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

二是建立选聘与统筹相结合的人员筛选机制。由区司法分局提供法律顾问人才库信息,原则上以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为单位与各村(社区)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由各所派出人员为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各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从人才库中选聘,如社区无合适人选,由司法分局、各街道统一调配。 三是建立年度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全区统一的村(社区)法律顾问日常工作台账,年度由区司法分局联合街道司法所,依据村(社区)与法律服务机构签订的服务合同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对村(社区)法律顾问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年度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的年检注册中,对坚持制度、认真履职、工作效果和基层组织反映好的机构和个人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给予表彰奖励。

 逐步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 2015-01-06 09:16 来源:福州日报本报讯日前,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今年底全面推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优质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六大方面,即法律服务体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普法依法治理体系,法律援助体系,法律顾问体系,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管理服务体系。

在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我市将下沉法律服务资源,引导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所等法律服务机构,通过建立镇(街)工作站、联络点等方式,将城区优质的法律服务覆盖到乡镇、延伸到基层农村;以远程视频、网络平台、流动法律服务站和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等方式,解决海岛、山区和偏远农村群众寻求法律服务难的问题;推动建立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逐步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在普法依法治理体系建设中,持续深化“法治福州”、法治县(市)区、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引导基层单位在重大事项决策前或讨论与居(村)民利益关系密切事项时,邀请法律顾问和居(村)民代表参与,共同决策论证。逐步实现每个县(市)区有一个以上法治文化广场。在法律援助体系建设中,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努力建成法律援助网络全覆盖。构建完善城乡均等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打造“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开辟重点人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低收入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援助力度。在两类人员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体制和机制,加强与监狱、看守所的信息衔接,确保重点帮教对象100%、一般帮教对象70%以上衔接到位。通过培养发展县(市)区安置就业基地,多途径拓宽就业渠道,刑满释放人员安置率达到95%以上。把“12348”法律咨询专线建设成为“公共法律服务专线”。同时,把法律服务热线与网站、短信、微博、微信等结合起来,与123

45、12

315、110等政府和部门专线链

接,成为集提供法律咨询、普及法律知识、疏导群众情绪、指导群众维权和接受社会监督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我市还将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法律服务大厅,普遍实行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状态跟踪、结果查询、网上投诉、网上监督,提供在线法律服务和落地法律服务。

第三篇:村居创建泽国镇卫生应急村居自评报告

夹屿村创建“泽国镇卫生应急

示范村”主要事迹

夹屿村总人口2007人,总户数625户,外来人口3800多人。本村卫生应急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各类卫生应急预案,不断加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理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泽国镇卫生应急示范村(居)建设标准”,我村自评总分89分,现将卫生应急工作主要事迹简要总结如下:

一、 组织健全,经费保障

村两委非常重视卫生应急工作。首先,组建了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明确了王敏志同志指导此项工作,并落实了王安明同志专职负责卫生应急的日常工作。组织体系的健全,为处置卫生应急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在村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也安排了一定的公共卫生专项经费。

二、预案在前,制度完善

根据《泽国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泽国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反应预案》、《泽国镇防汛抗台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也制定了相关的预案。同时完善了应急值班、信息报送、物资储备等相关制度。

三、风险排查,广泛宣传

对本村积极开展各类风险排查,特别是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排查,建立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实现各类风险事件的动态、实时和网络化管理。每年我村都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科普与技能培训,内容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常识、自然灾害的特征等,今年上半年已张贴三期6张卫生应急相关知识的宣传画,发放宣传单2000张。本村每年都邀请相关部门开展至少1次的专题知识健康讲座。

四、积极应对,卫生应急工作全面落实

依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在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村部设立了应急避难所,方便群众的应急避难。本村还组建了12人组成的卫生应急队伍,并对每个队员配备了雨具、安全帽、手电筒等应急工具。为了检验应对突发卫生应急事件的组织、人员、装备等方面的协调能力,在政府与相关部门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开展各类应急演练,确保如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运用。

泽国镇夹屿村(盖章)

2011年8月

第四篇:村居报告

建设现代化乡村

——雷锋村(居)生活环境调查报告

报告说明

近年来家乡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一切带给家乡美好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环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绿水,碧水蓝天不见了踪影。现如今楼房一栋比一栋高,阻碍了人与自然的亲近。

由于本村属于中国村镇建设试点集镇,绝大多数现居村民为房屋征收户,与时代信息手段接轨的居民人数较多,所以本次调查采用的调查是利用问卷星通过网站链接和扫二维码的方式进行。为尽最大努力的反应村居的现实情况,我对年龄比较大的居民包括环卫工人和村干部进行了入户访问调查,充分的听取了各年龄段村民的意见,进而全面整合了调查情况,将报告撰写如下。

摘要:

调查目的:为了配合学校普查活动的进行,加快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进一步的了解21世纪农民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

调查时间:大一寒假期间(2017.01.17-2017.02.17)

调查方法:现场考察,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网络检索。 调查对象:长沙市雷锋镇雷锋村村全体现居村民。

调查内容:本村的生活环境状况,居民生活方式以及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为等。 调查结论:通过回收177份问卷星调查问卷和走访居民、村干部村卫工人以及对村居各个辖区进行现场考察发现新世纪以来我们村整体的生活环境得到 了有效改善。我村隶属在绿化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饮用水源及自然资源保护、水质、水污染、街道面貌、 水资源浪费、农业及家庭固体废物处理、大气污染、生活垃圾处理、农田肥料处理、蓄养业等生活环境方面或多或少也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村民的环保意识也逐步提高,但还有待加强。村委和政府也通过厕所改造、投入环保资金等方式来健全居民环境保障体系。通过调查,总体来说我村的发展趋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村居主要情况

雷锋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西部望城区,2008年起委托长沙高新区管理。雷锋镇是一个新型集镇,也是中国村镇建设试点集镇,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镇内有雷锋纪念馆。

雷锋村位于雷锋镇的中心位置,离长沙城区也很近, 村委会就在319国道边上,由原来的雷锋村和黄花塘村合并而成,下辖39个村民小组,面积6.37平方公里,人口近4000人。

雷锋村境内驻有几十家单位,大都以雷锋命名,雷锋学校、雷锋医院、雷锋车站、雷锋派出所等,连路边的一个吃夜宵的地方,也取名为雷锋夜宵城。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雷锋纪念馆。

二、对村环境状况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空气环境非常好,没有什么任何污染,家门前有池塘,屋后有座几米高的小山,家里还有一个大菜园和一片小竹林。由于养殖户的增多和征收开发的进行,环境一点一点的不如从前。近年来,政府加大力度整治,村里建成了小康住宅,周围也种了很多树木来防沙尘,环境状况得到了改善。现在放假回到家,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房子,宽阔的柏油马路,树木整齐的排在房子周围。

三、村居环境现状调查

1、村居绿化情况

现代化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我们村的居住环境中。居住区绿化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随着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我们村居住区着重注意了生态及景观设计。我村现有房屋大多为近十年内新建的,结合现代化元素和宜居因素,房屋为大部分楼房,甚至部分为电梯房,不管是房屋的结构还是绿化情况,都满足了“河西大发展”的要求。据调查结果,87%的村民对本村的绿化情况表示满意。

2、水环境情况

我村河流受到了污染,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养殖场的废弃物排放,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等。农村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生变化,还是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大都是直接倒在房前屋后,这种排放污水的方式,不但使污水横流,影响村容,而且污水长期渗入地下,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造成农村地下水水质变差。

实际案例:雷锋村有一条小河,叫雷锋河。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沿河居住的村民就是靠这条小河生活,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面水都能喝。后来,人们沿河建各种养殖场,养殖场的废弃物随意排放。农田里排放出来的化肥、农药、地膜的碎片,下雨的时候也随着地表径流进入了雷锋河。为了改变雷锋河的情况,政府采取了措施。雷锋河的治理黑臭水体工程2016年8月实施,采用了最新水体微生物活化工艺,让水体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得到优化,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提升,其生态系统最终得以修复。

3、废气情况

虽然我们村的辖地内没有大型的工厂,但仍存在许多产生废气的因素。由于我们村有个较大的汽车站,且包含了几条通往市区的主马路,所以车流量还是比较大的,因此过往车辆产生的车辆尾气是比较多的,而这些车辆的流动状况比较随意,所以在尾气的处置方面并没有很好的方法,只能任由车辆排放。

由于我们村有以种地为生的外来居民,再加上农民的环保意识不算很高,当然免不了秸秆等可燃废弃物的焚烧,农民进行焚烧时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废气直接向大气中快速扩散,并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

如今为庆贺春节,再加上农村对烟花爆竹的燃放没有得当的防治体制机制,导致村民随意燃放鞭炮烟花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少量的有害废气。这样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产生很多的固体废弃物。在废气处理上希望村里做出有效的措施,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4、固体废物情况

我们村固体废物来源主要是腐烂的瓜果蔬菜,废弃盒箱,废弃碎柴等生活垃圾。对于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在与村干部的谈话中了解到,我们村平均每月产生 1000吨生活垃圾,关于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方式,我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86.77%的居民扔在指定垃圾站点,等待垃圾车定时收取,但是仍有13.23%的居民随意的扔在门外空地,造成垃圾车的收取工作难度加大。 在生活垃圾的存放过程中也透漏出许多不文明的现象,例如当垃圾桶暂时不在或者已满时,有的居民就会随意的将垃圾丢弃在垃圾池周围。对于这些固体废物的运输方式,我们村实行的是由专门的人员,专门的车辆定时定点的进行运输工作。

四、居民环境保障体系调查

1.从居民自身着手,这是改善环保现状的前提条件。

第一,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新风气,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环保事业是集文化素质与公共道德于一体的事业,是人们对国家集体关注的表现。只有素质上去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才会相应地加强。同时,居民还要关心并支持政府的环保工作,留意关于环保的各种宣传,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进一步了解和丰富自身环保知识,牢固自己的环保观念。 第二,应从行动上切实支持政府的环保工作,响应政府号召,使自己良好的环保意愿能付诸行动,起到良好的环保效果,为平湖市的环保工作尽一份力。另外,市民还应尽力用自己良好的环保行为去影响和带动周边的人,对于那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应加以批评并即使制止,用积极的实际行动去带动更多人加入环保队伍。

2.加强政府的环保工作,这是改善各乡镇环保现状的重要条件。

第一,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要提高居民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新的环境观和价值观,使居民自觉的按照环保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一种心理,并转化为一种环境责任,尽力使其实际行动与环保意识配套。 第二,坚决贯彻和执行各项环保法律和法规,继续作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对对不保护环境的个人或企业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严格执行环保责任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使排污单位有章可循,执法人员有法可依。

五、总结

这次社会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却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农村,了解农村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个方面,它也促使我来思考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农村地方官员的组成中缺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这就导致对许多问题的认识非常的片面和不科学。这固然与国家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从我们自身出发,我们也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农村的许多方面都还有待完善,我们的知识在那里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这对我们以后的就业方向和工作意向也是一次很好的指导课。

第五篇:《村居》_宋玲芳

《村居》教学设计

吴江庙港实验小学

宋玲芳

一. [教材分析]

《村居》是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一年级中的诗歌,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本文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绘出了明媚的乡村春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二. [教学目标 ]

1.. 图文结合,引导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儿童放风筝的快乐。

2.. :通过朗读与背诵诗歌,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向往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师:寒冷的冬天终于被温暖的春风吹走,春天就这样悄悄的来了。小朋友们,你看到身边的一切有什么变化吗?(出示课件)(指名说)

师:在浓浓的春意中,有一个人在悠闲的散步,享受着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诗人高鼎。他看到:天气暖和了,山青青的,小草绿油油的,小花红艳艳的,小河的冰融化了,小鸟自由自在的在空中飞翔,小朋友脱掉了厚厚的棉衣,开始穿轻薄的衣服在户外玩耍了。突然,一个孩子高高举起一只风筝,跳着、叫着从他面前窜过。高鼎的目光被吸引过去,那孩子拉着风筝线,另一个孩子展着风筝,看到这一切,高鼎感觉仿佛回到了儿时,情不自禁的做了一首诗,叫——《村居》。 (二) 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描绘引导:在一个小山村居住着许多人。春天到了,天空蓝湛湛的,小草儿偷偷的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自由的飞翔。堤岸两旁的杨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来摆去,像喝醉了酒。几个孩子因为放学很早,就趁着家家户户冒起炊烟的时候,在一起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2..出示多媒体课件(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边看动画边听诗歌朗读。 (三) 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教师相机指导。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5.全班齐读古诗。

(四)图文结合,读懂诗意(出示课件) 学习

三、四句

1. 你们知道诗中哪一句是写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三四句) 2.古时候的人把风筝叫什么?(纸鸢) 3.诗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时候放风筝?

4.放学后放风筝,小朋友的心情格外的(),请把你的心情送进去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学习

一、二句

1. 这幅图中,除了小朋友在放风筝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2. 用诗中的句子说的话就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引导说)

3. 多美的景色啊!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分开读)

4. 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尽情的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 展开想象,背诗练说

师:多美的诗句啊!愿意和老师一起把它记一记吗?

1. 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六)课时总结,布置作业

1. 总结: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人们写诗作画写文章,来赞美春天,纪念春天。那在坐的小朋友你们会赞美春天吗?你能象老师这样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春天吗?并利用这个词语造个句子。(出示课件) (五彩斑斓——五彩斑斓的花儿在春天都开放了!) 2.让孩子们在纸上写,优秀的展示。(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上一篇:春节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下一篇:创建安全班组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