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2022-10-09

第一篇: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学生视力

近年来,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学校一直很重视预防近视工作,几年来在保护学生视力,促进学生健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制定《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同时完善相关预防近视的制度;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年级全力支持,班主任积极配合、健康教师具体实施、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五级管理格局;让全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充分意识到做好预防近视保护视力工作的重要性。

二、制定制度,加强宣传

为了强化师生以及家长们对预防近视的重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爱护眼睛,提高视力,以珍惜视力为荣”的舆论氛围。

1、结合学校工作特点,实施了五个一工程

(1)将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定为防近宣传周。按照学生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将保护视力的有关内容及培养学生用眼卫生习惯,作为学校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任务,设立咨询台积极宣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

(2)每个月进行一次防近讲座。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眼球发育的特点、发生近视眼的原因、近视眼的危害、近视眼的预防和矫治等方面的卫生知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各有侧重地进行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3)每个学期开展有关《爱眼、护眼》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使

学生在搜集制作过程中掌握了解正确用眼,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4)每一期板报有防近宣传角。讲述一些关于保护视力的小故事以及漫画。生动形象的让学生知道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以及视力不好带来的各种坏处。

(5)每一个爱眼日有全校行动。爱眼日当天我校会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通过学校宣传橱窗和黑板报宣传“爱眼日”主题,营造“爱眼”的良好氛围。同时张贴宣传《中小学生预防近视眼守则》并发给学生做到人手一份。同时举行“守护心灵之窗”等相关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深刻的明白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已经如何保护视力。

2.制定视力检查以及眼保健操的评比制

我校制度规定每个季度全校学生必须检查视力一次,全年共检查四次,以进行视力监测,抓好“临界视力”和“轻度近视”的矫治、降低发病率和患病率。同时学校广播站用广播乐曲统一指挥全校学生在课间眼保健操时间做眼保健操,并且各个班级进行做操的记录,把其当做作学校进行“文明班”评定的一项评定内容。在做眼保健操时主任、校医进行巡视,随时矫正学生的动作,保证学生做眼保健操的质量。

三、丰富活动,确保效果

1、 注重培训,引导学生用眼卫生

号召全体任课老师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写字一小时要休息片刻,不躺在床上看书,不在行进的车中看书,不在暗弱或强光下看书、写字。

2、活动促进,缓解学生视力疲劳

通过开展各种比赛,例如眼保健操比赛等,提高学生学习如何爱护眼睛的能动性。并将比赛中成绩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我们的防近工作走到今天,可以说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仍会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我们将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不断的挖掘创新,使它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地发展,以此来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深入开展。

姓名:刘玉杰

单位:肥城市龙山小学 电话:15254820493 邮箱:lsxxlyj@163.com

通讯地址:山东省肥城市龙山小学 邮编:271600 3

第二篇:浅析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的管理措施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

摘要:森林与水、土壤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赖以存活的基本物质条件。森林可以维持人类生态系统协调性,净化大自然空气质量,其林业资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但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林业资源保护面临威胁,森林失火不断发生。基于此,本文将探讨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管理措施相关问题。以期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贡献力量,提高人们森林防火意识。

关键词: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措施;森林防火

引言

林业资源是城市发展建设中重要物质基础保障,源源不断的林业资源以木材的各种需要形式运送到城市建筑工地。比如,土建施工,道路桥梁施工,建筑施工都离不开林业资源的支持。但是由于人们不断追求经济利益,以至于降低林业资源保护意识,各种乱砍乱伐现象不断滋生,严重破坏生态发展与平衡。保护林业资源工作被提上日程,所以本文首先论述林业资源保护相关问题。

一、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研究

1.1 林业资源管理理念探究

林业资源管理成为近年来平衡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成为建设节约型经济型社会的热议话题。市政有关单位要求相关林业资源管理单位大力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强化提高管理措施,严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程序。获得开采林业资源所有权的企业,一定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可持续开采,做到开采度、剩余度、发展度三者兼顾。一定排除因追逐经济利益,而进行全部开采的现象。禁止企业私自出售林业资源,避免各类因人为原因而对林业资源造成不可弥补性伤害。虽然林业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林业资源可再生速度缓慢,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可以发展成熟,所以必须大力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提高保护意识。

1.2 提高林权企业对资源进行合理支配

我国对于林业资源开发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将林业所有权转让给有资质有竞争能力的企业,企业通过递交标书,市政进行招标演示与比对,在考虑经济性、合理性、可持续性基础上慎重选择企业,对其进行综合考核之后,签订承包合同。所以提高林权企业合理支配林业资源是市政单位必须监督一项重要内容。林权企业应明确林业资源具体运营措施目标,进行合理规划使用资源。在不影响企业宏观结构前提下,对资源进行微观轻处理。保证林业资源既满足社会供求量需求,又能做到开采与续种完美结合,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张弛有度进行。为国家与社会减少经济损失,降低林业资源管理风险。

1.3 我国林业资源的探索道路十分坎坷

改革开放前,我国打着大力发展经济与工业的旗帜,全社会都投入到如何加强经济管理建设与提高工业化水平的建设队伍之中,对林业资源没有给予及时重视,造成林业资源管理缺失,林业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一时利益,破坏林业结构,大量过度开采木材,而后续播种工作不及时,造成当地严重污染,水土地表流失情况严重。林业管理局因缺乏正确指导,缺少监管单位监督整治,出现工作态度散漫,工作积极性不高,私自出售开采木材现象。直到经济复苏之后,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才走上正轨,相关管理措施大力出台,监管单位严谨管理监督,林业管理局与企业明确各自职能、明确各自管理范围,进行正能力管理。可谓,经过一波三折,种种困境,才提高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深化林业资源使用条例。直至今天,林业资源合理开采使用工作稳步前行。

1.4 及时借鉴先进理论,加强保护资源意识

有关资料显示,借助航拍仪拍摄了俄罗斯与中国地表的绿色植被覆盖率情况,航拍画面显示,俄罗斯四分之三的地表都是被满满的绿色覆盖,而中国覆盖率严重不足,绿色地表缺失情况严重,保护林业资源,加强绿色地表覆盖率工作不容乐观。所以,有必要去借鉴俄罗斯以及绿色地表覆盖率高的国家,研究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吸取精华管理经验,这些国家是如何提高全社会的林业保护意识,怎么保证开采与可持续发展协调进行,借鉴先进理论,结合我国林业资源实际情况,解决相关问题。同时,我国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个人素质显著提升,但是对于偏远地区人们保护林业资源意识薄弱,重点是林业所处位置往往都是偏远地区,所以应大力加强偏远地区保护林业资源知识,做好保护宣传工作。

二、预防森林防火管理措施

森林防火是一项长期任务,因为其突发性和爆发性,一旦失火,损失将无可估计。绿色的森林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的祖先从森林中称霸,继而走向文明。森林是人类生存充要条件。保护森林,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是当今最有意义的公益事业。

2.1 加大对森林防火的宣传

为了抨击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一些激进的标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普及的本意是坚决控制火源、杜绝违规森林用火,提高广大群众的对森林防火的关注。 有一个美好的出发点,但标语只是口号,类似标语所述行为也是违法的。先从根本说起,用法律来制裁当事人,必须要依据法律相关规定有执法部门执行,事实上,个人财产有很大差距。按照现在法律法规,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的多少,不是按财产的多少来决定的,不会因为当事人钱多就多罚,虽然实际执行中参考与财产。但是,只有刑罚中的没收财产附加刑才可能没收其财产,而且也可以只没收一部分财产。现实中执法机关追缴的违法物品是不能作为受法律保护的财产。然后从其原因分析。

2.2 强化对森林防火的认识

加强领导森林火灾突发性强、 爆发力更是恐怖处置起来复杂之极, 耗资巨大。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森林防火最为环境工作的重点,森林防火工作事关整个民族的命脉,事关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要把森林防火作为一个重大的隐患来预防。

2.3 落实防火责任

加强防火控制要切实落实森林防火的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位,把森林防火工作的各项措施都实行彻底。各责任单位要把森林防火工作放在重大事件之列,建立合理谨慎的预防方案,建立健全制度、高效工作、信息灵敏、反应迅捷、 是森林防火工作做到尽善尽美,领导人必须对其行为完全承担其后果,分管领导必须亲自抓、具体工作人员时时刻刻施压。

2.4 切实改进森林防火预案和应急预案

落实与完善相应制度、时时刻刻严密监控,形成指挥统

一、功能完善、反应迅捷、高效运转的的森林防火运行制度。

2.5 实行防火教育制度

在宣教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反复宣传与不间断宣传相结合、持续宣传与突击宣传相结合、专业化宣传与公众化宣传相结合、普及化宣传与针对性宣传相结合、基本性宣传与创新性宣传相结合、难点宣传与易懂宣传相结合等。在防火宣教上应该加强政策和刑法宣传,贯彻警示教育、普及学校教育、突出通俗易懂教育、突出人道宣传。

三、结论

本文首先对林业资源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叙述,重点论述了预防森林防火的一些必要基本措施,通过本文的阐释希望可以为相关文章的撰写提供一定的素材,可以有效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相关知识,从而有效预防森林防火,避免给国家社会造成经济损失与浪费。

>参考文献:

[1] 宋旭斌.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

[2] 线锦锋,江东恒.分析林业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火管理的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7).

第三篇: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之专题调研报告

卢倩妮 陈卓华 陈向明

引言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广义的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客家人自身中,在客家人求生存、争发展奋斗过程中,长期创造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被客家人认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客家话、客家风俗、生活习惯、客家人的性格、气质、心态、思想、观念、意识及它们的载体;客家人物、客家建筑、装饰、客家妇女的服饰、艺术品、客家文艺,各类客家文献资料等等,都是客家文化的具体体现。梅州作为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也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区域。因此梅州客家文化资源具有典型性,主要体现在:客家民居文化资源、客家民间艺术资源、客家饮食文化资源、客家历史文化资源、客家古汉语资源、客家民俗风情资源、客家服饰文化资源、客家精神文化资源等。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梅州客家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对梅州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梅州客家文化遗产不仅是梅州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梅州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对客家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有利于为梅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多种渠道;

三、梅州客家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可成为梅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强而有力的后盾。但客家文化优势究竟如何转化为梅州旅游、梅州经济优势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特别需要提炼经济与文化、旅游与文化,文化开发与文化保护这种互动发展的模式。

针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对立”这一认识误区,我们课题组以梅州客家文化遗产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提出在综合效益(经济、社会、教育)基础上的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相结合的模式,让开发利用资源成为资源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而本课题的专题研究报告与论文可以成为规划专题文件之一,提供给梅州市政府,旅游局、文化局作指导,从而对宣传梅州客家文化,在保护前提下挖掘客家文化资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梅州客家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特征

(一)基本类型

1、民居建筑

围龙屋

围龙屋建筑始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其设计和建造,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在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围龙屋左右两厢俗称横屋,在左右横屋尽头,筑起围墙形的屋,把正屋包围起来,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有四至六条围龙。然而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基本上都不是圆形的,是半圆形的,屋前定有一个呈半圆的水塘,水和屋最后合成为一个圆,这些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土围楼

土楼直径达几十米,高三至五层。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之分,楼内房间一模一样,不分贫富,每户人家从底层至最高层,均等分到各一间房。客家人统一将底层作为厨房,饭厅及客厅,二层作为贮仓,三层以上作为卧室。其中营垒式的土楼是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的墙厚一米、高十五米以上的土楼外体,具有很强的抵御性。

中西混合式的民居建筑

顾名思义,这种建筑就是讲客家传统的房屋和西洋的建筑装饰混合。虽然,外观上吸收了西洋的艺术装饰,但是其内部还是地道的客家民居传统结构。比较典型的有梅县白宫镇的“联芳楼”、丰顺黄金乡的“祥耀楼”和程江镇的“万秋楼”。

另外,走马楼、四方楼、一字屋、列杠楼、高层围楼、府第式、山寨式、五凤楼、园林式、石构建筑等都属客家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2 、古村、古镇、古城

古村

如桥溪村,桥溪村始称叩头溪。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约400年)。村内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继善楼和反围龙式的积善堂等。该村堪称梅州“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革命老区的一个缩影,为客家民系的研究提供了历史、科学和艺术的宝贵资料,极富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潜力和价值。

古镇

如松口镇,松口镇曾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口,经千年孕育,具有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并有“百姓杂居”的现象和“松口八景”或“松口十景”之说。

古城

如茶阳,茶阳自明嘉靖五年(1526年)始建县城,因建于满种茶树之茶山南,故名茶阳,历435年。茶阳天然胜景,文物古迹颇多,有东石示悬流、神泉秋望、狮崖春花、湖山月舫、古寺晨钟、南华石洞、印江冬雾、茶山令松涛等八景。

3、地方饮食

客家菜

客家驰名中外的特色菜主要有盐焗鸡,醋溜鱼,梅菜扣肉,水晶肉 ,酿豆腐 ,蘸仔鸭 ,东坡肉(又叫“扣肉”),酿香菇,干焖狗肉,五香猪手,香炸南乳肉,百花酿香芋等。

客家小吃

菊花糕、甜芋泥、蓼花等,清水鲩圆,捶肉丸,味窖板,延寿堂药糕,百侯薄饼,炸油果(又名“炸煎堆”),酿卷春,萝卜圆,柚皮糖,味醇饭、仙人粄、笋粄、腌面等都是有名的客家小吃。

客家酒

客家人的酿酒业历史悠久,目前梅州地区的知名酒品牌有四大类。一是久享盛誉的历史名酒,如五华长乐烧、平远南台酒、蕉岭“一线天”、兴宁“珍珠红”等。二是民俗文化酒,如等郎妹酒、客家妹酒。三是利用近年来大量种植的农产品酿造的特制酒,如梅县的金柚酒、丰顺的甜玉米酒。四是各具特色的乡镇小酒,如兴宁罗浮镇的阳天酒、大埔三河坝酒、平远八尺镇的娘酒、蕉岭高思镇的小锅米酒等。

其中又以客家娘酒和长乐烧酒最为著名。

客家娘酒,是客家古文化和酒文化相结合的精华,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客家娘酒选取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传统的酿造工艺精制而成,含丰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并有行气活血等功能。

五华县“长乐烧酒”是五华民间的传统产品,素有“南粤佳酿”美称,其酿造技术发轫于晋,成熟于明,纯青于今,因公元1071年宋朝时县名为长乐县而得名。由于她有得天独厚的玳瑁泉水,加于精良酿技,酿出的洒具有色清透明,密香幽雅,醇厚绵桑,闻名遐迩,在嘉应五属、潮汕工区乃到南洋、港澳享有盛名。

客家茶

梅州种茶历史悠久,盛产优质茶叶,品种繁多。梅县清凉山茶、大埔西岩茶和苦丁茶、平远锅笃茶、蕉岭黄坑茶、兴宁官田茶、五华天柱山茶、丰顺马图茶等名扬四海,深受人们欢迎。其中梅州市是全国闻名的“单枞茶之乡”,其单枞茶在国内外获奖多达上百个。

客家茶艺是功夫茶法,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其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挥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功夫茶的大致过程:烫壶、温杯、置茶、滤茶、高冲、烫杯、低泡、分茶、敬茶、闻香。

4、纪念馆与博物馆

纪念馆

梅州市国家级纪念馆有:叶剑英故居;省级纪念馆有: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黄遵宪故居(又名人境庐)、张弼士故居。

博物馆

平远县博物馆,蕉岭县博物馆,五华县博物馆,大埔县博物馆,梅县博物馆,丰顺县博物馆以及梅州市华侨(客家)博物馆等都是梅州现有的博物馆。

5、宗教场所

寺庙。五华英烈庙、千年古刹灵光寺(省级)、千年的大觉寺

其中灵光寺,初名"圣寿寺",是广东省五大名寺之一,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灵光寺有"三绝",其一绝是:寺前草坪有两棵柏树一生一死;二绝是,寺里最壮观的主殿大雄宝殿,常香烟鼎盛,可都没出现香烟薰人的情况;三绝是大雄宝殿后古木参天,但殿顶上却没有一片树叶。

佛塔。五华狮雄山塔、梅县元魁塔、梅县区千佛塔(省级)

其中千佛塔始建于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由生铁铸成,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尊,四面合计为1000佛,故名千佛塔。在千佛塔下雄伟的千佛殿中有各样栩栩如生的神像,中间毗卢庶那大佛像镶嵌着两万颗宝石,为中国之最。

6、特色民俗风情

客家话

客家方言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以唐宋汉语为基础,以百越土语为辅助的一种语言共同体,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全世界客家人公认的纯正客家话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在梅州,客家话播音已成为广播电视台的一大特色,《客家话方言词典》也已修订出版。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有很多种类,但主要由情歌、斗歌、即席演唱三大精华部分组成,此外还有习俗山歌、述事山歌、尾驳尾山歌等等。她常用赋比兴、直叙、比喻、双关、等手法,吸收了梅州当地原瑶、畲民族的民歌表现手法,加上客家语言本身的丰富表现力,显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民俗节日

客家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和一些地方性的神社祭会、农事会,如观音诞、伯公诞、灶君节以及天穿节、立秋节、冬至节等。

7、客家民间工艺品

陶瓷

大埔县高坡镇以盛产优质陶瓷名扬天下,素有“白玉城”的美称。传统产品有青花、青釉、五彩,薄胎瓷等,畅销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华金木雕

金木雕以五华、大埔两县制作的金木雕工艺品最为著名,选取优质樟木,按动物、人物等造型设计,用平雕、立雕等刀法精雕细刻,经打光、油漆、贴上金箔而成。大埔工艺厂生产的“观音过海”、“水漫金山”等工艺品,荣获广东工艺美术优质产品奖。五华县工艺厂制作的“八仙骑八兽”金木雕挂屏,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

竹编工艺品

梅州工艺厂生产的程式吊篮、提篮、花盆套、各种动物等竹编工艺品,造型逼真,制作精美,富有艺术感染力,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港澳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彩色立体木雕

彩色立体木雕为兴宁市工艺厂的传统产品,所产“金鹰”、“角鹰”、“孔雀”、“天鹅”等彩色立体木雕工艺品,曾获国家轻工部优秀产品铜奖。

8.其他

客家服饰。

客家服饰的男女区别不明显,上衣是“大襟衫”,右边斜下开襟,安布钮扣,讲究的用铜钮。女服只在襟边加一两条边(讲究的绣花边)。客家成年人的服装基本上以兰,,靛青和黑色为主色调。在妇女和儿童的头饰和服装上,客家人喜欢红,粉,绿,黄等鲜艳的色彩。

客家礼仪

嫁娶礼仪: 嫁娶礼仪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反映了客家人对人丁繁衍兴旺的期望。

庆寿:摆寿堂,行寿礼,儿女亲朋要致颂祝辞,送贺礼寿匾等。一般在寿辰举办家宴,为老人添置一些衣肌用具,以表孝心,同时邀请嫡亲姑表姐妹回乡为老人祝寿。

其他文物资源

会馆(兴宁两海会馆——省级),学宫(五华长乐学宫、兴宁学宫——省级),牌坊(丝轮世美牌坊——省级)

意识及信仰文化

客家精神主要表现在:客家意识强烈,宗亲观念浓郁;爱国爱家,尚名节,重忠义;重教风气千载传承;刻苦耐劳,勤俭节约;多多神主义者等。

(二)客家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1、类型众多

客家文化遗产包括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如客家民居、宗教建筑等皆属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包括客家话、客家人精神等。

2、特色浓厚 围屋,布局严谨,讲究坐向、主次、对称,外观均衡、庄重,表现了儒家正统文化的审美旨趣和高度的建筑水平,集居住、贮存、晾晒、加工、防盗、防火等设施于一体。

客家菜,与潮汕菜(潮州菜)、广府菜(广州菜)并称广东三大菜系。传统客家菜多用肉类,主料突出,讲究“咸、烧、肥、香、熟、陈”[2]P138。咸:客家菜偏咸,甚至有“吃在客家,咸是一绝”之说;烧:强调趁热吃,且“烧唔烧”成了品评菜肴是否好吃的标准之一;肥:普遍用油很重,肉食多选五花肉甚至纯肥肉,馅料用半肥瘦;香:做菜多煎、炸、炒、烧、焗、焖,以香口为佳;熟:做菜强调熟透、熟烂;陈:常用菜干等陈料,如梅菜扣肉。

客家山歌继承了诗三百篇的风格,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纪念馆是客家名人精神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客家文化的沉淀。如叶帅故居,以五个阶段、20个专题展示了叶剑英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

3、历史久远,客家文化源远流长

客家人是来自中原古汉族的一个民系,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例如梅州客家山歌、千年古刹灵光寺、冠有“古汉语化石”之称的客家话等。其中梅州客家山歌自唐代开始,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主要是反映社会历史的进程,对真善美的追求及对假丑恶的摒弃。

4、山区特征,客家文化形成与山区环境密切相关

文化首先是环境的产物,随后才是交融的结果,客家文化也不例外。客家民系自向南迁徙以来大多聚集在湿热的山区地带,长期与山打交道,形成了与山区环境紧密联系民居文化和饮食文化。如客家民居的建筑多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而客家菜的食物宜温热、忌寒凉、多用煎炒、少吃生冷、略偏“咸、油”等。

5、客家文化传播范围广泛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特殊民系,祖居中原地区,经多次南迁,最后集中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明清时期,以广东梅州为基地,“一枝散五叶”,,又扩散至四川、广西、海南、台湾、香港、东南亚各地,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二、梅州客家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在梅州旅游业中的地位

1.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企业经营方面

1.1文化旅游规模不大 与国内省内文化资源的开发规模相比,梅州文化旅游的开发规模相对较小,导致对梅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牵动和贡献率偏低。

1.2 精品开发缺乏,特色开发不足

梅州市文化旅游的国内国际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多,但拳头产品少;自然景观产品多,但文化产品少;旅游景点多,但可参与性内容少等。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梅州市,并没有擦亮“世界客都”的金字招牌。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无论是深度还是与客家文化的结合方面都有待加强。

1.3 旅游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梅州市从事旅游业的专业人才数量缺乏,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均存在严重隐患,大大减缓了当地旅游开发的步伐。

1.4文化旅游缺乏形象包装

宣传推介资金紧缺,形象包装没有足够重视,造成梅州市旅游产品缺乏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1.5旅游行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各县(市、区)旅游局大部分不是行政单位,个别县还是政企不分的单位,不利于旅游局代表政府制定法规和行使管理职权,削弱了行业管理的权威,更难实现整个行业的宏观管理。

2.从旅游地形象定位看

如何实施“文化梅州”战略,特别是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梅州”中的地位,缺乏明确的定位。对客家整体文化的意义把握不明确,文化价值不突出,“文化梅州”的形象不明显。目前,尽管提出了“世界客都”的形象定位,但其认可度有待提高。如何从江西、福建等拥有浓厚客家文化的地区中脱颖而出,并成功塑造“客都”品牌;如何充分开发“侨文化”,以此展现“客都”的世界性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二)客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系统性、规划性的保护开发

1.1 文化内涵有待于整体上进一步发掘

如客家民居建筑,一是缺乏必要的保护经费和保护措施。政府把主要的资源和精力都放在了文物单位的保护上,将文物单位开发成旅游景点去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一些普通的围龙屋则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上,既没投入资金保护,也没规划性,系统性地将大片围龙屋开发成为旅游景点。二是居民本身保护意识不强。因为当地居民还没意识到围龙屋不仅是他们的生活居所,更是一种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客家建筑是客家文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载体,客家人从他们的先祖开始已经非常重视客家文化,但正因为他们还没意识到围龙屋对其文化的传承性,所以缺乏必要的重视。三是如果将围屋开发成为围屋酒店,并且围龙屋休学旅游住房的时候,围龙屋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

1.2 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深

如丘逢甲故居,如此一位名人的故居,却没有将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发掘出来,严重缺乏历史韵味。原本拥有的极强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名人博物馆,却给人零落不堪的感觉。

1.3客家民俗活动内容单一

在客家民俗节日方面,政府和开发者已经做了努力,如客家山歌节。但内容过于单一,民众的认识不深。通过之前的客家民俗节日分类,我们可以看出客家还是有很多具有特色化的节日,但当地还没有做好一个品牌性的民俗节日,并以此为依托,促进其它节庆的发展。

1.4 旅游商品没有赋予充分的文化内涵

以酒文化为例,19世纪七八十年代,五华长乐烧、平远南台酒、蕉岭“一线天”、兴宁“珍珠红”享誉岭南甚至全国,特别是蕉岭的“南国白珍珠”,被视为市政府招待贵宾的接待用酒,可是这些酒业的发展趋势却是辉煌后似有停滞不前的倾向,没有达到深入民心的效应。反而是近两年新开发出的具有客家文化附体的郎妹酒、客家妹酒及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梅县的金柚酒等比较受追求文化价值和新鲜感的游客欢迎。总的来说,梅州客家酒文化资源的开发差强人意,最主要表现在酒产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多为小作坊形式且分布比较分散,许多小酒厂进入惨淡经营的状况。而大部分经营客家酒的酒厂科技创新投入不多,造酒工艺设备和水平比较落后,难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市场需求,也不利于品牌升华的要求;同时因为梅州地区交通的不便利,闭塞的客观条件使得梅州总体酒产业的竞争意识不强,并且市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宏观调控。

以客家茶为例,品牌包装意识不强,梅州茶的开发只为了开发茶而开发茶,而没有把茶和客家文化相融合,使其茶文化的内涵难以得到提升,这直接造成了其品牌的含金量不高,在质量与其他茶不相伯仲的情况下,如果不融入客家文化,做出特色化,将很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

以客家饮食为例,许多客家菜馆缺乏客家文化装饰,没有形成客家文化氛围,客家菜的文化背景单调、杂乱。象万秋楼、承德楼、雁南飞(围龙屋式菜馆)那样具有客家文化品位的客家菜观凤毛麟角。

2、缺乏市场营销意识

2.1 缺乏市场推广计划

如有千年历史的客家山歌大部分游客都是只闻其名未听其声,去深入的了解它所蕴藏的文化就变得更加的不可能了,这说明在客家山歌这个旅游资源上开发得还不成熟,宣传力度不到位和宣传方法缺乏多样性,怎样将深山里的美妙旋律唱出梅州,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又如客家酒,客家酒知名度不算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大力的宣传,在大量国外红酒,国内名白酒充斥市场的时候,宣传就成为攻占市场的一个有力武器。,但客家酒却缺乏针对性的宣传。

再如客家民俗节日虽然有特色,可是缺乏对外的宣传力度,其深层原因是政府和开发者对民俗节日不够重视,总觉得只是一个普通的节庆,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但实际上,办一个成功的民俗节日除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能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能将客家文化,梅州特色通过媒体,游客宣传出去。

另外,如何保护客家文化优秀传统,如何对外如何传播客家文化品牌,特别是如何通过传播客家文化,促销梅州旅游产品,促销梅州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2.2 对目标市场细分不够,缺乏长期眼光

如客家菜,厨师观念守旧,对客家菜创新不够,没有考虑到现代人追求“绿色、健康、营养、品位”的需要,更不用说不同细分消费者的口味了,许多客家菜馆包括如餐饮名店——可园酒家的某些客家菜品仍然偏“咸、油”,粗料粗做,不够精致与档次;另一方面,许多管理者的小作坊意识浓厚,缺乏品牌意识,满足现状。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如小孩、老人、白领、官员、商人,推出特色客家菜品,并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于许多客家菜馆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3、客家文化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受到冲击

文化的碰撞是文化得以不断发展的动力,客家文化更是这样。面对着文化全球化,工业化趋势的加强,客家年轻一辈的新思维新观念也渐渐抵制不住外来文化所带来的诱惑,逐渐脱离了客家文化的本质。例如外表陈旧,设施不齐全的围龙屋,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他们对围龙屋也没有了祖辈所寄托着的一份深厚感情。围龙屋在他们心目中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所普通房子。又如客家服饰是客家文化和客家人精神的物质载体之一,但受现代化生活的影响,梅州客家居民已经很少穿传统的服饰。据采访梅州客家的同学所知,现在只是少部分老人家会穿客家传统服饰,几乎没什么人穿,估计一二十年之后就没什么人穿了。而且在客家服饰方面的开发利用也近乎空白,只有一些以客家文化为主题推出的旅游产品会把它当作标识应用,比如旅游购物点的服饰商品及餐饮业一些服务人员,还有像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的采茶姑娘等。可见客家服饰的可发利用有它的局限性。由于工作生活或时尚的影响,有着“古汉语化石”之称的客家话在年轻一代的当地及海外的客家人中,很少用客家话交流,取而代之的是说普通话,粤语,英语等其他语言。

三、梅州客家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思路与有效保护对策

(一)客家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思路

1.完善文化旅游开发的系统规划

1.1 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

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非相对立的,因此当地政府和企业,首先都应该树立“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指导思想,让资源开发成为资源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此思想指导下,政府通过政策调控、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形成规模化的客家文化旅游景区景点、规模企业或规模集团,促使客家文化旅游产生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

1.2 资源的整合

将几个距离不远的景点景区整合为一条旅游线路,或者将某景点开发为旅游度假区,不仅可以提高景点的竞争力、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还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3 文化内涵的挖掘

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称的名人故居,如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应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内涵,对广大人民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而围龙屋等典型客家古民居,通过对其文化内涵的发掘,让人民了解客家居民的历史经历、生活习俗。

2、提高文化旅游的管理效益

通过对旅游企业、休闲者、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总体的客家文化旅游环境等实行全程全面的管理,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品牌经营,提高文化旅游的管理效益。例如围龙屋是梅州客家民居的代表性建筑,可是现在真正住在围龙屋的客家人却寥寥无几,有些围屋已几乎废弃了,青砖地面缝中长出了杂草,到处一片寂静,这使得活围龙屋变成了死围龙屋。对此,政府或企业可考虑对围龙屋采取市场和客家文化结合开发管理的模式,进而从微观管理效益提升到宏观管理效益或者从宏观管理效益着手到微观管理效益,实现客家民居文化资源管理效益的质量性的突破。

客家酒多数小作坊似的经营,自然灵活性比较强,但是正因为规模小,使得收集到的信息不对称。规模化的经营能够增强梅州客家酒产业的竞争能力。例如,可以将梅州客家的一些酒作坊组织起来,共同协商创新,在某些方面实行规模化和集团化经营,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客家酒文化品牌,打响客家酒文化知名度。

客家菜作为梅州饮食文化的代表,目前已拥有一定数量的客家餐饮名店,完全可以实行品牌输出,如雁南飞,其中可以考虑先客家人地区、国内,后非客家人地区、国外进行连锁经营,通过主题形成品牌、通过品牌形成规模。

升级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营销策略

一方面,可以从对客家文化资源的营销过渡到城市营销、区域营销,从文化旅游形象到“文化梅州”“世界客都”的形象、区域形象。另一方面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人员“人人都是公关员”、“人人都是促销员”,通过树立家乡自豪感,来促销家乡;同时,公共机关中,人人都有义务有责任促销客家文化,围绕目标市场、立体性营销。

3.1客家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品质。可以把客家精神制成宣传小册子,让旅游服务人员学习并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从而将梅州旅游服务业的管理制度化、系统化、标准化,让服务意识深入当地每个人的骨髓,最终为梅州市争做“旅游文化强市”奠定软件基础,也为“世界客都”擦亮招牌。也可通过五邑大学培养更多精通客家文化习俗和旅游专业的学生,为梅州市的客家文化资源长期开发保护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和为其资源的开发提供更为多样想营销技术。

3.2针对客家民俗,可以建一座客家民间艺术博物馆。以山歌为例,在博物馆里面详细结合客家山歌的历史由来,特点,服饰,唱腔等,使外来游客加深对客家山歌的认识。建客家民间艺术学馆,吸引一些年轻人去参加,如学生,可作为素质拓展的一部分,使承载悠久历史的客家文化更深层次地影响每位客家人。

3.3 针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需求,客家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注重对市场需求对象的细分。文化差异固然可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脱离了针对性就会无的放矢。例如客家菜的主题化开发经营,通过对不同市场需求开发各种有针对性的主题菜式,来吸引不同的需求群体。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不同时期与地域的客家文化,构建不同客家菜馆的客家文化环境,形成体验氛围,创造文化主题,如围龙屋酒楼——万秋楼、承德楼等;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形成客家菜品主题,其中包括药膳型菜客家(如雁鸣湖旅游度假区)、经典型客家菜(如承德楼)、创新型客家菜(如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农家型客家菜、DIY体验型客家菜等。

3.4 我们还可以考虑用现代化多元化的手段去包装,宣传客家文化资源。例如将客家民居开发成迷你模型。据调查发现,梅州客家文化所开发出的旅游纪念品很少,去梅州旅游的游客除了欣赏民居建筑、品尝特色食品,能带走保留的东西却很少甚至没有。因此我们建议整理出全部的客家民居建筑类型,开发出一整套标准的客家民居迷你模型,不仅可以当成旅游纪念品出售,也可以把它用于赠品送给一些有重要影响的顾客。又如很多人知道客家山歌,可是却很少人听过,因此可以将客家山歌、山歌剧和客家舞蹈录制成光盘、录像及MP3,把这些光盘发送到各旅行社及各媒体,达到更广泛地宣传客家民间艺术,推广客家文化。另外,音像产品可制成旅游纪念品,如纪念山歌历史,世界客家山歌节的盛况,增强原本对客家民间艺术不了解的人的直观认识,也可勾起海外客家人的思想情节,通过一部分已经回来梅州旅行的海外客家人将梅州的现状,客家风俗等宣扬出去,勾起一些还没回来旅行参观的客家人的回忆,激发他们的旅游动机。还可以可考虑借助媒体这个平台宣传客家民间艺术,以山歌为例,如组织客家山歌的顶尖女歌手参加超级女声。今年超级女生亚军谭维维唱民族歌曲广受成功。已经证明了每种音乐都会有它独有的市场。而参加此类比赛更能吸引广大的“粉丝”,去为偶像建立网站,宣传,也会迅速有效地提高客家山歌的影响力。虽然大部分人都听不懂客家话。但观众们可以用心去感受客家山歌的文化,所以说客家山歌还是很有市场的。

3.5火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是对外传播文化的载体。因此可以考虑把客家的特色饮食搬上火车作为火车快餐,旅客能在身心劳累的状态下轻松品尝到特色食品,自然会喜出望外,最重要的是火车快餐能让客家饮食文化驰向全国各地。

3.6当今社会背包式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亲睐,“吃”作为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之一,自然是背包旅游族重视的环节。而客家菜喜欢用围餐的形式,这大大打击了背包旅游者尝鲜探新的动机。因为很多背包族都是三五成群人数较少的旅游主体,如果把客家饮食开发成自助餐的形式,可以方便背包族各取所需,尝尽客家的各色饮食。

3.7 增加旅游项目的体验性。文化旅游与文化休闲不仅要有观光性的项目,而且还应开发文化表演,文化娱乐,文化节庆等参与性的项目。

(二)有效保护对策

1.普查——定级——利用方向,建立文化资源信息库

通过对客家文化资源的普查来收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如法国曾经通过对本国文化大到教堂小及汤匙的大普查来大范围收集整合本国的文化资源),然后对所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定级,确定各种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向,同时建立文化资源信息库。经过以上的措施能够对现存的客家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地、系统性地保护。

2.申报文化遗产

客家文化并不只是梅州拥有,但通过和其他拥有客家文化的省市合作,便可以通过资源互补,将客家文化做强做大。因此可以考虑梅州客家的围龙屋和福建永定土楼协商联合申报文化遗产。这样不仅可以更有力地宣传中国的客家文化,而且能更好地保护客家文化资源。

3.对商业开发、旅游开发进行规范,形成保护与开发的互动

市场的运行毕竟有其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缺点,因此,应该对客家文化资源的商业开发、旅游开发进行规范,形成保护与开发的互动。例如在客家菜开发方面,在考虑建设正宗客家菜一条街时,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可建立相关的管理部门指导街内的店铺均进行特色经营、公平竞争。在价格上,给出上下波动范围,避免为了吸引顾客而使产值效应过低,影响经济效益。同时还应注重整条街的古色和风味结合。使客人在品尝客家菜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客家文化。在客家菜旁边可再设一条风味客家小菜街道,将一些地道小食办得特色地道,好像一些城市的夜市一样,丰富该地区居民的夜市生活,同时也规范了一些如卫生消防问题,避免了一些私人小贩的无牌经营。在开发上,将门面,卫生等做成标准化,其到整齐划一的效果,而在食品上则做出特色化。在客家服饰开发方面,可以考虑让旅游服务招待人员穿正式的客家服饰招待远到而来的游客,制定一套标准的客家服饰系列。这不仅能给游客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且能很好地开发并保存发扬客家服饰。在开发和保护山歌的过程中,必要的创新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客家山歌毕竟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它难免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们需要注意一点的是避免一些古老艺术的误区。就是为了使一些古老艺术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而刻意取新,去故意迎合大众的喜好。我们认为在这点上,就是一个保护与开发怎样处理好的问题。其实,我们需要保护的是客家山歌的本质内涵,即山歌文化,在这一点上,我们切不可改变它的固有本质属性去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在怎样将客家山歌文化去更好地发扬宣传上,我们则可以借用一些新的方法。如在客家山歌里使用一些西方乐器去伴奏等,实现中西结合。

4.开展文化遗产环境建设

开展文化遗产环境建设包括:软件方面,政府相关的政策环境建设、法律环境建设,当地居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建设,开发商的开发理念等;硬件方面主要是指地理环境。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应该和文化底蕴相得益彰,而不是开发了景点忽视了主要的文化环境甚至破坏性或毁灭性地践踏文化遗产资源。例如围龙屋的开发,不能完全脱离原有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民居内的设施不能太花俏高档,应该保存客家居民原有的简朴风格,这样才能使居住的人真切触摸着客家文化,感受着客家文化。同时,政府应规划好客家民居周围的新建筑不宜建得过高,因为如果新建筑建得太高将与梅州传统客家围屋不协调,使游客的视觉重点放在了崭新的高楼大厦上。虽然新式楼房会使生活硬件有所提高,但却使传统客家建筑失真。再如客家民俗节日开发方面,应从从地方旅游形象载体的角度来开发设计节庆活动。当地人参加节庆活动是为了获得某种认同,寻求到某种情感的寄托,而外地旅游者参加节庆活动是求新求异感受某种反差。因为“旅游节庆至少应能够在两方面反映该地独一无二的地方特征:表现主体与标志性活动”,所以我们要抓住顾客到梅州旅游的一个最重要的旅游动机,即他们是要体验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所以,在办节时,我们一定要注重这种思想,即我们一定要将一些传统的节日办好,而切忌去过分开发一些如圣诞节的外国节日。先集中大部分的精力办好一个有代表性的客家民俗节日,将客家民俗文化宣扬出去,再用以点带面,宣传其它著名的客家民俗节日。

5.募集资金,修旧如旧

这点主要是针对客家民居的翻修开发和保护。以围龙屋的开发为例,可以考虑政府募集资金、吸引海内外客家人士等投资经营或者通过半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运作,在保持特色民居建筑总体格调的前提下翻新润色,把这种开发和旅游业相结合,民居式的宾馆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游客不单是在民居外观看,而是能在客家民居里亲身体验客家的民居文化,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也有利于提高游客回头率。也可以把这种开发同修学旅游结合在一起,因为越来越多地韩国日本人越来越喜欢到中国进行修学旅游,而客家文化正好满足他们的此种需求,也起到一种很好的文化宣传效应。我们可将一些愿意出租房屋的客家人进行培训,统一教授如何向外国人展示客家文化,另外,外国人住在客家人家里,每天同吃共住,也有助于他们更好更快地学习客家文化。

6.乡土文化教育

通过我们课题组对客家同学的访谈,不难看出目前很多客家人民的文化意识并不强。不少客家当地人对自己本土的旅游文化、历史文化了解并不深,甚至有的客家同学表示没有见过客家的传统服饰,可见乡土教育势在必行。

文化内涵需要不断地提升,不能安逸地睡在丰富客家文化遗产的温床上,而是应该不断地把文化发扬光大,这就需要进行乡土文化教育。例如将谢晋元故居和刚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基地的丘逢甲故居等代表着客家文化精神的景点开发成一条著名爱国教育线路,让旅客充分感受到客家的坚强不屈和爱国的精神。证明在现实之下,客家文化仍然没有过时,它在新时代表现为一种爱国的精神,可以首先从本地的学生和邻近地方的学生作旅游实践时的一个景点,先从学生做起,带动其他消费群体。又如,可以在学校里面加设客家山歌的兴趣班,吸引那些有兴趣的新一代学习客家文化,继承客家文化,发扬客家文化,保护客家文化。

指导老师:刘少和李秀斌

转载请注明中国客家堂:http://?urlid=bjxjzkepqlm3lvqlp5qfeyxmskkkpcaudzpmzkkrexcswqpldrdy

第四篇: 旅游资源保护论文旅游保护措施论文

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的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提高旅游资源的使用效益,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因素 措施 保护 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旅游市场迅猛增长,迅速成为世界重要客源输出国,并保持世界主要旅游接待国的地位,将来还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将强化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和最具潜力投资地形象。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

一、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旅游资源在经过

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严重者甚至削弱旅游资源的“重复使用性”,从而减弱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包括旅游资源自我保护的需要,使之不受损伤、破坏,而且还涉及周五环境的保护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并视其为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旅游资源作为开展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特色及保护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发展总体水平。因此,要不断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我国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人均旅游资源却相对短缺。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不但起不到无烟工业的作用,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持续理论要求我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利用的永续性为目标,尽可能地推迟其枯竭时间。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

旅游是一种产品,可持续旅游是一种理念。可持续发展思想起源于生态环境领域,真正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定义,是在198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得到公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其界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

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态良好和谐的发展道路。

“Globe’90”国际大会提出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是增进人们认识旅游对环境和经济的理解,促进旅游公平发展,改善旅游接待区的生活质量,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保护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其核心是确保从事旅游开发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

三、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有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水火灾害等)、气象灾害(风蚀、水蚀、日照等)和生物灾害(鸟类、白蚁等)。旅游资源除了因自然的不可抗拒力量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外,人为因素是导致旅游资源破坏的主要因素,有时超过自然力的破坏程度,甚至是毁灭性的。旅游资源破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设性破坏。建设性破坏主要指工程建设、市镇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的规划不当,导致资源被严重破坏。如直接拆毁或占用文物古迹,工程建设对景区环境的破坏等;在旅游区内的建设不当,破坏了旅游区周围景观的和谐及古建筑的风格意境,添加了与景观及旅游环境不协调的设施,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等。城市建设中的“三无”(无规划、无计划、无设计)、“三乱”(乱分地、乱选址、乱搭建),对文物古迹及环境破坏更为严重。南京市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在

1995年对中山北路、中华路等主要道路拓宽的工程中,砍去了数百颗已经生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法国梧桐。

2、生产性破坏。生产性破坏指工农业生产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对旅游环境的污染。例如由于旅游区周边各种工业的发展,给旅游区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不当的农业生产操作,砍伐树木、滥采乱挖等,严重破坏植物资源和旅游用地资源。如享有三国古城美誉的湖北某风景区,既有优美的自然风景,也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景区周围的工业生产使景区乌烟瘴气,工业污水破坏了水质,严重影响了景区资源。

3、旅游开发与规划不当造成的破坏。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规划不当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旅游景观,失去旅游资源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建筑,是老北京的骄傲,已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建国后,为兴建国际大都市,大搞城市建设,拆除了大量的四合院,不当的开发严重破坏了四合院原有的生态,其景观价值和历史价值已大打折扣。近年来,如何保护好北京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4、游客本身的破坏。旅游活动的开展加速了自然旅游资源的损坏与衰败。由于大量旅游者的介入,加大了旅游区的承载负荷,游客的不良行为和保护资源意识的淡泊也是导致破坏的主要因素,如任意采集花草,破坏树木,部分素质低下的游客对文物古迹的乱刻乱画造成的资源破坏,使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交通工具和游客

的不断踩压,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景区的超负荷接待增加了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对人文旅游资源而言,旅游活动的开展也会导致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特质的消失。例如旅游者的高消费、衣着方式等现代生活习惯,会同化边远地区的民俗风情,致使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逐渐失去个性等。

5、旅游管理不善带来的破坏。旅游资源是诱发旅游者出游动机的主要吸引物因素。按照中国的法律,土地归国家所有,国家是旅游资源的主人,即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但由于长期实行的条块分隔的资源管理模式,几乎每一个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对旅游资源拥有或大或小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例如,目前吸引大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区,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它们分别归属建设部、林业部、国家环保局、国家文物局等管理。一些寺庙道观等则分属国家宗教协会管理。在一些乡村地区,风景资源及其所在的山体、水体、土地、森林等属于乡村所有。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村庄、乡镇自行上马,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定位,出现了破坏风景资源的不良现象。

目前,我国的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属不同的部门,甚至一个旅游区由几个部门管理,多头领导,在旅游资源的管理上显得比较混乱。管理机构和人员调动的不稳定性,使旅游区的管理制度难以继续实施,旅游区资源的管理十分复杂,具体执行经营管理职责的企业也难有作为。如拥有世界第一大碑林的湖北某4A旅游区,从过去吸

引中外游客的门庭若市到现在的门可罗雀,除了受宏观因素的影响外,与管理经营机构的变动、现有规划不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市场的重新定位等有很大的关系。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具体措施

1、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法律法规为保障。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国引起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颁布、实施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40多个。主要有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中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所作的规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强调了保护自然文化珍品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各地方也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将保护旅游资源提到了法律的高度,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技术保护为保障。随着我国旅游业向更大的规模、更高的层次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向大投入、大项目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形势要求政府与企业在更高的水平上严格保护旅游资源,技术保护因此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与运用。为此必须构建包括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监管机制、创新机制在内的技术保护管理机制,以确保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科学维修历史文物古迹,对景区进行科学的技术手段跟踪测量,

利用专业手段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这些方法和措施对于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

3、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行政保护为保障。行政管理措施,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家和方针政策和依照行政管理权限,对资源的使用、管理以及保护工作的有关活动进行行政干预,以保障旅游资源的良性循环。行政管理措施是旅游资源保护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旅游资源管理方面,尤其是旅游规划的编制、资源保护方面与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从保护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实行统一的规划与监督。

4、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规划保护为保障。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一般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园林以及其他以自然风光为主要风景要素的旅游区。合理开发和规划,保护原始的、零度的风景应当成为这类风景区保护与开发的基本要求。如某些旅游景点正陷在高楼、违章建筑的重围中,整体景观受到严重的破坏。如何使景点能突出“重围”,使周边环境更协调,提升景区的吸引力?有专家指出:问题的出现首先是规划,应采取果断措施,对违法建筑该拆的就拆,该铲的就铲,为可持续发展留下空间,制定切实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旅游开发不能只强调收益,更不能夸大收益,不能忽视风险,不能不计成本,不能只强调综合收益而不考虑综合损失。不适当的旅游开发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导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降低。规划保护和法律保护一样,同属于旅游资源保护的指导性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的、有条理的的规划是必要的,大众旅游使一些政府认识到旅游的经济优势,认识到必须促进机构性和协调的旅游规划,在规划方面应该考虑全面的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5、旅游资源的保护需以教育保护为保障。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强或根本没有资源保护意识,是造成旅游资源人为破坏的根本原因。由于游客类型受职业、年龄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素质的游客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不一样。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旅游经营者、民众和游客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发动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参与到资源管理中,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通过旅游教育,唤起他们保护资源、参与资源管理的责任意识,减少人为破坏;另一方面通过对旅游者的教育,使旅游者自觉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可以减轻环保人员的工作压力,这种与旅游者“合作”的管理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等宣传方式,提高旅游者保护旅游资源的自觉意识,做到全民参与。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保护旅游资源的力度,提高全民素质,共同维护,使宝贵的旅游资源免遭摧残。

【参考文献】

[1] 卢丽蓉、金丽:全国导游基础知识[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2] 金丽娟: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教育导刊,2005(6).

[3] 刘又堂:旅游学概论[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9.

[4] 刘爱玲:绿色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6.

[5] 高曾伟、卢晓:旅游资源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6] 刘住:旅游学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五篇: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浅析

要:森林资源的保护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保护;措施 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森林资源管好,一要狠抓限额管理。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森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二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 管理。基层森林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管理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的,要及时向上级森林主管部门报告,并坚决查处林荫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要加强林权管理。基层主管部门要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对林权征发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权属关系,积极协助高调处林权纠纷,保护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2 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2.1 提高生态认识,加强管理

(1) 从实现新世纪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2) 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

1 度认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3) 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2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从发展看,全国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为国家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森林部门应该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3 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的认识

2 3.1 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抓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制的落实。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和《浙江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结合乡镇实际,制订《森林防火预案》。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森林防火的责任落到实处。森林防火关系到保护森林资源,关系到生态建设和社会的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同心协力,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3.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

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要特别注意对乡镇场所、偏远村屯和山上作业点的宣传,进村入户对农户进行贴心宣传;如各护林员、驻村干部都抓住重点对象、高危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对小孩及精神病者等重点监管对象一定要坚决落实监护措施,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采取以上措施可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参与森林防火事业的自觉性。

3.3 加大火源管理,严格禁止一切野外吸烟和弄火行为

必要的生产用火要严经防火指挥部批准后,方可进行,未经批准擅自用火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对林内从事生产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必须统一组织,明确责任,预交防火抵押金,落实防火措施。 3.4 建立防火队伍,健全防火预案

3 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森林防火巡逻队、扑救队、督察组、后勤组,并健全防火预案,一旦接到火警就按照预案出去,各村也要建立配套组织配合乡镇做好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坚持把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把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4 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森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园内十分瞩目的巨大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所以森林部门必须认识到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确保对森林资源实施保护,为改善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思想教育工作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根本,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的引导,只有开展好思想教育,人们有了指导自己工作的思想武器,才会让自己的工作变成自己自觉的行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君,赵斐,我省梦想资源分析及保护发展建议【J】。陕西林业.2011,(1)

【2】 刘世荣,李幼蓁,试论我国南方森林资源清查及其管理【J】林业资源管理,1982.(2)

4

上一篇:宝洁公司营销战略研究下一篇:百货商场主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