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措施探析

2024-04-13

新时期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措施探析(精选8篇)

篇1:新时期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措施探析

新时期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措施探析 新时期林业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森林是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之一,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重要财富,也是林业发展的基础。从长久的发展经验来看,人类和动物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对林业资源也不例外。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较大,林业资源丰富。但森林却很容易遭受火灾,致使森林资源遭到破坏,进而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并且,在林区,森林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均有极大影响。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系统首先会遭到破坏,制约林业发展,其次居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也会受到极大威胁。可以说,防范森林火灾,既可以有效保护林业资源,实现生态的稳定和谐发展,也可以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林业的发展。因此,森林防火即为林业资源保护与林业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环节的森林资源保护逐渐进入人们视线,并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当前,大力植树造林、绿化土地,已成为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即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构建和谐社会具重要积极意义。新时期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与管理制度

新时期,要想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首先需加强对森林防火的管理,即建立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与管理制度,确保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相关部门应建立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在森林火灾发生时,能立刻调用应急预案开展初步的救火行动,有效控制火势。第二,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管理制度。例如,可将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放在野外火源管理方面,严禁一切在森林地区用火的行为,包括在森林周边燃放烟花爆竹等;也可对防火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将防火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并严格处理玩忽职守人员,保证森林防火工作高效性和严肃性。第三,相关部门应建立森林防火运转机制,机制中应包括森林火灾防控工作的统一指挥、高效运转与反应等内容,切实提高森林火灾防范工作效率。

2.2 加大森林防火的重视、宣传与火灾查处力度

要想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有效保护林业资源,就需要社会各界都提高森林防火的重视力度,即在思想上认清森林防火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加大森林防火工作的宣传力度,借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报纸、海报、电视和网络渠道等扩大森林防火工作的宣传范围。并通过定期开展宣传工作方式,让人们意识到森林防火重要性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森林防火工作中,从而降低森林火灾事故发生率,保证林业资源。另外,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应对森林火灾案件进行严肃查处,并依法对森林火灾案件进行严格处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通过此种方式以儆效尤,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森林火灾概率,保护林业资源。

2.3 制定科学防火措施,提高森林救火能力

除了提高重视和建立管理制度外,林业部门还应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森林防火策略,并大幅提高森林救火能力。一方面,林业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状况、森林的植被覆盖状况,包括主要植被类型、植被属性等,制定出符合本地区森林火灾的防范措施。例如,对本地区容易发生、时常发生或曾经发生或火灾的森林区域设立隔离带,并做好隔离带的维护,确保其防火功能的良好发挥,有效缩减火灾蔓延范围,降低林业资源破坏度。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森林救火基础设施与装备等,包括应急通讯设备、防火服、防毒面具等,为防火专员提供整套防火专业设备。与此同时,可不断学习森林防火专业知识,进而大幅提升森林救火能力,降低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

2.4 借助地方林业保护机构,打造森林防火专业队伍

我国森林遍布全国,森林资源保护的全域同步覆盖较为困难。因此,要想有效防范本地区的森林火灾,需借助地方林业保护结构的作用,打造属于本地区的森林防火专业团队。具体而言,我国应设立地方林业保护机构,聘请林业保护相关专业人士对本地区森林资源及保护方法进行研究,打造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制定出与本地区林业资源相符的森林防火方法。与此同时,地方林业保护机构可在?W上发帖,号召对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较为关注的社会人士,参与到森林防火队伍当中,进一步扩大森林防火专业队伍规模,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提供良好条件。

(作者单位:623400四川省九寨沟县九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

篇2:新时期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措施探析

1 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研究

1。1 林业资源管理的理念研究

林业资源不仅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木材资源,同时也能对人们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林业资源企业在相关的产品生产方面是存在一定的排他性的,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林业生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利用林业资源获得经济效益,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能更好的进行生产活动,因此,要对林业资源进行更好的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更好的利用林业资源。林业资源是公共服务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供应,因此,政府在这方面要采取必要的`政策,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1。2 相应林权企业对于林业资源的所有权支配

我国在林业资源开发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开采权转让给采伐者,国家在林业资源采伐过程中更多的是进行宏观调控,因此,在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的时候,要将采伐者假定成为森林资源的保护者,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同时在进行林产品生产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林业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1。3 我国林业资源的探索道路十分坎坷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是比较重视的,因此,在林业资源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产权制度,将林业资源形成了人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形式,这样就使得政府和企业形成了一个整体,在管理手段方面有了更好的发展,但是,在林业管理方面并没有形成公有制的形式。在管理体制方面出现了委托管理的形式,很多的林业局在管理方面存在着经验不足的情况,这样也使得在管理方面出现了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导致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预期和实际情况相反发展的情况。

1。4 借鉴先进理论,中国林业资源管理将获新生

篇3: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与措施

1 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的发展概况

1.1 森林抚育经营技术的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现代化建设也在随之快速的进行着, 国家的建设对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现阶段我国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这对我国未来发展与建设十分不利。想要使我国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 就要对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与分析, 森林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对我国目前的森林进行保护与修复是现阶段我国重要的发展内容。森林抚育经营技术就是针对我国现阶段森林抚育工作而被提出的重要技术手段, 它的出现使得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有了显著的改善, 对于我国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森林抚育经营技术的内容

森林抚育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为生态林抚育工作和用材林抚育工作, 针对这两项工作森林抚育经营技术包括生态林抚育经营技术和用材林抚育经营技术。生态林抚育经营技术主要对生态林进行保护以及修复, 生态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部分, 它的数量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森林抚育经营技术对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林进行改善, 增加生态林的数量, 从而提高我国生态系统的水平[1]。用材林抚育经营技术的主要内容就是将用材林进行合理的规划, 制定用材林的采伐规定, 使得用材林的木材输出以及生长维持到一定的动态平衡。

1.3 完善森林抚育经营技术的必要性

森林生态系统对我国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提高森林生态水平是我国现阶段面对的重要问题。生态环境水平对于我国未来的生活环境十分重要, 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能避免, 所以在发展的同时也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重视, 保证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对生态环境不能造成过于严重的影响, 这对于我国未来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森林抚育经营技术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十分必要, 只有合理的森林抚育经营技术才能使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得到完善与提高, 对我国的建设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 新时期森林抚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抚育工作中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森林抚育工作中得管理体系对于森林抚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完善的管理系统与合理的管理方式, 才能使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加强, 从而使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水平进行提高。现阶段在森林抚育工作管理系统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的程度以及方式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管理程度不够将引发森林抚育工作进行不够彻底的问题, 管理方式不够合理也会对森林抚育工作的进行造成较大影响。

2.2 生态保护意识较为薄弱

在现阶段森林抚育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生态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是影响森林抚育工作正常进行的严重因素。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破坏, 所以生态保护意识对于提高生态环境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2]。但是现阶段我国各项发展项目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过于欠缺, 不能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来确定发展的方向。生态环境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与建设十分重要, 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保证我国未来的更好发展。

2.3 森林生物多样性破坏程度较大

森林生态体统中具有数量十分丰富物种数量, 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对于我国生态环境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 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破坏程度较大,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都已经灭绝, 这对于我国生态环境水平的提高十分不利。由于人类的发展需要较多的资源物质, 所以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较多的索取, 使得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到较大程度的破坏, 从而影响到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完善与提高。

3 完善森林抚育工作的主要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森林抚育经营管理体系

在我国进行森林抚育工作的过程中, 要对森林抚育经营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完善, 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我国现阶段森林抚育工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森林赋予经营管理体系就要对我国现阶段森林抚育工作进行较好的研究与分析, 找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针对存在的问题来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合理创新管理方式, 使得管理方式更加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

3.2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是我国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重视的一个内容, 生态环保意识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想要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就要在适当的时期对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很好的宣传, 是我国人民将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在企业进行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 要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加强与重视, 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对森林生态产生的影响程度将达最低。

3.3 加强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视程度

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对于我国生态系统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丰富的物种对于我国物产资源的增加十分重要, 所以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 加强对森林生物多性的重视程度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我国现有的物种状况, 对所含有的生物物种进行保护, 提高人们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行的过程中, 对其所需要利用的森林资源进行限制, 保证森林抚育工作得更好进行。

4 结论

经济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十分重要, 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快速发展的同时, 面临着许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与矛盾。国家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就是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想要保证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优势的地位, 就要使我国生态环境水平进行提高。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现阶段做好森林抚育工作是国家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海英.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与措施[J].中国农资, 2014, 4.

篇4:新时期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措施探析

关键词:林区;防火应急机制;探究

中图分类号:S76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66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森林资源是一种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给森林带来灭顶之灾。引起火灾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其中,人为因素能够采用标语、警示的方式来杜绝,但是自然因素往往很难控制。近年来,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越来越高,全球气温升高,同时,高温、低温冰冻、干旱、大风等异常天气也很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在这一背景下,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林区防火应急机制。

1目前林区防火的问题分析

1.1生態意识不足

森林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国家经济水平平稳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在现阶段下,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森林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不知道森林的重要作用。一些已经富裕起来的群众普遍认为,森林不值钱,即使被火烧过,树木和草也是可以再生的,因此,防火意识淡薄。

1.2林区可燃物数量剧增

在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之下,森林植被数量越来越多,其中的杂草、落叶、枯枝等可燃物也开始剧增,致使林区附属物负荷严重超标,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一旦起火,就很容易酿成重大火灾。

1.3防火经费不足

目前,很多地区都未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致使森林队伍建设落后、防火装备落后,组织系统、指挥系统与通信联络系统也跟不上林区防火需求。同时,扑火队伍的建设也存在着有名无实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扑火队伍,一旦发生火灾,只能够临时召集人员,扑火效率低。

1.4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

在出现火灾之后,对于肇事者必须要严厉惩处,但是,就现阶段来看,这种责任追究机制并不完善,仅仅是象征性的进行通报批评,严重影响了防火机制的实施效果。

1.5防火措施不到位

在林区防火工作之中,很多地区的林业管理部门并未将防火宣传工作、管理工作、巡查工作与督促工作落实到实处,在林区防火期间,仅仅采用发通告与贴标语的形式,没有将工作细化。此外,也未制定出完善的林区防火预案,在出现大的火情时,后勤保障与人员调配工作都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火灾扑救成果。

2做好现阶段林区防火工作的对策

2.1制定出行政首长负责制度

我国《森林防火条例》中规定,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实施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度,要做好林区防火工作,需要做好行政首长负责制度的建设工作,将林区防火工作纳入到安全生产管理范畴中,明确各级负责人,将“领导抓,抓领导”的管理原则落实到整个防火工作中,保障各项防火措施都可以落实到实处。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防火总指挥由行政一把手负责,将所有的工作量化、细化,将其分解给包片干部与护林员身上,形成自上到下严格管理的制度,落实好责任追究制度,提升林区防火工作的实施成效。

2.2注意提升群众的防火意识

林区防火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宣传措施,只有让所有的领导、群众都了解火灾对于森林的影响,提升他们的防火意识,才能够真正的预防人为火灾的发生。

这可以采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的形式进行宣传,让广大干部和群众了解森林火灾的不良影响,不仅危害国家和集体,也会影响到自身的利益。同时,还要组织好工作组,深入到乡、镇、村中,并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和教育,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了解森林法规,普及森林防火意识,让广大群众都可以了解到防火救火的相关知识。

2.3保障森林队伍的建设效果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重视林区防火队伍的建设,将义务扑救队伍与专职扑救队伍结合起来,将民兵、林场员工、公安民警、武警部队、企事业单位员工作为支撑,组建起不同类型的扑火队伍。同时,还要定期对扑救人员展开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并为他们配备好足够的灭火弹、灭火机设备,这些工具的设置要遵循多办事、少花钱的原则,循序渐进的改善扑救设备。

2.4采取科学的措施严管火源

构成林区火灾的三个要素就是火环境、可燃物与火源,其中,火源管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要降低火灾发生率,必须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将火源扼杀在萌芽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林业部门要定期巡查,抓好危险地段,加强用火管理,尤其要做好元宵节、清明节、庙会等节假日的用火管理工作,倡导无烟扫墓,防止发生火灾。

2.5提升生物防治工作的成效

林区防火基础建设工作非常重要,生物防治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在未来阶段下,可以在林区大力推行生物防火带,将其改造为单一林分,注重清理林区中的各类可燃物,还要清理林道、林缘周围、林间小路的杂草、枯叶,做到防患于未然。

2.6建立完善的林区防火机制

为了保障防火成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林区防火机制,积极利用飞机巡护、卫星扫描检测、视频监测等科技手段,做好森林火灾预测系统的建设工作,推广电子眼,构建立体化、全天候的林区监测网络,促进林区防火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以及现代化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林区防火工作是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一项需要长期防治与监控的工作,采取合理的防火措施既能够保护我国的野生资源、自然资源以及野生动物,维护动植物多样性,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生产安全。此外,还要意识到,林业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林业部门的事情,需要人民群众一起努力,为此,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安全宣传工作,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林业资源。

参考文献

[1]魏书精,胡海清,孙龙.气候变化对我国林火发生规律的影响[J].森林防火,2011,(01).

[2]李剑泉,刘世荣,李智勇,易浩若.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森林火灾防控策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

[3]李世友,袁俊杰,王文元,杨林,陈宏刚,李眉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消防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8,(03).

篇5:新时期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措施探析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张兰珍编辑:凌月仙仙-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和残酷,企业之间要在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上开展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文化在吸引人、留人上势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构建一种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真正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强大和持久的动力,便成为新时期下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内涵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招募、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推动社会和组织的迅速发展。但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当中,我们是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始终强调个人服从组织需要,服从事业的需要,而很少考虑个人的专长、兴趣及需要,而“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管理中人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所强调的“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第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论被提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情。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这个定义实际上包含3个层次: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首先,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是企业文化中相对稳定的要素;其次,信念是支撑企业价值观的各种信条、观念,比如人才观、发展观、竞争观、营销观等,必须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市场情况、竞争对手等来动态调整,是企业发展与竞争策略的指导思想;最后,行为方式是企业文化中最真实、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部分,一个企业的真正文化是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

第二,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独特性。企业文化产生于不同企业,每个企业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有企业里形成的价值观,因此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二是难交易性。企业文化是为该企业内部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甲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出了甲企业不一定能被乙企业成员认同,也不一定适合乙企业,对乙企业未必能起到促进作用。三是难模仿性。技术创新可以模仿,但企业文化不能模仿。企业文化有其独特性,是一套非常复杂的价值体系。

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关系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使每一位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最大的利益空间,使企业达到最大的绩效目标。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人之上的,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互相推动、互相制约的关系,两方面的建设要齐头并进,共同建设,最终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企业取得最大利润。

第二,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功能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国际化、人才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敏感力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常常以其特有的魅力与方式发挥着对人力资源的导向、人力资源激励、人才培养和行为约束等功能。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导向功能。人力资源管理整个流程从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绩效考核、晋升通道、任职资格体系、素质模型到战略规划,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文化相关。主要表现在:首先,在人力资源的招聘中,要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这要求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招聘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在招聘开始以前就已描绘好所要招聘人员的整体形象,即事前的招聘。其次,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中,要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培训之中。这种培训既包括职业培训,也包括非职业培训。再次,在员工的薪酬系统上,企业应真正建立起符合其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原则的薪酬系统。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进行,服从于企业文化这个软环境,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管理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

第四,人力资源激励功能。人力资源的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企业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对文化行为主体产生激发、动员、鼓动、推进作用,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不仅对员工有一种“无形的精神约束力”,而且还有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常常可以使企业员工懂得自己所在企业存在的社会意义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意义,从而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五,人才培养功能。企业文化的人才培养功能是通过文化本身的行为约束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来实现的。首先,企业文化的行为约束功能的人才培养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和企业伦理的作用上。一方面,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非常明显,企业中的规章制度反映了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共同利益和要求,理所当然会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伦理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它是一种无形的、理性的韧性约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员工。其次,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也具有人才培养作用。这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心理,使人们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来实现,从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对企业成员个体和企业整体的价值观进行导向。

第六,人力资源的约束功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的一种非行政、非经济的心理约束氛围,能增强经济、行政手段制约功能。企业依靠管理规范、服务规范和各种规章制度以行政命令的手段约束员工行为,而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同样可以约束、规范员工行为,如同上层建筑一样,一旦形成即表现出一种无形的力量,更高级、更长远地约束着员工的行为,使企业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和高效化。

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现状

一、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作用不显著

第一,在人力资源的招聘中,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脱钩。企业在招聘前所要招聘人员的整体要求不明确,随意性大,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招聘者虽进行培训,但没有价值观念的输入,为以后的企业发展埋下隐患。

第二,在对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主要以业绩指标为主。虽然有些企业也提出“德”的考核,但对“德”的考核内容缺乏具体量化的描述,使考核评价时各人根据各人的理解进行,并未起到深化企业价值观的作用。

第三,在员工的薪酬系统上,没有建立起符合其核心价值观的薪酬系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大多数国内企业从传统国企转化而来,薪酬系统的设立按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的中庸做法仍有很广的市场,表现出来的是由工龄、资格为主构成的收入体系,体现一定的按劳分配思想的奖金制也在传统的思维定式下被同化得没有了棱角;在一些发展得较早的国内沿海地区民营企业,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亲情、人情、管理者的个人喜好成了薪酬分配的主流,这种状态下的薪酬高低成了人际关系好坏的指标,企业中的员工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影响了企业良好价值观的培养。以上两种情况,是我国现阶段企业薪酬系统的真实写照,薪酬仅仅作为一种劳动报酬存在,没有起到激励作用,更谈不上为实现企业价值而服务。

二、企业文化没能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功能

很多企业没能利用企业文化特有的对文化行为主体产生激发、动员、鼓动、推进作用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功能。没能使企业员工懂得自己所在企业存在的社会意义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意义,缺乏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企业文化对员工不良行为的约束力不足

没能利用企业文化中长期形成的群体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没能让其在员工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不良行为得到自我约束。由于员工与企业文化长期割裂,群体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没能被员工认同,能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的只有企业的规章制度。这样的员工只会以个人的利益标准去衡量一切行为,全然不会顾及企业的利益。表现在工作态度上,是要我干而非我要干,表现在工作效率上,是磨洋工而非高效精准,表现在工作原则上,则是损公肥私。

企业文化难以对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作用的原因

一、管理者、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足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足,而企业的领导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参加者,他们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文化又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理解和认识的不到位,导致领导者必然采取不正确的态度,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企

业文化所具有的作用就不为领导者所知,不为领导者所用,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没有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水平自然不高。

二、企业不重视整体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模糊

我国大多数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长期以来没有市场的概念,企业管理的理论落后。企业的中高层能够接受工商管理培训的机会还不多,因而他们的意识中还没有企业战略的概念,企业战略的核心作用没有得到确立。

我们知道,企业战略是指以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企业使命定位和以使命定位为核心的企业各项活动的取舍及其匹配。确立了企业战略的目标后,一切资源都应以企业战略目标的追求来匹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内部资源—人力资源也应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来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企业的使命才能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融合,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才能步人良性循环,否则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就无章可循。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缺乏联系

由于对企业文化认识存在偏差,为迎合流行文化的需要,把企业文化当作企业的门面,企业文化建设用于宣传和摆设,将其误认为是另一种思想政治工作,不与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紧密相连,尤其没能与人力资源管理契合。我们常见的现象是:在企业中,企业文化归书记管,生产经营活动归总经理管。在研究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书记把政工系统的骨干叫去,布置一下任务,贴几条标语完事。总经理依然按自己的思路去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短期经营目标而努力,久而久之,二者的关联越来越小,企业文化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人力资源管理还是按原有的模式存在。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企业中高层工商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管理者市场经济素质

只有用现代的企业管理理论武装起来的管理者,才能深刻领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真谛,才能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关系,使二者齐头并进,共同建设,最终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企业取得最大利润。

二、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

这要求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招聘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在制定招聘要求时要有专家的参与。在招聘面试过程中,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较高的人员。

三、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培训之中

这种培训既包括企业职业培训,也包括非职业培训。尤其是非职业培训,要改变以往的生搬硬套的模式,而应采取一些较灵活的方式,如非正式活动、非正式团体、管理游戏、管理竞赛等方式,将企业价值观念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地传达给员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

四、将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

大部分企业在评价员工时,以业绩指标为主,即使有些企业也提出德的考核,但对德的考核内容缺乏具体的解释,也缺乏具体量化的描述,使考核评价根据各人的理解进行,并未起到深化企业价值观的作用。在考核体系内,要将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容注入,作为多元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其中对企业价值观的解释要通过各种行为规范来进行,通过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诠释企业价值观的目的。

五、企业文化的形成要与企业的沟通机制相结合只有达到上下理解一致的情况,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这不单单是人力资源部门独有的工作,也是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的工作,如此才能形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http://.cn/,从而形成核心能力,形成在市场竞争中特有的竞争优势。

篇6:新时期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措施探析

摘要: 通过生态健康理论和森林健康理论,详细论述了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策略,即营林为主,适当干预,精密监测,精确管理。

关键词: 生态健康;森林健康;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策略

1生态健康

生态健康与生态系统健康应该是同一个定义: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体;生态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组织结构、较强的活力和恢复力、畅通的生态流,对相邻的系统没有侵害作用。显然,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理想状态,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动介入生态健康管理,就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2森林健康

森林健康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森林结构,较强的抗灾能力,并能为人类提供较多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森林物质产品。

2.1森林健康管理

森林健康管理,就是为了维护、促进或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而采取的措施;森林健康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抗逆能力,增强维持森林系统稳定性与和谐性,除去或避免系统中或系统外危害森林健康的因素,创建有利于森林生态健康的良好环境条件,使森林提供更多的服务功能。

2.2森林健康管理目标与措施

森林健康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森林健康管理,让不健康的森林逐步恢复健康,让健康的森林持续健康,让新培育的森林从开始就保持健康。健康的森林应在森林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因素不会威胁和影响到现在或将来森林经营管理的目标。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在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需求。

森林健康经营要点是健康经营规划,把健康的思想贯穿到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全过程:火险管理,包括可燃物处理、火险分级、杜绝野火、控制火烧等内容;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森林健康系统监测与评价,在全国建立森林健康监测计划,为国家制订政策提供森林状况和变化趋势的信息资料;人为促进的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方法,即天然林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林以近自然经营为主,注重游憩功能、公众参与和环保意识教育。

3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有害生物管理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健康原理,采用先进的生物管理学手段和有害生物调控技术与策略,对有害生物实施科学控制,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是运用森林健康理论,采取先进的生物管理学手段和有害生物调控技术与策略,对林业有害生物实行有效管理,预防森林生物灾害发生,维护生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森林健康理论是一种新的森林经营管理理念,它不仅是今后森林经营管理的方向和工作目标,而且对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理论是把森林病虫草作为工作目标,森林健康理论则是把培育健康的森林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这样,就把森林的病虫草火等灾害的防治上升到森林保健的思想高度,体现了生态学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森林病虫草火防治的可持续控制问题,使森林病虫草火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向更高的层次转变,使森防工作者一跃成为森林的保健工作者。

4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策略

人类在管理有害生物的漫长过程中,逐渐懂得了有害生物的有害性不是绝对的道理,管理理论由“斗争”逐渐转变为科学管理,管理策略逐步完善,走过一条由有害生物的单一防治到综合防治,由综合防治再到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这个发展历程标志着人类对有害生物的认识和对有害生物防治理论的探索和提高。但是,这些理论都没有突破“被动”防治的框框,局限在“防灾救灾”的范围内。因此,笔者认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应该以森林健康理论为基础,采取“营林为主,适当干预,精密监测,精确管理”的管理策略,对林业有害生物实施有效管理。

4.1营林为主,培育健康的森林 将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贯穿于营林工作始终,也就是说,从种苗开始,一直到抚育管理、采伐更新,将培育健康森林作为营林主要目标: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实施标准化造林;以地带性植被为主,建立多类型植被;因地制宜,乔灌草结合,合理搭配;加强种子繁育和苗木培育工作,促进遗传多样性;加大现有林扶育力度,及时伐除病弱木,增强森林抗逆能力;提高低产林改造强度,更新老虫源地森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活力;改善现有林木采伐方式,禁止皆伐和“拔大毛”式采伐方式;对天然林减少人为干扰,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为主,保护原生植被;加强检疫执法,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扩散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4.2以生态调控手段为主,对造成灾害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适当干预

对已经造成灾害的林业有害生物,采取生态学调控手段,进行必要的防治;暴发成灾的,有必要时,选用针对性强的、不伤害非靶标生物的无公害药剂,采取先进的施药措施,进行人工防治,禁止使用杀虫(菌、草)广的药剂,尽量不要采用全面布撒的施药方式,以免伤害非靶标生物,并造成面源污染;对一些危险性有害生物,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及时根除。

4.3精密监测,精确管理

精密监测、精确管理的目的就是对生态系统实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非健康生态系统,采取先进的生物管理措施,及时、快速地恢复“患病”生态系统的健康;或者对处在健康、亚健康状态的生态系统,采取一定的、合理的措施,维护生态系统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健康状态。也就是说,有害生物的“双精”管理(精密监测,精确管理),不仅仅是要克服被动防治和单种防治带来的弊端,更重要的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参考文献

篇7:新时期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措施探析

【摘 要】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意识在不断的提高。森林的存在是生态环境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有着众多的特点和作用,能有效维护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与稳定、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林业资源是重要的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工作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林业进行合理的生产管理工作,能有效的发展和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发展等。本文简要分析我国现阶段下的林业状况,分析林业资源管理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林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与森林资源科学管理保护的办法措施。

篇8:新时期林业档案管理工作探析

关键词:林业档案管理,管理策略,工作总结

1 当前我国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1.1 重视程度亟待提高

由于近几年的空气质量原因, 高层领导对林业工作越来越重视, 由于林业工作涉及面广、日常事务繁多、管理人员不足, 森林资源过度时期较长等实际问题, 都导致我国林业档案短缺。为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对林业档案工作的管理, 加强林业档案方面的业务培训, 使林业档案管理更科学适用, 便于归纳总结和推广。

1.2 信息技术有待推广

工作技术落后问题也是困扰我国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一大问题。在计算机技术普及的现代, 还有不少林业部门使用纸质档案整理、存储相关资料。信息技术得不到应用, 导致我国林业档案整理效率低、档案更新不及时、不利于档案信息的交流和使用等。

1.3 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现在大多数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由部门的文员担任或兼职。大部分管理人员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等知识并不了解, 对档案的整理只停留在记录、梳理上, 完全谈不上归类、汇总等较高水平的整理。档案整理工作进行得不彻底, 导致对林业档案管理的应用不便利。

2 新时期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策略思考

新时期能源、土地、气候等众多问题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随着近期对绿色社会、和谐社会的号召和构建, 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农林业的发展。我国林业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林业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展露在社会的面前。对加强新时期林业档案管理工作, 各部门也都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方针策略。以下就管理体制、档案利用、技术引进及人才培养几个方面, 提出个人见解。

2.1 完善基层林业档案领导体制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停留在思想上, 要从行动上解决管理中的困难。建立完善的林业档案管理体制, 就是目前的首要任务。责任到人, 由专门的人负责林业档案部分, 再细化责任。比如说, 将整座森林按面积分为几部分, 每个管理人员负责一部分;或按时段, 每几年换一个负责人专门负责一座森林的档案整理工作。再通过上层人员对基础数据进行整理、汇总, 形成专业档案, 完成档案管理工作。构建出完整的领导体系, 每一层都有事可做、必不可少, 切实将林业档案整理工作做好。

2.2 制度、流程、标准的统一化

加强各地区不同林业部门之间的交流是我国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便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资料共享, 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整理流程和档案标准成为必然的工作目标。林业档案管理政策的制定应通过相关部门的统一讨论, 设计出符合大多数地区的林业资源管理制度, 形成统一流程, 如:实地考察、原始数据收集和记录、形成档案、专业整理、档案汇总管理。另外档案中不同林业资源标准, 也应由专业人士进行统一的规定。

2.3 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深化档案的管理内容

档案利用是林业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目的和真正价值。要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首先要对档案有所了解;然后通过整理归类, 便于翻阅、查找;再有档案信息新旧资料齐全, 内容对其它林业部门或相关专业有借鉴价值。

2.4 信息技术的统一化

引入信息化技术, 不仅是计算机技术普及的趋势, 更是我国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继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建立管理领导体系, 还是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对不同时间的林业档案进行补充说明、对档案进行专业分析整理、查找相关档案资料等,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引进, 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时间, 对优化部门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5 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对新时期的林业档案整理工作必不可少。林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不仅要熟悉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内容, 更要熟悉林业专业的相关知识。只有了解林业资源的价值及开发规划, 才能通过现有的原始数据, 整理出可被利用的档案资料, 以便于档案的存放和利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 更不应是一次性的, 应定期组织林业资源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便于其更新知识, 掌握新的技术, 以达到新时期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邓相玉.基层林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3

[2] 王冠男.加强林业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3] 郑都华.当前林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神州 (上旬刊) , 2013

上一篇:贷款申请书的范文下一篇:《致敬英雄奉献青春》国旗下学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