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文化产业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济南文化产业范文

济南华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济南华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是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山东工作委员会旗下一支致力于打造山东第一DM刊物的,一支专业的DM运营团队,目前,我们已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颁发的形式印刷品广告登记证:鲁印广登(2011第017号)

目前,我们主要方向是配合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山东工作委员会,为工委名下的各个会员单位提供一个展示企业形象的平台,以此来展现我们会员单位的产品信息与树立品牌的价值,最终只为达成会员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最有效的沟通。

华领DM杂志的优势

1.面向的客户为中高端人群(拥有流动资产50万元以上的群体数据库)

2.投递的准确性、客户精准度高(直投和邮寄)

3.全方位的品牌强化(说明性广告)

4.宣传成本低(免去自己打印传单、雇佣发单员的费用)

5.广告保留期长(在高端场所陈列)

6.广告内容自由,形式多样化(图片文字等创意相结合)

7.可以成为中国小企业全国理事会山东工作委员会理事单位,获得山东工委五大支持。(投融资服务、法律维权服务、广告宣传服务、培训服务、中小企业合作平台)

公司产品

目前我们公司同山东日报集团联合打造了首期DM杂志《财富生活》,我们“财富生活”DM杂志不同于其他传统广告媒体,它可以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对象,有的放矢、减少浪费。是对事先选定的对象直接实施广告推广。客户接受者容易产生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感,使其更自主关注所宣传的产品。一对一地直接发送,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客观挥发,使广告客户效果达到最大化。就目前而言,通讯行业的发布与对接虽需求日益巨大,但一直以来都使用面对面的传播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所以造成了实际上的广告发布需求与广告传播平台不完善的双方面矛盾,因为几乎没有过多的选择,从而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甚至是损失。本杂志项目的诞生,以“点对面,面对面,面对点,点对点”的立体传播渠道,并进行完善的资料数据收集与后期执行监督回复。

发行方式

《财富生活》的发行主要有两种方式来进行,第一种是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各个高档会所,星级酒店,以及各个商务宾馆的大厅及客房,第二种则是由我们现有的省内数据资

料进行直投(直接投递到我们现有的省内金融行业的各位老总及其高层管理干部的手中)第三种是机场车站等大众出行场所,第四种是省内各企业的投递(我们有拥有精准的投放资料) 欢迎各界人士与我们合作!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的支持,我们以最真诚的态度为您服务!

第二篇:济南东部产业优势

济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在汽车、机械、钢铁、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建材等产业方面极具优势,机械制造、机动车制造、信息电子、化工医药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产品有重型汽车、机床、大型压力机、实验机、洗衣机、电视机、电子衡器等4000多种。济南市具有良好的农业水土资源,悠久的蔬菜种植传统,享有“全国菜篮子”的美誉,培育出“章丘大葱”、“平阴玫瑰”、“槐荫元葱”等一批名优特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济南是中国九大金融区之一,金融机构门类齐全,运营情况良好,是山东、河南两省第一个存、贷款总量双超2000亿元的城市,是区域性金融中心。

济南高新区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环保节能、机电一体化、汽车及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造纸、建材、食品加工业、灯产业方面已形成相当规模,产业集聚效应初步体现。

济南东部发展潜力优势

济南位于环渤海经济圈,100年前,曾经自开口岸,创近代中国内陆城市自设商埠、对外开放的先河,并由此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市经济迅速发展,已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产品出口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5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济南市投资,前六大投资国别和地区分别为香港、德国、台湾、日本、美国、新加坡,世界500强企业有沃尔沃、西门子、卡西欧、SK等18家,截止到2003年,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926个,合同利用外资51.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3亿美元。另外,从2003年12月1日起,济南市已对外资银行开放了人民币业务。

新的世纪,济南市按照“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总体目标要求,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进行深化市场取向改革,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今后一个时期,济南市按照“新区开发、老区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思路,将逐步建设东部产业带、东部新城、泉城特色风貌带、西部新城、西部片区和北部片区,以济南为中心的“半日经济圈”、“一日经济圈”正在形成,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已全面展开。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实施,将为外商提供巨大的商机。

美国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和美标、日本松下和铃木、韩国LG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台湾美旗、南亚等大企业集团以及一大批外资中小企业相继在高新区投资设立独资、合资公司,并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济南东部环境优势

济南市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城市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实施"造绿工程"、"蓝天工程"、"灯亮工程"效果显著;引黄以及城市应急供水、兴济河污水处理厂、绕城高速公路南线、经十东路改造、泉城路拓宽、电信无线市话扩容、车站广场扩建、燕山立交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总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160多座充满时代风采和现代气息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一批批风格各异、绿地环绕的住宅小区依城而建,城市绿地覆盖率已接近40%。此外,济南市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成人教育进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被国家科委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文化、新闻、宣传、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和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发展,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整体健康指标水平位于全国各大城市前列;人民生活幸福安定,富裕起来的济南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住宅、汽车、文化已成为城市居民新的消费热点。

济南高新区已初步建立起了12通1平的基础设施配套,其中12通指,道路通、上水通、下水通、雨水通、中水管道通、供电通、蒸汽通、电信通、燃气通、公交通、有线电视通、

宽带通;1平是指场地平。专为高新区投资人士开发建设的雅居园小区绿化率达40%以上,是山东省内配套功能最完善的小区之一。

济南东部经济发展优势

济南市2003年实现GDP170亿美元,人均GDP23632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13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23.1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69家,实现利税133.5亿元,实现利润54.9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0.2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1.8亿美元,出口额8.4亿美元。

济南高新区是济南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高速增长。区内现有企业3000余家,产值过亿元的29家,过5亿元的企业11家,过10亿元的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二百多家,直接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有5万多人。2004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10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工业增加值124.3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税44亿元,同比增长21.9%;出口创汇2.5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国家科技部对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体系进行评价考核,济南高新区增长幅度排名第6位,综合排名第10位。

济南东部区位交通优势

济南高新区位于济南市东部,距济青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18公里,距京沪高速公路18公里,距济南铁路客运总站20公里,距济南铁路东货场12公里,距中国四大港口之一的青岛港仅3小时车程。高新区内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公路四通八达。山东省处于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逾3000公里,居全国首位,海岸线3100余千米,局全国第二位,有开放港口26处,航线通达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济南和青岛两个国际机场。济南是山东省铁路、公路、航空的枢纽,是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汇点,京沪、京福和济青高速公路的交汇处。铁路通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公路辐射全省各地市并与邻省相连,是中国唯一一个与全省所有地市实现高速公路联网的省会城市,济南国际机场与国内外40多个大中城市相连,与香港、韩国、日本、俄罗斯实现了直达的国际航线。济南联接京津、沪宁两大都市圈,距离北京455公里、青岛365公里、天津315公里、烟台505公里、日照373公里。人畅其行,物畅其流,自古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的济南,现在更是国内外众多企业占据中国市场的理想之地。

济南东部人力资源优势

济南地处中国知识人才密集的齐鲁大地,作为儒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浓郁的齐鲁文化氛围,民风淳朴、诚信为本,法制环境好,是全国治安十优城市,人员稳定性强,对企业忠诚度高;民众受教育水平高,人力资源丰富,现有山东大学等高校22所,在校大学生近27万人,年均毕业生1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0万人,博士授予站30个,科研机构密集,智力优势明显,被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物价水平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可比口径在全国大城市中居下游;人力资源成本低,济南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410元/月,按小时结算者为3.5元/小时,按照人员在企业中分工不同,员工基本参考薪金如下:操作工400-800元/月,普通技术工人600-1200元/月,工程师1200-2000元/月,普通行政管理人员800-1500元/月,中层管理人员1500-2500元/月,其中中层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技术人员的人力成本约为上海同类人员的1/2,从而决定了企业运营成本相对较低。高新区内高校13所,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约11万人,并呈逐年增长势头;各类科研机构126所,其中53个省级科研院所,有10个国家级实验室和2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科技人才市场和5个劳动力就业合作基地,各类科技专业人员35万人,博士、硕士1000余人,能够满足各类企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济南高新区内人才流动环境良好,高新区公安分局对在区工作生活的外来人口采取免费

申报暂住登记制度,为区内企业的人才流动创造更优越的条件。

济南东部人文科技优势

济南科技竞争力强,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56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1家,建立产学研基地累计达到20家。累计专利申请量居全国首位。2003年,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与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对全国47个最具竞争力的城市进行综合竞争力考核评价,济南市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一起,进入2002—2003年度中国科技竞争力全国十强,名列第八位。在2003年国家科技部组织的考核中,济南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继1999年后第二次荣获此项国家级荣誉称号,该奖是全国科技系统中荣誉最高、最为权威的奖项.2003年,济南市半导体元件实验所、济南半导体四厂、济南无线电九厂、重汽集团和五三研究所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研制发射提供了高可靠的电子器件、新材料及有力的后勤支持,受到了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奖励,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展示了济南科技工作的实力和水平。

高新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二百多家,直接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有5万多人。2003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03项,其中国家级22项,占到山东省获批总数的20%。

济南东部投资优势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市区东部,与济南市新城区相邻,是1991年首批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几年以50%以上的增幅高速增长,2004年,在国家科技部对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体系的评价考核中,综合加权排名第12名,被授予先进国家级高新区称号。

高新区由核心区、东部新区、出口加工区和三个片区组成,目前区内现有企业3000余家,科技型企业占8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5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产品总量的85%;年产值过亿元的29家,过5亿元的11家,过10亿元的8家,有20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区建设;直接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有6万人,硕士、博士1300余人;累计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88项,省部级火炬计划项目259项。

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建立起国家级齐鲁软件园、齐鲁软件学院、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生物医药园、国家级环保科技园、齐鲁机电园、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中心商务区等多个特色产业园区;管委会实行封闭式管理,享有国家和省、市赋予的市级管理权限,并于2004年3月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高新区已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完善、适应海内外企业家投资创业的优良环境。

位于济南市东部产业带规划核心位置的高新区,依托城市未来东扩178平方公里的巨大资源优势,必将面临进一步的长足发展,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教育发达、生态环境优良、集聚辐射力强、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即将崛起。

第三篇:以泉文化打造济南文化旅游品牌

徐辉

【摘要】: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济南素来以"泉城",从济南市泉水旅游资源入手,深入挖掘泉水文化对于促进济南旅游具有重要的意思。本文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阐述了泉文化在济南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泉文化开发的策略。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泉文化存在的问题开发策略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文化是旅游之魂,这一点过去我们没有认识,一说就是风景、古迹。但现在,风景和文化,谁轻谁重之争,似乎已经有了结论。丽江、平遥、迪庆、山西众大院等景区的热度,早已超过一些传统景点,它们凭什么?丽江凭的是一种悠闲的世外氛围,迪庆凭的是一本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山西众大院凭的是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平遥是晋商文化……对于那些因为人为原因、环境恶化而消失了的景观,我们应当感到痛心,因为它消失的是不可重现的文化。而对于现存的文化景观,我们要在提高经济基础的同时,努力提高精神文明与文化的保护开发。事实上,旅游本身即是一种文化活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由“休闲时代”转向“文化时代”21世纪旅游业的今天,人们期望在旅游活动中能够实现对文化享受的追求,文化旅游这一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有所理解。旅游者日益注重在旅游活济南泉水,悠悠千古。据历史 考古专家考证,早在公元前1542年,迄今已有3540多年的历史。《春秋.桓公十八年》有“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记述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水相会之事。泺水之源,即今之趵突泉,至今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描述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元代地理学家于钦、明代诗人晏璧等古人曾对济南名泉一一加以吟咏。到了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几次来济南,对济南的泉水颇有钟情,题诗刻碑,称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其他记述泉水的诗词文赋更是数不胜数。

济南人杰地灵,名士辈出。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唐代词人员半干、崔融,宋代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明朝后七子领袖李攀龙,还有李开先、于慎行等都是济南籍人,可谓“我济富山水,人称名士多”。济南还以其独有的泉水神韵吸引着天下八方游子,文人墨客云集,争睹“潇洒似江南”的泉城风采。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宋朝散文大家苏轼、苏辙,金代杰出诗人元好问等都游历过济南,创作出许多著名的篇章。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赵孟頫在趵突泉边留下了诸多墨迹。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

济南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中国三大古文化之一的龙山文化即发源于此;济南南部的齐长城比秦长城的历史还早400多年;孝堂山郭氏墓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柳埠四门塔是中国最古老的单层石塔;灵岩寺四十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像,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塑”。济南洛庄汉墓,规模之大,随葬品位之高,文物保存之完好,国内罕见。

纵观泉城济南的历史,有多少古人、名人、文人和普通平民百姓为之魂牵梦绕,割舍不断。历代皇帝、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写下了数以万计的名泉诗词、文赋,留下了无数精妙

的历史传说和诸多的名胜古迹,形成积淀了济南独特的泉水文化。泉文化是流传最广泛、内

涵最丰富的文化。泉文化应是济南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财富,泉水和文化是济南的主旋律,

做好泉文化的文章,唱响主旋律,就是抓住了名泉品牌这个根本。泉水和文化是济南的象征,

是济南的根,是济南的魂。

当前弘扬济南泉文化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对泉这一自然景观的自身宣传不够突出。当前对济南特色自然文化景观的宣传,主要集中在“山泉湖河城”五个

方面,当然这五个方面综合起来也表现出了济南城市自身的独特性,但是这种覆盖面广的宣传方式导致了宣传力量相对

分散,一定程度上是对济南泉水壮美景观的淡化,使人们认识不到济南泉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

二是对泉文化深度的挖掘不够。泉虽然是自然资源,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资源。文人乐山乐水,文以载道,诗以

悦情,人文的参与使济南泉水更具魅力、更具色彩。然而,当前在对济南泉文化开发的过程中只注重了与泉相关的历史

表象和诗文文本自身所映现出的特征,却忽视了对泉史的深度追寻和对泉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影响了泉文化高度的提

升。

三是对泉文化的宣传面过窄。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村落,都是各种文化的综合体,各种文化相伴而生、相互依

存。济南泉文化也是如此,与之相伴、互融互长的必然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如艺术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民俗文化

资源等,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源相映生辉,使济南的泉文化内涵外延。就当前的文化旅游而言,有学者认为,人们

不再仅仅满足于对片言只语知识的了解,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对文化综合体的需求。所以,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审视对济南

泉文化的宣传,仅仅将视角注目于泉本身或相对忽略其他文化资源与泉文化的连带关系,就显得相对过窄,与时代发展

不太相称。

四是研究宣传泉文化的力量不足。主要表现为:泉文化的专业研究成果较少,导致宣传内力不足;高质量的泉文化

旅游业从业人员相对过少,特别是许多导游人员缺乏对济南泉文化的系统了解,在向受众传播时,不能形色并绘地表述

出济南泉文化之美;缺乏泉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尤其是精巧的产品,使旅游者在品味济南泉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缺憾,更

达不到向外广泛流传的好效果。

弘扬济南泉文化的对策

不论是立足于济南今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的中心任务,还是立足于“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

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大力弘扬泉文化、形成强悍的泉文化声势都是很有必要的。建议如下:

一要打造泉文化品牌。所谓物质是基础,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主要靠有形的文化资源和无形的文化资源来支撑,泉文

化品牌也是如此。一是可以利用现有的泉产品资源为泉文化品牌增色。在泉系列产品的开发上,济南已有了一定基础,

如拥有“趵突泉”牌、“百脉泉”牌系列产品。然而泉产品的整体声势还很不足,一些品牌较好的泉产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

效应,如济南市的矿泉水业有“趵突泉”和“泉娃”等品牌。姑且不谈新品牌“泉娃”,单谈老牌“趵突泉”矿泉水,由于各种

原因,似乎没有壮大起来。所以在泉产品发展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对各类企业的泉产品都要加以扶持,

使之发展壮大。二是可以发掘相关的文化资源壮大泉文化品牌。这个主要涉及济南泉文化的内涵拓展问题。如历史人文

资源。据国内历史考古学家考证,早在公元前1542年,商纣王征讨东夷时,甲骨文卜辞中就有“泺”的记载。“泺”就是

今天的趵突泉,迄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数千年来,济南的城市沿革发展、历史事件、文化蕴涵,无不与泉密切相

关;同时,泉名、泉貌也全面反映了历史人文的变迁,如黑虎泉得名源于原处建有黑虎庙。这些历史文明可极大地丰富

济南泉文化的内涵。又如名士资源。“济南名士多”,我理解,名士来济、住济多少都与泉景相关,如舜与舜井、秦琼与

五龙潭、李清照与漱玉泉等。这些名士在济事迹可成为壮大济南泉文化品牌的强力资源。三是可以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提

升泉文化品牌。这个涉及对济南泉俗、地方曲艺等的整合,再现独具特色的泉城民俗、泉畔风情、泉城人形象等等,使

游客通过耳濡目染,品味“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韵,体验济南泉文化的美感。

二要创新泉文化宣传方式。一是可以定期举办泉水文化节或泉文化研讨活动。近年来,很多地方都设立了具有地方

特色的文化节或文化研讨活动,如潍坊风筝节、菏泽和洛阳牡丹节、阳谷金瓶梅文化研讨等等。事实证明,举办文化节

或文化研讨活动,对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建议充分发挥济南泉水独一无二的特色优势,

举办泉水文化节或泉文化论坛,并建议把举办的时间定于每年9月份。因为9月是济南雨季后的第一个月,水量充足,

众泉喷涌形态好,同时9月也是济南气候最好的月份。二是可以进一步营造泉文化景观。很多人反映,到了泉眼旁,

除了看到汩汩流淌的泉水之外,如果没有导游的解说,很难体会到泉水之美,更谈不上受到泉文化的熏陶,所以进一步

营造有助于游人理解的泉文化景观至为重要。我认为,建设名泉诗碑是目前容易操作、有助于丰富泉文化景观的较好举

措。因为自古歌颂济南泉水的名人很多,在名人诗作的描绘中,虽然蕴含了他们彼时的情感和人生体验,但都借助了泉

水当时的声势,对于促进现实的游者理解由古至今的泉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名泉诗碑的树立,还可以使游者直观了

解历史上游济名人颂泉的诗文情况,如李白、杜甫、苏辙、曾巩、赵孟頫等都来过济南,现在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歌颂泉

水的诗歌?再比如,还有多少人知道歌颂泉水最多的诗人是谁?所以建设名泉诗碑,不仅对外地游者游泉具有感知性意

义,对本地游者也具有启示性意义。三是可以逐步开放一些泉文化景点。营造文化声势的最佳手段,莫过于聚揽众多的

人口相传。而特色文化景点的较高价格,阻碍了相当多的人难以体验特色文化的魅力,直接影响了特色文化声势的做大。

据调查,“泉水之都”虽然是济南的城市品牌,而生活在这里的人却有很多人多年不到趵突泉等公园。而免费的黑虎泉等,

有86.2%的居民反映会经常光顾。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前一段时间发放了一部分旅游劵,发挥了一定效用。但

这种发放旅游劵的形式毕竟规模小,对刺激消费、扩大泉文化影响起不到大的作用,建议切实抓住扩内需的时机,逐步

开放一些泉文化景点,如大明湖、五龙潭公园等,既刺激人们消费,同时也逐步扩大泉文化的影响力。四是可以壮大泉

文化的研究宣传力量。这种壮大不仅仅是研究宣传人员队伍的壮大,还包括研究成果的丰富,这些是泉文化能否得以广

泛宣传的基础所在。如古往今来,为方便游览济南泉点,金代立《名泉碑》,列名泉七十二处,从此有了“泉城七十二

名泉”之说;随着历史的变迁,原七十二名泉有的湮没,有的改名,至明《济南七十二泉诗》、清《济南七十二泉记》,

对七十二名泉情况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些说明历代对济南泉文化都持以保护弘扬的态度。但济南泉眼很多,据不久前

有关部门统计,济南辖区共有泉眼730余处,除了特别知名的,大部分难得一见,有的甚至在不起眼处,却独具特色、

独展丰姿。在这种情况下,整合各方面力量,宣传弘扬全面的泉文化就落在新时期泉城人的肩上。如济南出版社曾编辑

出版《济南泉文化丛书》,市政协文史委曾组织出版《济南名泉说略》等。由此可见,济南在壮大研究泉文化的基础方

面成绩是不菲的,但缺憾仍存在,如历代歌咏济南名泉的诗文就应该整理出版。只有不断地夯实泉文化的宣传基础,并

辅之以导游者扎实的培训、系统的宣传,做大做强济南泉文化才趋于可能。

三要加强对济南泉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一定程度上说,利用也是对济南泉文化的有力弘扬。因为利用,济南泉文

化资源才可在现实中扩大基础;因为拥有更广泛的现实基础,才能更加凸显济南泉文化的壮观。建议一是可以进一步建

设集中收纳泉水的水库或湖泊。济南泉眼之多、泉水涌量之大、水质之优,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城市可与媲美。据统计,

仅古城区2.6平方公里范围内,泉水正常日喷涌量就多达30万立方米。这些优质的泉水除了一部分流入大明湖,很多

都流失掉了。近年来,社会各界不断呼吁,要求储存泉水作为饮用水资源;政府高度重视民声,把收纳泉水列入计划。

尤其可喜的是,随着大明湖扩建工程接近完工,泉水的存储率必将大为提高。建议在济南北部进一步建设湖泊或水库,

以更多地存储泉水,那时济南市不仅可以更好地凸显泉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还可以满足人们饮用泉水的愿望。二是可

以经营泉文化。泉是一种品牌资源,附加在实业上,可以促进实业发展;同时,实业的壮大也为扩大济南泉文化影响发

挥积极的作用。建议从城市建设、经济、旅游到企事业单位的名优产品,都可以围绕“泉水”做文章,如同杭州打造“西

湖”品牌一样打造济南“泉水”品牌。如发展房地产业,可以用泉居特色为楼盘造势;发展商业街,可以得天独厚的泉水

资源和泉文化底蕴凝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发展茶饮业,可以趵突泉冠名,以瓶装趵突泉水酿制的茶茗行销全国各地,

让人们广泛品味趵突泉茶汤的色艳、液清、味醇,从而生发“不饮趵突泉、空负济南游”和“不赏济南泉、空度人一生”

的感慨。

私声明 | 使用帮助 | 关于我们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 济南市信息中心管理运维 版权所有:济南政府网 鲁ICP备05

第四篇:济南“文化四保”亮点突出

年初以来,济南市文化局紧紧围绕济南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中心工作,以“文化繁荣年”为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四保”战略,即扩大文化内需保增长、抓好公益文化保民生、发挥文化优势保稳定、促进文化繁荣保全运,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在公共文化服务、文艺创作生产、群众文化活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亮点突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配合济南市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中的“文化繁荣”行动,制定了“文化繁荣”行动规划。联合有关部门召开济南市文化专项规划专家评审会,积极参与制定出台济南市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大力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目前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验收工作已经完成,近期济南市财政将对2008年已签订责任状并验收合格的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兑现每站20万元的奖励,其余8个站列入今年奖励范围。作为今年济南市九件实事之一的全市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正按计划紧张有序进行。济南市现有农村文化大院1919个,文化大院图书室979个,藏书892929册。济南市市级支中心及十个县(市)区支中心,全市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已达到3573个,扩展型站点25个,并建有10个规范化站点示范村。总投资16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济南市第一家现代化专业儿童剧剧场宝贝剧场建成,该剧场拥有专业化舞台装置和现代化的演出设备,可容纳300余名观众。

积极发挥济南市博物馆、华阳宫、市文物店、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济南画院等单位职能,开展馆藏珍品展、出土文物展、精品书画摄影展览、“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文化培训等有规模、有影响、有品位、常规性的阵地文化服务活动。市博物馆举办了“济南名士书画院丛书精品展”“馆藏文房四宝展”等展览15个,接待观众4.8万余人次。将“济南名士多”“济南老建筑”“古代体育”等图片展送进校园,为4.7万余学生提供了服务。

组织市属艺术院团大力开展公益演出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截止到6月底,已完成180余场,观众近100万人次。济南市图书馆在山东省实验中学等建立基层服务点100余个,接待读者 39.4万余人次,外借文献30.1万册次,送书上门4万余册,图书流动车出车40余次,办理借阅证9016个,网站点击18万余次,举办读者活动、公益辅导培训70次、7.5万余人次,提供检索咨询1.1万条次,分编各类新书、光盘1.6万种、3.9万余册(件)。日前,济南市图书馆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市群众艺术馆“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文化培训活动开设培训班36个,为800多名市民提供近10个月的免费艺术培训。

艺术创作生产亮点凸显

立足齐鲁文化,展示地域风情,重点打造文化旅游剧《齐风鲁韵》、曲艺剧《茶壶就是喝茶的》、新编吕剧《我的兄弟姐妹》、山东梆子《郭巨传奇》。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韩国CJ娱乐株式会社联合推出杂技剧《终极使命》。进一步加工修改了儿童剧《我和我的影子》、京剧意象杂技秀《齐风鲁韵〃粉墨》、京剧《辛弃疾》。其中,京剧意象杂技秀《齐风鲁韵〃粉墨》已演出200场,观众达17万人次,开创了济南市专业剧团在同一个地点连续演出场次最多的新记录。今年5月,该剧应中国对外演出集团公司邀请进京参加了由文化部、广电总局等单位主办的第九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艺术节)系列演出。

品牌文化活动影响广泛

围绕“迎新春”“迎全运”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先后组织举办了济南市新春秧歌大赛、第五届新春文化艺术博览会、第八届新春花灯艺术大赛、第八届齐鲁民俗艺术博览会、第五届秧歌大赛等活动,启动了“迎全运,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消夏广场活动,开展了“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动漫游戏进社区、“迎全运——送展到社区、学校”、 优秀青年演员京剧专场、“泉城之春”戏曲演唱会、第七届“泉城文化社会办”项目洽谈会、第十一届齐鲁国际动漫艺术博览会等活动。其中,第七届“泉城文化社会办”项目洽谈会策划推出文化项目225项、涉及资金约 4.83亿元。

截止到6月底,济南市属6家艺术院团共计完成演出1125场,收入618.3万元,观众150余万人,场均收入5500元,分别同比增长19%、60%、51%和34%。放映电影2万余场,观众近30 万人次,收入670多万元。其中,大观电影院放映电影7917场,观众6.2万人次,收入130余万元,同比增长249.8%、441.5%、363.8%;鲁信影城家乐福、体育中心店放映电影1万多场,观众逾22万人次,收入54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01.5%、101.7%、106.76%。济南顺风大剧院自2003年9月开业以来坚持一年四季演出,累计演出1000余场,观众约50余万人次。 济南市属6家艺术院团立足北洋大戏院、珍珠泉人民会堂、茗曲阁、戏缘俱乐部等演出场所,开展济南市“泉城大舞台”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大戏、天天有曲艺”。上半年,共计完成“泉城大舞台”演出 260余场,观众近20万人次。市曲艺团在茗曲阁茶楼、明湖居书场等地推出精彩曲艺节目的同时,还承办了消防百场文艺山东省巡演活动,在两个月时间里行程近3万公里,在省内17个地市演出86场,收入110万元,观众达200万人次。

济南市杂技团先后应邀赴澳大利亚、埃及、日本、瑞士等进行文化交流,共计演出230余场,收入120万元,观众达56万人次。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济南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进展顺利,截止到目前,已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700余处,复查不可移动文物400余处。完成了济南市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意见,并上报山东省文物局。启动了济南市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市博物馆、历城区博物馆、长清区博物馆、历城区辛弃疾纪念馆也已免费对外开放。今年年底前,济南市、县级博物馆将全部实现对外免费开放。配合山东省文物局完成长清、历城、章丘行政区内齐长城资源调查工作。 组织力量抢救发掘章丘北毕汉墓、恒隆广场遗址、钟楼遗址、长清大学城元代墓葬、女郎山汉墓群、部分张马屯遗址等。编制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子崖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立项报告》、《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大辛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立项报告》,现大辛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立项申请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府学文庙修缮保护工程取得重大成果。截至目前,省市财政共投入资金2900万元,顺利完成了大成殿、月台、山门、影壁墙、早期台阶遗迹原址保护等,基本恢复了府学文庙的原有规模。济南市文物店收购文物51件,整理文物8100件,馆藏文物已达6万余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不断深入。组织举办了“非遗进校园”、第五期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传习班等活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传习班除继续推出面塑、剪纸、鲁绣外,新增添济南皮影戏、京剧、吕剧、山东快书、相声5个新传习课目。公布了济南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示了首批传承人。完成了省级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集中开展了庆祝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大规模宣传、展示活动,省内专家现场免费鉴定文物达400多件(套)。

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启动了文化产业“3810”工程创建活动,即争创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扶持8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培育评选济南市10佳文化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筹备成立了济南英雄山文化产业联盟。建立健全了文化产业工作体系,逐步建立了基础性数据统计及档案制度。拟定了《关于扶持我市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年审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564家,其中网吧1080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268家,娱乐场所181家,营业性演出单位35家,电子游戏(游艺)经营场所68家。完成了文化市场统计工作,统计文化经营单位1761家,其中网吧1069家、艺术品经营单位283家、音像门店216家、娱乐场所186家、营业性表演团体20家、表演场所15家。制定了2009年上半年全市网吧总量布局规划,积极做好文娱网济南子网站建设。拟定了《济南市游艺娱乐场所总量与布局规划草案》。

上半年,共出动3.2万人次,6000车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1.6万家次,受理举报案件300余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近4万张(盒),网吧电脑及附属设备58件,查扣违规电子游戏机线路板20余块。

第五篇:济南炼油厂:建设责任特色企业文化

一、个以责任为特色的企业文化成果的形成

济南炼油厂暨济南分公司自1971年建厂以来,已经力了34年的风雨岁月。从最初的原油转运发展成为今集团炼油、化工于一体的炼化企业,企业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济炼人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责任感。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责任文化。责任的形成共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71—1984年),自1971年建厂以来的创业时期,全体员工面对艰难困苦而不泯奋飞之志,形成了优秀的文化基因:积累形成阶段(1984—1990年),济炼人在发扬石油工人的优良传统、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价值取向和鲜明的责任个性;发展阶段(1991—现在),这一阶段济炼人坚持负责、高效、务实、进取的精神,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济炼人面对剧烈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明确了以文化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再上新台阶的思路,梳理提炼了多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济炼特色的责任文化体系,并在实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完善和提升,努力实现自己的企业责任、社会责任、历史责任。

二、成果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和十六大精神;

2、企业文化理论,行为科学理论;

3、多年来责任对企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4、企业多年业实行人本管理的实践;

5、多年来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良好和的文化气氛。

三、成果内容和结构

1、精神文化方面。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核心价值观下的相关理念等。

2、制度文化方面。根据责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修订完善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使各岗位权责明确,责任意识更强,实现了企业制度和责任文化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了制度的可执行性。

3、行为文化方面。通过开展技术大比武、评选技术能手的活动,引导员工积极钻研岗位技术,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制定了员工行为规范,通过开展“执行责任文化,争做优秀员工”的主题活动,引导员工行为文明、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等等,提升了员工的行为,提高了员工的责任心。

4、物质文化方面。编制印发《济南炼油厂暨济南分公司责任文化手册》,统一了员工服装,在企业显眼位置设立责任文化有关标识,并对企业的各种宣传品及有关产品进行了同意的规范,突出了企业的文化特色。

四、企业文化实践与效果

1、责任文化实践。一是通过各个层次的管理折合员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责任,深入剖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二是通过开展责任文化征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同意全体员工对责任文化的认识,为责任文化的执行打下监视的群众基础;三是通过推行“精细管理年”,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和和制度修订,抓好“三基工作”强化责任文化的落地和执行;四是强化企业文化的人本管理理念,全面实行岗位竞聘,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并通过开展“三支队伍建设”,为企业中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发展的空间;五是以责任文化建设引领企业发展战略,紧锣密鼓开展“炼化产业链”的各项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责任文化实施效果。通过责任文化建设,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广大员工转变了观念,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凝聚力、归属感普遍增强。(2)企业员工思想稳定,全局观念增强,促进了企业改革改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3)企业生产经营一年上一个台阶。~年加工原油300.3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6.42亿元;~年加工原油377.3万吨,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经济效益位列国内同行业前茅。(4)企业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02年企业获得了“全国企业质量四红旗团委”、“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省文明诚信百家企业”、“安全生产先进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上一篇:节粮节水节电范文下一篇:江南优美散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