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专科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途径

2022-12-21

平均住院日是一个评价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平均住院日的降低, 不仅有利于减少老百姓的医疗费用支出, 而且有利于提高病床的周转率, 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1]。

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 达到产生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一直是医院管理中积极努力探索的课题。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经验表明, 合理降低平均住院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 在当前的医疗政策背景和确保三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 各医疗机构都在致力于缩短平均住院日。近年来,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国内三级医疗机构的平均住院日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降低。这一现象不仅提升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老百姓“住院难”、“看病贵”的矛盾。现就广西南宁一家三级医院住院部在如何缩短平均住院日, 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问题上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来源

通过对该院住院部2000~2009年10年的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等指标进行对比, 并着重对10年的平均住院日进行动态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000~2009年相关指标比较情况 (表1) , 2000~2009年平均住院日发展及递减速度 (表2) 。从表1可以看出, 在医院开放床位不变的情况下, 病床周转速度和出院人数呈逐年稳定上升趋势, 而平均住院日则稳步下降。从表2可以看出, 我院2000年平均住院日为26.1d, 至2009年缩短到17.9d, 仅为2000年的69%。10年来, 平均住院日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但递减程度不稳定。说明了一方面该院近年来致力于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工作是有成效的, 特别是2001年以来医院采取的一系列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改革措施切实可行, 效果明显。另一方面, 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递减程度难免在一定范围内呈上下波动现象。

3 讨论

3.1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意义

平均住院日是一个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有效利用, 间接反映和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2]。医院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 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 提高病床周转次数, 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提高医院效益, 实现医院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时, 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 达到医院的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使医院步入质量和效益相互协调统一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3]。

3.2 该院缩短平均住院日采取的措施

该院是广西地区大型部属三级乙等传染病医院, 面向广西全区收治住院病人, 门诊量较大, 住院病人较多, 患者治疗周期较长, 传染病院的性质决定了该院具有平均住院日较长的特点。长期以来, 平均住院日都在20d以上, 造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主要有重病人多、手术多、外地病人多, 部分患者希望能够实现完全治愈再出院等等;而管理上的原因则较多体现在医师对缩短平均住院日不够重视、术前准备时间过长、医技科室工作效率未能相应提高等、患者治疗流程各环节衔接松懈等方面。

近年来, 该院以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主要手段, 通过采取强化自身内部建设、加强医院管理、改革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等一系列措施, 在缩短平均住院日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 自从2005~2007年开展医院管理年的活动以来, 对于促进医院端正建院方向、牢记医疗服务宗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规范医疗行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2.1 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2006年开始, 医院加强宏观控制, 把缩短住院日作为深化医院改革、提高医院综合效益的突破口, 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绩效目标管理责任制。首先, 医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全院平均住院日3年内逐年缩短, 2009年达到18d的具体目标;其次, 根据各科的治疗特点以及过去3年病区的平均住院日, 制定出各科平均住院日指标, 加大平均住院日在质控体系的评分比例;最后, 实行质控结果与酬金挂钩, 充分调动了各科主任及医务人员对参与缩短平均住院日工作的积极性。

3.2.2 完善门急诊管理为缩短平均住院日提供先期条件

完善入院前的门急诊检查以减少入院后的检查时间, 完善入院前的门急诊检查可以对一些疾病作出及时诊断, 尽可能使常规病人在门诊将必检项目做好, 入院后以治疗为主, 将大大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4]。

通过提高门急诊医师层次来提升门急诊工作质量和效率。首先, 坚持首诊负责制;其次, 加强门急诊医师力量, 提高门诊诊断水平。例如实行全日制门诊, 出台《专家教授门诊管理规定》, 明确要求全院所有副主任、主任医师每周必须到专家门诊坐诊, 并对全年不缺诊的专家年终给予奖励。

调整绿色通道服务流程以完善门急诊病人入院程序。以往的绿色通道多局限于急诊, 将这一模式扩展到部分专科的“急诊-病房”一条龙绿色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专科优势, 将专科服务前移到急诊, 使急诊病人直接得到专科诊治, 有利于提高抢救效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3.2.3 加强住院流程各环节管理

住院病人每天的医疗费当天录入电脑结清, 避免或减少出院时因退药及退其他医疗费用的操作而改变出院时间, 延长住院时间。

3.2.4 及时检查与治疗

医技科室积极为临床一线服务, 医院的检验科、放射科、CT室、B超室等医技科室24h上班, 及时地将各种检查结果送报临床科室, 为临床医师对患者实施治疗赢得了时间。

3.2.5 缩短术前住院日, 加快病床周转

医院院规定手术室、麻醉科做到按时开台, 上午和下午手术连台, 从而充分利用手术房间, 并将其纳入质量管理范畴。为了保证周末入院的病人在双休日后能及时手术, 规定辅助检查科室在双休日期间照常开展对病人的术前检查。

3.2.6 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门负责监控各科室的院内感染情况, 定期或不定期对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及全院各病房实行监控, 并及时通报结果。对不符合测定标准的, 责令整改, 再行采样监测, 直至受检科室完全达标, 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 缩短了病人的平均住院日。

3.2.7 加快引进和推广高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医院十分重视加快引进及推广高、新、尖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重视改良和创新技术, 优化治疗方案, 几年来引进及创新医疗技术, 保持了医疗技术的先进性, 提高了疾病的诊治效果。

3.2.8 加强后勤支持系统的管理

提高后勤支持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实现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保证[5]。逐步树立后勤支持系统树立“为临床一线服务”的理念, 合理配置后勤服务资源, 简化工作流程, 提供优质及时的服务。

4 建议

4.1 按医院职能明确收治的病种结构

在病种收治方面, 卫生部、卫生厅、局等各级管理机构应针对不同等级、不同职能的医院, 对其所收治的小病种明确比例和统一标准, 结合单病种管理, 在指标制定时限定其诊疗过程所需的住院时间范围、基本治疗手段和基本费用结构, 从真正意义上来探索和研究制定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医疗资源共享的有效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不仅要研究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 更应统筹考虑医疗机构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4.2 缩短平均住院日, 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缩短平均住院日, 医院层面应从内环境的改善如加强医院的管理、优化医院内部的就医流程等方面着手挖掘潜力, 但外环境的影响因素同样至关重要, 如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拉大三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自付比例差距, 引导建立合理的就医流程;畅通三级就医网络的转诊渠道, 将三级医院诊断明确或病情稳定的患者及时转入下级医院或社区医院等, 这些都需要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需要从机制和体制上给予一定的配套和保障。

总之, 通过平均住院日为抓手, 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提高, 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 最终形成患者和医疗卫生机构共赢的局面。

摘要:平均住院日的降低, 不仅有利于减少老百姓的医疗费用支出, 而且有利于提高病床的周转率, 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缩短平均住院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建立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门急诊管理、住院流程各环节管理;患者及时检查治疗, 缩短术前住院日;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加快引进和推广高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加强后勤支持系统的管理等措施。

关键词:医院,平均住院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卫益.缩短平均均住院日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 2008, 12 (9) ∶65.

[2] 林玲玲, 蔡雪玉, 林蕴新.平均住院日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统计, 2006, 13 (4) ∶371~372.

[3] 曹荣桂.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87~293.

[4] 陈险峰.加强门急诊管理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途径[J].中华医院管理志, 2007, (2) ∶121~123.

[5] 赵先柱, 张宝库.国内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研究现状[J].中国医院管理, 1997, 17 (2) ∶23~25.

上一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期保健对围产结局的影响下一篇:中央空调节能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