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2022-10-20

第一篇: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氧有关

1.红磷与氧气中燃烧:4P+5O22.硫粉与氧气中燃烧:S+O

22P2O5,实验现象:生成大量白烟。

SO2,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氧化碳气体。

5.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黑色固体。

6.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7.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铝膜)。

8.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生成白色固体。

9.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色火焰。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火焰。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比为2:1 14.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15.双氧水分解制备氧气:2H2O2速放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2Hg+O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汞液体。

2H2O+O2↑,实验现象:加入二氧化锰后,迅

2CO2+3H2O,实验现象:发出蓝色火焰。 2H2↑+O2↑,实验现象:氢气、氧气体积2CO2,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2H2O,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CO2+2H2O,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2MgO,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2Cu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 2Al2O3,实验现象:光亮的表面变成白色(氧化Fe3O4,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

2CO,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无味有毒的一CO2,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16.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K2MnO4+MnO2+O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17.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二氧化碳有关 1.碳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C+O

22KCl+3O2↑,实验现象:

CO2;实验现象: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3.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实验现象:浑浊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5.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6.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CO2+NaOH=NaHCO3;无明显现象。 7.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CO2+Na2CO3+H2O=2NaHCO3;无明显现象。 8.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

3CaO+CO2↑;

2CO; 10.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C+CO2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CO+CuO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u+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固体,并且生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4.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 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CuO+CO2↑+H2O;实验现象:绿色粉末变为黑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蒸气。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氢气有关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实验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3.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实验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4.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5.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6.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7.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8.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实验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9.铝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10.氢气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H2+CuOCu+H2O;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同时有水珠生成。

11.氢气还原氧化铁

化学方程式:2Fe2O3+3H22Fe+3H2O;实验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黑色(铁片是银白色,但铁粉是黑色)。

12.电解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2H2O2H2↑+O2↑。

13.水蒸气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水煤气:H2O+C H2+CO。

14.水蒸气高温条件下与铁反应:4H2O+3Fe Fe3O4+4H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铁有关

1.铁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3Fe+2O2固体。

2.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Fe3O4;实验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

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实验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实验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3.铁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与硫酸铜反应,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实验现象:铁逐渐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与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 实验现象:铁逐渐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4.铁的化合物的反应

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FeCl2+2NaOH=Fe(OH)2↓+2NaCl;实验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的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实验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氢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Fe(OH)3+3HCl=FeCl3+3H2O;实验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氢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 (OH) 2+2HCl=FeCl2+2H2O;实验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氧化铁与一氧化碳的反应:Fe2O3+3CO色,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Fe+3CO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

锌与氯化亚铁的反应:Zn+FeCl2=ZnCl2+Fe;实验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补充反应

铁与氯气反应:2Fe+3Cl2 2FeCl3;

铁与硫粉反应:Fe+SFeS;

铁与氯化铁反应:Fe+2FeCl3=3FeCl2;

氯化铁与铜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铜有关

1.铜在空气中加热

化学方程式: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铜片表面逐渐变黑。

2.铜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实验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实验现象:铁片逐渐消失,并有红色金属生成。

4.氢气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H2+CuO生成。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u+H2O;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

化学方程式:CuO+CO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碳还原氧化铜

Cu+CO2;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生成

化学方程式:2CuO+C

7.五水硫酸铜加热

2Cu+CO2↑;实验现象: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uSO4.5H2O 学变化)。 CuSO4+5H2O↑;实验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注意该变化属于化

8.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

化学方程式:Cu2(OH)2CO3 2CuO+H2O+CO2↑;实验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CuO+2HCl=CuCl2+H2O;实验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10.氢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Cu(OH)2+H2SO4=CuSO4+2H2O;Cu(OH)2+2HCl=CuCl2+2H2O;实验现象:蓝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11.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CuCl2+2NaOH=Cu(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补充反应:

铜在氯气中燃烧:Cu+Cl2 CuCl2;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盐酸有关

1.盐酸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与铁反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实验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与锌反应,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气体。

与镁反应,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气体。

与铝反应,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实验现象:有气体生成。

2.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氧化铁反应,反应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

与氧化铜反应,反应方程式:CuO+2HCl=CuCl2+H2O;实验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的溶液。

3.盐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实验现象:无明显实验现象。

与氢氧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Fe(OH)3+3HCl=FeCl3+3H2O;实验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

与氢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2+2HCl=CuCl2+2H2O;实验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蓝色的溶液。

4.盐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酸

与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HCl+AgNO3=AgCl↓+HNO3;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与碳酸钙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现象:白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原理。

与碳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与碳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比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更剧烈。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硫酸反应

1.硫酸与金属反应

与锌反应,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实验现象:锌粒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与铁反应,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实验现象:铁片溶解,生成浅绿色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与铝反应,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实验现象:铝片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2.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实验现象:不明显。

与氢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2+H2SO4=CuSO4+2H2O;实验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3.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氧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与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实验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4.硫酸与某些盐反应

与氯化钡反应,化学方程式:H2SO4+BaCl2=BaSO4↓+2HCl;实验现象: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与碳酸钙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H2SO4=CaSO4+CO2↑+H2O;实验现象:白色固体溶解逐渐,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与碳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实验现象: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与碳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实验现象:反应比与碳酸钠反应更快,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氢氧化钠有关

1.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2.氢氧化钠与酸反应

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NO3=NaNO3+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3.氢氧化钠与盐反应

与氯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uCl2=Cu(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硫酸铜,硝酸铜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3NaOH+FeCl3=Fe(OH)3↓+3NaCl;实验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硫酸铁,硝酸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FeCl2=Fe(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硫酸亚铁,硝酸亚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镁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MgCl2=Mg(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镁,硝酸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碳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NaHCO3=Na2C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与碳酸氢钙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与硫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NaHSO4=Na2SO4+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补充反应:

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当氢氧化钠过量,会发生其他反应。

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2NaOH+Cl2=NaCl+NaClO;

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NaOH+NH4Cl NH3↑+H2O+NaCl;

初中常考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练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

A.2:1 B.4:8 C.1:8 D.1:16

2.电解54克水,可得到氢气( )

A.6克 B.3克 C.1.5克 D.8克

3.化学反应:A+2B=C+D,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现要制得0.4D,则所需A的质量为( )

A.5.6克 B.11.2克 C.14.6克 D.无法计算

4.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 )

A.27:32:102 B.27:16:43 C.4:3:2 D.9:8:17

5.用氢气还原+2价金属氧化物a克,得到金属b克,则该金属的原子量是( )

A.16b/(a—b) B.4(a—b)/ b C.4b/(a—b) D.b/16(a—b)

6.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

A.Mg B.Al C.Zn D.Fe

7.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8.4克氧气可跟( )克氢气完全反应。

A.1 B.0.5 C.2 D.4

9.3克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 )克

A.10 B.6 C.5 D.12

10.在化学反应中,6克与足量的反应后,得34克,则化合物中,A、B两元素质量比( )

A.17:4 B.14:3 C.14:7 D.14:17

11.用铝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得到2克氢气,则消耗铝和铁的质量比为( )

A.1:1 B.27:28 C.9:28 D.3:2

12.2.3克钠、2.4克镁、2.7克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按钠、镁、铝的顺序得到氢气的质量比为( )

A.1:2:3 B.1:1:1 C.2:3:1 D.3:2:1

13.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是( )

A.1:2:3:2 B.2:3:2:1 C.

14.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还原8克氧化铜,应该通入氢气的质量是( )

A.小于0.2克 B.等于0.2克 C.大于0.2克

15.托盘天平调至平衡,在两盘烧杯中各盛98克10%的硫酸,向两边烧杯中同时分别加入足量Mg,Zn欲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加入Mg和Zn的质量分别是( )

A.3克Mg,3克Zn B.1克Mg,1克锌

C.7克Mg,7克Zn D.5克Mg,5克Zn

16.8克在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 _______克( )

A.56克 B.64克 C.72克 D.60克

17.制取71克五氧化二磷,需要磷_______克,需要烧氧气_______克( )

A.30克30克 B.30克40克 C.31克40克 D.40克31克

二、填空题

1.12.25克跟3.25克共热,反应完全后剩余物的质量为10.7克。则其中是_______,分解的质量为_______克,产生的质量为_______克。

2.相同质量的Mg、Zn、Fe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产生氢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

3.电解10克水,能得到氢气_______克,氧气_______克。

4.相同质量的锌分别跟足量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比为_______。

5.在高温下用还原m克氧化铁,得到n克铁,氧的原子量为16,铁的原子量是

_______。

6.某同学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完毕后,得到6.4克铜,共用去氢气0.6克,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_。

三、计算题

1.实验室要制取4.8克氧气,至少需分解多少克高锰酸钾?

2.26克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将产生的氢气全部用来还原三氧化钨(),求可还原出多少克钨(W)?

3.将21g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计算:①生成的氢气和硫酸亚铁各多少克?②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氢气的密度是0.09g/L)

4.往10g含有Cu粉的CuO粉末中,通入足量干燥的并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8.4g,求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分数。

四、实验题

密闭容器内装入某混合气体,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此混合气体可能是、CO、三种中的二种或三种混合而成。

(1)此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若由、混合而成,则氢分子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

②若由CO、混合而成,则一氧化碳分子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

(2)若此混合气体肯定有32g 和其它两种气体组成,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为62g这一特定情况下,、CO、三者质量之比为_______。

五、创新题

1.有一不纯的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0.21g氢气,则铁片中可能含有的一种金属杂质为( )

A.Mg B.Zn C.Cu D.Al

2.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物中N呈-3价),由此可以推知12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

A.等于20g B.小于20g C.大于20g D.以上情况都可能

3.托盘天平调至平衡,在两盘烧杯中各盛98g 10%的硫酸,向两边烧杯中同时分别加入足量Mg、Zn,欲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加入Mg和Zn的质量分别是( )

A.3g Mg,3g Zn B.1g Mg,1g Zn

C.7g Mg,7g Zn D.5g Mg,5g Zn

4.为了制取氧气,取一定质量的和一定质量的共热,开始时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25%,当的质量分数提高到30%时,试计算分解的质量分数?

5.和的混合物中,含a克,加热分解完全后,的质量是2a克。则原混合物中和的质量比约为( )

A.1:1 B.2:1 C.1.64:1 D.1.5:1

6.在加热的条件下,用氢气还原a克氧化铜至剩余固体为b克时,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 )

A.克 B.克 C. D.

常见化学式

氢气 碳 氮气 氧气 磷 硫 氯气 (非金属单质)

H2 C N2 O2 P S Cl2

钠 镁 铝 钾 钙 铁 锌 铜 钡 钨 汞 (金属单质)

Na Mg Al K Ca Fe Zn Cu Ba W Hg

水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钠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硅

H2O CO CO2 P2O5 Na2O NO2 SiO2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一氧化氮 氧化镁 氧化铜 氧化钡 氧化亚铜

SO2 SO3 NO MgOCuOBaO Cu2O

氧化亚铁 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二铝 三氧化钨

FeO Fe2O3 Fe3O4 Al2O3 WO3

氧化银 氧化铅 二氧化锰 (常见氧化物)

Ag2O PbO MnO2

氯化钾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 氯化钙 氯化铜 氯化锌 氯化钡 氯化铝

KCl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亚铁 氯化铁 氯化银 (氯化物/盐酸盐)

FeCl2 FeCl3 AgCl

硫酸 盐酸 硝酸 磷酸 硫化氢 溴化氢 碳酸 亚硫酸(常见的酸)

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H2SO3

硫酸铜 硫酸钡硫酸钙硫酸钾 硫酸镁 硫酸亚铁硫酸铁

CuSO4 BaSO4 CaSO4 K2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铝 硫酸氢钠 硫酸氢钾亚 硫酸钠硝酸钠硝酸钾 硝酸银

Al2(SO4)3 NaHSO4 KHSO4 Na2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镁 硝酸铜 硝酸钙 亚硝酸钠 碳酸钠 碳酸钙 碳酸镁

Mg(NO3)2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钾 (常见的盐)

K2CO3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铜氢氧化钾氢氧化铝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常见的碱)

Fe(OH)3 Fe(OH)2

甲烷 乙炔甲醇 乙醇 乙酸(常见有机物)

CH4 C2H2 CH3OH C2H5OH CH3COOH

碱式碳酸铜 石膏 熟石膏 明 矾 绿矾

Cu2(OH)2CO3 CaSO42H2O 2 CaSO4 H2O KAl(SO4)2 12H2O FeSO47H2O

蓝矾碳酸钠晶体(常见结晶水合物)

CuSO4?5H2O Na2CO3?10H2O

尿素 硝酸铵 硫酸铵碳酸氢铵 磷酸二氢钾 (常见化肥)

CO(NH2)2NH4NO3 (NH4)2SO4 NH4HCO3 KH2PO4

氧气O2 氢气H2 氮气N2 氯气Cl2 氧化镁MgO 氧化铁 Fe2O3 氧化亚铁 FeO 氧化镁 MgO

二氧化碳CO2 氯化氢HCl 氯化钙 CaCl2 氢氧化钠NaOH碳酸钙CaCO3 硫酸铜CuSO4 硝酸银AgNO3

氯化钠NaCl氯化铝AlCl3 碳酸氢钠NaHCO3 碳酸氢铵NH4HCO3 高锰酸钾KMnO4 二氧化锰MnO2

甲烷CH4 乙醇/酒精 C2H5OH 水H2O 铁Fe 碳酸钠Na2CO3 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H2O2 铜Cu

钨W

常见原子团

正一价:铵(ǎn)根(NH⁴)。

负一价 :氢氧根(OH )、高锰酸根(MnO⁴)、硝酸根(NO₃)。

负二价:碳酸根(CO₃)、 硫酸根(SO₄)、 亚硫酸根(SO₃ )、锰酸根(MnO₄) 。

负三价: 磷酸根(PO4 ) 。

第二篇:初三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OH)2 + CO2 —→ CaCO3↓+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2M+ O22MgO(化合)—→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通电

3、水通电分解(或水的电解): 2H2O—→ 2H2↑+ O2↑(分解)

现象:阴极、阳极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1)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4、生石灰和水反应:CaO + H2O —→ Ca(OH)2(化合)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5、铜粉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2CuO(化合)

现象:红色物质逐渐变成黑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这是用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百分含量的实验。 加热 点燃

—→

6、实验室制取氧气(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2KCl + 3O2↑(分解)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溶解、过滤、蒸发。

7、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C + O2—→CO2(化合)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红光,在氧气中是发出白光;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8、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S + O2点燃SO2(化合) —→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 点燃 MnO2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Fe3O4(化合) —→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知识点: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一层细砂,目的是防止高温融熔的Fe3O4溅落瓶底引起炸裂。

10、 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化合)

现象:产生大量而浓厚的白烟。

相关知识点: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

11、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点燃2H 2O(化合) —→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点燃 点燃

12、 木炭和氧化铜高温反应:C + 2CuO—→2Cu + CO2↑(置换)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木炭;氧化剂:氧化铜

高温

13、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Cu + H2O (置换)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关知识点:(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复分解)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

15、煅烧石灰石(或碳酸钙高温分解): CaCO3—→CaO + CO2↑(分解)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其中一种碱性氧化物-生石灰,一种酸性氧化物-温室气体

16、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2CO + O2点燃2CO2(化合) —→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 CuO→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一氧化碳;氧化剂:氧化铜

18、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9、氧化铜与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现象: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20、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Fe + CuSO4 → FeSO4 + Cu(置换)

现象:铁丝表面有一层光亮的红色物质析出。

21、工业炼铁: 3CO + Fe2O3—→2Fe + 3CO2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一氧化碳;氧化剂:氧化铁

22、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CuSO4 + 2NaOH →Cu(OH)2↓+Na2SO4(复分解) 现象: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23、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FeCl3+ 3NaOH →Fe(OH)3↓+ 3NaCl(复分解)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注:FeCl3溶液是棕黄色的)

24、用盐酸来清除铁锈: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棕黄色。

25、硝酸银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 AgNO3 + HCl → AgCl↓+ HNO3(复分解)

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26、氯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 BaCl2 + H2SO4 → BaSO4↓+ 2HCl(复分解)

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

27、胆矾受热分解: CuSO4·5H2O→CuSO4+ 5H2O↑(分解)

现象: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28、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NH3↑+ H2O + CO2↑(分解) → 高温 高温 加热

第三篇: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第四篇: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可燃性、能支持燃烧、能与某物质反应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

2、CO、NO2,O3。 SO

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氧气的性质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

2、O

2、N

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类别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

3、CH4。

二、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 ④原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 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数目 ②物质的状态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三、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N

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3、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②加热高锰酸钾,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

①2KClO3==== 2KClO3+3O2 ↑

②2KMnO4====K2 MnO4+MnO2 +O2↑

③2H2O2====2H2O+O2↑ 注意事项

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

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4、实验室制取CO2 (1)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不用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不容易收集;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混在二氧化碳里,使二氧化碳不纯) (2)反应原理:CaCO3+HCl_______ (3)发生装置:固+液 不加热型

(4)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四、水

1、电解水:正、阳、氧(气);负、阴、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 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分。

水的组成的正确表述:(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都不讲个数);(4)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都讲个数)

2、水的净化:

某些乡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 (1)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没有蒸馏)

(2)净化水的方法:蒸馏、吸附、过滤、沉淀四种,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3、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①向盛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两种水,搅拌,浮渣少,泡沫多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是硬水(蒸馏水泡沫多,无浮渣) ②把适量水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剩余物是硬水,没有纯水。 (3)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①煮沸水;②蒸馏(过滤和吸附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4)蒸馏:获取纯净水的一种方法。注意: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

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 (2)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能和水反应 CO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能和碳反应:CO2+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的检验:

①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②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③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果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是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用途

用途 灭火 气体肥料 制汽水等饮料 干冰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化工原料

对应的性质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在叶绿素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能溶于水,与反 应生成碳酸 干冰升华 吸热,使环

境温度降低 与一些物质反应生成化肥

4、CO的性质:

可燃性:CO+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性:CO+Cu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Fe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氧化碳的用途

①作燃料,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利用CO的可燃性) ②冶炼金属 用于炼铁(利用CO的还原性)

6、二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①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时,人便神志不清,最后死亡。 导致温室效应

臭气(O3)、甲烷(CH4)、CO2都能产生温室效应,叫温室气体。

②温室效应的可能后果: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②土地沙漠化;③农业减产。 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人和动植物的呼吸;③森林火灾;

④怎样控制温室: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新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6、一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CO有毒,原因是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最后死亡。

燃烧含碳燃烧要注意通风,防止CO中毒;以煤等含碳物质作燃烧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保持通风

六、碳单质:

1、金刚石、石墨、活泩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法不同 金刚石的性质:最硬 不导电 熔点高

金刚石的用途: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切割玻璃、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

石墨的性质 深灰色、有金属色泽,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很高

石墨的用途①润滑剂

②铅笔芯

③作电极木炭、活性炭具吸附性(物理变化) 活性炭的用途:

(1)、防毒面具中滤毒罐利用活性炭吸附毒气(2)、冰箱的除味剂(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回答者: 00羽翼0 | 六级 | 2011-8-1 11:36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1314960.html?fr=qrl&cid=1101&index=1&fr2=query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

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第五篇: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专题2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润禾教育 2011.11.23

(一)知识点概述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 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 空气

(1)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2)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3)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4)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稀有气体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5) 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

2、CO、NO2,O3。SO

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6. 氧气的性质

(1)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 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7. 分子和原子、元素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3)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8.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2)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5)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6)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6)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7) 原子核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9. 纯净物、混合物、化学式

(1)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2)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3)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4)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区分时可写出分子式,判断是一种还是多种)。 (5)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6)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7) 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C表示C元素,表示一个C原子

(8) 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CO2表示 1二氧化碳这种物质○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3表示二氧化碳由C元素和O元素组成○4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9) ○子。

(10)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注意稀有气体单质的写法 He (11)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

2、O

2、N

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

10.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类别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

3、CH4。 11. 质量守恒定律

(1)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 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 ④原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 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数目 ②物质的状态

(3)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12.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2)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3)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4)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N2

注意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13. 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②加热高锰酸钾,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

①2KClO3==== 2KClO3+3O2 ↑

②2KMnO4====K2 MnO4+MnO2 +O2↑ ③2H2O2====2H2O+O2↑

注意事项

(1) 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要注意

a.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b. 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c. 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 (3) 用第三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

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14. 实验室制取CO2

(1) 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不用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不容易收集;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混在二氧化碳里,使二氧化碳不纯) (2)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CO2+H2O (3) 发生装置:固+液 不加热型

(4)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15. 水

(1) 电解水:正氧气;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 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分。 (2) 水的组成的正确表述: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水由水分子构成;

c.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都不讲个数);

d.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都讲个数) (3) 水的净化:

a.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没有蒸馏)

b. 净化水的方法:蒸馏、吸附、过滤、沉淀四种,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4) 硬水和软水

a.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b.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c.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①向盛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两种水,搅拌,浮渣少,泡沫多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是硬水(蒸馏水泡沫多,无浮渣)

②把适量水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剩余物是硬水,没有纯水。 d. 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①煮沸水;②蒸馏(过滤和吸附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5) 蒸馏:获取纯净水的一种方法。注意: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 16.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 二氧化碳的性质

a.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 b. 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能和水反应 CO2+H2O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 ③能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 ④能和碳反应:CO2+C (2) CO2的检验:

①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②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③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果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是二氧化碳。 (3) 证明CO2验满的方法

①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CO2集满

②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集气瓶口,若液滴变混浊,证明CO2集满 (4) 二氧化碳的用途

a. 灭火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b. 气体肥料 (在叶绿素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c. 制汽水等饮料 (能溶于水,与反应生成碳酸)

d. 干冰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5) CO的性质:

①可燃性:CO+O2

②还原性:CO+CuO;CO+Fe2O3;CO+Fe3O4 (6) 一氧化碳的用途

①作燃料,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利用CO的可燃性) ②冶炼金属 用于炼铁(利用CO的还原性) (7) 二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①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时,人便神志不清,最后死亡。 ②导致温室效应

注意:臭气(O3)、甲烷(CH4)、CO2都能产生温室效应,叫温室气体。 (8) 温室效应的可能后果:

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②土地沙漠化;③农业减产。 (9)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

(10) 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人和动植物的呼吸;③森林火灾; (11) 怎样控制温室: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新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12) CO有毒,原因是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最后死亡。

燃烧含碳燃烧要注意通风,防止CO中毒;以煤等含碳物质作燃烧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保持通风 17. 碳单质

(1) 金刚石、石墨、活泩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 金刚石的性质:最硬 不导电 熔点高

(3) 金刚石的用途: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切割玻璃、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

(4) 石墨的性质 深灰色、有金属色泽,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很高

(5) 石墨的用途①润滑剂 ②铅笔芯 ③作电极木炭、活性炭具吸附性(物理变化) (6) 活性炭的用途:

①防毒面具中滤毒罐利用活性炭吸附毒气 ②冰箱的除味剂 ③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二)药口与仪器概述

18. 药品的取用原则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 ①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②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19.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20.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21. 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22. 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23. 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24. 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 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 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25. 量筒的使用

(1)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2) 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3) 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26. 酒精灯的使用

(1) 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 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27.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28. 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29. 洗涤仪器:

(1) 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 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上一篇:初三毕业典礼上发言稿下一篇:村三季度党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