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观后感的

2022-07-29

第一篇:走向海洋观后感的

观《走向海洋》后感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崔京生

这一句话是作者崔京生详细描述了海洋与人类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联系。“我有点金,有点银,有几条海船在海里,有一个漂亮的老婆,我还能再要什么呢”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在西方人的概念里,幸福来自大海、来自贸易和征服。而表达同样的希望,对于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麓的中国人用的确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幸福就在脚下,就在心血和汗水的耕耘中。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中西方文化这样的差异呢?在《走向海洋》这部记录片中,始终提出了中国需要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主要接触海的地方是北方和南方,在《山海经》中有一个“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与“愚公移山”一样,都是激励着人们要有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但是填海与移山,都带着中华民族对土地永难割舍的眷恋与对海洋的敬畏。从纪录片中,我们知道在殷商时期,有“风夷”一族,他们的足迹从中国的东南沿海逐岛漂航一直到了拉丁美洲西岸。之后又有秦始皇中的兵马俑都是面朝东方——面临大海的方向,等等。

在古代有许多战役是发生在陆地,也有许多战役是发生在海上,有时在海战中,往往有时会有出其不意的战果。在清朝末年,随着海外列强的一声炮响,中国封闭了几千年的大门被炸开了。虽然在百年之前有“郑和下西洋”、“玄奘东渡日本”等等,已说明中国对海洋早有了最初认知,但是中国并没有要将之占有的心态。可西方,伴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他们便开始了对海洋侵略和占有。

在观看了《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中,虽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未曾放弃过对海洋的探索,但是却缺少了对海洋的占有欲。中国早于西方人就开始海洋贸易和海外殖民,但并没有贪婪地想把海洋据为己有。而当西方人开始想海外殖民时,战争、奴役、血腥和占领也随之而来!海洋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也就是成了他们称霸世界的私有物品。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走向海洋称霸权。

也许浩瀚无垠的海洋隔离了你我他,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生命本就起源于海洋,所以我们更需要去认识她、走向她,发现她的美,找寻她的价值。

第二篇:读走向海洋后感

向海洋进发

——读《走向海洋》后感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402班 陈君皓 指导老师 张伟东

寒假里,一本好看的书带我走向海洋,领略海洋的神奇魅力。

首先,我走进了海洋的神话。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中,海神波塞冬掌管了环绕大陆的所有水域,他手持三叉戟,乘坐用金色战马拉成的战车,在大海上奔驰。在中国有四大龙王,可以翻江倒海,还有女海神妈祖,救助渔民……传说真多呀!我幻想自己成了海洋精灵,向波塞冬借了马车,我要向海洋深处出发了……

我先要去寻找海洋的宝藏。波塞冬的马车速度真快呀!一下子冲到南极,一下子冲到北极。南北极是海兽的天堂,蓝鲸、虎鲸、抹香鲸先后被我超过,他们还在那里吐着水柱,云蒸霞蔚,像是在欢迎我。突然一只海豚从我头上跳过,吓了我一大跳。一路上我还遇到了16万种的海洋动物,透明的水母发着光,灯笼鱼提着灯笼帮我照明,美丽的贝壳吐着圆圆的珍珠……我在南极登了陆,在当地的“土著居民”企鹅那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我要去寻找植物,我找到了2.5万多种植物,他们颜色丰富,形状各异,把海底装扮得五彩斑斓。其中还有我最喜欢吃的海带和紫菜呢。海底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宝藏,海洋油气在海洋矿产资源中独占鳌头,我去了我国东海、南海的油气田玩了一下,真壮观呀!无数机器在海上架起了平台,工人们忙忙碌碌,我就不打扰他们了。

我回到了海里,心想,海洋资源真丰富呀,难怪大家都要开发它。不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对待海洋的。我决定利用波塞冬马车可以穿越时空的能力去看一看。我对马车下了命令:公元前20年!我一下子出现在一队希腊船只的后面,跟着他们利用印度洋的季风到印度淘宝,原来人类这么早就会航海了呀!可是他们的速度有点慢,于是我又来到了1405年,跟在郑和的船队后面浩浩荡荡地下西洋,和他一起去探险。跟完郑和我又跟了哥伦布、达·迦玛和麦哲伦,他们都是有名的海洋探险家。人类对海洋的探险真的从没中断过。

以前的人探索海洋的资源,现在的人就无限制的开发海洋资源,我一回到现代,就看到好多渔船在捕鱼,鱼儿们都吓得东躲西藏,我赶紧去阻止他们;我又看到一艘油轮不小心触礁,把油都撒在了海面,把蔚蓝的大海染成了黑色;人们还把各种污水汇进海中,可怜的鱼儿们都没了生存的地方,大家都来向我哭诉:救救我们吧!怎么办呢?我想到了!我来到了学校里,告诉所有的小朋友,要爱护海洋生态环境,还带他们走进了海洋。

然后我命令波塞冬的马车再次穿越时空来到了未来。小朋友们都长大了,他们有的开着航母在大洋上航行,保卫国家,有的开着极地科学考察船,考察南北极,还有的研究生态,保护环境……大海变得越来越美了。

最后我回来了。开学了,我要努力学习,在未来开一家海洋旅行社,带大家一起走向海洋!

第三篇: 走向海洋的中国

21世纪是一个海洋的世纪,在这个海洋的时代里,海洋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世界各国的国防建设中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海洋的重要性,维护海洋权益成为我国的重要任务。

我国位于太平洋的西海岸,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临南海。海域分布范围南北跨度约38个纬度,东西跨度约24个经度。我国拥有将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其中渤海与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海岸线长达1.84万公里。在这片广大的海域上分布着我国成千上万个岛屿,其中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就有6536个。如此广阔的海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前列的海洋大国。

我国海洋历史源远流长,西汉时期便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明朝时郑和曾多次下西洋,这些都表明了中国与海洋的深厚渊源。但是受传统的农耕文化以及地处大陆的地理环境等原因的影响,国人的海权意识始终不强,未能对海洋进行像欧美国家那样深入地开发,使得近代以来我国一直遭受来自海上的侵略。这个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一直持续至今,至今我国对海洋的控制力仍然不够,与周围邻国存在许多的海上主权争端,我国的海上国防力量也一直较弱,不能够很好的维护我国的正当海洋权益。

整个国家的海洋国土意识需要进行加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从陆地向海洋发展我国才有出路,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中共十八大上习主席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充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军,增强海上国防力量。可以说我国的海洋国土观念在这之后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海洋权益是指一个国家在海洋事务和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包括领海主权、岛屿主权、海域司法管辖权、资源开发权等等。它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利益,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国防能力的重要因素,海洋学家狄米斯托克就曾经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海权的集大成者马汉在其名著《海权论》提出了著名的海权理论,他认为海洋权益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历史上强国的更替其实是海权的更替。不难看出,海洋权益对于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了国家的生死存亡。

地球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情况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的面积远远超过了陆地,在人类对海洋的开发能力发展到了一定地步的时候,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便至关重要,纵观历史,古希腊与古罗马便是依靠海洋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创造了一系列的海洋文明。自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工业革命后,西方殖民国家无一不是走上了一条海洋强国的道路,而不知相反的其他未能重视海洋权益的国家便遭到了惨重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近代遭受的侵略便是一个例子。

在经济上,随着经济的发展陆地资源已经开始枯竭,海洋具有的丰富资源以及航运价值可以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经济安全得到保障。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联系中,海洋同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重视海洋的作用,闭关自守不加强与他国联系,终究会导致自己的落后。在政治上,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有助于我国承担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展现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保障我国的政治安全。在国防安全上,维护海洋权益,有助于维护我国主权与领土安全、解决与其他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和建立海上军事基地与战略纵深以保障国防安全等。

所以维护海洋权益对国防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这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互为依存。只有维护好了海洋权益,才能够保证国防建设的有效开展,丧失了应有的海洋权益,那么国防建设也无从谈起。而且国防建设同时也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证,国防建设好了,才能够有力地去维护好我国的海洋权益。

要维护海洋权益、建立强大的国防,海军的发展必不可少,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海军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的舰艇,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 、海军航空兵 海和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发展速度可谓举世注目。新中国刚立后我国便成立了东海、南海、北海三支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发了导弹驱逐舰,不久又研制出了核潜艇。随着“中华神盾”导弹驱逐舰、052C、052D导弹驱逐舰、039常规潜艇以及苏-30、战略导弹核潜艇、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以及岸基远程导弹,辽宁号航母,飞豹等战斗机的相继服役,中国海军具备了万里集结,远洋作战的攻防能力。在高新技术的应用方面,电磁炮技术,反舰反潜巡航导弹技术,水面舰艇小型化隐身化技术,潜艇静音技术等技术相继得到应用。在海权体系方面,随着马汉的海泉思想传入中国,我国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吸取了近代中国海防重陆轻海的历史教训,整个民族正逐步加强海权的意识,加强海军与海上国防建设。其次,新中国建立以后,受国力和海军实力的影响,我国海上国防的建设始终属于近海国防,远海作战能力较弱,随着近年我国逐步提出建设蓝水海军,加强海军的发展,使得我国海军远洋作战的能力正逐步增强,我国的海权体系得到了发展。

在为海军现代化做贡献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先进人物。其中有呕心沥血终为国家设计出核潜艇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在难以想象的苦难条件下用一种无坚不摧的爱国主义精神设计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歼15负责人罗阳,为了能让歼15早日登上辽宁舰,持续高强度工作,最终为海军的现代化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西沙海战中,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打击越南侵略者,马松柏和周锡通等18名解放军英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 总而言之,无数的国人为了我国海军的现代化,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他们是国家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么身上洋溢的爱国主义热情将永垂不朽。

最后我想说,维护好海洋权益和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通往强国之路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篇:关于走向海洋的征文

走向海洋

脉动

人类,源于海洋,行于海洋,举于海洋。——题记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生命的诞生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保护,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它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

源于海洋,我们的地球大部分被海水覆盖,地球表面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就占到3.61亿平方千米,正所谓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说我们这个星球是“地球”,或许是个谬误。海洋占着大半个地球,他的条条河流分布在世界各处,孕育着古人类的文明,例如古巴比伦起源于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古中国起源于黄河;古印度起源于印度河及恒河;古埃及起源于尼罗河。 行于海洋,海洋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他的历史长河中,一位位英雄在他的惊涛拍浪中诞生,一个个故事在他的襁褓中发生,一场场战争在他的怀里爆发。郑和,中国明初航海家,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奉命率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了非洲东海岸之麻林地(今属肯尼亚),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在汉朝,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诞生,它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在近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都在海上爆发,造成巨大损失。

举于海洋,海洋对自然界、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没有人不认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直接受益于海洋。航空母舰、潜艇这些都是强国的海上必杀技,可是还是得依靠海洋。 海事大兴,国泰民安。只有海上的实力强,才能国家繁荣,人民安乐。正所谓,海事兴,万事兴,民族兴。

海洋蕴藏着无数的财富,他是人类的生存之基,是地球的第一大宝藏,是大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依赖海洋,依靠海洋而生存,我们应该保护海洋,合理运用海洋资源。可是,我曾经看到,有人往海上扔垃圾;我曾经听到,海上出现了由垃圾堆成的“大陆”,可见,人们在怎样破坏海洋啊!海洋就像是地球的心脏,所有河流都是海洋的筋脉,分布在全球各处,像血红的鲜血在人身体里一样流淌。

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人类将无法存活;如果人类离开海洋,人类也不会享受着美丽的大海的风景了;如果人类离开海洋,航行事业也将会作废;如果人类离开海洋,这个地球将不会再拥有宝石蓝色;如果人类离开海洋,这个地球将不再美丽。

让我们记住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的话:海洋养育了我们,我们要感谢海洋。作为生命最初的摇篮中的后代,我们光滑的皮肤,我们血管里的血,我们体内循环的水,都是海洋的所有,我们只是海洋的一份子!

走向海洋

我时常会梦见我躺在草地上,眼看着蓝色的天空奔涌不息,席卷着它能卷走的一切事物就这么直直地冲下来。

对于我们这些并非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孩子来说,一切蓝色的事物都会引起我们对海洋的遐想,无疑天空是最接近的了,于是很多人喜欢望天。而对于沿海地区的人们来说,海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水么,于是造成了想看海的人看不到海,不想看的人偏偏生活在海边。

海洋,象征生命。

作为地球上最早出现生命的地方,是海洋让地球变得生机勃勃,是海洋给予我们生命之源。亿万年的冲刷任然阻挡不了她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永远充满朝气地潮涨潮落,永远是那充满朝气的蓝色。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就是生命。于是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坐在海边,感受似乎自己也说不出的感受,慢慢地就会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海洋,象征无畏。

多少年来,从人们的无知到探索,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多少人因此而丧命,有些是科研,有些是探险,他们或许知道这片蓝色的地域有太多危险和阻拦,然而他们无所畏惧。一个人的身影太小,一群人的身影就足够了。有些人我们也许不记得了,但是海洋记住了,那些无惧无畏的人们,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地球上最早出现生命的地方,也算归根了。

海洋,象征包容。

记得很多作家笔下的海洋都能给人无限遐想的感觉。据说西方犯了错的人只要诚心在海边认错,上帝便会饶恕他的罪恶。是啊,上帝永远是爱着自己的子女的,无论他们犯了什么错,他永远都会以包容的心态面对。既然看不见上帝,不如去看看海,一望无垠的蓝色顿时会瓦解心灵的防线,让我们放下一切,投身海的怀抱。

海洋,象征和谐。

是海洋把陆地连接在一起,是海洋把地球塑造得如此美丽。从郑和下西洋到麦哲伦航行,我们都是在海上探求未知的世界,实现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大多数时候海洋都是风平浪静的,那一望无垠的水面和偶尔的海鸥叫声总能给人心灵的安慰,和谐之气也就油然而生了。

然而现在呢?我们对海洋又是怎样的?每年污染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约1000万吨。其中,由河流注入海洋的废油约500万吨,海底油田的井喷和泄油流入海洋的石油为100多万吨,油船失事漏进海洋的石油50万吨,各种船舶排入的压舱水、机舱水等含油量可达100万吨,其余则是大气中石油烃随雨、雪降落到海洋中的污染。海洋本身有着巨大的自然净化能力。但是,海洋的这种自

净能力也不是无限的,当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海洋,超越一定海域的自净能力时,这个海域即会遭到污染。

另外,像不适当的围海造田、滩涂围垦、河口筑坝、过度滥捕海洋生物、过度开采海滨砂矿等,都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引起灾害性的变化,例如,过去滥捕南极海域的鲸类,使它们大量减少,而鲸类的重要食物——磷虾,却大量繁殖。而磷虾又以藻类和微生物为食,磷虾的大量繁殖,又使这些生物急剧减少等等。又如,有人设想把南极洲的大量冰块运出,这样虽然能解决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但也势必使地球上的热量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全球的气候。

这一切都在向我们发出警告,海洋为我们创造的良好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干出了许多破坏海洋资源的蠢事。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片海洋。居住在地球上的我们,不能成为破坏海洋环境的“败家子”。海洋是富饶的,也是爱憎分明的,只要我们和它交朋友,协调好我们和海洋的关系,使之美好与和谐,海洋就会加倍地造福于我们,造福于子孙万代。

让我们走向海洋,保护海洋,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五篇: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走 向 海 洋

——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摘要:海洋以其丰富而且潜力巨大的资源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必将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本文将以时间为轴,浅析中国的海洋历史,通过介绍当今世界各国海洋战略,剖析我国的海洋政策,进而从认识海洋价值、开发保护海洋、增强海洋科技创新以及参与国际立法四个方面来警示国民全面树立海洋意识,最终实现海洋强国。

引 言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的科考队员乘深海潜水艇,在北极点附近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一面高约1米的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加拿大随即表示将捍卫它在北极地区相关海域的领土主权。美国,丹麦,挪威等濒临北冰洋的国家纷纷采取行动,加入这场北极地区的权益之争。专家评估说,随着全球变暖进程,北极地区可能成为全球四分之一未开采石油能源的储存地。冰层消去之时,也是沉睡在北极冰川下面的丰富资源日益显露之日。谁控制了北冰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的新走廊。冰雪尚未消融,群雄已未雨绸缪。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中国该如何确立自己的海洋战略,又该如何梳理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呢?

一、纵观古今海洋之路,浅析中国海防历程

“我有点金,有点银,有几条海船在海上,有一个漂亮的老婆,我还要什么呢”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在西方人看来,他们的财富幸福来源于海上,在他们的寓言中,海神波塞冬是仅次于太阳神宙斯的第二大神灵。而在喜马拉雅山脉东侧,古老的中华民族一直信奉幸福来自脚下的土地,来自辛勤耕耘,“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一直未曾觉醒呢

(一)商周时期

在河南安阳殷墟127甲骨坑发现的龟骨卜词中,我们发现商朝不仅可以造船,而且还有舟兵,据考古发现,商朝的外族夷人曾飘洋过海,到达过南亚大陆。在武王兴周灭纣之后,曾把领土扩至太平洋沿岸,可是黄土地优沃的土壤早已让周王朝脱胎换骨,凝重而浑厚的农耕文化战胜了如飘萍般散漫的海洋文化。从炎黄开始中华文明的初铸到秦始皇中央集权的统一,慢慢绵长的三千余年中,虽然海洋给过我们数不尽的惠赠,但是中国的先民从来都只是把海洋当做底色。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和浩荡的太平洋就这样带给了华夏儿女几千年从容不迫的繁衍生息。

(二)秦汉至唐宋元时期

中国海军的最早记录是汉武帝的楼船军。三国时期,吴国造船业很发达,曾有万余人出海航行到达夷州(今台湾)。在白江村海战中,唐朝水军凭借坚船利器,

1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击溃了十倍于己的日本舰队,确立了大唐在东亚的中心地位。发展到宋代,政府已经拥有当时世界上力量最强的海军。1128年,海外贸易所得已经占据国库收入的20%,发达的海上贸易带动了制造业、加工业、服务业和运输业的兴盛。凭借着无可比拟的科技优势,中国的船长不仅牢牢掌握了印度洋航运的控制权,而且将贸易航线延伸到非洲的东海岸,中国不仅给贸易伙伴带去了丝绸茶叶等商品,也带去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工艺等,为建立在商业经济基础上现代世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最终,元朝灭掉了在海上流亡了3年的南宋小朝廷,随后,隋唐以来以运河运“漕粮”的方式改为由海运完成。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在《元史新编》中记载到,“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在元朝,通过海洋,世界被连为一体,中国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海洋权利,而公平的自由贸易是第一原则,相比之下,后来崛起的地中海海上霸权,则显得狭隘和局限。

(三)明清时期

在漫长的农业文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道路有两条,一条在内陆,一条在海上,海上丝绸之路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航线之一,它形成于秦汉,繁荣于唐宋,然而随着明朝的建立,这条贯通于中西方贸易的纽带却戛然而止。明洪武四年,朱元璋的一纸禁令使得民间航海和自由贸易趋于窒息,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普通百姓被硬生生的阻隔在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当“开国禁海”成为祖宗定制延续下来,成为明朝长期执行的国策时,中华民族也就开始从海洋退缩,变得更加封闭而内敛,而此时欧洲的航海家们却在中国罗盘的指引下一步步逼近富饶的东方世界。公元 1566年,政府迫于压力,虽重新开放海禁,但是此时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有西方专业的海上贸易公司,还有专业的海上殖民军队,中国已被排挤到了海洋贸易的边缘。中国海商被迫与海盗连为一体,随着明朝政权的坍塌,这最后的希望之火也随之被扑灭。

不论是明还是清,统治者始终摆脱不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此影响下,乾隆皇帝将多口贸易改为一口贸易,即只留下广州一个口岸进行对外贸易,这是中国近代海洋政策极其重要的转变。虽然这一政策对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原本可以通过正常贸易解决的矛盾却因此慢慢累积了下来,中国失掉了贸易自主权,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世界。

(四)近代时期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出不了外洋就守不住近海,而失去近海,必将会失去家园。荷兰人走了,中国不会平静,更多有恃无恐的欧洲船只正向东方驶来。从此,中国的近代史成了中华民族最沉重的叹息。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东西方不同文明间的矛盾集中爆发,并且以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即使如此,统治者仍然没有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直到1874年,近邻日本登陆台湾,企图染

2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指中国领土时,清朝统治者才如梦方醒,匆忙筹建海军。在日本将马汉的“海权论”作为发展建设海军的指导思想时,北洋水师却被用来保护封建体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正是因为缺乏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北洋舰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彻底沉没。随着仅有的海防力量的瓦解,中国陷入了支离破碎中,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这艘腐朽不堪的大船在欧风美雨的侵蚀下,已经濒临沉没的边缘。

从1840年到1949年这100多年间,中国遭受到世界列强近四百七十九次的入侵,入侵舰船一千八百六十多艘,兵力四十七万多人。中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港口、港湾、岛屿几乎屡遭列强蹂躏。如何守卫漫长的海岸线,成为中国现代海军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统览当代海洋局势,促进海洋意识觉醒

2013年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已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甲烷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并规划在2018年为可燃冰进入商业化开采确立技术基础,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在海底分解含大量天然气成分的“可燃冰”取得天然气,标志着日本可燃冰开采商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日本周边海域可燃冰的天然气潜在蕴藏量相当于日本100年的天然气消费量。日本先发制人的行动进一步说明了海洋拥有着十分丰富的资源。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各类资源,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都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海洋已经成为世界各个沿海国家争相开发的“蓝色疆土”。据有关专家预测,全球海洋上的资源总量要超过陆地上的资源总量。大体可以分成三大部分,一是海洋的物质资源,二是海洋的空间资源,还有一个是海洋能源。

1、海洋物质资源

海洋的物质资源又可以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海洋蕴藏着地球上80%的生物资源,其中海洋动植物就有20多万种以上,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种类更加难以估计。海洋中的非生物资源,包括油气资源和各类矿产资源。据目前估计,海洋的油气资源占全球石油储存量的45%,最后探明海洋的油气资源总量有可能占全球的70%,57%的海底大陆架都有可能是蕴藏着石油、天然气的沉积盆地,可见海洋蕴藏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全球海洋石油开采量最多的地点是墨西哥湾、巴西近海以及非洲安哥拉和尼日利亚近海。现在预计前景最好的还有两地,一个是北冰洋,还有一个就是在我国南海。海底还蕴藏着各种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金属结核资源总量就超过陆地。

另外海水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通过淡化,可以作为饮用水,以及沿海

3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的工业用水和冷却水。并且海水中的各种化学物质也有其利用价值。

2、海洋空间资源

由海底、海洋水体、海洋上空和海岛组成的海洋空间资源对未来人类生存和拓展具有巨大价值。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可以建海底仓库、海底隧道、跨海桥梁和海上机场,甚至建设海上城市。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人类的生活空间可以从大陆向海底延伸。现在已经提出“海底世界”、“海底社会”的概念,指在海里建各种各样的海洋空间站,并在海面建立漂浮辅助平台,依托海底可以建设资源基地。此外,海洋也是重要的国际海运通道,国际贸易多数是通过远洋运输来实现的。我国80%的外贸进出口货物是通过海洋运输来完成的,其中85%是要经过南海和马六甲海峡,可见海洋的重要性。海水的强大浮力可以把几十万吨的船舶托起来,船舶就可以在海上航行,这种借助浮力在海上航行所消耗的能量是最小的。只要对运输速度要求不高,它的运输成本比汽车、火车、飞机低得多。所以海上自由航行和安全对今后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3、海洋能源

海洋能源是21世纪人类值得重视的替代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等。海洋能源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可再生性。风不会停,波浪也不会停,太阳是客观存在的能源。二是能源清洁度高。风能、波浪能、潮汐能、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水分子中氢和氧分解后,氢也可以作为燃料,也是核能的重要原料。在现今世界能源紧缺之际,世界各国对能源的消费需求依然保持上升趋势,而且,各国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对于传统能源,海洋能源的环保优势、经济优势及巨大开发潜力不断推动未来海洋能源产业的发展,海洋能源的开发必然会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二)发达国家的海洋策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陆地面积急剧变小,以及近年来社会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使用,资源短缺已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各国将目光转向了蕴藏着巨大资源的海洋,期望从海上获益。

世界强国美国一直十分重视海洋经济的开发,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就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在2000年成立了由总统任命的海洋政策委员会,从2001年开始正式全面审议美国海洋政策和法规,将对海洋的开发和管理上升至法律的层面。近年来海洋运输和滨海旅游业已经成为美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驱动力,海洋油气业也成为其支柱性产业。然而美国并没有停下开发海洋的脚步,一直着力于发展海洋科技,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海洋科研机构。由于美国对海洋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资金投入的逐步加大,使得美国在海洋科技研究的许多领域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岛国日本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海洋规划,结合其优越的海上区位

4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优势,建立起四通八达的海上运输通道以及巨大的海洋资源库。21世纪以来,日本的海洋开发正在向经济社会的各领域全方位推进,已形成近20种海洋产业。日本历来重视科技的发展,在海洋开发中也不例外,其海洋科技涉及海洋环境探测技术、海洋再生能源研究、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技术、海水资源利用技术以及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十分注重对海洋的保护,颁布《海防法》防止海洋污染,并且日本民众对海洋有着强烈的保护意识。这种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做法值得借鉴。 俄罗斯的海洋开发也一直快于他国,2007年8月,俄罗斯的科考队员乘深海潜水艇,在北极点附近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一面高约1米的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俄罗斯的这种做法,说明其已经率先看到了北极地区蕴藏的巨大资源,并最先采取了行动。俄罗斯利用其阳光、沙滩、海水、优良的环境以及海边岛屿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正在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

三、剖析中国海洋政策,寻求崛起之路

(一)海洋深远的战略意义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对陆地资源的开发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海洋,寻找新的突破。在全球范围来看, 这既是海洋开发的世纪, 也是海洋争夺的世纪。这是不可避免的世纪潮流, 我们必须跟上这个潮流。海洋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全方位的和深层次的。海洋问题表面上是对渔业、油气开发、海上通道等方面的争夺,实际上是国家经济、科技和军事等综合实力的比拼,更是21世纪新一轮国家战略竞争的直接表现。为了确保我国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中国必须重视海洋战略,国民必须树立海洋意识。

海洋意识是制定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的前提,海洋政策、海洋战略又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保障,海洋经济则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更是未来新的生存空间。由此可见,具有现代性、前瞻性、行动力的海洋意识的树立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华民族需要强化自身的海洋意识,进而通过有效渠道在全民族树立海洋大国——海洋强国观。

(二)当代中国海洋政策

海洋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维护国家海洋利益和实现海洋事业发展的行动准则和规范, 主要表现在有关海洋事业的战略原则、法令、措施、办法、方法和条例等方面的制定与实行上。海洋政策与海洋事业发展紧密相关,在海洋发展全局中起影响和制约作用。目前在我国,对海洋政策给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们将从法律法规、政治外交以及经济建设三个层面分别进行阐述。

1、法律法规层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涉海事务日益增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陆续出台。1996年3月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一

5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次在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性文件中把海洋提到重要地位;同年5月15日,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8年,中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开创了中国对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依照国际法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历史;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海洋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制定了《海洋技术政策(蓝皮书)》、《“九五”(1996—2000年)和2010年全国科技兴海实施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多项海洋科技发展规划;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先后颁布实施了多项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此外,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前提下,中国政府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解决手段,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为自身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2、政治外交层面

海洋主权一直是各国存在争议的焦点,为了维护我国的领海,中央政府在政治外交方面不断积极努力地与他国进行磋商。2000年12月25日,经过长期艰苦谈判,我国与越南签订了北部湾划界协定,这是我国根据新的海洋法,与邻国划定的第一条海上界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示范作用;2002年,我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强调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不采取使争端复杂化的行动;2010年,中国外交白皮书增设新章节,专述边界海洋问题,提出“安全外交”的理念;2012年12月1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秘书处提交了东海部分海域二百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2013年3月15号,为保障我国海洋权益,中国海军第14批护航编队开始在亚丁湾护航。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海洋外交方面,一直给予很高的重视,海洋外交政策也正在逐渐趋于成熟,这对扩展国家管辖海域范围和未来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经济建设层面

近年来,为了满足在经济建设中的能源需求,我国的战略手段正在不断的向海洋延伸。2005年3月,我国的中海油与越南、菲律宾的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协议,同年8月正式启动了海上作业,为逐步实现南海海域的共同开发创造了一个好的开始;2005年底,我国与朝鲜缔结海上共同开发石油协定,商定在两国毗连海域共同开发石油资源。这是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在争议海域进行油气资源实质性共同开发的第一例。而且近十几年来,我国在海洋上地位和对海洋的投人都有显著的提高。我国海上石油产量, 已经超过全国总产量;造船的吨位,已经多年位居世界第三。深海大洋方面, 从太平洋的资源调查,南北极的科考察,到南海的大洋钻探,我国都已经进行了大量工作,并且已经取得国际瞩目的成果。但是各个项目、各个行业的进展,并没有形成合力,目前我国还没有国家一级的海洋计划。

6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三)完善海洋战略之建议

1、全面认识海洋价值,树立海洋发展意识

纵观我国的海洋发展史,从商周起步,秦汉至唐宋元发展,宋元时达到了一定规模。但这样的发展趋势并未持续下去,而是随着明清政权的消亡而再度沉寂。近代之前,不管是政府,还是民众,成熟的海洋意识并未真正形成。政府对海洋的重视一直滞后于对农桑的关注,只将海洋作为农耕文化的补充,对其的开发利用没有形成系统的指导思想。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海洋变幻莫测,惟有对其敬畏有加,才可以安稳生存。然而,今时不同往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海洋的开发已势在必行。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全面认识海洋价值,树立海洋发展意识,是把握今后发展时机的先决条件。要加强对海洋文化的研究,充分挖掘、整理海洋文化历史遗产,提炼、总结海洋文化内涵,弘扬、提升优秀海洋文化。

2、开发与保护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对海洋的开发,关于海洋污染的报道也屡见不鲜,2010年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就给我们敲响了海洋保护的警钟。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环境污染也随之加剧,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令人类为此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海洋开发尚在起步阶段,我们应重视对海洋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海洋环境,更要保护海洋资源,维持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资源枯竭之日也是人类灭亡之时。所以在树立海洋发展意识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保护海洋的重要性,二者不可偏废其一。政府对海洋的开发方式要坚持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路子,防止把海洋经济发展简单化为“大开发”、“拼资源”,避免急功近利的开发倾向。要强化海洋功能区划和专项规划的控制性管理,既要保障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的用海需求,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要素支撑,又要切实防止盲目围填海现象。要建立健全海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运输和消费体系,减少海洋资源消耗。通过发展生产和消费中的替代技术,节约稀缺性资源。依靠技术进步,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研究和制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监督和管理。要改善有利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市场环境,制定配套的财税、投资、价格和外贸政策,形成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长效机制。

3、增强科技兴海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海洋的开发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巨大的人财物投入,所以国家必然是海洋开发的主体。除了提高综合国力之外,政府应制定适当的政策法规来鼓励海洋技术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海洋意识,做好海洋规划,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海洋经济发展”。一是要坚持陆海统筹,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层次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海洋产业集群。要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推进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矿

7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产资源、海洋能源、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海洋资源研发利用,以此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加快推动海洋科技产业化。抓紧建设海洋与水产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一批海洋科研成果中试基地。采用支持和奖励相结合方式,组织开展海洋与渔业科技攻关招标,引导企业成为海洋科技创新主力军。三是加快突破海洋科技重点领域重点技术。

4、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立法,正确面对海洋争端

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海上争端必将愈演愈烈,现存的一些海洋公约必然会存在局限性,新的海洋开发规则也将尽快建立。我国应利用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在国际海洋立法上的话语权,为我国在海洋开发上争取主动权。此外,我国应该正确面对现存的海洋争端,政府要积极运用国际法赋予的海洋权利,从不同的层面斗争,做到有理、有力、有节。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理性看待海洋争端,用妥当的方式表达诉求,不被一时的愤怒侵扰,以免被居心叵测的人趁机利用。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是多么重要。面对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海洋,发展海洋,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不断警示着我国勿忘“背海而亡、向海而兴”的历史经验,敦促我国建立海陆统筹、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国海洋战略,呼吁我国普通民众都能树立起保护我国海洋的意识。深蓝,是中华民族的底色;海洋,必将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8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9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10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11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12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13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14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15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16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17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18 走向海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好讯网

http:///

ytuymkjtyhrg987523 19

上一篇:哲学的故事杜兰特下一篇:中学公益活动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