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海洋》观后感

2024-04-19

《塑料海洋》观后感(精选10篇)

篇1:《塑料海洋》观后感

《塑料海洋》观后感

塑料成了全世界都十分棘手的问题,很不幸,海洋内可能已经没有地方没有一丁点完全清澈的海水了,但却又很幸运,世界上有一个位于南太平洋西部的小岛国,完全没有听说过,它就是:瓦努阿图,世界上贫困的国家,但却是最幸福的国家,因为瓦努阿图完全不生产塑料制品。但实在太小起不到太大作用。

塑料海洋,并不只是人类将塑料垃圾直接扔进海洋,还有一些是人们在内陆湖、内陆河、运河和江水中扔塑料垃圾,塑料垃圾有随着河流到了入海口,又流进了大海。每年,全世界大概会扔800余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大概在全世界的塑料垃圾的50%~70%多么惊人的数字,但人们却认为很正常,还是没有要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海洋塑料垃圾十分可怕,对人类和大自然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就先从海洋说起,首先,鱼吃了塑料,且吸收了塑料,一些陆生哺乳动物会吃鱼,又吸收了塑料的`毒素,人类则直接食用鱼或其他吃了鱼的哺乳动物,塑料毒素就影响了所有生命体系,给大自然以巨大的伤害。然而人类也并不能一直只有我们这么一个物种,因为现在的所有生物形成了食物链,断一个都不行,就比如说老鼠,老鼠是吃大米的,如果大米没了,老鼠是不是就去灭绝了,那蛇就没东西吃了,也死了,就这样一直下去早晚一天会殃及全人类的,一个都断不了,何况还是只剩人类。

但不能只说,不做,我们也要想想应对方案。

第一:全球停止生产塑料,但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所有塑料制品厂一夜间全部倒闭,会搞垮全球金融市场。

第二:就是垃圾分类,不随手乱扔垃圾,应该扔进分类垃圾箱,这就要考验一个国家的教育和国民的素质。

第三: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快速降解塑料制品,我也不清楚有没有。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应该让家里人好好垃圾分类,特别是塑料垃圾,也不能随手乱扔垃圾,一定扔到要分类垃圾箱里,也尽量不要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尽量不产生塑料垃圾。

这就是我的观后感,的确应该保护环境。

篇2:《塑料海洋》观后感

近年来,海洋环境的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有关鱼类和鸟类缠绕、吞咽和窒息的案例报道不断出现,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的垃圾带日益增长。据报道,海洋中80%的垃圾为塑料垃圾。

国外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河口的潮汐运动,河流底部大块的塑料垃圾持续向前和向后滚动,被破碎为越来越小的“微塑料”碎片,很容易被鱼类和螃蟹一类的小型物种吞食。位于食物链底部的物种如果吞食了微塑料,将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影响。海蚯蚓、海星和海参等都是鸟类和鱼类的捕食对象,微塑料碎片将沿着食物链向上传递。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鲍尔·克拉克(Paul Clark)博士指出:“塑料会对水下生物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大块的塑料垃圾会困住水生生物,但小块的塑料垃圾却会被这些生物吃掉。塑料垃圾中的高剂量有毒化学物质会损害野生生物的健康。”

篇3:追踪海洋塑料

位于美国夏威夷大岛一端的卡米罗海滩是一个遥远的热带海岸。它有着白色的沙滩和巨浪,而且无法通过陆路到达。实际上,卡米罗海滩拥有牧歌般的热带海滩应具备的大多数条件。不过,这里有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它常常布满了塑料。

在洋流和当地漩涡的共同作用下,瓶子、渔网、绳子、鞋和牙刷等各种垃圾被冲到这里。一项在2011年开展的研究称,最上面的沙层按重量计算有30%是塑料。它被称为世界上最脏的海滩,并且触目惊心而又直观地展现了人类到底向全球海洋倾倒了多少塑料碎屑。

从北极到南极,从地表到沉积物,科学家在见到的每一个海洋环境中都发现了塑料。人类产生的其他碎片会腐烂或者锈掉,但塑料会持续存在多年,从而杀死动物、污染环境并且破坏海岸线。一些估测数据显示,塑料占到海洋垃圾的50%~80%。

到底有多少塑料

如果说调查海洋表面的塑料是一项昂贵且艰难的工作,那么在海洋底下开展调查更是难上加难:研究人员缺少来自从未被探索过的深海大面积区域的样本。即便能调查所有这些区域,由于塑料浓度通常很低,他们也不得不测试大量海水以获得可靠结果。因此,研究人员被迫对此进行估测和推断。

在去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由在雅典佐治亚大学研究垃圾管理的Jenna Jambeck领导的团队估测了沿海国家和地区产生的垃圾数量以及有多少塑料最终进入海洋。该团队获得的数据是:每年480万~1270万吨。这大体相当于5亿个塑料饮料瓶。不过,她的估测将丢失或倾倒在海里以及所有已经出现在沿海区域的塑料排除在外。

为解决该问题,一些研究人员进行了拖网作业,看能利用带细孔的网捞起多少塑料。去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海洋学家Erik van Sebille和同事发表了一批最大规模的此类数据。他们整合了来自11854张拖网的信息,从而产生了漂浮在海洋表面或附近的小塑料碎片的“全球清单”。这些拖网覆盖了除北极以外的每一片海洋。

据他们估测,2014年共有15万亿~51万亿片微型塑料漂浮在海洋中,总重量达到9.3万~23.6万吨。不过,这些数字向科学家展示了一个问题。对海洋表面全部塑料的估测只是Jambeck估计的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数量的一小部分。那么,其他的塑料在哪里?“这是个大问题,并且很难解决。”Jambeck表示。

研究人员正试图寻找答案。目前,Jambeck正在利用一个名为“海洋碎片追踪器”的手机应用程序。它提供了一种在用户发送关于其碰到的垃圾的信息时将海量数据集中起来的方法。Jambeck还在开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个项目,目标是建立海洋垃圾项目的全球数据库。

塑料带来何种危害

研究人员知道,海洋塑料会伤害动物。“幽灵渔捞”用具会困住并杀死上百种动物,从乌龟、海豹到鸟类无一幸免。很多生物体还会吞食塑料碎片,而后者能在它们的消化系统中累积。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数据是,在北海被冲上海岸并且死亡的管鼻藿海鸟中,约90%的肠道内有垃圾。然而,目前还不太清楚这种污染是否会对管鼻藿产生严重影响。

实验室研究已经证实了微型塑料的毒性,但它们利用的微型塑料浓度比海洋中的浓度高很多。尽管如此,今年2月,在法国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研究无脊椎动物的Arnaud Huvet发表了一项成果:将太平洋牡蛎暴露在微型塑料中,浓度则类似于在这些动物生活的沉积物中发现的微型塑料浓度。生活在充斥着塑料的水域中的动物拥有质量较低的卵,并且产生的幼体数量比对照组少41%。这是证实塑料和生育问题存在直接关联的最早研究之一。

今年6月,一项来自鱼类生态学家Oona Lonnstedt和Peter Eklov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将鲈鱼幼鱼暴露在浓度类似于真实环境下的微型塑料中。这些幼鱼会吞食塑料,甚至和真正的食物比起来更喜欢吃塑料。这导致它们生长得很缓慢,并且无法对捕食者的气味作出反应。在一个有捕食者的水箱中呆上24小时后,有34%吞食塑料的幼鱼生存下来,而在清洁水域中养大的幼鱼有46%存活下来。

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Lonnstedt对透明幼鱼的肠道清楚地显示出小塑料球的照片感到忧心。“这太可怕了,因此我理所当然地对这些照片产生了强烈的感觉。”Lonnstedt表示,“那些说塑料不会成为海洋问题的人们需要再次看一下这些证据。”

不过,一些科学家对此项工作的意义提出了质疑。东英吉利亚大学生态学家Alastair Grant认为,在Lonnsted论文中产生副作用的塑料浓度(每升10~80个颗粒物)仍要比大部分实地测量值高出几个数量级。他介绍说,大多数报告都低于每升1个颗粒物。“目前我能看到的证据表明,在大部分地方,微型塑料可能都还处于安全的环境限度内。”

人类应该做什么

尽管缺少关于海洋塑料的综合性数据,但研究人员仍达成一项广泛共识,即人类不应当等到更多证据出现后再采取行动。那么,问题变成:如何行动?

非营利性组织——“海洋清理”设计了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项目,希望到2020年在大太平洋垃圾带布放100公里长的漂浮屏障。该组织宣称,这些屏障将移除那里一半的海洋表面垃圾。

不过,此项目遭到研究人员的怀疑。他们表示,漩涡中的塑料很少,因此很难被捞上来。同时,研究人员担心,这些屏障将扰乱鱼类种群和浮游生物。“海洋清理”首席执行官Boyan Slat对质疑表示欢迎,但表示,该屏障项目仍处于早期阶段,目前仅有一个原型被部署在荷兰海岸。“我们正利用此项测试作为平台,探究其是否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查明真相的唯一办法就是放手一试。”

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篇论文中,van Sebille和同事Peter Sherman证实,将清理设备放置在印度尼西亚等国海岸附近会更加有效,因为大部分塑料污染源自这些地方。“我们得让塑料止步于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这就是采取干预措施的出发点。”van Sebille表示。致力于同塑料污染作斗争的加州圣塔莫尼卡5 Gyres研究所共同创始人、研究负责人Marcus Eriksen则将目前的情形同解决空气污染相比:人们早就意识到过滤空气并非长远的解决办法。他认为,过滤海洋似乎同样没有说服力。“你不得不追查源头。”而这意味着减少塑料的使用、改善垃圾处理,并且实现材料循环利用,从而完全阻止它们进入海洋中。

考虑到塑料无所不在,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不过,一些科学家已开始允许自己想象一个塑料得到控制的世界。由伍兹霍尔海洋教育协会海洋学家Kara Lavender Law和Jan van Franeker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些种类的漂浮塑料可能在几年内消失。或许,即便是卡米罗海滩,最终也将回到其未被污染时的状态。

篇4:海洋的塑料垃圾之灾

在一次泛太平洋帆船大赛结束之后回加州长滩的海途中,我和我的同伴第一次看见漂浮在偏远海域表面的垃圾。我们决定穿越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回家,虽然这是一条近路,但很少有海上航行者从这里经过,渔民们避开它,是因为这里的水域缺少支持海洋生物生长的营养,水手们避开它,是因为这里没有推动帆船前进的风力。

从未见过大海的人,很难用词语来描述太平洋的浩瀚。一天又一天,我们的船行驶在无边的大海上,就像是在没有地标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一样。当我站在甲板上凝望着这片原始而质朴的海域时,目光所及之处,满眼看到的是一堆又一堆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垃圾。

令人震惊的海上垃圾场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浩瀚的洋面上,几乎看不到一处没有被塑料垃圾污染的净地。在我们通过副热带高压区的一周内,无论何时望向海面,看到的都是漂浮着的各种塑料垃圾:塑料瓶、塑料瓶盖、塑料包装袋和各种塑料碎片。几个月后,我与海洋学家柯蒂斯·埃贝斯迈尔(Curtis Ebbesmeyer)讨论了这次海洋之旅所见到的一切。埃贝斯迈尔是世界领先的海洋漂浮物研究专家,他将那片海洋区域称为东太平洋的垃圾区,他估计这片大约有德克萨斯州大小的海域几乎全部被漂浮的塑料碎片覆盖。

事实上,早在穿越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之前,海洋垃圾问题就已经引起我的注意。在太平洋地区航行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50年的海上生涯,我从普通的甲板水手,成为如今的船长,海上塑料垃圾的增长速度令我越来越震惊。我做了一个快速的计算:每百平方米海面上的塑料垃圾可重达半磅,乘以我们这次通过的大约上千英里海域圆形区域的面积,这些塑料垃圾的重量约达300万吨,相当于洛杉矶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一年的垃圾堆积量。(编者注:1磅=0.4536公斤,1英里=1.6093公里)

这种急剧的垃圾堆积是对自然生态的一种全新形式的剥夺行为。历史上,垃圾一直是被扔进大海的,但它们在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内会被海洋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然而,为了追求轻巧方便而又能持久存储货物的目标,人类创造了塑料,这是一个失败的发明,一个吞噬一切的贪婪恶魔。

与其他许多废弃材料不一样的是,大多数塑料不能被生物分解,在阳光的作用下,它们逐步被光解为更小的碎片,但它们仍然是高分子聚合物。事实上,塑料降解最终分解成的单个分子还是不能为大多数生物,包括“不挑食”的细菌消化。在过去50年时间里,进入太平洋的一些塑料已经碎裂,积累起来形成了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中的垃圾碎片漩涡。

引起关注的海洋垃圾环流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科学界才开始关注海洋里的垃圾环流。第一位调查者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海洋学家詹姆斯·英格拉哈姆(James Ingraham),据他创建的海洋表面洋流模拟器(OSCURS)预测,到达这个区域的垃圾碎片可能要围绕漩涡旋转十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那次令人深思的旅行之后,我请求加州南部沿海水研究项目主任、海洋环境监测专家史蒂芬·韦斯伯格(Steven Weisberg)对副热带环流垃圾碎片问题的严重性做一个更严谨的评估。之前韦斯伯格的团队已经就在洛杉矶向南北方向延伸100英里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搜集的垃圾碎片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但我们面临一个新问题:在离岸较远的公海中,水体受到大气压及其形成洋流的约束,换句话说,是空气,而不是陆地,制约着水体随空气压力系统移动,我们要调查的那片水体也是以这样的方式移动的。我们计划调查的环流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领域之一,是地球上五大副热带环流之一。在副热带环流这样一个移动区域中获取随机样本,与韦斯伯格团队沿太平洋海岸进行的调查完全不同。

旋转的气团在整个海洋区域形成一个高压系统,压抑着海洋表面,它们缓慢地推动着洋流,与空气一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这片被我称之为“温柔漩涡”的地区,就成为了来自北太平洋沿岸和海上船只无数垃圾碎片的堆积场所。副热带环流区域也是海洋上的“沙漠”地区,事实上,世界上许多陆地沙漠几乎都位于海洋环流的相同纬度上。像陆地沙漠一样,海洋“沙漠”里生物量极少。陆地沙漠生物量较少是因为缺少水分,而海洋“沙漠”生物量低则是因为海洋深度的原因。

在沿海地区和浅海区域,风浪不断地搅动,回收养分,增加了食物链的生物量,而海洋深处是风浪不及的地方,因此远洋生物主要的食物需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得。在副热带环流水域里,光合作用只局限于水体表层,随着海水深度增加,阳光迅速变弱,只有约5%的阳光才能到达海底,而这部分光线是无法养育海洋植物的。海洋上层的食肉动物如金枪鱼等鱼类不会在环流水域逗留,因为这里的猎物密度太低。渔民也不会出现在这里,吸引企业家和科学家的丰富海洋资源并不会出现在副热带环流带中。

副热带环流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滤食生物,它们以取之不尽的浮游植物为食。白天浮游植物在阳光照射下蓬勃生长,晚上则成为滤食动物觅食的对象,一群群看起来很奇特的浮游动物,包括像水母的脊索动物樽海鞘,它们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多细胞生物,每天可过滤掉生存环境周围一半的水量,吸食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但是由于海鞘是一种凝胶状生物,生物量很低,无法形成渔业市场,因此它们主宰的海域,是这个地球上未被开发的、最大的海洋生物栖息地。

海洋塑料垃圾的现状和危害

1998年8月,我和4名志愿者一起从加州出发,驶向西北方向的副热带环流。我们决定利用拖网捕鱼技术,在副热带环流边缘离岸约800英里的地方采集样本。入眼的一切令我们万分惊骇,大量微小的海洋生物与无数的彩色塑料碎片混杂在一起,就像一锅巨大的杂烩汤。我们所有人很快行动起来开始采集样本。由于浮游生物每天都在水中上下移动,我们需要日夜不停地拖网,才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在我们所经之处还发现了很多较大的垃圾碎片,最终我们收集的碎片多达一吨,这些碎片包括:一只含有化学危险品的桶;一个被藤壶覆满的充气排球;一个有弯钩的塑料衣架;一个19英寸电视机的阴极射线管;一个安装在钢环上的充气卡车轮胎;大量的塑料,钓鱼用的浮子;一加仑容量的漂白剂瓶,已经非常脆了,我们拿到手里就崩碎了;缠结在一起的渔网线和缆索,就像挂在我们双体船上的那种聚丙烯材料的缆绳一样。(编者注:1英寸=2.54厘米,1加仑=4.546升。)

2001年,在《海洋污染公告》里,我们发表了海洋垃圾碎片分析的结果,报告指出,在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中,每磅天然浮游动物,其生活环境伴随有六磅重的塑料漂浮物。看到这份报告的读者和我们第一次看到拖网中收集到的样本时一样地震惊。之后我们两次返回该海域,继续调查记录海洋垃圾泛滥成灾的现象。最近的一次调查是在2002年夏天,我们的摄影师拍摄到了令人震撼的水下图像资料,被磨损的绳索缠绕的水母显得十分无助,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它透明身体腹腔内的彩色塑料碎片。

无处不在的塑料垃圾对海洋的严重污染,并不仅仅给海洋生物带来缠绕困扰和无法消化的后果。日本东京大学一位环境地球化学家指出,漂浮的塑料碎片中含有许多有毒化学物质,海洋中的塑料成为了一种能够大量吸收DDT、多氯联苯和其他油性污染物的“海绵”。日本调查人员发现,塑料颗粒中所集中的毒性物质密度是这些物质在水中自由漂浮时的100万倍,这一问题所造成的潜在危害更是惊人。

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粒料多达5500万亿颗,重约 2500亿磅,被用于生产各种塑料制品。当这些颗粒或产品降解或碎裂成碎片后,塑料碎片就成了海洋环境中有毒化学物质的集中地和传播媒介。大量的有毒污染物被人类释放到海洋生态系统中,吃进了这些毒素的水母和海鞘等海洋生物又被其他鱼类吞食,导致毒物进入海洋食物链,在某些情况下,有毒的海产品最终被端上人类的餐桌。农民可以种植无农药的有机农产品,但如今大自然还能出产无污染的有机鱼吗?在亲眼目睹了太平洋上的塑料污染“杂烩汤”后,我对此深表疑虑。

许多人曾拍到过海豹被困渔网中或塑料环中窒息,或海龟吃了塑料购物袋的照片,但是受塑料碎片危害最大的还是生活在北太平洋地区的黑背信天翁,它们的胃里含有许多塑料垃圾碎片,夏威夷西北地区无人居住岛屿上的信天翁的胃里,甚至还发现有城市便利店收银台上的塑料小物件。夏威夷群岛附近一只鸟咳出来的咀嚼食物中包括许多可以识别出来的人造物件,离加利福尼亚半岛海岸150英里处的瓜达卢佩岛上的一只鸟吐出了一团全由塑料碎片组成的圆球。

世界几大副热带环流是深海海域的一部分,其吸收、隐匿和回收垃圾的能力一直被看作是无限的。然而,这种生态良好的形象,只存在于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类聚合物出现之前的时代。现代社会生产力带来的诸多好处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沉溺于塑料的使用。塑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每天使用的各种产品都包含有塑料,或者被放置于塑料包装里,因为塑料包装可以隔绝空气和水分,是防止食物遭到细菌入侵和氧化变质的好帮手。

但是,对于日常所用的塑料,即使是单个塑料分子,也无法被任何已知生物体吸收和消化。这些塑料分子需要经过光解或缓慢氧化之后,其成分才能重新进入生态圈的物质循环。有数据表明,在海洋中这种循环需要经历大约50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更让人担忧的是,分布在海洋里集中了大量有毒化学物质的塑料碎片,最后造成怎样可怕的后果没有人知道。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塑料碎片重新进入了它们最初诞生地的海洋里。原始海洋里漂浮的古老浮游生物的遗骸沉积在海底,经过亿万年时光变成了石油;人类从石油中生产出的塑料聚合物,如今又以塑料碎片污染的形式回归大海。

海洋垃圾污染的严重程度令人震惊。我现在可以肯定,塑料碎片已成为世界海洋最普遍的表面特征,因为40%的海洋区域都属于副热带环流,地球表面四分之一的区域已成为漂浮着的塑料碎片的积聚地。对于这种破坏自然循环的产品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吗?“生态系统中的一切都可以自然循环”的规律,对于塑料还能有效吗?

文章背景

海洋塑料垃圾调查新动向

2014年7月1日至 8月15日,阿尔加利塔号科考船的队员们将担负一个重大的使命,前往世界海洋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去调查一场有可能毁灭海洋的“塑料之灾”。他们的目的地是离陆地1000英里的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塑料垃圾漩涡的所在地。查尔斯·摩尔船长于1997年最早发现了海洋里的“塑料杂烩汤”。

考察研究团队由摩尔船长带领,重访被称为“太平洋大垃圾场”的中心,考察队在那里将进行30天的调查探索活动,调查塑料垃圾污染如何影响海洋环境。不易降解的塑料碎片,形成了被称为“塑料珊瑚礁”的新生物栖息地,一些海洋生物甚至在上面安了家。

自15年前塑料垃圾第一次引起关注以来,这样的人工形成的生态系统如何改变了海洋环流?它们对该海域的海洋物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塑料珊瑚礁”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什么后果?我们的科学家将通过现场考察寻找答案,通过对海水和海中鱼类及无脊椎动物样本的分析,努力寻找确凿的数据资料。

研究人员的具体做法是,提取同一个考察点分别于1999年、2008年和2009年取得的塑料碎片抽样样本数据资料,最终目标是将先前的数据和新获得的数据综合起来,评估海洋环流的长期趋势和变化。

在30天的考察时间里,工作人员将生活在海洋调查船阿尔加利塔号上,长时间近距离地对这个有名的塑料碎片堆积区进行考察。考察期间,考察团队将和成千上万世界各地的学生保持联系,学生们可以通过卫星通信与考察队员进行实时通信。队员们将和大家分享探险和研究成果,专家小组将传递他们面对塑料垃圾污染提出的建议、解决方案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此外还有两个要讨论的问题:“我们每个人应该做些什么?”以及“我的能力能让目前状况有所改变吗?”

篇5:《塑料海洋》观后感

There will be more plastic than fish in the world’s oceans by 2050 unless more recycling takes place. That is what a new report from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and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warns.

塑料垃圾已经泛滥成灾了吗?今年1月,达沃斯世纪经济论坛和艾伦·麦克阿瑟环保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发出的警告引发人们热议:到2050年,世界各大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总重量将超过海中鱼类。这样的警告是危言耸听吗?

If the current trend continues, the report said, oceans will contain one ton of plastic for every three tons of fish in 2025.

By 2050, plastics will weigh more than fish, the report said.

The problem is that each year at least 8 million tons of plastics end up in oceans around the world.

The report said this is the same as dumping the contents of one garbage truck into the ocean every minute.

Not all plastic ends up in the ocean because someone throws a plastic bottle into the water.

Plastic containers and other trash thrown onto streets and sidewalks often are swept into oceans. The debris travels from storm drains during rain storms, said the environmental group Marine Defenders.

Some end up in gyres. A gyre is a big whirlpool that traps and moves the plastic in circles.

Unlike other types of trash in the ocean, the plastic never bio-degrades. That means it does not break down.

There is a way to slow the amount of plastics going into the oceans -- people can recycle more. That is a major recommendation of the report by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and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The report’s authors say that currently only about 14 percent of plastics are recycled.

It said research in Europe shows as much as 53 percent of plastic could be recycled using available technology.

篇6:《塑料海洋》观后感

AR、VR,全息投影,物联网,人工智能,未来,我们的孩子将过上我们不曾见过,也从未理解的生活。

未来人们可以从“人体器官商店”订购用自身细胞培育的备用器官,未来将能够拥有饲养灭绝动物的动物园,未来我们将不再惧怕衰老……

就像《黑镜》讲的一样,未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充满智能机器人,而且人类无法将自己同它们区分开来,我们也将是机器人,与机器人互相联系。

未来正在到来。

有人说,我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我们不知道,也许未来的孩子还需不需要奔跑。

这是一个时代的黑色幽默。

《海洋奇缘》让我想起职业规划师古典有一个演讲。

他说,今天的小学生真正在人生的顶峰、最需要小学所教的能力,是什么时候?其实不是高考的时候,而是35岁的时候,这一辈子他在职业最顶峰的时候,最需要运用到一些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所以今天所讲的人才,是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的社会,而不是适应16、18岁高考时候的人才。

莫阿娜的父亲从小让她学习部落礼仪、农耕手作,踏上航路后没有任何航行经验的莫阿娜不得不从头学起。

她要学习一切和航海有关的知识,学习如何和陌生的、可能并不友善的人相处,学习在危机情况下快速判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看世界的路上让她学到了很多。

好在,迪士尼的动画都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好在,莫阿娜实现了理想。

看完电影我和儿子说,我希望很多很多年以后,我可以会对你说,儿子,好在我给了你坚持理想的勇气。

而写下这些,我最对他想说的是:

因为我爱你,所以希望你多看看世界。

看的到好的,也经历坏的。

看得懂套路,也受得了伤。

知道自己的极限,守住不能碰触的底线。

跌得了跟头,但永远都有爬起来的力量。

篇7:《海洋》观后感

今天是一个对我们班的同学来讲非常幸福的日子,因为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要看一部关于海洋的电影。我生活在海边,面对着大海,最令我好奇的也是最向往的就是海底世界的动物们,太神秘了,可惜我不能去探访他们。很难得今天我有了这个机会,可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

在电影开始播放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屏幕上耀武扬威的出来了一支大龙虾,在水中它畅游的是那么悠闲,好比我们的游泳体育健将一样,一挺一纵身体向前急速划去,等它就这么游着游着无意中就撞到了一支大螃蟹,我们都知道,螃蟹大哥那可不是一般人物,要不我们在社会上形容一个人厉害,都说是你怎么属螃蟹的啊,横着走,话说这螃蟹大哥正在这眯个盹的功夫,让大龙虾打扰了它的清静,螃蟹大哥当时就不乐意了,心里说,在我的一亩三分地上还有不知死活的来挑衅我,说时迟那时快,就见螃蟹大哥把自己的双钳一左一右瞬时打开,奔着龙虾的去向就追杀过来,大龙虾见势不妙来了个180度旋转躲过了螃蟹的进攻,就这样你来我去的打斗在一起, PK的那是难分难解,战斗非常激烈,一会儿大龙虾用爪子把螃蟹摁住,再用另一只爪子攻击螃蟹,螃蟹大哥也不甘示弱,用自己的大钳子把龙虾夹住,再使出全身的力气顶住龙虾的进攻,就这样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海平面下面上演着它们特有的战斗,好似我们的地球战争一样。还有好多好多的海底世界动物的故事・・・・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还没从海底的世界回过神来的时候电影放映完了,看完这部电影受益匪浅啊,丰富的海洋世界给予了我们人类那么多的资源,我们吃的海产品、矿产石油资源、海水潮汐能源等等,所以我们要励志保护海洋,我们要和海洋的动物和谐相处,共同维护地球我们的家。

篇8:99%的海洋塑料垃圾不见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塑料垃圾可能进入了全球海洋食物链,而我们是这个食物链的一部分。”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的海洋学家卡洛斯·杜阿尔特说。

人类每年生产近3亿吨塑料,大部分最终被处理到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坑里,但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项研究估计,有0.1%的塑料垃圾被河流、洪水或风暴从陆地冲进了海洋里,或者来自海上过往船只的倾泻物。虽然有些塑料垃圾被困在北极冰里,另一些随波逐流在海滩上登陆,甚至变成了塑料垃圾制成的岩石,但是绝大多数仍然在海面上漂浮,成为海上“流浪者”,被海洋中心大涡结构组成的洋中环流裹卷在一起。例如,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之间的泛太平洋垃圾带,过去60年间面积一直在逐渐扩大,垃圾多达1000万吨。

为了弄清楚在这些垃圾带有多少塑料垃圾在漂浮,2010年至2011年,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全球海洋研究项目。由4艘船只组成的马拉斯皮纳考察队奔赴五大海洋环流圈里搜寻塑料垃圾的踪迹,花了数月时间,用船上尾随的细筛孔网在全球海洋里打捞取样。然而计算出的塑料垃圾数量出人意料,最多不超过4万吨,而不是此前预期的数百万吨。

考察队队长卡洛斯·杜阿尔特怀疑,很多失踪的塑料垃圾已经被海洋动物吃进了肚子里。当塑料垃圾在宽阔的海洋上漂浮时,海浪和来自太阳的辐射可将其粉碎成越来越小的微粒,直至小到看起来像鱼食。例如分布很广的小灯笼鱼,就是一种已知的摄取塑料垃圾的小海鱼。

“不错!是动物吃了塑料垃圾。”海洋学家彼得·戴维森表示,“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不过,会产生什么样的生物后果很难预知。DDT,PCBs和水银等有毒的海洋污染物依附在塑料垃圾表面,致使海洋生物“吸收了水中所有污染物并且集中起来”。在食用塑料垃圾时,有毒物质进入鱼体,然后将食物链延伸至金枪鱼或者箭鱼这一类市场鱼种。戴维森指出,鱼体里的毒素“有可能溶解回到海水里......或者正如我们所知,鱼会将塑料吐掉或从便中排出。有没有长期的损害,我们并不清楚。”

戴维森和海洋教育协会物理海洋学家卡拉·洛都认为,塑料垃圾还可能隐身于一些其他潜在的场所。它可能被冲上岸,或是被降解成微粒而无法检测。还有种可能性是依附塑料垃圾或在它上面生长的有机体将其拖到了洋面之下,或者是悬浮在水体中,或者一直沉入海底,甚至成为微生物可以吃的东西。

篇9:《海洋》观后感

作者

A10财务2 钟悄悄(641140)

【摘要】:

继《喜马拉雅》、《迁徙的鸟》和《微观世界》后,生态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再次叩开另一个奇异的生命空间的大门,以镜头记录下生命灵动的自然痕迹,一一向我们展现了那个神秘奇幻、惊心动魄,既强大却又脆弱的世界的面貌。该纪录片《海洋》耗时五年,耗资巨大,拍摄了150多个物种,可谓是史上投资最大的纪录片,也是借摄影机书写的又一部自然史诗。《海洋》不仅科普了我们稀少的海洋生物知识,更以细腻的笔触,让人同喜同悲,传递了“珍爱生命、保护海洋”的伟大主题。现为了更好的了解那些生活在海洋里的奇特生物,解读纪录片《海洋》的深刻主题,特借此部纪录片巨作深入探索,重新拾起我们曾经一度遗忘的对“生命之重”的敬畏,也重新审视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选择与行为,实践可持续的发展观。【关键词】: 海洋; 海洋生物; 生命;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翩然起舞的成群的水母,轻柔舒缓,模样优雅,因为那是在它们的家园;雀跃高亢的活力的海豚,穿梭碧海间,生机勃勃,因为那是在它们的家园;密密麻麻的沙丁鱼群,自由灵活,阳光折射入海,一片银光,晃眼的美丽,因为那是在它们的家园„„你可知什么是海洋?我想那便是海洋:关乎生命,关乎自然,关乎遨游,充满活力,浩瀚的蓝。

1.关乎纪录片《海洋》

纪录片《海洋》是法国导演雅克·贝汉与雅克·克鲁佐德深入这个人类鲜有所知的却又占地球表面 70.9%的神秘“蓝色领域”,耗时五年,耗资50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球50个拍摄地,超过150个物种被拍摄,超过500小时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关素材,是史上投资最大的纪录片,是借摄影机书写的又一部自然史诗。

图1-1 这部电影据说是史上最为烧钱但却也震撼无数人的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与先进的技术探秘海底,在其中整整90分钟的电影中,没有一位演员,却以各种不同角度的镜头带领观众遨游在那片美丽的海域;而其中仅6分钟对白,却又能让你化身海底鱼儿反观人类世界,感受开怀、惊叹、悲伤的丰富情绪,直至泪落„„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海洋》这部电影无疑都是成功的,一方面它的商业收入已超过了投资,另一方面,看完这部电影得人大多都深受震撼,产生一些很复杂的情感,它就是以这份独特的感染力将“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主题传递到了每一位观众的内心深处。

2.生命的震撼——记录片《海洋》中的那些生物

从纪录片的角度来说《海洋》是一部独特的纪录片:没有大量对海洋生物的解释,而是主要着眼于情感的传递。但有一点它和其他的纪录片一样的,在120分钟中总共出现了150多种海洋生物,短焦镜头下那些鲜活的生命展现着它们的生活纪实,让我们亲眼见到那些不属于我们这一物种只属

于它们的生活,也让我们走近属于它们的世界。现为了更好的解读纪录片《海洋》,特选出其中出现过的十二种较为特别的海洋生物,带大家共同了解这些海洋居民。

2.1 大西洋竹筴(mackerel)

图2-1 大西洋竹筴

英文名: mackerel;日语称:あ じ(アジ)也称马鲭鱼

特点:属鲈形目,鲭科,鲐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及朝鲜、日本沿海等水域。这种鱼为中上层洄游性鱼类,游泳迅速,喜欢结群聚集,有趋光特性。最大体长70厘米,重2公斤,栖息深度从表层至600米,常密集成大群,属大洋性商业鱼类。2.2 印太水孔蛸(Tremoctopus violanceus)

图2-2 印太水孔蛸

英文名:Tremoctopus violanceus

俗称 毯子章鱼(blanket octopus)

特点: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二鳃亚纲,八腕总目,八腕目,无须亚目,水孔蛸科,水孔蛸 属,毯子章鱼有极高的两性异形。雄性2.4厘米长,雌性超过2米。雌性的长度是雄性的100倍,重超过4万倍深度从表层至600米,常密集成大群,属大洋性商业鱼类。

2.3 长吻原海豚(Spinner dolphin)

图2-3 长吻原海豚

学名:Stenlla longirostris(Gray,1828)英文名:Spinner dolphin 别名:长吻海豚、飞旋海豚

特点:原海豚中喙最长的,背鳍位体背中部,前缘微后倾,后缘稍凹进。尾鳍缺刻深。背部蓝黑色,体侧淡,腹面白色,眼至吻突前基与眼至鳍肢各有一条黑色带,上颌黑灰色,下颌腹面白色,喜欢数十只到数百只的集群活动,性情活泼,喜欢跃出海面空中旋转。2.4 太平洋黄金水母(Chrysaora fuscescens)

图2-4 太平洋黄金水母

英文名:Chrysaora fuscescens Sea nettle 特点:金黄色伞径可达1米,大多小于半米,白色螺旋状息肉和24条褐红色触手可长达3.64-4.6米,有毒刺。

2.5 班刺鲀(Diodon holocanthus)

图2-5 六班刺鲀 英文名:

Diodon holocanthus Long-spine porcupinefish 特点:身体能鼓胀成球状,密布棘刺小黑点,有6块深褐色大斑,体长可达50厘米。

2.6 褐背蝠鲼(Mobula tarapacana)

图2-6 褐背蝠鲼 英文名:

Mobula tarapacana Box ray 特点:属软骨鱼纲、蝠鲼科,蝠鲼最具特色的一个习性是它那“凌空出世”般的飞跃绝技。

2.7 大白鲨(Great white shark)

图2-7 英文名: Great white shark 拉丁学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 别名:噬人鲨

特点:属鲭鲨科,或称鼠鲨科,大型进攻性鲨鱼,身长6-7米,它可以保持住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人类和虎鲸是大白鲨唯一的天敌。

2.8 儒艮(Dugong dugon)

图2-8 儒艮

英语名:Dugong dugon 俗称美人鱼,是世界性珍贵兽类,人们极少见到。

特点:食草性动物,大都以海藻、水草等多汁的水生植物以及含纤维的灯心草、禾草类为食。身体呈纺锤型,最大身长4.16米,它与海牛明显的区别是尾鳍,儒艮尾鳍是Y型尾,海牛是园型尾。

2.9

玫瑰毒鮋(Synanceia verrucosa)

图2-9 玫瑰毒鮋 俗称:石头鱼

英文名:Synanceia verrucosa Reef stonefish 特点:毒鮋亚科的肿瘤毒鮋,背鳍棘基之毒腺有神经毒,伪态、拟态功夫好,不易被发现,喜食小鱼、甲壳类等。2.10 刀片鱼(Aeoliscus strigatus)

图2-10 刀片鱼 又称纹虾鱼

英文名:Aeoliscus strigatus

特点:属珊瑚礁鱼类 虾鱼科,分布于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体长10-15厘米,无宽大有力的鳍,所以只能随波逐流。

2.11 黄金突额隆头鱼(Semicossyphus reticulates)

图2-11 黄金突额隆头鱼 又称羊头鱼 英文名:

Semicossyphus reticulates Asian sheepshead wrasse 特点:幼鱼与成鱼完全不同,黄橙色幼鱼有条白线从眼睛连到尾鳍,成长中,白线逐渐消失,从头部隆起。2.12 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

图2-12 巨藻

英文名:Macrocystis pyrifera 特点:褐藻门(Phaeophyta)游孢子纲(Phaeosporeae)海带目(Laminariales)巨藻科(Lessoniaceae)巨藻属的统称,从长度到生长速度都是世界之最。长超过百米,每天生长半米左右。

以上便是针对纪录片《海洋》150多种生物中的12种进行的粗略的介绍,正是这些鲜活的生

命才构成并装点了那个神秘之地。当我们看到那些自由的生命,当我们目睹那些海洋居民的安逸,我们是否也体会到了海的博大、生命的震撼?

3.保护海洋更待何时?

纪录片中,雅克.贝汉一方面描绘了美好的海洋世界,另一方面也着笔刻画了当代社会的海洋里的那些不和谐的现象。是的,在美丽的海洋,鲜活的生物下,影片背后折射出的海洋保护问题,也同样是令人深思的。以下我们着重剖析片中那些海洋中的不和谐的存在,重新审视我们的所作所为: 据雅克.贝汉自述,全片唯一使用特技手法的就是“人类活取鱼翅”那一幕:

图3-1 鲨鱼的鳍被人类用锯割断,残余的躯体抛回海中,一片腥红在海洋中蔓延开来。见图3-1

图3-2 被割去鱼鳍的鲨鱼无法游动,直直坠入深海。见图3-2

图3-3 失去鱼鳍的鲨鱼坠入黑暗的海底,等待死亡的来临。见图3-3

这种震惊世人的画面、残酷的行为引起了屏幕前的观众和社会对“鱼翅饮食文化”的集体反思。在我们的印象里,鱼翅仿佛象征着“高档”的身份和地位,没付出昂贵的价钱一般是没机会吃到的,但鱼翅是否具有配得上那高昂价格的丰富营养呢?事实上,有关权威专家认为,鱼翅的营养价值与鱼冻、肉冻没有太大差别。这些虽然对我们来说营养价值有限,甚至可有可无,可是鱼鳍对于鲨鱼来说至关重要。“尾鳍能够帮助它在水中划行,背鳍、肛鳍和腹鳍,是鲨鱼在游动过程中保持平衡的重要工具。鱼鳍是鲨鱼游动的工具,而游动则是鲨鱼获得氧气、维持生命的方式。被割去鱼鳍的鲨鱼大多因为无法游动,窒息而死。”仅为了我们可有可无的攀比与虚荣却掠夺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之路。除了这个鲨鱼遭受的残酷对待外,影片在最后借老人向孙子的介绍,老人一一列举了那些曾鲜活的存在在这片地球上现在却都已灭绝的海洋生命。影片的最后中老者若有所思:“许多生物用了几百万年去进化,却仅用了几十年就灭绝了”这,便是人类对自然,对海洋所做的。每个物种的“生命之重”不是我们有资格可以轻易践踏的。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尤其是那些有价值和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已经迫在眉睫。

影片中还有一幕也一直停留在我的眼前,深深震撼着我

图3-4 看看这里,这还是开始时那片清澈的海洋吗? 多么陌生而肮脏

还还是它们当初欢戏遨游的海域吗?

图3-5 海水浑浊,一只海狮面对着一辆沉于海底的手推购物车,眼中满是莫名与无奈。大量的生活垃圾排放进了大海人们利用卫星看到了,却不知道该怎样去解决。

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曾一度陷入里面,也曾思索过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记录片《海洋》的成功?我想,除了文章开头概述所说的先进的技术、独特的视角,这前后的画面以及所传递的情绪的强烈对比的深入刻画也是一大不可磨没的魅力吧。正如一位网友在他的影评中写到的那样:“如果说片子从一开始就让你惊叹海之奇美,结尾就会把你抛进一种担忧情绪中,陷入默然”,人类啊人类,借用自己无比的“睿智”尽管赢得了快速发展的经济,赢得了先进的生产力,赢得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却独独遗忘了对自然的敬畏,遗忘了对环境的保护,这是多大的失败。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我们应该明白只有可持续的发展才是使历史源远流长的关键,人与自然,人与海洋,人与其他生物不应该是处于对立的两角,我们应该重拾起我们对“生命之重”的敬畏,停止残忍无良的污染和猎杀,正确认识自然、认识海洋,保护环境,守护地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坚持与选择„„

文献参考:

【1】 百度百科

http:///2011-09/4703.html

篇10:《海洋》观后感

父亲每天晚上都在儿子衣服上缝上标签,生怕患孤独症的儿子走丢了。

当儿子拿着马戏团的球不给马戏团的人时,父亲把球从儿子手里拿了出来,儿子生气了就对着父亲的肩膀咬,可是父亲仍然忍受着剧痛(此时他的病又犯了)并安慰儿子。

老院长得知父子俩的情况后,帮大福找到了一个好的安身地,尽管她行动不便。

父亲扮演海龟陪儿子度过了快乐的几天。

电影中也反映了天底下所有父母的期待。王心诚在知道自己即将离世时,也想着儿子能想自己。于是有一次在儿子快要睡着时,他问儿子,“如果有一天爸爸不能陪你了,你会想爸爸吗”,可是儿子没有回应,转过身接着睡觉了,于是父亲自言自语说“爸爸会想你的”。是呀,儿子虽然是孤独症,但是父亲仍然希望儿子能想自己。可是在父亲的葬礼上,儿子始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电影的结局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我以为大福的孤独症会治好,没准还能和那个铃儿在一起。不过还好大福也可以生活自理了,这样父亲在酒泉之下也能得到安慰了。

电影中的父亲只是天底下所有平凡而伟大的父母的一个缩影,父母总是给予孩子100%的关爱,但是我们也要记得向父母表达我们的关爱,让父母也能感受到我们的爱,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而不仅仅是物质上幸福。

上一篇:黄图小学教师六个一实施方案下一篇:多媒体制作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