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外资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中国引进外资范文

发展中国家如何引进外资以中国为例

发展中国家如何引进外资

——以中国为例

摘要: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普遍认识到外资对国内经济的积极作用,如何更好地引进外资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研究的课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屡次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对其如何引进外资的研究,将对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中国,吸引,外资

世界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国际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资的流入,对东道国可以产生许多积极效应,如弥补投资缺口、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吸引外资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那么中国应该怎样在这场引进外资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出现许多新趋势,首先表现在国际资本流动总量的变化。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存量规模持续扩大,此后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90年代初投资总量有所下降,但仍呈增长态势。,考虑到以生产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贸易和投资政策日趋自由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仍有很大余地。其次国际资本流动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官方资本融资的比重显著下降,外国私人资本的重要性日趋增加,外国直接投资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长期资本的最大项目,与此同时

,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要行业。

在当代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日渐增强的情况下,中国必须充分利用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调整机会,提高外资质量和科技含量,并充分吸收跨国公司技术外溢和扩散效应。

1.重视跨国并购投资,积极为外国私人资本的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多以新建方式为主,随着国内生产能力的过剩,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关于并购法律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跨国并购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利用外资的新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为重要的是外国资本在国内的购并行为,推动国内企业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对接,无疑是使我国经济尽快与国际先进生产力接轨,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的有效途径。

因此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外资并购相关制度,抓紧出台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的相关规定及具体实施细则,尽快制定和健全外资并购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维护产权市场的公平、公正,

2.制定激励性的政策,吸引外资加大在华投资力度

第一,税率优惠。第二,免税期优惠。第三,对外资企业的关税减让和退税优惠。第五,其他激励政策。除以上措施外,许多发展中国家还通过提供公有土地等租赁费用减免优惠、劳工训练计划赞助经费、发展工业区设施、成立投资

促进机构等多项方案,全方位争夺FDI。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主要依靠投资鼓励措施来吸引外资。但鉴存在的种种弊端,今后我国应该通过体制优势、环境优势、管理优势和服务优势来吸引外资,而不是单纯依靠政策优惠或竞相提供投资激励措施

3.提高我国引资质量和利用外资水平在引资政策方面,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不能盲目认为外资越多越好,也不能拒绝外资的大量流入,克服以往存在的“贪大求洋”、片面追求引资数量的错误倾向,合理调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切实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在对外商直接投资统计指标和评价体系上,要重视考核外资的技术含量、就业贡献、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质量指标。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计成本、不辨良莠的引资策略已经不适合今天的中国,如何把引进外资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我国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国家竞争力的提高结合起来,是我们现在外资政策重点要考虑的。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与改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重点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4、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角

当代国际资本流动,尤其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角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拥有巨额的资本、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全球的经营战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及世界性的销售网络,其触角遍及全球各个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对“无国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总额高达5.5亿美元,而世界出口总额仅为4万亿美元。跨国公司通过国外直接投资控制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的90%,其资产总额占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50%,控制工业研究与开发的80%、生产技术的90%、世界技术转让的75%,以及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90%。汇率调整对中国引进外资的影响

一方

吸引中小型跨国公司投资

从日本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特点看,日本中小型跨国公司投资积极性较之大型跨国公司更高。世界大型跨国公司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跨国公司的投资由于投资规模大,会带有很多条件,而中小型企业会在某一方面拥有优异的专有技术或专利技术,同时在投资时不会附带很多条件,他们的投资适合国情,有利于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应该作为我们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对象。

4.将引导外资流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一、制定和完善专门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吸收外资导向目录。对列入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吸收外资产业导向目录的外资项目,经过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认定,无论金额大小均由地方自行审批;

二、尽快制定外商投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的专项法规,允许外资以风险资本

的形式投资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三、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

七、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发展的创新环境。

八、提高我国的产业配套能力。通过“十五”期间的结构调整,针对跨国公司的重大项目和主要产品,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加强技术攻关,培育我国为国际生产配套的能力,提高配套水平。

九、通过立法手段和强化执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十、保障高新技术企业对外人员交流,和与国际市场物流的畅通。

第二篇:发展中国家如何引进外资

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整个世界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然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的难题,外资已经成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但是外资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既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外资来加速其资本形成的规模和速度,弥补国内资本短缺,并通过优化其结构来促进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增加就业、推动产品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和利用外资方面存在不少问题:1.有些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优惠待遇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使国内企业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外资企业依靠其本身强大的财力,并借助这些特殊优惠政策,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占有了市场,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大举收购内资企业,挖走国内技术骨干,使国内企业极为被动,甚至破产, 造成行业垄断,危及产业安全。2.利用外资闲置了内资,从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储蓄和外汇储备来分析,均没有大量利用外资的必要。

3. 只注重引资量,忽略了引资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非理性的引资心态,在当前合理利用外资中起着强烈的误导作用。4.引进外资技术含量低,消化不足,重复引进现象严重。当代经济竞争,已从资本实力转向技术实力,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技术档次低。同时,往往只注重技术引进,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因此更好地引进外资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体系两方面论述发展中国家如何引进外资。

㈠跨国公司是以一国或几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大企业,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载体,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形式。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以更快速度和更多元化的形式涌入发展中国家。当今,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通过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大于贸易的增长速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㈠要素转移效应⑴资本。一方面,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可以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为东道国提供资金,有助于填补东道国的储蓄和外汇之间的缺口。但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实际资本流入很少,他们的资金大多数来自于利润的在投入和当地的储蓄,这就有可能造成更大的资金缺口,使当地企业面临更严重的资金短缺。⑵技术。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东道国利用引进的技术进行生产,可以缩短技术差距,增强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并不是所以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都对东道国有利,这还取决于技术定价及相关的销售条件、技术的适用性和产品的适用性⑶管理。跨国公司会带去东道国所缺少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技能,有助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但这有可能挤垮当地的生产者,从而产生消极影响。㈡国际收支效应。跨国公司在国外建立子公司,使东道国外汇收入增加,它有助于弥补东道国的外汇缺口,但随后东道国要给投资国支付红利、利息、特许费以及行政管理费等,有可能面临更多的外汇支出。㈢就业效应。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投资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发展中国

家东道国工资的提高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如果跨国公司是资本密集型和劳动节约型有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造成更多的失业。㈣主权效应。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可能会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跨国公司财力雄厚,在很多方面操纵东道国经济,也会对东道国的经济主权造成一定的丧失㈤稳定效应。跨国公司的稳定经营是东道国经济保持稳定的一个因素,但跨国公司分公司的倒闭和资金的转移会对东道国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依据上述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应注意: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本国所有权优势产业和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技术进步的主要立足点由一段时期以来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开放型自主创新上来。在引进外资充分吸收跨国公司技术外溢和扩散效应的同时,应努力培育本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本国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将自主创新与引进先进技术、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相结合。2.实行同等国民待遇,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发展中国家在制定激励性的政策,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同时应注意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要加强对各地区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与协调,避免以提供过度优惠条件、损害国家利益的做法来吸引外资。要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税收征管,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造成的税源流失。3.提高本国引资质量和利用外资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基本经济制度。在引资政策方面,既不能盲目认为外资越多越好,也不能拒绝外资的大量流入,克服片面追求引资数量的错误倾向,合理调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切实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在对外商直接投资统计指标和评价体系上,要重视考核外资的技术含量、就业贡献、资源消耗、环境

保护等质量指标。

㈡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国际间的货币、货币资本的流动与交换关系的总称。它包括国际间的黄金买卖、货币兑换、短期货币资本的借贷、长期货币资本的流动、各种国际间的资金结算、各种国际间的证券交易以及国际保险等,其中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金融组织是其两大支柱。而各国对世界市场,特别是国际金融的依存度不断加大。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资本输出和生产的日益国际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活动摆脱本国或本地区政府的金融管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发展和扩张机会。金融国际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资本跃出国界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改革金融体制以吸纳国际资本。

在金融国际化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首先应制定总体战略规划,增强各国参与区域金融合作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在推进区域金融合作的过程中,应加强组织和协调,是个方面有效、有序地运转;其次,加强中央银行间的合作;第三,积极推动汇率政策协调。

第三篇:引进外资对中国金融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建行专家指出,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和在海外上市,是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引进外资的两种方式和途径,对促进中国金融体制与机制改革,实现金融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产权结构产权规范 公司治理结构 管理水平 公信力 品牌价值 分散危险

第一,有效解决长期困扰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和产权规范问题。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银行及公司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具有清晰的产权界定和多元化产权结构。而原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界定不清,所属主体单一,这是国有商业银行机制性缺陷的根本问题所在,不对这一问题进行突破,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将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通过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和在海外上市,就可以使产权界定与约束放在国际的标准与背景之下,使资本及法律的约束更加强化,从真正意义上解决规范产权问题。

第二,促使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

首先,要成功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和在海外上市,就必须按照国际公司治理及上市公司标准与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其次,引进了国外战略投资者和在海外上市,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引进了公司治理的成功经验和系统做法。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和海外股权所有者参与股东大会,派出董事进入董事会,并影响或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不仅使相关制度和制约机制更加健全,而且也使战略决策与重要事项议事程序更加严格和科学。既使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之间的关系及各方的权责定位更加明确,也使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及其责任体系更加有效。

第三,促使中国银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夯实经营基础,提高管理水平。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在海外上市,就需要按照国际上市公司的要求与规范,对银行的资产进行清理与评估,实施财务重组,明确银行发展战略,进行内部机构的调整与重组,建立严格的风险防范与内控体系。这既是一个遵照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化过程,更是一个品质锻造和经营基础与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

第四,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公信力和品牌价值,改变国际上对中国银行业的看法。如果不经过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和在海外上市的过程,就不为国际的同业所认可和接受,中国银行业也难以面对国际银行业,进行同台竞争和展开业务的合作与交流。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加入以及在海外上市,其"信号影响"效应,无疑从另一个方面改变了世界对中国银行业的看法,提高了国际投资者及国际社会对中国银行业的信心,使得中国银行业的品牌价值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得到极大的提升。

第五,为中国银行业建立更为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同时分散了国家和银行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和在海外上市,就把银行业置于国际较完善的资本市场之中,受到国际规范的严格监管与约束。不仅有更强有力的建立在国外产权之上的股东约束、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约束,更有来自国际市场、国际公众的约束以及国际媒体的监督,从而使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更透明、更合理、更科学、更符合法律规范和国际惯例,更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保证银行业的安全运行。因而,从这一角度说,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和在海外上市,恰恰是分散了国家和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

当然,并不能说中国银行业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在海外上市的功劳,中国银行业所取得的成就其因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和在海外上市也无疑是一个契机。由于有了这样一个契机,才有了多种因素作用催化的结果。当然中国银行业的问题也不是由此就全部解决了,中国的银行要真正成为世界先进银行,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加坚韧的努力。

第四篇:《中国外资》约稿函

《中国外资》杂志

《中国外资》创刊于1992年,是一本与中国外商投资领域息息相关的综合性刊物 (月刊)。国际刊号:ISSN 1004-8146 ,国内刊号:CN11-3073/F;邮发代号:80-386。

刊名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所题。原名誉会长为原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中国外资》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管、中国商务出版社主办、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北京中财网资讯有限公司协办 。

办刊总旨:《中国外资》以促进“政府与企业沟通”为办刊宗旨。十几年来,《中国外资》以诠释中国外资政策法规、解读招商引资领域热点问题、推广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经验,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权益而得到读者关注与业内的好评。

栏目简介——解读国家在外商投资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关栏目有: 封面文章 专家论坛 焦点人物 国际经贸 区域经济 商业视角 海外链接 行业新知 市场调研 资本运营 品牌战略 企业文化 热点分析 超市连锁 商业科技 投资理财 人力资源 电子商务 经营管理 物流平台 财会研究 经济论坛 学术前沿 观察思考 纳税筹划 营销策略 质量管理 审计天空

文章要求:

1、文稿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力求文字精炼、准确、通顺,文题简明扼要,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

2、文章结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电话、邮箱。

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4、编辑部收到作者稿件后,5个工作日内给作者反馈稿件处理情况。

5、所有来稿一律以word文档格式发送电子邮件,文责自负。

注:本刊来稿必复! 望作者来稿前与编辑部联系,以便查收。

联系人: 周 阳 高 虹 联系电话:010-66245160

E-mail: zhongguowaizi2008@vip.163.com zgwz2000@163.com

第五篇:在中国的外资企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行业各异、规模不一的外资公司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以求在中国不断增长的市场收益中分一杯羹。据《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显示,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量仅次于美国,高居全球第二位。根据商务部所做的统计,截止2010年底,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已超过65万家,累计使用外资金额近万亿美元。

众多的跨国公司均成立于高度发达的西方法治社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它们都意识到了企业伦理的在企业各项活动中的重要性。财富杂志所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拥有专门的道德行为规范手册,对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的重视已经成为这些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日趋理性,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从单纯的对产品的关注,转向越来越重视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活动中的伦理行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进行跨国经营的近50万家外资公司中有50%以上都未设立工会。国家商务部2010年11月做的统计则发现在2008--009年之间有上千名在外企工作的中国员工被无故解雇。而根据山东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的一项民意调查,70%的外企员工都难以休满国家的法定假期,并且有56%的外企员工表示在加班中并未能享受加班工资。而公安部更是在2009年查处了16家外资企业的商业诈骗行为。澳大利亚力拓集团的巨额商业行贿案件,以及2010年丰田公司在赔偿过程中对于美国和中国购买者的区别化对待更是让中国民众怀疑外资公司在国内经营中企业伦理执行方面的诚意。 诸多外资企业利用其跨国经营的特点,在企业伦理的履行方面采用双重标准,并将自身凌驾于中国的法律和社会规范之上。2008年汶川地震后一些外资企业在捐款过程中的欺骗行为引起了广大国内民众的关注,发生在2010年的世界五百强家乐福价格欺诈门更是登峰造极。不少外资企业遇到中国天花板,如日系韩系家电产品的市场日益萎缩,甚至更多的外资企业如百思买推出中国市场,这场看似是外资企业不服水土或者本土化不足或者冠以各种理由的原因背后,我们更是切实感到外资企业的企业伦理失范是导致折戟中国市场的主因。

外资公司企业伦理失范表现形式

企业伦理本身就包含多个方面,因此外资公司企业伦理失范也存在多种表现形式。根据笔者调查,并结合一些国内外学者对于跨国企业伦理失范方面的相关研究的成果,在中国的外资公司企业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

(1)商业贿赂

商业贿赂是商业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商业腐败行为。在2009年11月,中国中央纪律委员会监察部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3858起,涉案价值高达32.9亿元人民币。据南开大学的一份匿名调查报告显示,有50%以上的外资公司承认,为开拓中国市场,曾有过商业贿赂的行为。而据国内民间分析机构安邦集团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在1999--2008年的十年内,中国相关部门参与调查的近50万起商业贿赂的事件中,64%与外资公司有关系。在美国司法部对全球汽车巨头戴姆勒的调查中发现,在1998--2008年期间,戴姆勒中国公司及其员工共通过海外的第三方账户向中国政府官员行贿417.39万欧元,其行贿的方式包括贵重礼物、佣金以及旅游度假邀请等。

(2)环境污染

中国的环境污染管制力度同欧美发达国家比起来相对较弱,污染环境的治理成本相对较低。很多外资公司将对环境破坏较大的生产环节转移至中国。2009年8月,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公布了“中国水污染地图”,第一份环保违规名单中就包含了33家外资公司,而到了8月21日,名单中的外资公司数量超过了100家。其中不乏如肯德基、三星、通用汽车、雀巢、必胜客等中国公众熟知的品牌。

(3)对员工的不平等待遇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在2007年对120家外企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有44.17%在中国经营的跨国企业未按照国家颁布的《工会法》的要求设立工会。这其中就包括诺基亚、宝马、微软、丰田和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伊莱克斯公司甚至没有为其员工购买三险一金。

劳动力的相对廉价是吸引外企纷纷来中国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如迪斯尼、家乐福、沃尔玛这些公司都存在着工人工作时间过长、工资标准明显偏低、福利待遇不合理的社会责任问题。据调查发现,在三家为迪斯尼集团供货的外资工厂,工人平均每小时的薪水甚至仅有2.04—3.41元,比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少了近50%。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外资公司中工作的中国员工有60%都表示公司没有为员工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而根据凤凰网的报道,在中国很多做外包服务的外资工厂中,经营者在淡季强迫工人无薪休假,到了旺季却要求他们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而且不给他们支付法定的加班费用。

一些外资公司,尤其是一些做体力劳动外包的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工作环境非常的恶劣。在很多雇佣农民工的外资工厂中,都缺乏最基本的健康安全保障,由于工作引起的工伤也得不到工厂的赔偿。每年都有许多因民工抗议外资工厂的恶劣工作条件而罢工的案例。

(4)偷逃税款

很多跨国公司利用其全球经营的特点,关联企业之间在进行交易时,出于企业集团利益或经营目标的需要,在交易定价和费用分摊上,不是根据独立竞争的市场原则和正常交易价格,而是人为地故意抬高或压低交易价格或费用标准,从而使中国企业的利润转移到另一个关联企业账上,以此逃避在中国的正常纳税义务。国内很多经济学家指出,在中国经营的很多跨国公司都存在着一种违反正常商业逻辑的现象。在

2005--2009年之间,有52%的外资公司都报告在对华投资中出现亏损。然而却有80%以上的外企却在逐渐扩大其对华投资规模。国家税务局的官员认为,60%以上所报告的亏损都是为逃避税款而人为制造出来的亏损。

(5)侵害消费者权益

一般说来,消费者权益包括产品安全性、产品质量、产品信息透明、问题产品处理、消费者纠纷解决五个方面的内容。总的来说,外资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做得很好,甚至可以成为国内同行效仿的楷模。但是包括很多知名企业的外资公司在消费者的权益方面也出现过一些问题。2005年世界快速消费品巨头宝沽公司旗下的著名化妆品品牌SK-II的护肤品中被发现含有铬和钕等重金属成分以及氢氧化钠等腐蚀成分,引发了消费者大量退货的情况。而宝洁公司却在退货过程中设立了多重门槛,并且发表声明表示SK-II中的烧碱属于化妆品的常用成分,拒绝向维权的消费者提供赔偿。其居高临下的态度遭到很多消费者的不满过后,宝洁公司又宣布将SK-II产品撤出中国市场,给退货的用户造成了诸多不便。还有一些跨国公司在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上完全达不到其在发达国家的水平。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公司惠普(HP)的笔记本电脑售后服务就常常遭遇消费者投诉。2010年的3.15晚会上惠普客户体验管理员袁明将惠普笔记本的质量问题归咎于用户的使用环境的说法更是引发了公众的愤怒。根据人民网IT频道2009年刊登的《惠普售后服务草率惹恼用户》一文的报道,很多消费者因为新买笔记本异常情况未得到惠普售后服务部门妥善解决而造成主板被烧坏,之后惠普公司拒绝继续提供维修服务。另外,一些外资公司在提供产品及售后服务的信息上大玩文字游戏,故意误导消费者的情况也很常见。

2010年家乐福价格欺诈事件更是使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情况登峰造极。

(5)社会公益参与不足

社会公益包括从民生、教育、灾难救助以及对东道国本土文化的支持等方面,这类慈善事业是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企业伦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抽样调查显示,外资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度并不逊色于国有企业以及国内的民营企业,但是60%以上的在华跨国公司从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根据2009年公布的中国慈善排行榜的统计数据, 222家企业合计捐赠共计20.7亿元,加上以个人名义捐款的慈善家的19.1亿元捐款总额,2009年榜单统计善款总额累计为39.8亿元人民币。而在这其中,跨国公司仅有24家被列入了榜单中,捐赠合计为2.47亿元,所占比例仅为6.2%。这些数据表明,仍有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公益捐赠比较冷漠。

外资公司企业伦理失范成因分析

企业伦理失范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与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及企业管理者的伦理素质息息相关。然而很多在国外将企业伦理执行得非常好的外资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活动当中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一些优良的企业传统,这显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某一位管理者。外资公司所存在的企业伦理失范的成因主要是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1)市场机制

在市场经济当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市场的自我调控,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和企业的经营情况。就中国在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当中,市场体系还没能得以充分地建立起来,市场信息不对称、自由竞争不充分及市场隐性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仍普遍存在,为一些外资企业的不道德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一个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后,他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有来自其他外资公司的竞争,同时还要遭遇一些中国本土公司的竞争。由于国内市场经济仍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很多中国本土企业,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的商业伦理意识十分淡薄,在市场竞争中常常采用一些违背市场道德的方式。比如说侵犯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非法雇用童工,拖欠员工工资以及在办公中使用盗版软件等,由于在这些环节中节约了很多成本,使得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诸多严格遵守市场伦理的外资企业的产品有着很大的价格优势,从而对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产生了负面影响。2007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毒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事件最终严重损毁了诸多国内食品企业的公众形象。然而在更多时候,很多国内公司违背企业伦理的活动并不为公众所知。尤其是它们侵犯外资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甚至常常得到公众的鼓励,这样就将外资公司在与它们的竞争中推向了非常被动的位置,迫使它们也同样采用一些不伦理的经营方式以求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2)社会制度

在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的情况下,国家通过立法、执法来引导和监督企业行为是影响企业伦理的重要因素。就目前中国法制建设的情况而言,尽管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但是很多法律条款仍然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在这一阶段也极为普遍,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是促使商业腐败、反伦理行为发生的重要外因之一。

法律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运作的最重要的机制。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在利用法律手段来组织、引导和管理经济活动、调整经济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先后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广告法》、《环境资源保护法》等一系列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市场运作和保障企业经营道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中国商业法律建设仍旧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立法这一重要环节上,因为中国的改革模式仍旧处在探索的阶段,很难针对未来改革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条款,所以在很多方面是已有的法律法规所无法完善达到的,导致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外资公司通过钻法律空子,打擦边球的方式来获取更大的商业回报。而在相关部门的执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以及收受贿赂等现象十分普遍,企业伦理的有效执行就无法得到相应的制度保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外资公司的企业伦理表现低下并不是因为其内部的中国籍员工个人修养要比外国员工要差,而是由于中国商业法律执行中的低效力。

信用制度特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和企业资信活动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它包含了个人信用制度和企业信用制度两个方面。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复杂的信用关系网络之上的信用经济,交换双方都以信用作为守约的条件,构成相互信任的经济关系的。如果任意一方不守信用,平等交换的市场关系就会遭到破坏,而不平等交换在市场的作用下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因此,信用经济的有序运行需要一整套严格的信用制度作为保证。就目前来看,中国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善,缺少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而在商业交易中,一个企业的信用记录无法查证,企业之间相互隐瞒的情况非常普遍。由于市场上交易的双方都无法真实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直接导致对合同表现度无法准确判断,增加了合同违约的防范难度。很多外资公司处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或仅仅是单纯地保障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在商业交易中采用一些不道德的行为。

(3)公司内部制度

众多的事实说明,企业行为选择通常是与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的制度文化紧密相连的。如果企业将其所应当遵循的伦理准则规范化、书面化以形成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则可以在企业伦理的执行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于进入中国的外资公司通常都是一些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它们中的多数在企业伦理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然而在调查中发现,仍然有一部分外资公司并没有将商业道德明确地列入其中国分公司的各项规章当中。从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公司有明确的企业伦理行为规范”这一问题中,外资公司的平均得分为

3.57。调查显示选择有点符合、符合和非常符合的人占被调查者总体样本的比例为57.8%。这便意味着,有接近一半的企业并没有专门的企业伦理制度,或者其伦理制度不为员工所知,仅仅是一纸空文。伦理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内部成员在工作行为中缺乏道德参照系,当其参与遵循或者违背企业伦理的活动时也没有相关的正面或者负面的激励,因此便为不符合企业伦理行为的发生埋下了种子。

(4)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负面的消息传播能力通常比正面信息更强。对于外资公司的伦理行为,中国的社会舆论常常呈现出一种负面反馈的作用。

通过随机抽取了261条新浪网、腾讯网和搜狐网三大门户网站从2009年9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发布及转载的涉及到在华经营的大型外资企业的报道,其中包含有负面信息的报道占138条,占到了总量的52.9%;中性的报道为89条,占34.1%;而带有正面信息的报道仅有34条,只占总量的13%。事实证明,很多外资的大公司在中国所参与的环境保护、教育及慈善等公益事业的活动并不为公众所知晓31。媒体的监督对外资公司在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履行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是一味地负面报道在损毁了部分外企企业形象的同时也扼杀了很多外企亲社会行为方面的积极性。当企业在执行企业伦理责任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时,它们就将会回归一个商业组织的本质属性:最大限度地赢取利润。这便包括压低一切成本,包括在公益活动中所付出的成本。

盲目排外的人经常使用互联网发布一些关于外企不伦理行为的虚假信息。根据梅根娜在2009年对19个国家社会化媒体应用方面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网民在网络信息发布方面的社会责任感是最低的,平均得分仅为0.29,远远低于排名第一位的荷兰网民的0.8432。而据《商业周刊》的报道,一些在中国经营的外资公司常常遭到中国国内同行竞争对手在社会化媒体上的诋毁。

相当多的跨国公司长期致力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社会公益事业,比如说蒂森克虏伯集团(ThyssenKrupp)长期向中国的残疾学校捐款,英国石油公司(BP)长期为减少中国地区污染方面的基金会提供支持,飞利浦公司则长期向中国的贫困地区免费发放通讯工具等,但是公众对于信息接收的选择性,它们的努力难以到公众的认可,而在一些时候由于企业内部资源有限性的限制,无法在第一时间参与履行公众所期望的某一特定社会责任,它们的声誉反而会遭到很大的损毁。企业在社会责任承担方面选择权的缺失以及对于被动公关活动的无奈也是企业伦理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资公司在中国企业伦理提升途径

外资公司企业伦理表现的提升不能单靠企业自身,而需要包括企业层面、法制层面、政策层面和社会层面四方面的合力。

(1)企业层面

在跨国公司发展过程中,统一的全球发展战略是其控制境外企业、实施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是跨国公司实施经营战略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综合来说,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一种隐性的企业管理体制,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虽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却是公司长期发展的致胜法宝。跨国公司只有建立以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将企业伦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其才能具有真正的意义。

外资公司在确立企业文化时,除了体现上述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外,还必须把跨文化、跨环境等变异的因素考虑进来,充分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积极有效的管理思想,形成一套适用于中国的经营模式,坚持以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核心,这样才能在国际资本追逐的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获得长远发展。

企业伦理文化的构建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伦理中所包含的核心理念在企业员工意识中的内化过程。外资公司应该制定系统地企业伦理培训计划,让其员工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伦理理念,自觉地将其作为自身行为的参照标准。

尽管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软性的规范体系,但是如果缺乏制度的硬性约束,

其很难发挥理想的效用。企业伦理理念的制度化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成员的是非观念,从而

增强企业伦理理念的约束力。

(2)法制层面

要杜绝跨国公司在中国频繁出现的企业伦理失范行为,完善法治、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势在必行。在对待外资公司遵循企业伦理的问题上,中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发挥法律在调控商业和社会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来约束企业行为收获到了显著的效果。在美国和欧洲,都出台了一些法律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包括通过在企业基本法里加上企业伦理的条款,要求企业管理层重视遵循伦理规范;专门立法明确企业伦理内容,明确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遵守商业道德,如明确慈善捐款的税前扣除比例等事项;规定企业遵循伦理规范的信息公开制度,保证社会大众对企业遵循伦理规范的状况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司法判例鼓励企业遵循伦理。然而面对日益凸显的外资公司企业伦理失范问题,为帮助本土企业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政府必须加快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步伐,尽早制定具体的《企业社会责任具体标准》、《跨国公司企业伦理守则》等,积极引导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义务。

(3)政策层面

外资公司在中国各地投资离不开中国政府和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帮助和促进外资公司履行企业伦理责任是中国政府保障民生、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可喜的是,在土地、环境等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是否能增加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己成为地方政府吸引外来投资时考虑的首要问题,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产出效果、控制环境污染也己成为地方政府考核招商业绩的重要指标,环保型企业、税源型企业已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新热点。政府在促进外资公司遵循企业伦理规范时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首先是要转变商引资的观念,废除一些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通过设置环保、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等准入门槛,引导优秀的、有责任心的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从源头上保障其遵循中国市场中的企业伦理;二是要积极研究相关的激励政策,对积极遵循企业伦理的外资公司给予有形和无形的奖励,从各方面刺激外资公司遵循企业伦理;三是要建立并严格执行处罚和清退制度,对不遵循企业伦理的外资公司坚持给予严厉的处罚,通过奖善罚恶、奖罚分明,必要时采取行政手段给予干预,迫使跨国公司主动遵循企业伦理规范。

(4)社会层面

根据企业“干系人”实践理论,包括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公众作为企业干系人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监督是对抗企业滥用权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法律约束的重要保障。同时,公众监督成本低、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快而深远,其对相关公司的约束力也较强。因此,增强公众的监督可以有效促使外资公司履行其企业伦理责任。但是,媒体应该在公众监督公司企业伦理履行情况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公众懂得应该去监督什么,该通过什么渠道去监督。

新闻传媒尤其是电视与网络传媒是当代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传播的信息内容和理念对于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气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影响,公众舆论压力对品牌形象的影响之大不可低估。由于媒体对信息的放大作用,新闻媒体既是信息的披露者,是人们了解外部事件直接或间接的载体,也是社会责任问题的促进者和协助解决者,影响着公众对品牌的印象,影响着公众对品牌产品与服务的认知。因此,充分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可以帮助社会公众确立正确的社会责任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外资公司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上一篇:中国最美小镇范文下一篇:整改方案范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