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吸引外资排名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吸引外资排名

2015年上半年寿险、财险、中资、外资保险公司排名

http:///

2015年上半年寿险、财险、中资、外资保险公司排名

保险公司综合排名: 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 中国人保 新华保险 太平洋保险 中国太平 中邮人寿 建信人寿 泰康人寿 阳光保险

1-7月寿险业务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中资)分别为:

中国人寿25322011.37万元

平安寿险13601525.74万元

新华保险8003553.83万元

太保寿险7352101.28万元

人保寿险7161417.55万元

太平人寿5368097.12万元

生命人寿4361837.94万元

泰康人寿4479540.07万元

安邦人寿3871684.06万元

http:///

阳光人寿2255920.72万元

1-7月产险业务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中资)分别为:

人保股份16747849.82万元

平安财险9462270.85万元

太保财险5563663.57万元

国寿财产2817578.95万元

中华联合2465641.14万元

阳光财产1461874.24万元

太平保险914380.72万元

天安财险779614.40万元

英大财产548886.02万元

华安财险464917.40万元

1-7月产险业务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外资)分别为:

安盛天平397768.30万元

中航安盟88626.75万元

美亚保险83895.83万元

安联保险51366.91万元

三星保险48267.02万元

富邦财险47005.15万元

利宝互助46015.35万元

http:///

三井住友38267.24万元

国泰财产36018.50万元

东京海上31868.30万元

1-7月寿险业务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外资)分别为:

工银安盛1553908.20万元

友邦保险684887.69万元

招商信诺502802.45万元

中意人寿446875.31万元

中美联泰421806.54万元

信诚保险368769.39万元

交银康联329103.24万元

中英人寿251892.99万元

中宏人寿213398.62万元

华泰人寿174015.95万元

第二篇:中国吸收外资政策

(生效日期:--失效日期:)

一、外商投资的法律框架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法规,是指我国制定的调整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立、变更,终止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三部基本法及其实施细则。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但上述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中外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是一种涉外经济合同,受我国《合同法》的约束。

除此之外,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经营、终止、清算,我国还相应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等,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效地保护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增强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安全感,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已与相关国家签订了鼓励与相互保护投资协定及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

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一般分为直接投资方式和其他投资方式。采用最多的直接投资方式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和合作开发。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亦称股权式合营企业。它是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其特点是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按各自的出资比例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各方出资折算成一定的出资比例,外国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各种方式最早兴办和数量最多的一种。目前在吸收外资中还占有相当比重。

(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亦称契约式合营企业。它是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或提供合作条件举办的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各方签订的合同中确定。举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一般由外国合作者提供全部或大部分资金,中方提供土地、厂房、可利用的设备、设施,有的也提供一定量的资金。

(三)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根据外资企业法的规定,设立外资企业必须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应至少符合下列一项条件,即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产品全部或者大部分出口的。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

(四)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是海上和陆上石油合作勘探开发的简称。它是目前国际上在自然资源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其最大的特点虽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合作开发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勘探、开发和生产阶段。合作开发比较以上三种方式,所占比重很小。

(五)新的投资方式

在不断扩大投资领域,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我们还在积极探索和拓展利用外资的新方式。

1、BOT:在基础设施领域的BOT项目已开始尝试,如广西来宾电厂的BOT项目已获得批准。

2、投资性公司:1995年4月,外经贸部发布了《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暂行规定》,以鼓励境外大公司开展其系列投资计划。目前已设立了160多家投资性公司,这些公司的投资活动正在不断扩大。

3、外商投资股份公司:股份公司可以发起方式或募集方式设立,现有的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可申请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4、购并:跨国购并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三、外商投资企业管理程序:

(一)设立程序:

根据国家现行法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实行政府逐项审批登记制度。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一般经过四个步骤:

1、呈报设立企业的项目建议书,经有关部门(计划部门或技术改造管理部门)批准后,投资各方才能进行以项目可行性研究为中心的各项工作;

2、呈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投资各方可商签设立企业的合同、章程等法律文件;

3、呈报设立企业的合同、章程,经外经贸部门批准后由审批机关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4、投资者凭审批机关颁发的批准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手续。

外资企业的设立程序较为简单,在项目初步申请报告经政府审批机关书面答复同意后,即可呈报正式申请书、公司章程等有关文件,经批准后,凭批准证书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二)经营期限及企业终止:

1、经营期限: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期限,根据不同行业和项目的具体情况,由投资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协商确定,一般为10-30年,最长可为50年,经国务院特殊批准可不规定年限。对约定经营期限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满时,企业终止;如其投资各方意延长经营期限,可在距经营期满180天前向审批机关申请,取得批准。

在企业经营期间,企业具有其经营自主权。政府对外商投资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实行征收的,要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2、终止:外商投资企业出现终止条件时,应由企业提出终止申请,报审批机关核准,核准日期即为企业终止的日期。

(三)审批权限:

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分级管理,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有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下的审批权限,地方政府可在此权限内自行审批设立非限制性项目;限制类及限额以上的项目,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审批。

四、中国吸收外资的基本政策

(一)产业政策

1、《暂行规定》和《指导目录》

为了使外商投资更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避免盲目投资现象,1995年6月,我国制订并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法规形式将吸收外商投资的产业政策公布于众,提高了政策的透明度。这个规定和目录将产业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4大类,令投资者一目了然。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1997年12月,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了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突出了产业重点,更加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的原则,同时充分体现了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政策。修订后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举办出口型企业,将产品100%外销的允许类项目列入鼓励类目录。

2、鼓励外商投资的项目

目前鼓励外商投资的项目主要包括:农业新技术、农业综合开发和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工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出口创汇项目;综合利用资源和再生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的项目;能够发挥中西部地区优势的项目等。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传统产业和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继续发展符合产业政策的劳动密集型项目。

3、对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采取先行试点,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制订法律法规,规范发展,逐步扩大。

目前,商业、对外贸易领域、金融、保险、运输、国际货运代理、法律服务、旅游、广告、医疗卫生、会计、资产评估、教育、租赁、工程设计、咨询、房地产等领域已不同程度地向外商开放,服务业对外开放已由过去的个别部门发展到了多行业、多部门,已初步建立了整体格局。

(二)地区政策 在继续发挥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优势,支持东部地区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型产业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

目前鼓励外商到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政策主要有:

1、中西部地区可选择确有优势的产业和项目,经国家批准后,享受《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项目政策,对限制类和限定外商股权比例项目的设立条件和市场开放度,可比东部地区适当放宽;

2、适当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的国内配套资金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主要用于该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环保建设项目;

3、设在中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三年内,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4、鼓励东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再投资,外商投资比例超过25%的项目,视同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相应待遇;

5、允许沿海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承包经营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

6、允许中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其省会或首府城市选择一个已建成的开发区,申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7、国家将优先安排一批农业、水利、交通、能源、原材料和环保项目在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并加大对项目配套资金及相关措施的支持。

(三)税收政策

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低税收政策,并对国家鼓励投资的行业、地区实行税收优惠。目前,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及外籍个人(包括港、澳、台胞)的税种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流转环节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城市房地产税等。

1、所得税

(1)所得税税率:对外商投资企业所得按33%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对在经济特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沿海开放地带和各省的省会城市设立的企业按24%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减免税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从获利起二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待遇;对设在中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的外商投资企业,在5年的减免税期满后,还可延长3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对外商投资设立的先进技术型企业,可享受二年免税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待遇;对出口型企业,除享受上述两免三减所得税优惠外,只要企业年出口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70%以上,则均可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对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采购国产设备,如该类进口设备属进口免税目录范围,可按规定抵免企业所得税。

2、流转环节税

(1)自1994年1月1日起,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与国内企业统一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对外国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技术转让免征营业税。对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采购国产设备,如该类进口设备属进口免税目录范围,可全额退还国产设备增值税。

3、进口环节税

(1)关税税率:中国政府自91年起8次降低进口关税税率。目前平均关税税率已降至16.5%。

(2)进口设备免税:目前对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外商投资和国内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五、当前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

为扩大吸收外资,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利用外资工作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9年8月,外经贸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局等部门就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制定了有关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

1、对已设立的鼓励类和限制乙类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先进技术型和产品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改造,在原批准的生产经营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可按《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2、对属于鼓励类和限制乙类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采购国产设备,如该类进口设备属免征进口税收范围,可全额退还国产设备增值税。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以及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其采购的国产设备按有关规定抵免企业所得税。

3、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在投资总额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可按《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4、外国企业向我境内转让技术免征营业税;凡属技术先进或者条件优惠的,经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

5、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10%及以上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的应纳税所得额。具体比照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执行。

6、为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经税务机关批准,可允许1993年底前成立的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在2000年底前,选择执行“不征不退”或“免抵退”政策(只能选择一次)。

(二)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1、外商投资企业境内融资时,允许中资商业银行接受外方股东担保。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以外汇质押方式向境内中资外汇指定银行申请人民币贷款。外商投资企业所有外汇资金均可作质押;对外汇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可由境外金融机构或境内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保证;取消外汇质押、外汇担保项下的登记手续和对提供外汇担保的外资银行信用等级的特别限制。外方股东担保和外汇担保人民币贷款应符合产业政策,可用于满足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需求,但不得用于购汇。

2、设立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缓解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时中方股本金不足问题,同时允许境内中资商业银行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方股东应增加的股本金同步到位的前提下,对中方股东发放一定比例的股本贷款。

3、允许境内外商投资企业以其外方投资者海外资产向境内中资银行的海外分行提供抵押,由中资商业银行的海外分行或国内分行向其发放贷款。

4、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可申请发行A股或B股。

5、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向在国家重点鼓励的能源、交通等领域投资的外国投资者提供政治风险保险、履约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服务。

(三)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

1、中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目录,报经国家批准后实施。目录内项目可享受《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项目政策,对其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按《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2、放宽中西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领域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条件,放宽中西部地区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持股比例限制。

3、对设在中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的三年内,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4、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再投资的项目,凡外资比例达到25%以上的,均可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5、允许沿海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承包经营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

6、允许中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其省会或首府城市选择一个已建成的开发区,申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进一步改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1、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适时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调整。为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的需要,应适当减少《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要求中方控股和不允许外商独资等限制项目。

2、凡属鼓励类且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的外商投资项目,均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备案。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收到备案报告后,如有不同意见要在一个月内予以答复。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人民政府要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项目及企业设立的审批手续,加快审批进度。

3、进一步完善对经常项目下售汇真实性审核的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缩短审核时间;对因特殊情况无法使用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核查而需以函调方式核查的,应提高核查速度。外商投资企业可凭企业设立时的技术转让协议及批准文件办理其技术引进项下的售付汇手续。外商投资企业可在限额内将外汇结算帐户中的存款转为定期存款。按属地管理原则,下放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的审批权限,取消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备案登记制度。

4、逐步缩小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的强制性价值鉴定范围、改进鉴定办法,对外商独资企业进口设备不再进行强制性价值鉴定。规范海关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加快通关速度。坚决制止对外投资企业的乱收费、乱检查和各种摊派。

5、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外商投资企业,不再缴纳场地使用费。

6、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政策规定进行清理,尽快调整不利于吸引外资的有关政策规定,健全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篇:中国引进外资的影响

——以食品产业为例

外资利弊

利:

①推动经济增长。据有关分析,1980-1999年间,在中国GDP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中,约有2.7%来自于利用外资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国际货币基金会研究成果说,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10.1%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中,直接由外资产生的贡献约3%。

②促进资本形成,提高工业产值与增加值。以国内资本形成总额(GCF)计算,1983年外国直接投资仅占中国国内资产形成总额的0.9%。1993年为12.1%,1994年达到15.11%的最高水平,在2002年为10.1%,从1993年到2002年,FDI占中国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平均每年为12.5%。外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产值的比例从1993年的9.2%增加到2002年的33.4%。此外,外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中国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从1994年的11.0%增加到2002年的25.7%。

③提升出口规模,创造外汇。外资企业在1993年出口金额为917.4亿美元,2002年为1699.4亿美元。外资企业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例从1993年的27.5%增加到2002年中的52.2%。2002年外商在中国的银行结售汇顺差值471.3亿美元,占中国的银行结售汇顺差值的72.7%,是同期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值的63.7%。虽然过去几年外资企业的外汇顺差并不显著,但通过比较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进出口的产品构成发现,外资企业的资本品的进口平均高于国内的10-15%。也就是说,外资企业的进口主要是资本品,而不是以原材料为主的中间品,能够形成未来的生产能力。

④提供就业机会。2002年末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就业人员超过2350万人,占中国城镇劳动人口的比重约11%。

⑤促进技术转移和生产率提高。外资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技巧。过去20年,外企引进了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项目,不仅弥补了中国与外界的技术差距,还开发出许多新产品。计算表明,外资企业平均规模比国内企业大43%,资产对劳动的比率较高。除采用更多资本外,外企比国内企业资本生产率更高,劳动生产率也比国内企业高88%。在利用国内稀缺资源方面,外资企业更有效率,外资企业并没有与国内企业争夺资源,相反,外资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⑥产生外部效应,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跨国公司的进入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发展,一家跨国公司进入,60%的配套商跟进,促使国产化和员工的本地化。外资企业推动了中国市场竞争,其先进技术和优良业绩对中国国内企业带来了压力,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提升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弊:

①国内资源浪费严重,生态失衡。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吸引外商的重要因素,但是国

内并没有如愿形成完善的最终产品市场。外商垂直型的投资多为进料加工,这就使在华的贸易演变为加工贸易形式,也就是说,在华的生产线只是加工链条。外商耗费我国的资源进行没有节制的生产与开发,而最终的成品又可以在我国广阔的市场上大量销售,既避免了在本国生产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又获得不菲的利润,可谓一举两得。

而我国则是以牺牲大量的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来所谓的发展,是为外人服务的发展,也是最不利的发展

② 发展出现偏差。由于中国企业依赖外商提供技术,自我创新能力不强,处在被动的角色,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配套能力很低。因此,在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且依靠外资严重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外源经济崇拜”和“内源经济歧视”

③ 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各个产业,影响中国经济命脉。国外资本有着充足的资本实力,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与转型中,并购了许多中国的资产与资源,对中国的许多行业有很强的控制力,谨防外资的垄断是我们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时刻不能忘记的。

食品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外资有利影响

① 国外资本的进入中国食品行业带来了新的饮食文化,新的饮食方式,带来了新的消费形

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② 促进了国内外食品行业的交流,食品从最初的生产到加工的流程与技术都得到了升级,

促进了食品的营养成分的丰富与食品安全的提升。

外资的大并购

但在食品行业,也是国外资本展现其多年所积累的资本力量的巨大舞台。

外资私募大举进军中国食品业

近年外资收购中国知名餐饮及食品饮料品牌概览

时间被收购方收购方收购金额交易进展

2011年7月金钱豹 安佰深未透露已完成

2011年7月徐福记 雀巢集团雀巢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权待商务部审批

2011年6月水井坊 帝亚吉欧帝亚吉欧以1.4亿元人民币将所持水井坊大股东全兴集团股权由49%增至53%已获批

2011年5月小肥羊 百胜集团百胜以45.6亿港元将所持小肥羊股权由27.3%增至93.2%待商务部审批

2011年4月银鹭食品 雀巢集团雀巢收购银鹭60%股权,价格未透露待商务部审批2010年11月福达食品 亨氏集团亨氏以1.65亿美元收购福达100%股权已获批

2010年11月康师傅 朝日啤酒朝日以435亿日元收购康师傅6.5%私募新股股权已完成2010年11月重庆啤酒 嘉士伯啤酒嘉士伯以23.85亿元人民币将所持重庆啤酒股权由17.46%增至29.71%已获批

2010年2月云南山泉 雀巢集团雀巢收购云南山泉70%股权,价格未透露已获批2009年5月青岛啤酒 朝日啤酒朝日以6.7亿元美元收购青啤19.99%股权已完成

2009年3月汇源果汁 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欲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全部已发行股本被商务部否决

2004年1月粤海啤酒 喜力啤酒喜力以5.8亿港元收购粤海啤酒21%股权已完成2004年6月哈尔滨啤酒 美国AB公司AB以51亿港元收购哈啤99.66%股权已完成2001年10月四川豪吉 雀巢集团雀巢收购中国第二大鸡精生产品牌四川豪吉60%股权已完成

并且带来了粮食保障的安全:2010年9月,河北、河南、浙江等小麦和稻谷主产区,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量比去年明显减少,减幅达四成。很多外资粮食加工企业的大量收购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反垄断,我们的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转移的加剧,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外资并购份额日益扩大。能源生产、机械制造、食品消费品生产、商业、金融服务业成为外资并购的重要领域。一些跨国公司对中国一些重点企业实施并购,激起了业界关于外资并购是否会危及国家安全的争论。

对外资并购本国企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的制度在美国等许多国家早已施行。中国也已初步建立了对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2006年,中国商务部等6部门出台《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明确规定对恶意的外资并购进行审查和监管。事实证明,这些政策并未对外商投资行为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在中国继续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效应下,外商投资企业规模继续扩大。

“中国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化。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3部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以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为中心的利用外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反垄断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将会为中外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说。

第四篇:在中国的外资企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行业各异、规模不一的外资公司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以求在中国不断增长的市场收益中分一杯羹。据《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显示,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量仅次于美国,高居全球第二位。根据商务部所做的统计,截止2010年底,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已超过65万家,累计使用外资金额近万亿美元。

众多的跨国公司均成立于高度发达的西方法治社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它们都意识到了企业伦理的在企业各项活动中的重要性。财富杂志所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拥有专门的道德行为规范手册,对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的重视已经成为这些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日趋理性,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从单纯的对产品的关注,转向越来越重视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活动中的伦理行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进行跨国经营的近50万家外资公司中有50%以上都未设立工会。国家商务部2010年11月做的统计则发现在2008--009年之间有上千名在外企工作的中国员工被无故解雇。而根据山东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的一项民意调查,70%的外企员工都难以休满国家的法定假期,并且有56%的外企员工表示在加班中并未能享受加班工资。而公安部更是在2009年查处了16家外资企业的商业诈骗行为。澳大利亚力拓集团的巨额商业行贿案件,以及2010年丰田公司在赔偿过程中对于美国和中国购买者的区别化对待更是让中国民众怀疑外资公司在国内经营中企业伦理执行方面的诚意。 诸多外资企业利用其跨国经营的特点,在企业伦理的履行方面采用双重标准,并将自身凌驾于中国的法律和社会规范之上。2008年汶川地震后一些外资企业在捐款过程中的欺骗行为引起了广大国内民众的关注,发生在2010年的世界五百强家乐福价格欺诈门更是登峰造极。不少外资企业遇到中国天花板,如日系韩系家电产品的市场日益萎缩,甚至更多的外资企业如百思买推出中国市场,这场看似是外资企业不服水土或者本土化不足或者冠以各种理由的原因背后,我们更是切实感到外资企业的企业伦理失范是导致折戟中国市场的主因。

外资公司企业伦理失范表现形式

企业伦理本身就包含多个方面,因此外资公司企业伦理失范也存在多种表现形式。根据笔者调查,并结合一些国内外学者对于跨国企业伦理失范方面的相关研究的成果,在中国的外资公司企业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

(1)商业贿赂

商业贿赂是商业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商业腐败行为。在2009年11月,中国中央纪律委员会监察部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3858起,涉案价值高达32.9亿元人民币。据南开大学的一份匿名调查报告显示,有50%以上的外资公司承认,为开拓中国市场,曾有过商业贿赂的行为。而据国内民间分析机构安邦集团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在1999--2008年的十年内,中国相关部门参与调查的近50万起商业贿赂的事件中,64%与外资公司有关系。在美国司法部对全球汽车巨头戴姆勒的调查中发现,在1998--2008年期间,戴姆勒中国公司及其员工共通过海外的第三方账户向中国政府官员行贿417.39万欧元,其行贿的方式包括贵重礼物、佣金以及旅游度假邀请等。

(2)环境污染

中国的环境污染管制力度同欧美发达国家比起来相对较弱,污染环境的治理成本相对较低。很多外资公司将对环境破坏较大的生产环节转移至中国。2009年8月,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公布了“中国水污染地图”,第一份环保违规名单中就包含了33家外资公司,而到了8月21日,名单中的外资公司数量超过了100家。其中不乏如肯德基、三星、通用汽车、雀巢、必胜客等中国公众熟知的品牌。

(3)对员工的不平等待遇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在2007年对120家外企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有44.17%在中国经营的跨国企业未按照国家颁布的《工会法》的要求设立工会。这其中就包括诺基亚、宝马、微软、丰田和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伊莱克斯公司甚至没有为其员工购买三险一金。

劳动力的相对廉价是吸引外企纷纷来中国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如迪斯尼、家乐福、沃尔玛这些公司都存在着工人工作时间过长、工资标准明显偏低、福利待遇不合理的社会责任问题。据调查发现,在三家为迪斯尼集团供货的外资工厂,工人平均每小时的薪水甚至仅有2.04—3.41元,比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少了近50%。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外资公司中工作的中国员工有60%都表示公司没有为员工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而根据凤凰网的报道,在中国很多做外包服务的外资工厂中,经营者在淡季强迫工人无薪休假,到了旺季却要求他们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而且不给他们支付法定的加班费用。

一些外资公司,尤其是一些做体力劳动外包的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工作环境非常的恶劣。在很多雇佣农民工的外资工厂中,都缺乏最基本的健康安全保障,由于工作引起的工伤也得不到工厂的赔偿。每年都有许多因民工抗议外资工厂的恶劣工作条件而罢工的案例。

(4)偷逃税款

很多跨国公司利用其全球经营的特点,关联企业之间在进行交易时,出于企业集团利益或经营目标的需要,在交易定价和费用分摊上,不是根据独立竞争的市场原则和正常交易价格,而是人为地故意抬高或压低交易价格或费用标准,从而使中国企业的利润转移到另一个关联企业账上,以此逃避在中国的正常纳税义务。国内很多经济学家指出,在中国经营的很多跨国公司都存在着一种违反正常商业逻辑的现象。在

2005--2009年之间,有52%的外资公司都报告在对华投资中出现亏损。然而却有80%以上的外企却在逐渐扩大其对华投资规模。国家税务局的官员认为,60%以上所报告的亏损都是为逃避税款而人为制造出来的亏损。

(5)侵害消费者权益

一般说来,消费者权益包括产品安全性、产品质量、产品信息透明、问题产品处理、消费者纠纷解决五个方面的内容。总的来说,外资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做得很好,甚至可以成为国内同行效仿的楷模。但是包括很多知名企业的外资公司在消费者的权益方面也出现过一些问题。2005年世界快速消费品巨头宝沽公司旗下的著名化妆品品牌SK-II的护肤品中被发现含有铬和钕等重金属成分以及氢氧化钠等腐蚀成分,引发了消费者大量退货的情况。而宝洁公司却在退货过程中设立了多重门槛,并且发表声明表示SK-II中的烧碱属于化妆品的常用成分,拒绝向维权的消费者提供赔偿。其居高临下的态度遭到很多消费者的不满过后,宝洁公司又宣布将SK-II产品撤出中国市场,给退货的用户造成了诸多不便。还有一些跨国公司在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上完全达不到其在发达国家的水平。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公司惠普(HP)的笔记本电脑售后服务就常常遭遇消费者投诉。2010年的3.15晚会上惠普客户体验管理员袁明将惠普笔记本的质量问题归咎于用户的使用环境的说法更是引发了公众的愤怒。根据人民网IT频道2009年刊登的《惠普售后服务草率惹恼用户》一文的报道,很多消费者因为新买笔记本异常情况未得到惠普售后服务部门妥善解决而造成主板被烧坏,之后惠普公司拒绝继续提供维修服务。另外,一些外资公司在提供产品及售后服务的信息上大玩文字游戏,故意误导消费者的情况也很常见。

2010年家乐福价格欺诈事件更是使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情况登峰造极。

(5)社会公益参与不足

社会公益包括从民生、教育、灾难救助以及对东道国本土文化的支持等方面,这类慈善事业是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企业伦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抽样调查显示,外资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度并不逊色于国有企业以及国内的民营企业,但是60%以上的在华跨国公司从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根据2009年公布的中国慈善排行榜的统计数据, 222家企业合计捐赠共计20.7亿元,加上以个人名义捐款的慈善家的19.1亿元捐款总额,2009年榜单统计善款总额累计为39.8亿元人民币。而在这其中,跨国公司仅有24家被列入了榜单中,捐赠合计为2.47亿元,所占比例仅为6.2%。这些数据表明,仍有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公益捐赠比较冷漠。

外资公司企业伦理失范成因分析

企业伦理失范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与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及企业管理者的伦理素质息息相关。然而很多在国外将企业伦理执行得非常好的外资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活动当中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一些优良的企业传统,这显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某一位管理者。外资公司所存在的企业伦理失范的成因主要是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1)市场机制

在市场经济当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市场的自我调控,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和企业的经营情况。就中国在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当中,市场体系还没能得以充分地建立起来,市场信息不对称、自由竞争不充分及市场隐性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仍普遍存在,为一些外资企业的不道德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一个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后,他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有来自其他外资公司的竞争,同时还要遭遇一些中国本土公司的竞争。由于国内市场经济仍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很多中国本土企业,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的商业伦理意识十分淡薄,在市场竞争中常常采用一些违背市场道德的方式。比如说侵犯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非法雇用童工,拖欠员工工资以及在办公中使用盗版软件等,由于在这些环节中节约了很多成本,使得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诸多严格遵守市场伦理的外资企业的产品有着很大的价格优势,从而对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产生了负面影响。2007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毒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事件最终严重损毁了诸多国内食品企业的公众形象。然而在更多时候,很多国内公司违背企业伦理的活动并不为公众所知。尤其是它们侵犯外资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甚至常常得到公众的鼓励,这样就将外资公司在与它们的竞争中推向了非常被动的位置,迫使它们也同样采用一些不伦理的经营方式以求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2)社会制度

在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的情况下,国家通过立法、执法来引导和监督企业行为是影响企业伦理的重要因素。就目前中国法制建设的情况而言,尽管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但是很多法律条款仍然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在这一阶段也极为普遍,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是促使商业腐败、反伦理行为发生的重要外因之一。

法律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运作的最重要的机制。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在利用法律手段来组织、引导和管理经济活动、调整经济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先后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广告法》、《环境资源保护法》等一系列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市场运作和保障企业经营道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中国商业法律建设仍旧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立法这一重要环节上,因为中国的改革模式仍旧处在探索的阶段,很难针对未来改革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条款,所以在很多方面是已有的法律法规所无法完善达到的,导致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外资公司通过钻法律空子,打擦边球的方式来获取更大的商业回报。而在相关部门的执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以及收受贿赂等现象十分普遍,企业伦理的有效执行就无法得到相应的制度保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外资公司的企业伦理表现低下并不是因为其内部的中国籍员工个人修养要比外国员工要差,而是由于中国商业法律执行中的低效力。

信用制度特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和企业资信活动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它包含了个人信用制度和企业信用制度两个方面。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复杂的信用关系网络之上的信用经济,交换双方都以信用作为守约的条件,构成相互信任的经济关系的。如果任意一方不守信用,平等交换的市场关系就会遭到破坏,而不平等交换在市场的作用下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因此,信用经济的有序运行需要一整套严格的信用制度作为保证。就目前来看,中国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善,缺少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而在商业交易中,一个企业的信用记录无法查证,企业之间相互隐瞒的情况非常普遍。由于市场上交易的双方都无法真实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直接导致对合同表现度无法准确判断,增加了合同违约的防范难度。很多外资公司处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或仅仅是单纯地保障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在商业交易中采用一些不道德的行为。

(3)公司内部制度

众多的事实说明,企业行为选择通常是与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的制度文化紧密相连的。如果企业将其所应当遵循的伦理准则规范化、书面化以形成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则可以在企业伦理的执行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于进入中国的外资公司通常都是一些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它们中的多数在企业伦理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然而在调查中发现,仍然有一部分外资公司并没有将商业道德明确地列入其中国分公司的各项规章当中。从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公司有明确的企业伦理行为规范”这一问题中,外资公司的平均得分为

3.57。调查显示选择有点符合、符合和非常符合的人占被调查者总体样本的比例为57.8%。这便意味着,有接近一半的企业并没有专门的企业伦理制度,或者其伦理制度不为员工所知,仅仅是一纸空文。伦理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内部成员在工作行为中缺乏道德参照系,当其参与遵循或者违背企业伦理的活动时也没有相关的正面或者负面的激励,因此便为不符合企业伦理行为的发生埋下了种子。

(4)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负面的消息传播能力通常比正面信息更强。对于外资公司的伦理行为,中国的社会舆论常常呈现出一种负面反馈的作用。

通过随机抽取了261条新浪网、腾讯网和搜狐网三大门户网站从2009年9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发布及转载的涉及到在华经营的大型外资企业的报道,其中包含有负面信息的报道占138条,占到了总量的52.9%;中性的报道为89条,占34.1%;而带有正面信息的报道仅有34条,只占总量的13%。事实证明,很多外资的大公司在中国所参与的环境保护、教育及慈善等公益事业的活动并不为公众所知晓31。媒体的监督对外资公司在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履行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是一味地负面报道在损毁了部分外企企业形象的同时也扼杀了很多外企亲社会行为方面的积极性。当企业在执行企业伦理责任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时,它们就将会回归一个商业组织的本质属性:最大限度地赢取利润。这便包括压低一切成本,包括在公益活动中所付出的成本。

盲目排外的人经常使用互联网发布一些关于外企不伦理行为的虚假信息。根据梅根娜在2009年对19个国家社会化媒体应用方面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网民在网络信息发布方面的社会责任感是最低的,平均得分仅为0.29,远远低于排名第一位的荷兰网民的0.8432。而据《商业周刊》的报道,一些在中国经营的外资公司常常遭到中国国内同行竞争对手在社会化媒体上的诋毁。

相当多的跨国公司长期致力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社会公益事业,比如说蒂森克虏伯集团(ThyssenKrupp)长期向中国的残疾学校捐款,英国石油公司(BP)长期为减少中国地区污染方面的基金会提供支持,飞利浦公司则长期向中国的贫困地区免费发放通讯工具等,但是公众对于信息接收的选择性,它们的努力难以到公众的认可,而在一些时候由于企业内部资源有限性的限制,无法在第一时间参与履行公众所期望的某一特定社会责任,它们的声誉反而会遭到很大的损毁。企业在社会责任承担方面选择权的缺失以及对于被动公关活动的无奈也是企业伦理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资公司在中国企业伦理提升途径

外资公司企业伦理表现的提升不能单靠企业自身,而需要包括企业层面、法制层面、政策层面和社会层面四方面的合力。

(1)企业层面

在跨国公司发展过程中,统一的全球发展战略是其控制境外企业、实施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是跨国公司实施经营战略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综合来说,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一种隐性的企业管理体制,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虽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却是公司长期发展的致胜法宝。跨国公司只有建立以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将企业伦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其才能具有真正的意义。

外资公司在确立企业文化时,除了体现上述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外,还必须把跨文化、跨环境等变异的因素考虑进来,充分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积极有效的管理思想,形成一套适用于中国的经营模式,坚持以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核心,这样才能在国际资本追逐的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获得长远发展。

企业伦理文化的构建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伦理中所包含的核心理念在企业员工意识中的内化过程。外资公司应该制定系统地企业伦理培训计划,让其员工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伦理理念,自觉地将其作为自身行为的参照标准。

尽管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软性的规范体系,但是如果缺乏制度的硬性约束,

其很难发挥理想的效用。企业伦理理念的制度化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成员的是非观念,从而

增强企业伦理理念的约束力。

(2)法制层面

要杜绝跨国公司在中国频繁出现的企业伦理失范行为,完善法治、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势在必行。在对待外资公司遵循企业伦理的问题上,中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发挥法律在调控商业和社会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来约束企业行为收获到了显著的效果。在美国和欧洲,都出台了一些法律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包括通过在企业基本法里加上企业伦理的条款,要求企业管理层重视遵循伦理规范;专门立法明确企业伦理内容,明确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遵守商业道德,如明确慈善捐款的税前扣除比例等事项;规定企业遵循伦理规范的信息公开制度,保证社会大众对企业遵循伦理规范的状况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司法判例鼓励企业遵循伦理。然而面对日益凸显的外资公司企业伦理失范问题,为帮助本土企业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政府必须加快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步伐,尽早制定具体的《企业社会责任具体标准》、《跨国公司企业伦理守则》等,积极引导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义务。

(3)政策层面

外资公司在中国各地投资离不开中国政府和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帮助和促进外资公司履行企业伦理责任是中国政府保障民生、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可喜的是,在土地、环境等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是否能增加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己成为地方政府吸引外来投资时考虑的首要问题,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产出效果、控制环境污染也己成为地方政府考核招商业绩的重要指标,环保型企业、税源型企业已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新热点。政府在促进外资公司遵循企业伦理规范时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首先是要转变商引资的观念,废除一些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通过设置环保、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等准入门槛,引导优秀的、有责任心的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从源头上保障其遵循中国市场中的企业伦理;二是要积极研究相关的激励政策,对积极遵循企业伦理的外资公司给予有形和无形的奖励,从各方面刺激外资公司遵循企业伦理;三是要建立并严格执行处罚和清退制度,对不遵循企业伦理的外资公司坚持给予严厉的处罚,通过奖善罚恶、奖罚分明,必要时采取行政手段给予干预,迫使跨国公司主动遵循企业伦理规范。

(4)社会层面

根据企业“干系人”实践理论,包括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公众作为企业干系人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监督是对抗企业滥用权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法律约束的重要保障。同时,公众监督成本低、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快而深远,其对相关公司的约束力也较强。因此,增强公众的监督可以有效促使外资公司履行其企业伦理责任。但是,媒体应该在公众监督公司企业伦理履行情况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公众懂得应该去监督什么,该通过什么渠道去监督。

新闻传媒尤其是电视与网络传媒是当代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传播的信息内容和理念对于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气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影响,公众舆论压力对品牌形象的影响之大不可低估。由于媒体对信息的放大作用,新闻媒体既是信息的披露者,是人们了解外部事件直接或间接的载体,也是社会责任问题的促进者和协助解决者,影响着公众对品牌的印象,影响着公众对品牌产品与服务的认知。因此,充分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可以帮助社会公众确立正确的社会责任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外资公司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第五篇:中国利用外资的未来走向

2006-02-17

“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作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已经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中国政府发出的一个重要信息,表明中国将继续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欢迎外商来华投资,同时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外国投资者应把握住中国利用外资的这一基本取向,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切入点,积极寻求投资合作机会。对此,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特别关注。第一,服务业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

目前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仅占GDP的30%,因此,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根据我国“入世”承诺,2005年开始允许外资在批发和零售企业控股,允许外资银行向本地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允许外商设立独资建筑公司;2005年底,将允许外商设立独资速递、公路货运和货代企业;2006年底,将允许外资银行提供全面的银行服务,允许设立独资铁路货运企业。相信,随着中国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将是未来世界服务贸易增长最大、最快的市场,外商在该领域有很多合作机会。

第二,高新技术领域是利用外资着力推进的重点

高新技术是提升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中国欢迎拥有先进技术的投资项目,尤其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这也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要求所在。目前,中国正在制定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的政策。但是,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投资项目将予以限制或禁止。目前已取消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加工贸易的出口退税。

第三,我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将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土

一是这些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科技教育有相当的实力,经济发展深具潜力;二是我国实施的“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正在大力推进,国家已出台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支持其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进来的政策措施,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包括商务部)为外商投资企业到这些区域去发展提供必要帮助。

第四,国企改革步伐加快,外资参与机会难得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深化垄断性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鼓励和支持非公所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

基础设施等领域。这为外商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机遇。希望有实力的跨国公司不要错失良机,在中国经济

发展中获得共赢。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利用外资工作到达一个新起点。为了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未来5年利用外资的目标与外资工作的方式面临新的调整。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都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沟通和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汇集国内外要素和资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在今年两会前,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的“2010(第八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这个主题为“跨越危机 聚焦中国——后危机时代跨国公司的战略机遇与合规管理”的论坛上,官员、专家、跨国公司高管,均从各自的角度,围绕如何发挥外资企业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积极作用,如何推进和完善我们利用外资的环境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 改革30年,跨国公司的作用不容抹煞

在2010年(第八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上,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坚定不移的,跨国公司还要在中国进一步发展,这是所有人期待的。

吴建民表示,在其外交生涯当中第一次跟跨国公司有所接触是在1974年纽约举行的第六届特别联大上,邓小平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特别联大,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外交官,第一次接触了“跨国公司”这个概念。

第一点,观念上的变化。当时中国对跨国公司的认识,跟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看法一样,是新殖民主义的工具,是敌人。在中国代表团的发言以及参加的各种讨论当中,都批判跨国公司。代表团认为应当对跨国公司进行约束,把它当成一个敌人一样要制服他,这是我们当年的认识。

吴建民感叹道:“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与跨国公司论坛,多大的变化呀!”他在另外一个会议上注意到,一位北京市领导非常自豪地表示“现在世界500强已经有二十几家公司进入了北京”。“这位领导已经把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作为他一个重要的成就,作为城市开放度的标志,你说这是多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千真万确。”

这次金融危机,胡锦涛主席讲了八个字“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全世界广为流传。“我们在一条船上”,这就是中国人对今天中国同世界关系的认识,这样一个认识使得中国同世界的合作大大加深了。

第二点,中国30多年当中,同跨国公司的合作是我们利用外资的一个主要力量,这个话讲得很贴切。1994年吴建民赴任荷兰大使,行前拜访了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陈锦华同志,请教到荷兰能做什么事。陈锦华建议他可以抓南海石化这个项目。南海石化是中海油(占股40%)和壳牌公司(占股60%)的合作公司。吴建民到了荷兰以后,当成重要的事情去抓,积极推动。

今年吴建民到大亚湾一看,南海石化已然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石化项目。投资43亿美元,中海油和壳牌各占50%,跨国公司把最先进的理念,最先进的技术引进来了。这样一来,惠州大亚湾工业园变成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景象,一旁中海油所建的1200万吨的炼油厂,很快发展成4000万吨。因为南海石化是制造石化的上游产品,很多下游产业也被带动起来,整个工业园区发展起来了。吴建民在惠州见到了陈锦华,后者告诉他,没有南海石化,这个大发展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跨国公司的作用。”

吴建民也在法国担任过五年大使,中法之间核电站的合作是很重要的项目。现在的大亚湾的核电站,正在运行的装机容量是400万千瓦,二期很快要运行,加起来大概是800万千瓦。在2020年的时候,装机容量会达到5000万千瓦。“大亚湾核电站运营非常好,很经济,到2014年以后,一度电才一毛多钱,具有强大竞争力。”吴建民表示,如果没有当年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很难有核电大发展的局面,“中国和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跨国公司的作用是不容抹煞的。”

第三点,关于这次危机,和1929-1933年经济危机比较,反映了世界的变化。这包括三个共同点和三个不同点。

三个共同点:

1、两次危机都是从美国爆发向世界蔓延;

2、危机都是全球性的,不是地区性的;

3、危机都会改变世界的格局。这次危机正在改变世界的面貌,完全走出危机之后,我们将会面临着一个新的、很大的变化,我们正处于这个变化正在发生的时候。

三个不同点:

1、1929-1933年危机爆发的时候,没有任何国际合作,大家各顾各的;

2、各国之间是相互排斥,贸易保护主义膨胀,导致了大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3、这一次的国际合作很好,大家都承认这次金融危机没有演变成大萧条。1929-1933年大危机导致了世界战争,这一次打不起来了,这就是不同。这两个危机比较,看出世界的变化,这就是国际合作的结果,没有国际合作不可能的。

西方舆论指责中国人到非洲去掠夺资源。吴建民认为,“中国出口60%是来自跨国公司,可能是美国的、德国的、法国的、日本的,全世界都有,中国的生产是为了世界,这种情况下,指责中国需要资源是没有道理的,中国需要资源是非常正当的。”

吴建民最后说,“中国的公司正在走向世界。今后20年,大家可以看到中国有很多的公司走向世界,中国会逐渐出现一批跨国公司,之间能不能进行一定的合作,这是我觉得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也需要探索。”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我国仍需要进一步利用外资

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完全走出危机的一年,也是中国确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发展蓝图的关键一年。“十二·五”规划将在30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下制定。这个规划将指引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金融危机后以及未来的“十二·五”规划期间,如何发挥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在此次论坛发言中指出,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利用外资的比例,中国利用外资的比例远远落后。因此,中国仍需要进一步引进外资,这样才能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我国需要进一步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吸引跨国公司一个重要目标是获取资金,现在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许多企业拥有充裕的自有资金,银行则拥有大量的贷款能力。我们还需要通过同跨国公司合作而引进资金吗?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引进跨国公司目的之一是为了引进先进技术,现在我们不少工厂已经有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我们正在致力于“自主创新”,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建立自己的标准。我们还需要同跨国公司合作引进他们的技术吗?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与跨国公司合作目的之一是为了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现在我们的银行市值超过所有世界著名跨国银行,我们已经有36家大企业进入全球500大排名,我们许多公司都已经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集团管理结构。我们还需要向跨国公司学习企业管理吗?

一个流行的观点是“引进外资不是越多越好”。那么,究竟引进多少外资为好呢?2007年,美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2712亿美元,2008年为3161亿美元。我国2008年吸纳外商直接投资达到30多年来的高峰,是1083亿美元,也只是美国当年吸纳外资的1/3。美国经济实力最强,为什么还在如此大规模吸引外资?应当看到,通过大规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美国实现了在开放中与全球经济的互动,实现了经济资源的优化,保持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引进外资来引进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即使将来我国成为经济发达国家,也还需要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继续大规模利用外资,通过引进外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引 进外资与全球经济互动发展(见表1)。

二、调整利用外资的方式

近年来,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新经验。王志乐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引资方式调整值

得关注。

引资对象——从主要是产业投资者到多种投资者

过去来华投资的外商多数是产业投资者。近年来,投资的外商类型呈现出多样化。新加坡、纽约、东京以及伦敦证券市场来吸引中国企业上市。海外上市成为不少企业吸引外资的途径。这是通过海外公众投资者吸引外资。近年来,凯雷等世界著名私募股权基金纷纷进入中国。这是与产业投资者不同的财务投资者。财务投资者、产业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在华投资各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吸引产业投资者投资的经验比较多,但是对吸引财务投资者或公众投资的经验还不足。

引资主体——从政府为主引资到企业为主引资

过去由于掌握土地以及其他政策资源,政府部门往往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今后由于招商引资目标以及其他引资方式的变化,政府为主的引资将转变为企业为主的引资。尤其是并购方式投资以及私募基金的股权投资和海外上市的公众投资方式的发展,企业将越来越成为引资的主体。

引资方式——从主要绿地引资到多种方式引资

过去我们对绿地引资,即新建企业的引资方式比较熟悉。随着我国企业和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出现了众多有价值的企业。跨国公司现在有可能通过兼并和收购当地企业进入中国或进入中国某个行业。与此同时,中国许多产业都出现了产能巨大而集中度高度分散的状况。中国这些产业面临通过重组做强的任务。这就为通过并购吸引外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引资手段——从主要靠政策引导到主要靠市场引导

过去引资主要的促进措施是优惠政策。近年来,专门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随着内外资政策统一的推进越来越少。实际上来华投资的外商越来越看重的是我国迅速扩容的庞大市场以及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今后应当把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和形成内外资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机制作为吸引外资的主要着力点。

三、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王志乐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的关键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不是如何收缩外资规模,如何限制跨国公司的作用,而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跨国公司积极作用,使跨国公司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

四、把握机遇融入中国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发挥外资特别是著名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王志乐认为,除了政府部门需要调整引资的目标和方式,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外,外资企业也需要调整自己在华战略,强化在华责任。

1.研究在华经营存在的问题2.准确把握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变化趋势3.调整在中国的经营发展战略4.强化在中国的责任

上一篇:中国与新西兰差异下一篇:中国诗词大会文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