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答记者问

2024-04-17

四部门《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答记者问(精选6篇)

篇1:四部门《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答记者问

人事考试教育网

四部门《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答记者问

近日,中央纪委发布了《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就《解释》和《规定》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解释》和《规定》出台的背景?

答:近几年来,按照党和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部署,各地各部门在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在畅通信访渠道、明确工作职责、规范信访秩序,推动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和行政机关公务员中还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漠视群众疾苦的现象,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中没有很好地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不仅扰乱了信访工作秩序,而且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关系,必须坚决予以制止。严肃党纪政纪,是追究违纪行为、落实领导责任制的有力措施。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中没有专门针对信访工作违纪行为的处分规定,处理依据分散在相关法规中,又比较原则,致使实践中在适用纪律处分时经常发生分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责任追究的严肃性。为此,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处分规定,以严肃惩治信访工作违纪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问:为什么要分别出台《解释》和《规定》,两者是什么关系?

答:在纪律责任追究方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处分条例》)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出台后,已经形成了党纪和政纪两种处分制度体系。因此,我们分别起草了党纪处分解释和政纪处分规章两个规定。

党纪处分采取解释的形式,主要考虑是,《党纪处分条例》赋予了中央纪委对《党纪处分条例》的解释权。同时,《党纪处分条例》对失职、渎职违纪行为的处理已有原则性规定,通过对《党纪处分条例》进行解释的方式可以解决现有问题,而且简便易行,有利于尽快解决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政纪处分采取三部门联合制定规章的形式,主要是因为,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除国务院监察机关、国务院人事部门外,国务院其他部门制定处分规章,应当与国务院监察机关、国务院人事部门联合制定”。考虑到《规定》主要是明确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信访工作纪律的政纪处分规定,因此,以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联合制定规章为宜。

《解释》和《规定》的基本内容和政策界限是一致的。但两者的适用对象及适用的处分种类不同。《解释》适用于所有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中共党员,适用的处分种类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规定》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公务

人事考试教育网

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适用的处分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

问:《解释》和《规定》中的“领导责任”指的是什么?

答:出台《解释》和《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严格执行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责任制,切实落实领导责任,惩处信访工作违纪行为,维护信访工作秩序,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解释》和《规定》的重点是要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对在信访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领导干部进行党纪、政纪处分,以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负起信访工作领导责任,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稳定。

为了实现对信访工作违纪行为领导责任的追究,必须明确“领导责任”的概念。关于“领导责任”的内涵,《党纪处分条例》已有明确规定,但现有国家法律法规中对什么是领导责任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为此,我们在大量研究相关案例的基础上,借鉴《党纪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规定》第四条明确规定了“领导责任”,即有关领导人员在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时,承担的与领导工作职责相关的责任,分为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影响或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参与决策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影响或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

同时,为全面周密,除追究领导责任外,《解释》和《规定》也兼顾了对直接责任人员的追究。

问:什么是违反信访工作纪律的行为?主要有哪些?

答:《解释》和《规定》所称的违反信访工作纪律的行为,是指违反党和国家有关信访工作的规定的行为。主要是指违反《信访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等有关信访工作规定的行为。

违反信访工作纪律的行为主要包括:决策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引发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的行为;主要领导不及时处理重要来信、来访或不及时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对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未按有关规定落实领导专办责任,久拖不决,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拒不办理上级机关和信访工作机构交办、督办的重要信访事项,或者编报虚假材料欺骗上级机关,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拒不执行有关职能机关提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引发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的行为;本地区、单位或部门发生越级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后,未认真落实上级机关的明确处理意见,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或引发重复越级集体上访,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行为;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对重大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应到现场处置而未到现场处置或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或较大社会影响的行为;超越或者滥用职权,应当作为而不作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或者滥用警械、强制措施,或者违反规定携带、使用武器的行

人事考试教育网

为等十六种。此外,为避免遗漏,《解释》和《规定》还设计了概括性条款,规定了在信访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引发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也要追究相应的纪律责任。

同时,《解释》和《规定》对信访工作中各类违纪行为明确规定了党纪、政纪处分幅度,增强了《党纪处分条例》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可操作性,为严肃处理违反信访工作纪律行为提供了明确依据。

问:中央纪委、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对贯彻实施《解释》和《规定》有何具体要求?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解释》和《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首先,要认真学习宣传《解释》和《规定》。通过新闻媒体、编印宣传材料,举办讲座和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学习宣传力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正确把握《解释》和《规定》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提高贯彻实施《解释》和《规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依法处理信访事项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全面、正确了解《解释》和《规定》,为《解释》和《规定》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要严格执行《解释》和《规定》,纪检监察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对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对压案不查、瞒案不报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注重发挥公务员各项管理措施的整体效力,对在信访工作领域因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行政机关公务员要及时作出处理。

第三,深入贯彻《解释》和《规定》,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切实解决问题。信访工作部门要充分运用《解释》和《规定》,认真履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和《信访条例》赋予的给予处分建议的职责,进一步压实有权处理信访问题责任主体的责任,促其及时依法就地解决信访问题,更好地维护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切实强化领导责任和职能部门责任,通过预防和惩处信访工作中的违纪行为,全力推动信访突出问题的解决。要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努力提高信访工作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2:四部门《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答记者问

第一条 为严格执行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责任制,切实落实领导责任,惩处信访工作违纪行为,维护信访工作秩序,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信访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违反信访工作纪律,是指违反党和国家有关信访工作的规定的行为。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领导责任,是指有关领导人员在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时,承担的与领导工作职责相关的责任,分为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主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影响或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

重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参与决策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影响或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一)决策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引发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的;

(二)主要领导不及时处理重要来信、来访或不及时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对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未按有关规定落实领导专办责任,久拖不决,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一)拒不办理上级机关和信访工作机构交办、督办的重要信访事项,或者编报虚假材料欺骗上级机关,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拒不执行有关职能机关提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引发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的;

(三)本地区、单位或部门发生越级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后,未认真落实上级机关的明确处理意见,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或引发重复越级集体上访,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

(四)不按有关规定落实信访工作机构提出的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给予处分等建议,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一)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工作作风简单粗暴,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对信访事项应当受理、登记、转送、交办、答复而未按规定办理或逾期未结,或者应当履行督查督办职责而未履行,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对重大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应到现场处置而未到现场处置或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或较大社会影响的。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一)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九条 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或者滥用警械、强制措施,或者违反规定携带、使用武器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十条 在信访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引发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十一条 有本规定第五条至第十条规定的行为,除给予政纪处分外,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可同时建议有关机关给予组织处理。

第十二条 有本规定第五条至第十条规定的行为,但未造成较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可以责令作出深刻检查或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三条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有本规定第五条至第十条规定的行为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严格执行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责任制,切实落实领导责任,惩处信访工作违纪行为,维护信访工作秩序,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就信访工作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何勇出席全国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会议并讲话

全国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山东济南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大局,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做好信访举报工作,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信访局召开上半年工作总结会 王学军作重要讲话

篇3:四部门《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答记者问

答: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是研究和实施中小企业政策的基础。这次划型标准修订是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 和2010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要求,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开展的。

为做好划型标准的修订工作, 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统计局牵头,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参加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修订工作组”, 制定并形成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修订工作方案, 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和时间进度等等。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等开展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课题研究, 研究成果为划型标准修订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家统计局以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数据为基础, 分行业、分指标、分区间反复进行详细测算, 测算数据达26万条组, 为划型标准修订奠定可靠翔实基础。在分析、研究和测算的基础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小企业发展实际, 起草了《关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 (征求意见稿)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地方、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采纳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建议和提案的内容。标准征求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20多个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 并与相关部门反复协调, 形成共识。标准修订工作从2009年9月开始, 历时22个月, 经反复修改磨合, 数易其稿, 形成《关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 (送审稿) 》, 上报国务院审定。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 这次标准修订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修订工作紧密结合。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上月已发布, 本次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在行业门类上都与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完全一致, 以便于标准统一和贯彻执行。

这此标准修订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原来的标准已不适应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也不能准确反映中小企业真实状况和对经济的贡献。原来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是经国务院批准, 由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于2003年2月发布实施的。标准在界定企业范围、明确统计分类、分析中小企业情况、制定中小企业政策措施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对各类行业在指标上采取“一刀切”。原标准对各类行业同时采用职工人数、销售收入和资产三个指标进行划分, 存在“一刀切”问题, 不能真实反映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状况。二是标准门槛有待调整。原标准实施至今已有八年, 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部分标准门槛已与现实状况不符, 如中型企业划型标准中, 销售收入标准上限偏低, 人数标准偏高。三是标准涵盖的行业不全。原标准对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进行了划分, 未包括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四是缺乏微型企业标准。原标准只有中型和小型, 没有微型企业。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划型标准中, 都有微型企业标准。由于原标准存在的上述问题, 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和行业变化,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 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扶持, 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

修订后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 不仅解决了原来标准存在的上述问题, 而且对研究和实施中小企业政策, 加强分类指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中小企业分类管理、政策实施和宏观决策。新标准覆盖面广、划分细致, 充分考虑了各个行业的特点, 有利于建立中小企业分类统计制度和信息管理, 真实反映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状况。

二是有利于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扶持力度。小型和微型企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科研能力总体偏低, 但是企业中比例最大的群体, 也是弱势群体。新标准划出了微型企业标准, 有利于明确重点, 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是有利于处理好提供劳动生产率和解决就业的问题。大型、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较高, 小型和微型企业是劳动力就业的主体, 通过修订划型标准, 有利于现阶段在兼顾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更应注重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四是便于与国际接轨。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微型企业划分, 新标准明确微型企业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记者:请问, 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和特点, 这次修订中小企业标准遵循了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第一, 真实反映中小企业市场竞争中的规模和对社会就业的贡献, 并与原标准衔接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门槛应不断变化, 体现中小企业在实际市场竞争中的规模和现状, 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同时, 新标准也应与原标准衔接好, 以保证标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新标准是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不是对原标准的全盘否定, 比如标准在确定行业指标临界值时, 就充分考虑原指标的界限。

第二, 力求囊括国民经济各行业, 并适用于各种所有制、各种组织形态的企业, 有比较广泛的覆盖性。原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包括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新标准除《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金融业、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以外行业均有涉及。新标准中的行业涉及84个行业大类, 362个行业中类和859个行业小类, 分别占大、中和小类的比重为88.42%、91.41%和94.09%, 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同时, 个体工商户和本标准以外的行业参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执行, 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具有很强的覆盖性。

第三, 标准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 具有国际可比性。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标准不尽相同, 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这次划型标准的门槛有所提高, 如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标准由原标准3个亿提高到4个亿, 人数指标由原标准的2000人下降为1000人。当然, 与发达国家相比, 新标准工业中型企业指标上限临界值的营业收入指标仍然偏低、从业人数偏高, 这是与我国目前劳动生产率仍然不高, 人数多的实际相符的。但新标准对企业类型的分类、指标等与国际上基本一致, 具有国际可比性。

第四, 指标简单、明了, 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原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中, 工业和建筑业都采用职工人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个指标;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采用职工人数和销售额两个指标。新标准对指标进行了简化, 如工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信息传输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物业管理采用了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两个指标。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采用从业人员单个指标。指标的简化以及兼顾各行业特点选择, 便于在实际执行中操作, 有利于标准的执行。

记者:请问, 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有哪些突破和亮点?

答:这次标准修订是我国历史上的第8次标准修订, 也是涉及面最广, 行业面最宽, 划型较全的一次。新标准与原标准相比, 有以下几点突破和亮点。

第一, 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这次标准修订的重要突破, 也是一大亮点就是参照一些国家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的通行做法, 结合我国的实际, 在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基础上, 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如工业企业, 微型企业为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 其他行业大多是10人以下为微型企业。标准的这一细分, 不仅有利于对中小企业的分类统计管理, 也有利于使我国标准的类型更加完善, 与世界主要国家对微型企业标准界定大体一致。

第二, 标准的行业覆盖面广, 基本涵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新标准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批发业, 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不含铁路运输业) , 住宿业, 餐饮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房地产开发经营, 物业管理,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这些行业除金融业、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 涉及到84个行业大类, 362个行业中类和859个行业小类。

第三, 指标选取注重灵活性。《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数、销售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 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新的标准结合行业的具体情况, 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简化了指标。从原标准的3个简化为2个或1个。如工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信息传输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采用了从业人员、营业收入2个指标。建筑业采用营业收入、资产总额2个指标。农林牧渔业采用经营总收入, 居民服务、文化、体育等服务行业采用从业人员单个指标。二是不同行业指标有所不同, 注意结合行业特点,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如建筑业职工人数受项目或季节影响, 人员变动起伏较大, 新标准取消了原标准采用的职工人数指标, 采用能够反映行业实际的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指标。服务业从业人员能够较好反映其行业特点, 因此绝大部分行业均采用从业人员的指标, 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门类采用从业人员单个指标, 等等。三是与现有制度相衔接, 便于实际操作。新标准指标由原标准的销售收入按现行财务要求统一为营业收入, 同时由原来的三个指标减少到两个或一个指标, 有利于标准出台后的实施, 有利于对企业规模的认定, 实际操作性更强。

第四, 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参照执行范围。个体工商户具有特殊性, 目前在法律上个体工商户适用《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条例》, 不是企业。但考虑到个体工商户按规模应为小型或微型企业范畴, 且数量大、就业人数多。为促进个体工商户的发展, 发挥其在解决社会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新标准将个体工商户纳入标准范围, 参照新标准执行。

记者:请问, 这次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 为什么要增加微型企业?

答:这次划型标准修订一个重要突破和亮点就是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 微型企业是企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也是最需要政府给予扶持的群体。从世界其他国家情况看, 微型企业一般是在20人以下的企业, 这次新标准明确微型企业一般在20人或10人以下。微型企业经营规模小, 技术相对简单, 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服务业, 是需要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

第二, 微型企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微型企业单位投资的就业容量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弹性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 具有创业成本低, 就业弹性空间大, 就业方式灵活等特点, 是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按照新标准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 加上有证照的个体工商户, 微型企业从业人员占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部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的38.7%。大力发展微型企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措施。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 要适应我国劳动力结构特点,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 努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第三, 划分微型企业有利于分类指导, 增加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新标准专门划出微型企业, 使我国企业规模类型分为大、中、小、微。规模类型细分后, 能够更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和行业变化的特点, 有利宏观分类指导和政策, 以增加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主要是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融资难, 找出问题的关键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出台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措施。

第四, 有利于与国际比较。目前, 美国、日本、欧盟、英国、加拿大、巴西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微型企业标准, 政府对这些微型企业在税收、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方面都给予了更特殊的优惠政策。这次新标准划分微型企业, 有利于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研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和经验。

记者:请问, 新标准实施后, 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会有什么变化?

答: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2003年国家出台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随着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措施的出台, 中小企业发展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在逐步改善。但由于原标准中小企业面过宽, 致使企业群体中最弱势、最需要政府扶持的企业难以享受到优惠政策, 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这次新标准细分了企业规模类型, 将企业分为大、中、小、微型。小型和微型企业将成为今后政策扶持的重点。国家将对小型和微型企业着重从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研究出台普惠性的政策措施, 完善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

还需要强调, 规定明确新标准的认定以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进行确认。新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为保证标准的权威性, 规定明确,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不得制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划型标准。

篇4:四部门《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答记者问

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纪律处分的暂行规定

中共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

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甘计生委[2005]20号

关于干部提拔任用中做好执行计划生育

政策规定情况审核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纪委、组织部、计生委(局),省纪委派驻(出)单位纪检组(纪委),省直各部门各单位纪检组(纪委),干部(人事)处:

为了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遵守执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情况的监督,今后提拔任用干部,要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同时,把各级干部遵守和执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认真进行审核。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审核对象和审核内容

审核对象:拟提拔任用为副科级以上并确定为考察对象的干部。

审核内容:生育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符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是否作过处理;生育子女的数量、出生时间、健康状况及相关证明、认定结论等材料。

二孩生育符合省上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批、原始审批手续齐全的,为合法生育;符合规定但未按规定权限、程序审批或审批手续不齐全的,须核实有关情况后作出结论;不符合生育规定但持有二孩生育指标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二、审核的时间界限和政策界定

对符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一孩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具体政策的规定》(甘政发[1982]105号文件)颁布前生育二孩的不予审核。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具体政策的规定》颁布后至1990年1月1日原《甘肃省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原《条例》)实施前,违反政策规定生育或收养第二个子女,已按当时政策处理并经审核确认的,不影响对该党员干部的提拔任用。

原《条例》实施至2000年9月11日《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意见》(省委发[2000]43号文件)下发前违反原《条例》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或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收养第二个子女,已按原《条例》规定处理并经审核确认的,不影响该干部担任现任领导职务,但不得晋升上一级领导职务。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意见》下发至2002年3月19日《中共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甘肃省监察厅、甘肃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共产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纪律处分的暂行规定》(甘纪发[2002]07号文件)下发前,违反规定生育或收养第二个子女并经审核确认的,既不能担任现任领导职务和晋升上一级领导职务。

《中共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甘肃省监察厅、甘肃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共产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纪律处分的暂行规定》下发后,违反规定生育或收养第二个子女并经审核确认的,严格按规定处理。

隐瞒违反规定生育或收养第二个子女的实情和违反规定生育或收养第二个子女至今未处理的,一律不得担任领导职务,并按《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中共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甘肃省监察厅、甘肃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共产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纪律处分的暂行规定》的规定审核。

民族自治州、自治县的党员干部在上述时限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按民族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计划生育变通规定审核。

三、审核部门、程序、方法和有关问题的处理

负责审核工作的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负责,严格审核,对涉及干部二孩生育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审批权限、程序、手续是否合法,各级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有关认定工作。对拟提拔任用的各级干部执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情况要纳入公示内容。如发现拟提拔任用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弄虚作假、骗取生育指标等违纪违法行为,由负责审核的组织人事部门移送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对审核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干部提拔任用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情况的审核工作,参照本通知执行。

各地、各部门在执行本通知精神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向中共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和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

中共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

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篇5:四部门《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答记者问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能, 保证政令畅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和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以及经授权、委托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违反工作纪律行为,是指本规定适用范围内的单位及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违反工作规范,影响正常秩序,损害机关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第四条 机关工作人员在省、市暗访检查中被发现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追究其责任:

(一)擅离工作岗位,无故缺勤的;

(二)工作时间非本机关工作人员在其单位从事与工作无关事项的;

(三)不执行AB顶岗制度的;

(四)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炒股、看视频、网上购物及处理与工作无关事项的;

(五)工作时间不坚守岗位,睡觉、串岗、聚众聊天的;

(六)工作日午间饮酒,影响干部形象的;

(七)推诿扯皮、故意刁难、吃拿卡要,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

(八)对待办事群众态度生硬、冷漠、蛮横,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影响干部形象的;

(九)在工作时间打牌、打麻将或参与洗浴、足浴、KTV等娱乐活动的;

(十)其他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

第五条 机关工作人员有违反本规定第四条所列情形的,采取下列处理方式:

(一)机关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四条第(一)至

(三)项所列行为的,视情况给予责任人通报批评、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处理。

(二)机关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四条第(四)至

(六)项所列行为的,年内发现一次的,给予责任人效能告诫1次,不得享受当年终考核奖金和文明单位奖金,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一年内不能提拔使用;年内发现两次的,给予责任人当考核应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并视情况给予调整工作岗位、待岗、解聘、停职、辞退,直至党政纪处分。

(三)机关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四条第(七)至

(九)项所列行为的,一律予以免职,并视情节予以党政纪处分,一般干部给予责任人纪律处分。第六条 部门、单位有本规定第四条第(四)至

(六)项所列行为的,采取下列处理方式:

(一)年内被通报一次的,责令单位“一把手”写出书面检查;对责任人和分管领导要进行待岗培训,培训费用由个人承担,培训时间为5天,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回单位工作。

(二)年内被通报两次的,给予单位“一把手”效能告诫处理;对责任人、分管领导和单位“一把手”要进行待岗培训,培训费用由个人承担,培训时间为10天,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回单位工作。

(三)年内被通报三次的,责令单位“一把手”辞职或予以免职,并视情节予以党政纪处分。

第七条 采取不定期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单位和工作人员工作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查处违反工作纪律行为。各单位应当加强作风建设,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本部门、本单位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特别是各单位“一把手”负主要责任,应当把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第八条 对违反工作纪律行为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作出的处理决定,应当依照管理权限报送纪检监察、组织和人事部门备案。第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其他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执行。

篇6:四部门《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答记者问

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遵守群众工作纪律,强化群众观念,弘扬优良作风,保持清廉本色,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问责,是指对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和有关法规制度规定,履职不当,作风不正,为政不廉,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行为和相关责任人员,依照本办法实施责任追究。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和机构,以及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

第四条

问责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分级负责、惩教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六条

履职不当,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或违反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进行决策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

(二)在群众遭遇困难或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或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城市管理、教育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处理涉法涉诉事件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中,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

(三)在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耕地保护、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处置等关系群众利益的工作中,不听取群众合理意见,不依法依规办理,不按程序公开,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

(四)违规占有公共财物或享用公共资源,在项目审批、社会,保障、就医就学、惠农资金和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廉租房分配等事项中搞暗箱操作、权力寻租,或优亲厚友、显失公平,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

(五)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违背科学发展、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虚报工作业绩,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

(六)瞒报、谎报、迟报公共突发事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疫情或其他重要情况,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

(七)漠视群众诉求,对群众来信来访敷衍塞责,不按规定办理,不及时答复群众合理要求,造成群众利益受到损失的;

(八)在执法监管中作风粗暴、滥用职权,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在便民服务中“索拿卡要”,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九)其他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

第七条

作风不正,损害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形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工作时间打牌,上网炒股、下棋、玩游戏、聊天购物、看影视作品,出入休闲健身娱乐场所等从事与工作无关事情的;

(二)无故旷工、迟到、早退或者因公(私)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的;

(三)工作中态度生硬、故意刁难或以粗暴方式对待服务对象的;

(四)对职责范围内应办理的工作事项,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顶着不办或互相推诿、超过规定办结时限,应一次性告知而不一次性告知导致拖延审批时限,或公开承诺的事项不能兑现的;

(五)工作日中餐饮酒或发生酒驾行为的;

(六)言行不当,行为失范,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其他有损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形象行为的。第八条

为政不廉,以权谋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索取、收受或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或个人的财物、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会员卡,接受其提供的高消费娱乐、宴请、旅游活动,或由公款报销应由个人支付费用的;

(二)在公务活动中赠送或接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用公款送节礼,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超标准、超规格接待、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的;

(三)严重超面积占有、使用办公用房以及多处占用办公用房,豪华装修办公用房、配置高档办公家具及办公用品,违规多占住房的;

(四)超编超标配车、违规换车和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务用车以及公车私用、私驾公车的;

(五)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报销超范围、超标准以及与相关公务无关费用的;

(六)照顾安排无实质内容出访,由企事业单位出资或补助,摊派、转嫁出国(境)费用的;

(七)公款旅游,或借招商、考察、学习、培训等名义,变相公款旅游的;

(八)未经批准在国有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中兼职,或经批准在国有企业、社会组织中兼职但违反规定领取报酬、获取股权和其他额外利益,从事有偿中介活动的;

(九)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或借机敛财的;

(十)违规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市场经济活动的;

(十一)强制、误导服务对象接受无法定依据的有偿培训、检查检测、勘验鉴定、评估评价或强行推销物品、搭车收费的;

(十二)无视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自定政策,乱开口子,随意办理资金收支,违规审批、借款,或者私设“小金库”的;

(十三)利用职务之便,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和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的;

(十四)其他不符合廉洁从政行为的。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九条

问责方式主要包括:

(一)批评教育;

(二)书面检查;

(三)诫勉谈话;

(四)通报批评;

(五)责令公开检讨或公开道歉;

(六)停职检查;

(七)调离岗位;

(八)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

(九)免职;

(十)降职;

(十一)辞退。

第十条

对应当问责的人员,根据问责情形的具体情节确定问责方式:

(一)情节较轻的: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

(二)情节较重的:通报批评,责令公开检讨或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岗位。

(三)情节特别严重的: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免职,降职,辞退。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在问责过程中,干扰、阻碍、串供、作伪证、不配合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拉拢调查人员的;

(三)打击、报复、威胁、陷害调查人、检举人、投诉人、证人和其他相关人员的;

(四)不采取有效措施,致使损失或影响继续扩大的;

(五)同时发生两种问责情形或三个月内出现两次以上问责情形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减少损失,挽回不良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承担责任的。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三条

对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实行问责,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对因举报、投诉、控告、查办案件、审计或者其他方式发现的应当问责的线索,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单位提出问责建议;

(二)对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应当问责的线索,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单位提出问责建议;

(三)问责决定机关单位可以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的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

(四)问责决定机关单位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事宜,或者由问责决定机关单位责成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第十四条

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按照职责和管理权限,负责对问责线索进行调查。

问责调查一般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经批准可适当延长。

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问责决定机关单位对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作出问责决定和作出对被问责对象申诉处理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山。

第十五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充分听取被问责对象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第十六条

应当受到批评教育方式问责的,由问责决定机关单位或被问责对象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并督促其改正。受到其他方式问责的,问责决定作出后,应当制作《问责决定书》,《问责决定书》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代问责决定机关草拟。《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

第十七条

被问责的领导干部拒绝执行问责决定又没有在规定期限申诉的,依照管理权限一律先免职,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十八条

被问责对象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 5日内,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书面申诉。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十九条

受理机关在接到被问责对象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事实基本清楚,但问责方式不当的,依据有关规定变更原决定;

(三)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撤销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恢复被问责对象的名誉。

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第二十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在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将问责决定执行情况报告问责决定机关单位。第二十一条

调查人员办理的问责事项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第二十二条

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导致调查出现错误或者失误,致使作出错误问责决定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三条

上级机关、其他机关要求实施问责的,被问责对象所在单位应当书面告知其处理结果。对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实名投诉,应按规定给予答复。第五章

问责结果运用

第二十四条

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受到问责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受到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等问责的,取消被问责对象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二)受到通报批评、责令公开检讨或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岗位、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问责的,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三)对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问责处理的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问责处理的领导干部,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影响期满后拟重新任用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得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

(四)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决定任免的人员,采用本办法第九条

(六)至

(十一)项问责方式进行问责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

(五)被问责对象的《问责决定书》等有关材料应及时归入其个人档案。问责决定应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或者在所在单位公布。第六章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商中共湖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湖南省监察厅解释。

第二十六条

上一篇:自然现象与环境保护下一篇:介绍海南假日海滩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