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教学计划表

2022-08-10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工程监理教学计划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工程监理教学计划表

阳光工程培训教学计划

获嘉县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

教学计划

(农业专项技术培训)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升从业农民的实用技术技能,满足今年全国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需要,结合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获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县阳光办的支持下,决定开展农业专项技术培训。

二、目标任务

本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农业专项技术培训600人,培训合格率达100%。首先,以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为单位,对2个示范方内的从业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每方培训骨干农民约100人,共培训200人,全年培训不少于2次。其次,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地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在关键农时季节对社员和从业农民开展专项技术培训400人,以村为单位,每村培训不少于50人,全年培训不少于2次。

培训对象:

1、粮棉油糖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从业农民,

2、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和从业农民,

3、培训人员年龄在16至55周岁。

三、培训内容

(一)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专项技术培训

1、小麦万亩方高产栽培技术

2、玉米万亩方丰产栽培的技术与实践

3、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4、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流程

(二)农时季节专项技术培训

1、土壤与肥料的基本知识

2、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3、无公害蔬菜生产栽培技术

4、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四、培训时间

2012年9月10日到12月31日。

五、培训工作流程

1、2012年9月15日向各乡镇及村委会下发培训通知。

2、2012年10月20日安排培训教材和培训具体时间地点。

3、2012年10月20日至12月30日完成600人的培训。

4、2012年12月31日前将本次培训工作进行总结上报。

六、培训地点

为方便各乡镇人员培训学习,本次培训在各村设点培训。获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2年10月8日3

第二篇:《工程管理》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辅修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与法律等方面基本知识,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建设工程总承包公司、工程施工单位、工程咨询中介机构等从事一线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辅修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

1.基本素质: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进取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法律意识和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创业精神。

2.知识结构:

(1)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较系统地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知识;

(3)较系统的掌握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知识;

(4)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3.能力结构:

(1)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运用计算机和专业软件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

(3)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设置

本辅修专业设置课程包括:管理学、工程制图理论与实验、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预算、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理论与合同管理。

四、课程简介

课程1:管理学。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它是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的原理和理论的科学,为各具体管理类学科提供一般性的管理概念、方法和理论。它同许多学科如经济学、技术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发生联系,要吸收和运用与之联系的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此,管理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学的实践性很强,属于应用科学。管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基础:管理理论、道德与社会信息获取;管理过程与环境: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创新等。管理工作存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其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结合其各个专业问题,更是包罗万象。例如工厂管理、商业管理、教育管理、行政管理等等。它可以用以指导各类专业管理。因此,管理学可作为各专业管理的基础理论。

课程2:工程制图。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课程,它是建筑工程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3:房屋建筑学。本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应用型课程,同时为专业人员打好基础,从而为设计、施工、监理、预算等建筑专业工程师提供理论依据。即包括自然科学又包括社会科学,是多学科的综合。同时是研究房屋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构造方法及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原理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课程。本课程的重点是建筑构造。

课程4:建筑结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建立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构件的设计方法,了解结构体系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以及建筑造型美观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掌握结构体系与建筑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对常见建筑结构进行分析,为学生在后续课程《建筑施工》、《建筑预算》等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并能理解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和结构专业密切合作的重要意义。

课程5:工程力学。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组成。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熟悉材料变形的主要形式和简单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为学生学习一系列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6:土木工程施工。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方向课。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建筑工程领域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在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内容是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案及有关的施工机械的选择与应用,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方向。本课程的重点是介绍各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施工方法,施工操作规程、规范以及质量要求和完全技术措施。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在施工技术方面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本专业有较完整的理解,具有工程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具备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课程7:工程项目管理。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方向选修课。主要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其研究范围涵盖着DM、pM和FM在内的全寿命周期;研究內容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及协调的理论、方法与手段;研究目的是使工程项目管理在投资、工期、质量三大目标及其他方面均取得最佳效果,尽快发挥效益,最终收回投资并达到投资增值的目的。

课程8:建筑工程预算。该课程为专业方向选修课。学生应掌握有关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为今后从事与建设项目管理有关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以下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

1、熟悉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的构成以及各造价构成的计算方法;

2、掌握建设工程中土建单位工程的施工图预算的方法,这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基本技能之一;

3、熟悉建设项目各种概算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应的适用条件;

4、了解投资估算的计算方法和基本原理等。

课程9: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本课程为专业方向选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招投标的程序、方法、内容、文件的编制,熟悉建筑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施工索赔的相关知识等。

课程10: 建筑材料。本课程为建筑工程类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学习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结构设计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获得有关建筑材料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掌握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30学分

第三篇: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

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 学制、学历及招生对象

1.学制 全日制三年 2.学历 专科 3.招生对象

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学习能牢固掌握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所需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具有从事给排水工程施工与管理、给排水设施运行与维护、一般给排水工程技术设计制图等相关工作。

三、可以适应的职业岗位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职业面向:

(1)在给排水公司、自来水公司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以及给排水设施的运行与维护工作; (2)在建筑施工企业单位从事给排水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 (3)在给排水公司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 (4)在给排水公司从事一般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

四、专业培养要求

1.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具有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能力。

(2)具有给排水工程管理的能力。

(3)具有给排水工程设施运行与维护的能力。 (4)具有一般给排水工程设计的能力。

(5)能借助工具书阅译本专业相关的英文技术资料。

(6)具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在本专业的一般应用能力。 (7)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一般的审美能力。

(8)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

(9)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2.职业岗位素质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体意识。

1 (2)具有一定的符合现代化发展方向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健康的审美意识和科学的世界观。 (3)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4)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作风踏实、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主动适应社会、不怕挫折、敢于立业创业的品质。

3.职业岗位知识要求:

(1)掌握建筑材料、工程测量、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给排水工程定额预算、水质检验技术、水处理工程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掌握招投标合同管理、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建设法规的基本知识。

(3)掌握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电工与电气设备、建筑给排水工程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4)掌握工程制图、建筑构造、建筑力学、水力学与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 (5)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6)掌握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

(7)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8)掌握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 4.职业岗位相关证书要求: (1)应参加技能等级证书考试

大学英语(B或A级,非英语相关专业);计算机一级(非计算机相关专业);

普通话(二级乙等,非旅游专业)等。

(2)可选择参加以下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施工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测量员

5.职业能力与课程模块支撑关系表(见附表一)

五、主干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

1.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力学、水力学与应用、水质检验技术、水处理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给排水工程定额预算。 2.实践教学环节:

入学教育、工程制图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实习、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实习、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实习、给排水工程定额预算实习、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构造课程设计、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程表(见附表二)

七、独立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见附表三)

八、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时分配表(见附表四)

九、主要课程介绍

1.高等数学

(一)

授课学时:96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学习专业课程所必需的高等数学知识。

课程内容简介:通过对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学习专业课程所必需的高等数学知识。

考核方式:考试 2.大学英语

授课学时:240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读、听、写、说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国家A级或B级英语应用能力水平。

课程内容简介:讲授《大学英语》及工程监理专业英语的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读、说、写、译的语言训练,并达到国家A级或B级英语应用能力水平。

考核方式:国家B级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3.计算机文化基础

授课学时:60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用微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国家一级水平考试。

课程内容简介:讲授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键盘操作系统常用命令的使用,常用汉字输入、表格处理方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用微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国家一级水平考试。

考核方式:国家一级水平考试 4.体育

授课学时:128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体育基本理论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志和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通过体育基本理论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志和能力。

考核方式:考查 5.工程制图

授课学时:120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基本制图原理与方法的学习,结合工程实例,使学生掌握绘

3 图、描图与识图工程施工图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图纸会审打好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工程制图标准的一般规定;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基本形体的投影;组合体的投影;建筑形体表面交线;轴测投影图;剖面图与断面图;工程施工图;结构施工图;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构件详图。

考核方式:考试 6.建筑材料

授课学时:60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技术指标、检验和测试的方法,能合理选用材料及制品。

课程内容简介:材料的基本性能;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木材;防水材料;建筑钢材;砂浆;砖等材料的基本性能、技术指标、检验和测试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考核方式:考试 7.工程测量

授课学时:94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常用测量仪器的操作及坐标的技能,能识读和应用地形图,并能进行基本的施工测量工作,以便能独立地应用测量知识为本专业工作服务。

课程内容简介: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和直线定向;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测量与应用;工程放样的基本方法;给排水工程施工测量。

考核方式:考试 8.水质检验技术

授课学时:68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水质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常见水质指标的测定原理和条件;掌握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规律;掌握水质检验有关数据的计算、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课程内容简介: 水质检验基础;水样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水中主要的微生物群;微生物在物质循环和废水处理中的作用;水的卫生细菌学等。

考核方式:考试 9.水力学与应用

授课学时:64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静水压强的特性、静水压强基本方程形式、意义及应用;掌握恒定流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及其应用;掌握延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方

4 法;了解孔口、管嘴出流的特点并掌握其计算方法;掌握有压管流的水力计算方法;掌握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方法。

课程内容简介:水静力学;水动力学;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孔口管嘴出流及有压管路;明渠水流;堰流;渗流等。

考核方式:考试 10.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

授课学时:90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掌握系统中各组成部分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熟悉城市给排水管网的组成、布置形式及给排水管网设计计算方法;熟悉给水管道材料及配件;熟悉排水管渠的清通方法和维护要求。

课程内容简介:给水系统;设计用水量;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给水管网布置;给水管材及附属构筑物;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枝状及环状管网计算;给水管道工程图;给水管道系统的技术管理;排水系统及设计排水量;排水管道系统的布置;排水管渠材料及附属构筑物;排水管道的设计计算;排水管道工程图;排水管渠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等。

考核方式:考试 11.建筑给排水工程

授课学时:94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计算与维护;掌握建筑消防灭火系统的选型、设计、计算与维护;掌握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计算与维护;掌握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计算与维护。

课程内容简介:建筑给水;建筑消防给水;屋面雨水排除;热水与饮水供应;建筑中水;特殊性质建筑的给排水;居住小区给排水等。

考核方式:考试 12.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授课学时:126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给排水工程的管道设备和处理构筑物的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掌握地下给排水管道开槽施工技术;掌握建筑给排水管道及设备安装技术;熟悉给排水管道及设备的防腐与保温施工技术。

课程内容简介:土石方工程;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地下给排水管道开槽施工;地下给排水管道不开槽施工;给排水管道水下敷设;建筑给排水管道及设备安装;给排水管道及设备的防腐与保温等。

考核方式:考试

5 13.给排水工程定额预算

授课学时:94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了解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单位应具备的条件,熟悉工程招标、投标的程序;理解工程定额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工程定额的应用;掌握工程预算的编制依据和编制程序;掌握工程量清单编制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法;

课程内容简介:工程建设概述;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定额;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实例等。

考核方式:考试

14.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授课学时:90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参数及分类;掌握流水施工的编制方法;熟悉网络计划的概念和组成及绘制方法和参数计算方法;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方法。

课程内容简介:施工准备工作;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

考核方式:考试 15.建筑构造

授课学时:94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作法;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内容、步骤和设计方法。

课程内容简介:民用建筑构造概述;基础和地下室;墙体;楼地层;楼梯及其他垂直交通设施;屋顶;门与窗;工业建筑概述;单层工业厂房构造等。

考核方式:考试 16.电工与电气设备

授课学时:64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水电制图与识图;掌握电工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管道的施工方法。

课程内容简介:供热与供燃气;通风与空气调节;室内管道综合布置原则;建筑电气的基本概念;电工学的基础知识;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建筑通信、安全防范与自动控制系统等。

考核方式:考试

6 17.水处理工程技术

授课学时:60学时。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水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污泥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给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的一般工艺流程、运行管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常见的工艺设备保障和解决方法;掌握给水处理工艺或污水处理工艺各构筑物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具有给水处理或污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以及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 水质与水质指标、标准;水体污染与自净;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水的预处理;混凝、沉淀和澄清;过滤;消毒;水的好、厌氧生物处理;污泥的处理;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循环水的冷却与处理;给水厂和污水厂(站)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水处理经济技术比较。

考核方式:考试 18.招投标合同管理

授课学时:60学时。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着重讲述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索赔,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工程建设监理法规、招投标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合同法规、合同管理、工程索赔等有关工程建设、建设监理等的法规知识,使学生能学法、知法、用法、守法。

课程内容简介: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法律基础;合同法律制度;建设工程招标管理;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建设工程堪察设计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建设工程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索赔等。

考核方式:考试 19.实践教学环节 (1)入学教育与国防教育

基本学时:60学时

基本内容:通过学前教育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学校的基本要求,专业的特点及要求,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就业的方向,让学生树立热爱学习,热爱专业,热爱学校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在开课前二周进行,使学生在军训中受到部队严谨的纪律及军人的优良作风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勇于克服困难,勤劳勇敢,严守纪律的优良品质。 (2)工程制图课程设计

基本学时:30学时。

基本内容: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绘图、识图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图纸会审打好基础。 (3)工程测量实习

基本学时:30学时。

7 基本内容:组织学生到工程现场、实习基地运用水准仪、经纬仪、罗盘仪、钢尺等基本测量仪器,进行给排水工程测量实习。 (4)建筑给排水工程实习

基本学时:30学时。

基本内容:通过实习使学生具有一般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能力,具有建筑给排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能力。

(5)给排水工程定额预算实习

基本学时:30学时

基本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给排水工程预算实践,以便提高综合运作的能力。 (6)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基本学时:30学时

基本内容:通过对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培养学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能力和运用组织设计文件组织施工的能力。 (7)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实习

基本学时:30学时

基本内容:通过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实习使学生熟悉给排水工程的管道设备和处理构筑物的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使学生具有安排、组织和指导一般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能力。 (8)建筑构造课程设计

基本学时:30学时

基本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一般建筑施工图设计。 (9)毕业设计(论文)

基本学时:180学时。

基本内容:从给排水工程单位的管理模式及岗位职责、日常给排水工程工作的程序及方法。从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撰写相关论文。 (10)毕业实习

基本学时:540学时。

基本内容:毕业实践是给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增加实际动手能力,为此学生可在施工工地或处理厂实习,通过看、听、问、说、做等环节,了解施工生产工艺过程或管理过程,初步掌握技术人员组织、管理施工生产的基本环节,具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初步能力。

十、培养措施

组织教学要以职业岗位的人才规格为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突出必需、适用、够用的原则,强

8 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要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并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品质、意志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职业技能达到从事相应职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要求和标准。 1.文化课

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教学改革要以“应用”为主旨特征,各课程、单元之间不强求学科的系统性、,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恰当地分配每一次课的时间,确定讨论、讲授、实验、实习和实训所占时间的比例,同时使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以讲座、文艺演出、音乐会、美术欣赏及心理健康咨询等形式,结合“两操一课”与体育竞赛增强学生体质;开展英语知识竞赛、演讲与口才训练、书法、绘画、文艺表演等培训班,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推销自己的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2.专业课 (1)课堂教学

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形成与职业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突出能力教育。各课程要根据本专业在社会生产中的发展规律和生产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作好时序上的必要调整。要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并注重教学信息资料的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

根据教学进程表的安排,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按照实践教学大纲,精心组织安排实验、实习和实训。充分利用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职业岗位需要进行专项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多做,使其把主干课程知识与专项技能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综合技能。实践教学重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重视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3)毕业实习

在最后一学期,以顶岗形式安排就业前综合实习。模拟顶岗,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并将各专项技能贯穿起来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以缩短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增强就业能力。

十一、必要说明:、

1.该计划作为每门课程的教学控制依据。

2.该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指导执行计划的制定。

3.该计划在运行过程中必须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作适当调整。

第四篇:2.教学改革实施计划机电工程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深入调查研究

为了使研究工作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广泛性,专业教研室成员与区内外各高职院校交流沟通,学习发达地区相关精品专业、优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拟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块,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理论支持。其次,为了使毕业生能够在职场竞争中有良好的表现,在为毕业生毕业后1~2年内的职业生涯作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制订出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专业培养方案,为每一位刚进学校的高职学生作了3~5年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此,教师们从企业调研入手,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哪些岗位?本专业类别的毕业生适合哪些岗位?企业对这些岗位就业者有哪些要求和期望?

计划从2008至2010年,专业教学团队先后赴区内的南宁、桂林、柳州和区外的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进行调研,走访企业和一些城市的人才市场,实地考察人才需求情况,了解企业给机电类高职高专毕业生提供的岗位及具体要求,在对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现状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住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适时地提出 “以企业岗位分析和用人规律为基础实践工学交替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理念,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国情,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创新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并以此做为教学改革课题立项的依据。课题研究的最大亮点:建立了以“企业岗位分析和用人规律”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研制出一套以“企业岗位分析和用人规律”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提供了运用“企业岗位分析和用人规律”开发专业课程的范例;初步建立起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框架和人才培养框架体系;提出 “职业岗位为导向,实践工学交替”的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阐释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了高职教育改革以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的发展观。

(二)职业岗位分析

机电类专业群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通过调研,确定专业服务面向为机械制造业、电器产品制造业、制糖业、机电设备使用行业,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性质是机械制造生产、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机械产品售后服务、机械产品销售等,所适应的职业岗位有:质量管理员、工艺员、设

备操作员、设计辅助员、设备维护员、车间调度员、产品营销员等7种。

(三)基于企业岗位分析和用人规律构建课程体系

1.根据企业用人规律简化毕业生职业生涯设计

机电类高职毕业生,在刚走上社会的1~2年里,会遇到好几个岗位,一般有三个岗位以上。但是,如果用7种岗位按最少三个岗位进行随意组合,将形成很多方案,这样一来,在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和进行课程开发时,会遇到极大困难,甚至无法制定实施方案。为此,我们考虑根据企业用人规律来简化毕业生职业生涯设计,为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根据调研得知企业对高职生使用的一般规律是:第一步,先放到生产第一线参加具体工种的劳作,此期间主要是操作设备,时间约4~6个月;第二步,抽到技术管理层或产品管理层,主要是做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工作,如品质管理员、设备维护员、车间调度员等;第三步,确定较稳定的岗位,除了品质管理员、设备维护员、车间调度员之外,还有工艺员、设计辅助员和产品营销员。根据企业用人的这个规律,按三步岗位进行组合,得毕业生的15种典型的职业生涯,这是我们指导学生选择选修课的依据。

2.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以逆向顺序法为思维方法,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得出若干项能力目标与要求,再将其组合成教学单元或课程。通过各岗位对能力要求的分析,然后按所需要的最起码的知识结构作初步设计,并在调研中逐步调整加以确定,形成岗位职业能力知识模块,列出多个职业生涯知识模块表,根据知识模块构建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贯彻多元整合的思想,根据企业用人规律设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并融入职业资格证,以此简化和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

(四)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教育部[2006]16号文件要求,高职机电类专业应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执行双证融通制度,积极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手持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身怀全面素质和职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千方百计实行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人才培养全过程,计划用1年半时间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普通课及拓展课教学,第四个学期重点采用项目驱动法组织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第五个学期进行多种形式的毕业实践,含毕业设计、校内/外的生产实习,第

六个学期主要是顶岗实习。这样就形成了“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实施工学交融的1.5+3×0.5教育教学过程,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课程建设

1.课程标准建设

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围绕市场对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企业的技术标准,构建基于岗位目标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实施内容与评价标准。在2~3年内完成4~5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工作。

2.教材建设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系参与编写了适应项目化教学的系列教材,满足了教学改革的需要。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还需要不断修订教材,开发建设3~5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特色教材3~5册,开发2~3门网络课程,以本专业课程改革带动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

3.教学模式改革与建设

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采用融“教、学、做”于一体,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以工艺流程为导向”的职业教学模式,结合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建设,分解典型工作岗位的工艺流程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素质,引入现场实际生产任务,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整合开发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和工学结合教学包;打造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中来,将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贯彻“双证书”制度。

探索和尝试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方式,有效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工作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及低成本的运行。

(1)实践工学交替方式

本专业学生入校后即安排到生产性教学基地,成为工学结合企业的员工,在此后的两年中,学生在工学结合企业里根据需要可以轮换多个部门和岗位,并根据教学计划和生产计划的需要灵活安排学生的工学交替方式。

(2)将专业课程模块化

不同班级学生在同一学期分选不同的模块完成教学,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实验实

训资源,达到分段式教学、分段式考核的目的,努力实现“学一样、会一样”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2014春机械工程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机械工程系教学教研组将以学校教务科教育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机械专业实训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学生为目的,以提高专业师资素质为手段,加快我校机械专业建设步伐,提升机械专业教育教学能力。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机械工程系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学校、专业的生存之本,除了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系内教师的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同心合力更是优化、强化本专业十分重要的条件,所以本学期要加强本系教师的交流合作。

2.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本学期通过开展教学交流和竞赛等活动,以赛促教,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教研组还将适时候开展专业培训,以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3.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组织2014年恩施州机械类竞赛活动,做到早组织、早训练,以赛促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专业素质。锻炼队伍,力争在2014年湖北省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竞赛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4.强化教研意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本学期机械工程系教师结合课堂,开展教研活动,重点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双师型”队伍建设、工学结合等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活动。

三、重点工作安排

1.充分发挥和利用技能竞赛的积极作用,认真组织好2014年恩施州机械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既要实现竞赛的选拔性功能,更要实现竞赛的促进功能,推动学校层面的技能竞赛,让学生广泛地参加到技能竞赛当中来,营造“学技能,赛技能”的职业教育氛围,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

2、组织举办车工、钳工、焊工、数控车工技能大赛。在成绩优异的学生中挑选出参加省、州技能大赛的选手。并进行强化训练。

3、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力度,通过检查教案、计划、作业等各各教学环节进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考核,每天派专人巡查教师上课情况,并做好登记。

4、组织教师听课五次以上。并对年轻教师上课进行听课和评课。

2014-2-24

上一篇:共产党员先锋岗内容下一篇: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