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报告

2022-11-22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报告

200911100949228321509耕地地力评价报告编写大纲(新)

06年项目县地力评价报告编写大纲

报告分类

•**县(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报告

•**县(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报告

•**县(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专题利用报告

工作报告编写提纲

一、目的意义

二、工作组织

三、主要工作成果

四、主要作法与经验

五、资金使用情况

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七、大事记

1、目的意义

简述测土配方施肥与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对准确掌握耕地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指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施肥、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工作目标和预期成果。

2、工作组织

主要指为保障测土配方施肥与地力评价工作成立的领导小组、技术组和专家顾问组,以及省地县及技术依托单位的工作关系、分工,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的组织措施。

3、主要工作成果

主要包括:

•列举成果,有多少,就列多少 •突出区域特色

•县域范围内的耕地资源情况、空间分布、障碍因素、利用改良方向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填充的历史空白等等

4、主要作法与经验

•主要做法:

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措施与技术措施。

•经验:

着重分析职责分工、组织管理、新技术应用、资金落实与使用的经验与教训。

5、资金使用情况

•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资金管理办法以及项目实施合同执行。

•对照合同规定,着重分析资金使用构成(主要包括物质准备及资料收集费、野外调查交通差旅补助费、会议及技术培训费、资料汇总及编印费、专家咨询及活动费、技术指导与组织管理费、图件数字化及制作费、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项目验收及专家评审费等)比例。地方配套资金。

6、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主要指工作组织、技术路线、资金落实等方面的问题。

技术报告主要内容 技术报告是项目县(市、区、旗、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技术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指导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主要依据。在撰写技术报告之前,必须全面系统地对原始数据资料和野外调查、田间肥效试验及分析化验数据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掌握基本情况,摸索基本规律,提炼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编写。在编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技术问题,这 些技术问题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的。

一、前 言

主要说明立项背景、目的意义、主要成果及预期目标。

二、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包括四周抵界,最新的到乡(镇)和村(居委会)的行政区划。

(2)自然与农村经济概况。

包括土地资源概况、自然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农村经济 概况。

(3)农业生产概况。

主要阐述当地农业发展简历、农业发展现状(包括农作物种植

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及在大农业中所占比重、人均占有情况与其对 应的农业生产水平和主要生产问题。

(4)耕地改良利用与生产现状。

包括:①当地主要的耕地改良模式及效果。主要总结第二次土壤 普查以来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生态环境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 基地建设等工程项目实施和各生物、农艺、化学措施改良中低产田的 情况;②耕地利用程度与耕作制度。主要指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的播 种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可利用面积和实际利用面积与原因、主要耕 作制度(即耕地最佳种植模式);③不同耕地类型投入产出情况。分 水田、旱地、菜地、果园,分别阐述以肥料施用为主的投入产出 情况。

(5)耕地保养管理的简要回顾。

简要回顾第

一、二次土壤普查对耕地质量的评述,近年来通过国 家重大项目(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商品粮棉油糖基地建设、农业综 合开发等)实施以及重大自然灾害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以及加强耕 地保养管理的政策法规与技术措施。

三、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路线

以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重点阐明以下内容。

(一)资料准备

一是图件资料(比例尺1:50 000)。包括地形图(采用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测绘的地形图)、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图 (最新的土壤图、土壤养分图等)、土地利用现状图、农田水利分区 图、行政区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二是数据及文本资料。包括第二次 土壤普查成果资料、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统计资料、近三年种植面 积、粮食单产与总产、肥料使用等统计资料、历年土壤、植株测试 资料。

(二)技术准备

一是确定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根据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总集(见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附表),集中专家 智慧,通过专家技术组会议商议,选取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选取的因 子应对耕地地力有较大的影响,在评价区域内的变异较大,在时间序 列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子之间独立性较强。二是确定评价单元。 用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为1:50 000)、土壤图(比例尺为1: 50 000)叠加形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评价区域内的耕地面积要与 政府发布的耕地面积一致。

(三)耕地地力评价

这是技术路线的重点和核心,必须依次着重阐述以下4个技术 环节。

一是评价单元赋值。根据各评价因子的空间分布图或属性数据

库,将各评价因子数据赋值给评价单元。对点位分布图,采用插值(或赋值)的 方法将其转换为栅格图,再与评价单元图叠加,通过加权统计给评价 单元赋值;对矢量分布图(如土壤质地分布图),将其直接与评价单 元图叠加,通过加权统计、属性提取给评价单元赋值;对线形图 (如等高线图),使用数字高程模型,形成坡度图、坡向图等,再与 评价单元图叠加,通过加权统计给评价单元赋值。

二是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 的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

三是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对定性数据采用特尔斐法直接给 出相应的隶属度;对定量数据采用特尔斐法与隶属函数法结合的方法 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将各评价因子的值代入隶属函数,计算 相应的隶属度。

四是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加法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综 合地力指数。 IFI=∑(Fi×Ci) 式中:IFI——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ntegrated。Fertility Index);

Fi——第i个评价因子的隶属度;

Ci——第i个评价因子的组合权重。

四、耕地土壤、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

①耕地土壤类型及面积(数据需统计到乡镇和土种)。包括耕地 土壤分类和耕地土壤面积调整。

②耕地立地条件状况(数据需统计到乡镇和土种)。包括地貌类 型、地形部位、坡度、坡向、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程 度、林地覆盖率、地面破碎情况和地表岩石露头状况等。每一项都要 分别统计,并加以说明。

③农田基础设施状况。包括土地平整程度与梯田化水平、排涝排 潜能力、灌溉水类型、灌溉方法与保证率、机耕水平、林网建设水平 和菜地设施等。

以上内容涉及的现状、分布、变化情况、特点与原因分析等要尽 量多用图表反映。

五、耕地土壤属性

总的要求是分类进行统计,并分区域(或乡镇)进行横向比较,

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进行纵向比较。具体内容包括:土壤有机质及氮磷 钾和中、微量元素养分状况、土壤质地、剖面构型、障碍层次、容 重、土壤pH值等。

六、耕地地力

先概述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的基本情况及分布特点,然后根据农业 部耕地地力分级标准,按10级逐一进行详细描述,要分别阐述地形 部位、障碍层状况、土壤质地、有机质、有效磷、缓效钾、排涝能 力、灌溉保证率、剖面构型、耕层厚度等耕地地力评价指标在每一级 耕地中分别占多少权重及区域分布特点。

七、对策与建议

包括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耕地污染防治、耕地资源合 理配置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物平衡施肥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编写技术报告的建议

1、应先拟定较详细的提纲,具体到章、节及主要内容。

2、落实责任分工,评价部分由技术依托单位完成。

3、处理好项目出书与地力评价技术报告关系,不要写成测土配方报告。

4、不给项目县提供范本。严禁照搬照抄现象。

5、处理好技术报告与专题报告的关系。把有共性的如对策与建议、土壤改良、资源合理配置纳入技术报告。

耕地土壤部分

•本次评价耕地土壤资料主要来源于第二次土壤普查,为保护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本章节内容力求齐全,要求对土类、亚类、土属、土种进行叙述,对有变化的土壤进行补充说明(如盐化潮土)。

•内容包括土壤类型主要特征、分布、面积及主要生产性能等。 •面积要统计到乡镇,分布要具体到主要区域。

耕地地力评价部分

•耕地地力调查方法与内容,应写实际做法,不能照搬规范上的原则内容。 •评价指标体系要经反复研讨、并经评价结果进行检验。

•要对地力等级归入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要对归入方法进行探讨,并要进行说明。

耕地土壤属性部分

•土壤属性的评价是耕地地力调查的核心,也是本项目最重要的评价内容,它不仅对当前的农业生产、管理和规划起着指导性作用,而且也是土肥事业历史传承的精华。

•内容要除常规的养分、中微量元素外,还应有土壤物理性状,包括质地、构型、障碍层次、容重等等。

•养分要分析不同级别的所占比例,按土壤类型、质地类型、利用类型等分析养分状况。

注意补充耕地土壤属性部分存在问题(05年项目县)

•较多的县(市)在项目总结中重视不够,表现在对数据的评价篇幅太少,有的甚至忽略。 •如有的评价某个属性所用文字不过200字,往往列出表格,几行文字,解释或说明含量范围、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即结束。

•缺不同含量分组及其所占比例分析、属性测定值的成因分析、参数间相互关系,如有机质和有效磷与有效锌的关系、有机质和有效氮的关系、交换性钙和镁的比例、pH与有效铁、锰等的关系等。

•养分数据的分析年限不能过长。 •部分养分数据异常。

耕地地力分析部分编写建议:

1、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对不同乡镇的等级情况进行统计,指出主要分布区域。 •

2、按照利用方式进行分类,如菜地、水浇地、水田和旱地的级别情况。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状况。

3、叙述不同级别耕地的特征,提出存在问题及培肥、改良利用措施,也为后面章节中的中低产田改良利用作铺垫。

专题报告编写提纲

除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规定的耕

•地地力评价与改良利用报告、耕地地力评价与平衡施肥报告和耕地地 •力评价与种植业布局报告之外,还可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优势 •作物布局和耕地质量建设的热点、难点,撰写一些能体现地方特色、 •服务当地农业的专题报告。专题报告内容应至少包含以下6个方面。

一、概况(问题的提出)

•重点阐述拟定专题研究的背景与必要性。 •

二、调查方法

•主要阐述专题调查研究的组织形式、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 •

三、调查结果

•根据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化验结果逐一陈述。 •

四、原因分析

要对照有关评判标准与农业生产要求,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 •析,分析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 •

五、目标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耕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国民经 •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确定近期、中期与远景发展目标。 •

六、对策与建议

根据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与技 •术措施。 •

专题报告的建议与存在问题

•专题要写与地力评价内容相关的内容。

•专题要对当地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 •要写当地有特色专题。

•存在问题:专题报告过多,缺乏对当地生产、土壤、特产的针对性强的专题。许多不是本次调查的专题,如病虫害防治、新农村建设,试验也不宜作为专题。

报告附件的建议

•为方便乡镇使用,报告后附可分乡镇的养分、地力等级等统计表格。 •附的照片要有说明,人物照片不宜过多。

•插图比例尺要准确,应在1:5万比例尺的基础上简化缩编,否则不清晰。尽量附彩图。

封面设计(例)

耕地质量评价

Quality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 黑龙江省双城市耕地地力

 调查与质量评价

项目主持单位: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

项目完成单位:双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技术依托单位: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极象动漫影视技术有限公司 

二00九年十月

标准格式与要求

 第一章××××××××××  第一节××××××××× 

一、×××××××××× 

(一)××××××××  1 ××××××××

 (1)××××××

 (二)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如图1,表1,附注:1,文献(1),公式(1)。图序及图名置于表的上方;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来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作图时注意度量单位使用,反映实际的视觉差异;表格用三线表)

 (三)文中所用单位注意前后一致,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应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 (四)一律用A4打印纸装订。

(五)图件附最后。

第二篇:洪江市耕地地力评价专项自查报告

洪江市耕地地力评价项目

自 查 报 告

洪江市为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市(县),根据《湖南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耕地地力评价专项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08]75号)精神,今年即2011年11月初我市农业局组织了由主要领导挂帅,技术骨干参加的自查验收工作队伍,对我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地力评价专项进行了自查验收,并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项目计划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目标任务

1、基础工作。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软件和市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健全我市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数据库、农户调查数据库、土壤采样数据库、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库、肥料配方数据库、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数据库和市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建立洪江市耕地地力与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市耕地地力与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2、成果图件。利用市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土壤分布图,2008-2011年采样点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有机质、pH和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以及有效铜锌铁锰钼硼等养分含量分布图、耕地地力等级图。

3、成果报告。编写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告、技术报告以及耕地改良利用、作物适宜性评价和种植业布局等三个以上专题报告。

(二)实际完成情况

1、样品采集与分析化验

三年来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样品采集:一般农化样?个,田间试验示范样?个,植株样品?个。共计完成土壤样品大量元素检测?项次、中微元素检测?项次、其他项目?项次,植株样品的大量元素检测?项次,肥料样品检测?项次,确保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正常进行。

2、田间试验完成情况。

三年共实施“3414”试验15个、“3415”试验15个、肥效校正试验30个、肥料不同施用量试验6个、不同质地土壤基追肥比例试验6个,一共完成各类试验72个。

3、施肥建议卡的发放。

三年来,我们按照《湖南省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及专用肥配方意见》,结合本市实际,根据种植规划需求编写了《洪江市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组织25个乡镇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20万份。为了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完成,召开了专门的农业乡镇长会议,具体部署建议卡的发放工作,以确保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在项目区全面入户。

4、示范与推广。

三年来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3.7万亩,推广专用配方肥21000多吨,推广配方肥施用面积40万亩。每年设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1个,核心示范区面积在1万亩以上。各个乡镇各设一个100亩以上示范点,各村设一至两个示范户,全市三年总示范面积达8.66万亩。通过层层办点示范,有效地促进了测土配方施肥在全市的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宣传与培训。

三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2期,主要包括野外采集与调查培训班、田间试验培训班、试验化验培训班、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填发学习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培训班。三年来共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0多万份,开展技术讲座158次,全市接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人数达1.85万人次。

6、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建设

(1)建立洪江市耕地地力资源基础数据库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软件、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数据库、农户调查数据库、土样采集数据库、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库、肥料配方数据库、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数据库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空 2 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

(2)建立洪江市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农业部统一提供的县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基于洪江市耕地资源基础数据库,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化验以及质量评价结果,建立洪江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3)完成成果图件编制

利用Mapgis软件技术、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数字化的土壤有机质、pH值、土壤全氮、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以及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硫、有效钼、水溶态硼等养分分布图,采样点点位分布图、耕地地力等级图、土壤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高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图。

(4)完成成果报告编制

编写洪江市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告、自查报告、技术报告以及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三个专题

(5)建立了项目档案

有了纸质和电子两种档案,各种档案整理分类有序。 (6)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

根据三年的田间试验结果分析,农户调查情况,测试化验结果及湖南省农业厅的施肥指导意见,已初步形成当地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了水稻、冰糖橙回归模型,建立了水稻、冰糖橙不同区域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施肥量对照检索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测得土壤养分值就可以对照检索表确定施肥量。田间试验表明我市施肥习惯不合理,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微量元素肥的“三重三轻”现象。因此在指导施肥时要注重有机肥的使用,采用平衡施肥方法,微量元素,硼、锌等要根据作物和区域针对性的加入。

二、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

洪江市农业局专门成立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管理小组,设立了专门帐户,对该项目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洪江市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总投资190 3 万元,其中耕地地力评价?万元。资金使用情况如下:具体用于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万元。技术培训费?万元。资料收集及县域耕地属性数据库建设万元。基础图件矢量化与耕地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万元,成果图件编制打印费万元,专家研讨费万元,交通差旅补助费万元。三年项目资金已经通过审计部门审计,有项目决算报告和审计报告,无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现象。

三、主要成效

通过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估,摸清了洪江市耕地土壤理化性状、耕地地力状况、耕地环境质量等情况,并进行了相应评价,提出了耕地合理利用对策与建议,为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耕地改良与利用、科学施肥与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成果包括:

(一)完成了耕地养分分布图

1、洪江市耕地全氮含量图

2、洪江市耕地碱解氮含量图

3、洪江市耕地有效磷含量图

4、洪江市耕地速效钾含量图

5、洪江市耕地缓效钾含量图

6、洪江市耕地土壤酸碱度图

7、洪江市耕地有机质含量图

8、洪江市耕地有效锌含量图

9、洪江市耕地有效铁含量图

10、洪江市耕地有效锰含量图

11、洪江市耕地有效铜含量图

12、洪江市耕地有效钼含量图

13、洪江市耕地有效硫含量图

14、洪江市耕地水溶态硼含量图

(二)完成了耕地评价成果图

1、洪江市耕地采样点点位图

2、洪江市耕地地力等级图

3、洪江市耕地高中低产田图

4、洪江市柑橘适宜性评价图

5、洪江市水稻适宜性评价图

(三)完成了成果报告编写

1、洪江市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告

2、洪江市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

3、洪江市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

四、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按照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统一要求,为加强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和工作进度管理,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分别成立了洪江市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二是将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在进行野外调查取样时,各乡镇给予了大力支持,从而保障了野外调查取样工作快速圆满完成。

(二)组织技术培训,熟练技术规程

为搞好项目实施工作,我局先后抽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6人)组建了野外采集、土样化验、数据处理、后勤保证等专门的工作小组,并对相关人员开展了技术培训。为提高培训效果,积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土肥站举办的项目业务培训,之后对全局所有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分类培训;经常性组织相关技术人员集中时间系统学习《耕地地力评价指南》(全国农技中心编著)、《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全国农技中心编著)、《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湖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培训教材》(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编印)等理论知识,使每位成员都全面掌握了有关耕地地力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路线,资料收集整理和图件资料数字化处理以及建立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并熟练地运用到耕地地力评价的工作中。

(三)狠抓规程操作,加强质量控制

根据农业部和湖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强调了“五个统一”的工作要求。即: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评价指标体系、统一调查表格、统一统计口径、统一汇总方法。在野外调查取样方面,首先根据本市自然条件、耕地类型、污染状况,确定全市的采样点和点位,然后分组分地域范围赴实地调查采样。这样既减少野外工作量,又保证了调查取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在室内分析化验方面,坚持土壤、植株、和水的化验分析工作由具备认定资格的化验人员按本次要求严格培训合格后的人员承担,同时取10%的样品进行平行测试,检测结束后,抽取20%的样品进行复检,要求合格率在95%以上,从而确保所有项目分析测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在数据汇总录入方面,坚持调查表格等资料必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名后才能录入,录入过程中,还须经2人反复校对。在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方面,按照农业部统一开发软件,建立了完整的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以及县域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1、传统的施肥方式,加剧了耕地的酸化

这次调查,全市土壤PH值平均为4.81,与1982年土壤普查比较全市土壤PH值平均下降了0.54.导致土壤酸化程度加剧的原因一是酸雨危害,二是停止石灰的施用,三是大量使用单一化肥,特别是酸性化肥。建议恢复石灰的使用,政府与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在全市普施一次石灰,对农民在施用石灰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2、现有的耕作方式,加快了耕层厚度的变浅

洪江市属典型的山区地貌,地形复杂,丘块面积较小,形状各异。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尽管农业机械有很大发展,但在目前这种高度分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管理体制下,大型耕整机难以应用,普遍小型农机具耕作,耕作层有变浅的趋势。据调查,全市约有32.2万亩耕地耕作层变浅,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8.4%,平均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浅了5.3cm。

3、灌溉设施年久失修,排灌沟渠不配套

6 全市耕地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面积约为35608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7%,无设施面积56995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4.4%,因此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成为限制耕地地力的重要限制因素。特别是有的农民将水田改种旱作,形成水稻与旱作相同的种植格局,当水稻要灌溉时,旱作要排水,造成灌水与排水的矛盾。建议进一步完善田间田间基础设施,实现排灌分家,同时尽量引导农民朝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4、稻田潜育化严重

此次调查统计,全市共有潜育型稻田7.79万亩,占稻田总面积24.2%,这种类型稻田一般年份较其他稻田产量低100kg,遇到暴雨、水灾很可能颗粒无收。究其原因主要是田间基础设施薄弱,排水沟渠淤塞严重,很多水田长期渍水。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新开或疏通加深排水沟渠,降低地下水位,抬高田面,消除潜育为害。

5、耕地利用率不高

主要原因是种田效益比较低,种粮的效益更低。农民弃田抛荒外出打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复种指数变低。建议进一步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发展种粮大户,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种粮效益。

6、技术力量薄弱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实施牵涉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量大,操作复杂。不仅有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分析化验,数据资料汇总,计算机录入制图,耕地质量评价,材料报告编写等各项工作繁琐复杂,凭我们现有的技术力量,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原来我市乡镇农技站属于乡镇管辖,乡镇农技人员往往被抽调参加计生、驻村等乡镇工作中,造成乡镇技术力量不足、严重影响耕地地力评价相关技术工作的开展。建议上级部门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技术力量支持,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乡镇的重点工作。

7、新开耕地总体地力水平较差

近年来,我市非农建设项目多,耕地占补和新垦数目大。新开耕地基础设施一般,土壤养分分布不均衡,水源条件差,耕地地力水平差,不能满足农作物正 7 常生长需求。建议加大新开耕地后续培肥力度,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推广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综合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加速土壤熟化进程。

8、耕地质量保护意识不强

近年来,由于相当一部分农户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耕地进行掠夺式耕作,造成耕地用养失调、地力衰退,甚至部分耕地栽植树木现象没有遏制。建议健全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依法加强地力建设和保护管理。建立起耕地质量管理和地力培育机制,通过这一机制,调动农民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引导和扶持农民积极对所承包耕地的改良和培育工作,扩大投资渠道,建立起政府、农民投入相结合的耕地培育投资体系。鼓励广大农民自觉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9、耕地质量保护管理资金不足

耕地质量保护与管理工作牵涉面广,技术性强,协调任务重,需要投入资金多。由于我市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开展。建议政府将耕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将耕地质量保护和改善所必要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农业主管部门开展耕地质量管理、耕地保护工作技术指导所需业务经费。

第三篇:关于耕地质量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主题教育安排,近期本人通过查阅资料、与具体工作人员访谈等形式,针对分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耕地是农业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一个地区的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都离不开耕地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中央一再强调,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耕地基础设施薄弱,中低产田比重大。

良好的农田基础设施是提高耕地生产力的首要条件。虽然全县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每年因为洪灾而导致的基础设施破坏仍比较严重,加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耕地质量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农田水利仍然是基础设施中的“短板”。突出表现在: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薄弱,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农业抗灾能力弱。同时,由于我县处于大别山地区,坡耕地多,加之耕作管理较差,造成了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二)耕地养分亏缺失调。

土壤酸化不仅导致肥力水平下降,宜种性变窄,农作物产量降低,更为严重的是土壤中的重金属活性提高,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除了自然环境、缺乏培肥管理等因素外,也存在“重化肥、

轻有机肥,重氮肥、轻钾肥”等不科学的施肥方法。虽然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不合理施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生产上乱施滥施肥料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耕地占补重数轻质,新增耕地质量低。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增多,且占用的耕地多为城郊及平畈地区的优质耕地,而开垦整理的耕地多分布在山区、丘陵或滩涂,肥力低,结构差,致使其在5-10年内难于达到良田熟土的产量水平。究其原因在于耕地后备资源中,面积大、条件好、易于开发利用的地块已基本被开发利用,剩余的大多是开发条件较差的地块,开发整理的地块面积小而分散,补充优质耕地的难度增大,可持续性也受到严重影响。

(四)存在耕地闲置和撂荒情况。

由于农产品价格不乐观,种地效益较低,一些农民放弃务农,离开农村进城打工,从而大量耕地被闲置。虽然免征农业税以来闲置地利用率有所增加,但仍是耕地保护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几点建议:

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将乡镇主要负责人列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加大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在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县政府对乡镇工作考核中的权重,确保耕地保护责任到位。深入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活动,落实基本农田管护有效措施,继续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和复垦力度。

二是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增强领导干部的耕地保护意识。

通过媒体,积极宣传土地新政策、新法规和依法集约用地先进典型,曝光违法用地案件,特别要加大对镇村两级主要领导的宣传,进一步在乡村干部中宣传普及《土地管理法》,全力推进将土地违法行为纳入公民征信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和法制观念。从实际情况看,加强宣传教育固然必不可少,而更重要的则是要在选拔和培养干部时,应把其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作为必要条件,尤其是涉及红线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遵守情况,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加强土地执法监管,与有关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坚持共同监管、启动联动机制、加大查处力度、遏制新增违法用地的发生。

三是因地制宜,努力做到保红线和保增长两不误。

保护耕地的出发点是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长远来看,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目标是相一致的。但从短期来看,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使得耕地保护工作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协调。因而制定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相关政策,首先必须明确耕地保护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在现有建设用地实现了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进行外延扩张,实現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保”目标。

第四篇:“观念大更新、作风大改进、质量大提升”活动整改书面报告

盐 井 中 心 学 校

“观念大更新、作风大改进、质量大提升”活动整改书面报告

自开展“观念大更新、作风大改进、质量大提升”活动以来,我校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检讨,从自身思想深处挖根源,找原因,自订措施,修正错误,主动整改,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1、坚持学习,永葆政治上的清醒和成熟。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理论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理论水平,永葆思想上的纯洁和先进。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是思想行为的“总开关”。

2、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抓住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讲究工作策略,注意工作方法,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科学性,工作要想到前头,想细想全,克服盲目性,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有的放矢”。

3、进一步坚持定政治信念。通过思想作风整顿学习活动,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系统掌握其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明确思想要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先进形象。

4、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水平和能力。一个干部的水平和工

作能力,关系到一个单位和部门的发展,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今后一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实践锻炼,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迎难而上,积极进取,为把我校建成一座上级满意,人民满意,教师满意,学生更满意的学校而不懈努力。

总之,我校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

盐井中心学校 2014年6月27日

第五篇: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即将启动

2014-04-29作者:李 倩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日前,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相关省份将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

本次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三项任务:

一是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以二次调查和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以图斑为单元,调查评价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的宜耕性;以县为统计单位,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进行数据库集成与汇总,形成国家级层面数据库;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二是开展“不稳定耕地”调查。以二次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以二次调查中各省上报的“不稳定耕地”面积为参考,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形成“不稳定耕地”调查结果,实现“不稳定耕地”上图入库。

三是开展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以二次调查结果为基础,对比199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在二次调查耕地增加的省份,对二次调查增加耕地,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等,形成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加耕地面积调查结果,实现对新增耕地上图入库。

按照《通知》部署,2014年5~7月,完成调查评价试点工作,完善调查评价相关方案和标准规程,开展技术培训。2015年6~10月,完成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更新工作,完成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建设。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与《通知》同步下达。

上一篇:供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下一篇:广东湛江蔡泽祺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