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放开大学心得体会

2022-11-24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放开大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国家放开大学心得体会

国家信访局7月1日全面放开网上投诉受理

国家信访局7月1日全面放开网上投诉受理 中国网6月29日讯 据信访局网站消息,6月28日,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举行放开投诉受理内容动员会,对7月1日起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网上投诉全面放开受理内容进行动员部署。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网上信访工作体系,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努力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舒晓琴指出,要充分认识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的现实紧迫性,全面放开投诉受理内容是大势所趋、形势所需。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信息化迅猛发展、无所不在,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信访工作要积极适应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和信访形势需要,注重信息化在信访工作中的深度应用,不断拓宽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提升信访工作水平,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

舒晓琴强调,要准确把握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深入推进网上信访工作,引导群众更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反映诉求,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查看办理进程和结果,不断降低信访成本。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网上信访事项办理机制和网上回访、网上督查制度,切实提高信访事项办理效率,不断降低行政成本。要依托网络平台打造阳光信访,逐步解决好网上信访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等问题,使信访工作的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以此提升信访部门的公信力。

舒晓琴最后要求,局机关各业务部门要齐心协力、扎扎实实推动做好网上信访工作。要在搞好业务需求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工作流程、制定工作标准,不断完善网上信访系统,推动业务流、信息流、管理流有机融合;要继续丰富拓展并完善系统的功能,增强网上信访平台的支撑能力,逐步实现办信、接访的网下受理、网上办理和网上答复;要加强业务培训,认真办理网上信访诉求、意见和建议,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更好、更快、更多地解决老百姓的合理诉求,纾缓信访群众的情绪,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李皋、相关业务司室负责人和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的全体同志参加了会议。 (来源:中国网)

第二篇:二胎政策最新消息: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五大原因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今天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自70年代初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我国在50年代和1962~1972年间先后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使得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始终没有改变。进入80年代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每5~7年即可增长1亿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将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1982年十二大,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身为80后的小编,出生时正赶上计划生育时期。

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正所谓“文章因时而著,政策因时而易”。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然后是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在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

全面放开二孩,为几何?

1单独两孩实践遇冷 生育率低到危险

◆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虽然也有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没有根据,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没了人口红利,在竞争力上就少了一枚盾牌。

知识贴

◆ “人口红利” 简单通俗地理解为:由于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深入的经济学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在扣除技术进步和城镇化的作用外,人口衰减带来的将是人均GDP下降。如果不信的话,看看邻国——日本:长期低生育率被认为是日本经济长达20多年的停滞的根本原因。

2“银发危机”

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

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出生率降低,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谁来工作、谁来纳税、谁来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

3“刘易斯拐点”隐忧

知识贴

◆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

与“刘易斯拐点”相对应的是“人口红利”。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中国经济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关键诱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催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目前农村问题频发。以“老弱病残”为主的农村人口结构已逐步凸显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乏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2014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开始民工荒,从沿海城市迅速蔓延到内地,此后再没有停止过,工资从那个时候开始上涨,也没有再停止过,而且是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所以2004年肯定是一个起点。如果说区间的话,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开始,中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不是减慢了,而是一路负增长下去了,所以让我说一个区间,就是从2004年到2010年,这个区间总共才6年,但是这个区间在日本走了30年,在韩国走了40年,中国还是很快的。

4“失独”社会之殇

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今年7月19日,杭州失独老夫妻在女儿去世百日祭双双自杀的消息令大家心痛不已,同时也不禁深思: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政策家庭逐渐步入老年,失独家庭成为一类社会创伤。失独家庭所经历的心理创伤、经济压力、医疗养老问题超过一般家庭丧子后承受的痛苦,而这份痛苦谁能解?

5男女比例失衡

第三篇:大学生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

这一天,我们等得太久,但是我们还是等到了,首届国家公祭日,看了之后,感慨万分,而作为现代大学生的我们,更是肩负重任。这一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不忘血泪史的同时,不是让我们延续民族仇恨转移日益积累的国内各种问题,而是应该发愤图强改善民生,提高国力,真正做到国富民强.更应该学习他国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等好的事物为我所用.相信这届领导人有足够的智慧与能力,让中国梦这艘航船斩波劈浪早日抵达彼岸.

当南京全城响起警笛,当南京市民驻足默哀,此刻的南京回到了1937年那个痛苦的时刻。数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忘却不了当年的血腥,数十年过去了,死难的同胞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祭日。当年日军攻占南京,展开了一个多月的无耻暴行,屠杀无辜平民,q####j抢夺,焚烧破坏,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平民被无辜杀害,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我们现在接触到的数字就让我们惊心,更不要说当年身临其境的遭遇。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更忘记不了,我们记住的不是仇恨,而是弱肉强食的教训与警示。

当然除了教训,我们更加铭记的是先辈们在武器装备落后的不利情势下奋勇不屈的精神。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直接财产损失与战争消耗5600余亿美元,这对当时贫瘠的中国不可谓不重创。但令我们振奋的是,在这些不堪的数字背后,是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奋勇抗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甚至很多先烈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筑起了钢铁长城。今天,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留下姓名,但却给我们留下了灵魂,民族的魂。

作为中华儿女,已经在这片热血土地上成长了27载,却没有去真正了解认识那一天,那段历史,对于我而言这是羞怯的,惭愧的。“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这是《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描写南京屠杀的一句话,可想而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种场景,对于生活在和平幸福环境下的我们是不可想象的。那么面对这段血腥场景,血腥历史,现在的我们应该去做点什么,去思考点什么?对,设立国家公祭日,这是需要我们全体中华儿女去祭奠,去缅怀的一天。历史不容抹去,不容忘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是需要我们去深思的一天。

假如有时间机器,坐在电脑桌前的你,是否敢于到那段历史之中,去浴血奋战,守护家园,历史,未来,不容我去胡思乱想。

居安思危。我们离开那场硝烟已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的中国相比于那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今天的我们却没有资格挥霍青春与肆意妄为,因为身边的警报从未解除。远处的西方的敌对势力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近处的邻国也不断挑衅着中国的神经。日本右翼否认战争历史,钓鱼岛主权还未收复,越南、菲律宾侵犯我南海主权,美国的航母在亚太游弋。等等这些,都不容我们再次大意,先辈的魂更告诫我们需要防范。我们走的是和平路线,但不是屈辱的步伐,我们可以原谅犯错的人,却会给试图犯我之人最严厉的打击。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带我们重回那段艰苦的岁月,让我们铭记死难同胞的悲剧。但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日益富足的生活中,重温先辈们不屈的精神,在民族之魂的引领下,走出辉煌的未来。

第四篇: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 学习心得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

学习心得

我的职业是一名工人,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已有10年时间;在日常工作中,深感自己的知识面较为欠缺,需要提高自己。受到电大的“开放教育”所吸引,不占用上班时间,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的教育形式是多元化的,这对于经常上班的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可以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提升自己的学历。通过向老师咨询,我也了解到了,电大的毕业学历是国家承认的,对于评职称和将来的深造都可以用的上。2014年秋季我毫不犹豫地办理了入学手续。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各学科的知识,结合工作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不辜 负学校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老师让我们明确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使我们懂得,在高校不断扩招的今天,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抛弃混文凭的思想,要增强我们的危机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学习。

1.制定合理科学的自学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一种自我监 控的手段。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如:学期计划、课 程计划、单元计划、复习计划、网络平台使用计划。有了学 习计划,保证自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要持之以 恒地坚持学习,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认真听好面授学习辅导课

在上课前按自习计划预习有关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带着疑问和渴求知识的心情来听课。在听课过程中,认真听,认真思考,做好听课笔记。记好重要的内容,如果听不懂,无法跟上教师授课的进程时,不要惊慌,在课后尽快的寻求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

辅导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做到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

3.详细做好自学笔记

除了做好听课笔记外,还应在阅读文字教材时直接在教材上做笔记,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利用其他学习方式时,也必须在教材的相应位置记下重难点和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在做自学笔记的过程中,必须思考教材的内容,随时把对于内容的理解记录下来,在复习时就能启到作用,对我们有所帮助。

4.积极参加学习小组活动

学习小组活动因为是在老师精心指导下进行的,它是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活动中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同学们通过讨论焦点问题、交流心得体会、沟通学校信息等。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所以这种活动效果很好,即时扩宽了我的视野,又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

5.利用多媒体教育进行学习

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也是开放大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学习,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我在自学的过程中,利用课件进行学习,课件包括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还有自测练习。通过使用课件,能帮助我检查、复习和巩固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为了学习方便,我经常在家里和单位上网学习,浏览开放大学学习平台,补充自己自学方面的不足;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通过电子信箱和电话向老师请教。

我希望在平谷电大能学到真正的本领,为自己的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更多的人来这里学习,来参加开放大学教育,让你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愿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受益,为自己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奋斗。

第五篇:应放开二胎还是全面放开生育?

黄文政 / 梁建章

2 013年两会提案中要求放开生育政策的呼声日盛,但绝大部分提案都只要求放开二胎,唯有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的提案是呼吁全面放开。那么到底应该是放开二胎,还是全面放开呢?

中国目前的生育状况,在不同人群那里存在着迥然不同的印象。在一些专业人士眼中,生育水平已经低到了十分危险的程度。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的生育率已降到1.18,即使考虑到15%的漏报率,生育率也仅有1.4;而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抽样调查生育率更是低至1.04。根据性别比和女性年龄别死亡率,中国的生育率更替水平是2.2,也就是每对夫妻平均需要生育至少2.2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最终不衰减。生育率处于1.4意味着,每过一代人(25至30年),中国出生的人口将减少36%。

可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极低生育率似乎并不直观。人们往往更关注身边生育三胎甚至更多胎的例子,从而产生“中国生育率依然很高”的错觉。对于这种错觉,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假想的例子加以澄清:假如在所有的夫妻里面,有75%只生育一胎,另外25%生育三胎,那么平均的生育率也只有1.5,明显低于更替水平。但从直观感受来说,大家会发现身边有50%的孩子来自于三胎家庭,到处都是超生家庭的孩子,怎么也不会觉得中国生育率太低。这种错觉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的,其背后的原因是来自多胎家庭的孩子有更大的概率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这个例子还说明,如果现有生育政策仅仅调整为“放开二胎”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甚至当周围有一半孩子来自超生家庭时,生育率才仅有1.5,这还未考虑剩男剩女,丁克及不孕不育的人群。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孕不育患者占育龄人口的比例就达12.5%,而且,随着生育年龄的延迟,这个比例有望继续升高。实际上,一个正常繁衍的社会是需要不少三四胎的孩子才能弥补一些家庭的无子或者一胎。何况,现有大量农村人口按“一胎半”政策本来就可生育二胎,现有政策放宽到普遍允许二胎,对于这部分人群的影响十分有限,根本无法将生育率提升至能够保持人口均衡稳定的水平。

另一个人们未感觉到生育率太低的原因是,中国的人口依然在增加,而且还会持续一些年。正因此,有人认为不如等人口停止增长再放开。但是,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人口的变化有极大的惯性。现在人口增长的原因是,虽然孩子很少,接近生命终点的老年人口也不多,只是中青年人口较多。但是,等到60后开始老去,中国人口将急剧衰减,持续时间可能达上百年。即使2014年完全放开,如果不大力鼓励生育,中国从2030到2070年,每年都将减少上千万人,40年内减少40%以上。这种衰减在人类历史上将是空前的。与此相比,过去20年遭受所谓人口衰减灾难的俄罗斯人口下降不过3.4%,扣除移入人口的自然下降也不过7.8%。

人口衰减直接表现在年轻人口的快速减少,在未来10年,20-25岁的年轻人将减少42%。不过,年轻人口减少带来的不仅是年轻劳动力的减少,最终也会带来需求乃至工作机会的减少,所以劳动力市场在经历先期短缺之后还是会趋于平衡。但是,远比劳动力暂时短缺要大得多的灾难是人口规模持续性的急剧萎缩。在此过程中,消费和生产将同步下降,除了殡葬、医疗、养老等,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成为夕阳行业,投资意愿低迷,基础设施将因为缺乏动力和财力更新而日益老化,创新和创业活力大幅减缓。过去30年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中国将退化成一个暮气沉沉、江河日下的社会。

深入的经济学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在扣除技术进步和城镇化的作用外,人口衰减带来的是人均GDP下降,因为人不仅是分母,更作用于分子,而且由于规模效应和结构因素使得人口衰减对分子的作用更强劲,更持久。人口持续性急剧衰减的最终后果是,中国国力衰退,中华文明式微。

但是,无论是各种城乡生育意愿调查,双独放开二胎的效果,东亚各国的经验,还是低生育率下的生育行为分析都表明,中国早已经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比如,甘肃省在2002年双独放开二胎后三年,仅有六对夫妻申请了生育二胎;新疆奎屯市双独放开九年,仅办理一例。这种双独少生并非特例,而是全国的普遍现象。根据可靠的估算,即使在2014年完全放开生育,在有限的“补偿反弹”之后,生育率又会走低并持续低迷。由于育龄女性将急剧减少,出生人数在几年之后又会开始雪崩式的滑坡。所谓维持人口和社会均衡发展的愿望将成为泡影。

还有,高生育率惯性下,降低生育率马上就能缓解抚养压力,但像我们这样把低生育率持续到老龄化开始导致抚养压力上升的阶段,提高生育率短期内反而是加重压力,其缓解效果要二三十年后才能体现,所以低生育率的惯性比高生育率惯性更强劲、更持久,也更难应对。

实际上,为何只放开二胎而非全面放开并无严谨的科学根据,而只是人们对“城市一胎和农村一至二胎”政策在一种心理上的折中。因为在中国,特别在城市,人们已经把一胎或两胎当成正常,远未认识到这已经距离人类正常繁衍所需的生育状态有多么遥远。在中国生育率已经处于如此低水平,而且在放开的补偿反弹之后,几乎没有可能维持在替代水平之上的情况下,放开二胎相当于对一个血压极低的人去把降压药减半。

因此,在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时,放开二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立即全面无条件放开生育,并在生育率再次下滑到更替水平之际,像几乎所有其他低生育率国家一样,实施鼓励生育的措施,让中国回到正常的生育状态,确保中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这不是极端的建议,而是维持民族繁衍最终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没有任何理由再拖延。

(本文作者黄文政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现任北京某金融公司合伙人与董事总经理。梁建章系携程旅行网创始人之一, 2011年,他获得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还兼职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们的个人观点。)

上一篇:国家级教育类期刊目录下一篇:国际旅游美食节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