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语录与弟子规

2022-07-07

第一篇:静心语录与弟子规

弟子规与感恩

《〈弟子规〉与感恩》讲稿

(播放《感恩一切》的音乐)

导入语:感恩一切,“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的,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去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发自内心,对于万事、万物、众人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举,它超过应尽的义务范围和程度;感恩是一种智慧,懂得感恩的人,不仅是具有道德的人,而且是具有智慧的人。感恩还是一种“投资”,是播种善因,感恩者主观不图回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赠人玫瑰,满手余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我所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弟子规〉与感恩》。

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

《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弟子规》共1080个字,叙述了113件事,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

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其中,对它们都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二、学习、分析各部分内容:

《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

1. 【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会有错误的认知,认为是专指的小孩学

习。其实这个「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指所有学习先贤智慧的人,无论大人小孩。「规」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指夫子的见解。当然夫子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即学习圣贤智慧要有一定的规范,只有这样学习才会横扎实。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要遵守各种规范,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才会正常运转,并不断进步。“圣人训“:这是圣贤人的教诲。在这里我们不妨讨论一下何谓圣人?做到然后再说的是圣人;说了就能做到的是贤人;说了不一定能做到的是凡人;说了做不

到的是骗人。所以我们不妨拿这个衡量一下自己属于哪种人?

2. 【首孝悌】

这个『首』也就是《弟子规》首先提到的做人的根本。那么做人的根本在哪?在孝跟弟,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我们来看这个「孝」是会意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老指上一代,子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合成一体,就是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心开了。教孝,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孝?所谓知恩才懂得报恩,所以我们首先要去念父母的恩德,懂得感恩。在两三千年前有位圣者叫佛陀。有一天他带着他的学生走在郊外,刚好看到一堆白骨,佛陀把这白骨分成两堆,一堆颜色比较洁白,一堆颜色比较灰暗。学生也很好学,他们知道「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学问学问,要懂得发问。佛陀就跟他们说,他说,为什么这两堆白骨,一堆比较洁白?一堆颜色灰暗?这堆颜色灰暗是女人的骨头。女人的骨头为什么比较灰暗?因为当母亲要怀胎十月,在怀胎十月过程,孩子所有的营养都必须从母亲的血液中输给小孩,当小孩的钙质不足,就必须从母亲的骨头当中吸收。母亲怀胎十月很辛劳。所以佛陀告诉学生,父母的恩德我们这一生是不可能报得了,我们应该尽心尽力来做到为人子的孝道。母爱如斯,在面对父母的要求、唠叨时你还会跟他们顶嘴吗?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我们一定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我们养育我们的父母。我们应用所有的可能、尽全力的孝顺他们,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看到一则报道,说有一个村落,整个村落有四十几户人家,统统同一个姓,都姓吴姓,口天吴。他说这四十几户人家出了一百零九个后代,其中有一百零八个大学毕业,素质很好。而这第一百零九个是已经考上大学,但是读了两年因某种因素办休学。可以说,他们下一代完全有大学毕业的程度、水准。 为什么他们这一代能这么兴旺。因为他们村落里的长者都告诉他们,只要读书、工作一有放假,要记得回来看看父母。他们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定是陪着父母到寺庙里面去拜拜、去祈福,不会去做其它的事。他们是整个家族做到了。除了陪父母以外,回来之后,就到其它所有这些邻居的家里面去跟长辈拜年,挨家挨户跟这些长者拜年。做到了什么?尊敬长辈,跟长辈拜完年以后,他们这些差不多年纪的邻居,就围在他们村落里面的小学,一起讨论今年你读书有什么收获,今年你工作有什么好经验,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切

磋。这个做到了什么?好学!有孝有弟又好学。所以这个村落为什么下一代能有这么好的发展,绝对不是偶然的。 所以我们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顺长辈,兄友弟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是我们的生活更和谐幸福,社会更加美好。「悌」是形声字也是会意字,左边是心,右边是弟,意思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相处要用心,做哥哥姐姐的用心友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从内心深处恭敬自己的哥哥姐姐。兄弟是同气连枝,血浓于水,是同一个父母所生,所以兄弟姐妹很有可能是陪我们一生走过最长路的亲人

3.【次谨信。】

『谨』看这个谨字,有一个言字,谨又可以组成严谨、谨慎,即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一定要谨言慎行。

『信』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是言,人言为信。《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也说「人无信无以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很难在社会立足。言语为什么摆在仅次于德行的重要性?因为人与人的互动跟交往,使用什么的频率最高?言语。所以言语,「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一言也可以让家庭纷争不断。所以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

4.【泛爱众。而亲仁。】

『泛爱众』,泛爱,爱众,爱泛,广泛地爱众人,人应该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你爱人人,人人爱你,感恩之心换得感恩之心。『而亲仁』,亲近仁德之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才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身旁都是低俗之人,每天自己的言语、行为都愈来愈粗俗。所以亲近仁德之人很重要,而亲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长我们的智慧。

5.【有余力。则学文。】

当我们把这些立身处事的行为、这些德行都扎实地学好,还有空余的时间,还可以多看些好的文章,即『学文』。古代的文章是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所以古人写文章非常慎重,都是真正有把握可以利益后人,他才把它留下来。现在人写文章怎么样?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也不管会不会天下大乱,所以不够谨慎

对待自己的言行。所以「学文」还是看古圣先贤的文章比较保险,因为这些文章都是历经几千年印证,确实可以启发人的智慧的。所以我们要不要感恩与我们的

古圣先贤?对,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从深处领会先贤教诲。

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善待他人,善待身边所有的一切。让我们认真学习、践行好《弟子规》,学习感恩,身体力行,“知学行传”用我们自己的言行去感染身边所有的人,让所有人都懂得感恩,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感恩的社会,和谐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满!

第二篇:《弟子规》与《三字经》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泛爱众 父母呼 父母教 冬则温 出必告 事虽小 物虽小 亲所好 身有伤 亲爱我 圣人训 首孝弟 而亲仁 有余力 入 则 孝

应勿缓 父母命 须敬听 父母责 夏则凊 晨则省 反必面 居有常 勿擅为 苟擅为 勿私藏 苟私藏 力为具 亲所恶 贻亲忧 德有伤 孝何难 亲憎我 次谨信 则学文

行勿懒 须顺承 昏则定 业无变 子道亏 亲心伤 谨为去 贻亲羞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丧尽礼 兄道友 财物轻 或饮食 长呼人 称尊长 路遇长 骑下马 长者立 尊长前 常悲咽 居处变 祭尽诚 事死者 出 则 弟

弟道恭 兄弟睦 怨何生 言语忍 或坐走 长者先 即代叫 人不在 勿呼名 对尊长 疾趋揖 长无言 乘下车 过犹待 幼勿坐 长者坐 声要低 低不闻 酒肉绝 如事生

孝在中 忿自泯 幼者后 己即到 勿见能 退恭立 百步余 命乃坐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晨必盥 冠必正 置冠服 衣贵洁 对饮食 年方少 步从容 勿践阈 缓揭帘 执虚器 事勿忙 谨

夜眠迟 老易至 兼漱口 便溺回 纽必结 袜与履 有定位 勿乱顿 不贵华 上循分 勿拣择 食适可 勿饮酒 饮酒醉 立端正 揖深圆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有声 宽转弯 如执盈 入虚室 忙多错 勿畏难 惜此时 辄净手 俱紧切 致污秽 下称家 勿过则 最为丑 拜恭敬 勿摇髀 勿触棱 如有人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借人物 凡出言 话说多 奸巧语 见未真 事非宜 凡道字 彼说长 见人善 见人恶 须明求 倘不问 及时还 后有急 信

信为先 诈与妄 不如少 惟其是 秽污词 市井气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诺 苟轻诺 重且舒 勿急疾 此说短 不关己 即思齐 纵去远 即内省 有则改 即为偷 借不难

奚可焉 勿佞巧 切戒之 勿轻传 进退错 勿模糊 莫闲管 以渐跻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无心非 过能改 凡是人 行高者 才大者 己有能 勿谄富 人不闲 人有短 道人善 闻过欣 直谅士 名为错 有心非 归于无 倘掩饰 泛 爱 众

皆须爱 天同覆 名自高 人所重 望自大 人所服 勿自私 人所能 勿骄贫 勿厌故 勿事搅 人不安 切莫揭 人有私 即是善 人知之 渐相亲 名为恶 增一辜

地同载 非貌高 非言大 勿轻訾 勿喜新 勿话扰 切莫说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恩欲报 待婢仆 势服人 同是人 果仁者 能亲仁 不亲仁 不力行 先问己 己不欲 怨欲忘 报怨短 身贵端 虽贵端 心不然 理服人 亲 仁

类不齐 流俗众 人多畏 言不讳 无限好 德日进 无限害 小人进 余 力 学 文

但学文 长浮华 即速已 报恩长 慈而宽 方无言

仁者希 色不媚 过日少 百事坏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命自我作 福自我求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人之初 教之道 窦燕山 教不严 玉不琢 亲师友 融四岁 知某数 三才者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三字经》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性乃迁 断机杼 父之过 老何为 方少时 所当执 次见闻 千而万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匏土革 身而子 父子恩 君则敬 详训诂 论语者 讲道德 作大学 如六经 有连山 有誓命 大小戴 号四诗 人所饲 木石金 子而孙 夫妇从 臣则忠 名句读 二十篇 说仁义 乃曾子 始可读 有归藏 书之奥 注礼记 当讽咏 曰喜怒 丝与竹 自子孙 兄则友 此十义 为学者 群弟子 作中庸 自修齐 诗书易 有周易 我周公 述圣言 诗既亡 曰哀惧 乃八音 至玄曾 弟则恭 人所同 必有初 记善言 乃孔伋 至平治 礼春秋 三易详 作周礼 礼乐备 春秋作 爱恶欲 高曾祖 乃九族 长幼序 凡训蒙 小学终 孟子者 中不偏 孝经通 号六经 有典谟 著六官 曰国风 寓褒贬 七情具 父而身 人之伦 友与朋 须讲究 至四书 七篇止 庸不易 四书熟 当讲求 有训诰 存治体 曰雅颂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四百载 周武王 逞干戈 嬴秦氏 至孝平 魏蜀吴 为南朝 迨至隋 除隋乱 梁唐晋 十八传 舆图广 号洪武 商有汤 迁夏社 始诛纣 尚游说 始兼并 王莽篡 争汉鼎 都金陵 一土宇 创国基 及汉周 南北混 超前代 都金陵 周文武 汤伐夏 八百载 始春秋 传二世 光武兴 号三国 北元魏 不再传 二十传 称五代 辽与金 九十年 迨成祖 称三王 国号商 最长久 终战国 楚汉争 为东汉 迄两晋 分东西 失统绪 三百载 皆有由 皆称帝 国祚废 迁燕京 夏传子六百载周辙东五霸强高祖兴四百年宋齐继宇文周唐高祖梁灭之炎宋兴元灭金太祖兴十六世家天下 至纣亡 王纲堕 七雄出 汉业建 终于献 梁陈承 与高齐 起义师 国乃改 受周禅 绝宋世 国大明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清世祖 应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彼无书 如囊萤 身虽劳 彼既老 对大廷 莹八岁 尔幼学 彼女子 举神童 有为者 蚕吐丝 上致君 人遗子 读鲁论 且知勉 如映雪 犹苦卓 犹悔迟 魁多士 能咏诗 当效之 且聪敏 作正字 亦若是 蜂酿蜜 下泽民 金满嬴 彼既仕 头悬梁 家虽贫 苏老泉 尔小生 彼既成 泌七岁 蔡文姬 尔男子 彼虽幼 犬守夜 人不学 扬名声 我教子 学且勤 锥刺股 学不辍 二十七 宜早思 众称异 能赋棋 能辨琴 当自警 身已仕 鸡司晨 不如物 显父母 惟一经 披蒲编 彼不教 如负薪 始发愤 若梁灏 尔小生 彼颖悟 谢道韫 唐刘晏 尔幼学 苟不学 幼而学 光于前 勤有功 削竹简 自勤苦 如挂角 读书籍 八十二 宜立志 人称奇 能咏吟 方七岁 勉而致 曷为人 壮而行 裕于后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第三篇:弟子规全文诵读与解释

《弟子规》全文和解

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的意思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一、《弟子规》全文

第一章 入则孝

第二章 出则悌

第三章 谨

第四章 信

第五章 泛爱众

第六章 亲仁 第七章 余力学文

〈总叙〉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悌〉原文:

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谨〉原文:

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信〉原文:

凡出言 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原文:

凡是人 皆须爱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原文:

同是人 类不齐流俗众 仁者稀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原文:

不力行 但学文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注:【首孝弟】“弟”为“悌”的古字,读tì。是通假字。)

解释

总叙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敬老尊贤)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易解: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易解: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易解: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夫子劝勉我们: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饮食是为了吃饱肚子,不是为了满足口目。)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易解: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易解: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其他版本:借人物 及时还 人借物 有勿悭】

易解: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谚云: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自己有的话就不要吝啬。】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其他版本:刻薄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论语·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易解: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易解: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易解: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易解: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易解:受人恩惠要时时想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易解: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易解: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易解: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不耻下问)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易解: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易解: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唐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第四篇:弟子规与人生幸福 教案

诸位同学,将来你的人生一路走过,积累了经验、教训和智慧,你希望传给谁?当然希望传给我们的后代子孙,希望他们不要再重蹈覆辙了。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国文化承传了

四、五千年,不知道有多少圣哲,希望加惠于后代的子子孙孙。

中国文化从哪里开始学起?中国文化到底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联?其实文化就是教人做人、做事,而做人、做事就含摄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比方说《论语》说的“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有礼貌,要懂得与人交往的分寸,才能够在人群当中立足,假如无礼的话,跟人相处,就常常会有摩擦、冲突。就很难与人群有很好的互动关系,礼节礼貌很重要。

我们来看这个“仁”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从文字就告诉我们做人应该如此。两个人,哪两个人?自己跟他人,意思就是说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论语》里面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以中国话说“吃亏是福”。当这个吃亏是一颗仁慈之心,去帮助别人,那将带给自己非常大的福分。

教育失去太久了,现代人失教太严重了,很多人就说了,现在教育这么普及,怎么会没有教育?什么叫教育?“育”,中国的经典言简意赅,一句话就把育的重点点出来。《说文解字》里面,许慎对“育”这个字下了这个注解,“养子使作善也”叫“育”,不是把一个儿子二十几岁,养得高高壮壮的叫“育”,那跟禽兽有什么差别?对啊,老虎也把它的儿子带大了。所以“育”是要当一个善人、当一个好人,这不只对自己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任,假如孩子没教好他将是社会的负担。所以这个核心,就在这个“善”字,所以“读书志在圣贤”。

那现在我们的教育,孩子读书志在什么?志在赚钱,跟教育背道而驰。所以现在的教育,有一位长者说什么都有,什么都教,就是缺一个东西叫“德”,叫“缺德教育”,就缺这个“德”。所以学校的教育,我们以他的教的内容来讲,只能说是知识技能的传习所,不能叫教育。

不相信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假如在二三十年前,您走在乡间小道,看到一个农夫在那里耕田,他一个字都不认识。我们走过去,亲切问候他,然后问他,请问你觉得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虽然一个字不认识,他可以跟你聊半个小时,不用打草稿,他会告诉你做人要孝顺,他会告诉你做人要勤奋,这样生活才有保障。做人要言出必行,我这个稻子要卖给谁,什么时候一定要把人家种出来,这个不能够食言,所以这些做人的分寸,纵使一个人不认识字他也讲得出来。

但是二三十年以后,教育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几,今天刚好大学毕业,大学生走出来,你去问他同样的问题,请问你知不知道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会怎么回答?他会说你为什么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你为什么不问我哪一场电影最好看?哪一首歌现在是排行榜第一名?脑子里面的认知,几十年当中天差地变。所以到底现在人是不是真的有受教育,有待商榷。

学习还要有顺序。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学习的第一件事,是要立定志向,学贵立志。

诸位同学,你有没有为人生立志?有没有志向?这很重要。一个人的人生假如没有一个志向,就好像一条船驶在大海当中,不知道要去哪里?十年过去了,还抓不到方向。突然,十年以后了解到,啊,方向在那里,结果这十年刚好走反方向,那人生就累了。

诸位同学,你希望你以后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格局?有想过这个问题的举手。诸位同学,你每天在想什么?人生有很多事要赶快想,人生有很多事不用想,很多事是杞人忧天,所以理智重要。有理智,思考才有价值,没有理智,很多事情都是意气用事,会给人生多添麻烦。 年轻人找工作,去应征一个连锁的教育机构,当董事长秘书。结果很多人去应征,应征到他的时候,董事长看完资料对他说,这个真的是你写的吗?不相信,还就这一些写的东西跟他询问,他对答如流。所以应征了

一、两个小时,后面的人都没应征了。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薪水要多少,你开。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去应征的时候,老板说你要多少薪水自己开。我们的能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能不能?能不能攸关到现在我们教

而一个人人生的价值从哪里看出来?当我们去世以后,很多人站起来鼓掌,死得好、死得好,那这一生有没有价值啊?没价值。假如你去世以后,很多的人缅怀,很多的人感谢,很多的人流眼泪、伤心,代表你这一生对于很多人的生命,有所助益,有所帮助,这一生很有价值。

中国的伦常大道,五伦关系,所谓“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人生有股力量不会要求你回馈,父母、兄弟、姐妹

我们再来看,当孩子对父母懂得感恩,懂得报恩,这样的人生态度形成,他出社会去遇到提携他的长者,他就会对人家尊敬,他会对公司效忠,所以中国话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那是真理。所以现在很多企业要提拔一个人才,好几个人都有资格,他们会怎么去做最后的决定?先去看看这些人孝不孝顺父母,一看,很多人都筛选掉了。再来,照不照顾妻子、儿女,没有道义的人是不可能效忠公司的。

既然夫妇重要,那当然要慎于一开始,开始就要选好,择偶要很谨慎。所以我们的《诗经》一开头才说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什么是窈窕?我问学生,他们直接回答身材姣好的女性,完全曲解了。所以现在男人都找不到好老婆,因为他错了。“窈窕”是指贤德的女性。

我们学贵自知,一个人要学习,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状况,我们才知道从哪里开始转变、开始调整。

读着《弟子规》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诸位朋友,它只是一个动作而已,但是不要小看这句话,影响的面很大。那我们来思考一下,现在家长叫孩子,小明啊,回答是什么?干吗?我在看电视啦,你没看到我在玩玩具啊,别吵。现在有没有,小明啊,突然有一个小孩走过来,“妈妈,有什么事吗?”有看到这种小孩的举手?很少有了。虽然只是一个对父母言语的态度,但是它却是一个人对人是否恭敬的根本所在。当一个人恭敬心不见了,他的傲慢就占了上风,他的内心整天都会浮躁,不顺畅。

所以虽然只是对父母一个讲话的态度,却影响甚深,当一个人对父母都不恭敬,对你很恭敬,你相信吗?相不相信?学问重在内化,内化就可以从他的心观察到他的行为。所以对父母不敬,对你会敬,一定是别有用心,所以你口袋里的钱要拿好,不然会减少。

《弟子规》是一个人理智的基础,所有做人处事的纲领都含在里面。那学就会有智慧吗?学很多就会有智慧吗?不见得。你看博士读了书那么多,为什么都离婚了?离婚率特别高,他会不会做人?那不见得,所以学习多不代表就有智慧,现在忧郁症的人很多,你有没有看过一个字都不认识的人得忧郁症?很多是看书看一大堆,看到最后脑子都乱了,想东想西的,反而会得忧郁症。

所以学习一定要学对东西,因为在这个时代,你必然要很会判断,知识积累的速度每过几年就增加一倍,所以你看出版品这么多,你看哪一本?要看真理,要看超越时空的经典,你才能证明他讲的话正确。

所以人跟禽兽什么差别?差别在有道德伦理。所以孟夫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以做人,人之“四端”,是“仁、义、礼、智”,“仁、义、礼、智”就好像人的两只手、两只脚,当“仁、义、礼、智”没有了,人就不健全了。当今下一代,现在脑子里都只有欲望、只有自己,因为他没有这些道德教育。

我们已经感受到全世界性的问题,都在青少年教育,而下一代只要坏了,全世界都遭殃。有没有解决的方法?七零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就提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说可以解决,一种是“孔孟学说”,一种是“大乘佛法”。孔孟学说的核心在哪里?仁爱、仁慈。大乘佛法的核心在哪?在慈悲。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其实不只东方圣哲这么教导人,西方的圣哲耶稣基督也教导人,“神爱世人”,要懂得博爱。所有圣哲示现教诲人,核心都在“仁慈博爱”。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人”指的不是只有中国人,而是什么?一切的人类,这一些德行与他的本性都相应。

问一个问题,当你拿到最好吃的食物,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刚好前排第一位坐了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他没什么思考,他马上说马上吃下去。隔两排有一位四十岁的女士,她说给孩子吃。坐在后排有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家,他说给父母吃,这一个回答很妙啊。

自杀率越来越高,日本一年超过四万人自杀,各地都是,现在自杀年龄开始往下降,还有小学就自杀了。离婚率越来越多,夫妇之间没有道义。再来,我们看到父杀子、子杀父。当整个社会现象一直往这里走的时候,日子好不好过?不好过。原因到底在哪?在人都自私自利。

所以孔夫子在《礼记·礼运大同篇》就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是只有亲爱自己的亲人,也不是只有爱护自己的孩子,而懂得爱护他人的亲人跟孩子,所以希望社会是“老有所终”,老人家都能得到安养。

诸位朋友,你希望你的父母坐在公车上能有人让他座,希不希望?你希不希望父母走在街上,刚好要进门,而这个门,玻璃门特别重,希不希望有人帮他打开来?“己所欲,施于人”,我们看到所有人的长者、老者,我们也主动帮助他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所有年轻人、所有成年人都能够奉献一己的力量来成就社会。

我们看到小的时候,某一户人家要娶媳妇了,所有的邻居怎么样?一起来帮忙,那种气氛好不好?很好,某一个人的孩子要去当兵了,所有邻里乡党的长者都出来送,有的还在那边掉眼泪,哇,深深感受到就像一家人一样。现在不一样了,你们家公寓对面住什么人,姓什么都不知道。

然后,刚好我有一位长者,他下楼来看到走廊都没扫,因为其中一个是老师,他给他敲门,他说这位老师,你这里也扫一扫,这样看起来比较干净。结果这个老师马上回他,你为什么不叫对面扫?为什么叫我扫?第一个念头还是把责任推出去?

第五篇: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

领航企业实践

共享成功智慧

金蓝盟《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中国企业人最迫切需要学习的一堂课

无论您是谁,无论您的企业有多大,无论您从事什么行业

这堂课都会让您的人生更加幸福精彩 这堂课是免费的

请尊敬的企业家带着您的团队

共同感悟家庭、事业、和谐、幸福的真谛

◆《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讲座的缘起与心愿

在中国安徽,有一个小镇,是一个温泉度假旅游的地方,那里有4.8万人口。因为是旅游胜地,所以那里的镇民曾经像所有旅游地区一样——宰客,打架斗殴,偷盗抢劫,色情场所遍地,家庭不和睦,到处都是矛盾与不和谐的现象。

在2006年的春天,有一位老者,用一本只有1080字的小册子,用半年的时间,彻底改变了那里的状况——人们变得非常的友善、懂礼仪,环境变得干净卫生,民众家庭和睦了,社会关系和谐了,整个小镇成为了幸福安康的“世外桃源”,几乎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状态。联合国以及全世界182个国家纷纷派团去那里观摩考察与学习,全中国各地的人带着孩子去那里学习,更有很多家长在那里买房子,安家落户,希望他们的孩子在那里学习、成长。致使当地的房价从800块一平方,在两年之内涨到了4000元。

还有很多企业家带着他们的员工去那里学习一个周,甚至于一个月,回来以后,公司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来最严格的制度都管理不了的人和事,最后竟然让制度变成了多余的事情——无需制度,员工自主自发,从内心深处去爱护公司,尊重领导。在没有任何追加投资的前提之下,效益节节攀升。

还有许多曾经五毒俱全、管理手段非常生硬、家庭与企业面临巨大深刻危机的企业家,在朋友的引导下去小镇参观学习,才真正醒悟到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整个身心受到了彻底的洗礼,随着他们生命模式的改变,他们的家庭和企业都跟着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这个小镇是安徽庐江县汤池镇!

1

领航企业实践

共享成功智慧

这位老者是当今世界最受人尊重的高僧大德“释净空教授”!

这本小册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用于童蒙养正的一本书——《弟子规》!

2008年,北京金蓝盟管理顾问集团开始在公司内部推行《弟子规》,不仅让金蓝盟的效益连年翻番,最让人欣慰和感动的是员工们身上发生了太多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事情:

在金蓝盟有一位参加工作五年的员工,从来没有给他的父母一分钱。学了《弟子规》后,他给他的妈妈邮寄了500元,他的妈妈非常开心,也非常骄傲,见人就夸奖他的孩子,不仅如此,这500元竟然没取出来花掉,她说要把这张汇款单留作一生的纪念——

在金蓝盟还有一位员工,叫做“曹臣”。由于家庭的原因,离开了金蓝盟。半年以后,曹臣接到了一位金蓝盟客户于总的电话,于总说:“曹先生我需要一份金蓝盟培训资料,你给我送来”。接到这个电话后,曹臣立即赶赴客户那里,把资料交给于总。和客户聊天的过程中,于总得知曹臣竟然已离开金蓝盟半年之久了,就非常地惊讶:“你离开金蓝盟了,为什么还要给我服务呢?”曹臣说:“金蓝盟教我们学习《弟子规》,我在金蓝盟学会了感恩、做人。所以于总,不论我走到哪里,您有任何业务的事情,都可以给我电话,我会第一时间赶来!”这个客户非常感动,当天下午就给金蓝盟杭州公司总经理电话说:“你们向我推销一年多了,我也没有加入您们的会员,今天我终于知道您们金蓝盟的为人了,下午过来签合同吧”——

金蓝盟有一位员工的家属,家庭条件非常优越,在家里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老公的影响下学习《弟子规》,懂得了“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做人道理,学会了做家务、孝敬老人、体恤老公,对老人敬爱有加,家庭非常和谐——

这样的故事,在金蓝盟太多了!

2009年开始,金蓝盟就在企业界推广《弟子规》,同样改变了无数的企业。有一家企业的副总,经常和老板对着干,老板本来想要解聘他,听完金蓝盟一位老师讲了一天的《弟子规》后,回去跟老板说:“老板,我错了,以后您看我会怎么干吧”。这个老板吓了一跳:“哇,您怎么了,受了什么刺激?”副总回答:“没有,我只是学了《弟子规》,知道了长幼尊卑和做人的道理,以前是我错了,您就看我以后怎么表现吧”。这位老板非常开心,打电话到金蓝盟公司说:“我们公司要全面推行《弟子规》,希望能请老师来指导我们怎么做。”——

在泰安鲁普奈特塑料有限公司《弟子规与企业管理》培训班上,沈明董事长面对近150位员工走上前台,对自己的爱人和下属深深的三鞠躬,“是我没做好,没带好你们,对不起”,讲台下很多人潸然泪下。同样在之前的济南管理总裁班上,鲁普奈特孙昊副总上前给董事长沈明深深地鞠躬,然后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在场企业家热烈鼓掌。

2

领航企业实践

共享成功智慧

在山东淄博安信商贸《弟子规与企业管理》培训班上,全体员工点燃烛光为企业祈福,突然庞万斌总经理面向全体员工长跪不起,连授课老师也意想不到,庞总泪流满面对下属说:“我一定帮助你们买上房子买上车,你们是我的家人,我有责任”,下属紧跟上来抱住老总泣不成声——

在《弟子规与企业管理》上,下属们上前深深向老总和领导们鞠躬认错,这样的企业数不胜数——燕京啤酒、山东比德文电动车、山东黄金集团、威海市泓淋电线电缆、聊城中钢联金属制造、威海市海王旋流器、宁波泛太、杭州南盛商贸,感动的故事太多太——

很多企业不仅在推行《弟子规》,还给金蓝盟的慈善基金会捐款,鼓励我们,让我们把这本小册子推广到更多的企业。迄今为止,金蓝盟已经接受了数以几十万计的善款。我们期望与各界朋友一道,将这些饱含着众多企业善念的伟大愿望落实下去,将《弟子规》尽可能多地推广到社会各个角落,让每个企业更加和谐,让每个家庭更加和睦,让每个人感受到人生真正价值和真实的幸福。

◆“《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讲什么?

一、 今天的社会、企业、家庭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二、 《弟子规》到底在讲些什么?

《弟子规》来源于《论语》,古谚:半部论语治天下!

第一章:孝——感恩——教会我们为什么要感恩家人、同事、客户和朋友;

古人推崇和实践“孝治天下”的理念,孝道,有着巨大深广的内涵。激发人们的孝心,培育人们无条件的恭敬心、感恩心、责任心、宽容心、平常心、觉悟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也是企业管理的根本。

第二章:悌——礼节——告诉我们长幼秩序,如何构建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

教育人们认识长幼尊卑秩序,学会尊老爱幼、卑己尊人,依照礼仪规范构建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谨——态度——讲述人生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谨,从日常饮食起居开始,培养人们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人生态度和宽厚敦朴的处世风范。

第四章:信——做人——教会人恪守做人做事的基本底线;

信,从言语表达规范开始,教育人们如何做一个诚实有信的人,以及如何知过改过,培养人们的自尊、自爱、自信和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3

领航企业实践

共享成功智慧

第五章:泛爱众——博爱——启迪人们爱人爱物之心;

教育人们如何以同理慈悲、自爱爱他的心,去广泛地爱一切人,学会时时处处与人为善,本着仁爱之心为他人着想。

第六章:亲仁——交往——告诉大家什么样的朋友值得结交、什么样的老师值得亲近;

第七章:余力学文——执行——教育人们应该如何学习以及学习之后应该怎么做,告诫大家人生要不断的精进。

三、《弟子规》与企业经营的密切关系是什么?

四、如何在企业、家庭践行《弟子规》,让我们从古圣先贤的教诲中受益? ◆授课讲师

谢继东老师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训专家 ,金蓝盟弟子规义讲万里行主讲专家,2007年至今,培训行程达数万公里。管理学博士 北京金蓝盟管理顾问集团董事长 中国企业战略研究会常务理事 上海咨询协会常务理事 黑龙江省《龙江大讲坛》 甘肃省《西部企业高峰论坛》 贵州省《民营企业高峰论坛》主讲老师

谢继东博士自1996年从事咨询与培训以来,参与推广了《学习型中国——第五项修炼》,主持过《中国培训公益万里行》,带队进行200多家企业的经营管理升级,创立金蓝盟10/20咨询模式。真正做到了贴身辅导,授人以渔的效果。兑现了金蓝盟“落地重于方案,效果大于道理”的承诺。谢继东博士近年来推动儒释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并由他2007年发起的《金蓝盟慈善基金会》联合了众多企业,一道推广道德伦理的教育,每年拿出数百万元印制《弟子规》《和谐拯救危机》《了凡四训》等古圣先贤的书籍、光盘免费送给企业界。

金蓝盟提出“爱心 善行 共赢”的企业价值观,秉承“改善一个企业就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的工作使命。金蓝盟全员践行着“让客户和员工更加富足”的企业理想。秉承这个理想,金蓝盟每位员工都热爱他的客户。目前,金蓝盟改善了上千家企业,改变了几万人的命运。

4

上一篇:记叙文不能没有你下一篇:机械设备制造单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