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企业文化建设

2022-11-11

第一篇:弟子规与企业文化建设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课程纲要

目的:

1、使员工行为从“他律”转向“自律”;

2、增强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更具责任心;

3、提升对企业的归属感、忠诚度和对事业的使命感;

4、培养员工的同情心和仁爱心,增强员工互助协作精神;

5、净化人心、启迪心灵,使员工树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养成员工的虔敬之心,把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

提纲:

1、弟子规与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2、弟子规与员工品德修养

3、弟子规与交际处事

4、弟子规与诚信经营

5、弟子规与和谐管理

6、弟子规与员工道德

7、弟子规与制度规范

8、弟子规与感恩教育

9、打造学习型团队

10、弟子规与企业文化

第二篇: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培训心得

首先感谢公司以及公司的领导为我们花时间,花心血培训了《弟子规》,作为一个现代人,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的一切,感觉我们现在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好多传统文化渐渐的被遗忘,现在的人们好像更喜欢舶来品,忘记了其实我们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传统文化。就连我自己也感觉到惭愧,自己很多都没有做到。传统文化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现在则是无知者无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现在的教育是交我们斗争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所谓“其乐无穷”。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不仅不予重视,反而加以仇恨和毁灭。

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 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 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 “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XX部 XXX

2012年2月22日星期三

第三篇:弟子规与人生幸福 教案

诸位同学,将来你的人生一路走过,积累了经验、教训和智慧,你希望传给谁?当然希望传给我们的后代子孙,希望他们不要再重蹈覆辙了。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国文化承传了

四、五千年,不知道有多少圣哲,希望加惠于后代的子子孙孙。

中国文化从哪里开始学起?中国文化到底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联?其实文化就是教人做人、做事,而做人、做事就含摄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比方说《论语》说的“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有礼貌,要懂得与人交往的分寸,才能够在人群当中立足,假如无礼的话,跟人相处,就常常会有摩擦、冲突。就很难与人群有很好的互动关系,礼节礼貌很重要。

我们来看这个“仁”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从文字就告诉我们做人应该如此。两个人,哪两个人?自己跟他人,意思就是说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论语》里面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以中国话说“吃亏是福”。当这个吃亏是一颗仁慈之心,去帮助别人,那将带给自己非常大的福分。

教育失去太久了,现代人失教太严重了,很多人就说了,现在教育这么普及,怎么会没有教育?什么叫教育?“育”,中国的经典言简意赅,一句话就把育的重点点出来。《说文解字》里面,许慎对“育”这个字下了这个注解,“养子使作善也”叫“育”,不是把一个儿子二十几岁,养得高高壮壮的叫“育”,那跟禽兽有什么差别?对啊,老虎也把它的儿子带大了。所以“育”是要当一个善人、当一个好人,这不只对自己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任,假如孩子没教好他将是社会的负担。所以这个核心,就在这个“善”字,所以“读书志在圣贤”。

那现在我们的教育,孩子读书志在什么?志在赚钱,跟教育背道而驰。所以现在的教育,有一位长者说什么都有,什么都教,就是缺一个东西叫“德”,叫“缺德教育”,就缺这个“德”。所以学校的教育,我们以他的教的内容来讲,只能说是知识技能的传习所,不能叫教育。

不相信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假如在二三十年前,您走在乡间小道,看到一个农夫在那里耕田,他一个字都不认识。我们走过去,亲切问候他,然后问他,请问你觉得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虽然一个字不认识,他可以跟你聊半个小时,不用打草稿,他会告诉你做人要孝顺,他会告诉你做人要勤奋,这样生活才有保障。做人要言出必行,我这个稻子要卖给谁,什么时候一定要把人家种出来,这个不能够食言,所以这些做人的分寸,纵使一个人不认识字他也讲得出来。

但是二三十年以后,教育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几,今天刚好大学毕业,大学生走出来,你去问他同样的问题,请问你知不知道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会怎么回答?他会说你为什么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你为什么不问我哪一场电影最好看?哪一首歌现在是排行榜第一名?脑子里面的认知,几十年当中天差地变。所以到底现在人是不是真的有受教育,有待商榷。

学习还要有顺序。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学习的第一件事,是要立定志向,学贵立志。

诸位同学,你有没有为人生立志?有没有志向?这很重要。一个人的人生假如没有一个志向,就好像一条船驶在大海当中,不知道要去哪里?十年过去了,还抓不到方向。突然,十年以后了解到,啊,方向在那里,结果这十年刚好走反方向,那人生就累了。

诸位同学,你希望你以后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格局?有想过这个问题的举手。诸位同学,你每天在想什么?人生有很多事要赶快想,人生有很多事不用想,很多事是杞人忧天,所以理智重要。有理智,思考才有价值,没有理智,很多事情都是意气用事,会给人生多添麻烦。 年轻人找工作,去应征一个连锁的教育机构,当董事长秘书。结果很多人去应征,应征到他的时候,董事长看完资料对他说,这个真的是你写的吗?不相信,还就这一些写的东西跟他询问,他对答如流。所以应征了

一、两个小时,后面的人都没应征了。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薪水要多少,你开。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去应征的时候,老板说你要多少薪水自己开。我们的能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能不能?能不能攸关到现在我们教

而一个人人生的价值从哪里看出来?当我们去世以后,很多人站起来鼓掌,死得好、死得好,那这一生有没有价值啊?没价值。假如你去世以后,很多的人缅怀,很多的人感谢,很多的人流眼泪、伤心,代表你这一生对于很多人的生命,有所助益,有所帮助,这一生很有价值。

中国的伦常大道,五伦关系,所谓“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人生有股力量不会要求你回馈,父母、兄弟、姐妹

我们再来看,当孩子对父母懂得感恩,懂得报恩,这样的人生态度形成,他出社会去遇到提携他的长者,他就会对人家尊敬,他会对公司效忠,所以中国话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那是真理。所以现在很多企业要提拔一个人才,好几个人都有资格,他们会怎么去做最后的决定?先去看看这些人孝不孝顺父母,一看,很多人都筛选掉了。再来,照不照顾妻子、儿女,没有道义的人是不可能效忠公司的。

既然夫妇重要,那当然要慎于一开始,开始就要选好,择偶要很谨慎。所以我们的《诗经》一开头才说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什么是窈窕?我问学生,他们直接回答身材姣好的女性,完全曲解了。所以现在男人都找不到好老婆,因为他错了。“窈窕”是指贤德的女性。

我们学贵自知,一个人要学习,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状况,我们才知道从哪里开始转变、开始调整。

读着《弟子规》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诸位朋友,它只是一个动作而已,但是不要小看这句话,影响的面很大。那我们来思考一下,现在家长叫孩子,小明啊,回答是什么?干吗?我在看电视啦,你没看到我在玩玩具啊,别吵。现在有没有,小明啊,突然有一个小孩走过来,“妈妈,有什么事吗?”有看到这种小孩的举手?很少有了。虽然只是一个对父母言语的态度,但是它却是一个人对人是否恭敬的根本所在。当一个人恭敬心不见了,他的傲慢就占了上风,他的内心整天都会浮躁,不顺畅。

所以虽然只是对父母一个讲话的态度,却影响甚深,当一个人对父母都不恭敬,对你很恭敬,你相信吗?相不相信?学问重在内化,内化就可以从他的心观察到他的行为。所以对父母不敬,对你会敬,一定是别有用心,所以你口袋里的钱要拿好,不然会减少。

《弟子规》是一个人理智的基础,所有做人处事的纲领都含在里面。那学就会有智慧吗?学很多就会有智慧吗?不见得。你看博士读了书那么多,为什么都离婚了?离婚率特别高,他会不会做人?那不见得,所以学习多不代表就有智慧,现在忧郁症的人很多,你有没有看过一个字都不认识的人得忧郁症?很多是看书看一大堆,看到最后脑子都乱了,想东想西的,反而会得忧郁症。

所以学习一定要学对东西,因为在这个时代,你必然要很会判断,知识积累的速度每过几年就增加一倍,所以你看出版品这么多,你看哪一本?要看真理,要看超越时空的经典,你才能证明他讲的话正确。

所以人跟禽兽什么差别?差别在有道德伦理。所以孟夫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以做人,人之“四端”,是“仁、义、礼、智”,“仁、义、礼、智”就好像人的两只手、两只脚,当“仁、义、礼、智”没有了,人就不健全了。当今下一代,现在脑子里都只有欲望、只有自己,因为他没有这些道德教育。

我们已经感受到全世界性的问题,都在青少年教育,而下一代只要坏了,全世界都遭殃。有没有解决的方法?七零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就提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说可以解决,一种是“孔孟学说”,一种是“大乘佛法”。孔孟学说的核心在哪里?仁爱、仁慈。大乘佛法的核心在哪?在慈悲。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其实不只东方圣哲这么教导人,西方的圣哲耶稣基督也教导人,“神爱世人”,要懂得博爱。所有圣哲示现教诲人,核心都在“仁慈博爱”。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人”指的不是只有中国人,而是什么?一切的人类,这一些德行与他的本性都相应。

问一个问题,当你拿到最好吃的食物,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刚好前排第一位坐了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他没什么思考,他马上说马上吃下去。隔两排有一位四十岁的女士,她说给孩子吃。坐在后排有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家,他说给父母吃,这一个回答很妙啊。

自杀率越来越高,日本一年超过四万人自杀,各地都是,现在自杀年龄开始往下降,还有小学就自杀了。离婚率越来越多,夫妇之间没有道义。再来,我们看到父杀子、子杀父。当整个社会现象一直往这里走的时候,日子好不好过?不好过。原因到底在哪?在人都自私自利。

所以孔夫子在《礼记·礼运大同篇》就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是只有亲爱自己的亲人,也不是只有爱护自己的孩子,而懂得爱护他人的亲人跟孩子,所以希望社会是“老有所终”,老人家都能得到安养。

诸位朋友,你希望你的父母坐在公车上能有人让他座,希不希望?你希不希望父母走在街上,刚好要进门,而这个门,玻璃门特别重,希不希望有人帮他打开来?“己所欲,施于人”,我们看到所有人的长者、老者,我们也主动帮助他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所有年轻人、所有成年人都能够奉献一己的力量来成就社会。

我们看到小的时候,某一户人家要娶媳妇了,所有的邻居怎么样?一起来帮忙,那种气氛好不好?很好,某一个人的孩子要去当兵了,所有邻里乡党的长者都出来送,有的还在那边掉眼泪,哇,深深感受到就像一家人一样。现在不一样了,你们家公寓对面住什么人,姓什么都不知道。

然后,刚好我有一位长者,他下楼来看到走廊都没扫,因为其中一个是老师,他给他敲门,他说这位老师,你这里也扫一扫,这样看起来比较干净。结果这个老师马上回他,你为什么不叫对面扫?为什么叫我扫?第一个念头还是把责任推出去?

第四篇:弟子规与佛法修行修学报告

弟子规与佛法修行修学报告 eb 30114 2012年6月

从发心学佛,报名网络学院学习至今已有2个月,期间学习了《佛教是什么》、《细讲弟子规》和《弟子规与佛法修行》,第一门课程教材法宝请到时间不久,正在得用闲暇时间重新温习,《弟子规》也能够做到时常读诵并向孩子讲解与交流。此次借此学习报告,细致地整理一下两个月来的学习和修行,查找不足,对症下药,恭请老师同修们指点,得以坚固信心,取长补短,夯实基础,为下一步学习修行起到提高促进作用。

存在问题:

信心动摇。这几日,看书听课听开示,能有感悟,心也欢喜,可是这种体会不能持久,进了办公室或回到了家中,又回到了原始状态,真是一念开悟一时悟,反复无常。对自己成佛的信心有了动摇,弱化了学佛的动力。

原因分析:

一、患得患失的矛盾生活。单位里,我是一个行政人员,免不了应酬,酒肉不绝,心里不安。特别是酒,愈发地感受到是修行的大碍,也曾一度不出席不应酬,事实上,不仅是工作,而且对学佛这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令一些人对学佛误会更深,成见更大,目前只能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场合,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在家里,孩子的吃、学、玩,占用大量时间,加之初学,尚不知从何处着手,在网上浏览感觉学佛禁忌不少,所以没有制订早晚课,只是按部就班地跟着学院课程一步一步地学,不知何时能放下执著分别,此生是否还有开悟之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是自己却天天活在相里。

二、未得利益的日常修行。日常生活中,尽管上下班走路时间能够专持佛号,但妄想纷飞,而且似乎比以前更明了,更纷杂,一旦历事,深究起心动念之处,还是有我,还是自私自利。总感觉两个月来心境变化不大,受用不确实不具体,看人看物看事还常有不顺眼之处,以至发脾气或暗自忿恨,没有真实利益,没明显进步,没有成就,信心动摇。

三、缺乏忍辱的主观意识。5+2=0,用在我身上明显贴切,周一至周五的时段,特别是每日早晚上下班途中,虽不能专心念佛,但总是能观照到散乱之心,时刻纠正念头,在执一念和执万念之间徘徊斗争,感觉良好。到了周六周日这两天,不上班在家里就懈怠放松,特别是周日,没有网课,有时尽管选择性的听听开示,但在主观上就有放松的意识,本身不慎独,加之周围缺乏学习共修的氛围,不能忍辱精进,修行如逆水行舟,一退千里。

解决之道:

一、坚固信心。“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这一句,在每次的朗读中要大声读出来,做心理暗示,按老师所教一门深入,长时熏习。同时,目前让孩子现在接受佛法困难重重,把《弟子规》孩子的德育规范,几年工夫,相信会取得不可思议的成就。“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以,信佛,一定要坚信能成佛,对佛所说的事实真相,相信了,那是口头上,语言上相信,行动上没有做到,还不是真正的相信,不能求速,特别是恶缘现前,对佛就否认了,今天听老师的开示,说能够在三五年内做到真正的相信,就是中上资质的人,对于自己就按下等资质做三四十年的准备。

二、谨慎自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首先充足学习的动力,树立目标和榜样,向先贤圣人,佛,菩萨那样学习。“居有常,业无变。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其实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要把每天的讲课的时间安排好,尽量固定学习时间,对照教材和讲记,摄心收神,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每天要在早晚把课程听完,白天以行动来验证感悟。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时刻警醒自己,做到心不随境转。这样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具体上外在的要管好自己的嘴“言语忍,忿自泯。话说多,不如少。”,对内要减少自己的欲望 “财物轻,怨何生。勿谄富,勿骄贫。”

三、力行学文。 “读书法,有三到。心口眼,信皆要。”无论是网络听课,还是阅读书籍讲记,时间安排上要“宽为限,紧用功。”,周末时,多出去,到山庄,选清静地方温故知新。每天的开示要认真聆听,细心体会,在生活中相印证,在点滴之中起到点拨开悟的作用。

《弟子规》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在未来生活中,仍将以其作为指导我处理人事,修正自我的法宝。将上述经文书写置于明显外,时刻警醒我应当迅速规正的不足以及需要再接再厉的方面,在下次学习报告中,一定要有契入、受用的经验分享,自已,同修共同精进。

第五篇:养身从心开始——肖长江教授分享《弟子规与身心健康》

昨日,贝尔安亲有幸邀请到国家中医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传统文化实现“双心健康”理论首创者、湖南省第一位心血管内科博士后(湘雅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肖长江教授莅临贝尔安亲,为安亲老师们作了一场“养生从心开始——弟子规与身心健康”的专题讲座。

怎么养生?——多吃蔬菜、五谷 少吃动物性蛋白

肖长江教授建议,“人们应该逐渐的转变生活方式,更多的进食蔬菜,尽量少吃动物性食品,每餐半饱为适宜。”

“人体每日只需要5%至6%的膳食蛋白质,摄取15%至16%的动物蛋白就可能启动癌症。”肖长江教授说,“黑豆、黄豆、紫菜、花生等的蛋白质含量在24%以上,鲜腐皮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1.7g%;而鸡蛋、虾、猪肉、牛肉等的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下,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仅为3%”。因此多吃五谷杂粮,少吃红肉、蛋、奶,远离癌症。

怎么养心? ——按《弟子规》来养心 简单做人

肖长江教授认为“养生从心开始”,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按照《弟子规》进行日常生活、工作,就能带来健康的心态。

“要学会把坏事当成好事,将坏人当作好人,把疾病看做朋友,以不同的心态面对曾经的过往,这样就会有不同的收获。”肖长江教授说。

肖长江教授还指出,学习国学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人、平事、平天下。人要做到“三无一助”——无不良习惯,无私欲,无脾气。

“简单的人得简单的病,复杂的人得复杂的病。”肖教授倡导,从最简单最朴实的学习入手,以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行动,参照《弟子规》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做一个简单的人。

上一篇: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下一篇: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