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基本理念

2023-01-22

第一篇:蒙特梭利教育基本理念

蒙特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以培养独立、自主、有责任感、懂得关怀别人、并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为目标的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玛利亚 ·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1952 年 5 月 6 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 岁。

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同的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教育理念

概述

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她特制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家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 儿童发展观

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是她全部教育学说的基础。过去许多人批评她在这个问题上纯属遗传决定论,其实并不尽然。纵观蒙台梭利的全部学说,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的”(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1949年英文版,第97页)。蒙台梭利肯定,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及早进行教育,丰富儿童的经验,可以消除和防止智力落后的现象。

具体地说,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是人和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他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的”。对儿童来讲,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在身体方面,导致骨骼畸形;在心理方面,教师为了把零碎干瘪的知识塞进儿童的头脑,用奖励和惩罚诱逼儿童集中注意和缄默不动。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刺激)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

蒙台梭利又认为,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为了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满足和发展,就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设置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较大的花园,学生可自由进出;轻巧的桌椅,4岁儿童便能随意搬动;教室里放有长排矮柜,儿童可任意取用放在里面的各种教具。这样的环境设置明显地是服务于儿童的自由活动的。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发展呈现一种节律(阶段):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第27页)。而在童年期,儿童的各种心理机能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例如,2~6岁是对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敏感期,2~4岁是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当它们出现时,能最有效地学习;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正是很多低能儿童之所以低能的主要原因。因此,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又是举足轻重的。蒙台梭利说,环境问题在她的教育方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台梭利还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应该如何看待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我们认为,蒙台梭利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未能正确阐明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她的全部学说的基点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自发冲动,把教育看作仅仅是儿童潜能(本能)的展现,虽然她也注意到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但总的说来只把它们放在从属于遗传的地位,因而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尽管如此,蒙台梭利多少看到了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证明了教育可以纠正智力落后,更能使正常儿童智力发展,提倡早期教育,这比当时那种认为“智力固定不变”,否认儿童早期认识发展必要性的流行看法要接近真理。她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反对用成人的思想不适当地妨碍幼儿的心理发展,注意到儿童活动的智力价值和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意义,这些都有合理之外。至于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更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承认。蒙台梭利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功,是与她对儿童心理有一定的正确理解分不开的。

初级教学法

适用范围

蒙特梭利的初级教学法适用于3~6岁的儿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体育(筋肉练习)

为了促使幼儿生理的正常发展,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动作熟练化,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肌肉练习,她除了顺其自然,让幼儿通过坐、起、走、穿衣、脱衣、取物、照料动植物等行为得到良好的体育练习外,还发明了种种器具,如螺旋梯、摇椅等等,帮助幼儿进行训练,还编制了体操乃至于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别练习。? 感官教育

这是蒙台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下文将予重点述评。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

知识教育

结合感官训练,提早让儿童接受读、写、算、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谈话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实际生活练习

如穿衣、个人卫生、室内整理等,使儿童不需别人帮助而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项,培养其独立性。不难看出,蒙台梭利上述做法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至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还须作进一步的分析。 五大领域:

1、日常生活领域

培养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组织能力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把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脱离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帮助别人,照顾环境,培养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为将来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2、感官领域

培养幼儿视、听、嗅、味、触五觉敏锐程度的感官能力,使幼儿的每一项感觉都是灵敏全面发展。为学习数学及其他领域做准备,争强对于社会及知识的感知,培养初步的序列、分列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数学领域

培养数的概念,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的关系,会做10000以内的加减乘除,会做简单的测量工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语言领域

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帮助幼儿更好的书写和阅读,使幼儿在童年时期就形成良好的阅读与书写习惯,培养喜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听力与阅读能力,提高书写能力。

5、科学文化领域

增长幼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及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幼儿从小就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了解基本的动植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历史学知识。

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蒙氏教育在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开设日常生活课程,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发现自身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但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铃木镇一教育

发展背景

铃木镇一(Shinichi Suzuki 1898-1998) 出身于日本音乐世家,父亲拥有当时日本最大的小提琴制造工厂。 他二十三岁留学德国,跟随克林葛(Karl Klinger)学习小提琴,无论是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或对音乐的态度,都深受克林葛影响。后来,他返回日本和兄弟组弦乐四重奏到处演奏,并且从事小提琴教学。 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他发现了学习和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体会出年龄和学习小提琴的关系,领悟了音乐和语言妙不可分的关联。 1958年他在日本东京发表了母语学习的概念,他在"才能教育"书中,表示音乐教育只是手段,高超人格和伟大理想的培育,才是音乐教育的最后目标。 他主张以音乐启发儿童单纯的心灵,透过音乐培养儿童伟大的情操和人生的理想,创造人类更完美的下一代,为人类谋福祉(Suzuki,1969; Kendall,1973) 。 铃木镇一透过音乐教学实践其理想,强调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须经由后天培育, 以正确的教育方法,优良的师资,配合适当的学习年龄,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同成就才能教育的理想。铃木镇一并发现人类学习语言的天赋能力,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模式,称之为"母语教学法"。 不只在日本很多学生因铃木镇一而及早受到音乐栽培,1964 年,铃木镇一带领十位小朋友受邀在美国全美音乐教师协会演出,引起重视随之兴起一股铃木教学法风潮,在美国陆续有铃木提琴教学的推广机构,嘉惠学子不可细数。在日本,至1966止,就约有120位铃木小提琴教师和6000小提琴学生分散在各地。 铃木镇一不但创造了学习小提琴的新模式,打破了演自欧洲传统的小提琴学习方式。

生平轰动事迹

你可曾看到过3000人同时进行小提琴演奏的情形吗?在日本,从全国汇集而来的学生,按照从500人到1000人、1500人、2000人的规模,逐渐递增,最后达到3000人的大演奏,把表演大会推向了最高潮。你又能相信这些演奏者多半是少儿,甚至很多是三四岁的幼儿,并且完全没有经过统一的训练吗?恐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演奏会了。这些无法言喻的精彩演奏使与会的所有听众都深受感动,很多人都是边听边流泪——对如此众多年幼的孩子出色的演奏而惊讶,被那高超优美的音乐所感动。同样的情形也曾感染了著名的音乐大师们。

1955年的某一个晚上,日本松本音乐学院等待着世界著名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合唱团的到来。在一个合唱队员无法置信,甚至怀疑是否走错地方的家庭宿舍式的小楼里,30名幼儿和小学生用小提琴拉起了巴赫创作的《落第协奏曲》。刹那间,合唱团的所有成员都显露出了非常惊讶的神色,他们万万没想到,竟会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操作的小提琴中发出巴赫创作的难演奏的曲子,而且声音如此优雅。惊奇突然变成了强烈的感动。接着,孩子们又合奏了两三个曲子。然后,合唱团的指挥者达皮特教授说:“奇迹!真是令人难以想像的事,这回我想听一听前排小孩子们的独奏。”被点的孩子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拉了巴赫创作的协奏曲《协奏曲第一号E短调》,拉得非常出色。接着又点了第二个人的名字,是其中最年幼的一个。她拉了维瓦特创作的《G·莫尔协奏曲》,同样精彩。合唱团的成员们对孩子们的演奏都感到无限的喜悦和激动。他们与指挥者都并排站在钢琴的旁边说:“让我们一起唱吧。”着装美丽的合唱队和优美的伴奏声使松本音乐学院的破旧大厅顿时变成了盛大的家庭音乐会。

另一个场景。1961年4月16日,在东京文京公会堂的舞台上,400名5至12岁的孩子手持小提琴,整齐地排好了队。他们在等待着20世纪诞生的最伟大的艺术家之

一、大提琴演奏家卡扎斯先生的到来。卡扎斯先生刚一进入会堂,当看见舞台上排列着的400个孩子,他就激动地一面高高地挥着手,一面就座。与此同时,舞台上一齐奏起了《闪闪星星变奏曲》。“好!——好!”这位年迈的巨匠一面惊叹地睁大眼睛观看,一面连连不断地流露出赞叹之声。当孩子们演奏起波巴鲁德和巴赫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时,他的激动之情达到了顶点。老先生被感动得哭了,眼里充满了泪水,话都说不出来了。演奏结束后,他给孩子们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这是自己“亲眼见到的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激动的场面„„”人数众多的、年幼孩子们的合奏,简直如同一人独奏的那样和谐。这些孩子既不是精选出来的尖子,也没有经过其他什么特殊的训练。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个令全世界关注的奇迹呢?他就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铃木镇一先生。

基本理念是: 音乐好比一种语言,要掌握一种语言,最好是从小开始学,开始得越早越能把语言掌握得像母语一样。只要孩子们稍有掌握某种乐器的能力,就可以让他们学。

在教小孩子的时候,铃木教学法都不教他们看乐谱(Music Score)或任何音乐理论上的知识(Music Theory),因为那就等如在一个正常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之前,便教他写字和语言文法,那是违反自然的。

铃木教学法强调让小孩子先听音乐。孩子每学一乐曲之前,无论多简单的旋律,都必先重复听其录音。而听的方法也很讲究,不是全神贯注坐在那里对着录音机听,是在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下听,如吃饭、嬉戏、入睡前各种休息或半休息的状态等。

总之,就是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像听家人谈话那样听他要学习的音乐。

但试想一想,如果要孩子在家里经常听到的是他学习的乐曲,而不是电视机或收音机播放的广告歌曲、流行曲,那就必须家长通力合作,不厌其烦地在适当情况下为孩子播放音乐,并且也要牺牲许多自己的时间和娱乐。

所以铃木教学法对家长的要求可说是颇高呢。

教学效果

铃木教学法透过潜移默化的方法使孩子在下意识间熟习一首乐曲之后,就让他在老师指导下凭记忆把乐曲在乐器上奏出,完全不用看乐谱或学乐理,整个过程由听到模仿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

等到拿起乐器要学那首乐曲的时候,孩子基本上只是学怎样以最舒适的方法把脑海中的乐曲奏出,而不是学那首乐曲的本身,故往往事半功倍。同时,因为孩子脑海中的乐曲是由名家演奏的,所以他在设法把脑海中的乐曲奏出时,其实是在设法达到他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演奏效果。

铃木教学法训练出来的孩子程度不一。事实上,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铃木教学法。有不少孩子费尽脑力也无法把听了无数遍的乐曲完整记住。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时下常用的那种先看谱后听音的乐器教学法,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训练出的学生表现差异也很大。有不少孩子因看谱能力较弱,在学乐器的初期便被看谱一事拒之门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吸取铃木教学法的精神,不用乐谱而先让孩子多听所学习的乐曲,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理论基础

铃木音乐教学法,无法以简单的文字叙述清楚,幸好铃木镇一在才能教育中提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概念,由这些概念我们可窥知其理论基础,例如,爱的口号、才能不是天生的、没有失败的学习、学习自零岁起、能讲话就能学音乐、强调父母亲在子女学习乐器过程中角色的重要性,以下简要的摘其精要. 才能并非天赋论

铃木镇一所指的才能,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天才",而是教育理论的一种“行为”而已,例如走路、跑步、写字等„。 他认为人类唯一的天赋是学习的本能。 人类如果能把握这一天赋,充分的加以发展,学习任何东西应该都可达到相当的水准以上。音乐能力也是人类及有待开发的能力之一,只要父母用心安排,老师费心指导,人人都可学好音乐,有希望成为音乐家。

铃木认为如果一位父母都能注意到每位儿童的本能,而且能提供一理想的环境,所有的儿童都将获得并且发展出一系列非常突出能力,这理论适用于全世界的儿童,没有例外 (Suzuki,1981)。 他并举例,生在热带的儿童,送到寒带去生长,照样会产生御寒能力; 生在台湾的儿童,送到美国生长,英语就成了他的母语。 例子就证明人类的能力系由于环境培育,而非天生俱来,所以铃木强调人是环境之子。

母语式的教学

铃木因为和他的侄子生活在一起一阵子而顿悟语言学习,他的教学法也被称为母语教学法。他认为音乐和语言一样,都是人和人沟通方法之一,语言这么复杂的系统人人都可学会,音乐也一样可以学好。 语言的学习的过程,先听很长的一段时间,然后模仿或反应说出简单的音来,再发展成词或句子,进度缓慢,并经过反复的练习,得到父母的鼓励,再继续更进一步练习,这一理论成了他音乐教学的重要哲学基础之一。 教育自零岁起

铃木先生在他的"才能教育自零岁起"书中极力主张学习要愈早愈好,幼儿的阶段影响一生深远。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自出生的那天起,而不是自上学的第一天。根据人类经验的原则,旧经验帮助新学习,及早学习可提供丰富的经验,做为新学习的基础。

没有失败的教育

铃木先生问:"您见过生理上没缺陷而学不会说话的吗?"。 语言的学习如此复杂,都没有失败的例子,其他的学习当然也不会失败,可见只有失败的教学或老师,没有失败的学生。 能力滋养能力

铃木镇一认为,新的能力是由旧的能力累积发展而来的,所以他在小提琴教学中,要求学生经常要反复练习旧曲子,借此不仅增强已有的技术,同时也产生新的能力,这和教育理论中的练习理论不谋而合。

杰立卡脑力开发

专家认为0-6岁是脑部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生的智力、创意以及人格是否乐观、自信、有道德感,都决定于这关键的时期。而0~6岁这个过程,决定了一生的脑力开发状况,甚至是智商,情商等等。人的0~6岁是人类大脑开发非常关键的时期。

人的大脑潜能开发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递减的。根据人类脑部生理学显示,人脑伴随着人类身体成长而成长,但是最主要的生长期却是在六岁之前的阶段;人脑的成长在满三岁时已完成人类脑型、脑神经功能的60﹪,到八岁时则已完成了90﹪。8~10岁是剩下的10%。根据专家指出人类在幼儿时,最珍贵的α学习脑波,在六岁之前是最为活跃的阶段。决定人类脑部发展最重要的脑神经元,经由α学习脑波的刺激而日益增多,这将使人类的智能超越,将来孩子在任何学习的过程都能极为顺利,不再因能力不足饱受挫折及压力甚至因而停止学习。若等到孩子的α学习脑波已趋于平缓再汲汲于让孩子学习,将会多花1倍甚至

2、3倍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很多家长往往忽视,或者没有合适的方法和合适的产品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程、教材,所以才导致大多数孩子长大后都是庸人、平常人,没有达到家长望子成龙或者望子成才的期望值的原因。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只重视在左脑所主导的认知上,而忽略主导创造力和思考力的右脑训练 聪明宝宝要脑力开发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后,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百克,已经占了成人脑重量(约一千五百公克)的四分之一强;到了一岁脑重量约九百公克;到三岁时脑重量便已发育到60%强,到了六岁大约重1200公克,逐渐接近成人的脑重了。

可见得0-3岁是人一生中脑部发展的重要黄金期,也深切影响着未来智力潜能的发展,如何把握这段黄金期,施予婴幼儿早期教育,促进脑细胞的增加分化与脑神经的突触紧密连结,是非常重要的。

脑力刺激的实证

曾有名为巴甫洛夫的专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同时生下来且同样体重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放于较大、光线充足的空间,提供丰富的声响、有滚筒、滑梯等玩具,让小白鼠自由追逐玩耍;另一组小白鼠,则关于没有光线的笼子里,没有玩具、没有同伴,虽然提供同样的食物营养,不过经过19天的测试,智力的表现却是大相迳庭的。

结果显示:前一组小白鼠机敏灵活,人抓不住它们。后一组小白鼠,则呆滞迟缓,即使人去抓它们,也不知逃跑。抽样解剖发现,前一组小白鼠因常接受丰富的信息刺激,它们的大脑生出了许多突触发展出紧密的连结;而后一组小白鼠则因少受刺激,脑组织竟呈现萎缩状态,脑重量及体积也相对变小。

巴甫洛夫这个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用来映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错过了生长发育期的发展,脑组织结构就会趋于定型,潜能发展也将受到限制,即使拥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智力潜能

根据大陆方面的研究专家表示:智力潜能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许多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所以,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拥有特殊能力和专长,例如,只会读书而缺乏生活应变的能力,这样都不等于拥有真正的智力。

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智力,就难以掌握较多的知识,就如,孩子如果缺乏注意力及观察力,就无法正确的认知;没有记忆力,就无法将吸收的知识保存下来转为己有;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对事物有深刻的体会、无法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缺乏想象力,自然就没办法创新。 寓教于乐开发脑力

“杰立卡”教学课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教学模式,它对平衡地开发孩子的左右脑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专家介绍,人大脑的结构分为左脑及右脑,左脑倾向于语言逻辑思维,右脑则倾向于感觉形象思维。左脑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其运动、知觉。因此,左脑主宰右耳、右视野,最大的特征在于具有语言中枢,掌管说话、领会文字、数字、作文、逻辑、判断、分析、直线,因此被称为“知性脑”,它能够把复杂的事物分析为单纯的要素,比较偏向理性思考。右脑与左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其运动、知觉,因此,左耳、左视野的主宰是右脑。右脑掌管图像、感觉,具有鉴赏绘画、音乐等能力,被称为“艺术脑”。它具有韵律、想像、颜色、大小、形态、空间、创造力,它负担较多情绪处理,特点是比较偏向直觉思考。

谈及左右脑的合作,以及“杰立卡”课程对脑力开发的意义,专家告诉大家,左右脑的运作流程是由左脑透过语言收集信息,把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尝到,也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五感,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语言,再传到右脑加以印象化,接着传回给左脑逻辑处理,再由右脑显现创意或灵感,最后教给左脑,进行语言处理。

“杰立卡”课程通过各种不同颜色的教具,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亲自参与、动手操作各种教具,由孩子观察准备、酝酿思考、自我检查、到豁然开朗循序渐进的学习阶段,可调动孩子左右脑的全方面发展。

专家指出,大脑不用则废,用则进。培养孩子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应从幼儿抓起,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条件开发孩子的全脑,激发孩子的潜能。 脑力开发的定义

所谓脑力开发就是重视幼童左右脑平衡发展的一项重要课程。主要的学习目标不在增加孩子的解题技巧,而是在于提升孩子的学习潜能与习惯主动思考的模式建立,以应付未来多变的环境需要。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上课模式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上课是经由孩子自行操作教具,以教具所设计出来的各式题本,藉由观察准备、酝酿思考、自我检查、到豁然开朗的循环学习阶段,达到真正具备『自学』的效果。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课程内容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课程内容包括六大学习领域、59项学习概念以及450个完全操作的自学宝盒,可以提供4~6岁的学龄前幼童三年完整的学习内容。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上课时间

一般来说,杰立卡脑力开发并不完全限制孩子的上课时间,但为顾及孩子的专注力与学习兴趣,通常我们会建议一个星期两次课,每次课程30 ~ 50分钟之间,可自行操作 1 ~ 2 个宝盒。

杰立卡脑力开发与蒙特梭利教学的异同点

蒙特梭利教学强调透过感官学习、从操作中去体会以及尊重彼此的人际关系训练、秩序感的建立,都是杰立卡脑力开发课程的教育目标,然而杰立卡脑力开发更提供了循序渐进的自我学习课程,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以及自我检测与立即鼓励回馈的机制,是极具有培养未来领导人物特质的优质课程。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六大领域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六大领域包含有智能启发、数理演绎、组合思考、生活技能、语言表达与美感创造六大学习领域。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教师研习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教师均需要经过完整的课程研习,才可以指导上课。研习内容包括:杰立卡脑力开发课程的设计原理、对脑力开发的概念讲述,教学演练与课程内容研讨,并不定期的举办教学观摩及成长课程。 杰立卡脑力开发与传统幼儿教育课程的不同点

传统的幼儿教育大多以教导幼儿许多的认知,以模仿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得许多事情。而杰立卡脑力开发却是藉由题目的设计与运用,将孩子已学习到的认知概念作整合,并加以发挥作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简单的说,不是重在学习,而是重在学习后的解决问题。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重要性

「脑力即国力,三岁定一生」现在是讲求知识经济的时代,有效的脑力开发课程可提升幼儿创意思考能力与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孩子真正具备『带着走的能力』,以因应未来的挑战。

如何了解孩子的潜在智慧与能力

藉由多种不同领域的题本操作演练,教师容易观察出孩子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并且藉由阶梯式难易度的铺排,让孩子自我挑战,自然就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 右脑开发的学习重点

右脑发展好的孩子学习特点是在光线上喜欢较温和的色系,对空间及颜色较具敏感性,富有创造力,学习是以「块状」方式处理。因此右脑学习的孩子多给予赞美与鼓励、多听音乐、多运动,学习效果自然会比较好。 左脑开发的学习重点

左脑发展好的孩子学习特点是有责任感、有耐性,喜欢明亮,喜欢独自学习,学习是以「线型」方式处理。

脑力开发课程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

根据人类脑部生理学显示,人脑伴随着人类身体成长而成长,但是最主要的生长期却是在六岁之前的阶段;人脑的成长在满一岁时已完成人类脑型的80﹪,到六岁时则已完成了90﹪。根据专家指出人类在幼儿时,最珍贵的α学习脑波,在六岁之前是最为活跃的阶段。决定人类脑部发展最重要的脑神经元,经由α学习脑波的刺激而日益增多,这将使人类的智能超越,将来孩子在任何学习的过程都能极为顺利,不再因能力不足饱受挫折及压力甚至因而停止学习。若等到孩子的α学习脑波已趋于平缓再汲汲于让孩子学习,将会多花1倍甚至

2、3倍的时间与精力。

人类脑部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学者及专家指出,人类大脑的结构分为左脑及右脑,而跟随着左右脑的发展不同,有的左脑发达,有的右脑发达,因此个人的特质与表现亦有所不同。如何了解孩子的特质与肯定孩子的优点,对于孩子较未启发的部份做有效的引导,让孩子大脑平衡发展,有效学习更成为现今最重要的课题。教导孩子知识与技能已经不是教育的重点,让孩子知道如何学习,确定孩子俱有分辨是非的判断力(Judgement Quotient),鼓励及培养孩子正面的情绪管理(Emotion Quotient),训练孩子逻辑思考(Logic Quotient),拥有解决问题的智慧与技巧(Intelligence Quotient),发挥创意(CreativityQuotient)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教育目标

一、透过感官来学习新事物。

二、从做中去体会真意。

三、发现探索世界的乐趣。

四、给予诚心的赞美和乐趣。

五、懂得尊重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五个坚持

一、坚持“自发性”学习。

二、坚持教师只是个“引导者”。

三、坚持“动手做”是学习最重要的指导方针。

四、坚持有系统的编序课程与掌握学习进度的个别化教学。

五、坚持安静有秩序的学习过程。

杰立卡主要知识点

小班:

形色辨别(基本颜色、形状的辨认知和初级组合)

空间概念及示意图 (上下、左右、里外的空间概念及示意图)

度量关系(长短、多少的拼组及比较)

英文字母 (基本字母及单词的认知)

造型组合 (数块不同造型的堆叠)

平面对应(位置、形色的组合对应)

几何铺排 (基本几何图形的拼组)

空间定位 (泡棉上对应孔的判断)

中班:

特性合成及分解(颜色、形状二维空间的对应)

同形嵌合、异形比较(泡棉嵌合、图形差异比较)

推理穿线(穿线泡棉的隐性推理)

循环概念(图形的交替排列)

二维序列 (大嘴鸟由左至右二维位置序列对应)

集合概念(示意图中的分类计数)

方位推论 (图形移动后的位置及图形判断)

对应计数

大班:

乘法概念 (数量分堆)

代数合计及整数分割(数字卡与熊头卡的数量合成与分配)

时间认知 (钟表时间认知) 除法分解 (数量分堆)

特性组合 (颜色、图形、数字的组合判断) 坐标(二维坐标数字空间对应)

认识及换算钱币(币值认识及大小换算)

路径网络(房屋的连接与通道)

第二篇:家庭蒙特梭利教育

“孩子有绝对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决定玩什么,学什么。”蒙特梭利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一面世,就在全球风靡。一时之间,蒙特梭利教学法、蒙特梭利学校、蒙特梭利教具充斥了教育领域。目前,蒙特梭利教学法主要是在幼儿园或者专门的蒙特梭利学校推行,这个科学化的教育方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家中可以实施蒙特梭利教育吗?面对昂贵的蒙特梭利教具,可以用最少的投入得到相同的教学效果吗?

理论篇

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独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

不只是学习、游戏,而是工作

在我们认为,孩子的生活就是“游戏”,而蒙特梭利认为孩子具有学习的能力和需求,且把这种学习活动称为“工作”。

“游戏”是一种玩耍,在游戏的过程中,在玩具的使用中,孩子得到了快乐。相比较之下,游戏着重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进行学习,更带有娱乐性质。而“工作”则带有建构自己和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孩子通过工作来逐步改善自己、完成自我。在蒙特梭利教室中,孩子将独立完成他的“工作”,就算期间发生了错误,也不要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找到错误的地方,自己改正错误。

环境教育孩子

蒙特梭利强调环境与儿童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环境教育孩子。环境对于孩子身心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提供尊重孩子需求的活动环境,提供符合他们自然发展 的用具,提供能够让孩子动手创造的活动,并维持环境的气氛和秩序,避免孩子在工作的时候受到干扰。

蒙特梭利对环境的要求是:“包括按儿童尺寸做出来的用品,明亮清爽的房间,可以摆放鲜花的矮窗,房间里的小尺寸家具、小书桌、漂亮的窗帘和小橱柜。这个小橱柜很容易开启,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孩子可以随意取用。”

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给孩子的用具,也就是所说的蒙特梭利教具。教具与玩具不同,玩具虽然也有教育的意义,但是他的主要作用就是供孩子玩耍,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教育的作用不明显。而蒙特梭利教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能够让孩子认识大小、高矮、轻重和次序、顺序等等。

正因为蒙特梭利教具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因此价格昂贵,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购买,而且也不可能把每样教具都买回家。聪明的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和需求,从生活中找寻替代品。

自由、独立但不放任

在蒙特梭利活动中,孩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乐,因为他是这个环境中的主人,拥有绝对的自由和尊重,快乐地成为他自己。

在活动中,没有人告诉孩子你应该玩什么,孩子能够自由选择他感兴趣的东西,发挥了极大的自主权。蒙特梭利教学法给孩子的最大收获并不在于掌握了这种工具的用法,以及从中学会的各种知识,而是孩子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从此以后,孩子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去学习。

蒙特梭利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放任,不是为所欲为。在蒙特梭利教学中,孩子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孩子在自由的同 时还必须遵守纪律,学会遵守秩序,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家长的6个职能

除了环境和孩子以外,蒙特梭利教育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师和家长,蒙特梭利把他们称呼为“启导员”,就是启发引导孩子的人。启导员不像传统教育中老师的职能一样给孩子设计好学习内容,教孩子要学习的知识,而是“退居一旁”,是协助、引导而不是教育,是一个观察者、示范者和协助者。

1、创设孩子所需要的环境,提供能够让孩子发展的工具。

2、发现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选择工作。

3、衡量孩子的旧经验,运用各种方法来发现并引导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4、在给孩子提供了合适的工具以后,应该给孩子示范这些工具的用法,动作应该缓慢,语言简单明了,让孩子学会自己使用这些工具。

5、给孩子示范用法以外,还应该仔细观察孩子,并且诱发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6、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要记住,应该引导孩子自我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直接过去纠正孩子的错误。

小贴士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自主,所以进行了过多的干涉,比如给孩子规定好应该玩什么,应该怎么玩等等。

孩子不是一个等待大人来填满的容器,而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家长们应该放开担忧的手,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观察孩子的时候,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和个人经验来评价孩子,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分析,真正去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配合孩子的成长。

五大工作内容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以感官训练为主,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通过感觉、行走、触摸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感觉训练能够让孩子的感觉器官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专注力和意志力,在孩子的身体功能协调和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以教具的种类来分,分为五大领域: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自然人文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

包括照顾自己、维护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等,锻炼孩子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耐心与注意力。

感官教育

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培养孩子敏锐的感官,锻炼孩子辨别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数学教育

包括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字,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

语文教育

进行听说训练,培养孩子听说能力、早期阅读能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自然人文教育

包括音乐、美术、自然等教育,引导孩子接触身边的世界,形成对形状和色彩的认知,教孩子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家庭蒙特梭利教育》

第三篇: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作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将其一生贡献于儿童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培养孩子具有O(秩序)C(专心)C(手眼协调)I(独立)这四种能力,这是蒙氏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蒙氏教育的四个发现:

1、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2、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什么?

蒙特梭利博士观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称这种现象为「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特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敏感期。3岁前,主要是秩序、语言、动作、感觉和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敏感期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年龄。举例:以语言的敏感期为例,它出现在孩子生命的头四年,而孩子也是在这段期间学会讲话的。在语言敏感期间,孩子为了征服学习语言的棘手问题,其所流露出的坚持、精力和智能令人讶异,但这些状态将不会在他往后的生命中再次出现。换言之,一个已经经历过语言敏感期的成人,当他要再学习另一种语言时,绝不可能像他在敏感期间学习母语时那般地容易。错过了这种敏感期很难弥补。

3、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孩子,他们都能独立。独立能力弱、或者没有,是成人妨碍的结果。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孩子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4、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即主体和客体要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依赖的是活动。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

(二)蒙氏教育的特点 5320ce0e

1、让儿童自己做,不“教”的教育

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自发学习,自己构建完善的人格。一般父母和家人什么都帮孩子做的好好的,看起来是很爱孩子的表现,其实却抹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所以要让孩子多锻炼学习自己独立。

2、把握幼儿的敏感期

我们的梦是教师,不是只提供给孩子一个玩耍的地方,是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利用孩子在2.5—6岁的这段敏感的年龄,能从丰富的环境中吸收讯息的特性儿设计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会觉得单调、枯燥、辛苦或受到挫折,而且可按个人的兴趣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组化教学,孩子很早就对学习产生热爱,也是自发性学习的关键。

3、丰富的教具提供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每一种蒙特梭利教具都是感官导向的教具;它们均依循同一个设计原则:带领孩子不自觉地从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地学习。所有教具的设计还能让孩子在操作中自我检查错误;因此,当错误产生时,孩子不但可以自我察觉到,还可以完全不需要他人帮助而改正过来,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可确保孩子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的成功。这种「能力产生信心、信心再产生能力」的循环,将会推动孩子不断的求知欲及工作欲望。然后的教具回想大家展示。

4、教师居于协助引导的地位

通常情况,成人的习惯怕孩子犯错,总是以自己为主体,告诉孩子怎样做,或者当孩子犯错时就大声的提醒,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没自信,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只是被迫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而蒙氏的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手动脑,自主的操作教具而获得发展。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三)五大工作内容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以感官训练为主,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通过感觉、行走、触摸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感觉训练能够让孩子的感觉器官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专注力和意志力,在孩子的身体功能协调和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我们说的要让脑子变得聪明,应该多动手去操作。

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以教具的种类来分,分为五大领域: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科学文化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照顾自己、维护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等,锻炼孩子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小肌肉的发展,为将来书写作进一步的准备,而且形成孩子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习性,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培养孩子敏锐的感官,锻炼孩子辨别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数学教育:包括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字,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他把抽象的数字及加减乘除运算用量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理解其含义,有助于孩子今后对数学的学习。所以说它是蒙氏教育的精髓。

语文教育进行听说训练,培养孩子听说能力、早期阅读能力,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自然等教育,引导孩子接触身边的世界,形成对形状和色彩的认知,教孩子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多层次""全方位""重个性"重和谐""重实践"的教育活动

(四)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而且还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而重要的是家庭,从出生到三岁,孩子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孩子模仿力强最多的还是从父母的身上习得,幼儿家长认为到了学校或幼儿园,有老师教育,自己就撒手不管了,这种想法不太正确,而家长在家中的教育才更加重要,所以,我建议家与园应更好的合作,有一些问题及时的提出,家长应该与教师更好的配合。

◎父母应该要了解蒙特梭利的教学理念。蒙特梭利说:「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爱孩子就是放手让孩子动手做其能力所及的事。

◎尊重孩子而不是伺候孩子,例如:来子可以自己喂食,就让他自己动手吃;在家里可以让孩子自己穿着及整理衣物、收拾玩具放回固定位置。

◎耐心接受及爱心的等待孩子学习的时间与方法。如:孩子的手眼协调尚未发展完全,不要急于让孩子用笔练习写字。

◎用心感受孩子的成长,欣赏孩子的优缺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优缺点,不要用自己孩子的短处也他人孩子的长处比较,应多鼓励孩子!《赏识教育》

◎落实亲子活动。带孩子出去玩,欣赏风景,观察动植物,并陪孩子做运动,爬山、游泳、走路,陪孩子阅读、聊天、分享心得。

◎不要过分注重结果,应更多的关注过程。在蒙氏的教学中孩子的教学效果是以螺旋状的爆发教学效果展现,所以孩子不可能立刻表现出来让家长看到,儿在今后上学后才能更好的看到。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反复摆弄,我们家长或许不理解,但孩子是以自己的心智和感觉去享受工作的过程,会比最后呈现出的作品更加重要。

展示教具的操作

感官:粉红塔构成三角形

数学:二项式三项式

第四篇:蒙特梭利教育法

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

是饮誉全球的,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教育法在20世纪影响了整个世界,在不同的国家中受到普遍的欢迎和推崇。在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之时,蒙特梭利教育仍极具活力,它不仅在一百多个国家依然存在,而且在更广泛的教育领域中得到发展,它的传播给整个教育界带来新的提升。

蒙氏教育理论根植于西方的人文环境,强调平等、自由、秩序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其基本原理有:(1)环境适应论;(2)独立成长论;(3)生命自然发展论;(4)吸收心智论;(5)工作人性论;(6)奖罚无用论。

蒙特梭利科学教育法建立在发现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基础上,以反传统的观念及全新的态度对待幼儿。创造了儿童自主学习完美成长的独特教育法。它与传统幼儿相比较,其特点是:以儿童为中心,不"教"的教育;尊重儿童成长的步调;把握儿童的敏感期;教师是辅助者,启导员;混龄编班教学;丰富的教具,排除奖罚制度,教学的成果长以爆发式表现。

蒙氏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等。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亦相应制作了多达三百多种的蒙氏教具供幼儿学习之用。

蒙氏教育体系之所以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和幼儿的欢迎,在于蒙氏是在长期深入观察儿童的基础上,总结出儿童成长规律,并据此制订出一整套科学的幼教方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教学成果。

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世界著名的幼教模式之一,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该教育法自二十世纪产生以来直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国人对于蒙氏教法推广的热情极高,已有众多蒙氏幼儿园或蒙氏班。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有必要对蒙氏教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推进我国蒙氏教育的健康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主张让儿童处在“有准备的环境”之中,通过“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地发展。儿童、教师、环境和教具构成了蒙氏教法的四要素,这四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蒙氏教法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诞生于上世纪初的蒙氏教法,进步性与局限性俱存,但是其进步性是主要的。蒙氏教法的进步性可以概括为:给儿童以自由,有自由才有选择;给儿童以兴趣,有兴趣才有专注;给儿童以合作,有合作才有建构;给儿童以活动,有活动才有经验。蒙氏教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感官训练过于机械;忽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对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社会文化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等。 当前我国的蒙氏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把蒙氏教法片面地理解为仅仅是教具操作,儿童自由、自主。

第五篇:蒙特梭利幼儿感官教育

一、蒙氏幼儿感官的意义

1含义:感官教育即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器官的感觉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

2.意义:①从智力的角度:智力是人心理发展的阶段,感觉又是基本初步的智力活动,因此智力的培养首先要靠感觉。

②从美学的角度:有了视觉,才会有绘画,雕塑和所有造型艺术; 有了听觉,才会有音乐,舞蹈与它们相关的艺术; 有了嗅觉,人们才能去找好闻的东西;

有了味觉,食物才变为一门真正的艺术—烹饪的艺术; 触觉,归根到底是所有艺术的基础。

③从个体心理发展角度:感觉器官受到环境的刺激后,传达到脑部,再由知觉神经传达到肌肉使之产生运动,由一连串反复进行感觉运动,使幼儿心理得到发展。

④从完善人格的角度:从事过感官工作的儿童不仅能娴熟的使用双手,而且能更加敏锐的感知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如果一个能明白事物特性的有规则分类,又知道某种特性的等级,就可以明晰周围的环境。

二、蒙特梭利幼儿感官教育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2.因人施教原则 3.自我教育原则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组

教具构成: 带座体的圆柱体4组,每组各有10个带圆柄的木制圆柱体和座体组成。各组的圆柱高度和直径都符合相应的等差变化:A组:直径不变、高度的0.5cm等差递减。B组:高度不变、直径的0.5cm等差递减。C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D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视觉对粗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

间接目的:1.培养逻辑思考能力。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4.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操作方法: 1.准备①与幼儿一同取工作毯,将毯铺好。

②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将工作毯铺好,介绍教具名称。

③向幼儿介绍示范拿取插座圆柱体的方法:双手持住座体两端,慢慢走到毯前,轻轻放下。④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①配对练习—以圆柱找圆穴(以B组为例)

1)取插座圆柱体B组置于毯上,示范抽圆柱的方法:用惯用手的拇指、中指、食指、合起来轻轻握住圆柄,慢慢抽出、垂直抽起、再垂直放下、将圆柱随意散放。

1 2)进行的圆柱找圆穴的配对练习:随意拿起一个圆柱,倒转过来底面朝上,和座体上的圆穴对比,找相合的圆穴,,用左手食指中指抚摸圆柱、圆穴,找相同嵌入。

3)引导幼儿尝试。4)取粗细对比强烈的两个柱体,用三段式教学法进行普通名称练习。 ②序列练习-按粗细顺序排列

3.操作完毕将教具放回教具柜原处。

变化与延伸:1.指示棒的延伸(配对练习)

2.组合练习(配对练习)A+B A+C A+D B+C B+D C+D/A+B+C A+B+D„„ 3.戴眼罩的练习(配对练习) 4.归位练习(序列练习)

错误订正:1.用视觉订正,一个插座圆柱体,只放入一个相应的圆穴中

2.用触觉订正,用手触摸圆柱底面侧面和圆穴内侧面吻合

兴趣点: 粗细、高矮、不同的圆柱体、及和它们相匹配的圆穴 注意事项: 1.圆柱从圆穴中取放时的手指姿式。

2.感官基本操作法时触摸圆柱体方法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粉红塔

教具构成: 粉红塔(10个粉红色立方体,边长的1cm的等差从10cm减小到1cm),字卡“大小”各一张,图卡一套。

适用年龄:2.5~3岁(有插座圆柱体C组练习经验) 教育目的

:1.直接目的:初步感知三维物体体积的变化 2.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的观察力。

2)培养手眼协调及手指抓、捏的动作控制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为教学学习做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

1)与幼儿一同取工作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介绍教具名称。

3)示范教导幼儿取立方体的方法:用右手取大块的立体需用左手托住底部,右手抓住塔上。 4)指导幼儿从小到大将塔块取出,散放在毯上。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

1)序列练习垂直垒塔

①取对比强烈的两块一大一小粉红塔,配合字卡,进行三段式普通名称练习。 ②将粉红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垒高。

③垒塔时动作要慢,用目测和比较的方式找出大的。

④垒完后,引导幼儿感知协调的塔身,和幼儿一起用双手从上至下,轻轻抚摸塔身,建立对粉红塔的触觉记忆, ⑤鼓励幼儿尝试。

⑥请幼儿将塔块一一取下,散放,再由大到小顺序一边对齐,重新垒起。

2 ⑦序列名称练习:取3个粉红塔块,最2端和中间一个进行比较, ⑧操作完毕,教具归位。

变化与延伸:1.粉红塔与图卡的配对。

2.变化方式的序列操作。 3.戴眼罩的练习(垂直积高) 4.归位练习(眼罩)

错误订正: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塔块

2.边与角的对齐用视觉订正

兴趣点:

1.粉红塔的颜色

2.大小变化

注意事项:取塔时的方法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棕色梯

教具构成:由10块长度为10cm的棕色长方体构成,横断面积从10cm×10cm到1cm×1cm渐次递减,图卡一套,卷毯“粗、细”字卡各一张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认识棕色梯。 2.会依次摆放棕色梯。

3.初步感知三维面积的差异

.间接目的:1. 正确辨别粗、细。 2.训练幼儿抓、握的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为教学学习做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

1)与幼儿一同取工作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示范棕色梯的取法:粗的棕色梯需左手托底部,右手抓梯上方,细的棕色梯用右手握住。 4)指导幼儿从小到大,一一将木块取出散放在毯上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序列练习-按粗细排梯,

①普通名称练习:取一大一小两块梯进行三段式教学法。 ②将梯块按从大到大的顺序摆好。 ③动作要慢,两梯之间靠紧。

④摆好后,请幼儿用双手从左到右,抚摸梯面。 ⑤用最细的一块沿每个梯块的边缘比较差距。

⑥询问幼儿愿不愿 尝试,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⑦熟练后,可进行序列的名称练习:取3个梯块-最两端的2个和中间1个,以三段式名称教学。

⑧操作完毕,请幼儿按取时的方法将梯块逐一放回教具柜原处。 变化与延伸:1.序列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可与粉红塔配合)

3 2.序列延伸-戴眼罩练习 3.序列延伸-归位练习

错误订正: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塔块用视觉订正

2.边与角的对齐用视觉订正,

兴趣点: 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注意事项

:1.取大块棕色梯时,注意拿的方法。

2.变化方式的序列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活动名称:长棒

教具构成:10根粗细相等的红色木制长棒,横截面积相等(2.5cm×2.5cm),长度的等差10cm,从10cm递增到100cm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视觉的辨别能力。2.通过触摸比较感知长度的差异

间接目的:1.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2.做好数量及基本运算等数学教育的预备工作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并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示范取长棒的方法:两手握住捧的两端,轻放毯上,当取稍长的长棒时,两手可适当调整,握住棒端内侧。

4)每次限拿一根,由短到长将10根长棒随意散放。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序列练习-按长短顺序排列 ①普通名称练习:三段式,参看“棕色梯” ②示范长棒的排列方法:先将最长的长棒置于毯上方,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从右到左触摸棒体、感受长棒的长度,再找出次长棒挨着前一根左端对齐,以同样方法感知长度。如此法,将10根长棒依次排完。

③将最短的长棒逐次放于其他长棒的右侧,丈量相邻差数。 ④询问幼儿“你愿不愿试一试”。

⑤将长棒散放,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反复练习。 ⑥序列名称练习:参看“棕色梯”

⑦请幼儿协助,从长至短,将长棒依次放回教具柜。 变化与延伸: 1.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2. 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伴随记忆的练习(眼罩) 3. 特别练习-合十练习,方法

①请幼儿取来长棒,在一张卷毯上将长棒依序排列好。 ②将最长棒放在另外一张卷毯上。 ③再取次长棒左对齐。 ④比较两棒长短,从剩余长棒中选出一根将其置于次长棒右侧时,排出的长度和条一根相同。⑤依次将剩余长棒两两组合,使合并后长度和第一根相同。

⑥最后剩下的单个长棒的一半,可指导幼儿将其以右侧端点为基点立起后,再向右侧放倒。 错误订正:

4 1.摆放按从短到长的顺序,用最短的长棒,量出长棒的差数,相邻1根的差数相同。 2.感觉长度时要从左至右。

3.每摆1根都要与前1根长棒比较长短。 兴趣点: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彩色圆柱

教具构成:彩色圆柱四组,颜色分别为蓝、红、黄、绿,置于同色的箱子中,其结构与对应的四组插座圆柱体,完全相同。

适用年龄:3~5岁(有插座圆柱体练习经验) 教育目的: 1.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通过视觉正确的辨别大小的能力具有不同颜色和立体空洞感受。 2.通过观察能确定相同的面积及高度。 3.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 间接目的:

1.煅练手眼协调能力及手臂肌肉的控制力。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 3.为教学学习做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准备卷毯。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双手端盒子,轻轻放在毯上。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

1)序列练习-垂直积高与水平横排 ①教师顺序依次为红-蓝-黄-绿。

②分别将四盒彩色圆柱按顺序放在卷毯上

③将红色圆柱一一取出,散放毯上盒子盖好,放在右上角。

④询问幼儿“比一比,哪个是最粗的”把最粗的圆柱摆在这里,再找剩下圆柱中最粗的,依序排好。

⑤请幼儿回忆插座圆柱体的操作方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排列方法。 ⑥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如有操作不当之外,教师可再操作一遍 ⑦序列名称练习:参看“棕色梯”粗的、细的。 ⑧请幼儿协助将教具送回。

变化与延伸:1.配对的延伸-同粗细、同大小的圆柱配对

2. 配对的延伸-特殊配对(和插座圆柱体、配对) 3. 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4.带眼罩练习 5.与彩色图等配对

错误订正:1.圆柱的高度,直径的渐次性

2.用视角和触觉去订正

5 兴趣点:圆柱的颜色 注意事项:

活动名称:色板Ⅰ

教具构成:1.色板I:红、黄、蓝3色色板各2枚

2.教师自制字卡若干

适用年龄:3~6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将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引导幼儿取色板I轻轻放在毯上。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按颜色配对)

①示范拿色板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拿住色板的一头或拿两端以免褪色。 ②色板配对:教师先取红色色板置于地毯左上方,让幼儿从色板盒里将和红板一样颜色的取出来,放在红板旁边。

③序列名称练习:参照粉红塔、棕色梯,关键字“红色”“蓝色”“黄色” ④引导幼儿周围环境中找出和色板颜色的物品。

变化与延伸:变换方式排列 错误订正:依视觉进行订正 兴趣点:鲜艳的颜色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色板Ⅱ

教具构成:色板Ⅱ:红、黄、蓝、橙、绿、紫、粉红、棕、灰、黑、白11色色板各2枚 适用年龄:3~6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预备,同时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将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引导幼儿取第二盒色板轻轻放在毯上。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配对练习(按颜色配对) 1)取来第二盒板置于毯上。

2)取红、黄、蓝三种色板,请幼儿说出名称。

6 3)请幼儿独立为三种颜色进行配对:色板配对,色板字卡配对。

4)取橙色、紫色、绿色色板各1枚,请幼儿配对,提示方法同色板I。 5)再依次取出粉红色、棕色、灰色、黑色、白色一一配对。

6)取字卡:红色、黄色、蓝色、粉红色、橙色、紫色、棕色、灰色、黑色、白色字卡配对。 7)也可将色板与周围教具进行配对。

变化与延伸:1.配对的延伸—涂色练习(画一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圆等图形,让幼儿用指定的颜色涂色) 2.变换方式排列

错误订正:用视觉辨别进行订正

兴趣点:色板鲜艳的颜色和变换方式的排列

注意事项:教学中配对的排放方式必须是纵向的,即从上往下摆。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色板Ⅲ

教具构成:色板Ⅲ(红、黄、蓝、橙、绿、紫、粉红、棕、灰9个色板各7枚,明暗程度不同的色板共63枚) 适用年龄:3~6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预备,同时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操作方法:同色板Ⅰ、Ⅱ的方法

1.准备1)请幼儿将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2.基本操作:

1)将色板Ⅲ取出轻轻放在毯上。

2)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颜色从盒子中取出(每色只能选一种)教师引导幼儿把取出的色板按从明到暗的顺序排列。

3)取出最明最暗两种颜色进行普通名称练习:三阶段教学法。 4)鼓幼儿自己再操作一组。

变化与延伸:1)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延伸

2) 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归位练习(教师偷偷从同一色系色板中取去一枚,整理好剩下的几枚,再让幼儿把拿出来的一枚色板归位)

3)特殊练习—调色(将红、黄、蓝、颜料调色)

错误订正:依视觉辨别能力来订正 兴趣点: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7 活动名称:几何嵌板橱

教具构成:

1.操作展:附有木框,柜内放有带圆柄的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3个基本图形嵌板 2. 6个同样大小的抽屉: 1)6个图形 2)6个四边形

3)6个三角形:边长和角度都不同。 4)6个多边形:正五边形至正十边形 5)4个四边形:

6)4个曲线图形:卵形、四叶形、曲线三角形、椭圆形。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共同作用,帮助幼儿认识平面几何图形。 2.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从具体到抽象。 间接目的:

1.煅练手部肌内的控制力。 2.为读书写字做好准备。

3.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及注意力 4.为学习平面几何做预备工作。 5.培养幼儿逻辑推理能力 操作方法:操作展的练习:

1.配对练习—交嵌板嵌入柜中:

1)请幼儿将工作毯铺好。

2)双手抓住操作屉两端轻轻放在毯上 3)教师坐幼儿右侧。

4)示范嵌板拿法:右手3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抓住圆柄,轻轻拿起操作屉中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个嵌板放在 毯上。

5)用左手三个 手指拿起圆形嵌板翻转后使底部朝上,用右手食指,中指顺周围轻轻抚摸,动作缓慢注意左手不动,右手不离开圆周,这个练习可以通过触觉帮助幼儿形成圆形记忆。 6)边操作边提示名称, 7)教师:“你能从柜中找出和这个圆相同的图形吗?” 8)引导幼儿再抚摸一遍。 9)找相同圆穴嵌入。 10)鼓励幼儿尝试。

11)可用同法进行正方形和三角形操作。

12)名称练习:用三段式教法认识圆形、三角形、四边形。 13)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协助将操作屉放回教具柜原处。 变化与延伸

配对延伸—戴眼罩练习

错误订正:

图形嵌板正确的嵌入图形柜中。 兴趣点:

不同的图形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8 活动名称:几何嵌板橱

教具构成:

1、

.6个同样大小的抽屉

2.、几何图形卡:由3种几何图表卡构成,总计96+3张,每张卡片中的图形,其形状对应于橱中的某一嵌板。每个嵌板有实心、粗线和细线3种卡片与之对应。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目前“几何嵌橱” 操作方法:橱内大层抽屉的练习: 1.配对练习—将图形嵌板嵌入柜中:

1)将第一层抽屉稍稍拉出,手握住两端,慢慢把抽屉拿出放在毯上。 2)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3)将6个圆形嵌板一一取散放告诉幼儿:“这些都是圆形”。

4)左拿出一个图形嵌板翻转过来抚摸,再将嵌板嵌入大小相同的图形柜内, 5)同法,将6个图形嵌板慢慢嵌回图形柜内。 6)鼓励幼儿尝试。

7)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 8)将图形屉放回原处。

2.嵌板卡片配对:1)教师将第一系列的图形卡片(实心片)按大小顺序排在毯上。

2)拿起一个图形嵌板,放在卡片上逐次比对,找大小相等卡片后正放在卡片上。

4)鼓励幼儿尝试。5)第二系列(粗浅卡),第3系列(细线卡)可同去进行。

3.卡片与卡片的配对:操作方法。略 变化与延伸: 1.配对延伸—眼罩练习

2.配对延伸—多层嵌板嵌合。(把几层嵌板取出散放和嵌板柜配对) 错误订正

:1.图形嵌板正确的嵌入嵌板柜中。 2.卡片和图形嵌板能正吻合。 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几何学立体组

教具构成:1.几何学立体组:球体、立方体、圆柱体、椭圆体、三角锥、四角锥、三角柱、长方体、圆锥、蛋形体。 2.投影板一套

3.各种几何形体字卡一套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对实体的感觉。2.通过视觉及触觉的共同作用从而掌握立体形状。 间接目的:1.为将来学习几何做准备。

9 2.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准备毯。

2)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

3)引导幼儿至柜前,用托盘将立体一一取来置于毯上。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立体的相互 组合 ①请幼儿观察每个立体,用双手摸抚几何表面。 ②示范拉接立体,可以上下重叠,或左右组合 ③鼓励幼儿尝试。

④将教具整理放回原来位置。

2)配对练习—立体与投影板的配合:

①请幼儿将几何立体和投影板盒取来置于毯上。 ②向幼儿介绍投影板。

③将投影板散放在卷毯上,请幼儿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④找出和投影板的形状,将对应的相合的所有立体叠放在投影板上。

⑤分别找出与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投影板相合的所有立体,叠放在投影板上。⑥以立体找投影板。

⑦球体、椭圆形、蛋形体与投影板的配对。

⑧名称练习:配对字卡用三段式教学法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形体名称。 ⑨将教具整理好放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 1.配对延伸—听名辨物(教师说出几何体名称,幼儿能找到相应的几何体) 2.配对的延伸—眼罩练习(托几何放进神秘集,让幼儿伸手摸,并说出名称) 错误订正

:依据视觉别断

用触觉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形、之四边形

(一)

教具构成:构成三角形:1.四边形(1):黄色三角形(6个)、绿色三角形(4个)灰色、红色三角形各2个。 2.四边形(2):蓝色三角形(8个)

3.大三角形:灰色三角形1个,绿色三角形2个、黄色3个,红色三角形4个。 4.大六边形:黄色三角形7个,红色、灰色三角形各2个。 5.小六边形:红色三角形(8个),灰色三角形6个,黄色三角形1个。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认识几何图形的构成。 间接目的:

1.为平面几的学习做准备

2.培养注意力及腕部肌肉的控制力,做好书写前准备。

10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四边形(1)” 3)取出轻轻放在卷毯上面)教师坐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依黑线引导组合四边形

①将盒中三角形全部取出,按颜色分类摆放,将盒子盖好后放在毯的右上角。 ②请幼儿在相同颜色的三角形中找出形状,大小完全一致的三角形摆在一起。 ③对幼儿说:“拼拼看,将黑线对合在一起后,会拼出什么图形?”示范将2个三角形有引导线的边靠拢,以两指描绘黑线再将黑线对合,如2个黄色的三角形,构成一个菱形。 ④如此法,将所有成对的三角形组合。

⑤盒中剩下1个红色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组合构成梯形。 ⑥将所有图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摆放好,一一说名称。

⑦教师随意指一个图形问幼儿“这是什么形?”请幼儿回答。 ⑧鼓励幼儿尝试。⑨将三角形放回盒盖,请幼儿将教具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延伸—剪图形 错误订正:1以黑色指引线来订正 2.以视觉来订正。

兴趣点:组合不同的图形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四边形

(二)

教具构成:四边形

(二):蓝色三角形8个: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3个直角不等边三角形。

2个正三角形,1个钝角等腰三角形。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同构成三角形之四边形

(一)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教师坐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找相合的三角形组成四边形。 ①打开盒盖,将盒内蓝色三角形一一取出。

②告诉幼儿这是蓝色三角形请幼儿将相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配对。

③启发幼儿结合学过的四边形

(一)的经验,找出大小、同形状的三角形构成四边形。 ④鼓励幼儿尝试。

⑤没有黑引导线,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完全明白构成四边形的操作方式。

⑥教师示范将2个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通过将不同的边相结合,组成长方形和两种平行四边形,同样,2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组合成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如此,用第2盒所有蓝色三角形(8个)组出和第一盒相同的7个四边形,

⑦请幼儿反复练习,鼓励幼儿进行自由构图操作,熟练后将四边形

(一)取来,将两盒四边形组合好后,进行重叠比对。

⑧将蓝色三角形慢慢地一一收好放回盒中送回原处。

11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剪图形 错误订正:视觉订正

兴趣点: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图形。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大三角形

教具构成:大三角形:灰色大的正三角形一个,绿色直角不等边三角形两个,黄色钝角等腰三角形3个,红色小正三角形四个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同“构成三角形四边形

(一)”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大三角形,将大三角形取取出置于毯上) 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1. 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组成三角形。

2. ①将盖打开,拿出所有三角形,按颜色分类,并依灰、绿、黄红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②教师指着灰色三角形说:“现在我们要做出和它相同的三角形。”

③取出2个绿色的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将黑色引导线靠边拢,用食指和中指抚过黑线,将其对合。

④再取灰色三角形叠放在上方做比对动作,然后将2个三角形归位。 ⑤用同法完成3个黄色钝角三角形和4个红色小正三角形的组合工作。 ⑥请幼儿操作。

⑦将拼好后的4个正三角开组合成1个大三角形。 ⑧鼓励幼儿创造更好的构图方法。

⑨按顺序将各种三角形放入盒中,盖上盒盖,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 配对的延伸—剪图形 错误订正: 以黑色控制线来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小六边形

教具构成:小六边形:红色三角形(8个),6个钝交三角形,2个小正三角形。 灰色三角形(6个),6个小正三角形。 黄色三角形(1个),1个小正三角形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同“构成三角形四边形

(一)”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

12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小六边形,将小六边形盒放在毯上。 3)教师坐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组成六边形, ①取出盒内三角形,依颜色分类放好。

②先取出6个灰色正三角形依指引线组合成3个平行四边形,再将3个平行四边形组合成六边形。

③将3个绿色正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可与灰色六边形上3个或下3个三角形替换使用。 ④将6个红色等腰钝角三角形,拼成3个菱形再拼成六边形,与灰色六边形比对。 ⑤再将黄色正三角形放在红色大六边形中央进行比对。

⑥将剩下的两个红色三角形,拼成菱形,可与灰色及红色六边形中菱形替换使用。 ⑦每拼好一个图形都要在地毯上以从左至右的的顺序排放好。 ⑧鼓励幼儿尝试。

⑨工作完毕,按顺序将各种三角菜放回盒内,盖好盒盖,请幼儿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 :配对的延伸—剪图形 错误订正: 1.以黑色控制线来订正。

2.以视觉来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大六边形

教具构成:大六边形:黄色三角形7个,6个钝角等腰三角形,1个正三角形,红色三角形2个,2个钝角等腰三角形,灰色三角形2个,2个钝角等腰三角形。 适应年龄;3-5岁

教育目的:同构成三角形之四边形

(一) 操作方法:1,准备:

1) 请幼儿取来工作毯铺好。

2) 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大六边形盒,将大六边形盒取放在工作毯上。 3) 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找出相同三角形构成六边形 (1) 打开盒盖,将相同颜色三角形 (2)

活动名称:二项式

教具构成:二项式:一个木盒内装有8个几何学立本所组成的立方体—红色大的立方体1个,蓝色小的立方体1个,漆有红、黑两色的长方体3个,漆有蓝、黑两色的长方体3个。盒盖上表面以及侧面所漆颜色和盒内立体相应的表面颜色相同。 可用做二项式(a+b)3的代数教具。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识别三维空间的能力

间接目的:1.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13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操作方法:1.准备1)请幼儿准备好卷毯

2)引导幼儿至教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示范盒子拿法:一手扣住盒盖,另一手托住盒底,轻轻放在毯上,盒盖上的红色四边形朝向左上角度)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与盒盖配对后组合成立体

①老师取下盒盖放在毯上,引导幼儿注意盒盖的图案和立体表面相同。 ②依次取出上层立体,分开放置在毯上,请幼儿说出每块的颜色及形状。

③依照盒盖的提示组合立体,先摆下层再摆上层,摆放的时候,注意使两块立体相连接面的颜色,大小一致。

④用同样的方法放回上层立体。

⑤比对盒盖图案,检验方法是否正确。 ⑥盖上盒盖,请幼儿教具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找出同颜色、大小的立体。 配对的延伸—无盒盖提示的归位。 错误订正:依据盒盖的提示图案订正。 兴趣点:两个立体相接面颜色一致。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错误订正:

活动名称:三项式

教具构成:三项式:一个木盒内装有27个几何立体,所组成的立方体,表面漆有红色、蓝色、黄色、黑色的长方体24个,红、蓝、黄立方体3个。盒盖上表面及侧面所漆颜色和盒内立方体相应表面颜色相同,(可用做三项式(a+b+c)3的代数教具) 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养幼儿正确识别三维立体的能力。 间接目的:1.为学习几何做好准备

2.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 2)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请幼儿将教具盒取出放在毯上。使盒盖上红色四边形朝向左上角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与盒盖配对后组成立体。

①取下盒盖放在毯上(使盒盖正面朝上)引导幼儿注意盒盖的图案和立体表面相同,可做纵切、横切面给幼儿看,每一面的排列方式相同 ②三项式共有3层,一层层取下,分别放在毯上

③第一层放在最远处,第二层稍近,第三层放在最近处,

④与二项式的摆放方式相同,由最下层开始,与盒盖核对后送回盒中。

14 ⑤将教具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找出同颜色,大小立体。 错误订正:依盒盖案订正

兴趣点:两个立体相接面颜色相同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错误订正:

活动名称:触觉板(第一组)

教具构成:第一组:A:长条形木板。左半侧为粗糙的砂纸面,右半侧为木质的光滑面。 B:将相同粗糙程度的砂纸剪成条状,从左到右间隔排列。

C:分别将5个不粗细程度的砂纸截成条状,从左到右间隔排列。

第二组,木盒2个,分别是有5对不同粗细程度的砂纸板,教师自制字卡:光滑、粗糙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养幼儿通过触摸来辨别光滑与粗糙的能力。 间接目的:1.锻炼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2.为学习书写做间接准备。 3.语言词汇的掌握

操作方法:1.准备1)请幼儿协助准备卷毯

2)告诉幼儿今天的工作是用手来感觉光滑与粗糙,为增加手指的敏感性,请老师一起用湿水洗干将手并用毛巾擦干。

3)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 4)取来触觉板轻轻的放在毯上,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辨别光滑与粗糙①取出第一组触觉板A放在卷毯上,粗糙的一边靠近幼儿。 ②示范触摸的方法:左手压住触觉板,右手轻轻抚过粗糙面,来回抚摸数次,说出触摸的感觉:“粗糙的”

③请幼儿尝试操作练习时老师可在一旁提醒“这是粗糙的”同法进行光滑的练习。 ④取字卡“粗糙”“光滑”进行三段式名称教学的练习。 ⑤触觉B、C同法进行 变化与延伸:

错误订正:触觉订正

兴趣点:对新材料砂纸的认识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触觉板(第二组)

教具构成:触觉板第二组:木盒两个分别装有5对粗细程度不同的砂纸木板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同“触觉板第一组”

15 操作方法:1.准备:同“触觉板第一组”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触觉板的配对 ①将第二组触觉板连同木盒一同放在毯上。

②分别将盒中最粗最细的两砂纸木板取出来,放到毯上。

③先取一块最粗的砂纸木板,教师先示范触摸方法。在感受粗细的同时说:“粗糙的、光滑的”请幼儿亲手操作。

④同样,在触摸另一块板时说出感觉:“这块板有点粗” ⑤询问幼儿两块板一样吗?

⑥再取另一块最粗的木板请幼儿找和它相同的粗糙的木板排在一起。 ⑦同法进行有点粗的木板配对。

⑧从两盒中分别再找出相同的粗细的木板一块,方法同⑦连同上两对木板一起进行三对木板配对操作。⑨逐次增加木板的数目,最终完成所有触觉板的配对。

2)序列练习:按粗细顺序排列(操作方法)将5块木板中最粗的拿出来,再找剩下木板中最粗的排在第一块后面,依次完成全部排列,说出哪些是最粗,哪个是最细的。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序列的基础上配对 错误订正:由触觉来订正

兴趣点::新材料认识(砂纸板)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重量板

教具构成:1.将木箱分成三等份或用3个小木盒,分别放入质量不同,尺寸相同的木块各10块,合计30块,轻的---松木板12g,中等的----桃木板18g重的---柳木板25g。 2.教师自制字卡:轻、重、中等 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分辨轻重的感觉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

操作方法:1.准备:1)请幼儿协助准备好卷毯。

2)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名称。3)请幼儿将重量板拿到毯上。 4)教师坐在孩子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分辨轻重并加以配对

①从取出“轻的、重的”两块木板随意放在毯上,其余木板连同木盒放在地毯右上角。 ②教师拿一块放在手上轻轻掂,说“这是轻的”再拿来一块掂说“这是重的”。 ③请幼儿双手张开,手掌朝上,手指尽量伸直。 ④教师分别拿出轻重两块木板让幼儿感觉。

⑤将重的木板拿掉,换一块轻的,再请幼儿感觉。

⑥配字卡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加深幼儿对“轻、重”的认识。 ⑦配对练习:相同重量配对。

2)分类练习:①取轻重两组重量板置于毯上。

②从两组中各取3块散放毯上,其余木板同木盒放在右下角。

16 ③闭上眼睛任取2块木板放在手上感知,将轻的,重的分别放在两边。 ④同法将剩余4块木板分类摆放。 ⑤请幼儿尝试练习

⑥熟练后,可取差距较小的两组,做上述操作。 ⑦三盒混合操作

⑧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帮助幼儿加深对“轻的、重的”比较轻,比较重的认识,也可以用“中等的” 代替比较级,如“比这个轻、比这个重”。 ⑨请幼儿将教具整理送回。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增加重量板的数量。教师也可以用动物为兴趣点,进行轻、重的认知。

错误订正:依照木板的颜色来进行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温觉板

教具构成:1.大理石、钢板、木板、毛毡各一对置于一个木盒里

2.自制字卡:毛毡、木板、钢板、大理石

适用年龄:3.5~4.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进一步辨别温度的差异 间接目的:1.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

操作方法:1.准备: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略(同其它)

2.基本操作:

1)配对练习:感知物体表面温度及配对

①取一片毛毡,以整个手掌触摸后说:“这是毛毡、暖暖的”。 ②将毛毡放到毯上,再取来钢板说:“这是钢板,摸起来凉凉的 ”。

③拿起木板触摸说:“这是木板,摸起来较暖”。再拿大理石触摸后说:“这是大理石,摸起来较凉”。

④询问幼儿:“要不要试一试”请幼儿来操作,操作时注意语言指导如“这是钢板,摸起来感觉比较凉”。

⑤请幼儿先触摸差别大的两种如“毛毡、钢板”,再触摸差别比较大的“木板、大理石”。

⑥配字卡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 ⑦配对练习。

2)序列练习—按温差顺序排列①先分组:每对相同的板块分属于两组,一组为控制组,一组当操作组。

②在初步感知物体表面温度的基础上,按“暖、比较暖、比较凉、凉”的顺序控制组板块进行序列练习。

③操作结束后,将温觉板放回盒内,请幼儿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教师可随时收集木板、钢板、塑料、棉布、瓦片、玻璃片、卡纸等触摸材料,放于活动区(准备的物品周边一定处理好,保证幼儿操作安全)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触摸感觉。

17 错误订正:由触觉和视觉订正 兴趣点:不同材料的物品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音筒

教具构成:1.红、绿两个木箱中各装6个圆筒、圆筒内分别装有不同的容物。圆筒盖的颜色和所在箱盖的颜色一致。

1. 红、绿音筒内所放的材料是对应的。

2. 3材料:玻璃球、铁钉、四形针、塑料棒、大米、面粉 适用年龄:3~4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辨别声音强弱的能力,让听觉更灵敏

2.丰富幼儿词汇

间接目的:1.培养专注力。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发展幼儿腕部肌肉的控制柔韧性,做好书写的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同其它(略)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找出强度相同的声音配对 ①请幼儿协助取来红、绿两盒音筒,放到毯上。 老师先拿出红盒中的强弱两个音筒放在幼儿前面。

③拿声音较强的音筒来摇,请幼儿注意听,请幼儿做同样的动作。 ④再拿较弱的音筒摇给孩子听,请幼儿亲手操作。 ⑤请幼儿再听一次强音,并问幼儿能不能从绿色的音筒中找同与这个声音一样的音筒,能找到的话,就把它们放到一起。

⑥同法,将6种不同的音筒配对成双。 ⑦请幼儿练习:依其兴趣,可反复进行。 ⑧工作结束后,将音筒逐放回盒中,送回原处 2)序列练习:依声音强弱的顺序排列 ①教师拿红色音筒盒放在地毯中央。

②教师拿起一个音筒做示范:手持圆筒置于耳边,手腕用力上下摇动,请幼儿练习。先拿两个强弱不同的音筒分别听音,比较两音,将较强放在左边,较弱放在右边,如此法继续,将6个音筒排列好。 ③教师问幼儿:“想不想试试看”将顺序打乱,请感兴趣的幼儿亲手操作。 ④序列名称练习,三阶段教学法,参见“粉红塔”关键词“强的”“弱的” ⑤按声音大小与字卡对。

变化与延伸:1.配对的延伸:戴眼罩练习与伴随记忆练习,参看“粉红塔”

2.特殊练习:声音游戏(教师用录音机事先录下各种声音,让幼儿猜都是什么声音) 错误订正:1.由听觉来判断 2.由红、绿筒底的标记来判断 兴趣点:音筒内不同的材料的认识 注意事项:

18 活动名称:味觉瓶

教具构成:1.胡、咸、苦、酸四种味道溶液8瓶,每瓶附一支滴管。其中同样味道的溶液各2瓶,将不同味道的溶液归为一组,8瓶溶液可分为2组。一组瓶子底部为红色圆点标记,另一组为蓝色圆点。

2.教师自制字卡:甜、咸、苦、酸 3.水杯、水瓶、收口有小盆 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1.发展幼儿的味觉功能。2.让幼儿了解舌头有品尝味道的能力 3.初步了解嗅觉和味觉的关系 间接目的:

1.了解各式各样的味道

2.语言发展:甜、咸、酸、苦 操作方法:1.准备:同其它(略)

基本操作:配对练习—各种味道的品尝配对 ①请幼儿洗耳恭听手漱口以后,在毯上坐好。

②将味觉瓶放在幼儿面前,告诉幼儿味瓶有两组,一组底部有红色圆点标记,另一组底部有蓝色圆点标记。

③老师从红色标记的一组中拿起一个味觉瓶放在面前,用右手拿着滴管,从瓶中吸取少量溶液。滴在左手手指上用舌头品尝。

④教师品尝后,告诉孩子味道的名称,如“甜的”,请幼儿品尝。 ⑤请幼儿漱口。

⑥再尝另一种味道,说出名称。

⑦味觉瓶与字卡配对。⑧三段式教学法关键字“胡”、“咸”、“苦” ⑨工作之后,将所有物品放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生活活动:水果拼盘

错误订正:1.幼儿自身味觉的辨能力

2.瓶底的记号。

兴趣点: 注意事项:教师在组织上述活动时,鼓励孩子闭上眼睛尽量用舌头品尝,因为味觉的主要器官是舌头:甜—舌尖;酸—舌两侧;苦—舌根;咸—舌尖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嗅觉筒

教具构成:1嗅觉筒两组,每组各瓶 2.内容物由老师事先准备

3.一组筒底为红色圆点标记,另一组为蓝色标记 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辨别各种气味,促进其嗅觉更加灵敏 间接目的:丰富生活经验,知道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气味

操作方法:1.准备:同其它(参看粉红塔,关键字“嗅觉筒”) 1. 基本操作:配对练习—依气味配对

19 ①教师先拿出红色标记组中的一瓶嗅觉筒,另一手以轻扇动。 ②请幼儿也闻闻看。

③闻好后马上盖好盖子,记住气味,放到左边。 ④找相同的味道和另一组配对。 ⑤依此法将其它嗅觉筒气味配对。 ⑥名称练习(如装有玫瑰的嗅觉筒为例)“闻闻看什么气味?”“把装有玫瑰的瓶子送给教师”,“这个瓶里装的是什么?”

⑦依幼儿兴趣,可反复进行,练习时可选用戴罩和伴随记忆的练习。 ⑧工作起来之后,收拾教具,放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1.闻不同牌的香水

2.吃饭时间—闻饭菜的气味并说出来,再尝一尝,比较与闻的味道是否有差异 3.闻花店里各种花的气味

4.闭上眼睛,通过闻到的气味说出实物名称,再睁开眼睛看,判断与实物是否对应

错误订正:1.依据儿童的味觉来辨别

2.瓶底的红蓝记号

兴趣点:各种不同的味道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书写能力的感官准备

教具构成:砂纸字母板,几何图形嵌板橱,彩色铅笔,白纸若干 适用年龄:4~6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1)感知字母形状及相对应的声音

2)通过砂纸字母来学习注意符号

间接目的:1)通过触摸培养幼儿的书写能力

2)经由操作活动使幼儿自然面愉快的学习书写 3)发展肌肉控制能力和抓握能力

操作方法:

1.准备:同其它(略)

2.基本操作:配对练习—指画砂纸字母板 ①拿出一张砂字母板“E”,用左手按住字母板,做好描画的准备工作。 ②教师示范:用右手拿食指和中指沿着字母的笔划将其指出来。 ③一边描画一边念“E”(音如“义”)。 ④用三段式教学法进行名称练习。 ⑤教师:“请你来试试好吗?”请幼儿亲自触摸,边描边说:“E” ⑥依幼儿兴趣,可如法进行其他字母板的练习,

⑦做完后,指导幼儿将砂字母板收起,放回教具归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延伸—几何图形嵌板练习(指画嵌板和嵌板柜的轮廓) 错误订正:用触觉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要想能正确的书写“脑”和“手”必须同时做好准备,一方面,手要能在脑的控制下确实地朝向某个目标移动,另一方面,手必须具有肌肉的控制能力。

20

21

上一篇:面试技巧之结构化面试下一篇:面试即兴演讲题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