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2023-01-22

第一篇:蒙特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蒙特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练习可以发展幼儿的大脑,为其奠定一定的社会认识。作为一种基础的认知,日常生活练习培养了幼儿对于环境判断的基本能力,是蒙特梭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与安全感;孩子有特别的需求,尤其对爱和安全感的需求,这些需求唯有仰赖成人的给予,如果孩子在学校缺乏爱和安全感,就不会喜欢上学。 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至少必须经过六个星期的适应期,六个星期后,如果孩子依然哭闹不愿意上学,老师就必须针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找出原因,甚至约谈家长商讨,以便了解是家里的问题,还是学校的问题。

语言的接收;在日常生活里,如果我们无法用愉悦的语气和孩子交谈,孩子将无法获得正确的操作方式,同时也无法正确的进行其它区域的工作。因此,在日常生活练习里,不论是铺卷地毯、拿取工作,我们都要使用正确的语言提示,让孩子以正确的姿势和方法工作。当孩子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后,才能进入其它领域的学习。例如,孩子想做百格板的工作,但是却不会正确的拿地毯、铺地毯时,我们必须告诉孩子:“对不起,你没有正确的铺好地毯,因此不能工作。”我们要用婉转的语气,确实要求孩子做好日常生活的各种基本动作。

秩序感;我们先思考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教具随意散放,没有秩序性,给孩子的影响是什么?透过预备的环境,可能帮助孩子发展秩序感。有秩序的陈列教具,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也为日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读、写能力做预备。在蒙特梭利教室里,我们必须有秩序的规划环境,从日常生活教具的陈列开始,依孩子的发展,有秩序的陈列抓、倒、舀、挤、剪等工作,这对3-6岁的孩子很重要,即使是两岁孩子也很重要。换句话说,秩序感的建立愈早愈好。 动作发展; 两岁多的学步儿最喜欢动,他们最常出现的动作是往地上丢掷物品,而且乐此不疲、一丢再丢,显现肢体的活动需求。在教室里,孩子不可能安静坐着不动,尤其是稚龄的幼儿。因此,在蒙特梭利教室里,我们提供给孩子许多活动的机会,比如,在日常生活区进行来回取水的擦桌子工作,在感官区搬运粉红塔,由大到小排列,都能满足孩子的动作需求。

独立性的发展;现代父母总是帮孩子代劳许多事情,在家帮助孩子拿书包、倒水、穿衣服,到了学校又帮助孩子脱鞋子、放书包、挂外套。因此,有些孩子到了户外活动时间,不知道自己的外套是哪一件?吃中餐时,也不知道自己的便当是哪一个?因此,在我的学校里,当孩子入园后,我会要求孩子自己放书包、挂外套,如此,孩子才能辨别自己的物品。

内在纪律;如何获得内在纪律?不是一味告诉孩子:“安静!专心!”而是让孩子透过工作的探索,由内而外逐渐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这与孩子的工作周期有关,即一份工作能让孩子持续操作多久?投入多少专注力?透过日常生活教育区的一份份工作,吸引孩子自由选择、专心操作,藉此培养孩子的内在纪律,同时要求家长当孩子回到家里,也要落实让孩子自己动手做的精神。 跟随孩子;为了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我们预备了一个丰富的环境。那么谁该是背后的支撑力量?这个人当然就是老师。正如蒙特梭利博士所说的话:跟随孩子的自然成长法则。唯有追随孩子,我们才以贡献自己,发挥专长,培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也具备自己的专长和特质。

第二篇: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一、日常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基本动作教育

所谓基本动作教育,即让孩子练习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它是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社交礼仪的基础,它主要包括:走线、走(步行)、坐姿、站姿、拿、搬、放、拧、倒、折、剪、切、贴、缝、编、捏、夹、转、擦、撕、打、敲、卷、削、拉、揉,其他。 2.照顾自己

是指为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而设置,主要包括:携带物品的整理、东西洒落时的处理、照镜子、梳头发、擤鼻涕、穿衣、脱衣、叠衣服、穿鞋、脱鞋、洗脸、洗手、衣饰框、洗手帕、喝水、吃饭、刷牙、剪指甲、擦汗、洗脚、洗澡、整理书包、入厕、叠被子、擦鞋子、擦嘴巴,其他。 3.照顾环境

是指以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物、无生命的物体为对象,让孩子学习美化、打扫、整理环境的方法,并掌握照顾、饲养、管理动植物的相关技巧。

(1)清理、整理工作:工作用的地毯的准备及清理、摆放鞋子、衣服、书包、教具、 图书、玩具、扫地、桌子、椅子、床铺等。

(2)擦洗:桌子、椅子、窗户、托盘、教具、杯子,以及洒水时用抹布擦等。 (3)庭院工作:捡拾落叶、垃圾、拔草、松土、剪枝等。

(4)照顾动植物:浇花、晒太阳、施肥、喂金鱼、给金鱼换水等。 (5)用餐:清洗餐具、水果削皮等。 4.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 社交礼仪主要分为:

(1)谈话礼仪:打招呼、道别、邀请、感谢、道歉、欢迎、应答、慰问病人、打电话、问路等 (2)动作礼仪:开门、关门、敲门、与他人接触、递交物品、咳嗽、打喷嚏、打哈欠、倒茶、入席等。

二、日常生活教具的操作 1.教具操作原则:

a) 每次只演示一种教具,目的性明确。

b) 精确动作,按照孩子的节奏进行,要缓慢。 c) 简化动作,使孩子能够看明白。 d) 拆分动作,做到步骤化和有序化。

e) 操作时尽量少讲话,语言要简练、准确。

f) 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进行。 g) 避免镜面教学,教师要坐在惯用手的右边。

h) 时刻观察孩子的动作与反应,观察孩子的兴趣点。

i) 适时地引入教具操作,当孩子能够独立操作时要离 开并继续进行观察,孩子需要时马上给予帮助。 j) 不能打断孩子的操作。

k) 在操作之前,教师应确保教具准备的完整。 l) 努力排除让孩子走神的因素。

m) 操作教具时不应超出工作毯的范围,确保工作毯的防水性,颜色不能太花哨,尽量用纯色的。

n) 鼓励孩子重复进行操作,说:“你做得很好,再来一次吧。” o) 随时做好操作记录。

p) 不应指责孩子的错误,可以说:“小朋友,老师再来操作一次好吗?” 2.教具应用理念——以儿童为中心,环境、教师与教具的关系

三、自制教具原则

a) 注意色彩的搭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b) 功能性(CCIO: concentration, coordination, independence, order)明确,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明确。

c) 注意教具的尺寸、易于取放及携带。 d) 确保教具的完整性。 e) 注意错误控制。

f) 确保安全,材质健康、环保、无毒。 g) 实用性。 h) 真实性。

i) 操作顺序合理。

j) 是否可以循环使用。 k) 考虑礼仪。

l) 是否易于清洗或者整理。

四、日常生活教具设计注意事项 1.必须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2.目的明确:发展孩子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 3.能够使儿童得到发展。 4.男孩、女孩都能接受。

5.从时间、空间、经济上都能达到要求。

五、日常生活教具操作与演练

一、基本动作

(1)走(步行):

提示方法:小组提示或团体提示 适合年龄:2.5岁以上

教具构成:运动鞋(室内用便鞋) 准备工作:在室内或户外集合。 基本操作:

穿鞋时:

1.伸出右脚,脚跟踩到地板上。 2.脚尖着地。

3.以自然的步态踏出。

4.姿势要端正,两脚交互前进。 5.速度要缓慢,沉着稳定地前进。 6.手和脚进行相反方向摆动。 不穿鞋时:

1.与穿鞋时动作不同,脚尖先踏到地板上,然后放下脚跟。 2.其它与前述相同。

兴趣点:右脚和左手、左脚和右手交互运动。 错误控制:1.姿势不佳。2.步伐混乱不够稳定。

直接目的:1.学习基本的走路方法。2.手脚运动的协调性。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和专注力。 注意事项:走线练习与此目的不同。 延伸活动:在教室内走、在人群中走、拿着东西走、后退走等。 (2)坐(椅子在桌子下时) 基本操作:

1.站在椅子后,从两侧握住椅背,将椅子轻轻提起,从桌子下面拉出来。 2.桌椅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以身体可以进入为宜。 3.站到桌椅之间。

4.在椅子前面,身体稍微前倾,把裙子等可能被勾住的衣物用手压住,轻轻弯腰坐下。 5.背挺直,腰部微微贴住椅背坐好。 6.膝盖合拢,两手放在大腿上。

7.双手轻握椅子面两侧,身体略微抬起,将椅子提起来轻轻前移。

兴趣点:从桌子下移出椅子到一定的距离,椅子和身体一起抬高,调整距离坐下。 错误控制:1.发出声音。2.桌椅之间没有足够容纳身体的空间。 (3)起立 基本操作:

1.手握椅面的两侧,抬起身体的同时提起椅子。 2.轻轻地将椅子向后移动并放下。

3.身体微微弯曲,出来并站到椅子旁边。

4.走到椅子后,双手提起椅背,把椅子轻轻放回桌下。 兴趣点:从后方轻轻移动椅子。

错误控制:起身时发出声响,或者拖动椅子发出杂音,动作不够利落。 直接目的:1.学习坐椅子及起立的正确方法。2.调整肌肉运动的方向。 间接目的:独立性、专注力的培养。 延伸活动:坐条状椅子、凳子等。 (4)拿(持)、搬(运)、放(置) 提示方法:团体提示或小组提示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儿童用的椅子、桌子、地毯、水桶(盛水)、盘子(装水的茶杯)、水壶(盛水)。 a)搬椅子

准备工作:

1.预备儿童用的椅子。

2.小朋友围成半圆形坐下,椅子放在前方让每个人都能看清楚。 基本操作:

1.一只手握椅背,另一手握椅子前端的中央部分。 2.从地板上轻轻提起椅子。

3.拿着椅子并看清周围的人与物,将椅子搬向目的地。

4.到达目的地之后,轻轻地将椅子的前脚左右分别放下着地,再同时放下后面两脚。 兴趣点:不发出声音。

错误控制:1.发出声音。2.椅子的拿法不正确。3.碰到人或东西。

直接目的:1.学习安全搬运椅子的方法。2.提高调整运动方向的能力。 间接目的:1.学习照顾环境。2.增强独立性、专注力。

注意事项:拿着椅子,以小组或者团体活动进行绕室内一周的练习。

延伸活动:1.可以用凳子进行练习。2.让孩子拿教师用的椅子或者其它形状的椅子进行搬运练习。 b)搬桌子

准备工作:大小、重量适合小朋友搬运的桌子。 基本操作: 一个人搬

1.将手放在桌两侧边缘的中间部分。 2.拿起桌子,不要发出声音。

3.不能碰到人或东西,将桌子搬到指定的地方。 4.把前方桌脚轻轻放下,再把靠近身体的桌脚放下。 两个人搬

1.两人分别站在桌子两边。

2.看清周围的状况,依需要进行左右、前后等方向的移动,一直到达目的地,搬动时,两人的手要保持在水平位置。

3.准备放下时,一人轻轻将一侧桌脚放下,另一人保持不动。 4.另一个人把另一侧桌脚放下。

兴趣点:1.手的位置,桌脚的放置方法。2.两人走路时桌子的角度。 错误控制:1.发出声音。2.碰到人或东西。3.两人手的高度不同。 直接目的:1.学会正确搬运桌子。2.提高调整运动方向的能力。 间接目的:1.学习照顾环境。2.增强协调性、专注力。 c)搬运工作用的地毯

提示方法:小组提示或个人提示 教具构成:工作用的地毯。

准备工作: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竖直放置卷好的地毯。 基本操作:

1.蹲下并用双手握住地毯筒的上部。 2.手持地毯,慢慢站起来。

3.站在原地,再把地毯端正地拿好。 4.地毯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5.以这种方式将地毯搬到地毯架上。

6.保持竖直的状态,把地毯轻轻放入地毯架里,不要使地毯散开。 兴趣点:竖直地搬运地毯。

错误控制:1.拿地毯时松开或落下。2.碰到人或东西。

直接目的:1.学会正确搬运地毯。2.提高调整运动方向的能力。 间接目的:1.学习照顾环境。2.增强独立性、专注力。 注意事项:依环境、地毯的大小,也可以横着搬运。 延伸活动:搬卷着或折叠的塑胶垫。 d)拿盘子

教具构成:适合手拿的盘子,2-3个小碗或杯子。

准备工作:将小碗或杯子放在盘子里,碗里或杯子里装有水。 基本操作:

1.盘子里摆好装满茶的茶碗或盛水的杯子,注意不要放偏。

2.两手握盘子的边缘,手臂朝向腋下靠近,小臂弯成直角,水平地端着盘子。 3.保持这个姿势搬运。

4.在指定的地方以水平的动作轻轻放下。

兴趣点:端盘子时不可倾斜,否则盘子里的东西会掉下来。 错误控制:1.盘子倾斜、容器滑动。2.杯里的水溅出。 直接目的:1.学会搬餐具。2.肌肉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1.学习照顾环境。2.增强独立性、专注力。

延伸活动:搬运其它大件的物品,例如:箱子、水桶、扫帚等。 注意事项:根据搬运东西的形状、性质,注意端、拿东西时手的位置,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把东西搬运到目的地。 (5)移(使用五指)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2岁以上。 a)整只手拿碗倒豆

教具构成:1.一个托盘。2.两个相同的碗。3.一些绿豆,放在左边的碗中。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小朋友,下面我要做的是‘倒豆’的工作。”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伸出左手,缓缓地接近有豆子的碗,五指要紧贴碗壁,再伸出右手,遵循同样的方式,稳稳地端起碗。

4.将装有豆子的碗移到空碗的正上方,确定碗口对着空碗的中心点,稍作停顿,再慢慢将豆子倒入空碗中,注意两碗口不要碰触。 5.确定碗已倒空,将碗轻轻放回原位。

6.与步骤3-4相同,将豆子倒回原来的碗中。 7.请孩子进行操作。

错误控制:豆子掉落在托盘上。 兴趣点:倒豆的声音。

直接目的:1.发展孩子手眼协调能力。2.锻炼手部的肌肉。 间接目的:发展专注力。

注意事项:1.如果有豆子散落,将示范如何用拇指、食指以二指捏的方式一颗颗捡起来,放进碗里。2.碗口不要碰撞。

延伸活动:1.更换碗的大小和颜色。2.绿豆可以换成谷物或其它物品。 b)整只手抓豆

教具构成:1.一个托盘。2.两个相同的碗。3.一些绿豆,放在左边的碗中。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抓豆的工作。”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先伸出左手,缓缓接近有豆子的碗,五指要紧贴碗壁,再伸出右手,四指呈握状,伸进碗中,把豆子抓起。

4.移到空碗的正上方,松开右手,等豆子掉入碗中,稍作停顿后进行,直到移空左碗里的豆子。

5.再用同样的方式把右碗里的豆子移回左碗。 6.请孩子进行操作。

错误控制:豆子掉落在托盘上。 兴趣点:豆子落下的声音。

直接目的:1.发展手眼协调能力。2.锻炼手部的肌肉,增强手的灵活性。 间接目的:发展专注力。

注意事项:豆子若有撒落,要示范如何用拇指、食指以二指捏的方式一颗颗捡起来放入碗中。 延伸活动:1.更换碗的大小和颜色。2.绿豆可以换成谷物或其它物品。 c)玻璃杯倒豆

教具构成:1.带把手的玻璃杯两个。2.一些绿豆,放在左边容器内。3.托盘一个。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倒豆的工作。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工作,没有其它干扰。 3.伸出右手,把大拇指与其它四指清楚分开(呈握杯状),再缓缓接近有豆子的玻璃杯,将四指伸进杯的把手,然后用大拇指按住把手上方,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作支撑,稳稳地端起玻璃杯。

4.将有豆子的玻璃杯移到空杯的正上方,确定对着空杯的中心点,稍作停顿,慢慢将豆子倒入空杯中。注意两杯口不要碰触。

5.确定已经倒空,将玻璃杯轻轻放回原位。 6.与步骤3-4相同,再将豆子倒回原来的杯里。 7.请孩子操作。

错误控制:豆子掉落在托盘上。 兴趣点:倒豆的声音。

直接目的:1.使用玻璃杯。2.增强手眼协调能力。3.使用整个手,增强手的灵活性。 间接目的:1.增强专注力。2.通过独立弯成整个工作来树立儿童的自信心。

注意事项:1.若有豆子撒落,示范如何用二指捏把豆子捡起来放进玻璃杯中。2.杯口不要碰撞。 d)分米粒

教具构成:1.装米粒的大玻璃杯一个。2.三个小玻璃杯或同样大小的容器。3.托盘一个。 准备工作:引导孩子,把用具放在桌子中央,托盘右侧放装米的大玻璃杯,三个小玻璃杯放在左侧。 基本操作:

1.教师坐在孩子右侧。

2.握住大玻璃杯的把手,轻轻地提起来。 3.在小玻璃杯里倒入约三分之一的米粒。 4.倒法与玻璃杯倒豆的要领相同。

5.三个杯子都倒完后,把米粒倒回大玻璃杯里。

6.看看有没有掉到外面的米粒,将掉落的米粒捡回大玻璃杯里。 7.鼓励孩子进行练习。 8.将用具放回桌子上。 兴趣点:倒米时的声音。

错误控制:1.米满出来。2.容器相碰。

直接目的:1.学习正确的倒法。2.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发展独立性、专注力。

延伸活动:将色沙、鸟饲料倒入小容器的方法。

注意事项:1.容器口不要相碰。2.大玻璃杯里的米平均分配到三个小玻璃杯里。 e)用海绵移水

教具构成:1.两个相同的碗,左边一个盛有水,右边空的。2.一块长方形海绵。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海绵移水的工作。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双手握住海绵,给幼儿示范如何用力挤压海绵,可以配合语言提示:“挤放,挤放”。 4.用右手抓住海绵放到装水的碗里,等待海绵吸水。

5.用两只手握住海绵,拉出水面,稍作停顿,将水滴沥干。 6.将海绵移到空碗上方,双手挤压海绵,将水挤到空碗里。 7.在移水的过程中,观察孩子的反应,请孩子进行尝试。 8.结束练习后,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 错误控制:水滴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1.增强手眼协调能力。2.提高动作控制能力。3.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自信心

注意事项:1.挤压吸足水的海绵的力度应由小到大。2.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吸干。

延伸活动:1.用一小块布代替海绵。2.更换不同大小、颜色和形状的碗。 f)用大滴管取水

教具构成:1.两个相同的碗或广口瓶,左边盛有水,右边是空的。2.一个大型的滴管。3.一个大的托盘。4.一块海绵。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滴管取水。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示范工作,没有其它干扰。

3.用右手轻轻拿起滴管,左手放到右手上面,给孩子示范如何用力挤压滴管,可以配有语言提示:“挤放,挤放。”

4.把滴管缓缓插入左边盛有水的容器中。

5.用两手挤压滴管,然后松开手,等待水进入滴管中。 6.慢慢地举起滴管,等待多于的水珠沥干。

7.将滴管移到右边空碗中,并将其悬在空碗中,两手慢慢将滴管中的水挤出。 8.在移水过程中,观察孩子的反应,然后请孩子尝试。 9.练习结束后,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 10.将所有的教具放回托盘中,然后放回架子上。 错误控制:滴落在托盘上的水。

直接目的:1.发展手眼协调能力。2.锻炼左右手部的肌肉,增强手的灵活性。

间接目的:1.发展专注力、观察力。2.通过独立完成整个工作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注意事项: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滴吸干。

延伸活动:1.更换碗的大小、形状和颜色。2.用带有颜色的水进行练习。 g)倒水

教具构成:1.托盘一个。2.容器两个。左边一个是盛满一半水的水壶,右边一个是有控水线的玻璃杯。3.海绵一块。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倒水。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伸出右手,将大拇指与其它四指明显分开,缓缓接近水壶,将四指插入杯子把手,然后以大拇指按住把手上方,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作支撑,稳稳端起水壶。

4.将水壶移至空杯正上方,倾斜,确定壶口对着空杯的中心点,稍作停顿,再慢慢将水倒入空杯中,在倒的过程中,提示注意不要让水超过控制线。 5.确定水位已达控制线的位置,将水壶轻轻放回原位。 6.稍作停顿,用左手再将水杯里的水倒回水壶中。 7.请孩子进行操作。

8.结束全部练习,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置。 9.将所有的教具放回托盘中,放回教具架。

错误控制:1.水滴到托盘上。2.水超过杯子上的控制线。

直接目的:1.发展手眼协调能力。2.从左到右的方向感。3.锻炼左右手部的肌肉。 间接目的:1.增强控制行为能力。2.培养秩序性和逻辑性。3.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 注意事项: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滴吸干。

延伸活动:1.更换水壶的大小和形状。2.变换杯子上的水位线:变高或者变低。 h)用漏斗倒水 教具构成:1.一个托盘。2.三个贴有控制线的玻璃杯和一个大水壶(盛有3/4的水)。3.一个漏斗。4.一块海绵。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漏斗倒水。

2.邀请孩子一起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示范,没有其它干扰。 3.把漏斗放到一个玻璃杯上。

4.伸出右手,将大拇指与其它四指明显分开,再缓缓接近水壶,将四指穿入杯子把手,然后以大拇指按住把手上方,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作支撑,稳稳端起水壶。

5.将水壶移至漏斗的正上方,倾斜,确定壶口对着漏斗的中心点,稍作停顿,再慢慢将水倒入漏斗中,在倒的过程中,注意控水线,一旦达到控水线,立即停止。 6.确定水位达到控水线,再将水壶轻轻放回原位。 7.继续进行,直到所有的杯子都倒入水。

8.稍作停顿,双手拿起杯子将水倒回水壶中。 9.请孩子进行尝试。

10.操作完毕,用海绵擦拭溅出的水,将托盘放回原位。 11.将所有教具放回托盘中,然后放回教具架。 错误控制:水滴落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1.学习使用漏斗。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1.培养秩序感。2.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

注意事项:若有水滴落在托盘上,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滴吸干。

延伸活动:1.更换不同大小、形状的水壶。2.更换不同大小的漏斗。3.采用带有颜色的水。 i)拧毛巾

教具构成:洗脸盆、毛巾、水壶、海绵、抹布、小篮子等。 基本操作:

1) 用水壶装水。

2) 在洗脸盆里倒入约三分之一的水,用海绵拭去水壶口的水滴。 3) 毛巾折成一半浸入水里,直到全部吸水。

4) 拿出水面,在较低处用两手把毛巾拧干,在毛巾的中心点两侧,左右两手向相反方向转动。

5) 把拧干的毛巾放入装毛巾的小篮子中。 6) 倒掉脸盆的水。

7) 用抹布把脸盆擦干,把溅出的水滴擦干。 8) 水壶放入洗脸盆,把东西放回原位。

兴趣点:扭转,让水流出来。

错误控制:1.水滴滴溅。2.毛巾没有拧干,还滴水。

直接目的:1学习拧的方法。2发展调整肌肉运动的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专注力、独立性。

延伸活动:1拧干海绵、抹布;2换大一点的器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 j)布的折叠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教具构成:1.边长30厘米的方布6种,用棉或麻等易折叠的布料,每块用有色的线在折线处划出一条线作记号,线型有一字型、单对角型、十字型、X字型。2.每种布各准备两三块,折好放在盒子里,装布的盒子形状要比折起来的布稍大。 基本操作:

1.引导孩子到教具架,拿取放布的盒子,并将其端到工作区。 2.从盒子里取出一块布放在手上,用右手轻压,拿到桌子中央。 3.用两手的手指捏住布的两角,轻轻展开。 4.左手轻轻压住布,用右手掌将布抚平。

5.让孩子注意有折线的地方,用食指、中指沿着折线从左向右划过。

6.用两手捏住打开时的两个角,提起到折线的地方,再慢慢对应上端的两角。 7.用左手轻轻按住布边,以免对好的角移动,右手沿着折线压过去。 8.暂时把手放开。

9.左手轻轻按住折好的布,右手食指、中指从左到右抚平并压出折线。 10.放回原来盒中。

11.取出第二块布料,根据单对角线提示,将其折成三角形。 12.以相同的方式,继续折叠剩下的布料。 13.鼓励孩子进行操作。

14.整项工作结束,将教具放回教具架上。 兴趣点:1.沿着折线折叠。2.角的重合对正。

错误控制:1.折叠不佳,布料的边缘没有对齐。2.可以看到两个折痕。 直接目的:1.发展叠衣服的能力。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1.发展专注力。2.树立照顾自己和照顾环境方面的自信心。 延伸活动:

1.折手帕、布、纸巾等。

2.选择各种各样的布料,也可变换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3.用洋娃娃的衣服练习折叠。 4.用各种衣服练习折叠。

5.练习收工折纸,由孩子自己构想简单的图案描绘到纸上自己剪。

k)剪刀剪纸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1.剪刀一把。幼儿专用,放在小碟里。2.长纸条三张,宽约1-1.5cm,上面画上各种直线或者曲线,放在容器内。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剪刀剪纸的工作。 2.邀请孩子到放纸条的地方,取三张纸条放到碟子里(一张、两张、三张地数给孩子看),并提示孩子:“每次取三张即可,做完想继续做,再来拿三张。”端着小碟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坐好,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示范,没有其他干扰。

3.左手拿起剪刀,使其与身体垂直,同时刀口向前,刀柄的两个圆洞呈上下方向,然后将右手的大拇指伸入剪刀上方的洞内,其他手指伸入剪刀下方的洞内(视准备工作的剪刀自行调整拿法),然后缓缓导入剪的动作,可同时加入语言“打开、剪、打开、剪”。 4.左手拿起一张纸条,将纸条一小段、一小段剪到盘子里。 5.重复步骤4,剪完另外两张纸条。

6.告诉孩子应该将剪下的纸条留着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做美工用。 7.引导孩子自己练习取拿纸条,并观察其操作过程。 8.整项练习结束后,将教具放回教具架。 错误控制:没有剪开。

直接目的:1.学习使用剪刀。2.提高调整肌肉运动的能力。3.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1.发展独立性、专注力。2.增强秩序感。 延伸活动:

1.更换纸的类型,如用贺卡、杂志、薄纸片和建筑用纸等。

2.在纸上画上线,可以采用不同的纸条并逐渐增加难度,如直线、锯齿形线、曲线等。 3.由孩子自己构想简单的图案描绘到纸上自己剪。 4.剪毛线、布、厚纸等。

注意事项:剪工是蒙氏教学活动中重要一项,教育工作者不必担心剪刀伤到孩子,使用前,要教导孩子注意安全,让孩子学会安全使用一些工具,以保护自己,这也是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一课。 用刀切菜

适合年龄:三岁以上。 教具构成:

1.一把小的锯齿刀。 2.一块切菜板。 3.一个小碗。

4.香蕉、黄瓜等易切食物。 5.一个托盘。

6.儿童用围裙、抹布。

准备工作:

先把手洗干净,穿上围裙,在厨房准备好用具,菜要洗净,菜板要稍微清洗一下。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刀切黄瓜。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用双手将洗好的黄瓜拿到切菜板上,横向放好,稍作停顿。 4.用右手拿住刀柄,缓慢地将刀拿到菜板上,刀刃要远离身体。 5.左手按住黄瓜稍前端,轻轻将刀刃按在黄瓜上。

6.用力切割,可以配合语言“切”。

7.切下几片黄瓜,将刀轻轻放下,刀刃向外。 8.双手将切好的黄瓜抓起来,放到空碗中。 9.继续练习,直到黄瓜被切完。

10.小刀和菜板要小心翼翼地放到托盘上,将教具放回原来的位置。 直接目的:

1.学习使用刀具。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增强秩序感。

2.发展专注力、协调性。 延伸活动:

可以更换蔬菜和水果的种类,为幼儿准备由软到硬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橘子、苹果、马铃薯、胡萝卜等。 用勺子舀豆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连个相同的碗,左边的碗中盛有豆子,右边碗是空的。 2.一个大的汤匙,横放在托盘中。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勺子舀豆的工作。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看见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伸出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用左手拿起勺子,把勺柄放在右手三指上。

4.将勺子放进左边盛有豆子的碗中,轻轻地舀,舀起一勺豆子。

5.把盛满豆子的勺子慢慢移到空碗上方,并缓慢将豆子倒出停顿一下。

6.继续练习,若剩下的豆子不好舀,可用左手握碗边,使碗倾斜,用勺舀出,直到把豆子全部舀进右边碗中。

7.再把右边碗中的豆子移回左边碗中,鼓励孩子进行操作。 8.操作完毕,将教具放回。

错误控制:豆子掉落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

1.学习使用勺子。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力、独立性。 2.培养逻辑思维和秩序性。 注意事项:

豆子若有撒落,要示范如何用拇指和食指捏的方式把豆子捡起来,放进杯子里。 用茶匙移色砂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2岁半。 教具构成:

1.容器两个。其中一个装有色砂。 2.茶匙一个。 3.托盘一个。 准备工作:

1.在桌子上进行练习,引导孩子从教具架上把教具搬到桌子上。 2.托盘左侧放置装有色砂的容器。 3.教师坐在孩子右侧。

基本操作:

1.把容器的盖子拿起来。

2.右手拿茶匙,,将色砂平平舀起,保持角度不变,轻轻提起来,到达空容器中央上方时,将茶匙中的色砂倾倒下去。

3.越到最后,色砂越难舀,这时,可用左手托住容器,把容器稍微倾斜,继续舀。 4.确认色砂已经舀完,把容器放在桌子上,茶匙放在托盘中。 5.把装色砂的容器放到左侧,空容器放到盘子右侧。 6.重复上述练习。

7.如果有色砂落到桌子上、盘子上,用小刷子刷干净。 8.请孩子进行操作。

9.做完后,清理桌面,将教具放回原位。

兴趣点:用茶匙舀起与倾倒。 错误控制:茶匙里一次舀太多,色砂会撒落。 直接目的:

1.学习正确移与倒粉状物的方法。 2.提高肌肉运动的能力。 间接目的:

增强独立性、专注力。 用筷子夹糖果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筷子一双。

2.两个相同的碗,左边碗中盛有糖果,右边碗是空的。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筷子夹糖果。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看见示范工作,没有其他干扰。 3.伸出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先将一根筷子放到三指上,再将另一根放上。

4.给孩子呈现一张一合的动作,并重复说:“开、关”三次。 5.用筷子将左边碗中的糖果夹到右边碗中,动作要缓慢。

6.左边碗的糖果被移到右边碗中后,要再将右边碗中的糖果移回左边碗中。 7.请孩子操作。

8.操作完毕,将教具归位。

错误控制:糖果掉落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

1.自如运用筷子。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力、独立性。 2.培养逻辑思维和秩序性。 注意事项:

糖果若有散落,要示范如何用拇指和食指将其捏起,放进碗中。 用眼药水空瓶子运水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两个相同的小玻璃杯。 2.一个眼药水空瓶。 3.一块海绵。 4.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眼药水空瓶子运水。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看见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眼药水瓶,示范如何捏眼药水瓶,可以配有语言提示:“捏放”。

4.把眼药水瓶缓缓插入左边盛有水的容器中。 5.用右手捏压眼药水瓶,然后松开手,让水进入其中。 6.慢慢举起眼药水瓶,等待多余水珠沥干。

7.将眼药水瓶移到右边空碗中,并将其悬在空碗中,两手慢慢将其中水挤出。

8.在移水过程中,观察孩子的反应,然后请孩子进行尝试,并观察孩子的练习过程。 9.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 10.将教具放回托盘,将托盘放回教具架。

错误控制:水落到托盘上。 直接目的:

1.练习三指捏的动作。 2.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秩序感、独立性、专注力和自信心。

注意事项: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滴吸干。 延伸活动:

1.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可用带颜色的水。 2.和眼药水瓶功能相仿的其他器具。

开锁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大锁和小锁(带着钥匙)两把,已锁好。 2.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开锁的动作。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看见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左手拿锁,用手指一下锁孔,示意将钥匙插进孔中,然后用右手拿起钥匙插进锁孔中,打开锁。

4.把打开的锁放下,把上半部分转向相反方向,再开另一把锁。

5.合锁时,大锁要双手用力上下挤压,合上后把钥匙拔下来,并放在锁下面对应。 6.小锁用一只手用力向下挤压,其他步骤同大锁。 7.请孩子操作。

8.操作完毕,将用品放回。 错误控制:锁没合上。 直接目的: 1.学会开锁。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力和独立性。 2.培养逻辑思维和秩序感。 用镊子夹运小球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两个相同的碗,左边碗中装有6-10个小球。 2.适合孩子用的镊子。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镊子夹运小球。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看见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拿镊子,示范夹的动作三次,可以配合语言提示:“捏放”。 4.把镊子靠近装小球的碗中,缓慢用镊子夹取一个小球,移入右边空碗,松开镊子,使小球落入碗中。

5.继续进行,直到把所有小球移到空碗中。 6.将小球再移回原来碗中,请孩子操作。

7.操作完毕,把镊子归位,将托盘放回教具架。 错误控制:小球没有落入碗中。 直接目的:练习捏的动作。

间接目的:培养专注力、秩序感。 延伸活动:

1.改变小球的大小和颜色,例如闪光的或者变色的。 2.可以用镊子夹取移送毛线球、小橡皮等。 缝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教具构成:

画有花草、动物等单纯图样的纸(绘画用纸或厚纸),毛线,毛线针,垫子、剪刀、刺针(以牛奶瓶盖做针插)。 准备工作:

从教具架上把教具搬到桌子上,若为初学者,预先在图形上按适当的间隔打孔。

基本操作:

1.把毛线穿过针孔,剪取约50cm长的线,线的两头拼在一起打结。 2.左手拿打好孔的图形纸边缘,右手持针。 3.决定起点后,针从背面刺入,正面穿出。 4.接着从正面向背面刺入。 5.这样交互进行。

6.缝好后,线从背面拉出,打个结后剪断。 兴趣点:针从一点到另一点是正背交互进行。 错误控制:

1.跳点。针没有按照孔交互穿过。 2.线拉的太用力。

直接目的:

1.练习手指的动作。 2.为缝纫做准备。 间接目的:

1.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2.培养秩序感。 注意事项:

1.孩子在图案上刺孔时,要依据相等间隔用针刺孔,针距不要太密。 2.下面要铺垫子,垫子可用泡沫或瓦楞纸,这样不易产生危险。 3.孩子若不会打结,教师可帮助孩子完成。 延伸活动:

1.回针缝,用小布块制作简单的袋子。 2.缝扣子等。 衣服夹的使用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六个适合孩子使用的衣服夹。 2.两个相同的容器。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使用衣服夹。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能够看清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夹子,给孩子示范夹的动作三次,可以配合语言“捏放”。

4.用三指捏紧打开衣服夹,将其夹到右边容器的边缘。 5.重复进行,直到所有衣服夹都夹到右边容器上。 6.稍作停顿,将夹子依次放回左边容器中。 7.请孩子操作。 直接目的:

1.学习使用衣服夹,锻炼手捏的动作。 2.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发展孩子专注力、独立性、秩序感,培养自信心。 延伸活动:

1.选用不同大小和材料的小篮子(塑料或藤编的)来夹。 2.不同形状、大小的衣服夹。 螺母和螺钉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三组配套的螺母和螺钉。 2.一个小篮子。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螺母和螺钉的操作。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能看清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从篮子里取出一组螺母和螺钉(螺母已经被拧在螺钉上)。 4.示范如何用左手拿螺钉,右手拿螺母。

5.把螺母按逆时针方向从螺钉上拧下来,可以配合语言“转”,手腕转动要明显。

6.把拧下来的螺母和螺钉按照上下顺序对应。

7.重复练习,直到所有的螺母都从螺钉上被拧下来。

8.再用左手拿螺钉,右手拿螺母,按顺时针方向把螺母拧到螺钉上。 9.重复练习,直到所有的螺母都被拧到螺钉上,放回篮子里。 10.请孩子操作。

11.把篮子放回架子上。 错误控制:一个螺钉上只有一个螺母。

直接目的:

1.加强手腕的运动。

2.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拧的动作。 间接目的:

1.培养秩序感与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独立性和专注力。 延伸活动:

1.不同型号、材质的螺母和螺钉。 2.螺钉上可以加上垫圈。 拧瓶盖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不同材料和大小的瓶子3-5个。 2.托盘一个。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拧瓶盖的工作。

2.邀请孩子坐到桌子前面,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看清示范,没有其他干扰。

3.将瓶子按顺序排成一行,用左手拿起最左边的瓶子并握住瓶身,右手先抓握瓶盖,转动瓶盖,配以语言提示“转、转、转”,同时夸大手腕的运动,然后把瓶身放回,同时把转下的瓶盖放在瓶身下面对应。

4.重复步骤3,由左到右依次将所有瓶盖拧下。

5.稍作停顿,将瓶盖转回,先拿起最左边的一组,将瓶盖放在瓶身上方,提示孩子必须先观察瓶盖是否放正,再开始以顺时针方向转动瓶盖。 6.重复步骤5,将瓶盖由左至右依次转回瓶身。 7.请孩子操作。

8.工作结束后,将教具放回教具架。 错误控制:

瓶盖没有拧在合适的盖子上。

直接目的:

1.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拧的动作。 2.加强腕部肌肉的训练。 间接目的: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独立性和自信心。 延伸活动:

可利用生活中妈妈的化妆盒、首饰盒来教孩子。

搅蛋器的使用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一条适合孩子的围裙。 2.两个鸡蛋。 3.一块海绵。 4.一个大托盘。 5.一个小的搅蛋器。 6.两个干净的碗。 准备工作:

让孩子穿上围裙,老师将鸡蛋打碎到碗中,把海绵、搅蛋器等物品放入托盘中。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使用搅蛋器。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开始工作。

3.拿起搅蛋器的柄放到左手心,让搅蛋器竖立,用左右掌心来回搓动搅蛋器柄。 4.然后将搅蛋器放入碗中,双手来回缓慢搓动,直到碗里的鸡蛋被搅动出泡沫。 5.把搅蛋器从碗中取出,用海绵擦净搅蛋器上的残留液体。 6.把搅蛋器和海绵放回原位。

7.老师再打碎一个鸡蛋到另一个碗中,鼓励孩子操作。 8.搅动好的鸡蛋可以交给厨房作餐点使用。

错误控制:液体洒落在桌子上。 直接目的:

1.学会使用搅蛋器。

2.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 间接目的:

1.增强秩序感和专注力。 2.增强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3.锻炼协调和平衡能力。 延伸活动:

1.可以更换不同大小、形状的碗。

2.可以用洗洁精或带颜色的水来代替。 3.可以更换搅蛋器(搅拌器、木勺等)。

二、照顾自己

(一)物品的整理

可以按以下方式提示孩子:

1.将外套的两肩弄整齐后挂在挂钩上,注意不要倾斜。

2.两只鞋子并齐,鞋尖朝内摆进鞋架,在进入教室时,记住一定要在垫子上擦掉鞋上的泥土再走进去。

3.书包放在架子上或者挂在挂钩上,要养成习惯,挂上后看一下是否挂直,以免里面的东西掉出来,卫生纸、手帕等要按顺序放进书包,不能塞成一团。

4.下雨天进门时,轻轻甩掉外套、帽子、伞上面的水珠,避免影响别人。 5.示范如何清理沾上泥土及尘埃的衣服,可以总结日常生活经验,教给孩子。 收拾行李和背包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教具构成: 1.两套内衣。 2.两双袜子。

3.两件衬衣或T恤衫。 4.两件短裤或裙子。

5.一双拖鞋,装在塑料袋中。 6.一双鞋装在塑料袋中。

7.牙刷、梳子、毛巾等个人用品。 8.其他物件,如:钟表、皮夹等。

9.一个干净的大托盘,盛衣服和鞋子。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收拾行李和背包。

2.让孩子坐在工作区,确认孩子可以清楚看清示范,没有其他干扰。 3.打开行李箱和背包。

4.从托盘中拿出物品,放到工作毯上,一次只拿一件并叠好。 5.提示孩子:要把鞋子放到行李箱的最底层或者一边。

6.拿起衣服,把它们小心放到箱子里,使其平整,没有褶皱。 7.把其他物品放入箱子的空闲处。 8.合上行李箱或背包。

错误控制:行李箱或背包关不上。 直接目的: 1.学习打包裹。

2.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独自旅行和外出的能力。 间接目的:

1.发展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孩子的预见能力。 延伸活动:

1.更换不同种类的包。

2.更换不同的衣服,这些取决于季节的变化和旅游外出的目的和地点等。 3.可以为野餐准备适宜的物品。 4.可以为游泳准备适宜的物品。

二、清洁练习

l

照镜子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或小组提示。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镜子(全身镜、半身镜、小镜子)。 准备工作:引导小朋友到镜子旁边。 基本操作:

1.站在全身镜前面,让全身都能照到,以便整理全身仪容。 2.照前面、侧面、后面。

3.让孩子自己看镜子,发觉有必要修饰的地方就自己整理。

兴趣点:

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模样。 错误控制:

仪容修饰不完全。 直接目的:

对自身的观察,整理仪容。 间接目的:

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延伸活动:

使用三面镜、小镜子等。 梳头发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一个纸巾盒。

2.一把适合孩子用的梳子。 3.一面能够站立的镜子。 4.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梳头发。

2.让孩子在桌前坐好,确认孩子可以清楚看清示范,没有其他干扰。

3.将镜子放到桌子上,调到合适的位置,让幼儿从镜子里可以看到自己。 4.用右手拿起梳子,开始梳理,在梳至发梢时,用另一只手轻轻拽住发梢。 5.持续这样的动作,要从前面的头发开始,从左往右进行。 6.最后是后面的头发。

7.停下来,照一下镜子看头发是否梳好。 8.将梳子上的头发拿下来,包到纸巾里。 9.将梳子放回托盘,请孩子尝试。

10.告诉孩子将包头发的纸巾放到垃圾筐。 11.将镜子放平,放入托盘,将托盘放回架子。

错误控制:头发没有梳好。 直接目的: 1.学会梳头发。

2.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照顾自己。

2.培养独立与自信。 延伸活动:

1.更换不同的梳子。

2.向幼儿展示不同国度的梳子文化。 3.用假发或者洋娃娃供孩子练习。 4.可以教孩子扎辫子、使用发夹等。 擤鼻涕

提示方法:小组提示或个人提示。 适用年龄:2岁以上。 教具构成:

手帕、卫生纸或棉纸。

准备工作:孩子在教师前面集合成半圆形。 基本操作: 1.拿出卫生纸。 2.将卫生纸展开。 3.对折。

4.双手拿两边,掩住鼻子。

5.用食指和中指压住一边鼻孔,从另一边鼻孔以呼气的方式擤鼻涕。

6.接着做另一边。

7.两手手指捏合,将卫生纸向前拉出,折叠。 8.再把鼻子擦干净

9.再折小一点丢到废纸篓里。 兴趣点:一边一次擦鼻涕。 错误控制:鼻子未擦干净。 直接目的:

1.擦干净鼻子,养成良好习惯。 2.对自身的观察。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注意事项:

1.由于国情、场所、习惯不同,擤鼻涕的方法也不一样。 2.注意不要用力太大。 洗手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水壶一个(有把手、壶嘴的容器)。 2.洗手盆一个。 3.洗手液一瓶。

4.海绵一块(放在容器内)。 5.指甲刷一把(放在容器内)。 6.毛巾一条或者擦手纸。 7.干抹布一条。

8水桶一个,用来盛放使用过的水。 9.适合儿童用的小围裙一个。

准备工作:

1.孩子手脏了、用餐前、如厕后,提示孩子要洗手。 2.让孩子穿上围裙,用水壶接水。 基本操作:

1.首先引导孩子到洗手区,按照使用顺序的先后,介绍洗手用具的名称,并将物品放在合适的位置。

2.拿出水壶,然后将水壶的壶嘴沿着洗手盆边缘,缓慢倒入洗手盆合适的水(提示孩子将水倒至控水线或者某个图案处)。

3.将手放入洗手盆内沾湿至手腕处,将手拿出水面,在洗手盆上方停留数秒,待手指端水滴完,再按压洗手液至手心处(提示孩子按一下即可)。

4.掌心有洗手液后,先相互搓手心,可配上语言“搓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搓搓手腕。

5.将双手浸入水中,一手成杯状,舀水从另一手的手腕处淋下,并由上而下搓洗掉肥皂泡沫,直至洗净。 6.冲洗双手的泡沫后,手离开水面,在洗手盆上方滴完水滴,然后小心端起洗手盆至水桶上方,将脏水慢慢倒入水桶内。

7.用海绵擦净洗手盆,再从水壶中倒适量的水至洗手盆,将双手放入洗手盆内,再次冲净肥皂泡沫,然后将手离开水面,滴完水滴。

8.提示孩子观察指甲缝,检查是否有脏物,然后用指甲刷刷洗指甲缝,依次确定十根手指是否都已洗干净,再同步骤

6、7将双手浸入水中搓洗。

9.同步骤7,将用过的水倒入桶内,并用海绵擦净洗手盆。 10.最后以擦手巾擦干手,若有必要,再以干抹布擦净工作区。 错误控制:手未洗干净,工作区到处是水。 直接目的:学会洗手。 间接目的: 1.增强秩序感。

2.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延伸活动:

1.更换不同的盆和毛巾、肥皂的形状等。 2.可以在洗手的工作区放置镜子。

3.幼儿可以做“洗澡”的游戏,例如:为洋娃娃洗澡。 洗手绢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教具构成:

1.适合孩子用的围裙。 2.一个带把的水壶。 3.两个盆。

4.洗衣粉和小勺。 5.盛手绢的脏衣筐。 6.晾手绢的衣架。 7.一块海绵。

8.一个盛海绵的小碟子。 9.适合孩子用的水桶。

准备工作:

请孩子穿上围裙,用水壶接水。 基本操作:

1.首先引导孩子至工作区,然后按照使用顺序,介绍用具的名称,并将物品放在合适的位置。 2.提示用双手将水壶放到桌子上。 3.拿起水壶,然后将水壶的壶嘴分别沿着两个盆的边缘,将水缓慢地倒入盆内至合适的水位,把水壶放回(提示孩子倒水至控水线或某个图案处)。 4.将盛有洗衣粉的容器的盖子拧开。

5.右手用小勺舀出洗衣粉从右侧倒入盆中。

6.将小勺放回容器中,盖上盖子,把洗衣粉的容器放回。 7.将一只手放到盆中,轻轻将盆中的洗衣粉搅开。 8.将手绢放入盆中,浸入,压至盆底。

9.双手握住手绢用力揉搓,,然后松开,反复数次,用这样的方法去除污迹,直到手绢变得干净。

10.用双手抓住手绢,拎出水面。 11.小心将手绢中多余的水分挤出。

12.在把手绢放入干净的水中之前,尽量把手绢拧干。 13.把手绢浸入清水中,压至盆底。 14.揉搓手绢,去掉泡沫。

15.将手绢从水中拎起,把多余的水分挤出。、 16.再用清水清洗一次。

17.把手绢充分打开挂到衣架上,使水分尽快蒸发,必要时用衣服夹固定住。 18.把两个盆中的脏水倒入桶里。

19.用海绵把滴到外面的水滴吸干,挤出海绵中的脏水到桶里,把海绵放回到碟子里。

20.把水桶提到水槽边,将水倒出。 21.用毛巾把手擦干。

22.将所有用品放回原处。

错误控制:手绢仍然很脏,工作区到处是水。 直接目的: 1.学会洗手绢。

2.挤压动作的发展,锻炼手部肌肉。 间接目的: 1.发展专注力。 2.增强秩序感。

3.学会照顾自己和别人。 延伸活动:

幼儿能清洗洋娃娃的衣服,教室中的布料以及自己的衣服。 洗衣物

教具构成: 1.儿童用围裙。 2.洗衣服用手套。

3.洗衣板、洗涤槽,槽的底部有活塞。 4.要洗的衣服。 5.洗衣粉、肥皂。 6.水桶、小刷子。

7.放衣服的篮子、衣夹、晒衣架及晒衣绳。 8.毛巾、抹布、海绵。 9.塑胶垫、小桌子。

准备工作:

1.在此之前练习过洗手绢和拧毛巾。

2.把小朋友带到洗涤台和放置各种教具的小桌子前,详细说明各种教具的名称及用途,也可进行记忆名称的游戏。

3.取下手表、手镯、戒指等装饰品。 4.系围裙,戴手套。

5.在小桌子上铺塑胶垫。 基本操作: 1.把水壶里的温水慢慢倒入洗涤槽(插上活塞)中,把水滴用海绵吸干。 2.舀一勺洗衣粉倒入水中,可用器具搅动加速溶解。 3.把脏衣服一件一件放入水中浸湿。

4.随时浸一下水,反复搓洗,直到每一部分都能洗到。 5.将衣物折两次,拧干,再洗另一件。 6.洗好的衣服放到篮子里。

7.拔掉洗涤槽的活塞,让污水流进水桶中。 8.用小刷子把水槽冲洗干净,把手擦干。 9.再套上活塞,将水壶里的水倒进槽里。 冲洗:

1.把洗过的衣物一件件浸入水中。 2.在水中轻轻摇晃,冲掉肥皂水。 3.将衣物对折两次,用力拧干。 4.放进篮里。

收拾整理

1.拔掉塞子让水流掉,用抹布擦干,重新套上活塞。 2.倒掉水桶里的污水。 3.洗衣板用抹布擦干。

4.使用过的教具全部用抹布擦一遍。 5.塑胶垫上的水滴也要擦干。

6.水壶中倒满温水及清水,准备下一个人用。

7.湿的抹布、毛巾要晾干,并换成另一块干的的供下一个人使用。

晒干

1.拿洗涤篮子和夹子。

2.检查要晾干衣服的地方。

3.把衣服一件一件挂上,用夹子夹紧。 4.手掌在布上轻轻拍打,抚平上面的皱纹。 5.整理盛衣篮和衣夹。 6.取下围裙,把手擦干。 兴趣点:

1.肥皂产生泡沫。

2.衣物在肥皂水里去掉污垢,变得干净。 3.拔掉塞子后,水流进水桶的声音。 4.用力搓洗的感觉。

错误控制:

1.水滴到地板上。 2.衣物上仍有污垢。 直接目的: 1.学会洗衣服。 2.调整肌肉运动。

3.熟悉一连串活动之间的顺序性。 4.增强清洁感。 间接目的:

培养独立性、责任感。 注意事项:

1.对有过前阶段练习或经历其它用水作业的孩子提供洗涤练习更佳。 2.假若不能一次从头到尾全部做完,可以先提供一些较简单的活动。 3.不要用对手有伤害的洗涤剂。

4.如果不用水槽,用稳定性高的水盆、水桶也可以。 5.放学前把洗涤的衣物收拾起来。 6.夏天不要使用手套。 擦鞋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教具构成:

1.幼儿皮鞋一双。 2.鞋刷一把。 3.鞋油一盒。

4.鞋油刷一把,可用牙刷代替。 5.棉花球数个,放在小容器内。 6.擦亮布一块,放在小容器内。 7.报纸一张。

8.小篮子或托盘一个,放置上述材料。

基本操作:

1.引导孩子,观察鞋子,告诉孩子示范擦鞋的工作。

2.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将报纸铺在合适的地方,例如鞋柜旁或者阳台上。 3.依次拿出材料,从左到右摆放在报纸上,并且一一告知名称。

4.一只手伸入鞋内,另一只手拿着鞋刷,把鞋子上的灰尘(由身体近端到远端)刷至报纸上。 5.拿出鞋油,示范如何开关盒子后,把鞋油刷沾少许鞋油,将鞋油均匀地刷在鞋面上,并请孩子一起检查,确定鞋面上需擦拭的部位都已经布满鞋油。

6.拿出棉花球,将鞋油均匀涂抹在鞋面上,最后拿擦亮布将整个鞋面擦亮,与孩子一起检查是否还有需要擦拭之处,并与未清理过的鞋子比较,看看擦拭过的鞋子是否干净且光亮多了。

7.请孩子擦拭另一只鞋子,必要时给予协助。

8.完成工作后,引导孩子将材料有序地放回篮子内,将棉花球丢进垃圾桶,并将报纸折好后放入垃圾桶,与孩子一起去洗手。

9.告诉孩子既然已经知道如何擦鞋了,以后可以保养自己和家人的鞋。 错误控制:擦完的鞋不亮。 直接目的:学会擦鞋。 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力、秩序感。 2.提高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三、穿与脱的练习 衣服的穿与脱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或小组提示。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前襟有纽扣的衬衫。 2.镜子。 3.挂衣架。 4.桌子。 准备工作:

1.外衣挂在衣架上。

2.把衣架拿到专门放小朋友衣服的地方。 穿衣服 基本操作:

1.把挂在挂钩上的衣服连衣架拿到桌子上,前襟向上平放。 2.解开衣扣,打开前襟,取出衣架放回原处。 3.右手提左边的衣领,让左手先穿过左袖。

4.右手把衣服向右手方向拉,然后左手拿住左衣襟,右手伸进右袖里,同时松开左手。 5.把两边衣襟对齐,扣好纽扣。 6.一边照镜子,一边整理衣服。 脱衣服

基本操作:

1.双手解开纽扣,打开前襟。

2.先用双手将衣服向外打开,然后两手转到背后,右手抓住左袖口,抽出左手。 3.双手伸到前面,左手抓住右边袖口,让右手抽出来。 4.衣服的前襟向上平放在桌上,抚平上面折痕。 挂衣服

基本操作:

1.把衣服拿到桌子上。 2.衣服前襟向两边拉开。

3.衣架两端一次一边伸进衣服肩部,前襟合拢,扣上纽扣。 4.衣架连衣服挂回原位。 兴趣点:

1.穿上、脱下的过程。 2.挂上衣架。 错误控制:

1.袖子扭成一团。

2.扣子和扣孔没有一一对应。 3.衣服穿反了。

直接目的:学会穿脱衣服、挂衣服。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延伸活动:

1.自己穿脱外套、夹克、毛衣(有扣子)、裤子等的练习。 2.日常生活训练用的围裙。

3.在穿脱时幼儿间可以互相帮助。 注意事项:

为了帮助练习衣服的穿与脱,以下会涉及衣饰框的操作。 穿、脱鞋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或小组提示。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室内用鞋。 2.椅子。

准备工作:在椅子前准备好室内用鞋。 穿鞋: 基本操作:

1.坐在椅子上,脱掉室外鞋,并摆在旁边。

2.将室内鞋拿到面前。 3.确定鞋子的左右。

4.一只脚找到同侧的鞋,脚尖先伸进鞋里。

5.用手指抓紧鞋子后部,向后拉,让整个脚都伸进去,最后再把脚跟套上。 6.用同样方式再把另一只鞋子穿上。 脱鞋

基本操作: 1.坐在椅子上。

2.用手握住鞋跟部分向后拉,让脚跟露出。

3.把脚从鞋里抽出来。

4.另一只鞋子也以同样方式脱下。 5.确定好鞋子左右后,摆在旁边。 6.把鞋放回鞋柜。

兴趣点:将脚套进鞋里或抽出来。 错误控制:左右反穿。 直接目的:

1.学会穿、脱鞋。

2.手脚肌肉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 延伸操作: 1.穿脱袜子。 2.穿戴手套。

3.穿脱有鞋带的鞋。 注意事项:

可以做识别左右的记号。

四、衣饰框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按扣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用按扣连接。 基本操作: 打开: 1.用左手的食指与中指压住最上面按扣凹部(下襟)。

2.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按住按扣的凸部(上襟)的旁边,用力向上掀开按扣。 3.从上往下一个一个掀开按扣,直到最后一个。 4.双手把左右两块布向左右两边分开。 扣紧

1.双手把两边的布拉到中间合起来。

2.从最上面开始,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襟的第一个按扣。 3.左手食指和中指压在下襟的按扣旁。

4.然后把扣子的凹部与凸部重合,手指用力压下,继续操作直到全部做完。 5.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压按扣时发出的声音。 错误控制:扣子没有吻合。 直接目的: 1.学会按扣。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三指。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拉链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用拉链连接。 基本操作: 打开:

1.左手紧紧抓住布料上方。

2.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拉链的拉环,向下缓缓拉开,一直拉到底,注意不要使衣服松开。

3.两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分别捏住拉链的底部,将拉环拉出。 4.将左侧布料向左打开,右侧布料向右打开。

扣紧

1.将布料合上。

2.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捏起拉环,用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将拉槽拿起。 3.将拉环缓缓放入拉槽中,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缓缓往上拉,直到顶端。 4.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直接目的: 1.学会拉拉链。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三指。 间接目的:

1.培养独立穿衣的习惯和自信。 2.培养秩序感。 延伸活动: 1.用不同物品上的拉链进行练习,如毛衣、夹克、裤子、包等。 2.鼓励幼儿互相练习。 纽扣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间相合,用纽扣连接。 基本操作: 解开:

1.用左手拇指、食指拉住扣孔边的衣襟,右手捏住纽扣,从扣孔里脱出。 2.左手接住穿过的纽扣,将其拉出。 3.余下的扣子按照同样方式进行操作。 4.将左右两侧的布料分别打开。

扣紧:

1.把两襟和在中央。

2.右手捏住衣襟,左手指一下洞,然后拿起纽扣送进洞中。 3.右手接住穿出的纽扣,左手接住衣襟,左右拉。 4.用同样的方法扣纽扣,直到扣完为止。 5.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纽扣从扣孔拉近拉出。 错误控制:纽扣穿错了孔。

直接目的:

1.学会穿带纽扣的衣服。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二指。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注意事项:大纽扣和小纽扣的操作方法相同。 皮带扣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一个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用皮带扣连接。 基本操作: 解开:

1.从衣饰框的顶端开始,从上方握住扣环。 2.用左手拇指、食指抓住皮带的尖端向右推。 3.右手拿住拱起的部分从扣环中抽出。

4.右手捏住皮带的尖端再向右拉,左手食指和中指捏住针,从针孔里拉出来。 5.用两手将皮带与扣环完全拉开。

6.继续进行,直到下面皮带扣完全解开。 7.把布料分别掀开。 扣紧: 1.将布料左右合上,从上面皮带扣开始系。 2.右手拿皮带的尖端。

3.左手拿扣环,把皮带尖端伸进扣环。 4.把穿过的皮带用右手向右拉。

5.给孩子提示针孔,用左手将针穿进针孔。

6.左手拿住扣环,右手捏住皮带穿过扣环的左端。 7.用同样的方法,直到扣上最下面的皮带扣。 8.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将针穿入皮带孔及拔出针。 错误控制:布料从头到尾看起来不对称。 直接目的:

1.学会皮带扣的系法。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二指。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延伸活动:

位幼儿选择不同的皮带扣进行练习。 蝴蝶结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被不同颜色的丝带连接。 基本操作: 解开:

1.从最上面开始,从上而下解蝴蝶结。

2.两手同时抓住带子的两端向左右拉,把蝴蝶结松开。 3.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按住两襟,用右手的食指将节挑开。 4.解开节后,把每条带子往旁边拉直。 5.再把两襟向左右掀开。

打结:

1.把两襟合向中央,从上往下系蝴蝶结。

2.用右手把左边带子拉上右边,用左手将左边带子拉向右边,两者交叉。

3.右手将上面的带子从交叉点下方的孔洞中穿过,用左手接住,然后左右拉紧。 4.再将左边的带子距打结处4-6厘米绕个圈,用拇指和食指牢牢捏住圈的底部。 5.用右边的带子从后面绕个圈,用右手食指把带子从孔中塞进去,又形成一个圈。 6.两手捏住圈,同时向两边拉,使其成型。 7.用同样的方式系以下的蝴蝶结。 8.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用食指把带子推穿过绕圈的地方。 错误控制:蝴蝶结歪斜。 直接目的:

1.学会系蝴蝶结。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二指。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钩扣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被钩扣连接。 基本操作: 解开:

1.从最上面开始,从上而下解钩扣。 2.左手按住钩扣环部的衣襟。 3.右手捏在钩扣钩部缝线的地方。 4.把钩部推向左边,由环部脱出。 5.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到最下面。 6.再把两襟向左右掀开。

扣住:

1.把两襟合向中央,从上往下进行。 2.左手按在下襟环部旁边。

3.右手捏住钩子的缝线处,稍微向左拉。 4.用钩子扣上环部之后略向右拉。 5.用同样的方法做到最后。 6.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钩和环合在一起。 错误控制:

1.钩子没有钩住环部。

2.钩子扣到其他钩子的环部。 直接目的: 1.学会系钩扣。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安全别针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被别针连接。 基本操作: 解开:

1.从最上面开始,从上而下解开别针。 2.左手拇指、食指拿住嵌合针尖的别针头。

3.右手拇指、食指夹住别针中央部分,用拇指把针尖压出别针头外。 4.拔出针尖。 5.再把针尖嵌回别针头。

6.其他别针也用同样方法进行。 7.双手把两襟向左右掀开。

扣上:

1.把两襟合向中央,从上往下进行。 2.把针尖压出来。 3.决定别针的位置。

4.针尖从上襟的表面刺进去。

5.在针尖刺往下襟的时候,先把上下襟的位置固定好。 6.针尖刺过下襟。

7.再由下襟里向上襟表面把针尖穿出。 8.把针尖压进别针头。

9.最后把针尖刺过时的皱纹抚平。

10.把余下的都别上,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把针嵌进、压出的方法。 错误控制:

1.上下襟的位置没有对好。 2.布不平。

3.针没有别住左右两襟。 直接目的:

1.学会使用别针。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编织——X型、一字型、V型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被编织带连接。 基本操作X型: 解开:

1.拉紧最下面的绳带两端,解开蝴蝶结。 2.左手、右手交互使用,将绳带从孔中拉出。 3.直到最上面的孔,再把绳带整个抽出来。 4.将左右两襟打开。

编织:

1.把两襟合向中央。

2.将绳带从最上面的左右两孔的里面向外穿出。 3.将左右两边带子调到相同长度。

4.右边绳带从左边第二个孔表面穿进去拉紧,左边绳带穿向右侧的第二个孔。

5.通过左边第二个孔的绳带换到右边第三个孔,变成由里向外穿出,右边的绳带也相同。 6.反复交叉进行,一直到最后的孔。 7.在绳带的尾部打个蝴蝶结。

基本操作一字型: 解开:

1.拉绳带两端,解开蝴蝶结。

2.抓住一字型的带子中间,将绳带由孔中拉出。 3.一直到最上面的孔。 4.最后把整条绳带抽出。 5.把衣襟向左右掀开。

编织:

1.把两襟合向中央。

2.绳带从最上面左右孔表面向里穿。 3.用双手调整绳带长度,右侧稍长一些。

4.将右边绳带由左边第二孔里侧向外穿出,再向右孔穿进拉成一字型。 5.左边绳带在左侧下方放着。

6.将右边最上孔的绳带拉向右侧第三孔,由里穿出表面,再穿左边孔成一字型。 7.反复交叉进行。

8.在结尾处打个蝴蝶结。

基本操作V型: 解开:

1.拉紧最下面绳带两端,解开蝴蝶结。 2.由下起左右交叉拉出绳带。 3.从最上面孔拉出。 4.将两襟左右打开。 编织:

1.把两襟合向中央。

2.将绳带由最上面左右两孔的里面向外穿出。 3.将左右两边带子调到相同长度。

4.右边绳带从左边第二孔的里面穿出表面。

5.左边绳带也同样从右边第二孔由里面穿出表面。

6.以下右侧绳带穿左下孔,左侧绳带穿右下孔,都从里面穿出表面。 7.反复进行到最下面的绳孔为止。 8.在绳带的尾部打个蝴蝶结。

兴趣点:交叉穿,出现不同的形状。 错误控制:没有编成标准形状。

直接目的:

1.学会X型、一字型、V型的穿孔方法。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注意事项:其他种类的衣饰框,教育工作者可自行设计操作方法,只要动作分解清晰,孩子能记住即可。 第四节:照顾环境

一、清扫 提示方法:

个人提示、小组提示或团体提示。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地毯的卷起和展开

教具构成:工作用地毯。 准备工作:

1.在固定地点准备好教具,在地毯架上准备有大、中、小三种地毯。 2.地毯材料的选择不要太厚也不要太重。

基本操作(展开的方法): 1.搬来一张卷起的地毯,放下。 2.蹲在卷起的地毯前面。

3.两手放在地毯左右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拇指放在地毯的下侧,其他手指握住上面。 4.用两手慢慢把地毯摊开。

5.身体向后退,直到地毯完全展开。

基本操作(表面在外的卷法): 1.蹲在展开的地毯前面。

2.右手四根手指伸进地毯下方,拇指握在上面,左手也相同。 3.将地毯稍稍提高弯向内侧使之卷曲。 4.卷起后,左右手交替向前压紧继续卷。 5.仔细观察两边是否卷好。 兴趣点:地毯的两端对齐。

错误控制:两端不整齐,没有完全展开。

直接目的:

1.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2.训练手指的动作。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 注意事项:

1.也可练习地毯表面在里的卷法。

2.当地毯太大时,可以考虑由两个人一起展开、卷起。 3.地毯使用的材料要适合孩子使用。 刷地毯

教具构成: 1.地毯。 2.刷子。 3.小簸箕。 准备工作:

1.每一样教具都是适合孩子的尺寸,清洁工具都要在教室的一角挂起来。 2.引导孩子到已展开的地毯前。 基本操作:

1.从固定位置拿来刷子、小簸箕。 2.坐在展开的地毯前。

3.用右手拇指和四根指头握住刷子。

4.两膝跪在地毯上,左手按住地毯,刷子从地毯左上角开始向右平行慢慢刷。 5.不要移动地毯,身体向后退,从左到右刷。 6.用刷子将地毯刷干净。

7.把沾在刷子上的毛及垃圾随时清除到小簸箕上,全部倒进垃圾桶。 8.把刷子、小簸箕清理好后,放回原来的位置。 9.把地毯卷好,放回地毯架上。

兴趣点:地毯变干净了。

错误控制:留下垃圾、灰尘,地毯毛不整齐。 直接目的:

1.锻炼手眼协调动作。 2.增强清洁感。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责任感。 注意事项:

1.如果地毯非常脏,就在室外系一条绳子,挂上地毯,用掸子掸干净。 2.大一点的垃圾可用镊子夹取。 打扫室内

教具构成:

1.刷子、扫帚、小簸箕。 2.布围裙、抹布。 准备工作:

1.用粉笔在地板上画个小圈。

2.在地上散放一些垃圾,可以是豆子、珠子、纸屑等物品。 基本操作:

1.系上围裙,到放扫除教具的地方,从挂钩上取下扫帚、刷子、簸箕等。

2.把教具拿到有垃圾的地方。

3.右手握住扫帚柄上三分之一的部位。

4.左手放在右手的下方,把垃圾扫到圆圈内。 5.以绕圈的方式,把全部垃圾扫向中间。 6.左手拿簸箕,把垃圾扫到里面。 7.小一点的垃圾用刷子拨进簸箕里。 8.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里。

9.簸箕用抹布擦干净,扫把、刷子上的灰尘也取下放入垃圾桶中。 10.脱下围裙,把教具放回原来的位置。

兴趣点:把垃圾集中在圆圈里。 错误控制:扫过后地上还有垃圾。 直接目的:培养清洁感、秩序感。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责任感。 注意事项:

1.扫帚有不同的种类、拿法,对每种方法都应给予正确的指导。 2.扫帚的拿法也因人而异。 使用掸子

教具构成: 1.鸡毛掸子。 2.围裙、抹布。 3.小簸箕。 准备工作:

1.系上围裙,把鸡毛掸子、抹布拿过来。 2.在小桌子上,用鸡毛掸子由左向右拂拭。 3.上面和侧面都要仔细拂过。

4.拂过灰尘以后,再用抹布仔细擦拭。 5.把小桌子搬回原来的地方。

6.把沾有灰尘的鸡毛掸子、抹布拿到外面弄干净,再将灰尘扫到簸箕里,倒入垃圾桶。 东西掉落的处理 面包屑的处理 教具构成:

1.小簸箕、小刷子。 2.湿抹布。 准备工作:

1.在吃点心或吃盒饭的时候。 2.一张有面包屑的盘子。 3.在桌子上准备好所有用具。 基本操作:

1.右手拿小刷子。

2.在面前的小桌上选择一个碎屑集中点。 3.轻轻由远处向中心,把碎屑扫在一起。

4.左手拿簸箕,将集中的碎屑扫进簸箕里。

5.稍微挪动簸箕的位置,再把剩下的碎屑扫进簸箕里。

6.将簸箕、刷子都拿到垃圾桶旁边,将其中的碎屑倒掉,清理沾在刷子上的碎屑。 7.用抹布擦干净簸箕内外。

8.将簸箕、刷子放回原处,将抹布洗干净。 兴趣点:集中碎屑到簸箕里面。

错误控制:桌子上还残留着碎屑,碎屑掉到地板上。 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责任感。

延伸操作:沾满尘土的鞋子弄脏地板上,要做清扫尘土的练习。 注意事项:

如果不小心打破玻璃或是类似的危险物品时,要养成立即向教师报告的习惯,不宜由孩子自行处理。

二、擦洗

提示方法:

个人提示、小组提示或团体提示。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刷洗桌子 教具构成:

1.肥皂一块。要切割成适合孩子抓握的大小。 2.小刷子一把,适合孩子抓握的。 3.海绵、抹布各一块。 4.塑胶垫一块。 5.大小水桶各一个。

6.围裙两件,大人、小孩各一件。

准备工作:

1.当孩子使用的桌子脏了,可以告诉孩子:“这张桌子脏了,我们一起来把它刷洗干净,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刷洗桌子。”

2.一起将桌子搬到刷洗的区域,并系好围裙。 基本操作:

1.将教具放到桌子旁边,把塑胶垫放到桌子旁边的地面上,把教具按照顺序排列在垫子上。 2.请孩子将小水桶装一半的水,带到工作区。 3.指出桌子的脏处,请孩子仔细观察。

4.在桌面上打上肥皂,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打完后,将肥皂放回原位。 5.将刷子浸入水中沾湿,在小水桶上方停留,使其中水沥干后,将刷子移到桌面上,按照刚才打肥皂的顺序刷出泡沫来,若有必要,在某些地方重复刷。

6.中途需沾湿刷子数次,每次沥干水后再拿至桌面,刷完后,将刷子在小水桶内洗净,放回原位。

7.将海绵放入水中浸湿,挤出水,放到桌面上吸泡沫水,再拿到小水桶洗净并挤干其中的水,反复数次,将桌面及桌边的泡沫水吸干。

8.中途若需换水,将脏水倒入大水桶内,用小水桶取干净的水继续工作,完成后,将海绵洗净、挤干,放回原位。

9.最后用抹布将按照顺序桌面的水擦干,将抹布放回原位。 10.将大水桶里的脏水倒回水槽,用抹布将大水桶擦干。 11.将所有教具归位,然后挂好围裙,将桌子搬回原位。

12.请孩子比较:擦过的桌子是否不一样,邀请孩子从不同角度观察桌子,是否感觉环境也不一样了。

13.感谢孩子的协助,告诉孩子:看到桌面脏了,可以自己擦洗。

兴趣点:

1.桌子刷洗得干干净净。 2.地板没有弄脏、弄湿。

3.将海绵、刷子上的水弄干的方法。 错误控制:

1.肥皂泡沫残留在桌子上。 2.水滴、肥皂泡飞溅各处。 直接目的: 1.学会刷桌子。 2.肌肉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秩序感。

2.培养孩子对环境的清洁意识和责任感。 延伸活动:

1.擦洗教室里的其他家具:椅子、门、教具架等。

2.天气好时,可以带孩子到室外擦洗运动设施或玩具等。

3.在老是监督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孩子刷洗自行车或小轿车等。 注意事项:

1.清洗桌子时,一定要擦洗桌子的边缘。 2.大桌子可只洗一半。

擦桌子(使用海绵) 教具构成:

1.要擦拭的桌子、放教具的小桌子。 2.塑胶围裙、塑胶垫。 3.水壶、脸盆、水桶。 4.海绵、抹布、毛巾。 准备工作:

1.把工作教具搬过来,放在塑胶垫上。

2.在进入基本操作练习之前,先复习一下捏海绵的动作。

基本操作:

1.系上围裙,把水壶中的水慢慢倒进脸盆里。 2.擦干壶嘴上的水滴,放回桌上。

3.把海绵轻轻放入脸盆中,用右手捏干。 4.从左向右擦拭桌子。

5.桌子太大时,一次擦拭一半。 6.接着用干抹布从左向右擦拭。

7.在脸盆中把海绵洗干净,捏干后放回托盘里。 8.将用过的水倒入水桶中。

收拾工作:

1.用抹布擦干脸盆和塑胶垫上的水滴。

2.水壶里再装满水,以备下一个孩子工作用。 3.将所有教具归位。 兴趣点:

1.海绵擦脏了。

2.桌子擦拭得干干净净。 错误控制:桌子仍不干净。

直接目的: 1.学会擦桌子。 2.肌肉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和责任感。 延伸操作:

1.用海绵擦拭椅子、门等。 2.擦黑板。 3.可以用较湿的抹布来代替海绵。 注意事项:在工作前亦可先戴腕套。 洗窗户

教具构成: 1.托盘。

2.塑胶围裙、塑胶手套。 3.水壶、脸盆、水桶。

4.海绵两块、干布、毛巾、抹布。 5.肥皂。

6.要擦洗的窗户。 7.小桌子。 准备工作:

托盘里摆着教具组合,拿到要洗的窗户旁,水壶装满水,将所有教具搬到工作区。

基本操作:

1.戴上手套,系上围裙。

2.将水壶里的水倒入脸盆,把沾在上面的水滴擦拭干净,放在小桌子上。 3.把海绵浸湿后捏出水分。

4.在海绵上抹上肥皂,由左向右擦拭窗户的玻璃。

5.将另一块海绵浸满水,捏干后把玻璃上的肥皂泡擦掉。 6.再用干布从左向右把玻璃上的水珠擦干。 7.擦完里面后,再擦外面。 8.把脸盆中的污水倒入水桶。

收拾工作:

1.脸盆冲洗干净,再用抹布擦干。

2.托盘跟塑胶垫上的水滴也全部擦干。 3.将水壶再倒满水。 4.倒掉水桶里的污水。 5.把桶内外擦干净。 6.将教具归位。

兴趣点:窗户彻底干净,变得明亮。

错误控制:肥皂泡沫留在玻璃上,窗户不明亮。

直接目的: 1.学会洗玻璃。 2.肌肉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清洁感和责任感。 注意事项:

1.窗户太大时,可以像洗大桌子那样,分成两次洗。 2.位置太高时,找个垫脚台来用。 3.不要忘了擦洗窗栏。 4.要保证儿童的安全。 擦金属器具 教具构成:

1.塑胶围裙、塑胶垫。 2.光亮剂(铜油)——小瓶装。 3.小茶匙(连托盘)。

4.沾光亮剂用的棉布及装棉布的容器,擦使用的呢绒布。 5.各式各样的金属器具。 6.装金属器具的篮子。 准备工作:

1.把装有金属器具的篮子拿到桌上。 2.系上围裙。 3.铺好塑胶垫。

基本操作:

1.用三根手指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盛光亮剂的瓶盖慢慢拧开。 2.左手拿棉布,右手用小茶匙舀起光亮剂放在棉布上。

3.把茶匙放进小托盘里,放下沾光亮剂的棉布,再盖好光亮剂的盖子。 4.拿起沾了液体的棉布在金属器具上涂满光亮剂。

5.接着把呢绒布卷在食指和中指上,以绕圈的方式在器具上擦拭。 6.外侧擦完后,内侧也同样擦亮。

7.一边问小朋友脸会不会映在上面,一边继续进行。 8.把脏布放进洗衣篮,以备清洗。 9.光亮剂用完了就再补充。 10.桌上的东西彻底清理干净。 11.检查塑胶垫上有没有弄脏。

兴趣点:

在金属器具上可以看见自己的脸——把金属器具擦得很亮。 错误控制: 1.器具不亮。

2.手指弄脏、光亮剂滴到桌上或者地板上。 直接目的:

1.了解金属的擦拭方法。 2.训练手指的灵巧。

3.增强秩序感、清洁感。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注意事项: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习惯里,擦拭金属器具的机会不多,所以可以在活动中加入擦拭抽屉把手、门的把手、镜子等练习。 剪枝

教具构成:

1.塑胶盘、小桌子、塑胶垫。

2.装水的玻璃碗、水壶、水桶、瓶刷。 3.剪花用的剪刀(前端圆)、盛盘。 4.纸巾、毛巾、尼龙围裙、海绵及盛盘。 5.放大镜。 6.花、花瓶。

准备工作:系上围裙,把装着花的花瓶搬到教具前面。 基本操作: 1.往玻璃碗里注水,用海绵擦干水滴,放在小桌子上。 2.从花瓶里拿出花,在玻璃碗中清洗花茎。

3.用一张纸巾把枯枝、枯叶包好,倒掉玻璃碗中的水。

4.将花瓶中的水倒进水桶,再拿水壶往花瓶里倒入适量的水。

5.用瓶刷把花瓶内侧刷洗干净,使用时,以绕圈的方式上下移动来刷。 6.把花瓶中的污水倒进水桶,再注入清水,注意瓶子的大小及水量。 7.开始剪枝。

8.用放大镜观察花茎的状态及切口,用剪刀斜着剪下一小段,斜面面积越大越利于茎吸收水分。

9.剪过的花枝插进花瓶中,如果花很多,注意插时要交错位置。 10.插好的花放在桌上美化环境。 收拾整理:

1.将茎、叶用纸巾包好放进垃圾桶。 2.用抹布擦干玻璃碗。

3.把剪刀仔细擦干净,先用海绵,再用干布擦拭直到没有水滴为止。 4.倒掉水桶里的水,再用抹布擦拭。 5.再把水壶装满水以备用。

6.盘子、塑胶垫的水滴用抹布拭干。 7.更换新的纸巾。

兴趣点:

1.用放大镜观察茎的切口。 2.花变得更新鲜了。 错误控制:

1.花瓶的水溢出来。 2.残留着枯枝、枯叶。 直接目的:

1.了解基本的剪花、插花方法。 2.培养美感及对环境的关心。

间接目的:

培养专注力、独立性、观察力和社会性的培养。 注意事项:

1.花瓶的摆设最好固定在一个地方。

2.花瓶的水每天更换,告诉小朋友剪枝的重要性。 延伸操作: 1.盆花的养护。

2.在大花瓶或花篮中插花。

三、与用餐相关的练习 吃点心 教具构成:

1.长桌两张,椅子四把。

2.桌巾(在中央及角落有刺绣)、白色围裙、儿童用纸巾。 3.茶杯、小茶盘、茶匙、茶壶。 4.红茶、砂糖、牛奶、小甜点。 5.儿童用手推车。

6.铺餐巾纸的盘子、小刷子、簸箕。 7.装饰花。

准备工作:

1.整理服装、抚平头发、洗手、系上围裙,可一男一女分成一组。

2.根据吃点心的人数,从餐具架上拿出相应数量的茶杯、茶匙、茶盘,放在手推车上。 3.把奶茶(用红茶、牛奶、砂糖调和)装进壶中准备好。 基本操作:

1.椅子移到后面,把两张长桌并在一起。

2.从架子上拿出折好的桌巾,放在盘中端出来。 3.两个人合作把桌巾打开,铺在桌上。

4.一个人拿盘子,另一个人把茶杯、茶盘放在盘子上。 5.拿盘子的人把盘子端到桌子上,按座位摆好茶具。

6.取来茶匙,放在茶杯前。

7.把奶茶壶放在盘子上,端出来,先放在旁边的小桌上。 8.把甜点小篮端到桌子中央。 9.在茶杯的左侧放一张纸巾。 10.花摆在桌子中央。

11.搬过一张椅子来,轻轻放好。

12.准备完毕,解下围裙,请小朋友们坐好。 13.准备完毕,解下围裙,请小朋友们坐好。

14.主人应站在客人右边服务,一人端起茶杯,另一人拿小桌上的茶壶将奶茶倒进杯中,注意不要让水滴溅出。

15.小甜点一个一个放在纸巾上,请小朋友用餐,一边吃点心,一边喝奶茶。 16.全体人员吃完后,个人将椅子搬回。

收拾整理:

1.将花、茶壶、甜点小篮放回原处。

2.将茶杯、小茶盘、汤匙放到手推车上,运到厨房清洗。 3.拿小刷子、簸箕,在桌巾上清理甜点碎屑。 4.将桌巾折叠。 5.将桌子搬回原位。

6.地板若是弄脏,用扫帚清扫,以维护环境清洁。 兴趣点:

1.有秩序的协同活动。 2.招待、服务别人。 错误控制:弄错顺序。

直接目的:

1.服务别人的乐趣。

2.动作的控制及对环境的关心。 间接目的:

培养独立性、专注力、社会性、协调性和自我涵养。 注意事项: 1.教具的大小尽量适合儿童。

2.使用淡色桌巾容易发现污垢,可在桌巾的角落及中央绣上可爱的图样。

3.记住教具的名称。

4.遵守进餐礼仪,进餐时不要大声说笑。 5.在愉快的气氛中进餐。

6.两人一组的搭配,把很熟和不熟的小朋友组织在一起,加深友谊。

7.餐桌的准备工作,是日常生活训练的综合练习,要点在于把每个动作都做到位。 延伸操作:

提供西式餐桌的准备工作,可在晚餐、宴会或者结业式的庆祝会上进行。 进餐

教具构成:

1.长桌两张、椅子四把。 2.桌巾、白围裙、抹布。

3.茶盘(铺着纸巾)、水瓶、茶壶、茶杯(陶器有耳)。 4.适合儿童用的手推车(放有餐点、牛奶)。 5.装饰花。 准备工作:

1.系上围裙,首先洗手,然后把小朋友带到放教具的地方。

2.把两张长桌并在一起,两个人合力把桌巾铺上,椅子挪到后面。

3.根据人数,从餐桌架上拿出相应数量的茶杯、茶盘、茶匙放到手推车上。

4.把牛奶放进茶壶中。

5.把抹布浸湿,放在盘子里(准备用来擦桌子)。 6.在桌子中央摆满装饰花。

7.把茶杯放在盘子上端出来,摆在桌子右上方。

8.将盛碎屑的茶盘放在桌子中央(里面放进一些水)。 9.准备工作就绪后,解下围裙,招呼小朋友过来。 基本操作:

1.把自己的饭取来放在桌子上。

2.拿出筷子放在面前,筷子尖端向左边。 3.装牛奶的杯子放在饭的右边。

4.等老师说开始后,用左手取筷子(中间部分),放到有手中,开始慢慢进食。

5.不时喝些奶,以免噎住,注意在放好筷子后喝奶。 收拾整理:

1.各自将茶杯带到厨房水槽中。

2.用小刷子把掉在桌上的食物扫到一起,装在簸箕中倒掉,饭粒粘在桌子上不好清理,就一粒一粒捡起来放到装水的茶盘里。 3.二人一组把桌布折好。 4.拿到餐具架上固定位置。 5.花瓶放回原处。

6.地板弄脏的话,用扫帚清扫,整理环境。

兴趣点:轻轻、慢慢、愉快进食。

错误控制:茶、食物洒到桌上、地上。 直接目的:学习餐桌礼仪。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和社会性。 注意事项:

1.指导用餐礼仪。

(1)放下筷子后才能喝茶、喝牛奶。 (2)进食过程中不能大声说笑。 (3)说话是口中不要含满食物。

(4)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 (5)吃完后要漱口。 (6)尽量不要剩饭。

2.在此之前要做过使用筷子的练习。 3.练习把掉出的饭粒一粒一粒捡起来。

四、庭院工作 提示方法:

小组提示或团体提示。 适合年龄: 3岁以上。

捡拾垃圾、落叶 教具构成: 1.塑胶围裙。

2.垃圾桶、抹布、海绵。

3.簸箕、户外用扫帚、竹耙子。 4.单轮或双轮推车。 准备工作:

系上围裙,带小朋友到庭院里有垃圾或有树叶掉落的地方。

基本操作:

1.把扫帚、竹耙、簸箕、水桶等搬出来。 2.拿竹耙时,手的位置大约在三分之二处。 3.把枯木、落叶及切掉的老枝用竹耙由远而近慢慢扫成一堆,注意不要伤到草地或其他植物。 4.用扫帚将堆在一起的垃圾枯叶扫到簸箕里。 5.将垃圾丢进垃圾桶或放在推车上拉走。 6.运到垃圾相处倒掉,掉在旁边的要捡起来。

7.到水龙头边把水桶冲洗干净。 8.再用海绵、抹布擦干净。

9.把粘在竹耙上的土除去,用抹布擦拭。 10.将所有教具归位。 11.手洗干净。

兴趣点:捡完垃圾、枯叶后,环境改善了好多。 错误控制:在庭院、草地上还留有枯叶。

直接目的:

1.竹耙的使用方法。 2.练习大的动作,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培养整理环境的习惯。 注意事项:

1.准备儿童用的单轮车或双轮车,使用前说明车子不是用来坐的,并示范用推车搬运的方法。 2.竹耙以适合儿童大小的竹制品为宜。

拔草

教具构成: 1.铁铲。

2.围裙(户外作业用)、抹布、手巾。 3.扫帚、簸箕、水桶。 准备工作:

系围裙、戴手套(有太阳时戴帽子),带小朋友到杂草生长的花坛草地上。 基本操作:

1.首先对小朋友们说明草地上哪些是树木、哪些是杂草、哪些是花卉。 2.告诉他们要除掉的是杂草。

3.蹲在有杂草的地方。

4.右手拿铁铲,左手握住杂草,从根部慢慢挖,然后拔掉。 5.把草根的土除掉。

6.土很柔软的话不用铁铲直接用手拔。 7.拔起的草,用扫把扫进簸箕里。 8.倒入垃圾箱。

9.把扫帚、簸箕拿到水龙头冲洗,用抹布擦干。 10.将教具归位,洗手。

兴趣点:拔出杂草、敲掉草根的土。 错误控制:

1.杂草根仍留在地上。 2.土还粘在草上。 直接目的:

1.大动作的运动调整。 2.分辨杂草和树木。

间接目的:养成整理环境的习惯。

注意事项:在下雨后的次日练习,比较适合拔草。 延伸活动:

1.观察杂草、花卉及昆虫的共存环境。

2.观察杂草种类、形状,学习名称,认识茎、叶和花等。 松土

教具构成:

1.小铲子、土筛子、小圆锹。 2.水桶、洒水壶。

3.塑胶围裙、抹布、海绵。 准备工作:

1.系围裙,换穿塑胶鞋(因为会沾上泥巴)、整理衣服。 2.把小朋友带到庭院里,选择一个可以挖土的地方。 基本操作:

1.先浇水,准备松土。

2.将小圆锹插入土里,右脚用力踏小圆锹的肩部,把土挖起来。 3.将挖起来的土用小铲子弄细弄平。

4.再用筛子把挖起来的土筛过,留下的小石头拿掉。 5.筛过的土放回原处弄平整。 6.小石头堆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7.把小铲子、小圆锹拿到水龙头下洗干净。 8.把每个教具都用抹布擦一擦。

9.洒水壶和水桶上的水用海绵吸干。 10.洗手、擦干。

兴趣点:挖起泥土、石头筛的过程。

错误控制:

1.挖起来的土弄到身上。 2.使用小圆锹的方法错误。 直接目的:

1.大肌肉运动的调整。

2.学习用小圆锹挖土的方法。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整理环境的习惯。 注意事项:

1.小圆锹不要使用铁制品,用塑胶制品可避免危险。 2.松花盆里的土用小铲子即可。 延伸操作:

1.可以挖砂土,在下雪的地方进行铲雪的练习。 2.也可应用到播种及植物的种植方面。 洒水

提示方法:小组提示或者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儿童用的洒水壶、水桶、勺子。 2.尼龙围裙、抹布、海绵。 准备工作:

1.用水桶提水、系上围裙。 2.带小朋友到庭院。 基本操作:

1.拿洒水壶的柄,用勺子舀水注入壶中。 2.如果水滴到洒水壶的外边就用海绵吸干。 3.把洒水壶拿到花坛旁边。

4.在花的根部附近,倾斜水壶,喷水。

5.看泥土的颜色,观察水分够不够,适量喷洒。 6.教具用完后,进行清洗并归位。 兴趣点:观察水滴喷流出来的状态。

错误控制:水浇到花坛外的地方,水溅出来。 直接目的:

1.了解花草树木对水的需要。 2.大肌肉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观察力。 注意事项:

1.给盆栽植物浇水时,下面垫一个托盘或塑胶布以免周围打湿。 2.使用小一点的洒水壶。 植物栽培

教具构成:

1.栽培用的连根植物。

2.盆栽花盆、塑胶垫、托盘。 3.土、肥料、小石子。

4.铲子、剪刀、喷水壶、水壶水桶各一个。 5.围裙、抹布、海绵、报纸。 准备工作:

系围裙,在花坛的旁边铺报纸,再把花盆搬出来,把喷水壶、水壶装满水。 基本操作:

1.把装土的水桶提来。

2.花盆周围用抹布擦拭,底部铺小石子。 3.铲两三铲土放进花盆,中央部分凹陷下去。 4.把花栽进去,轻轻地,以免伤到花。 5.根部覆盖土,并加上肥料。 6.用水壶轻轻倒水(根部)。

7.用铲子覆盖少量土,把根部完全盖住,埋一部分茎。 8.用洒水壶对着整株植物浇水。 9.用海绵擦拭花盆。

10.在桌上铺塑胶布,上面放垫花盆的托盘,然后把整株植物拿到室内。

11.把多出来的土放回花坛里。

12.铲子、洒水壶、水桶等用水洗过后擦干。 13.将教具放回原位。

14.将报纸折好后放进垃圾桶。 兴趣点:

1.用铲子将土覆盖到根上。 2.用洒水壶浇水。

错误控制:根露出土外,水溢出花盆外面。 直接目的:

1.学习盆栽的方法。

2.了解一连串动作的顺序。 间接目的:

1.发展布置环境的能力。 2.增强爱护植物的意识。 注意事项:

1.把植物上枯干的枝叶用剪刀整理。

2.由于各植物有其适当的栽种时期,故可让孩子体会季节的特征。 延伸操作:

1.从小盆移植到大盆。 2.从花坛移植到花盆。 3.分株种植。

4.清理花、枝、叶上的尘土、虫蚁等。 播种

教具构成:

1.牵牛花的种子。 2.围裙、抹布、毛巾。 3.铲子、浇水器、水桶。 4.小名牌(带竹棒)。 准备工作:

系上围裙、戴上手套,然后将教具搬到花坛。 基本操作:

1.把盛在玻璃盘中的牵牛花种子拿来。

2.在花坛的一个位置上浇水,把土翻松再用铲子挖出一些浅沟,一个沟里放一粒种子。

3.让每个种子之间有适当距离排列种植。 4.再覆上少量的土,然后在上面浇水。 5.在旁边插上名牌,标注种植的年月日。 6.把使用过的教具洗净擦干。

兴趣点:在土上播种及用铲子挖沟。 错误控制:

种子落在土外面,种子跟中子之间没有保持适当距离,全种在一起。

直接目的:知道种子是什么,牵牛花播种法及手指的运动。 间接目的:养成独立精神及观察力、专注力。 注意事项:

1.不要忘了浇水。

2.让孩子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3.藤蔓开始长出来后,记得插上竹棒、铁线等。 延伸操作:

在一年中适当的季节里,播种适当的种子,以维持花坛上花草不断,也可种植蔬菜类植物。 水栽培

教具构成:

1.适合水中生长的植物(球根植物——郁金香、风信子、蕃红花)。 2.种植用玻璃容器。 3.水壶、塑胶垫。

4.围裙、抹布、海绵、黑纸、透明胶带。 5.名牌卡。

准备工作:系上围裙,在桌子上铺上塑胶垫,再将玻璃容器搬来。

基本操作: 1.把放在盘子上的球根植物端来。 2.用水壶的水注满玻璃容器。

3.拿出一个球根仔细观察有无灰尘、虫蛀或腐烂的现象,再将根的底部朝下放进玻璃容器中。 4.为了让球根部分浸到水里,再倒少许的水进来。 5.用海绵擦拭容器周围,包上黑纸后用透明胶带固定。 6.名牌卡写上球根的名称、日期,然后贴在容器上。 7.把玻璃容器搬到通风良好及阴暗的地方。 8.塑胶垫、水壶等擦干整理好放回原处。

兴趣点:

将球根浸到水里,玻璃容器置于暗处。 错误控制:

将球根应该泡在水里的部分弄错,没有接触到水。 注意事项:

1.不要错过一些春天开花的球根植物的栽培时期。 2.白色根长出来后要每天换水。

3.开始发芽后将植物挪到有阳光的地方摆放。 延伸操作:

1.用芋头、睡莲练习水栽培时,可选用花瓶。

2.由于进行植物栽培,使小朋友在心理上加深了对自然界的兴趣,由此了解四季的变化、水和太阳的重要、植物和昆虫的关系以及植物的成长过程,更能充分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五、照顾动物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或小组提示。 适合年龄:3岁半以上。 照顾小鸟 教具构成:

1.小鸟食用的青菜。

2.鸟笼、放鸟食用的盒子(小汤匙)、按照鸟笼面积裁的纸片、夹子(夹青菜用)。 3.塑胶垫、小桌子。

4.水壶、水桶、簸箕、小扫帚、垃圾桶。 5.抹布、围裙。 准备工作:

穿上围裙,在桌上铺上塑胶垫,再把鸟笼拿来,然后在小桌子上摆好教具。

基本操作:

1.先仔细观察笼中的小鸟。

2.打开鸟笼的门用左手按住,右手轻轻伸进去,以免惊动里面的小鸟。 3.将鸟笼内装水、饲料、青菜、贝类等的盒子一个一个轻轻拿出来。 4.关上鸟笼的门。

5.再打开门,用抹布将横木擦干净。

6.把鸟笼下层抽出,拿掉铺在上面的纸,折四折后扔进垃圾桶里。 7.用小扫帚将鸟笼彻底扫干净,垃圾收集后倒到簸箕上。 8.再用抹布擦干净,换一张新的垫纸,放回鸟笼。

9.倒掉饲料盒中剩下的饲料和水。 10.把容器洗净、擦干。 11.把水壶的水倒入容器中。

12.用小汤匙舀少许饲料到饲料盒中。

13.再把鸟笼打开,把饲料盒、装水的容器等轻轻放回去。 14.夹青菜到青菜盒里,再把盒子放进鸟笼。 15.再对小鸟做一次观察。 16.鸟笼放回原处。 17.将塑胶垫洗干净。

兴趣点:伸手到鸟笼里,观察小鸟。

错误控制:忘了关笼子的门,小鸟飞走了。 直接目的:学会喂养小鸟。

间接目的:增强清洁感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注意事项:

1.考虑鸟笼白天和夜晚的位置,特别是冬天寒冷季节最好放在房间里。 2.时常对鸟笼进行消毒,以免感染疾病。 延伸操作:

可以观察小鸟在发情期的交配和生蛋过程,同时将雏鸟的生长过程做成记录。 喂养金鱼

教具构成:

1.海藻、金鱼用诱饵。

2.水槽、水桶二个,勺子、水壶。 3.捞鱼用的网、小石子。 4.塑胶垫、小桌子。

5.抹布、手巾、塑胶围裙、海绵。 准备工作:

系上围裙,把装有金鱼的水槽抬到桌子上,在桌上铺好塑胶垫。 基本操作:

1.先仔细观察水槽中的金鱼。

2.用捞鱼的网小心地一条一条把金鱼捞到装清水的水桶中,注意不要伤到金鱼。 3.再把水槽中的海藻捞到水桶里。

4.握住勺子柄约三分之二的地方,把水槽中的污水舀到另一个水桶里。 5.把水槽的水舀掉一半左右。 6.用水壶慢慢注入清水。

7.再从水桶中捞起金鱼放回水槽。 8.海藻用清水清洗后放回水槽中。

9.轻轻放入鱼饵。 10.再一次观察金鱼。

11.将水槽放回原地,若水槽太大,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搬运。 12.用抹布将塑胶垫擦干净。 13.倒掉水桶的污水,擦干。 14.捞鱼的网用水洗净,擦干。 15.如果地板弄湿也要擦干。 兴趣点:用网捞鱼把水换掉一半左右,给鱼饲料。

错误控制:

1.捞鱼的方法不对。 2.水量更换错误。

直接目的:学习照顾金鱼。

间接目的:增强清洁感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注意事项:

1.清水最好使用备用水,也就是放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因为新接的自来水含有太多漂白粉。 2.告诉小朋友鱼类也需要氧气。

3.鱼饲料逐渐加入,一次不要放太多。 延伸操作:

1.养殖各种各样的金鱼,并记住名字。

2.调查金鱼吃何种饲料,如:饭粒、面包屑、小蚯蚓等。 第五节 社交礼仪 直接目的:

1.帮助孩子学习社交礼仪,来获得有修养的礼貌礼节。

2.帮助孩子学会讲礼貌,明白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3.培养孩子亲切、高尚、均衡、礼貌的人格。 4.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包容心和秩序感。 间接目的:

1.发展孩子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孩子独立交往的能力。 3.锻炼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基本的社交礼仪 打招呼与告别 基本操作:

1.与孩子一起探讨礼貌的重要性,特别是礼貌的与别人打招呼,友善的与人告别的重要性。 2.与孩子讨论跟长辈、老师、同学、客人等打招呼、道别时的礼貌行为。

3.伸出手,握住别人的手,跟对方说“你好”“早上好,XX”等,告别时说“再见”“再见,XX,谢谢你的款待”。

4.还可以与孩子讨论其他情景进行礼貌练习。 握手

1.以正确的姿势站立。

2.慢慢靠近对方,伸出右手。 3.握住 对方的右手。 4.看着对方的眼睛微笑。

鞠躬

1.抬头挺胸站直,双手自然下垂。

2.两手慢慢置于腿侧,轻触大腿,头慢慢低下行礼。 演示:

老师或同学提出一个场景让幼儿进行表演。 语言:

“早上好”“ 晚上好 ”“你好”等 欢迎

第三篇:蒙特梭利教育问答

主题一:关于“爱和自由”的基本教育

理念

问题1:为什么要实施“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的教育?

答:“爱是降生于我们世界的每一个儿童的秉赋,若使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

“儿童必须通过自立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必须通过自由地使用其选择能力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必须通过没有干扰地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 给予儿童自由,儿童便拥有独特的机会来思考自己的行为,确定自己的行为对己对人有哪些后果,体验现实情境的范围限制,并学习何种行为能带来满足感而哪些行为却会带来空虚感或不满,继而发现自己的能力和缺点。这种能发展出自我认识的机会正是自由所带来的一种最重要的结果。”

儿童只有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才能使身心得以放松,也只有这样的放松状态,儿童才能将他心智的敏感度得以真实的体现。如此,儿童生命初期的各种敏感期才能顺利的渡过,这一过程,恰恰是帮助儿童建构并完善他的心智状态。 “儿童只有依靠爱和自由,才能获得成长的全部能量,以便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问题2:“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所蕴涵的教育精神是什么? 答:我们将把人们的认识从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中,首先要从“随带”、“看护”观念中引出,也要从“唐诗儿歌”、“小写小算”、“天文地理小识”、“小学内容下放”等儿童早期教育误区中引出。

以爱的情感激发儿童成长的积极性;以自由的空间确立儿童自我意识的主动性;以平等的关系引导儿童体验人际的亲和性;以规则的内化养成儿童行为的规范性。

问题3:“爱和自由”的教育主要表现为何? 答: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

“爱”表现在:观察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心理,关注儿童的思想,给予儿童强大的心理能量。它建构了儿童快乐、宁静的品质,满足了儿童基本的心理需求,使儿童的生命成长高度集中在心智发展上。

“自由”表现在儿童可以通过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身体和行动而获得身体上的独立,通过自由地选择而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没有干扰地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规则”则表现在所有人共同遵守规则。这些规则是符合儿童发展需求的,是可以终生受用的。它保护了儿童天生的秩序感,建构了儿童自发的自我约束,自信的精神和能力,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权威压制。

“平等”充分保护每个孩子的个人成长空间,同时建构出一个平等、自律、有为的成长环境。 主题二:关于“爱和自由”的教学的基本情况

问题1:孙瑞雪教育机构旗下幼儿园实施的教学内容包括? 答:

国际蒙特梭利教学法——百年验证的教学体系,全人类智慧的财富; 国际奥尔夫音乐教育——当今世界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让身、心和音乐在一起,充分保护和滋养了儿童的艺术天分;

与孩子共享自然——相互独立、相互引导的环境与活动设计,一种情景,一种体验,使各种性格的孩子在自然中获得启发,从而获得智能、心理的充足发展;

每周一次社会活动课——1年48次最真切、最美好的社会体验:走出学校,走进芭蕾舞团看芭蕾、美术馆看展览、农研所里观察花蕾和青瓜,孩子们来到牛奶场挤牛奶、卡通城与卡通对话,科技馆里尝试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其他:家政活动课、科学实验课、四岁以上英语教学课等等。

问题2:混龄编班的意义是什么?

答:混龄班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化的教育环境。

混龄班可以实现单对单个体教学。在我们的学校里,每一个班不超过25个孩子,有3位教师,每个班都配有一套蒙特梭利教具,这套教具适合2岁半~6岁的孩子操作。由于孩子年龄的差别,他们对教具的需求是不同的,选择也会不同。他们选择不同的教具去工作,教师也就能单对单进行指导教学。 其次,混龄编班可以满足儿童对社会生活的需求。不同年龄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形成了和成人社会结构基本相同的儿童社会,这对儿童社会意识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在这个环境中,大孩子可以担当教师的角色并获得小孩子的崇拜,而小一点的孩子更愿意接受大孩子的帮助,因为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很少发现的交流与和谐。

混龄编班的第三个意义体现在智能的发展上。小孩子愿意向大孩子学习,而大孩子自然地获得了一个教小孩子的机会。有一句话这么说,我听了,我只掌握了20%;我看了,我只掌握了30%;我感觉了,我就掌握了50%;我体验了,我就掌握了70%;但是我给别人教了,我就能掌握95%。所以教小孩子的过程对大孩子的帮助是巨大的。

最后,儿童5岁多的时候有被崇拜的需求,混龄编制能够使每个孩子都享受到被崇拜的阶段,顺利地渡过被崇拜的敏感期。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成人总是崇拜别人,也希望获得别人的崇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敏感期没过渡好。而在混龄教育中,渡过这个阶段就是水到渠成了。

问题3:衡量“爱和自由”的教学环境最基本的标准有哪些? 答:1.环境是否准备充足(教具、教学材料),富有美感。 2.孩子是否接纳老师。 3.是否安静有秩序。 3.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并放松。 4.孩子是否遵守规则。 5.孩子能否基本专注。 6.孩子是否敢于表达自己。 7.孩子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8.孩子是否进入工作状态。

问题4:判断是否是合格的“爱和自由”的教师标准是什么? 答:第一,教师首先要把握的是这个教育中最高的精神本质——爱和自由。儿童的世界与成人世界不同,所以第一个条件就是热爱孩子,如果不热爱孩子,就会觉得这个职业很苦、无味和难以忍受。忍耐的愤怒就会转移到孩子身上。

第二,由于儿童是自由的,而教师要从成人的系统进入儿童的系统,因此,他应该是一个观察者。这一条在教师进入学校后是可以逐渐培养的。 第三,在人的一生中,0~6岁的成长变化的惊人程度往往是成人难以发现的。因此,成人必须是一条流淌着的河流,才能够跟随着孩子的发展,与孩子互动着。所以教师的生命特质是不断成长的,至少要有成长的潜质。这是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

第四,每一天都要为孩子预备一个良好的物的环境,这是一位“爱和自由”的教师最基本的条件。这样,在孩子进教室后拿到的任何东西都将是完善的、合适的。

第五,教师为儿童预备好的环境的同时还要能够保护这个环境。保护儿童的精神环境、文化环境、环境中的自由观念不受到损害,保护孩子工作时不受打扰,帮助孩子为自由所建立起来的规则。

问题5:蒙氏教具的特点是什么?

答:丰富而系统的蒙特梭利教具是“爱和自由”的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其它教具不同,蒙氏教具是孩子用来工作的材料,而不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具体而言,蒙特梭利教具具有下述特点:

1、教具的设计可以使儿童实现自我教育。教具本身在设计上具有错误控制的功能,能够引导儿童自己发现错误。例如,在感官练习中有一套插座圆柱体教具:木托上有 10个直径递减的孔,每个孔都正好能插入一个圆柱体。操作时,要求儿童能把打乱的圆柱体放入相应的孔中(帮圆柱回“家”)。如果将一个圆柱体放入比它小的孔,则放不进去;如果把它放入一个比它大的孔中,最终至少会留下一个圆柱体回不了自己的“家”。这样,对错误的控制决定于教具的本身,而不决定于教师。

2、教具中需要儿童发现的错误或理解的问题只限于一种。这样就避免了额外的干扰,可以使儿童的工作单纯化。

3、各种教具在设计及使用方法上遵循由简至繁、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问题6:什么是三段式练习? 答:为了给孩子一个准确的概念,在进行感官练习的时候,我们使用蒙特梭利按塞贡原则配置的三段式方法:

第一阶段,给感觉命名。例如,孩子注意到一个红苹果,告诉他:“这是红色的。”

第二阶段,认识引起相应感觉的物品。对孩子这样说:“请给我红色的。”

第三阶段,回忆相应感觉的名称。指着红苹果问孩子:“帮我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

主题三:如何在新、旧教育的冲突中找到平衡?

问题1:如何面对一个家庭中老人和丈夫对教育理念的不认同?孩子在这样的矛盾中会受影响吗?

孙瑞雪:给孩子“爱和自由”这种教育观念是一种全新的观念,我们的父辈和我们自己从未享受过,也没有那样生活过,我们甚至在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时候都会因人而异。我们常常把自由视为洪水猛兽,把自由等同于为所欲为,等同于放纵,甚至等同于其他意义上的自由,这同我们所理解的发展孩子潜力的自由、人与人相处时的自由和平等有着截然的不同。这些一定会给老人和其他的人造成极大的不安全感和危机感。但是我们要了解到这个教育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改变。改变人的意识形态一定是个比较难的过程,就如同一个从未尝过甜味的人,告诉他糖怎么甜,他是无法透过话语来明白的,人对未知的事物都具有恐惧感。 如果我们所倡导的教育对家庭的中的某些成员来说具有不可知性、不可预见性,这本身就会让他们产生恐惧,我想这可能是潜在的原因。今天我们在实施一种国际上先进的、符合人性的、科学的教育,并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子都能接纳。即使这个教育在国际上已被很好的验证过,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接纳他仍然需要勇气,需要有爱力来支持,需要用心灵去感知儿童的需求,还需要用智慧去推理它可能发生的情况,尽管这个教育在国际上已经成功地实施了八十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它还不能影响大部分人。

这个教育方法具备科学性和人性化,由于它具备了这两个特质,母亲往往凭着对孩子本能的爱,凭着对孩子未来的带有预感性的感知而爱上这个教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们也能够逐渐发现儿童的秘密,并且因为这个秘密而感到喜悦,这是进入这个教育的开始。由于这个教育让我们回头审视自己的生活,这本身是对自我生活、对家族生活、对已有的现实生活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审视,也是一种改变的基础。但是这样的改变对老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要说服别人改变已经形成几十年的想法谈何容易啊。但是对于妈妈来说,由于爱孩子,由于和孩子在一起而怀抱的希望,给自己带来了新的向往。这样的改变本身就和周围的不变产生了冲突。 孩子是明天,你是今天,老人是昨天,这是永远无法追赶上的。 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的是:首先,孩子是你的,你是他的绝对监护人,在你生下他的时候,作为母亲就已经拥有了这种权利。实际我这是想告诉妈妈一个界限的问题。上一辈人可能有发言权,但是没有控制权。这个权利是在妈妈那儿,其他的人不可以“侵权”。母爱是神性的,你能感受到孩子的东西是天下除你之外任何一个人无法感受到的。正是因为这一点,你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将影响你孩子的命运。其次,你需要跟你周围的人有一个良好的沟通,以便使他们能够支持你。这种对你的支持从本质上来讲是对你孩子的支持,如果你的孩子能生活在一个认识一致的家庭,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现在的处境是不一致。如果你的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能够避免争执,那么这也是一个良好的解决办法。没有争执就不会影响孩子。第三,你需要对自由和规则有一个良好的把握,这个把握会在孩子成长的时间内让你的家人看到孩子的优秀、睿智,相信家人的观点会有所改变。 父辈普遍不认可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这是中国现阶段儿童教育的状态,我们机构会和你一起走过这段艰难时段,直到你的孩子成人,他们将是第一批成长起来的新人。

问题2:接受“爱和自由”的教育的孩子,如何更好地适应普通的小学教育?

答:接受“爱和自由”的教育的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后,最难适应的是两点:

一、心理状态。这个在自由和尊重中长大的孩子,突然面对环境的改变,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二、思维模式的改变。过去的成长过程,是依靠自我统合的思维结构,进入普通学校则更多的是以记忆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这需要儿童有一段时间来转换。

同时适应环境是任何人都要做到的事,不论曾经接受的是否是“爱和自由”的教育,儿童对于环境的改变都需要一个适应期,从没有教学要求到要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还有因为年龄的变化而面临的家长和教师的不同的期待,这是每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都要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而不仅仅是接受“爱和自由”的教育的孩子。

所以在进入普通小学半年至一年,有的甚至更长一些的时候,儿童就都会调整过来适应新的环境。有的家长会想,如果是这样还要不要孩子接受这个教育呢,我的理由是:六岁能吃好,六岁后吃不好,六岁前还让不让吃,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希望能帮助孩子在0——6岁建构完整而强大的人格、建构健康的心智状态,并以这样的状态去面对今后一生的各种变化与成长。

问题3:旧教育中成长起来的父母如何实施“爱和自由”的科学新教育? 答:在现有的阶段,许多家长都提出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经济上,对于实施“爱和自由”的科学教育都感到力不从心,首先是自己的各种旧有经验、习惯不断地干扰和动摇自己,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容易焦虑;其次,在这样的教育还未普及的阶段,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将孩子送进这样的幼儿园里。妈妈们面临的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曾经面临的问题。 养育孩子是所有生命的一种特征,植物和动物都在很安然地做这件事。因为从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来看,这是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因此,母性就成为生命延续下去的一个保证。

由于人类是一个过于复杂的生命体,他的心理成长往往会影响成人之后所做的事情的情绪和心态,比如:如果您的童年没有过好,您的心理没有长到成人,您再生育一个孩子,当您养育他时您就不可能做到心安理得地养育他。在陪伴他的过程中,您的那个还没有长大的自己,会时刻跳出来,时刻渴望着要成为自己,要求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做属于自己的事情,这个时候您自己就是一个儿童,让您承担起养育的责任,您就会在自己的潜在意识中变得焦虑起来。一方面您想成为自己,一方面您为了孩子要把自己放到一旁,这样在您陪伴孩子的时候,焦虑和愤怒就会油然而生。这种潜在的因素,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但他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回过头来,当我们观察动物,例如一只老虎养育小虎仔,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个过程是那样地自然、安详、母性十足。实际上,我们一千遍地跟许多妈妈说,有的时候跟生命界的其他生命相比,我们真的退化了。而这个教育不过是在唤起母爱,然而这也是人类最高的教育。

但是客观的现实是,在我们还不适合做母亲的时候就已经做了母亲,那我们就按现实的状态来做。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内幕我们都无从真正知晓,每一个老人和父母成长的经历我们也无处追寻,就像今天,我看到一个家长这样说:“我说‘不可以’自己都说烦了,孩子还是不变。”从我一个旁观者来说,这个家长就有严重的障碍,我知道这种“不可以”说到了如此地步,是对儿童意识空间的一种不停息地骚扰,这个孩子的生长环境是可怕的。如果这个父母不改变,那么这个孩子的未来就一定会出问题,教育的最高本质就是改变我们自身的生存状态,这对无数的家长来说是有希望的,我们借着自然赋予我们身上的母爱行使这种改变,是一个机会,我们要坚定信心,不要放弃。

在国外,爱和自由的理念不仅仅普及在他们的教育中,同时也普及在每一个母亲的心里,我们所提倡的“爱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作为人成长的基本条件,而不是教育本身。由于您爱自己的孩子,期望给予他更好的,所以,在与内心产生冲突时,您就会焦虑。但是,依我的认识看来,大部分妈妈即使并没有养育自己的孩子,这种焦虑也同样存在,只不过我们是在判断自己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什么事情上。当我们把这个问题理清楚的时候,焦虑可能就会离开一半。

另外,我们所期望做到的,和我们能够做到的,是两个概念。我们尽力了,做我们有能力做的事情,我们就应该满意,这是我们爱自己的开始。如果我们学会这样爱自己,接纳我们的现实,我们就会自然很多,孩子自然也会好很多。当我们都回复到一种自然状态时,您也就能把握您的孩子了。 我想告诉您一个秘密,幸福的人或者天才并不是有钱人家的专利,一个贫困的家庭同样能产生。这要视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爱和自由。爱和自由是我们最低的底线也是我们最高的标准。

问题4:我感觉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够健康,需要成长,我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成长?

答:自我成长对一个健康的人和不健康的人,都是一生要做的事情。对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童年的成长经历都差不多,成人后,都面对着我们身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不要气馁,有这么多的人和您相伴,您就不会再孤独。

解决的办法就是寻找自我的过程,该如何寻找呢?我想您可以读一些书,《让心自由》、《与上帝交谈》、《懂得爱》、《懂得健康》、《懂得生命》、《少有人走的路》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帮助自我成长的书籍。我想,帮您治疗的唯一方式就是您自己的自我治疗。

同时我也建议您读一些经典的心理学书籍,目前心理学是帮助自我治愈的最好的学科。

另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倾听的朋友,与自己相伴,一起走过这段路程。这是我能给您的唯一建议。

实际上您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是一个起点,只是在调整的过程中会非常痛苦,请坚持下来,成人是在痛苦中成长的!

另外,机构在各地开设的心理提升俱乐部就是为那些渴望与孩子共同成长,希望带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的父母们开设的。重新给自己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也是重新给自己一份拥抱幸福的机会,而这就是在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

主题四:关于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

问题1:孩子2岁半以前有没有必要参加亲子乐园班或启蒙教育?2岁半的孩子是继续放在家里好,还是送幼儿园好?我的孩子是属于难送幼儿园的性格。

孙瑞雪:我个人认为,孩子在1岁以前没有必要送到任何一个培训机构去培训孩子。但是做父母的应该受到非常好的培训,因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0—3岁,然后是3—6 岁,因此母亲应该掌握孩子认知的过程,同时还要掌握儿童的成长规则,这个成长规则是大自然的一个产物,如果父母不了解的话,肯定会延误孩子的成长。因为儿童的成长是有一个非常科学的、微妙的一个过程——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我觉得1岁以前的孩子着重是家长接受培训,而不是孩子接受培训。两岁半的孩子是否要入幼儿园,这主要取决于你要入什么样的幼儿园,如果这个幼儿园对你孩子的生命成长是有帮助的,我认为你可以入,但是如果这个幼儿园是在控制你的孩子,一切都由老师说了算,孩子没有自由去用手来认识这个世界的话,我认为送幼儿园就太早了。我个人觉得孩子喜欢在一个环境中,只要孩子的安全感建立的非常好,没有害怕到幼儿园的,比如说我们的孩子第一天到幼儿园就非常高兴,那天家长就说,说太奇怪了,我的孩子第一天来你这儿下午放学就不愿意走,在这儿不断的工作,原因:第一就是这位爸爸

妈妈建立的安全感就非常好,第二这个孩子所处的环境自由度很大,在这可以提供他智能发展的东西,他的心理就得到了满足,所以他不会不愿意来幼儿园,这完全取决于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效果。

六岁以前儿童离开母亲是最不明智的。必须上幼儿园对于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对儿童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是否获得了爱、自由、安全感!如果这些获得够了,这就是最好的幼儿园!

问题2:如何给孩子选择幼儿园?孩子入园前应该做那些准备?如何面对孩子入园第一周的哭闹?跟妈妈分离的这种惨烈情况(有时真的是挺惨烈的),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影响吗?

澍澍:连续几天的早晨当我走向通往幼儿园舒适的林荫路上都能看见一位家长站在校园的栅栏外探头探脑地看着园里的孩子。说实在话,我的心里很酸,即使在我们这样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学校里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想孩子和家长平时受的罪一定不少。父母们总是在不停地担心着什么,即使没有什么状况出现,莫名的担忧也侵扰着父母,其实这种担忧也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我知道家长们没有安全感,这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1、由于普遍的幼儿园现状造成孩子们在学校里受到不正常的对待和关注,孩子们对学校有恐惧,而家长们心疼又不知道怎么办?

2、家长们自身对环境缺乏安全感,无法辨别、判断孩子的情绪,而对分离的焦虑不知如何是好,自己也处在焦虑中。

3、缺少理性、客观、顺畅、和谐的家、园沟通。

这些烦恼时常困扰着妈妈们,我们无法一下改变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幼儿教育中这种长期遗留下来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缺乏尊重和真正的关爱,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去为孩子营造相对好的成长环境。

首先我们要去为孩子选择的幼儿园进行多次深入了解。在我们园里,会给家长提供充分的时间,我相信好的民办幼儿园都会这样做。了解的内容除了费用之外,还要含有以下这些很关键的内容:A.教师的情况(观察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B. 观察学校是否有比较宽松的自由空间(是否集体喝水、上厕所等);C.与校长做有效的沟通,了解对方的理念,并且确定自己的想法,比如:希望„„,不希望„„;D.没有任何一个幼儿园做到十全十美,包括孙瑞雪教育机构的幼儿园。

客观地说,总会有些不如意的地方,而妈妈们必须确定自己以及孩子需要获得什么?什么是不容忽视的?不要让自己陷入琐碎的事情中去,如:这个杯子不怎么好啊,孩子的毛巾有些旧了啊,园长刚刚是不是对我有什么不满啊,今天老师没有把孩子的鼻涕擦干净啊,等等等等。只要不违背教育本质,不对孩子造成伤害,就不要让那些不愉快缠绕着我们。

当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后,一定要接受孩子分离的焦虑这个生活现状,在我们学校也会有,但是我们会采用一些方式来缓解直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父母可以陪伴一周,熟悉环境,但教师并不用多去照顾;和父母分开后的第一周,家长可以提前来接孩子,并确定地把这一点告知孩子;接到孩子后不再过长时间地留在教室里,可以带回家或在园子里一起游戏一会儿,让孩子明白你早接他们的目的。

还有,早晨送孩子的时候温和而明确地告诉孩子“妈妈要工作,下午很早就来接你。”即使孩子哭一会儿,你也可以坦然接受。那告诉孩子之后,是交给老师就离开好,还是再陪一段时间好呢?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论我们是交给老师就离开也好还是留下一段时间陪一会儿也好,您只需要确定地传达给孩子一个信息:妈妈是爱她的。妈妈必须要去工作了。妈妈下班会来接他的。他在这里是安全的。不论你选择在什么时候离开,你只要确定地传达了这些信息给他,并且也按照这样的信息去做了,您就可以在您的精力、时间范围内自己安排陪他的时间,因为现实状况就是我们不可能一直地留在孩子身边。 当父母们对一个新环境建构了安全感,接受生活的现实,积极面对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后,你会发现生活多了一分轻松,孩子的世界也因此多了一缕阳光。让我们一起加油!

您需要多些时间陪伴孩子,每晚陪伴孩子入睡,与孩子多交流,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与孩子交代清楚后告诉孩子妈妈爱你,妈妈也想陪伴你,但妈妈现在要去工作,下午就会来接你回家然后离开,这样是可以的,也是没问题的,但这个行为并不是解决孩子哭闹的根本方法。

问题3:女儿爱说“我还小呢”。2岁8个月的女儿刚上幼儿园。一天晚上,女儿和我一起躺在床上,自言自语地说“我以前小的时候不会走,妈妈抱着我。”还爱说“我还小呢!”上厕所的时候,说:“我还小呢,要蹲盆盆儿(不用坐便,用她自己的小盆盆儿)”;吃饭的时候,偶尔会说:“我还小呢,得妈妈喂”等等。我告诉她:“不管你大还是小,妈妈都是一样爱你。”好像不起什么作用。请教专家我该怎么做?

孙瑞雪:这是大人给孩子造成的一种心理压力,如果儿童获得的爱和他的年龄是同进度的,孩子就不会有压力。显然,你们给了孩子这个年龄不能理解的话或者暗示,这种行为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不安全感,不要讲儿童不能理解的话,比如:你大了,该上学了。你大了以后会上大学,离开妈妈。儿童对上学以及大了,都不明白,所有的感受都是和妈妈分离。这对幼儿来说,是极度不安的。

问题4:我读过一些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对蒙氏教育的观点也很赞同,平时给儿子充分的自由,而且也很尊重他的选择。孩子一直不肯上幼儿园,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哭闹几次,不肯穿衣服,不肯去幼儿园,不肯带自己的东西到幼儿园„„总是请求能否不上幼儿园。而幼儿园的老师也反映儿子在幼儿园不怎么遵守纪律,也不怎么从众,喜欢自我的游戏,并要求家长要加强对儿子的管教,认为儿子这种性格以后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儿子在家里玩得很好,在外面与小朋友也玩,并开始了社交的迹象。当然家里的教育有待提高,但传统幼儿园里的弊病也不少,如果我们这里有孙老师开的这种幼儿园就好了。

在这样一种现实中,如何才能在儿子身上更好地实现蒙氏式的教育,又可对传统的幼儿园扬长避短呢?

孙瑞雪: 如果孩子不依恋你,告诉我他能依恋谁呢?依恋的目的是为了走向独立,所以你要放心地让孩子依恋你。我想孩子一定是在学校里出什么问题了,这个问题使孩子拒绝上幼儿园,宁可抗拒大人一大堆的说教和劝说,这种劝说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但是没大过在学校所遇到的问题,如果你要求孩子能把事情说出来,这没有可能性。不是事情本身让孩子有压力,而是事情给孩子带来的心理让孩子有了症结和障碍。所以我建议你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试着帮着孩子说出来,假如在你说的过程中偶而能碰到这个症结,例如:“妈妈知道你根本不想去幼儿园,幼儿园让你害怕了?有谁对你不友善了?你的朋友没有遵守约定?„„”孩子就会释然,或者会把那种痛苦通过倒在你怀抱中的哭释放出来,那个问题就一定会解决。没有意义在去找什么人来寻找原因。对儿童来说,某个很严重的问题但对成人来说却是不经意的,如果他有一个非常好的班主任老师,我想这已经足够了。经过这样的倾听,假如孩子再愿意去幼儿园,我建议你能陪伴他几天,让他顺利渡过。有时候我在想,儿童对环境的心理感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学校的心理环境低于家里的心理环境,那对于儿童也是苦难的。我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能做得都做了,你的孩子还是坚定地不去,我就建议你不要送了。让他在家调整一段时间,然后再重新寻找幼儿园。

王树:幼儿园的教育是应对社会,但很容易迷失自我,而在你选择的理念中,“爱和自由”却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所以孩子会在大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假如父母清晰孩子的需求,并且能够明确、坦然地接纳孩子的独特性。那么孩子就会感到有支持。慢慢地,在这种支持中他开始建构自我,使用自我,并且让自我走进社会而不迷失。假如父母有害怕与患得患失的心态,那么孩子就无法获得支持,很快就会被大环境淹没。所以,首先你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接受蒙氏教育的教育精神,也接受传统教育的缺点可以消解,明确成长的方向。在幼儿园里孩子学习如何面对现实世界,在家里孩子感受心灵成长,只要你接纳现状,并且轻松地运用蒙氏教育舒缓他白天压抑下来的情绪,赞美他白天学回来的技能,给予他心灵成长的关注,那么孩子会在你强有力的支持下完成自我构建,并学会在环境中调适应自己,切记不要在让自己去徘徊、焦虑、有冲突感。这也是父母需要快速成长的原因。

爱和自由的观念与我们的文化甚远,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孩子,然后感激我们的孩子能够将我们带上这样一条成长之路,当我们能够静静地在这种爱和感激中沉淀自己,那么我们就会有更大的能量不受外界的干扰并且影响和带动着我们生活的环境。

由于孩子起初在幼儿园中感到情绪压抑或紧张等负面感受,你需要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孩子》一书中会有具体的方式来让你帮助孩子的情绪处理,让你自己从成长中获得更成熟的心智,当你学会从高处看待孩子的成长的时候,你就会慢慢轻松起来了。

问题5:我们这里没有蒙氏园,我非常推崇爱和自由的教育。现在我考虑一个人把孩子带到银川的学校去上学,但实际上做起来的时候会遇到许多实际上的困难。能否给我一些建议?

王树:如果在你经济、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孩子呆在银川当然是件好事情,过了3岁再去普通园会更好。如果你有更好的条件,再呆久些就更好。如果没有这种条件,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家里营造出这种环境,如果还不行,那么就将您和孩子的心境营造出这份自由,那么,这一切就可以保障他的成长了。所以你最要放下的就是焦虑和担忧,只要自由在你们的心里,一切都会很好。

第四篇:蒙特梭利教育特点

蒙特梭利顾问销售宝典

一、销售前的准备工作 1.1邀请家长参观我们学校 1.2确认安排时间 1.3家长来访安排顾问接待 1.4为顾客送上一杯水,递上名片 1.5为顾客登记 1.6参观开始

二、销售解说

玛利娅·蒙特梭利早教世家是上海蒙特梭利教育集团旗下早教品牌。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也是最专业的蒙氏教育机构。

在中国我们集团旗下有三个教育品牌:

1、玛利娅·蒙特梭利早教世家,

2、新萌人文艺术幼儿园,

3、中国蒙特梭利教师协会。我们主要在中国推行全球领先蒙特梭利教育法。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玛利娅蒙特梭利早教世家。

玛利娅蒙特梭利早教世家是一个全国早教连锁机构。在中国有150个连锁分校。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70多个城市。

一谈到早教,很多家长都会问。早教到底在教孩子什么。事实上,很多家长,甚至有很多国内的早教机构在这个问题上都有很大的误区,人的智能体现,并不是孩子的认知能力有多强。例如孩子动作发展,情绪发展,社交发展,语言发育,都是孩子智能的体现。单一强调孩子认知发展是不科学的,动作会促进认知,认知也会促进动作当然还有,情绪,社交,音乐,艺术等孩子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 我们所讲的早教,更多关注孩子的能力发展,并进行早期干预与引导,而并非单纯知识传授。

随着大脑神经科学的发展,很多科学研究证明都表明,宝宝智能发育跟婴幼儿早期教养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并影响孩子个性发展与人格形成。

人类智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遗传,另外一个环境。因为人的智能发展都是建立在接触环境通过感官经验的基础上来发展的。

生活中我们倾向于把孩子当成布娃娃,给他们洗,给他们吃,我们总是不停地认为孩子不会做事,不知道怎么做。然而,他们确实必须会做一些事。大自然赋予了他们可以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也赋予了他们智慧,孩子是可以学会怎样进行这些活动的。

很多看起来是成人的爱心表现,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因此我们的父母应该学会:如何耐心的授予孩子“捕鱼”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学会“捕鱼”本领的最佳期就是婴幼儿时期,这是奠

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 何为蒙特梭利

Maria Montessori (玛利娅·蒙特梭利),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她在罗马大学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并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这也是世界最早幼儿园雏形。

因为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医学博士,从医学角度更能观察到关注孩子的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能力。 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蒙特梭利教育法,赢得了各国同行的尊敬和崇高的评价。世界各国的孩子已经和正在通过她的著作所传播的理念,接受着与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自主教育。至今,应用蒙氏教育理念的学校已遍布全球110多个国家。蒙特梭利教育研究涉及了从婴幼儿一直延续到大学。这个教育法的特点是,透过观察,根据孩子的发展能力,给孩子匹配的教育。促进孩子的智能与社会性发展。 100多年了蒙特梭利能否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正如爱迪生在方明电灯时,无法预料今天的电灯是如此无处不在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更是那样的五彩斑斓。玛利娅蒙特梭利博士虽然离世了,但是留给人类的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发展却依然没有停步。100多年来,不断有世界一流的大学,研究所,协会,教育机构在实践与创新着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我们用与时俱进来形容蒙特梭利教育发的发展是在适合不过的了。包括我们在美国合作方,美国蒙特梭利协会(超过50年历史),美国泽维尔大学(建校180多年历史,被誉为幼教中哈佛)目前都聚集了世界领先教育学,心理学专家还在开展着蒙特梭利教学研究。

蒙特梭利教育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什么? —教师与环境

一, 教师是引导者,辅导者,所谓导师角色。区别于传统说教式教育。

蒙特梭利在欧美有着严格的准入标准,由美国蒙特梭利协会担当蒙特梭利教师培训与认证。甚至美国很多大学也会承认这些学分,并可继续申请蒙特梭利硕士学位等。严格教师执业标准,成就了蒙特梭利学校的教学品质,所以在西方蒙特梭利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

在中国由于专业的师资非常缺乏,而随着中国国际化步伐加快。蒙特梭利教育也在中国蓬勃发展。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很多教育机构开始短视行为发展。搞十几天培训或者买来DVD录像片给老师看看,拿出一部分教具给孩子演示也称之为蒙特梭利教育。把蒙特梭利教育变成了多收学费的金字招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会损坏蒙特梭利教育品质与理念,更会贻害我们的孩子。

在上海蒙特梭利每个教师需要完成不少于300学时课程,并拿到中国蒙特梭利教师协会认证后才能上岗。完全按照国际标准来执行蒙特梭利在中国学校。 二,环境

判断一个专业的蒙特梭利学校,不仅仅是配置了几十件上百件好玩的教具。这个学校是不是设置了一个良好环境,这个教室环境是不是符合孩子内在发展的需要,是不是考虑了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发展。 教师是不是经过专业的培训与学习。教师是否理解与消化了蒙特梭利理念除了丰富而完整的教具有没有大量延伸课程这些都非常重要。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往往是达不到要求的。 蒙特梭利教育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什么? 尊重敏感期 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玛利娅·蒙特梭利博士曾指出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个事物的特质。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孩子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例如,很多小宝贝首先用嘴来感知世界。因此吮吸手指往往是为了满足探索的需要;等孩子到了手的敏感期,就会非常享受于抓和扔东西,如果这时家长要求孩子“不要动”、“安静”,就等于抑制了孩子正常的发展需要。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发现,孩子对成人所布置的玩具,并不是特别喜欢,而恰恰对家里的生活用品充满了好奇。这就是孩子在生活中敏锐的观察力体现,当看到成人每天对生活用品重复使用并且乐此不彼时也激发了孩子对此产生了的好奇。所以我们要满足孩子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所以在蒙特梭利教育中除了自然人文,数学,语言文化,音乐艺术,感官教育外还有大量的日常生活教育。对蒙特梭利教育而言,除了给孩子提供自己可以动手的机会更要了解孩子发展的需要。 蒙特梭利与中国教育文化相容性

在中国的很多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知识性方面的学习,希望孩子将来应试能得“高分”,却常常忽略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中国孩子不但需要“高分”,更需要“高能”。蒙特梭利的理念能风靡全球的很重要的原因是蒙特梭利不仅仅能全方位培养孩子综合能力及发掘孩子的天赋,蒙特梭利教育更注重孩子在知识方面的实用性培养。 例如被诵为经典的蒙特梭利学科之一数学。我们传统在教授过程中更侧重于“数学”计算,而蒙特梭利的数学教育更侧重于“数学概念”启发。玛利亚蒙特梭利有一句经典名言:“我听了,就忘了;我看了,就会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对于孩子,显然接触式的实物数学学习与说教式的方式更能启发孩子对于“数学”的概念认识。所以蒙特梭利教育不仅仅是孩子的智能的提升,更是能力的发展。

课程特色:

从孩子的心理与生理出发,做到匹配教育

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强调孩子的动手练习,

课程设计

玛利娅·蒙特梭利早教世家课程设置及具体要求: 1. NIDO婴儿之家(0-1岁):

 蒙特梭利众多环境中,第一个就是NIDO,意大利文“鸟巢”的意思,参照母体的子宫环境,舒适、宁静、恒温,所以NIDO是安全的亲子环境。

 随着婴儿运动能力发展,对于周围环境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NIDO环境中的桌椅等可扶物必须稳而重;地面软硬适中,适于爬行和学步;并提供给幼儿触手可及的物,满足孩子的心理发展。  此阶段的幼儿的发展伴随着运动敏感期(0-18月),例如,孩子过了运动敏感期后,对行走就不会在感兴趣。

 NIDO也为新生儿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感官引导。味觉(辅食添加)、听觉(音乐环境)、视觉(追踪视物)、触觉(手眼协调)、潜艇平衡觉等多感官环境。  NIDO主要帮助孩子,在婴幼儿早期发展感觉统合能力。

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简单地讲,感觉统合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

2. IC幼儿之家(1-2岁):

 随着孩子,能过独立行走,大运动、精细动作、体能也飞速发展,孩子开始走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能力也与日俱增,并开始由被动社交转向主动社交模式。孩子的认知能力也需要得到发展。

 IC的重要提供了丰富的感官教具会给儿童带来更为丰富的感官刺激。

 孩子有着强烈欲望要表达自己的动手能力,IC教室通过丰富的操作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照顾环境,从而达成自我构建,促进婴幼儿智能发展。

 以儿童实际生活参照,让幼儿能从延伸至生活中持续操作,并获得丰富的成就感,并能拥有自信专注。IC提供了综合学科学习。

3. CASA儿童之家(2-4岁):

 儿童之家服务的对象为2岁/4岁至6岁的小孩,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感官教具刺激,传讯给大脑,促进孩子感知觉发展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  儿童之家环境创设包含,日常生活,语言,感官,数学,自然人文等。

其中被颂为全球经典的蒙特梭利数学教育,

 进入CASA才是孩子真正独立的开始,儿童在工作过程中,获得最珍贵的专注力、自信心、独立的能力、自我表达能力、选择的能力,当然入园过度课程更能能够支持小孩进入下一阶段的拥有社会群体生活的幼儿园与小学。 天籁之家SDN(16-43个月)

 幼儿特性(敏感期)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了听觉的发展,一岁多的孩子就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音乐是人类的世界语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所以,在孩子音乐敏感期的发展上,我们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环境才可以帮助孩子的发展他的音乐智能。激发孩子思考想象、创造等能力,让孩子感到音乐的奥妙及乐趣。蒙特梭利音乐学习,不仅仅能促进孩子孩子肢体运动能力的发展,更能增强孩子的空间感。教具准备上要有为幼儿提供音乐学习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简单讲,蒙特梭利音乐让孩子喜欢音乐,欣赏音乐,发展到器乐的学习更能让孩子的自信增强孩子的语言发育。

学习深度:蒙特梭利音乐每周会变换一个主题,透过游戏律动,歌谣,故事,乐器,图谱以及戏剧表演等让孩子们走进音乐的殿堂。 4. 彩虹之家MAC(19-36个月) 幼儿特性(敏感期)孩子的大脑具有无限的创意潜能,孩子通过尝试用颜色,材料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观察的结果。以三原色为基础,训练孩子认识颜色的能力,区分各种颜色。通过各种手工等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粘贴的动作、涂、画、写的能力。蒙特梭利艺术能够帮助孩子发挥想象力、理解与思考能力,创造力,开发孩子艺术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简单地讲:为什么春天是绿色的的呢?为什么冬天是银白的呢?为什么汽车要在马路上跑,为什么飞机在天上飞”孩子们通过艺术等方式思考了季节和气候的关系,交通工具之间差异等。将激发孩子们的思维深度。

第五篇:蒙特梭利教育的特点

从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以及億禾林资深老师从业经验来告诉你,蒙特梭利教育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億禾林】关键词一:自由

扩充关键词:一定范围内有限度的自由。

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相反,适度的自由反而会引导出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自律感。 坚持不用惩罚的办法来管教孩子,只有鼓励和赞扬,以此来培养孩子自发产生的自信心和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億禾林】关键词二:混龄

扩充关键词:一定范围内有限度的自由。

混龄的好处很多,年龄小的孩子会模仿大的孩子从而得到学习,年龄大的孩子也会因为照顾和帮助小的孩子来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或技能。简单的说,就是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强。

【億禾林】关键词三:引导

扩充关键词:教师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

特别注重教师起到的作用,孩子们天生的专注力和好奇心简直就是天赐的宝贝,我们不应该人为的去破坏它们。我们可以把蒙氏教育想象成孩子在前边走,老师在后边保护关注他,而不是在旁边牵着他的手一起走或者在前边领着他走。以孩子为中心,全面激发他们的潜能。学龄前的孩子们正处于吸收性性质的巅峰时期,他们对一切陌生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不一样的形状、声音、气味、材质和味道,都会刺激到他们的感官,我们要做的,是恰当的引导和鼓励,是我们去追随孩子们,而不是要求孩子们跟从我们。

【億禾林】关键词四:个人

扩充关键词: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承认孩子的个体性,不图方便而进行群体教导。蒙氏教育就是完全跟着孩子内在的指引,在孩子成长的敏感期中,助力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按照孩子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节奏去提供教育。

【億禾林】关键词五:蒙氏教具

扩充关键词:看起来简单,但其实非常费时费力开发的良心产品。

市面上卖的和很多学校用的根本就不是或者不全是蒙氏教具。蒙氏教具主要是用来开发儿童的各个感官、练习真实生活场景以及科学教育的,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看起来简单,单其实研发以及制作工艺是非常有考究的。

【億禾林】蒙特梭利讲求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因此每天必有一段工作时间,且教具就在教室里,孩子可自由选择操作。蒙式老师不会用权威吆喝学生,而是蹲下来与孩子用平等的地位对话,愿意等待每个孩子依自己的步调成长,不会强迫对孩子说教或听讲填鸭。尊重儿童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想要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自发学习。

【億禾林】我们现在很多人的理解,认为蒙氏教育就是操作那些教具,这种认识只对了一半,因为教具只能是蒙氏教育内容的一个部分,它不能承担全部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教育的内容,因为要培养那种健全的人格,光靠教具这部分内容不足以完成,还需要有非教具的内容来补充,两者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億禾林】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都能起到非常正面的引导,起到好的作用,而家长呢,一直都说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家长自己,所以,只要家长能和老师相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沟通,了解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并去解决问题,都会帮助到孩子的成长。

【億禾林】其实育儿也是育己,愿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彼此都能正面的,快乐成长。億禾林,因为懂孩子言行,所以更懂孩子所需 公众号搜“億禾林杭州”,了解更多蒙氏教育的日常与细节。

上一篇:秘书部工作总结及展望下一篇:民事诉讼请求怎么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