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倒影水面和涟漪

2022-09-19

第一篇:制造倒影水面和涟漪

PS快速给照片加上边框和倒影的上课Word教案

PS快速给照片加上边框和倒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线性渐变、垂直翻转等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线性渐变、垂直翻转等方法快速给照片加上边框和倒影。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线性渐变、垂直翻转等的使用。

教学难点

图片的合成

教法设计

提出任务并带领学生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提醒化解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导入新课

图片处理中倒影的是非常常见的。倒影的形式有很多种,不过大致制作的思路相同。都需要把原本复制一份,然后垂直翻转移到原实物的底部,再加上透明渐变即可。

教学过程

原图

最终效果

1. 新建一个大小适当的文档,背景填充深灰色,打开素材,拖进来。

2. 按住Ctrl 键点选取图片图层前的缩略图调成图片选区,然后鼠标右键选择变换选区,按住Shift + Alt 的同时拖动选区的角,适当把选区拉大,然后确定。

3. 在背景图层上面新建一个图层,填充白色,然后把白框和照片合并为一个图层。 4. 按Ctrl + J 把图层复制一层,按Ctrl + T 自由变换,把中心点移到下方,右键选择垂直翻转。

5. 把倒影适当移下一点,然后降低图层不透明度。

6. 给倒影图层加上图层蒙版,选择渐变工具,颜色设置为黑色到白色,然后由上至下拉出透明效果。

7.

7、其它图片的倒影制作方法相同,如下图。

课堂练习-----激发探究

把学生分成5组,一组人物、风景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背景,每组同学完成作业之后先组内互评,评出一份最佳作品上传教师机,再一起评出1,2,3名。

任务小结-----拓展升华

知识点归纳使用线性渐变、垂直翻转等方法快速给照片加上边框和倒影的 整个步骤

课后练习

目的:加强巩固本节课所学,强化学生记忆,辅助学生理解。

第二篇:关于加强畜禽饲养地和设施农业用地及养殖水面用地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源局】发布于2009年8月11日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黑土资发[2002]132号

关于加强畜禽饲养地和设施农业用地及养殖水面用地管理的通知

各行政公署、市、县国土资源(环保)局,省驻农垦、森工系统国土资源局: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下发后,各地对“农用地”中“其他农用地”的“畜禽饲养地”(指以经营性养殖为目的的畜禽舍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设施农业用地(指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或天然形成的专门用于水产养殖的坑塘水面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的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好新的《土地分类》标准,规范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和养殖水面用地(以下简称“三项用地”)管理,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规划控制,搞好总体布局

“三项用地”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和指导下根据本地土地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需要,对“三项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尽量利用未利用土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三项用地”应主要由承包农户利用自身的承包地或在承包农户之间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解决。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科技单位,为发挥其示范推广作用,也可以小范围向农户租赁承包地解决“三项用地”,但应严格控制用地规模,严禁借机滥占耕地。凡需要使用农户承包地作为“三项用地”的,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并不准改变农业用途。属于“三项用地”减少的耕地,要做好地籍变更调查登记工作。

二、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程序

1、领取申请审批表。凡属“三项用地”的,均应到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取《畜禽饲养地和设施农业用地及养殖水面用地申请审批表》。

2、签订使用土地合同。其他单位和个人需要使用农户承包地作为“三项用地”的,应在征得集体土地所有权单位同意后,由经营者与承包农户签订使用土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使用年限等;使用非农户承包地的,由经营者与集体土地所有权单位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单位签订使用土地合同。土地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十年。其中对农户承包的土地,其使用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剩余的年限。承包农户利用自身的承包地作为“三项用地”的,也要征得集体土地所有权单位同意。

3、履行审批手续。“三项用地”的使用单位和个人,均应持填报的《畜禽饲养地和设施农业用地及养殖水面用地申请审批表》及《使用土地合同》等附件,到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履行审批手续。

三、从严把关,加强监督管理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掌握“三项用地”的政策界限,加强对其用地的监督管理,借“三项用地”之名搞永久性建筑,如搞渡假村、别墅以及与农业生产无直接关联的建设用地。对未经批准擅自搞“三项用地”或擅自改变农业用途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三篇:在学生心中激荡起美的涟漪

铜川市新区裕丰园小学

童彩虹

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而又越来越挑剔的双眼,数学老师仅仅靠知识来吸引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何不利用这一点,将数学之美贯穿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徜徉在美丽的数学中,发现美,感受美,并应用美,来创造更多的美丽和智慧。

最初深刻感受到数学之美是在听了张齐华老师的课《圆的认识》时。当张老师把一朵朵美妙的向日葵、一个个绝妙的水纹、一个个神秘莫测的陨石坑和月球上的环形山等展现在学生们面前的时候,孩子们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受到一次巨大的冲击,他们的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一节课在美的暖流中缓缓展开,学生对圆的概念理解的更加丰富了,也更加生动了,他们怎能不爱这样的课堂?我当时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念头便由此而来:让数学课堂激荡起美的浪花,使学生流连忘返!

首先,我们老师要发现、挖掘并享受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可简单概括为“简洁美与抽象美”、“数字美与符号美”、“构图美与组合美”、“对称美”、“方法美”。

数学的简洁美体现在数学公式、简便运算等的运用中,也体现在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中。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一旦用到数学公式或者证明方法就会迎刃而解。

数是科学的语言,符号则是记录、表达这些语言的文字。正如没

1 有文字,语言也难以发展一样。几乎每一个数学分支都是靠一种符号语言而生存,数学符号是贯穿于数学全部的支柱。例如对于一个循环小数,可以采用循环节的记数法,简洁准确的表示出来;数学学习中涉及到许多符号,如四则运算中的"+、-、×、÷",比较大小的 "<、>、= " 号,还有改变运算顺序的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 }等等,这些符号都讲究上下左右对称,具有其独特的内在美。

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直线、线段、射线、角、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体、正方体、球的认识和画法等,这些图形,无论他们的简单和复杂程度如何,都各自具有独特的美。

数学知识中的对称主要有轴对称美,如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中心对称美,如平行四边形、圆等;形式上对称美,如正(+)与负(-)、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正比与反比等。

方法美更是无处不在体现,如把一个圆形分割成8份、16 份、32份,相等的近似的三角形拼摆后,圆形神奇地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所分的份数越多,所拼得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由此实现了“由曲到直”的完美转变。

思想美的体现:数学家们高尚的思想品德,深厚的爱国热情,非凡的智慧才能,都是教育我们学生的好素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

数学的美又何止这些呢?只要我们不断的挖掘,一定能发现更多的数学之美。只要心中有数学的这些美丽动人之处,它们就会化为无

2 形的力量,渗透于我们教学的时时处处,学生自然会受之熏陶,被其感染,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我们要把自己对数学美的理解内化为教学内容,渗透于每一节数学课当中。

“美丽的老师,用美丽的教材,教给学生美丽的数学,让学生不由自主浸透于其中”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境界呀。我们在教学时,不妨把每一个知识点列出来仔细品味,品出它独特的美,带着美好的心境,象搞艺术创作一样咀嚼着它去设计教学,这使得我们就像天使,扇着自己美妙的翅膀,将美丽的数学珍珠一颗颗散落在学生面前,他们怎能不心动?怎能不吸纳之?

例如在教学“圆柱圆锥”时,我们在让学生画图形时,总会有人画的歪歪扭扭,教师便可借机引导,让学生感受这些图形的形体美、计算公式的简洁美、在学习它们时所用到的转化思想、将它们用于生活实际中的实用美等等或许学生能发现许多我们成年人想象不到的美的珍珠。至此,学生也就不会感觉到计算的枯燥,他们只想用它来发现下一颗珍珠。

我们要做热爱生活的“美丽老师”,将自己打造成最美丽的数学化身,用外在的素养感染学生,同化学生。

作为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一线教师,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自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对于数学老师,我们要把自己幻化成数学的影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会使人变得更加睿智、更加聪慧、更加具有魅力。

3 教学中,教学语言要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准确美和概括美;书写数字或画图时要体现数学的美感,不能随意而为之;教学方法要体现数学干练、准确、严密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时要体现数学的逻辑性、层次性和理性等等。

另外,作为传递美的使者,我们要让自己精神饱满、衣着美观大方而又不失时尚,展现给学生一个由内而外的完美形象。

我呼吁:传递美的教育不仅是美术老师的天职,更是我们数学老师的光荣使命!我也相信:只要我们能紧紧围绕数学美开展教学研究,视传播数学美为自己的天职,不断在学生心中激荡起美的涟漪,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会是一番更加美好的景象,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吧!

第四篇:论文-有感于舞蹈《涟漪》的流动之美

本科生毕业论文

有感于舞蹈《涟漪》的流动之美

学生姓名 所在专业 所在班级 申请学位

答辩时间

目 录

要 .................................................................................................................................... I

1、绪论…………………………………………………………………………………………………...1

2、舞蹈《涟漪》解读 ......................................................................................................... 1

3、舞蹈《涟漪》的动作流动之美、音乐流动之美及意蕴流动之美 ............................. 2 3.1动作特点分析 .............................................................................................................. 2 3.2音乐与舞蹈的契合 ...................................................................................................... 2 3.3动作主体的意蕴化追求。 .......................................................................................... 3

4、舞蹈《涟漪》中所体现出的现代舞中国本土化元素。 ............................................. 3 4.1舞蹈动作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元素的运用 .............................................................. 3 4.2舞蹈中的民间舞呼吸方法的运用 .............................................................................. 4 4.3舞蹈中民族服饰的运用 .............................................................................................. 4 结 论 ..................................................................................................................................... 4 鸣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1

摘 要:现代舞源于西方,是人类共同的舞蹈形式,形成于特定的生态环境中,运用特定的思维方式来表现特定的生命状态。《涟漪》是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舞蹈家、舞蹈编导高骞的作品,该舞蹈形式为女子群舞的形式,运用舞蹈中柔美的肢体动作语言及不停变化的队形走位将水的灵动表现的淋漓尽致,配合上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极好的将身韵美、形体美展示出来。本文针对该舞蹈之中的舞蹈创作理念、舞蹈风格、舞蹈动作分析等方面做阐述,以分析该舞蹈中蕴含的美的思想。

关键词:现代舞;涟漪;流动美

I

II

有感于舞蹈《涟漪》的流动之美

1、绪论

现代舞这种舞蹈表演形式出现于西方国家的19世纪末,距现在有100多年的历史,现代舞具有反传统、反技巧的表演特点,可以表达出舞蹈表演者的内心感受。现代舞将舞蹈者自己的信仰、思想等自我的文化价值观融入到舞蹈表演中,它本身成为了人们对生命的一种表达方式。舞蹈艺术在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孕育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艺术语言,用它独特的方式表现着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状况。现代舞,一种开放的舞蹈体系,展现着现代西方国家独特的舞蹈个性,已经发展了百余年,却还看不到发展的尽头。它使得不断革新舞蹈所带来的美学成为可能,因为它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而并非只局限于动作上的美感。

如今,中国的现代舞也正在飞速发展的途中,使得深入探索舞蹈发展规律和促进舞蹈艺术的社会作用成为可能。对中国现代舞而言,它与芭蕾舞和民族舞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风格,它是自由而不拘束的,它有着自己的特色,演员根据自己的需要广泛吸收各种动作而形成一套精神支撑的舞蹈。中国的现代舞有着多种流派,每种流派都在寻找着自我舞蹈语汇系统的建立。《涟漪》这个舞蹈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现代集体舞,极具观赏性及民族性,是近年来我国现代舞中的精品,它通过流动的舞蹈队形变化、连贯的动作、富有画面感的舞蹈编排表现出了水的灵动与飘逸。本文针对该舞蹈之中的舞蹈创作理念、舞蹈风格、舞蹈动作意蕴化等特点做分析,理解舞蹈中蕴含的美的思想。

2、舞蹈《涟漪》解读

舞蹈《涟漪》是中国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舞蹈家、舞蹈编导高骞的作品,该舞蹈形式为女子群舞的形式,运用舞蹈中柔美的肢体动作语言及不停变化的队形走位将水的灵动表现的淋漓尽致,结合上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极好的将身韵美、形体美展示出来。《涟漪》根据对水的形态与气质的描述,使用“拟人”的表现成功地把这种意境用肢体语言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出来。例如舞蹈到后半部分,舞者多以灵活多变的动作表现舞蹈的流动之美。该舞蹈的表现出了超然于尘埃之外,女子也不是之前的柔美羞涩,而是表现出洒脱、飘逸之情。随着音乐的尾声缓慢下来,舞蹈结束,最后表现出了水的飘逸与君子风范,仿佛水面经过了一番风吹舞动,还在荡漾着涟漪时,渐渐的重新回到宁静之中。舞蹈已经把人与水的流动合二为一,舞台上也是似人又似水,似幻又似真了。 该舞蹈的创作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自然,逐步积累这些来自与自然及生活的大量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的理解和熟悉后从中筛选出具备主题意义的动作“素材”,对这些素材融入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通过舞蹈演员的二度在创造表

演创作出了这部打动人心的舞蹈作品。从形式看,富有动态及可舞性,是非常好的观赏性舞蹈。但从舞蹈的动作编排角度及音乐角度认真地思索分析,发现涟漪这部作品融入了其他多种舞蹈艺术形式及风格,为中国现代舞的发展走出了创新之路。她们那种欢乐、甜蜜、幸福的内心感情世界适合用现代舞蹈手法去表现,具体的创作手法把思想、情感化为能被观众看见的“动”的形象,这种形像是情感,升华的表现,绝不是去勉强模仿表现水的外部形态,而是要始终抓住并表现人的“情”。艺术作品不夸张就没有表现力,而夸张就必须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力。突出了流动性的特征等,使《涟漪》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像。舞蹈来源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美不等于艺术美,该舞蹈的创作者对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进行了高度的浓缩与升华,吸取生活中最甜美的营养,进行艺术的高度概括,使其成为鲜活动人的舞蹈形像,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与薰陶。

3、舞蹈《涟漪》的动作流动之美、音乐流动之美及意蕴流动之美

3.1动作特点分析

动作是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意的主要手段,也是舞蹈最基本的因素。《涟漪》舞蹈动作的流动与变化形成了这个舞蹈的生命情感。在该作品中,正是通过动作的流动来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舞蹈意境。

其一,现代舞的“自由”特点:在作品中,以舞蹈队形的流动及动作的流动为表现特点,身体的每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强烈的表达出了水的飘逸感,使身体任何的运动线路都呈现出流畅的动作走向。作品还通过中国民间舞及古典舞等动作来体现,这些动作都具有律动感的规律特点,这个特点也正与表现水的涟漪的形象相吻合。除此之外,舞蹈表演者在情感的运用上,通过动作的力度变化传达出内心情感时,将水的宁静超然的刻画出来。

其二,舞姿流动的线条:在作品中,舞蹈的线条是人体借之所传达情感的,通过舞者的动作流动的线条,能使观众感受到舞蹈所特有的韵味。

其三,动作的衔接自然:舞蹈《涟漪》技巧动作的要求也着重强调了脚下重心和身体的平衡稳定,要清楚、干净,尤其在技巧动作的连接方面。

3.2音乐与舞蹈的契合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和舞蹈是相互配合的,一部好的音乐能够使舞蹈更富于情感,可以提示舞蹈动作和情感的内涵,使舞蹈的思想性和动作性更加丰富。舞蹈音乐不仅能给舞蹈以长度、节奏和速度,也能给舞蹈以情感提示,舞蹈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才能塑造出完整的舞蹈形象。在《涟漪》舞蹈当中,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舞蹈的主题与气氛,一个舞蹈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内容或情绪,就应该运用什么样的音乐。编导高骞选取了好的舞蹈音乐——《夏夜》当中的乐曲,再受到音乐的提示和感染,在音乐的基础上才编排出了漂亮的舞蹈。

音乐开始的大提琴音乐仿佛流水泻地,接着钢琴及古筝、琵琶用歌唱性旋律勾画出

女子美好生活得场景,接着进入了一段快速的电声音乐之中,如梦境一样轻俏而不浮躁。整段音乐给人一种人物画面融为一体,独自在那水中舞动的感觉。琵琶声与二胡的舒缓唱和,展现了人们内心对生活情感的抒发。表演者舒展她秀丽的身姿,芙蓉初出水,亭亭玉立的风姿因按捺着燥动而更显出难得的羞美,给观众一个想像的空间,沉醉在这美妙的境界当中,去体会。

3.3动作主体的意蕴化追求。

舞蹈动作语言都遵循着“表现——再现——意义”的模式,现代舞之所以显出朦胧的美感就是由于它在创作中很少使用单一的风格和旧熟的动作。舞蹈的魅力就在于它以有形传递无形,情感表达不仅仅是为叙事和抒情而创作,更是为编着和舞者心灵的沟通。现代舞更多的追求一种特点是“标新立异”,虽然现代舞也需要借助一些常见常用的事物表现更为深刻的主题,但是一旦面对事物的外形,现代舞大多就会采取刻意忽视或是蔑视的态度了。因此,现代舞的隐喻与其他舞蹈有着明显的差异,模拟形态一直是传统舞蹈在创作动作时最为器重的方法,舞蹈《涟漪》动作就在追求表现水的意韵化。

从古至今,模形拟态都是舞蹈艺术动作创作最为基本的一种创作方式,是表达舞蹈感情的重要手段。所谓模拟形态,顾名思义就是以日常生活中的某一具体的事或物作为原形,以肢体模仿的方式予以利用,从而完成表情达意的艺术创作目的。运用模形拟态,我们可以高傲的天鹅、抗辽战场上的穆桂英和抗争风浪的海燕。动作之所以产生,都是依靠长期的沉淀,利用了人类思维的惯性,并且大多力求在外型上贴近原物。舞蹈《涟漪》就体现出了这一特点,不需观众联想和猜测,也不需要背景知识,就可以理解舞蹈动作所要传达的内容。

4、舞蹈《涟漪》中所体现出的现代舞中国本土化元素。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表现在艺术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舞也不例外。东方传统文化对西方现代舞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舞蹈《涟漪》很好地结合了东西方的文化,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4.1舞蹈动作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元素的运用

现代舞始于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叶,虽说现代舞源于西方,但很多现代舞的灵感是来自东方的文化艺术。现代舞蹈家迷恋东方文化,西方的现代舞蹈家一直寻找着“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和生存哲学,运用着东方的肢体美学表达渴望重新返回生命本身的欲望。《涟漪》这部舞蹈,极好的将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动作,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融入其中,然后通过现代舞的表达方式、配合上中国民族风格的乐曲将其展现出来。另外在舞蹈的动作编排中,队形及地面上的动作具有现代舞特点以外,在动作中运用了中国古典舞身韵如拧腰、云手等动作,中国民间舞的动作特点也都全部在舞蹈中体现了出来。

4.2舞蹈中的民间舞呼吸方法的运用

在该舞蹈中,呼吸采用了民间舞蹈特有的呼吸方法。在我国的民间舞蹈中的呼吸一般都由吸气、提气、屏气、呼气这四种形式组合。呼气一般为“起法儿”做准备;提气是为了提高人体的重心;屏气是帮助人体收紧,嘎然的停止,吸气是为了换气与放松身体,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在我们现在的舞蹈表演中,并不是每一个舞蹈都注意呼吸在民间舞蹈中的作用及它的重要性。掌握好呼吸,可以运用它来贯穿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贯满音乐,找到动作的“延伸”,可以用内在的气去感受身体的内空间与外空间的关系,去体会身体对空间的占有。呼吸有自然地呼吸和艺术呼吸之分,又是最神秘的、多变的,它对民间舞的帮助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常说“以心带情、以情带动”,这句话的意义就是要心与形的统一,也就是内心与外形动作协调配合。呼吸于舞蹈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与动作紧密相结合,可以改变动作的质感和情感,使动作显得丰满更具张力。掌握好呼吸方法,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去体会,在身体动作的运动过程中去探索,找到呼吸的支点;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从无意识升华为意识,使舞蹈更具感染力,让舞者与观者之间达到心灵上的融合。

4.3舞蹈中民族服饰的运用

舞蹈服饰是外显的舞蹈形象,观众对于舞蹈的第一印象就来源于舞蹈服饰。民间舞蹈服饰的舞蹈化、符号化、审美化设计都在该舞蹈表演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舞蹈服饰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正在逐渐呈现在全世界人民眼前,散发出艺术魅力。在《涟漪》中,使用了中国民族舞蹈服饰,而并非现代舞的服装,服装的特点与舞蹈的主题、音乐特点很好的契合在了一起,它们高度统一,巧妙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涟漪》的舞蹈服饰以绿色为造型,展现着盎然的春意,表现着水的轻柔和清新。

结 论

综上而论,笔者特别欣赏舞者对现代舞的理解和对舞蹈主题情感的诠释。舞蹈中运用民族舞蹈的动作及现代舞的表现手法,使动作表现地轻重缓急,再配上音乐和节奏,使动作更具有流畅、轻盈之感。《涟漪》不仅是在舞蹈动作形态上有很深的韵意,把舞蹈技巧运用当中深层次的表现出水的飘逸和灵动,把水的流动之美塑造的非常贴切。从对整个舞蹈的理解外,还能感受到自身也被融入到其中,去体会自身环境、去感悟生活。《涟漪》这个舞蹈可以给人一种很唯美的感受,不仅是舞者的舞姿、技巧和表现力打动了观赏者,最重要的还是舞蹈整体的流动之美的形象感染到了每一个人,所以这个舞蹈作品还是很值得去鉴赏的。除了欣赏价值以外,该舞蹈对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对现代舞中中国元素的运用都有了创新和突破,我们应该鼓励这样的作品出现,它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了西方舞蹈文化之中,拓宽了舞蹈表演思路及形式。雅俗共赏是舞者与编导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2]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3. [3]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4]刘绍炉.接触即兴与东方肢体哲学某些要素之研究[J].国际舞蹈会议论文集, 1994. [5]刘青弋“.走向本土”与“国际接轨”———论东西方舞蹈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0. [6]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2007.

- 1 -

- 2 -

- 3 -

第五篇:《水中倒影》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挤色对印作画,使学生了解对印画画画法及特点。

2、了解水粉颜料的特性,掌握简单的水粉画技法。

3、学习欣赏美术作品以及生活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掌握用水粉颜料进行对折拓印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对折拓印技法掌握和运用。 教学准备:范例、课件、图片、水粉、硬卡纸。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学生看一些有关水中倒影的图片,抓住学生的兴趣。

二、讨论

1.“刚刚我们看的是些什么照片?”再欣赏图片,“里面有些什么景物?”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激发学生积极性。

2.给学生看动画片断《猴子捞月》,“猴子正在干什么?干吗要捞月亮?猴子捞的是什么月亮?”学生回答,引发出水中倒影的现象。

3.“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制作美丽的图画”。师板书课题。

三、探究

出示其他班学生画的作品给其欣赏,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做出来的?以小组为单位欣赏,讨论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认为是分几步把它表现出来的?学生发言,老师总结作画步骤:

1.把纸对折并挤颜色

2.在纸的上半部分画好所需物体 3.对印

4.打开,在下部分画好水纹,整理。

四、讲解注意事项

注重讲解颜色的运用,强调小加水,颜色的干湿处理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好坏;对印时不能随便移动纸的位置,先印大面积的色块,再印细小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也来试试用对折拓印的方法做一幅水中倒影的个性化设计装饰画。教师巡视辅导。

六、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七、课后延伸

除了水中的倒影,我们还可以对印出什么其他美丽的图画?

上一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下一篇:组织生活会所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