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荡涟漪

2024-04-17

情荡涟漪(通用9篇)

篇1:情荡涟漪

情荡诗歌

步入凝望冻结了目光

宁静的夜晚春雨绵绵

静待无声的双目对视

拥抱在这春色满园里

相聚的时候时间总是那么短

而离别的时候日子像扯不断的线

想你的时候

我将日历翻了又翻

想你的时候

我心绪烦乱好急躁

想你的时候

无缘无故地乱思量

相聚的时候总是不知说什么好

而分开的时候却满肚子的话想对你说

相聚的时候总是不想打破那默默相拥的美好滋味

而分开的时候却总想着怎么折腾你

想你的时候

总想着如果能偷,我就偷走你所有的.烦恼与忧愁

想你的时候

总想着如果能换,我用我的生命换你无忧无虑的健康平安

想你的时候

总想着如果能借,我就借太阳时刻照耀着你,让你永远沐浴在阳光里

想你的时候

总觉得我是那么地渺小,让你看不到我的存在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对你的思念挥之不去

卑微地想着你

在心里痛着

自古多情空余恨

谁解相思苦

想你想的我瘦了

篇2:课堂“小涟漪”

读完《骑驴》这个小故事之后, 我便要求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我为孩子们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帮老人想想办法, 该怎么办?”其实, 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这么样的问题情境, 我自己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但我相信, 今天, 我的孩子们一定会给我极大的惊喜, 让我刮目相看的。

问题提出之后, 我说:“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 相信各自都有不同的办法。”这时, 谭璐铭率先来问:“老师, 能不能前后四人一组讨论讨论?”她只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啊, 非但跟我没有隔阂, 反而这么主动地跟我提出自己的请求, 这足以证明我在孩子心目中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而是可以亲近的呀。我心中如是想, 也怯喜自己幸亏平时生活中与孩子们走得亲近, 毕竟师生地位是平等的呀。于是我答应了她的请求:“四个人一小组交流, 但必须要交流出个结果来。”这时, 我心里倒是有些担心孩子们的想法不一致, 讨论没目标。交流完毕, 却只见班里有四个小组的学生全部同时举起了小手, 宗家明第一个回答:“老人可以先把驴养大, 就有力气驮得动他和孙子了。”先不谈合不合情理, 就孩子的想象力来说已经足以震到我的心里去了。苏苗苗的回答让我觉得难以想象, 她说:“我认为老人不用管别人怎么说, 他应该走自己的路。”我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语——“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 这本该是一个成年人才能悟出的看似简单却含义深刻的话语呀。谭璐铭回答:“可以先让老人骑, 再让孙子骑, 一人骑一会儿。”……

谁说孩子们不会口语表达?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今天这一节课, 我的孩子们俨然成了我的老师。所谓“教学相长”大概在本节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吧?感叹由衷而发, 教师真的是应该虚心向学生学习, 学习他们的最具活力, 学习他们的求新、追异的新思想和创造力, 倾听他们的心声, 感受他们的奇思妙想。

篇3:让读泛起涟漪

关键词: 读悟结合;移情入境; 授之以“渔” ;民主评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因为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语言习惯,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情感交融于一起。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朗读训练,扎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笔者在自身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指导。

一、披文入情,读悟结合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课文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片段一:一次,听一位教师上《夹竹桃》这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教师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还说:“夹竹桃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何为“美美”?夹竹桃又美在何处,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理解、品味,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课后,我问学生:“夹竹桃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夹竹桃的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片段二:比如:《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春天的气息,作者流露出的一种欣喜的心情,让学生感到自己也投入到春天的怀抱。这情感得到激发,朗读起来就特别有感情。从两个教学片段的处理中我们不难发现,片段一中教师将朗读的训练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截然割裂,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这简直是强学生之所难。而片段二教师处理就比较得法,先让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入地对话,使学生在自主感悟中走进文本,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朗读的训练,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二、变换形式,移情入境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朗读形式上如范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默读、大声朗读等等;让学生或吟诵、或推敲、或揣摩,多角度地去拔动学生朗读的心弦。

1、范读激情。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文章的词句优美,色彩鲜明,感情充沛。教这类文章前,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采用适当的音量、语调和语速进行表情范读,或利用录音机范进行读。这样,一开篇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如教学《船长》一课时,配以音乐,教师范读,一下就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听完范读这篇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同学甚至唏嘘不已。这样学习课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读得投入。但要注意的是: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2、角色移情。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最容易进入情感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孩子们一旦进入角色,情感就被激起,情感與角色交融,就开始了丰富的想象。此时,老师适时引导神化角色情感,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在孩子们更深刻地、创造性的理解课文之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展示出来。比如《猴子种果树》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猴子、乌鸦、喜鹊、杜鹃,各自朗读它们关于该种什么果树的语句,此时,学生已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

3、赛读抒情。儿童是最富挑战的、最不肯服输的,对比赛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今天最佳朗读员”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4、配乐促情。值得一提的是,在电教媒体进入课堂后,可在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例如《碧螺春》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采茶乐,选择民歌《采茶灯》来配乐。这首音乐欢快活泼,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采茶姑娘在明媚的春光中,一起采茶的欢乐场景。那欢快旋律,正好形象地反映出采茶姑娘采茶的愉悦,再配以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受到强烈的形象感染。总之,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三、点拨先行,授之以“渔”

我们提倡“多种形式的读”,并非放任自流地读。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技巧上如语调的高低、停连处理等,缓急,语气等等,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

苏教版第十册第十课《广玉兰》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本文文笔优美,特别是对广玉兰形态的描写更是生动形象。笔者在教学广玉兰花形态时,抓住一个“羞”字,让学生体会含苞待放时玉兰花娇羞动人,体态优美如同婀娜少女的感觉。以“含羞待放”与“含苞待放”作比,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调动学生的审美评价,引导学生吐露心声,并将内心对美的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羞羞答答像个少女”“把广玉兰写活了”“欲开还羞”,广玉兰的美被这些孩子宣泄的淋漓尽致,简直美妙绝伦!语文的乐尽在其中。

四、读后评议,反馈交流

朗读后要留有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有些课堂,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评析。评述要结合朗读材料进行,不要泛泛而谈,语气要温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在《美丽的丹顶鹤》的教学中,一个孩子在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来评一评。马上有孩子说:“从他的读中,我感觉不到丹顶鹤的美丽。”还有孩子说:“他的表情不生动。”也有孩子指出“他把‘hang’读成‘ken’了。”我表扬了他们评得好。然后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来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好”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这样,让孩子通过评议,自己发现朗读中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无论对读者还是听者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篇4:“汽车下乡”激起内需涟漪

重拳出击农村市场

9亿人口的农村市场无疑是充满诱惑的, 全世界在同一时间将目光聚焦在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市场, 而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在此时终将市场还于农民。在这里, “汽车下乡”的政策有了“互惠”的解读:一是惠农;二是惠企。

对此, 有人评论称“汽车下乡”恰逢其时, 这一政策预计能拉动销量增长10%, 与此同时与汽车相关的行业, 比如装饰、美容、交通等方面的消费也会随之增加。按保守估计, 消费比例应该在10:1, 也就是说卖1辆车能带来卖10辆车的效果。汽车下乡将汽车销售推向了二、三级市场, 有利于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振兴, 而政府及时推出的惠农政策又可以帮助农民更换、升级交通工具, 打破中国汽车行业销售的传统模式。

众多汽车商家纷纷表示, 一旦国家公布“汽车下乡”的相关细则, 他们就迅速展开行动, 发力农村市场。以奇瑞为例, 它与徽商银行成立了中国第一家自主品牌汽车金融公司, 这对支持奇瑞用户的汽车消费以及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有着重要帮助, 也为奇瑞自身拓宽了融资渠道。业内人士分析, 在振兴汽车产业规划明确支持完善汽车消费信贷的政策导向下, 奇瑞有望为中国更多消费者提供汽车金融服务。

奇瑞汽车董事长助理金弋波指出, 中国有13亿人口, 美国只有3亿, 但中国汽车年度销量不及美国市场一个月的销量, 究其原因是中国城市化程度太低, 相比发达国家大约低35%~40%。“但是,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人均GDP连续翻番, 特别是2008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持平, 这充分说明汽车消费将迎来一个普及阶段, 这是我国城镇化建设成功的标志。”

福田汽车新闻发言人赵景光介绍说:“今年年初, 福田汽车推出重卡、中卡、轻卡以及乘用车等九大品牌新车, 共计100多个车型, 多种车型是针对二、三级市场开发的。今年福田汽车的重点就是发展二、三级市场的网络建设, 从以前依靠一级代理商变为依靠多级代理商, 并将经销网点直接布置在农村市场。将渠道重心由原来的一、二级市场转移至三、四级并重。”长城汽车在去年年底就已经进入状态, 他们不仅在农村开始了全国巡展活动, 还在二、三级市场新增百家经营网点, 通过细分市场实现销售增长。他们还针对农村市场开发出两款新车, 其中4至5万元的经济型皮卡是专门为农村市场研发的新型产品。

考虑到金融危机对汽车产业的冲击, 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政策, 特别是对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 为奇瑞、福田、长城等各大汽车商家实施针对“汽车下乡”的战略规划提供了良好环境。

政策惠农进行时

“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作为一项拉动内需、振兴我国汽车行业的新政策, 引来众多热议。“汽车下乡”的话题在农民、汽车生产厂家中迅速升温。

据统计, 一月份受购置税影响, 低排量乘用车市场增长较快, 企业库存明显减少, 1.6L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月销量环比呈现较快增长, 特别是交叉型乘用车产销环比增速均超50%, 成为政策拉动作用最大的车型, 而交叉型乘用车的主要市场就在农村。

针对“汽车下乡”, 国家决定从2009年3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 拿出50亿元, 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此前, 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于2009年1月14日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按照汽车的排量划分, 减免购置税。1.6L及以下乘用车税率从百分之十降低到百分之五。此项规划从2009年1月20日到2009年12月31日全面实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朱一平说, 国家的惠农政策、机动车升级与农民对汽车价格的敏感程度高等因素, 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农村市场的汽车销售。

不久前,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下发了通知, 要求积极扶持农产品的发展和大力支持农业生产, 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农机补贴政策。

根据汽车产业振兴规划, 今后3年, 国家将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 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 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 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众所周知, 汽车行业是支柱产业, 它直接带动了GDP的增长, 促进了大量劳动力的就业, 为出口规模的扩大、外汇储备的增加贡献了不少的力量。

农民买车:这么近, 那么远

在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 关于“汽车下乡”提到两点:一是三轮车和低速货车换成轻卡, 二是鼓励购买1.3L以下排量的微客。我们不禁要问, 农村市场的购买力和购买信心到底有多大?以上汽车商品特性是否符合农村消费的实际需求?对于消费相对保守的农民来说, 这真的是一种“优惠”和“大补”吗?专家分析, 现在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基本上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末城市的收入水平。从这个角度判断, 中国已经有一部分农民具备了购买汽车的能力。随着农村道路发展程度和农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汽车产业在农村应该还是很有市场潜力的。

但我们应该看到, 国家通过对农民税收和粮食品种实行“三补一减免”、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 都实实在在地惠及了农民。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 影响了2009年我国粮食的出口规模, 国内粮价因此很难抬升。农民家庭收入的增长放缓后, 他们的购物热情可能也随之趋缓。

即便政府给了农民很多优惠和补贴, 但是农民就真的有钱去买车吗?买得起汽车, 还要保养得起。也许一些农民还是觉得从前买的三轮车实惠。前段时间的“家电下乡”在某些地方出现了无人问津的场面, 就可以作为前车之鉴。

现阶段, 无论城市或农村, 温饱已经不是问题, 所以满足家庭简单消费的“家电下乡”顺理成章地展开了, 但农村市场毕竟不能等同于城市市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购买汽车的主要目的, 还是用于农副业生产和运输。所以, 走俏城市市场的车型在农村遭遇尴尬在所难免, “下乡”的汽车更多的还是与农民兄弟的辛苦劳作分不开, 各大汽车厂商还是要注重实际, 在大政策下研究出针对农村市场的“实惠型”汽车。

篇5:时空的涟漪

引力波是什么?

寻找引力波是寻找广义相对论效应的工作的一部分,那些效应往往难于测量。根据广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会因质量发生弯曲,时空弯曲的直观效果就是我们感受的万有引力。

如果把整个宇宙想象成一张蹦床,把天体想象成放在蹦床上的一个个重物,只要拎着蹦床一角抖动,就相当于在蹦床的蒙皮边缘制造了形变,这个形变波动会沿着蹦床蒙皮传播开来,那些天体重物之间的时空距离就会随之改变。根据广义相对论,足够重的物体就可以产生足够大的时空畸变,当这些物体获得加速度后就会激发引力波,也就是时空自身形变的传播。这样在引力波穿过的时候,天体所在时空本身会发生反复的收缩和扩张,从而使得它们的距离发生波动变化。如果我们能够测量出这个距离的相对变化,就能探测到引力波的踪迹。

来自宇宙中各种源头的引力波经常掠过地球,但引力是比其他基本自然力更微弱的力,以至于我们几乎从来感觉不到它们。爱因斯坦曾认为引力波也许永远都不会被探测到,他甚至两次宣布引力波不存在,然后又一次次地修正自己的预测。当时,一个怀疑者曾评论说:引力波好像是靠着“思维的速度在传递”。

科学家认为,探测微弱的引力波,如同在一场喧闹的聚会上辨识一首歌。宇宙以光的形式向人类传递了太多信息,如今引力波在时空中向我们传递着类似声音的新信息。参与引力波发现的魏因施泰教授说:“这正如在时间和空间中演奏的乐曲,由黑洞用力拨动的吉他琴弦。这只是交响乐的开始,而非结束。”

虽然科学家喜欢把引力波比喻成一种“声音”,但引力波并不是声音。声音在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中传播,但引力波理论上是以光速传播,并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引力波是一种全新的振动方式,如同用非常大的能量,在宇宙中敲响了一面蒙皮紧绷的鼓。引力波是时空自身的波动,不像星光那样的电磁波总要被星际尘埃吸收和散射掉很多。引力波能够几乎无耗散地穿过宇宙,因此,只要人学会了怎么去“听”,一定能够听到无数星星以及其他神秘天体的呢喃私语。也许有朝一日,天文学家可以像影片《超时空接触》中的科学家那样,戴上耳机聆听转化为声音信号的引力波信号。

在强光的无声冲击下,地核释放出了积蓄已久的能量,顷刻间引力波一次又一次地冲击整个太阳系,其他行星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它们依旧沿着古老的轨道运行着,就像在水面漂浮的木塞,随着石头投入水中产生的涟漪在轻轻荡漾。

——[英]阿瑟·克拉克《童年的终结》(1953)

引力波简史

虽然爱因斯坦在1916年曾预言加速的质量可能产生引力波,但他提出的引力波与坐标的选取有关 —— 在某一个参考系看来,引力波可能有能量,而换一个参考系可能就没有能量。因此在引力波概念提出之初,包括爱因斯坦本人在内的大多数物理学家对引力波的存在都持怀疑态度。1959年,邦迪、皮拉尼和罗宾森进一步证明,静止物体在引力波脉冲作用下会产生运动,于是间接地证明引力波携带能量,并可被探测到。这为探测引力波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一个尝试探测引力波的人,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工程学教授约瑟夫·韦伯,他把自己的设备命名为“谐振条天线”。韦伯认为,铝制的圆柱体会像“铃铛”一样放大微弱的引力波。他发明的探测器由多层铝筒构成,直径1米,长2米,质量约1000千克。当引力波“撞到”圆柱体时,圆柱体会轻微地振动,圆柱周围的传感器会把这种振动转化为电信号。为了确保测量到的不是受周围经过的汽车或者轻微地震影响的振动,韦伯发明了一些保护措施:他将谐振条悬挂在真空中,并同时运行着两根相距1000千米的谐振条。如果分处两地的谐振条在微小时间间隔中产生同样的振动,就可能是引力波造成的。

1969年,韦伯宣布谐振条记录了引力波事件。物理学家和媒体为之轰动,《纽约时报》当时报道:“人类对宇宙观测的又一页新篇章被翻开了。”很快,韦伯每天都报道有信号记录。不过,其他实验室使用类似设备都没有观察到同样的结果。到1974年,很多人都认为韦伯的结果有误。后来,世界各国又陆续建造了一些柱状探测器,但效果均不理想。

20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莱纳·魏斯等人开始考虑使用激光干涉方法探测引力波,其原理类似于迈克尔逊干涉仪。但引力波的探测对仪器的灵敏度要求非常高,要能够在1000米的距离上感知10-18米的变化,这几乎等同于测量质子直径千分之一的形变。直到20世纪90年代,如此高灵敏度探测所需的技术条件才逐渐趋于成熟。

1991年,麻省理工学院与加州理工学院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开始联合建设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的英文缩写)。1999年建成时,共耗资3.65亿美元。2005年至2007年,LIGO进行升级改造,包括采用更高功率的激光器、进一步减少振动等,升级后的LIGO被称为“增强LIGO”。2009年7月到2010年10月,“增强LIGO”开始运行,但未能探测到引力波存在的可靠证据。2015年,最新升级版的LIGO正式投入使用。不久后,它就作出了历史性的发现。

罗辑一家远远就看到了引力波天线,……天线是一个横放的圆柱体,有一千五百米长,直径五十多米,整体悬浮在距地面两米左右的位置。它的表面也是光洁的镜面,一半映着天空,一半映着华北平原。

——刘慈欣《三体Ⅱ:黑暗森林》(2008)

引力波是怎样发现的?

大约十年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在《星际穿越》剧本初稿中,设想让未来人类通过LIGO和引力波发现虫洞。但《星际穿越》的导演认为,即使不提引力波,电影中也已有足够多的严肃科学理念,因此在他们精简影片中的科学元素时,就把上述的情节删去了。

nlc202309081655

作为该片的科学顾问——基普·索恩之所以对引力波情有独钟,源于他正是倡导建设LIGO的三人小组成员之一。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指出质量导致时空弯曲,引力波是探测时空弯曲的理想工具。研究时空弯曲的理想地点之一,是在两个大质量黑洞发生碰撞的地方。当两个黑洞合并时,时空会发生剧烈的旋转,并辐射出强大的引力波。基普·索恩率领的团队曾用超级计算机计算了广义相对论方程的数值解,然后模拟了双黑洞碰撞的过程。现在,LIGO的观测验证了他们数值模拟的理论预言。

之所以要从双星公转、中子星自转、超新星爆发、黑洞的形成、碰撞和捕获物质等大质量天体的激烈运动过程中寻找引力波的蛛丝马迹,是因为引力波携带的能量实在太微弱。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时,会发出引力波,“日-地”系统的引力波辐射损耗功率仅为200瓦。2015年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振幅仅有10-21,也就是说,在LIGO中相距4千米的镜子,其距离只变化了10-18米,是原子核尺度的一千分之一。如此微弱的距离变化,使用传统的技术手段是根本无法测量出来的。

这次为发现引力波立下大功的LIGO,由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列文斯顿和华盛顿州汉福德的两只引力波探测器构成。这两只探测器相隔3000千米。工程师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提高LIGO的精度,包括:高真空(激光臂安置于真空腔内,气压仅为万亿分之一大气压);高能稳定的激光;全世界最好的镜面(每入射300万个光子,只有1个会被吸收);最稳定的振动隔离系统(反射镜用钢丝吊起以隔离震动)等。为确保4千米长激光真空管道的直线性,管道末端从地面被垫高近1米,以抵消地球表面曲率。为了排除外界干扰因素,只有当两只探测器同时检测到相同的信号才有可能是引力波。所以,LIGO堪称“世界上最精密的测量仪器”。

当黑洞合并造成的一列线性偏振的引力波向探测器袭来时,时空会不断压缩—拉伸—压缩—拉伸,如此循环往复。时空的伸缩导致LIGO的一条激光测量臂变长的同时,另一条臂长变短。当两臂长度不同时,两束激光的相位不再同步,就产生了可以测量的干涉条纹。

2019年的一天,LIGO探测到了有史以来一次最强烈的引力波爆发……只持续了几秒钟……推断出了这次引力波爆发的源头——由中子星和黑洞组成的双星系统……能找到的唯一解释就是:引力波来自一个靠近土星的虫洞,而引力波源在虫洞的另一端。

——基普·索恩《星际穿越》剧本初稿

小贴士:科幻成真不易

无论是《三体》中的引力波天线,还是电影《星际穿越》中宇航员库珀通过引力波穿越时空给女儿传递信息,引力波一直是科幻作品中出镜不多但却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引力波的发现能让科幻作品的设想成真吗?能否借助引力波实现星际通信、星际航行,甚至时空穿越呢?

参与了引力波探测工作的陈雁北教授认为,引力波非常微弱,因此单凭人类的力量,很难发射可以被接收和探测到的引力波。也就是说,用引力波进行星际通信在技术层面十分困难。从理论上讲,有可能向一个正在合并的双黑洞系统发射一个叠加的引力波,可望产生一种引力波放大效果,但实际上也不太可能实现。此外,由于引力波本身造成的时空弯曲是很小的,所以借助引力波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并不现实。加州理工学院魏因施泰教授也认为,从发现引力波到应用引力波还很遥远。现在谈“借助引力波时空旅行”之类的设想还为时过早,利用引力波的宇宙通信也只是一种微弱的可能。

遥控开关启动了引力波武器。真没想到,引力波武器还有这种说不出的能力。

——吴岩《引力的深渊》(1981)

从默片到有声片

听说达德琉斯就是在那个时候发明了引力测位仪。因为在太阳里,在电子层的混沌之中,无线电完全失效,而引力是不会变的,测位仪捕捉到引力波,就可以用它来进行通信。

——[苏]亨利克·阿尔托夫《阿克勒斯与达德琉斯》

虽然目前看不到实际用途,但引力波在科学上的作用难以估量。引力波可能作出的贡献,不仅是为天文学家增添一个观测窗口(如射电波段)那么简单,它为我们增加了整个波谱,如同一系列的观测窗口。没有发现引力波之前,天文观测仿佛观看无声电影。如今引力波把默片变成了有声电影,能使我们感觉到更为丰富的宇宙活动,我们也能通过引力波“听”到黑洞碰撞的巨响、中子星塌缩的猛冲声。天文学将出现空前的变化。

在下一个十年,我们将看到LIGO探测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以及全球引力波探测器网络的扩展。这种增强的全球网络将显著提高我们确定引力波源位置的能力,并能更准确地估计引力波源的物理性质。当前,95%的宇宙是无法用传统的天文学手段观测到的。虽然引力波还无法探测到占据了大部分不可见宇宙的暗能量,但它可以帮助我们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去巡查时空。随着引力波观测数据的积累,我们对一些与黑洞相关领域的认识也会得到极大的改观,比如恒星演化,甚至星系演化和宇宙演化等。

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信号的2015年,恰逢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一百周年;公布这一探测结果的2016年,又是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推导出引力波存在一百周年。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引力波将以光速传播,但目前的数据还不足以完全确认引力波的速度是否为光速。未来还需检验引力波是否真的是以光速传播。引力波的意义,不仅是验证广义相对论,更对天文探测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聆听”引力波,将有助于我们探测宇宙中情况最为极端的角落——黑洞的视界、超新星的最深处、中子星的内部结构——那些常规天文望远镜完全无法接近的区域。可以想见,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将因引力波的发现而再次刷新。

【责任编辑:杨枫】

篇6:流年有意心荡层层涟漪

夜空,宛若城池,栖息着别样的心绪,或孤寂,或明朗。

白驹滑过的光阴不留痕迹的流过生命的每一个空隙。

流年的浪花,荡在心的末端,轻轻便泛起一片涟漪。

[记忆静止无止境绽放]

浓密的阳光陪伴街道,一同记录洒下星星点点的光芒。

斑驳的记忆、时光、忧伤、幸福。依旧继续。

站在城市的一角观望,陌生的风景,陌生的路途,悲寂尽在流年中。

[日光烂漫我愿等待彼岸花开]

天空又下起了小雨,是谁撑起一把伞,挡住了忧伤的眼泪。

我期盼着放暖的彩虹,我知道不会一直冷漠萧瑟着。

沿着风吹过的痕迹,我行走着,开始一场奢华的旅行。

[寂静淡然的街道等待灿烂的一季]

我依旧清晰记得。

那一年,丁香花盛开的样子。

那一年,沙滩上的脚印别样深。

那一年,夕阳下的影子拉的很长。

篇7:美妙的涟漪

十一放假,我和妈妈去逛了瓜渚湖。天气很好,置身于湖边,一阵微风拂过,水面泛起了层层涟漪。这时候,湖面一闪一闪反射着太阳的光辉,犹如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显得格外耀眼。我仿佛置身在一片钻石的海洋之中。

忽然,风停了,水面恢复了平静,四周的民居都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整个世界仿佛也停滞了。

可风儿弟弟真调皮,又“呼…呼…呼”吹了起来,水中的房屋扭动了起来,随波逐流,随着风的节奏,翩翩起舞,我看得出了神。

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动人的一幕,真希望这一幕永远留存。也许,美好的事物总很短暂,可已永远铭刻在我心里——这美妙的涟漪,我也才算真正体会到了“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宋词《仆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王观)”。

浙江省绍兴县实验小学庸邨文学社

指导老师:宋春仙

★知识链接★

诗词全貌: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全诗大意:

江南的春水,像姑娘横流的眼波;江南的青山,像姑娘耸起的眉峰。若问行人到哪里去,要到山明水秀的江南去。

篇8:荡起孩子心中爱的涟漪

一、爱的情感碰撞

教育的效果能否带来心灵的震撼,需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抓住学生关心和注意的热点。这样的教育吸引力强,感染力深,会大大提高教育效果。

我校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德育导师制让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形成合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德育因素进行有心挖掘,有意强化,有的放矢,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1. 在尊重与倾听中敞开心扉

沟通的最好方法就是倾听。用心倾听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和关心,学生的需要都是从倾听中得来的,如德育导师曲诗萍的微型课《呼唤》。让学生谈自己成长中经历的事,教师用心倾听,用爱感受,去理解和欣赏他们。这节微型课在全校三千余名学生四千余名家长会上做了观摩。此项活动架起了一座感情交流的桥梁,使学生体验到人生的艰苦,达到了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升华,不断地丰富着孩子对爱的理解、体验和付出。

2. 欣赏、宽容,不纵容

学会欣赏,善用、巧用激励,让学生在这种充满爱的赏识和激励中获得生长。如德育导师桂景红的《节约粮食》一课,针对学校食堂浪费粮食现象严重,一些学生偏食、挑剔等问题,老师把孩子们吃的米饭和蔬菜加工的全过程以及孩子们把白花花的米饭、馒头倒进垃圾桶的场景拍成短片播放。当孩子们看到这些镜头,他们知道了每天的饭菜来之不易。现在孩子们不挑食了,桌上干净了,他们懂得了节约,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了德育渗透。

生命需要爱护,更需要激励。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尊重、理解、赏识和激励,能让学生获得成长的不竭动力。

二、爱的情感互动

1. 从爱出发,为学生伸出友爱的双手

我校周边下岗职工较多,一些学生因家庭变故无法承担多种学习费用,如不妥善解决,就会失学。基于这种现状,为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向社会公开承诺“不让每一个在校就读的孩子因贫困而辍学”,2005年3月17日,成立了“红领巾救助中心”。它利用师生捐款、绿色回收站创收等形式,多年来用所募集来的钱款10万5千余元,开展了18次红领巾助学活动,资助的学生已达到2100多人次,使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学校的红领巾绿色回收站,从回收一张废纸、一个矿泉水瓶、一个易拉罐等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使念不起书的孩子重返校园。此项活动开展已有10年之久,成为全区一项特色活动。

2. 用爱面对学生,他将铭记一生

如果你给予学生爱,同时他也会去关爱别人。副班主任荣亚青老师班级里的小福同学,家境困窘,母亲患有精神病,为等妹妹11岁才上学。老师发现他很瘦弱,营养不良,就经常给他买营养品,还给他买书本。自从“红领巾救助中心”成立后,资助他继续读书。老师用爱面对他、鼓励他,给他信心和力量。他特别懂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每天早晨很早就来到学校,帮助低年级同学打水、清扫楼梯,用爱来回报关心他的领导、老师、同学。他在写给校长的信中说: “因为有了救助中心,因为有了您的资助,我才能继续读书,才能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爱,也让我一生都铭记着这份爱。”他在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十佳少年。

三、爱的情感体验

德育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式教育,应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并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爱。我们将班级打包给学生以真实的道德环境,让学生认识生活,从书本的小教室走进生活的大课堂,锻炼意志品质、形成习惯、完善性格。

1. 成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养殖基地

学校以社会为课堂,充分利用山乡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与山门镇新兴小学结成援建对子。定期组织师生到基地给果树锄草、浇水、灭虫、剪枝,学习果树的栽培技术、管理方法,掌握农业生产知识,两校师生共同栽植100棵“友谊树”。同学们走进农家院,品尝农家饭,过一天农家生活; 举办篝火晚会、两公里徒步走和大山寻宝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农村,走向生活实际,体验劳动的艰苦和快乐; 增进彼此的交往,情感的交流和爱的体验。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德育强大的生命力,学会关爱他人、关注自然和社会、富于爱心、宽容大度,不断健康发展。

2. 小种植、小发明、小创造

为给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动手,学校开展了小种植。利用班级走廊有限的空间,栽蒜苗、种玉米苗、培植小萝卜小白菜,学生每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写下了百余字的观察日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制作了防雨晾衣架、家用毛巾巧分类、桥等多件作品,其中防雨晾衣架获省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作品大赛特等奖。家用毛巾巧分类,是在毛巾的一端绣上桌子、水果、妈妈、爸爸、娃娃的不同图案以区别不同用途,以免细菌交叉传染。作品生动活泼,赋予个性和创意,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小树立科学发展观。学生从中“求知、求新、求美、求乐”,开阔视野,开发潜能,增强自信,增进友谊,活跃思维,丰富生活。

篇9:平凡的涟漪

作为一名柜员,我们每天都孜孜不倦在那么一个固定的、较为狭小的空间里通过一个小小的窗口来开展工作,办理得最多的常常就是存取、收贷、收息、开销户、挂失等业务。

就是这样相对而言较为简单重复的工作中,也同样存在着那动人心弦的时刻。

在一次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有一位眼睛不是很好的大娘来取款,拿钱时不小心掉了两张在窗口里面。被后面的客户顺手拿走了。后来在我和同事的努力之下,最终将那两百块钱追了回来。当我们通知那位大娘前来领取追回的那两百块钱时,那位大娘从她的手提袋里面提出一包鸡蛋,硬从窗口给我塞了进来,以表对我的感谢。那一瞬间我的心被什么触了一下,我下意识的将鸡蛋提了起追出去还给了那位大娘,不是瞧不上那些鸡蛋,而是内心深处的那份感触让我自知不忍,更不能……

那位大娘离开一会儿电话便响了起来,一看是个外省的号码,还以为是那种骗钱的电话,接通了之后才知道对方是刚才那位大娘远在外省打工的女儿,她听母亲讲了这事之后,就专门打电话过来感谢我们。突然间我发现,并非是我们追回的两百块钱感动了她们,而且她们那颗善良、淳朴的心深深触动了我心弦,并在我和同事们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且这涟漪还不断的扩散开去……

一个赶集的日子,一位胡须凌乱的大爷站在我们业务厅的窗口前,后面排着长队,可是大爷却丝毫没有想要办理业务的迹象,自顾自的拿着两个梨在那比了又比,看了又看。我问:“老爷爷,您是要取钱还是有什么事?”老人二话没说便从窗口递进来一个梨。我以为老人是拿错了,便又说道:“老爷爷,您拿错了吧?取钱的话你把存折给我就行了!”老人抖动着嘴唇,胡须上挂着口水珠,说道:“我一晓得要~给你存折才一取得到一钱,那一梨是给你一吃嘞。”话音停止了可老人嘴上的微笑还依旧定格着,被皱纹和笑意挤得几乎看不见眼珠的眼睑上充满着深情的期待,略微颤抖的肌肉松弛的手又将另外一个梨也递了进来。没有太多经验的我慌得语无伦次的推辞,不忍接受老人的梨,老人只说道:“你一吃嘛,没一事嘞,没事一嘞”,却迟迟不肯将存折递来,一旁的客户和经验丰富的同事们见老人如此执着,只好说:“既然老人给吃你就先拿着吧,也好抓紧给后面的客户办理业务”。僵持一会儿,固执的老人等我将梨拿进来之后,才肯把存折递进来。下班后,和同事们分享今天-老人送的梨,一位同事先闻了一下,说道:“啊-好香!”紧接着又咬了一口又嚷道:“真的很香呃、好甜喔!”当我拿起第二个梨时我才明白老人之前拿着梨比了又比看了又看的道理,原来有一个梨有被摔過的痕迹,老人看梨也许是打算选出没有被摔过的那个给我,由于眼神不好,一时又分辨不出来,干脆两个都给我了。咬着那个摔过的梨,我回想起那一刻,大爷和蔼的目光,执着的眼神,简单的话语。我的心“抽搐”了一下,油然而生的又是一阵阵的涟漪……

也许平凡的我们,平凡的故事,并没有像感动中国那样感动每一个人,但是我们同样每天都上演着属于我们的感动。这感动没有彩排,每一次都是情到深处自然浓,我们用自己生活与工作去绘制着这份情感,用心灵去感受着这份真情并和同事们一起分享着!我们也为此自豪和快乐着!

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谁都摆脱不了平凡,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样看待平凡。海尔总裁张瑞敏也曾说过:“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我们每一个信合员工都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情荡涟漪】相关文章:

涟漪水桶广告方案04-07

制造倒影水面和涟漪09-19

涟漪的近义词04-20

投石生涟漪——课堂提问行为初探09-11

涟漪的反义词是什么04-11

来自心海的涟漪100字作文04-13

上一篇:农村健康档案下一篇:火的故事幼儿园大班教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