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三年规划

2022-07-22

第一篇:学校工作三年规划

****学校课改工作三年规划

(2013—2016年度)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针,以上级关于课改相关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学习和借鉴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工作,构建适合本学校实际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形成一定的课改理论体系,确保我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组织机构

为了扎实推进我校课改工作,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切实负责,着力践行课改各项具体工作,成立如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一)、组长:

** (校长) 负责课改工作总体方向及资金保障

(二)、成员:

**(教学副校长) 负责课改工作的部署落实 *** (中学部副校长) 负责中学部课改工作的实施 ***(中学部副校长) 负责小学部课改工作的实施 ***(德育副校长) 负责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中学部教务主任)负责中学部课改工作的具体落实 *** (小学部教务主任)负责小学部课改工作的具体落实 ***(中学部德育主任)负责中学部学生秩序及综合评价 ***(小学部德育主任)负责小学部学生秩序及综合评价 *** (电教部主任) 负责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培训 *** (总务处主任) 负责课改工作的后勤保障

三、实施原则

(一)、整体规划性原则。课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规划的原则,立足全局,着眼三年,通盘考虑,早作筹谋,形成学校发展的三年规划,决不能随心所欲。

(二)、积极稳妥性原则。课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虽然有些成功的学校有经验可谈,但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校情,不可照搬照抄,不能一概而论,而我们的课改对学校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积极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又必须谨慎稳妥,既不能缩手缩脚,又不能不切实际,要量力而行,积累经验,稳步推进。

(三)、协同推进性原则。课改离不开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要积极倡导校行政各部门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校际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补,我校课改工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四)、以人为本性原则。要注重创设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氛围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目标规划

(一)按照上级课改工作要求,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新课改各项工作,结合本校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进一步组织学习,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

2、有计划地进行队伍培养。

3、做实校本研修,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4、 着力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5、抓好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行为。

6、形成符合我校特色的新课改理论体系,成为本地区的课改典型示范校,为当地学校的课改做出示范引领作用

(二)拟定三年目标规划并分期实施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深化新课改,践行新课改”。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着力培训教师,做好新课程下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工作,规范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行为,注重“高效课堂”,实施“人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努力研究新课程,规范教学设计,编写新课程教学“学案”,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阶段要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1、制定“****学校课改实施方案”,健全学校课改机构。完善****学校“人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深入领会其内涵,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强化新课程各项培训及校本研训,开发新课程资源,稳定教学质量。

3、切实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5、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制度。

6、着力做好课改实验校的引领工作。 第二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

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稳步新课改,特色出模式”。大力推进三级课程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着力推动我校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改模式,在新民范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本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着力推进校本课改特色研究,凸显符合我校特色的“人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2、有序推进校本选修课程。

3、创新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切实做好课改后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工作。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6年7月)

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收获新课改,推广新成果”。巩固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特色,形成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精品选修课程,完善多元教学评价、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健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本阶段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构建符合校本实际且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机制。

2、做好三年来的新课改实验研究、总结、提炼工作,初步构建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框架。

3、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编写符合****学校校情、学情、教情的“学案”,完善****学校“人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特色,以期推广、运用。

4、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丰富和完善校园教学资源库和学校综合管理平台,使校园网络和学科资源库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发挥显著作用。

5、 构建并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教师评价体系和机制,完善我校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评价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6、学校分期召开课程改革研讨会,实验教师书面总结,组织教师交流课改经验和体会,提出方法和不足。总结课改实验成果,编订成册。

制定学校新课改三年发展规划,意味着新课改工作的刚刚开始,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将工作落实到实处,依照规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发展的各项目标。我们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健康、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相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指导下,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一定能实现规划中的各项目标。

2013.10.10

第二篇: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

为了进一步明确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目标,保证我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全面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及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素质人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

基本任务和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课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应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课题实验为基础,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强身健体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严格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强学生体质;严格管理运动队,开展和推动我校体育项目,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学习型和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合理使用和维护体育场馆、设施设备,使其产生最大效益;加强教研组资料管理的积累,全面提高学校体育

工作效率。

(一)体育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学校体育应以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观,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础,全面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的通识培训和新教材教法培训,从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在理念上达标,能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学校课程结构,探索校本评价。

2、全面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库。

3、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集体备课,积极设计各年级块面的教案,体现层次性,力求科学合理,为新课标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4、把传统项目的使用和引进新兴运动项目(拉丁、健美操、网球、击剑)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终身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5、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方法更新的实践,探索新概念课型。每学年组内教师人人开一堂公开课、研究课、汇报课等,每学年推荐1—2位教师面向校外开公开课,研究课。

6、改革教学评价,加强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的研究和运用。

7、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运动特长、提高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等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国际象棋组、篮球队、健美操队等活动团队的发展。

(三)体育特项目(击剑):

以“培养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打造体育品牌”为特色办学理念,坚持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政策,严格按照省体育特色学校管理办法及我校特长生管理制度,发展和推动我校体育特色项目(击剑)的发展,在三年时间内,达到扩展教学队伍、形成梯队建设、学生广泛参与的目标。

(二)群体工作:

1、体育活动课:从我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地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课。体育组要合理安排好活动内容,进一步改进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方法(班内比赛,班与班比赛),加强管理,与班主任密切配合,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

2、课间操: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季节等情况,定期改进课间操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在条件许可情况下,10年下半年完成不同年级不同的课间操活动内容:

11、12年逐步完成自选超市式的活动方式,每学年学生自选课间操活动内容:广播操、篮球、健美操、毽球、太极拳等,确定每个活动内容的活动区域,打破以班级确定活动区域的方法,营造学生爱好、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发展学生自主实践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分层次管理,不断提高课间操质量,使其成为展示我校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亮丽风景线。

3、校内竞赛活动:认真开展学校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在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学生的参与率、活动的教育性及体育文化性上做文章,努力改进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如结合体育比赛,举办征文、摄相、摄影等比赛),给学生创建一个能自我展示的舞台,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要做到每学年有一次综合性运动会和广播操比赛,每学期每年级有一次小型竞赛活动。

(三)运动训练及竞赛:

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认真组建篮球、排球等各支运动队,坚持常年训练原则,严格管理,科学训练,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次数及内容,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使他们能自觉地投入到训练中去,在不断提高训练质量,为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比赛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科研:

要继续重视学校体育科研工作,发挥我校体育科研的良好优势,在不断总结、做好结题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展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继续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确定新的学科组课题研究,能有1—2名教师个人申报课题。全组老师要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大力开展课程改革实践活动,青年教师每学年要完成1篇论文,并有更多的教科研论文在市、省乃至全国获奖和发表。

(五)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开拓、创新、勤奋、求实”的良好教研组组风,在形成“学习型”体育教研组基础上,创建“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研组,在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和团结向上的基础上,保持发扬自身优势,发挥整体功能。要树立“软件超越硬件”的思想,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学习理论,刻苦钻研业务,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较高素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及高学历进修等。关心青年教师成长,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明确各自发展的目标和方

向,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迅速成为教学骨干和能手。从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出发,体育教研组还需要调整人员结构,增加教师数量,不断引进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年青教师,体育教师的数量要能达到10人,为中小学课程改革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XX学校二0一0年三月十日

第三篇: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

对于我校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体育更应把握这一发展的大好时机,在已有各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学校体育健康发展为契机,加大普及与提高力度,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为有效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打造校体育工作品牌做出贡献。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学、科研为抓手,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创新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体教结合”,促进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我区学校体育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构建具有时代精神和宝山特点、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具有特色的学校体育活动体系。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稳步跨入全市先进行列。

三、主要任务

(一)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理念,构建学校体育文化

1、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契机,大力宣传、学习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政策法规,把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之中,形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身、工作、学习、生活观念。严格执行“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规定,严格按照国家体育课程计划的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全区各中小学校实行“三课、两活动、两操”,即各个年级每周有3节体育课时,2节活动课时,每天做广播体操或健身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

2、树立“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的发展理念,立足于学校体育内涵发展,注重教师和学生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运动会、体育周、体育月等活动,构建“敢于拼搏、不断超越、团结合作、身心愉悦”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促进学校体育健康、持续发展。

3、依据有关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活动的各类安全制度,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落实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积极开展以学陶、师陶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并根据“二期”课改精神要求,结合新课程全面实施,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专业培训标准。

2、通过教学与研究的主渠道,大力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从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进修学院、青少年体育指导中心等机构的作用,创新学校体育教师培训新模式,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面的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学历层次.

4、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引领教师朝着“人格有魅力、专业有实力、教学有活力”的优秀教师方向发展。不断推进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成长

(三)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认真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制订体育新课程实施总体规划和计划,构建符合“二期”课改精神、具有特点,较为完善的、科学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2、充分发挥优势,建立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库,为基层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帮助与指导。

3、大力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教育、指导和反馈功能,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不断优化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四)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普及活动,加强学校体育特色创建活动

1、结合“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开发一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学生群体参与的体育活动、游戏、比赛项目,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比赛”的群众性体育集体竞赛活动。推进学生每天锻练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有效落实,让学生基本形成爱好体育,运动有专长。在基础教育阶段,使学生基本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

2、大力发展学生体育社团,加强学生体育社团、运动队的管理,并做到活动训练有制度、有组织、有要求、有记录。进一步改革学校运动会、体育节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内容,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体质健康水平。

3、加强我区田径乒乓球、国际象棋、围棋等优势项目的普及力度,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形成以体育特色学校.

4、全面提高体育传统学校建设标准,丰富体育传统学校内涵,突出学校体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体育传统学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五)开发社会体育资源,不断深化“体教结合”

1、从实际出发办好体育特色传统学校,加强体育部门的业务指导,并结合学校体育特色,每年组织开展班、校之间的体育竞赛,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2、整合体育资源,挖掘体育师资潜力,尤其是发挥体育部门的教练员资源优势,鼓励教练员到各级各类学校从事训练工作,实现教练员和学校体育教师的双向交流,加强体育部门的业务指导。

3、从实际出发,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结合全区“一校一品”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体育特色、传统学校的创建活动,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积极承担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推动学校体育发展中、发现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的作用。

4、合理使用好体教结合“使用基金”,加强对校长、带队训练教师以及一些优势项目奖励和普及的力度

5、积极探索初中学生升学体育考试新模式,加强体育特长生的招收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优秀体育特长生进入各级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入学、转学条件。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严格的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办法,为学生运动员完成学业创造良好条件。

6、结合学校的实际,认真做好运动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工作,为全民健身运动做出应有的服务。

(六)完善体育工作机制,努力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加强学生体育竞赛管理工作,创新体育竞赛模式,建立适合广大学生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竞赛机制,形成较完善的中小学竞赛体系。

1、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把全民健身运动和各项竞技运动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校内外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扎实抓好基层学校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工作,夯实群体体育活动和竞技运动的基础。

2、加强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管理工作,注重与区体育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改革和完善青少年竞赛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广大学生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竞赛机制,共同举办多种类型的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积极开展、参与“市——区——学校——年级——班级——小队”等多层次学生体育集体竞赛活动。

3、进一步对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特色学校、区少体校下设基地学校的指导、督促和扶持工作,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优势,真正成为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龙头。加大初中体育特色班的招生力度,为体育特长生继续培养开辟绿色通道。

4、进一步强化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对教练员、裁判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促进全区体育竞赛成绩的提高。

(七)重视教科研,提高科学管理行为

1、坚持教科研相结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紧紧围绕“课题是方向,研究是根本,活动是生命”的工作思路,围绕提高健康素质,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达成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并把科研意识和先进理念转化为操作行为,努力提高体育教科研质量。

四、措施保障

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和管理。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各项学校体育工作落到实处。积极配合教育督导室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加大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学校体育工作指标的权重,把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

2、科学规划,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实施。根据全区教育整体规划,结合学校体育发展具体实际,制订学校体育实施计划,并围绕学校体育发展目标,组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用科学理论指导具体教学实践,确保体育发展规划中各项任务的完成。

3、学校要逐年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加快学校体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步伐,满足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发展的需要。

4、各校要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教师工作条件与待遇,切实将组织、指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工作,纳入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5、切实加强对体育锻炼不断增加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力度。

第四篇: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工作三年规划

创建体育特色校活动三年规划

(2008——2011年)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健康是天大的事。四育并举,体育是保障。健康的体魄不仅是青少年当前快乐学习的保障,而且是他们长大成人之后,适应社会工作快节奏、生活强压力的基本保障。有健康才有青少年学生的未来,民族强盛才有希望。因此我校要以体育传统项目----田径为支点撬起整个学校体育的改革,形成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使大课间、体育课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有普及、有提高。“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毅力”都在活动中得到渗透,“健康第一”的宗旨更是扎根其中。为使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将体育训练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总结,定期研究我校体育训练工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训练中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体育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搞好体育器材以及体育档案的管理。使我校体育工作能够高效、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二、利用一年时间尽快改善我校体育设施、场地、器材,使之达到适应全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校运动员训练的要求。继续抓好课余训练工作,做到“三不放松”,即:思想不放松、训练不放松、时间不放松。全面推进学校田径队的健康发展,制定详实的训练计划,力争在全区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

三、学校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宗旨,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和课间操,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在使学生体质得到发展的同时,掌握更多的体育常识和技能。严格抓好学生的体育课堂常规教育,要求学生走路无声,排列成行,站立有姿。杜绝利用体育课看碟的现象,真正还体育课于学生,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让学生通过体育课获取快乐,学得知识,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加强体育科研工作,开展互帮互学,多看、多听、多学,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要求体育组教师每人每学年都要至少上交一篇论文论文、一篇案例。

四、规范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在开展小型体育竞赛的基础上,保证每学期校运会如期按计划开展,使之成为学校体育竞赛的传统特色。借助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召开,让学生了解奥运、关注奥运,通过体育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身体,活跃学校文体生活,促进学校传统项目的提高,在校内形成浓

厚的体育氛围。

五、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定期聘请专家以及先进学校的优秀教练员到校指导工作,选派优秀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及业务能力。

六、进一步加强田径队的管理与训练,引入竞争机制,制定训练制度及计划,不断地提高训练的质量。培养运动员勤学苦练,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的训练和比赛作风,树立为我校争光的雄心壮志。

七、做好高年级优秀队员的选拔工作,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运动队员,力争使输送队员的数量质量逐年提高。

八、对运动员成绩突出的,在市、区比赛中获奖的,给予大力支持的班主任予以表扬和物质奖励;对教练员在市、区比赛中获

一、

二、三等奖的,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来营造人人都来关心和支持运动队发展的氛围。

体育即生活,“健康第一”思想必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理念中去。体育心智、体育文化、体育校园、体育生活应该成为我校少年儿童生活实质和内涵的具体体现,更为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基础。我们多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在体育活动中孕育强健的身躯,用健康的体魄奋发图强,成就未来的理想。为了学生的一生健康和幸福,让我们承担起我们应有的责任,不辜负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创建体育特色校活动三年规划

(2008——2011年)

杨村街第一小学

2008年9月

第五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

2014—2016年

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

新庄镇中心小学

2014—2016年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语言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交流的一个障碍。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和信息的载体。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基础工程,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现国家提出的新世纪 “普通话初步普及” “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市教育局语言文字委员会的规定,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中长期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校园用字规范。

为实现这个要求,现制定今后的工作计划如下: 2014年度:

1、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分管领导每半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听取语言文字工作汇报,研究语言文字工作。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中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

3、在老师中提倡说普通话,要求普通话进课堂。在语文老师中找普通话能力强的担任推普老师,力求在一年内,让学校大部分老师都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2015年度:

1、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健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络。由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各班级设立语言文字规范化监督员(班级学习委员),在校语言文字工作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学校和各班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整治与监督工作。

3、在校内设置宣传标语牌及宣传橱窗,在学校教室、走廊、校园等公共场所设“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对校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开展多层次的普通话演讲、朗诵、书法及规范字知识竞赛,提高师生员工的语言文字水平; 9月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

4、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在教师年度考核、期中教学检查、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时,都要将普通话内容列入,使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在职教职工全部参加普通话培训,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应达到二级甲等或以上。

5、本学期的教育中心开始转向学生,在学生中开展推普活动。

6、在推普活动周,开展教师普通话活动,教师在学校任何场所,必须讲普通话,并在该周设立推普日,全体教师在会议室进行经验交流。组织开展 “规范化汉字周”,学校所有制度、公示牌,一律使用规范化汉字,教师批改作业的用字要规范。

2016年度:

1、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建立校规范用字检查审核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校语言文字工作组负责对校园文化及需展出的文字作品的报审,每学期对教师教案、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对学生的作业、答卷、通知等进行不定期检查,杜绝出现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和繁体字。对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在教学、工作和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将结果向全校通报。

3、对教师、学生进行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培训、教育,学校设立广播站,课余时间由普通话优秀的同学或老师对全体同学进行广播,借此推广普通话。

4、在学生中,加强普通话的学习,培训推普委员,各班每周设立推普日,该日学生必须监督、检查讲普通话情况。

5、推普活动周举行 “说普通话,做文明人。”在校园内掀起学普通话用普通话的热潮。

6、举行钢笔字书法比赛,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力争成为榆树市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

上一篇:学校各科计划封面下一篇:小学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