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关爱学生事例

2022-07-06

第一篇:教师关爱学生事例

关爱留守儿童具体事例

为了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离“爱”,童志梅老师献出了慈母般的关爱,她班的留守儿童刘瑞同学,学习成绩优秀,就是性格孤僻,不善言语,不爱说笑,上课总是低头,不举手,不发言,针对孩子的状况,童志梅老师进行了家访,得知刘瑞和弟弟跟姥姥、姥爷一起生活,每天除了完成作业外还要哄弟弟,帮姥姥、姥爷干家务,小小的年纪本该享受爱的时刻,却过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怎么不让她孤单呢?为了使她快乐起来阳光起来,课余童老师只要有空就找她谈心,帮她排忧解难,课堂上多提问她,多表扬她,渐渐地,她的头抬起来了,上课举手发言了。后来一次偶然的事件使她彻底改变了,那天她发高烧,童老师知道后便要带她上医院,她说已吃过药。为了缓解她的疼痛,课间童老师督促她喝开水,并且安慰她,称赞她是个坚强的孩子,由于童老师的影响,全班同学都围绕在她身旁关心她,第二天她的烧退了,脸上露出了笑容,童老师深深地知道:这微笑是用真诚的爱心换来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有精诚所至,才能金石为开。大王小学2012.6

第二篇:关爱后进生典型事例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爱后进生典型事例

一个教师是否真正“转轨”,是否真正热爱学生,关键是看他是否真正偏爱、关心“后进生”。班主任是“传道”、“育人”之师,然而转化差生,副班主任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俄罗斯有一名言: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就我们班而言,王涛、花诗平,陆宇鹏等同学比较懒惰,上课经常走神,羞于表现自己。教学过程中我耐心面对,给他们足够思考的时间。这正是考验一名人民教师是否有爱心、童心的时候。我粗浅地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以“爱心”开启心扉,唤起信心。 教师的态度对后进生心理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他们,我想法设法保护其自尊心,给差生以浓厚的师爱,既爱而显亲,又亲而取信,使他们树立起自尊、自重、自强、自爱的信心。对他们的教育,少一点指责讽刺,多一点关心理解、爱护和帮助。王涛家庭特殊,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经常不做家庭作业。我鼓励他上课积极发言,多说话,多与同桌讨论。一段时间后,他明显地开朗了,这次期中测试居然及格了!

(二)引导后进生,正确评价自我,扬起理想的风帆。

许多差生,由于成绩差在班里被老师批评、谴责;被同学卑视、看不起,因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更是自我贬低,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小心培养,发现他们有了一点点进步,就 1

要先于其它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信心。他们的闪光点需及时捕捉,否则,有可能稍纵即逝,或被众多的好人好事淹没不被重视。我班花诗平妈妈精神失常,家中无人细心照料,衣服总是脏兮兮,还有一股异味,学生离他远远的。但他读书很好听,在夸张地表扬之后,我鼓励他学着洗衣服,平时讲究卫生,一星期至少换一次干净的衣服。他愉快的接受了。

(三)借助榜样的力量,使之得到上进的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身边各方面都有优秀的同学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但对于后进生榜样的选择要适当,层次不宜太高,否则,会使他们感到高不可攀,丧失信心。我在班上成立了七个师徒结对小组,小老师都是由后进生的同桌担任,每人一本默写本,每天负责督促学习,帮助辅导。师傅比教法,徒弟比进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反复抓,抓反复,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

因为后进生的进步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往往是迂回曲折的,学生在进步途中出现反复时,教师绝不能气馁,而应该查明原因,抓反复,反复抓,随时注意观察他们的表现,体察他们的内心活动,善于从微小的变化中发现亮点,不失时机地给以扶植、帮助,引导他们向阻碍进步的不良习惯和意志薄弱的心理作斗争,在他们身上播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转化后进生,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用心,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犹

如阵阵春风吹拂学生的心田,又像滴滴细雨滋润孩子的心灵,后进生的精彩转化一定会如期实现!

大丰市第八小学五(2)班副班主任:杨美云

2012年5月29日

第三篇:三(1)班关爱学困生典型事例

摘要:老师的眼里应没有差学生,对待“学困生”要以鼓励为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学困生更需要理解,更需要爱,用爱心营造氛围,让学困生自尊上进;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重新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是个令人头痛的词汇,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了成倍的负担,但又给班主任带来了研究不完的课题,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和行为习惯上的表现较差,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少强调客观因素,多从教师自身查找原因,心中始终要有这样的理念:在关注全体,关注优等生的同时,更要关心学困生,诚心走进学困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只要我们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关注,关心他们,并且利用班级的整体力量,对他们实行思想教育、跟踪、督促、辅导,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困生一定会取得阶段性的、不同程度的进步。对于那些学生,无论他们如何的学习差,如何的品行不良,我们都尽量用爱心感化和引导他们,不期望他们成才,但却渴求他们可以成人。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差或思想品质差,绝大多数不在在智力水平上,而是在非智力的心理素质上。老师的眼里应没有差学生,因此对于这些学生,不能用指责歧视的口气批评他们,而应该注意跟他们进行情感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诲。然后在学习上耐心辅导,以鼓励为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用亲切

的话语,和蔼可亲的笑容使他们感受到愉快,乐意跟你沟通。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困生”也是自己的学生,人是需要尊重的,教师要学生尊重,反之,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困生”,不要冷落任何一位“学困生”。我们要走近“学困生”,要让他们真正地接受你、信服你。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用心去听老师讲的道理,才会用脑去思考,我们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他们。我们要让“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热情关心,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从而鼓起学习的风帆。

基本情况:

朱嘉续:男,三(1)班学生 。看上去非常老实,其实是个特别懒惰的孩子。自控能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有时老师提问题,他都不知提什么问题。作业也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各科老师都要找他要作业。

(一)问题简述

该生爸爸在外上班,妈妈在做生意,对其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生活起居一般都是爷爷、奶奶在家照顾。 1.性格分析

该生性格外向,在班级中,他缺乏责任感,每次到他值日,他总会逃之夭夭;课堂上,常常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 2.学习状态

每天老师留的作业他经常没完成。偶尔做了也是准确率不高,而且很多题都空着,说明他上课听课的效果并不好,而且由于家庭成员没有时间辅导他,因此,作业完成的质量并不是很好。

(二)形成原因分析

该生的性格,我想和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在他需要爸爸妈妈照顾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和生意上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来辅导该生的学习,也不能给他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三)症结所在

要想提高该生的学习成绩,使他融入到班集体中,首先要改变他封闭的心理状态。通过对该生的家庭背景和课堂内外的表现进行的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要想改善该生的状况,必须以沟通为主,激发自信、培养交流能力,实现内化提升和能力潜移,树立学习信心。

(四)干预方案

根据该生课内外的表现以及其性格特点,我制定转化方案如下:

1.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加强与其进行情感沟通,理解关爱,赢得其信任。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对他们以鼓励,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温暖,才能点燃他们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2.本学期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给其平等地参与合作竞争的权利。让学困生感到教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他们就会在爱的感召下体会自我价值与能力,为不辜负老师与同学们对他的热望,加倍努力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五)方案的实施情况 1.主动给予帮助

经常主动走近他与他交流。在课后他见到我了会主动地点头微笑,对于他不负责任,我就经常盯着他,只要一有进步,就在班上表扬他。

2 .家校互联,双管齐下

跟家长谈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为家长提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如对孩子提出较高的希望,让孩子有必须努力学习的意识。

(六)转化效果

课上他学会了先思考再举手。课后,有不懂的问题,他也虚心的向他的好朋友请教。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以前考试都是五六十分,现在考试,他基本能达到七十多。

经过这段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不断实践和总结,我有很多感受。“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又持久的工程,这半年里,我一直在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老师是关键。在班级中,“学困生”属于弱势群体,往往成为被老师和同学“遗忘的角落”,因此,他们大都存在自卑心理,甚

至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教师要积极主动的与他们进行情感沟通,得到他们的信任。我的工作只不过是开了头儿,要想更加彻底的转变他们,还需要继续深入的开展工作。所以就我看来,针对学困生需要做到:

一、尊重学困生的人格,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虽然学困生的某些行为在班里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老师们常把学困生当成坏学生,说他们是“朽木不可雕”,这样严重的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当他们自尊心受到某种伤害时,往往会出现对立情绪,不听管教,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这些种种表现,根本在于他们缺乏理解,缺少温暖,心里压抑,因此,在转化学困生时,教师光采用批评和处分是不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歧视;不冷嘲热讽;不变向体罚。

.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学困生更需要理解,更需要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对于学困生要特别热情,特别耐心,有特别强的责任感。学困生有自尊,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同学的认可。教师要用“爱”温暖学困生的心扉,树立信心,力求上进。有一次我上数学课时,有一位学生在抄写其他科作业,我情急之下把这位学生的作业本撕了。事后我觉得这样做太冲动了,立即去买了一本新的作业本,第二天上课时送到这位学生面前,并向全班同学做了检讨,同时希望学生上任何课都要认真专心听课,这位学生当场流下眼泪,主动检讨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保证今后要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后来,这位学生

在思想上,在学习上都有很大的进步,班级里的学习风气也大有好转。可见,对学困生越关心,师生关系越密切,学困生越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转化工作的效果就会越好。

二. 转化学困生还要与家长密切配合,沟通信息。

只有通过这种信息的交换,才能真正、全面地了解一个学生,才能对一个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我教过的296班一位男生,他的年龄比同班同学大2岁,平时不大爱说话,学习成绩不好。我电话邀请了其家长,从与其父亲谈话中得知他家生活非常困难,他母亲因贫困抛弃了他们,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爷爷和患有脑瘫的妹妹,以前因为没钱上学而休过一年的学,他以前学习不错。他知道家里生活困难,不想上学,是他父亲硬逼着他上学读书。他怕读不好,浪费了交学费的钱,所以经常说不去上学了。了解情况后,我就和家长配合,共同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他信心,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多找他谈心,鼓励他,并给他补缺补漏。终于,他甩掉了思想包袱,性格也开朗多了,各方面的活动都积极参加,学习成绩也有较大的进步。

三、用爱心感化,消除逆反心理

由于学习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的差异等特点,老师应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用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情感,把爱心多倾注在学困生身上,做到感情上亲近、兴趣上引导、学习上启发、生活上关心。课堂教学中多给他们回答问题、扮演角色的机会;课外多与他们交谈、谈心。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时,用谈心、交换意见、鼓励改

正的方式取代批评的做法,他们会在心里升起新的希望,轻松地投入学习。在学习上关心他们,在生活上也要关爱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老师这样爱自己,我要用功读书,我要用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爱,学生心灵的距离才会与我们拉近。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种爱不是无目的地“偏爱”,而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时时刻刻地在关心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但是有些老师没有真正地体会到这点,他们对后进生常常恶语相对,冷眼相待,或者是对他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久而久之,促使后进生形成了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心理,他们厌学逃学,甚至与老师作对。产生这种局面是与老师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的。他们最怕也是最恨别人批评他,歧视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喋喋不休地批评和数落他,学生不但不会体会到我们对他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是老师在 “整”他,激发他的逆反心理。因此老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充满激情,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心“学困生”。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经常与他们接触,多参加他们开展的一些活动,找其谈心,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寄予的厚望,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责任。

四、帮助学困生重塑学习的自信心。

许多“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在心里有自卑感,作为老师,重要的是让这些“学困生”重拾自信,树立信心。学困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制力和约束力,想甩掉“学困生”的帽子,将学习成绩搞上去,但常感到力不从心,失败过多更缺乏自信。鉴于他们长期以来心里处于被压抑状态,老师需要不断地向他们传递“你有能力”、“你能取

得进步”等信息,要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的每一点滴进步,鼓励他们每一个人细微的成功之处,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利用他们的优点促使其他方面进步发展,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切忌“太差了”、“真笨”之类丧失信心的话语。当他犯错误时,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改正。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股强烈的胜利欲望,都希望得别人的肯定或认可。有时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往往能激励其奋发向上,甚至改变他的一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对问题较敏感,所以适当的赞许或鼓励对他们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学困生”的作业差错率往往很高,所以我在批改作业时,不是一看到答案不对就打×,而是分析其思考的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合情,指出对的部分,划出错的地方,待其订正后,再给予评分。如果订正对了,还可以打优给予鼓励,让“学困生”感到努力不断见效,拼搏就会成功,增加“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工作实践,使我也更加认识了“学困生”的含义——每个学生都是学困生,因为他们都各自有不够标准的地方;同时每个学生都

是好学生,因为他们都有自身闪光的地方。所以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更加艰巨而重要。除了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还要有恒心。总而言之,后进生不是不可转化的,只要他们自尊心还在,上进心犹存;只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富有耐心,倾注全部的爱心并施以适当的教育方法,后进生就会转化为好学生的。但转化学困生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摸索,力求找到更好的行之有效地方法,开启学困生的心灵,并持之以恒,帮助学困生转化。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情况谈了一下体会,也上升不了什么理论高度。但不管理论的高低,我知道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学困生的转化,离不开一批人脚踏实地的工作和默默无闻的奉献。

第四篇:教师如何真正关爱学生

如何真正关爱学生,每个人也许有着不同的阐释。但有一句话,曾经震撼了许多教师的心灵:请把学生当人看。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做人的快乐。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而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是为了分数而生存,而应该是学习为他们更好的生存服务

对学生来说爱是阳光,给好的学生关心和鼓励,可以促使其上进。其实,差的学生更需要关爱,很多孩子在家里缺乏完整的父爱、母爱,导致了各种性格缺陷。给他帮助和爱甚至能改变一生的命运。所以说,我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却很有价值和意义。

首先,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

其次,要善于尊重信任学生。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似的沙粒;绿叶如云,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老师面前,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我们有责任了解学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再次,要善于理解宽容学生。何谓宽容?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我还想说,宽容就是平等,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宽容就是理解,学会了理解,你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试着去理解学生吧!正像赞科夫所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时候,这样的理解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光火;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辩解顶撞而发怒;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幼稚无知而生气。你只要想想:学生还只是个孩子呢!你只要想想,我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呢!你的心就平了,气就顺了,你就能够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忘擦黑板了,我会说:“该我值日了吗?以后可得事先通知我,以免耽误上课。”值日生低下了头,为自己的失职难过。学生忘带作业了,我会不经意地问一声:“早饭吃了吗?”学生一愣,继而会心一笑,他明白了作业是不应该忘记的。讲台上,我讲兴正浓,讲台下,一学生睡意正酣,我摸摸他的头;“不舒服吗?”他摇摇头。“那是老师的催眠曲唱得太棒了!”我幽了自己一默。他含羞红了脸,睁大了眼,挺直了腰。是啊,他们还只是孩子。孩子怎能不忘事,孩子怎能不贪睡?作为从孩子走过来的大人,作为教师,你不能对孩子的错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你也不必为学生的过错大动肝火小题大作。善于爱的教师会小心翼翼,“拐弯抹角”地去启发、去教育。这样,学生即便做错了事,也不必提心吊胆等着挨批;就算挨了批,感受到的却仍然是教师深切的爱。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第五篇: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关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世界上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神圣的、不计回报的爱。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关爱学生呢?

第一,了解和信任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如果教师不了解和信任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也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为了教书育人,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 各种人和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只有全面了解和信任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往往会把自己的苦恼、心事和秘密隐藏起来,不愿意对家长或老师说,只是遇到自己无法解释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找人诉说、 请教和指点。因此,一位好的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内心世界的苦恼与忧愁。这样,教师才会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学生。

第三,关爱每一名学生。教师教书育人,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从心里充满对每一名学生的爱。尽管有的学生有毛病甚至有越轨行为,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始终如一。

上一篇:精神进课堂的方案下一篇:教师跟岗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