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论说作文

2022-07-25

第一篇:有容乃大论说作文

有容,德乃大 (小组作文)

主题:宽容

小组成员:沈恩霆

王瑞

肖妹桃

陈清卉

名人名言

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李白《与韩荆州书》  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 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 曹植《当欲游南山行》

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冯梦龙《醒世恒言》

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安德鲁·马修斯

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善棋道人《绝句》 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刘向《新序·节士》  气馁者自画,量狭者易盈。── 朱之瑜《朱舜水集·恭敏》  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 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 吴承恩《西游记》

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 西德尼·史密斯

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俄罗斯)斯宾诺莎

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日宣

 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普希金

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

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怒。──马克吐温

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 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名人事件 正面:

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 林肯在竞选总统前夕,他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自己是个鞋匠的儿子。” 林肯十分谦和地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记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好。” 参议院陷入了一片沉默。他转过头来对那个傲慢的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我的父亲学会了做鞋子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他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的帮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说到这里,所有的嘲笑化作了真诚的掌声。有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 “我们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这就是林肯总统消灭政敌的方法,将敌人变成朋友。他,两度被选为美国总统。

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长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年轻时,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分帐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气,鲍叔牙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因为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后来,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出面制止别人的耻笑,说管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赡养。管仲听了这些话,十分感动,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生死之交。

反面:

 周宣王时出现“厌弧箕菔,几亡周国”的童谣。下大夫左儒已经找出卖山桑木弓的妇人,也已经将妇人处死弃市,但是周宣王的心中却仍时时担心王朝还是会败亡在什么东西的手上。他想起几年前曾经令大夫杜伯搜寻山桑木弓、箕草箭袋的误国女子,却许久没有消息,便在早朝上提了出来。周宣王森然说道:“杜伯!我记得几年前曾经下令于你,要你找出厌弧箕菔的妖女,为何许久不曾来报?” 那大夫杜伯是个军人出身的官员,个性耿直粗豪,说起话来更是直来直往。“自从那卖山桑木弓的山民妇女伏诛以后,臣以为童谣已经应验,妖孽已除,便不再前往扰民。” 周宣王闻言大怒,大声说道:“扰民?那你是指我的命令吵扰了老百姓了,是吗?你这样怠忽王命,分明是有违职守,我今天便是斩了你,也不算冤枉了你!” 杜伯听见宣王这样说话,心中自命必死,于是忍不住大声说道:“是不是扰民,天下人看得清清楚楚,圣人有言,杀一无罪者不祥。那童谣本是市井谣言,可笑我满朝文武莫名其妙,将它当成天仙妙语,我王更因此杀害那无辜的山民妇人。我不愿再行生事,就是不想再伤了无辜之人!” 此时,有人朗声说道:“杜伯虽然言语多有不逊,罪行却不至于死!” 众大臣纷纷转过头去,看见那人正是杜伯的知交好友——下大夫左儒。 结果周宣王还是错杀了杜伯,怒杀了左儒,几年后终被杜伯索命而亡。

 一次,慈禧太后与一位大臣下棋,那个大臣无意中说了一句:“我吃太后的马。”太后勃然大怒:“你吃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个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

 两个世纪前的某一天,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他刚发明了蒸汽机铁甲战船,正兴致勃勃地向拿破仑建议,用之取代当时法国的木制舰船。毫无疑问,蒸汽机铁甲战船比木制战船要先进得多,威力也不可同日而语。眼看拿破仑就要被富尔顿说动,准备采纳富尔顿的建议时,拿破仑脸色陡变,两眼放射出难以抑制的怒火,眼睛直逼向富尔顿。合作告吹了,而莫名其妙的富尔顿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他失败的原因完全在于他毫不在意地顺口恭维了拿破仑一句:“伟大的陛下,您将成为世界上真正最高大的人!”在这里,富尔顿想表达的是“高贵”、“崇高”的意思,但他一不留神把法语的“高贵”、“崇高”一词说成了“高大”,恰恰富尔顿自己身材高大,这一下正好击中了拿破仑最自卑、最害怕被别人嘲笑的生理短处——个子很矮。拿破仑又自卑又嫉恨,他对高个子的富尔顿咆哮道:“滚吧!先生!我不认为你是个骗子,但认为你是十足的蠢货!”这之后,富尔顿的发明专利被英国购买,自此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确立了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法国却远远落在了后面。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末,爱因斯坦在建议美国总统罗斯福迅速研制原子弹的信里,才又一次重提旧事:“总统先生,如果1803年拿破仑接受了你们的富尔顿关于建造蒸汽机军舰的建议,今天的世界格局将不会是这样!” 拿破仑仅仅因为容忍不了别人无意间使用的“高大”一词,就拒绝了一项伟大的发明,也失去了一个称霸世界的绝好机会。因为他心胸狭窄,所以他失去了一个时代。

有容,德乃大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能够照亮人内心的光芒,是一种美好的修养,是海纳百川的大度,它能让我们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锱铢必较。福克斯特曾说:“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可见,宽容能换来和气和礼让,能让人与人之间更为互相理解。

古人云:“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我们会收获更多朋友,更多真挚的友谊。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年轻时,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分帐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气,鲍叔牙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因为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 后来,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出面制止别人的耻笑,说管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赡养。管仲听了这些话,十分感动,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生死之交。

林肯曾被参议员羞辱,说他是鞋匠的儿子,身份卑贱,但他却谦和回应,使所有的嘲笑化作了真诚的掌声。有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 “我们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这就是林肯总统消灭政敌的方法,将敌人变成朋友。他,两度被选为美国总统。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心胸狭隘者能成就大事。古人曾说:“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心胸狭隘的人往往会因为不能宽容而失去很多。

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刚发明了蒸汽机铁甲战船,他兴致勃勃地向拿破仑建议,用之取代当时法国的木制舰船。毫无疑问,蒸汽机铁甲战船比木制战船要先进得多,威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拿破仑却十分愤怒地宣告合作告吹。而他失败的原因却完全在于他毫不在意地顺口恭维了拿破仑一句:“伟大的陛下,您将成为世界上真正最高大的人!”在这里,富尔顿想表达的是“高贵”、“崇高”的意思,但他一不留神把法语的“高贵”、“崇高”一词说成了“高大”,恰恰富尔顿自己身材高大,这一下正好击中了拿破仑最自卑、最害怕被别人嘲笑的生理短处——个子很矮。拿破仑又自卑又嫉恨,他对高个子的富尔顿咆哮道:“滚吧!先生!我不认为你是个骗子,但认为你是十足的蠢货!”这之后,富尔顿的发明专利被英国购买,自此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确立了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法国却远远落在了后面。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末,爱因斯坦在建议美国总统罗斯福迅速研制原子弹的信里,才又一次重提旧事:“总统先生,如果1803年拿破仑接受了富尔顿关于建造蒸汽机军舰的建议,今天的世界格局将不会是这样!” 拿破仑仅仅因为容忍不了别人无意间使用的“高大”一词,就拒绝了一项伟大的发明,也失去了一个称霸世界的绝好机会。因为他心胸狭窄,所以他失去了一个时代。这正如普希金所说的“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莎士比亚曾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不宽容他人的人,也不会得到他人的谅解,最终也得不到好下场。周宣王时出现“厌弧箕菔,几亡周国”的童谣。下大夫左儒已经找出卖山桑木弓的妇人,也已经将妇人处死弃市,但是周宣王的心中却仍时时担心。他想起几年前曾经令大夫杜伯搜寻山桑木弓、箕草箭袋的误国女子,却许久没有消息,便在早朝上提了出来。周宣王森然说道:“杜伯!我记得几年前曾经下令于你,要你找出厌弧箕菔的妖女,为何许久不曾来报?” 那大夫杜伯直言道:“自从那卖山桑木弓的山民妇女伏诛以后,臣以为童谣已经应验,妖孽已除,便不再前往扰民。” 周宣王闻言大怒,大声说道:“扰民?那你是指我的命令吵扰了老百姓了,是吗?你这样怠忽王命,分明是有违职守,我今天便是斩了你,也不算冤枉了你!” 杜伯忍不住大声说道:“是不是扰民,天下人看得清清楚楚,圣人有言,杀一无罪者不祥。那童谣本是市井谣言,可笑我满朝文武莫名其妙,将它当成天仙妙语,我王更因此杀害那无辜的山民妇人。我不愿再行生事,就是不想再伤了无辜之人!” 此时,有人朗声说道:“杜伯虽然言语多有不逊,罪行却不至于死!” 众大臣纷纷转过头去,看见那人正是杜伯的知交好友——下大夫左儒。 结果周宣王还是错杀了杜伯,怒杀了左儒,几年后终被杜伯索命而亡。

可见,狭隘不止是不给他人宽恕,也是对自己的折磨。况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西德尼·史密斯曾说: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 当用宽容去面对愤怒的事时,或许也是给自己一个释放。

“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我们应该让宽容从一种选择,变为一种生活态度,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这就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

第二篇: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800字有容乃大

文秘助手()之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800字:有容乃大

我喜欢林则徐的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容纳百川,成就了浩瀚的大海;容纳无数天体,成就了无边的宇宙。自然界如此,人心也如此。中国古代有句俗话,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是做大事的人,必须有大量。

我喜欢蔺相如,不仅仅因为他敢于在威风如虎的秦王面前仗义执言,捍卫了赵国的利益;更是因为他为了国家的大局,在廉颇宣恶言“我见相如必辱之”之后,不与廉颇争列:每朝时,常称病;甚至走路碰到了廉颇,也“引车避匿”。而当廉颇得知蔺相如这样做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真相的时候,羞愧难当,亲自登门,负荆请罪。留下了一段流芳千古的美谈——将相和。

我不喜欢舞台上的白脸曹操,所以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急切地盼望他打败仗,快快垮台。然而,事与愿违,曹操不但没有垮台,反而实力越来越强,这是为什么?现在我明白了,他胜在了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张绣曾经杀了他的长子,可以说是有刻骨仇恨,但最终却成了他阵前的猛将;陈琳当年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他的八辈祖宗,等于掘了他家的祖坟,可是最终却成了他帐下的谋士。有这样的容人的气度,事业哪能不成。

我替周郎惋惜,如果他不纠结于“既生瑜,何生亮”,而把诸葛亮的智慧当做自己的智慧来欣赏,把诸葛亮的成功当做自己的胜利庆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人物也许就不会英年早逝。

由古人的故事,我想到了同学关系。我们天天生活学习在一方空间里,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眼的人,不顺心的事。但是只要我们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同学之间就能和谐快乐。包容了别人,你内心的空间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神奇地扩大。包容越多,你的胸怀就越宽广,你的人生价值就会越大。

还记得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来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真是高瞻远瞩!今天他将以国家主席的身份踏上美国的国土,两个大国的元首将进行“不扎领带”的会晤。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曾经敌对的大国都能实现互相包容,我们同学之间,还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

第三篇:MBA语文作文-论说文

2013年管理类联考论说文真题及解析(2013-01-05 19:55:14)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专业硕士考前辅导——写作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上世纪中叶,美国的波音与麦道两家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民用飞机的市场,欧洲的飞机制造商深感忧虑。虽然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但还是争取了合作的途径,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决定共同研制大型宽体飞机,于是“空中客车”便应运而生。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于1997年一致决定组成新的波音公司,以此抗衡来自欧洲的挑战。

今年的考题难度不大,与往年真题类似的是,命题者在审题上没有给考生设置什么障碍,无论考生写论说文的水平如何,都能很快入题。有的考生写的主题是“穷则变、变则通”,虽然没有契合材料所暗示的“合作”主题,但只要结合材料作分析,能自圆其说,也不至于得低分。但必须指出的是,材料写了两个竞争导致合作的案例(欧洲飞机制造商与波音竞争的结果是导致了空中客车公司的成立;波音与空中客车公司竞争的结果是导致了波音兼并麦道),如果只写竞争的重要性,偏题就比较明显了。

今年的主题契合了系统班曾经讲过的一道题目: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来得及品出鲜鱼的肉香,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忍饥挨饿,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远处那片蔚蓝色的大海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用完了,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世。

生活中有类似故事里人事的现象吗?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此外,在系统学习阶段以及冲刺阶段,我曾多次强调09年10月真题写“团结合作”这个主题,最好模拟写一下,很可能会再次考到;在冲刺阶段的串讲讲义里面还专门给出了“团结合作”为主题的范文,其中的不少语句可以直接运用到这次考试中来。如果认真研读过这些材料,相信同学们拿到考题应该感到胸有成竹。

以下,再结合这个题目,做一些具体分析,给出一些论证角度。这些角度的每一个要点,考生未必需要面面俱到,只要从这些角度思考问题,结合材料作分析了,作文就会比较成功。其实这些思考的角度,正是串讲阶段所强调的“成本—效益”分析。

立论:生存需要结伴,发展需要合作

为什么发展需要合作?

1. 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分工、精力的有限性、优势特长

2. 合作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可以使各项成本下降,这既是企业的效益,也是社会的效益; 3.

合作将导致竞争的秩序化:竞争固然好,但是生存的法则除了“优胜劣汰”之外,还有 “适者生存”,生存才是目的,竞争只是方法;

4.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局部利益服从于全局利益,所以需要建立共赢的格局。 5. 引申:个人的发展(优势特长、精力有限„„) 欧洲一体化

不合作的坏处:

1. 资源的分散使用导致企业、社会成本虚高 2. 重复投资 3. 缺少核心竞争力 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5. 竞争的着眼点是自身的优化,而社会资源的优化只是附属品,不是根本目的。

如何合作

1. 长远的眼光:放弃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

2. 宽广的胸襟:对于不同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接纳 3. 分享的心态:共同进步,实现双赢 4. 学习的胸怀:空杯心态

5. 正确理解企业的真正目标:盈利,而非战胜竞争对手

全面的考虑A:新的理念:竞合

1. “竞合”的主要精神,在于共同创造价值。

2. 企业的真正目标,是追求本身的盈利,击败竞争对手只不过是手段,因此企业要以“利润”而非“胜利”为荣。

3. 通过同业合作,可吸引更多数量的顾客,能令整个行业人人受惠,这才是皆大欢喜的双赢策略。 4. 市场竞争中,除了同行还有外行,因此“竞合”还有一个功能,是与其他竞争对手制造声势,防止新的竞争对手加入。

全面的考虑B:向现实引申:中国应该怎样做?

1. 整合兼并,优势互补:整合国内力量,让同行业厂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善长的坚决砍掉,这样我们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参与国际竞争。

2.

国际联盟,取长补短: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并不是想消灭中国企业,而是看中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 如果我们明确了他们的目标,那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选择:走战略联盟的道路,与国外企业进行资金联盟、技术联盟、或者市场联盟,共同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

进一步的思考:一味提倡企业合作也会带来问题

1. 市场调节的结果是从竞争走向垄断,是大量的弱者被淘汰,是强者凭借其技术、资源、信息和组织权力掠夺弱者。

2. 企业巨头的兼并会带来垄断力量的增长,使企业可以滥用垄断地位索取高价,这是社会代价。 3. 那么究竟如何权衡呢?只能用政府的看得见的手加以调控,即只能用管制的办法来反对垄断者滥用垄断地位。

2012年1月MBA管理类联考大作文解析(2012-01-09 13:30:19)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专业硕士考前辅导——写作

57. 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在《十力语要》(卷一)中说:“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之逐臭之夫,莫名所以,曾无一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个人无牢固与永久不改职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一途,到其余千途万途,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

要说今年的论说文考题,真可谓又创命题水平的新低。

专业硕士的学习本来就重实践,你在选拔中不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却去讲什么“中国学人死症”,不是舍本逐末吗?有多少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话题值得去选,偏偏搞了一个科学硕士更应该关注的“学人”的问题。

再说,以这段半文半白的语言作为题干,命题者是预设所有考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文言功底吗?这样的预设是大纲曾经给出来的吗?试想一个人,就是不懂文言文,他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硕士了吗?有些理科生,他们的文言功底可能早就还给了中学老师。这样的门槛,有不公平之嫌。不要争辩说一名好的管理者必定是哲学家,必定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学素养——请这样说的人拿着这个题干找德鲁克、乔布斯看看去。

再再说,熊先生当年所言,是否以偏概全?是否囿于其当时所处时代?即便对现实有指导作用,其分析是否可取?是否可信?能否反驳?——显然,面对这样一个题干,稍有考场作文常识的人都不会也不敢去反驳之。考了半天批判性思维,跋山涉水经过了逻辑和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洗礼,命题人在大作文这儿告诉你:还是得按照上面的、权威的意思说。恶心吧?

恶心也得写。还得认为熊先生说得太精辟了,太一语中的了,太发人深省了;这话说了半个多世纪了到现在这种现象还变本加厉了,这真是„„太不能说明社会主义优越性了(后半句就算了)。

看到有不少同学写了“坚持”、“不跟风”等等,不错,都可以。不过我还是觉得,扣题最准确的立意,得写“学人”如何。考虑到大部分人都不这么写,法不责众,也就罢了。

熊先生这段文字有一个中心:“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气”;两个基本点:遇事无从深入、非主流尽皆荒废。后两者是前者的不良后果。所以你只需要做痛心疾首状,表示两个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啊„„就这样,这就是评论。

你也可以做深沉思索状,后果那么不好,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呢?要求大家都去学习冷门,这个就如同柏阿姨强迫路人捐款一元那样无耻和无聊。干脆,还是说大家要沿着自己的兴趣去钻研、深入探讨,不要对于社会潮流趋之若鹜„„

估计你这样写也不能真的说服自己,不然考MBA干嘛?下午干脆就不要来了。命题者不过是很暧昧地向我们抛了个古装的(文言的)媚眼儿,我们就只好顺从地分裂了。

又及:

此文的写作,可以参考我在2012年1月3日凌晨一点在博客中发的、模考班要求大家考前务必要看的四篇文章之一,文章如下:

想成大才,就剪掉不必要的枝桠

我们有越多爱好,我们就要越发当心,因为每一个爱好,都可能使得我们成长的机会下降,我们必须自己学会修剪自己的枝桠。广度和深度的探讨,你赞成“博大”,还是“精深”?

我有个同事,很聪明,多才,爱好广泛,动手能力强,精力很充沛,性格也很随和,各方面都很讨上司和同事的喜欢。但他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凡事都做不彻底。他承诺的东西,往往需要你不停追,如果不追,99.9%会被他忘掉。如果谁的韧劲比较强,盯得比较彻底,就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如果没追的,或者追得不彻底的,肯定会一无所获。如果去仔细统计他所承诺和跟进的事情,其实成功率相当低,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类似的人,很多公司都有。往往还很讨老板喜欢。但他真的有价值吗?我的答案是:No!在我眼里,这种人是花瓶,是盆景,虽赏心悦目,但不能大用。

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能分辨主副业的人。在工作之外,多才多艺,是一种资源,生活可能会丰富多彩。但在工作中,分不清主次,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公司而言,却绝对是一种灾难。你会发现,他有效率而无效果,有行动而无结果,有眼花缭乱的过程,却没有可以立足并立身的成绩。其实这对他自己而言,也是一种灾难。

借用不太恰当的比喻。这种人,像孙悟空,猛一看,很有本事,但行事没有明确目标,或者无突出的主业,其结果,就会为了几个没有多少价值的蟠桃,搅和坏一堆事情。其所本身所具备的能力所贡献出来的东西,对于一个公司或者组织而言,大多是负面的。其产生的价值,远比不上一个方向清晰,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甚至有点迂的唐僧——他只锁定一件事情,但却做得很成功。

在公司,这种人还会变成一种坏榜样。因为其多才,所以很多人羡慕,如果连公司的管理者也分不清此中轻重,喜欢和偏爱他的话,必然会产生示范作用。而那些刚踏入职场的新人,本身就有很多不切合实际的梦想,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工作观。在他的工作能力还没有形成前,会有很多的可能性,在众多的可能性里,不选中自己的主方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什么也干,什么也插上一杆子,所有自己感兴趣的都平均用力,其结果,必然是样样平常,样样稀松。一个样样稀松的人,在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职场里,注定就会变成泡沫和浮云。

一个人,犹如一棵树。在它刚刚发芽的时候,它有很多叶子,比之于人,我们觉得他有生命力;在慢慢长到我们看见的时候,开始抽枝,会有很多个枝桠长出来,这也可以视为多才多艺。但接下来,如果要让它成长的话,必需开始分主干,要有主次,如果不把主干之外的枝桠剪掉,它就会向各方面平均用力。这样长成的树,就没有什么价值。小小的时候,还可搏个可爱,人们可以拿去当盆景欣赏。如果长大的话,肯定只能当柴烧。

如果树是被动的话,那么,我们人就是主动的,我们必须自己学会修剪自己的枝桠。我们有越多爱好,我们就要越发当心,因为每一个爱好,都可能使得我们成长的机会下降。如果我们想让自己成长,我们就得忍痛剪掉可能会分散自己主业和主力发展方向的爱好。更危险的,是那些成绩非常接近于你的主业和主方向的爱好,因为接近,所以你越发不忍砍掉。不忍,就意味着它必然会消弱你主业的成就。

一个栋梁成长过程中,所有影响到它主干发展,会吸收它主干成长营养的枝桠,都一定会被剪掉。人也一样,若要成大才,绝不能因爱好而影响主业发展。

2011年1月联考论说文解析(2011-02-12 23:05:42)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专业硕士考前辅导——写作 题干:

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如何使人才尽快地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的出现有多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公认。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

1.“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

——指出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文章当中最好有一段简略回应人才的重要性。 2.“如何使人才尽快地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是文章立意的中心点,你要围绕人才这个话题,写方法。只是,这个方法,是侧重写人才怎样才能脱颖而出,还是侧重写怎样发现提拔人才呢?需要继续看后文。 3.“人才的出现有多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

——这是提示我们,这两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是需要辨析的。因此,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篇观点分析型作文,如果你没有分析人才出现的方法,而是结合下文分析“冒尖”的重要性,也可以得到高分。

4.“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公认。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

——这两句话,前面一句是解释概念,后面一句暗示了一定的倾向性,所以需要结合起来看。前面一句的概念界定并没有否定拔尖,但是对于冒尖显然是褒奖态度,后面一句通过多少之辨进一步暗示考生我们需要冒尖的人才。可以这样考虑,为什么拔尖的多冒尖的少呢?是不是因为被提拔更容易,而想冒尖需要下的功夫更深一些?是不是因为社会没有形成鼓励冒尖的氛围(例如“枪打出头鸟”等)?是不是因为尖子不自信,或者非常低调,以至于无法形成更大的影响?是不是我们社会还缺少评价何为尖子的明确的合理的机制?„„

在拔尖人才成长过程中,人才是通过某种机制拔出来的,或评选、或推荐,不是自发的、内生的。在冒尖人才成长的过程中,自身是主体而且必须有愿意冒、敢于冒和能够冒的勇气和能力,外力是条件,要有支持冒的机制和氛围。冒尖人才的出现是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中水到渠成的结果,其中当然可以是拔的结果,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人才自身的自觉、自在和自为的行动结果。

“拔尖”与“冒尖”一字之差,体现了对人才培养的不同理解。如何让人才愿冒、敢冒、能冒出来成为“尖”,而不仅仅是被拔出来成为“尖”?如果你的文章写到了人要勤奋、写到了制度建设、写到了要自信,甚至写到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尖子(由此去联系创新、奉献、钱伟长那样的务实精神、曾懿丽那样的挺身而出的精神)„„只要是围绕“尖子的出现”这个话题,都是可以的。这篇作文的立意范围比较广泛,不太容易走题。

综上所述,如果写观点分析型作文,你可以从人与人角度写如何培养冒尖人才,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让人才自然涌现比拔尖更重要”、“既要鼓励人才涌现,也要勇于提拔人才”(这个观点实质是重点写拔尖非常重要),也可以站在人才从个人角度写如何成为冒尖人才,强调个人奋斗和主观能动性:“与其等待被发现,不如主动涌现”、“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实质是写真正的人才不怕等待被提拔)。如果你认真分析过往年考题,也许还会联想到2003年考的“相马不如赛马”那个题目。

如果写立论型作文,可以写“如何让尖子冒出来”等等,上文已经说过,不再赘述。

无论写哪一种类型的作文,有三点可以帮你锦上添花。

1.第二段最好能界定一下尖子的概念,把“尖子”的外延扩大成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各种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概念范畴大了,行文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展开论述也不易偏题。

2.行文中不要忽略拔尖和冒尖的辩证关系,无论支持什么,也不要反对另一点,倒数第二段最好也强调一下另一点也很重要。

3.最后一次串讲课提供的论据,稍加变通就可以应用上,会让你的文章更有时代感,尤其钱伟长、吴冠中的例子。本次作文暗合了“信念(希望,精神,信心)”这个人生素质。

【参考范文】

也谈“拔尖”与“冒尖”

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冒尖的少。我赞同这个观点。

钱老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这段话则是对当前人才现状的精辟分析。“拔尖”和“冒尖”二者似乎相差不大,强调的都是突出、出众的意思。但是,深入体味二者的区别,不难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不在于“尖”,而在于“尖”是如何出来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冒尖”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专家、管理学者、管理精英„„似乎我们并不缺少管理人才,但是看看我国的管理人才竞争力排行榜中的位置,不由我们对一些现象深思回味。拔尖强调外力使其成为“尖”,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结果;冒尖是指通过人才自身的努力脱颖而出,比较强调内力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年代,也是一个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管理方法更新最快的时代。若要跟上时代步伐,在各方面创造出高效率,就必须主动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挖掘创新潜力,走创新之路。

培养“冒尖”管理人才不能仅强调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培养“冒尖”管理人才关键需要有创新的思想。海尔以“日事日毕,日事日高”来激励员工,也就是今天的事今天做好,而且今天要比昨天做的好一些。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创造了一大批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员工及管理者。这是思想创新在培养“冒尖”管理人才的体现。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无疑是社会制度方面的创新和重大突破,他让我们的国家跟上了世界发展的脚步,同时在各行各业培养出许多“冒尖”人才,这是制度创新在培养人才的卓越典范。

如何培养“冒尖”管理人才,我们肩负着中华复兴的重任,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

2010年1月联考论说文(2011-02-13 00:25:00)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专业硕士考前辅导——写作 今年写的是坚持学术正直、学术真理。

很多同学围绕一个空洞的概念来写,比如“真理”。我觉得仅写真理如何重要就显得文章言之无物,如果能在开头阐释学术上坚持真理表现为什么就更好了。换句话说,要先给自己的论点下定义,具体化,例如:学术上坚持真理意味着独立的学术人格,不为权贵所利用;意味着对前人学术成就的批判性传承;意味着不慕虚荣、耐得住寂寞;意味坚持独立自由的思索和创造;意味着健全的人格和对真理执着的追求。

这样阐释之后再写,举例子比较容易,文章也就丰满了。

但是总的来说,今年作文的考题对于考生来说,审题的要求并不高,一般都能准确立意,这也符合我们之前说过的原则:命题趋势上对于审题立意不做过高要求(从08年“原则与原则上”、09年“诚信”)一般来说会让你看出来命题人的立意倾向;在文字材料的内容上有所回归,不是结合时事热点来考察,但是如果了解时事热点并且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下笔还是大有可为的;最后,发挥空间比较大,即使没有准备,也都可以或多或少写一些见解——命题并不依赖背景知识。

听过1月3日写作课的同学应该还记得,我给出的第三个考点是关于季羡林先生的。当时的ppt如下:

考点三:季羡林 立足点:坚实的根基、健全的人格

人所共知的是,季羡林先生曾经推辞“国学大师”等头衔。很多人以为,这是先生的一种自谦。事实上,从学术上说,他从来没有深入研究过国学。尽管他曾涉猎敦煌学,但那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并不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国学,但是为什么他至死也推辞不掉“国学大师”头衔呢?

其一,对真正国学大师稀缺、零落现状,备感焦虑忧切的社会情绪和心理。毫无疑问,当前,“国学”已成为一门声势极盛、趋之者众的显学。于是,诸如“读经”、“国学讲座”之类活动,蔚为大观、日渐热闹。但与这种热闹不相称的是,真正品学兼备、能被世所公认、并足以引领这一显**流的、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却显得极为凋敝、似有实无;相反,滥竽充数、装腔作势的伪大师、假大师,倒是层出不穷、时有所闻。

此种背景下,向来以学问精深、为人淳朴、品德高洁著称,并且在其学术领域无论国内国际均享有崇高声望和地位的季老,纵然国学并非其主要专业,纵然本人强烈反对,也一再被人们强赐“国学大师”的桂冠、以寄托其对大师的向往,无疑并不出人意表、难以理解。

其二,对产生、滋养国学大师的学术土壤、生态环境日趋贫瘠、恶劣状况,极为焦虑不满的社会情绪和心理。不能不承认,在季羡林先生这一辈学人中,包括国学在内的各个学术领域,大师级学者的产生率均相当之高,如近年来先后辞世的便不可胜数——像钱钟书、李慎之、张岱年、费孝通、启功、王元化等等。在这一辈学人中,大师所以能如此辈出,除了他们各自内在的优异学术禀赋之外,无疑更离不开滋养了他们坚实学术根基、健全学术人格的那个时代的总体性学术生态环境。 我们向季老学习什么?

我们除了高山仰止、自惭于季羡林这样先辈的大师风范之外,还能拿什么去告慰他们,进而薪火相传、延续他们的学术遗愿?!

季羡林先生对中国文化充满了热爱之情,甚至提出以东方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来拯救西方文化的没落,预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而忽略,正是贯通中西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铺平了他的大师之路。

自1949年到1978年,在人生精力最旺盛的二三十年间,受时代环境所影响,季羡林先生并没有太大的学术贡献,直到上世纪80年代之后,年过花甲的他又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译著和散文。

他自言散文乃学术之余的闲笔,但正是这些著作,搭建了一位研究领域偏僻的学者与大众沟通的桥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学术大师的人格风范。

季羡林先生并不是一位对现实政治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家或观察者,也不是一位敢于以生命换取真理的公共知识分子,但是他是一位有良知的学者。他不仅提出了“学术良心”的口号,而且在“文革”中对胡适、陈寅恪等先贤的批判中,他难能可贵地保持了沉默。风烛残年之时,他写下了关于“文革”的回忆录《牛棚杂忆》,不仅检讨了自己的经历,也为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记录。

季羡林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朴素,尤其是对待后学的平易近人,也成为从北大校园传到全社会的佳话。

学习季羡林先生一生中真正应该学习的东西,是我们对他最好的怀念。

第四篇:高三语文作文中的论说文(二) 高考论说文要点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中语文作文中的论说文

(二)

高考论说文要点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高中作文中的论说文

(二) 高考论说文要点

二. 教学重、难点

在这一讲我们来谈一谈高考中论说文写作的要点,也就是什么样的作文往往能获得高分的问题。

其实,高考作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作,不强调“由感而发”的主动性,而是一种“要你作”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将其视为到考场去“创作”,而应当是到考场去“展示”。展示什么?展示我们的学识,展示我们的睿智,展示我们的才华。因此,是一种相对功利的行为。古人考科举时,有的朝代也设置有“诗科”,但在应试中要看诗歌是否合乎考试的规范——比如是七言还是五言,是律诗还是古风,押哪个韵,合哪个题,等等,往往谈不上主观情感的真实流露,更写不出名篇来。《唐诗三百首》中有这样一首诗: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这是王维侍从皇帝时奉命所作的“应制诗”。开头两句,以山川定长安宫阙的方位,并借渭水、黄山点明本秦、汉形胜之地,五六两句写“帝城”的气象,结末是颂扬,也是应制诗的通例。编选者的目的也许是要让当时的考生得以揣摩借鉴。但这并不是王维诗歌中的上乘之作。还有一首诗,也和应试有关:

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是王维的好朋友,但他可没有王维那样的官运。据说这首诗本来也是为应试而作的,应当是律体。作者却只写了四句就交给考官,人家问他下半首,他说:“意尽。”估计也没有因此而讨得官当。但就文学性来讲,后者更能超凡脱俗,但却得不到“好成绩”,考场作文的意义就在其中了。

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在考试中显露出优势呢?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在被判卷老师相中呢?在这里我向不同写作程度的同学,推荐不同的策略。高考判卷时,老师们大体上根据一篇作文的立意、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来进行评价的,因此,下面的建议也基本上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

(一)基础等级(面向一般作文水平的同学): 1. 明确的中心

要求:立意扣题,中心集中且明确。

例文:豪迈的选择,潇洒的忘记(话题:铭记与忘记)

溪水一路坎坷,一路执着终不忘记最终的梦想——奔向大海。 小鹰跌跌撞撞,振翅欲飞不忘的是心中的志向——博击长空。

花儿孕育春华秋实,含苞待放不忘的是一生的执着——争妍春天。

也许我们还在忘与不忘的取舍中徘徊往复;也许我们还在忘与不忘的天平中艰难抉择。回首萧瑟处,先哲们已用他们不变的信念为我们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商鞅祖宗之法不可守,上天之命不足畏,他大胆革新变法,撑开枷锁,踏飞樊篱。他忘记了甘龙的磨刀霍霍;忘记了杜挚的咬碎钢牙;他忘记一切的艰难阻碍,而不忘的是心中的理想——富国强民。

韩信寄食南昌亭下,匍匐无赖胯下,他献计刘邦,一统中原。他忘记了不食嗟来之食的尊严;忘记了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忘记了一切侮辱与讥讽,而不忘的是心中的理想——大鹏千里,争锋天下。

11次的竞选,8次的失败,终在最后一次的成功中铸就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

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他们选择忘记。而不变的追求一如金石镂印永刻心中。

就像苏轼“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选择忘记世俗纷争而不忘“小舟从次逝,江海寄馀生”的旷世情怀;就像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选择忘记功名利禄,而不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境界;就像屈原选择忘记生命“虽九死而犹未悔”而不忘对祖国的深情;同样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毅然绝然,而将光照千古的赤胆之心镌刻于心。

我们赞许前人,在忘与不忘之间的潇洒选择,生命诚可贵,气节价更高,若为理想故,二者皆可抛!失败可以忘记,艰难可以忘记,功名利禄,锦衣玉食,甚至是仅此一次的生命,也可豪迈的抛弃,但我们心中一如鸿鹄奔月的理想却不可忘记!忘记暂时,不忘永恒。

方法:

A. 抓住一句中心句,置于关键处(如开头、结尾、过渡段等);

B. 抓住几个关键词,使这些词或与这些词意义相近的词汇反复出现在文中,反复出现在文中的各个论证层次中。 2. 清晰的思路

要求:结构严谨、清晰,读之易懂。 例文:(见下一点中) 方法: (1)平时多练习将一个中心论点拆开成为三个或四个分论点,开始多练习平行的分法; (2)熟练并且思想深刻后,多练习分成纵向的几个层面,这样就可以达到更高的等级了。

3. 丰富的材料

要求:首先做到恰当、大量,然后是精巧、脱俗。 例文:记忆需要选择(题目同上)

是否知道,记忆需要选择。

不忘记该忘记的是种愚蠢;忘记不该忘记的是种懦弱;不忘记不该忘记的是种坚强;忘记该忘记的是种洒脱。

文学在忘记上选择。当唐在秦汉魏晋文化中选择了不忘记,才有了她雄厚的底蕴,异彩的光芒。当明清的文人不为世俗所困,在话本小说上选择不忘记时,才有了古典小说的鼎盛,夺目的繁华。当六朝忘记了建安风骨,他们纸上仅有浮华;当元人念念念不忘马上牧歌,他们笔下只剩干涩。

文学在忘记上选择,不论忘与不忘,都带来过一阵春风或是一盆冰水,忘记需要选择!

历史在忘记中选择。当汉初选择不忘暴秦亡国之史,才出现了‘文景之治’。当北魏孝文帝选择忘记鲜卑旧例,才换来统一北方。而当北齐不忘游牧旧例,拒绝封建化时,历史早已把它归入衰落一族。当国民党中软弱分子忘记埃法之战时,换来的只有注定的失败。

历史在忘记上选择,每次选择的经验和教训都在昭示:忘记需要选择!

艺术在忘记上选择。当梵·高在极度贫苦中选择不忘记自己理想的时候,一幅幅惊世之作才得以流传。当施特劳斯在创作时选择将父亲的作品忘记时,圆舞曲才真正被赋予新的生命。当明清文人不敢忘记前人之作时,灿烂的诗歌艺术落得‘万马齐喑’。当那个特殊时期,人们选择‘摒弃’一切‘旧事物’时,才给艺术带来如此浩劫!

艺术在忘记上选择,每次辉煌和衰败,都醒示后人:忘记需要选择!

忘记或是不忘记,愚蠢懦弱或是坚强洒脱。当唐炫丽文化,汉繁荣景象,艺术的伟大展现在你面前时,你难道不为当时做出忘或不忘的正确选择而拍案喝彩吗?当文学的衰落,历史的倒退,艺术被扼杀再现时,你难道不为忘或不忘选择出的惨痛结果而扼腕惋惜吗?是否已经知道一味选择固执或逃避来对待选择,都是种错误。

忘与不忘需要选择。 忘与不忘请慎重选择。 方法:

(1)平时抓住任何机会大量积累材料;

(2)多读优秀的文章,学习巧妙的运用材料的方法,拓展材料的用途。 4. 通顺的语言:

要求:尽量不要出现错别字和病句,前后连贯一体。 方法:

(1)语言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最不能含糊的,也最难提高,但尽量减少错别字和病句,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还是不难的。

(2)此外,语言的通顺与否直接反映了一个人思路是否清晰,其实,写作论说文往往需要如同做理科题目一样严谨的步骤。

(二)发展等级(面向有一定作文基础的同学)

在这一等级中,各个方面既是相关的,各篇文章又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因此放在一起说,再举两篇例文。 1. 成熟的思想 2. 凝练的语言 3. 巧妙的结构 4. 脱俗的材料

“成熟的思想”是首要的,思想成熟了,写文章的各方面技巧都会上一个台阶,而不只追求基础等级的要求了。基础等级中还可能出现幼稚的思想、熟滥的材料、“豆腐块”一般的结构和人人都能用的语汇,但在“发展等级”中是不可以的,而必须要在至少一个方面表现出“亮点”!

有“成熟的思想”的文章更注重思虑的深刻,能道常人所不能道,读罢使人大呼“精辟”。

“凝练的语言”是指语言的水分,大多数同学写作文,是为了凑齐800字,于是翻来覆去地陈说一个问题,水分极大!有时候,一篇800字的文章的内核不过100字,就是因为其余的文字多是没有必要的冗长材料的堆砌,或停留在一个层面上的反复陈说;“凝练”就要求我们的作文尽量减少水分,充实起来。大家可以读一读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从中应能获得不少启迪。

结构的巧妙往往要靠一种灵感,在方法上只能多注意线索、虚实、抑扬、呼应等技巧的安排,其中尤其重要的开头的设计!

材料是论说文所必需的,如同古人诗文中的用典,古人用典很讲究避免俗滥,我们为文也是如此,大家常备的材料多集中在一些国内外大事、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的言论或故事等,但具体用起来差别就大了。这其实是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但要有一个意识,一切具有文化意味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论说文中的例证!不要让自己的文章“言必称„„”,更不要长篇幅引用题目中的材料。

例文1

面对大海(2002上海卷)

道家“山水说”便有了“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博论。而大海则把水的概念发挥到了极致。面对大海,所有的侏儒都成了巨人;面对大海,所有的巨人都成了侏儒。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懂得什么是阔瀚,什么是博爱;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感受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征服;只有面对大海,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人生起伏,什么是潮起潮落„„ 1.“泛博爱而近仁”

当我们面对那宽阔的海,我们感悟她广博的胸怀,她可以包容万吨巨轮,可以海纳万种生物,甚至在那天水一色的海平面上,她包容了天。

儒家之道提倡“泛博爱而近仁”。提倡人类懂得博爱,要懂得宽容。从前不理解莫里老人那句“相爱或者死亡”,读了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才明白了一个对他人的爱是可以用生命作为代价的。有了海的博爱,“北海道面馆”的老板可以为身处逆境的母子多煮一碗阳春面;有了海的包容,才让人感受到父母、老师、朋友的关怀。面对大海,我们要懂得博爱。

2.“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海的包容并不掩盖大海的豪放。面对大海,可以看到避风的港湾,亦能领略惊涛骇浪。也许这就是所说的风险和磨难。

圣地亚哥与海浪搏击了三天三夜,以坚定的口吻告诉我们:“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也许我们的一生会遇到无数风险,经受许多磨难,但我们要有向大海发难的准备,向巨浪叫板的勇气。只有征服了大海、征服了巨浪,才征服了困难、征服了自己。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观大海潮起潮落”

由于自然界的力量,大海潮起潮落;由于社会圈的原因,人生潮起潮落。

面对大海,面对潮汐,我们总有一种平和的心态。百川总归要归入大海,海水的蒸发、降水又会回归百川;秋天总要落叶,但落叶又何曾不是一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平和?

面对人生,也应有这种平和。贾谊和苏东坡都遭受当时朝廷的不公正待遇,但两人的心态便有所不同。贾谊被贬后,作了《吊屈原赋》郁闷而死;苏东坡受了“乌台诗”案后,仍成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面对人生的起伏,应该有子瞻的豁达,有观大海潮起潮落的潇洒。

面对大海,我读懂了要宽容、要博爱;面对大海,我读懂了要奋斗、要拼搏;面对大海,我读懂了以一颗平和心去看待人生„„只有如此,心胸便不再狭窄,大海便没有了疆界。

例文2

面对大海(同上)

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当面对着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

海与大河不同。河流缓缓流淌,如老聃的“清静微妙,守玄抱一”;而大海变化万千,如庄周的“洞达而放逸”。海水的磅礴之势,海水的傲视天下,海水的宁静微澜——面对这样的海,我听到的是孟德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看到的是太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我想到的是子寿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在历史的进程中闪着文学的光,并且这片光芒不是仅有亮度上的耀眼,更是有色彩上的绚目——因为海的多变。但当面对这片蓝色之时,我们又如何能够只专注于它的磅礴、它的孤傲、它的宁静呢?曹操的壮志,李白的才华,张九龄的妙句不是更应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肯定和我们的继承?大海成为古典文学众多意象中的闪亮一点,它的价值又岂止是它的多变?古人为我们留下海一般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灿烂文化,作为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传统的民族的子子孙孙,我们的目光不该仅留在海水表面。

海的能量不仅蕴藏于中国古典文学,它于全人类的艺术领域都有巨大贡献。当莫奈怀着对自然的膜拜与对光的独特认识画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日出之海,当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澎湃海洋做着殊死搏斗,当贝多芬聆听内心汹涌的潮声谱出震撼人心的命运之曲„„艺术家面对大海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不只是海水还有宇宙万物,他们听到的不只是浪声还有心潮起伏。他们用独特的心去感悟海,去感悟人类世界,于是他们为人类留下的艺术珍宝又如何能用海水去度量?无论是印象画派还是《老人与海》抑或《命运交响曲》,这些诞生于海又比海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文化,值得全人类去传承发扬。

文学与艺术在海的渗透中格外鲜活,而我又由此想到了人类更本质的东西——那便是人性。也许雨果那句“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但在充斥了现代科技的今日社会,人性似乎重新回到一个需要被讨论与审视的高度。曾有人提出所谓“鱼的哲学”——能够随波转向便是适者——适者生存。但大海给予我们更坚定更值得钦佩的礁石。礁石任由海水冲刷,我自巍然不动,当潮水逐渐退去,显露的才是真我本色。每个人的心均是片汪洋大海,做鱼还是礁石是处世哲学的选择,而勿庸置疑的是,礁石比鱼更长久。

其实大海给予我们的远不止文艺哲学,或者说文艺哲学中包含的远不止大海。但面对海,马尔克斯的冷峻、富恩特斯的磅礴、鲁尔弗的神秘、柯塔萨尔的细腻,都一一浮现,我们可以听见来自先人们的呼唤,以及内心真正的自我。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1. 先确立一个中心论点,然后将它分化成三到四个分论点: (1)《心灵的选择》(2002全国) (2)《面向大海》(2002上海) (3)《包容》(2004北京)

(4)《留给明天》(2005天津) 2. 2005年高考题目:

(1)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全国3)

(2)“自嘲”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自我嘲笑”。自嘲既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每个人都可以自嘲,也可以评议他人的自嘲。请以“自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 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重庆)

第五篇:考研英语作文中常用论说文常用句型

●说明事物优点的常用句式

1.There are several advantages in/of…The first/biggest advantage is that… 有几方面的优点,第一个/最大的优点是……

2.Nothing/Few things can equal/match with/be compared with…in terms of…

在……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相媲美。

3.For all/In spite of/Despite the disadvantages/side effects, it has its compensating advantages/beneficial effects.尽管存在一些缺点/负面影响,但它并非一无是处。

4. … has a positive impact/influence/effect on people’s lives.

……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

5. …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ves.

……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说明事物缺点的常用句式

1.However, just like anything else, …has its negative side as well.

但是,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2.Of course, the disadvantages can not be ignored.

当然,缺点也是不能忽视的。

3.However, it still has some drawbacks.

但是它还是有一些缺陷。

4.However, just as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 also has many disadvantages.

但是,正如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也有很多缺点。

5.However, … may also cause/bring about/lead to/result in/contribute to some problems.但是,……也可能诱发一些问题。

6.However, it’s often blamed for its obvious defects.

但是,它经常因一些明显的缺陷而受到指责。

7.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is no exception.

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也不例外。

8.As the proverb goes, every coin has its two sides/no garden without its weeds/every medal has its reverse…is no exception.

正如有句谚语所说的那样,每件事物都有利有弊。……也毫不例外。

9.However, the negative aspects are also apparent/obvious/evident. To begin with, … To make matters worse, … Worst of all, …

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更糟的是,……;最后……。

10.The side effects… have exerted on human beings can be boiled down to several major ones as follows. First, … Second, … In addition, …

……对人类产生的副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其二,……;此外……。

●表明事物利大于弊的常用句式

1.As to me, I think the advantages outweigh/carry more eight than the disadvantages. 就我而言,我认为利大于弊。

2.Anyway, I still believe…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disadvantages.

不管怎样,我仍然相信……的利大于弊。

3.But for me, I think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its positive side.

但就我而言,我认为它积极的一面更加重要。

4.The advantages of/derived from… far outweigh/are much greater than the disadvantages/problems…entails. ……的优点远远多于它引发的问题。

上一篇:引水工程改善水质下一篇:预算管理审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