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汤婷婷作品中的异国形象

2022-09-10

形象学家认为, 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 不是对异国进行简单的复制性的描绘, 而是“对一种文化现实的再现, 通过这种再现, 创作了它 (或赞同、宣传它) 的个人或群体揭示出和说明了他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意识形态和文化空间。” (孟华, 2001:24) 汤亭亭的成长是以中、美文化为背景的, 受到了两种民族精神的影响。她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根基, 又没有完全进入中心文化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因此, 汤亭亭作品中的异国形象不仅是受到各自生活的背景的影响, 更是反映出两位作家对他者文化的阐释及自我反思的不同态度。

1 异国形象

长期以来, 西方文学都习惯与把中国人刻画成容貌丑陋, 长辫小脚, 不讲公德, 好吃懒做, 沉溺嫖赌, 溺婴杀生的一群麻木不仁的的躯壳。汤亭亭作品延续了这种程式化的描写。在汤亭亭的首部作品《女勇士》里中国人是野蛮残忍的:村民像强盗一样蒙着面、手拿武器去“我”家烧杀抢掠;村民残暴地吃活猴脑, 其行为令人发指。在《中国佬》中新来的移民“穿着宽松的灰裤子, 白衬衫。衬衫的袖子卷起来。他们的眼睛游离不定, 不会盯住该盯的地方, 他们的嘴角松弛, 不是那种抿嘴刚毅的男性。他们把鬓角也剃掉。” (汤亭亭, 1998:177) 为极力“他者化”中国人, 汤亭亭用了白描的手法将中国人的体态、举止打扮甚至脸色、眼神都做了细致的描写。在《孙行者》中又极力刻画出懒散好赌的中国人形象。当阿新领着刚结识的女朋友唐娜回家拜父母, 还没进家门就听见“从纱窗门里传来哗啦哗啦、劈啪劈啪的麻将声”。母亲完全沉浸在麻将中, 和儿子交谈时也不耽误, 并得意的说“这可是中国有名的麻将牌。” (汤亭亭, 1998:196) “四张牌桌上, 红指甲和戴金戒指的手指推着, 转着骨牌、塑料牌。顺着转, 倒着转。啪嗒啪嗒的声音就是财气。” (汤亭亭, 1998:200) 这些片面和虚幻的描写并非来源于长期以来对中国文化、传统知识的了解, 而是支离破碎地对某一特定时期和背景对特殊事件的放大, 所塑造出的中国人形象恰好符合西方人的审美心态, 确实可以强化已经现在的华人的“刻板印象”。

2 异国形象塑造的策略

在汤亭亭的作品里, 采用了文化移植这种艺术手法, 对中国神话进行移植, 对经典著作和传统中的人物进行变形。这种“打碎”“重组”的主体意识表现出异质文化语境下作者与读者的理解和创作的需要, 是文化身份认同的另一种方式, 说明文化身份“它不是已经存在的东西, 可以超越空间、时间、历史与文化。文化属性来自某处, 且有其历史。但是, 就像每一种与历史相关的事物, 文化属性不断变形。这些属性绝非永远固定在某些本质化的过去生活, 而是受制于历史、文化与权力的‘运用/操纵’”。 (刘象愚、罗钢, 2000:211) 在汤亭亭的作品里则表现为对身份认同的不稳定性、断裂性与差异性。

汤亭亭塑造异国形象的另一个策略是程式化的情节, 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打上了定型化的烙印, 成为作者想象中的“形象”。如小说中都重复着对中国的封建习俗、两代人关系、成长的描写。《女勇士》中被人玷污的姑母在全村人的围攻之下, 抱着刚出生的婴儿跳井身亡;一个漆黑的夜晚, 勇兰在医学院的宿舍里捉住了“压身鬼”……通过这样的描写, 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幽暗、充满了死亡气息的中国。在这种令人感到压抑窒息的空间中渲染出无所事事、迷信不开化的中国人形象, 这正符合了西方读者的“期待视野”。

两代人关系特别是母女关系也是汤亭亭作品中一个常见的情节。母女之间的关系总是由冲突到融合。母亲代表的是中国文化, 子女代表的是美国文化。母亲与子女的冲突实则是中美文化之间的冲突。所有的母亲总是说蹩脚的英语, 在衣食住行和观念上都跟美国文化格格不入, 是个文化的边缘人, 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子女们的成长, 这些母亲也逐渐摆脱旧的习俗, 融入美国文化, 甚至成了令子女推崇的新形象。可以说母亲与子女矛盾的调和是建立在母亲对子女的妥协的基础上, 具有极强的文化意味。

成长是汤亭亭中常见的一个主题。《女勇士》小女孩到女勇士的成长;《中国佬》中老一辈华裔在美国的奋斗;《孙行者》阿辛的成长。这些成长无一不是向美国文化靠拢。《女勇士》中小女孩接受了自己的“客体”地位, 不顾一切要成为“美国女性”。在《中国佬》中, 老一代中国人在美国靠着自己的打拼终于摆脱了中国那个绝望的困境在美国这样自由的空间得到了发展。在这些作品中中国文化总是代表着愚昧无知, 中国总是苦难的象征;而美国则是幸福的彼岸。

3 原因探析

汤亭亭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实际上是作者寻求自我文化身份对自我认识的理想构建。汤亭亭的双重身份使她夹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摇摆。她的作品中体现出身份认同的矛盾性, 一方面作品的整体趋势是主人公最后总能理解接受中国文化, 而另一方面却在作品中流露出对中国文化的不屑一顾, 极力融入美国文化。因此创作出的中国人形象有着东方主义的效果。

汤亭亭最突出的政治理念与美学原则是基于她自认不是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他者”或异类。 (程爱民, 2003:32) 汤亭亭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很好地传达了她这种思想。《女勇士》小女孩对妈妈说:“现在我们属于整个地球了, 妈妈。如果我们和某一块土地断了联系, 我们就属于整个地球了,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不管我们站在什么地方, 这块地方就属于我们, 和属于其他任何人一样。 (汤亭亭, 1998:98) 而在《孙行者》中作者更是借阿辛之口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一百年前, 曾有一段时间我们是中国人。毕竟, 在新世界里生活着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但他们都成了美国人, 却不让我们成为美国人……总而言之:我不是东方人。东方人在地球的那一面。” (汤亭亭, 1998:362) 。

4 结语

文学形象的塑造往往反映出自我文化和他者文化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影响着对人物文化身份的阐释。尤其是当人们移居到另一个国家从一种生活方式转向另一种生活方式时, 往往产生身份焦虑, 从而转向身份的重建。汤亭亭即属于这种情况。汤亭亭是美国华裔文学的先锋。对其作品形象的研究这在跨文化的今天更加具有意义。

摘要: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汤婷婷的作品成为异质文化碰撞的产物, 蕴涵了巨大的文化和审美内涵。本文拟从形象学的角度, 分析汤亭亭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及这些形象所隐含的社会文化语境与作者的心态, 从而得出汤亭亭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实际上是作者寻求自我文化身份对自我认识的理想构建。

关键词:形象学,文化身份,自我形象

参考文献

[1] (美) 汤亭亭[著].李剑波, 陆承忆[译].女勇士[M].漓江出版社, 1998.

[2] (美) 汤亭亭[著].肖锁章[译].中国佬[M].译林出版社, 2000.

[3] (美) 汤亭亭[著].赵伏柱, 赵文书[译].孙行者[M].漓江出版社, 1998.

[4] 程爱民.美国华裔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5] 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6] 罗钢, 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中国社科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论艺术类学生专业课与文化课学习失衡问题及其管理对策下一篇: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