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生活习俗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蒙古族生活习俗范文

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蒙古族历史悠久,13世纪初,成吉斯汗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落,建立了统一的蒙古贵族政权。1219年西征,版图扩大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1368年元朝灭亡。

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以后又相继成立了9个自治州。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

语言、文字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善正要》被列为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

禁忌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习俗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宗教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 节庆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等。

白节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蒙古族自古以来就能延惯用语战,精骑善射。人们通常把善于驯马、赛马、射箭和摔足当作一项高强的本领来看待,那些骑术高超、技艺出众的人,人们都很尊重。因此,赛马是那达慕盛大会的主要活动。赛马时,成百上千的牧民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赛马场,一面观看比赛,一面擂鼓摇旗,助威呐喊。而骑手们则乘着自己精心喂养、精心打扮的骏马,同手信展开激烈的角逐,场上气氛热烈非凡。比赛结束后,优胜者要给予重赏。

日常食俗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种,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乘珍品,如有来客,首先要献上,若是小孩来,还要将奶皮子或奶油涂抹其脑门,以示美好的祝福。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蒙古族酿制奶酒时,即先把鲜奶入桶,然后加少量嗜酸奶汁(比一般酸奶更酸)作为引子,每日搅动,3—4日待奶全部变酸后,即可入锅加温,锅上盖一个无底木桶,大口朝下的木桶内侧挂上数个小罐,再在无底木桶上坐上一个装满冷水的铁锅,酸奶经加热后蒸发遇冷铁锅凝成液体,滴入小罐内,即成为头锅奶酒,如度数不浓,还可再蒸二锅。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时,一般是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全羊宴包括荐骨、四肢、肋骨、胸椎、羊头,有的地区还要加羊心、羊肝、直肠和羊肚。制法是将全羊的各部位倒入大锅,水温上升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熟嗜酸奶文火煮开,并经常翻动。肠、肚、心、肝和燎好的羊头另锅煮烂。另配调料。开宴时将煮熟的各部位放入大盘子里,尾巴朝外,羊头上要刻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十”上桌。食用时主人要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先动刀切割,然后大家才同吃。姑娘在出嫁之前,娘家人须煮羊胸脯肉给姑娘吃,以此表示送别。烤全羊过去多用来进行祭典或祭敖包时才用,现在已成为盛大节庆或迎接贵宾用的一种特殊菜肴。

中国蒙古族的传统医学,简称“蒙医”。历史悠久,是蒙古族人民长期总结同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并吸收藏医、汉医经验逐渐形成的。早年蒙古汗国建立前,就有本族的药剂和疗法,如掌握了“合迪儿”,烈性药,以饮马奶治疗疾病,用烧红的烙铁治疗外伤等。自元代以后,蒙医已积累起丰富的医疗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医疗理论,并且设立了太医院、上都惠民司等医疗机构。至明末清初,体系渐趋完整。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马头琴的产生及其发展,很难查阅史料。但是,它却有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那是一个很遥远的传说,年轻的牧人巴特尔家世代为王爷牧马。在一个寒冷的初春,巴特尔跑到百里之外,找回失散的马群后,在一个淖尔边发现了一匹悲鸣的白色小马驹,面对着尚未开化的淖尔上的一个冰窟窿。看着小马驹双眸流泪,听着那令人伤感的嘶鸣,巴特尔明白了一切,于是巴特尔将它带回家,相依为命。以后,无论巴特尔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晚间巴特尔睡觉,它就站在毡房外巴特尔睡觉的那一面守候。几年过去了,小白马十分通人性,矫健的四蹄,飘飞的长鬃,匀称的骨架成了一匹难得的好马。

在一次大型那达慕大会上,巴特尔骑着它第一次出现在赛马场。它遥遥领先王爷所有精心饲养的赛马。当巴特尔领到第一名的奖品时,心中充满了喜悦。然而,他却不知灾难也同时降临。

原来,王爷见到这匹马后,满心欢喜,便派人强行抢走了巴特尔的白马,但白马却难以制服。于时,王爷派四名壮汉用大绳牵牢白马,备鞍,自己强行上马,白马扬蹄奋鬃,撞倒壮汉,冲出马场,将王爷扔下马背,王爷气急败坏,派出大批人手围圈白马,并下令用强弓射杀。白马终于被强弓射中,但仍然奋力突围而去。这天深夜,悲痛的巴特尔思念白马难以入睡,突然听到急促的马蹄声伴着凄楚的嘶鸣,由远而近。听到了这熟悉的蹄声,巴特尔一跃而起奔出毡房。只见白马飞奔到毡房前,却突然栽倒,微昂起头,双眸流泪,亲切的望着巴特尔,抬了抬后腿,甩了甩尾巴,流露出期望的目光。巴特尔若有所思,仿佛懂了白马的意思。白马终于在巴特尔怀中,闭上了眼睛。

不知过了多久,太阳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升起来。巴特尔守候了白马三天三夜。这天,他将白马的后腿骨马尾取下,挂在毡房中,然后安葬了白马。面对白马的后腿骨和马尾,巴特尔沉思了99天,白马的形象始终浮现在脑海中。一个新奇的设想,终于成型了。于是,他将后腿制成琴身,雕刻出白马的头部放在顶部,用马尾制成琴弦和琴弓,马头琴终于诞生了。大概巴特尔思念白马过于深切,也许白马也有灵性。因而,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地历史悠久,早在十三世纪初就在蒙古族人民当中广泛流传了,由于流传地区地不同,它地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东部地区则叫做“潮尔”。

马头琴地共鸣箱是正梯形地,琴杆上端雕刻着马头。这是马头琴地基本造型也是马头琴名称地来历。马头琴地琴弦很特别,它是用几十根长马尾合成地,两端用丝弦结住,系在琴上。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地声音甘美、浑厚、特别动听,这在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地。

早期地马头琴,是由马头琴乐手自制自用地,由于音量比较小,因此只适合于在蒙古包和室内演奏。随着时代地发展,中国地乐器制作者们对传统马头琴进行了改造,这种经过改造地马头琴,音域得到扩大,用尼龙弦代替马尾弦,使音量增大,并将定弦提高了四度。既保持了传统马头琴原油地柔和、深厚地音色,又增加了清晰、明亮地特点。改良后地马头琴已经完全适用于舞台上和室外演奏;它不仅能够拉奏,而且还可以拨弦弹奏,成为蒙古族最主要地独奏乐器之一。

马头琴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

第二篇:蒙古族习俗调查

关于蒙古族年文化特色的调查

我是一个蒙古族学生,但我从小生活在蒙汉杂居的城市,为了更好的了解民族的年文化习俗,我决定回到内蒙地区好好体验一下最淳朴的过年方式,还没来得及过年我就匆匆踏上了开往通辽的列车。

赤峰市原来的名字是昭乌达盟,1983年在“撤盟建市”的政策下改成现在的赤峰市。全市有七个旗,两个县,人口有461万其中蒙古族将近有80万。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真是另一番景象,蒙古族称春节为“查干萨日”。“察干”即白色,“萨日”即月。他们认为白色是物之母,象征着纯洁、吉祥,这种风俗在草原上流传很广。据马可·波罗在他的《纪行》中记载:“蒙古人每逢元旦,依照古老的习俗,蒙古大汗及一切蒙古臣民。正月初一开始都„服白衣‟;„皆白袍‟,人们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以“白色为吉服”,白色为“吉祥纳福”,因此,把一年之首的正月称之为“白月”。“白月”的元旦,元朝国内各地蒙古各部纷纷向蒙古大汗献“九九”白色之马驼,友邻各国还要献“九九”白色之大象。马可·波罗记述:“是日国中数处入贡极富丽之白马十万余匹,是日诸象共有五千头,身披锦衣甚美,背上各负美匣二。其中满盛着宫廷所用之一切金银器皿甲胄,并有无数骆驼身被锦衣,负载是日所需之物,皆列队行于大汗前,是为世界最美之奇观”。春节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春节,草原上的人们隆重庆祝,过年的习俗也独具特色。蒙古族使用夏历,最重要的节日是小年和大年。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又称为“年火”,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这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予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族群众对火是很尊重的。平时用火小心慎重,不让小孩玩火,随意跨越火堆,出门远行先要祭火,出外归家要检点新柴放到炉灶里,以表示对火的虔诚。待到小年这天,全家恭恭敬敬地向“灶神”供献羊胸叉骨和哈达、香烛、奶食品等、并且全家人 同吃羊胸叉肉,饮酒娱乐,夜以继日,将“祭灶”饭吃七天。

大年(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从除夕到正月初,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万 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节前家家户户必须准备下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年前的注意事项不是很多,等到过了除夕,那才真正有意思呢!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吃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除夕吃“手把肉”除旧岁除夕是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的伊拉特一家人最忙碌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他们和草原上其他蒙古族人一样,要支起大锅,煮好一整只羊,为除夕年夜饭做准备。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以示合家团圆。除夕晚上吃年夜饭时,一家人把煮好的整羊摆到案头,把羊头放在整羊上面,羊头朝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长者。户主用刀在羊头的额部划一个“十”字后,全家人开始享受丰盛的晚餐。喝酒,是蒙古族过除夕必不可少的程序。

蒙古族的除夕夜,家家屋里的灯必须点到天明。此夜,全家不分老幼尽情娱乐,一夜不睡,直到天明。 也有的地方除夕的风俗有些不同,除夕前先在马尼宏杆子的东南方燃起篝火,取各样吃食投入火中祭奠。接着,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吃羊头。进餐之前,家中长者要先把羊嘴巴揭开,按迷信传说,这个仪式大概有两个用意,一是避免一年的口舌矛盾,二是张牙以驱鬼避邪、因为三十这天世无主持之神,鬼要四处筹集一年食物,羊嘴大张是足可把饿鬼吓跑的。午夜,全家围坐一起吃饺子,名曰“辞岁饭”。外出不在家的(婚后分居的男儿和出嫁的女子除外)也要由家长喊一声他的名字,放一份碗筷,留一份年饭。东方微亮,新年伊始,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马尼宏杆子的座盘上点起天灯(系用三百六十一根裹棉竹芨扎成,沾油点燃),随后再分别祭把天、地、火、祖。祭奠完毕,就该喝早年茶了,此时,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弹点一下酸奶,以取吉祥之意。老人正襟危坐,儿女要施跪拜礼敬献哈达,长辈也要逐个赐祝福词。随后,又是全家(夫妇之间除外)互换鼻烟壶以示新年祝贺。

初一,祭天之后拜年。大年初一黎明时分,家住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族牧民斯琴一家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捧哈达、美酒、奶食品,到头天用雪堆成的敖包前举行祭天仪式。户主斯琴点燃敖包前的一堆篝火,将供品撒进燃烧的火堆中,以其火焰献祭。在长辈带领下,一家老小自左向右绕包走一圈,边走边叩首,将手中的美酒、奶食撒向雪堆的敖包,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草原上,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祭天、祝寿、拜年等,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除夕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结束。“初一早晨祭天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传统仪式。如今受条件限制,城市里的蒙古族人已很少举行祭天仪式,但草原上的牧民保留着这个传统。”斯琴告诉记者,各地蒙古族的祭天仪式各有特色,他家举行的是察哈尔蒙古族的祭天仪式。行毕祭天礼,天蒙蒙亮。斯琴一家人开始家庭内部拜年。先是晚辈手捧哈达向长者问安跪拜,然后由长辈祝福晚辈。家庭拜年结束后,牧民们就结伴而行,到邻居家串门拜年。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青年纷纷跨上骏马(旧时正月初

二、初

五、初七不出门),带上哈达、鼻烟壶和美酒,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草原上,酒肉飘香,歌舞升平,到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欢乐气氛。

伟大,强悍而历史悠久的蒙古族是活跃在我国北方的古老游牧民族,牧民称牛,马,山羊,绵羊,骆驼为“五畜”。蒙古族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五畜”。草原和牲畜是蒙古人生命的源泉。“五蓄过年”等一些礼仪习俗形式正式在此基础上产生发展,传承至尽的。这是我在内蒙地区看到的最有趣的现象 除夕之夜,内蒙古太仆寺旗贡宝拉嘎草原的艾日布一家,清点自家牲畜,将喂足草料的牲畜赶进打扫干净的圈舍后,围着畜群点燃松柏,开始了每年一度的“五畜过年”仪式。除夕之夜、初一早晨给“五畜”过年是蒙古民族习俗。“除夕夜必须点清牲畜头数,一头都不能缺,也不能让别人家的牲畜在自家过夜。”艾日布老人的小儿子朝鲁说。初一早晨“祭天”的时候,朝鲁点燃了以“五畜”命名的五个“卓拉”(用黄油燃烧的佛灯),然后打开羊圈,将羊群赶向草场。这时,家人在羊圈旁点燃鞭炮,长者把鲜奶和黄油抹在领头羊头部,保佑人畜兴旺、生活美满。艾日布老人回忆,“以前„五畜‟过年可不是一两户人家的事,而是几户甚至十几户牧民联合起来,在正月择吉日,选择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举行仪式。人们在野外支起铁锅,融化冰雪煮奶茶、蒸包子,还举行小型那达慕(又称作男儿三艺)”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蒙古族创造了一套摔跤、赛马、射箭作为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艺"的活动,自古即是男子汉们必备的本领,也是衡量他们有无真功夫的标志。这些活动不需要专门的场地、特殊的器材和固定的人数,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因此,不仅是那达慕大会的主要内容,劳动之余或婚礼、节日等喜庆时刻,民间也经常开展。蒙古族人民群众性的摔跤、赛马、射箭等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体魄,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近几十年来,内蒙、新疆等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蒙古族运动员在全国的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在国际比赛中也常登领奖台,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古太仆寺旗贡宝拉嘎草原的艾日布一家,。蒙古游牧民通过本民族的文化寻找到自我位置,并以其为基点来选择管束自我的行为方式。游牧民对大自然的崇拜,有力地约束了人类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并把人类和自然本身同化为一个整体。

在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常在一起嬉闹的人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就是在对方熟睡时,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

这次真的收获不小啊,衷心的希望我们蒙古族的下一代把我们民族的特色永远传承下去。

第三篇:蒙古族春节习俗

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和“迎新”。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清洁卫生打扫家,到傍晚要“祭火”。“祭火”是从萨满教传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后有所改变,蒙民把羊胸脯肉连同白“哈达”、肉米粥、黄油、酒等做祭品,然后由长辈点燃九个小灯,并将祭品投入旺火里烧,口里诵赞词,祝福家人幸福。祭火忌用红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的,因为蒙古族都认为“火”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宗接代、兴旺。烧完祭品后,全家进餐。有的把祭品的剩余送给附近亲戚吃。“祭火”的时辰为傍晚黄昏时,上祭品时,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叩拜。在古代,有钱人还专请喇嘛祭火。

腊月二十三以后,就准备过春节。有关衣食住各方面的事,如炸油果子,油食花样繁多,尤其供佛之品要讲美观。其次是包饺子。年三十是最热闹的一天,全家换新装,上午要上供祭佛,在佛柜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型,上边插上特制的金银花。还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一天换一次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由对联(与汉族同,只是写蒙文)。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菜、肉,开始祭祖先。长辈嘴里念着高祖、曾祖的名字,把酒一盅又一盅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祭完祖先后,全家上席,晚辈敬酒给长辈送旧岁。这天,全家不论男女老幼,玩什么都可以。在牧区,男人下蒙古象棋,女人、娃娃玩“羊拐”,蒙语叫“沙”,一直玩到天明。初一凌晨,摆好饭菜上度给老人长辈敬酒,敬酒时要跪拜,男人双膝下跪,头往下低时双手向上下摆动。这时,长辈祝福你长命百岁,终身幸福等。未婚女子与男人一样叩拜,而已婚女人则右膝下跪,左膝半跪,右手在面额右侧上下摆动。新媳妇则须唱歌。初一不分男女相见第一名话是问:“新年好”、“过年好”,而不说“见面发财”之类的话。给亲戚拜年时,每人带蓝色哈达和酒。到亲戚家,先到佛堂或者供佛像之处,给佛像叩头,然后用自备的酒敬长辈。向长辈敬酒时,敬者必须戴帽子。长辈兄长向你敬酒,必须站起来等;而且喝完才算有礼貌,如不喝者可回敬。如今拜年时,已改为握手等新习俗了。牧区拜年时,不管你是否吃过饭,都煮饺子,实在吃不下可尝一个。

第四篇:论蒙古族传统习俗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蒙古族的传统习俗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原因,日益消亡,这引发对传统习俗保护方式的讨论。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开发,才能保持其生存力和发展持续力。本文探讨了目前蒙古族传统习俗的生存状态,并提出旅游开发的有效保护和开发途径。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习俗;发展现状;保护与开发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ngolian Customs Abstract:As economic being developing and urbanization speeding up, the Mongolian customs is declining, which triggers discussion of how to protect the customs. The Mongolian customs can be protected only by proper devlopment, to keep it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 the exsting situation of the Mongolian customs and provide effective way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Mongolian; Customs; Exsting Situati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我国拥有璀璨多元的民族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我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在该民族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来的文化。而民族的传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结晶,它已同民族情绪和心理密切结合,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

蒙古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曾经缔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化,并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蒙古族生活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独特的发展历程等,造就了蒙古族独有的传统习俗,并流传至今,在现代社会折射出迷人的光彩。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发展,全国各地区纷纷进行城市建设,在带来人们更富裕生活的同时,也让每个地方失去了地域特色,以及其承载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蒙古族同样面临这个困境,其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消失,程度已经到了让人们警觉和实行保护行动的阶段。民族传统习俗的消失,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而人们面临的迫切课题,就是该如何对这些民俗传统习俗进行保护和开发。

一、蒙古族传统习俗的现状

蒙古族的人们自称为“蒙古”,“蒙古”一词最早出现在《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它的意思是“永恒之火”。蒙古族发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由于民族的人们以游牧为生,骑马技术了得,因此蒙古族也被称为“马背民族”。 自古以来,蒙古族分布在较为独立的草原区域,因此具有草原地区独有的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传统习俗,具体有以下方面:(1)居住:蒙古族人们在定居地区、部分牧区和半牧区居住在具有蒙古包外形的土木结构中,而在农区则建造砖瓦平方,聚成村落。(2)行走:蒙古族人们自杀哦善骑,几乎所有男女老幼出门都以马代步。(3)饮食:蒙古族牧民以牛、羊及奶食为主,辅以粮食和蔬菜,而农民以粮食为主,辅以肉食、奶食和蔬菜,牧民和农民均普遍爱好砖茶。(4)服饰: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农村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等制成,牧区女子多用红绿等色长绸缠头。男子冬季戴羊皮帽,夏日多戴前进帽。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着长筒皮靴。

除了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方面的传统习俗,蒙古族还形成了特色婚俗、丧葬、待客、禁忌礼节、传统节日等传统风俗,具体表现为:(1)婚俗方面,封建社会的蒙古族流行聘婚制度。男家送聘礼到女家进行定亲,并举办拜火仪式和送亲习俗等。(2)丧葬方面,蒙古族一般实行土葬和火葬,而天葬则是牧区盛行的葬式,每种仪式均有详尽的行为礼仪等。(3)待客方面,蒙古族有热情待客的美誉,他们会为客人准备奶茶等美味,而献哈达则是蒙古族的重要礼节,敬鼻烟壶则是日常的见面礼。(4)禁忌礼节方面,蒙古族崇拜火,有火忌,禁止用火烤脚、鞋子等,同时不能跨越炉灶,不能往火里扔东西等。同时,蒙古族人们有水忌,不能随便浪费和污染河流水。另外,蒙古族忌蹬门槛、忌摸头、忌别人打狗等多种禁忌。(5)节日方面,“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包括民间体育活动、物资交流等丰富活动。另外,蒙古族有白节、祭火等独特的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

在现代社会,随着我国全国经济包括边界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蒙古族所在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均不断提高,并建立了和东部发达城市相媲美的城市形态;同时,我国城乡发展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在北方边界地区表现尤为突出,这导致了我国人口流动频率日益增大,蒙古族的游牧人口和农村人口快速涌入城市。这大大改变了蒙古族人们的传统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也导致这些生活方式承载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失去传承的载体,面临消失的困境。

首先,大批的蒙古族人们走出蒙古包和农村的砖瓦房屋,搬进城镇的小区房,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混合而居。服饰方面,为了工作方便,以及收到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蒙古族逐渐改变其服饰样式,而现代流行服饰日益普遍。在饮食方面,蒙古族也开始普遍接受现代食谱,传统食物如蒙古包子、酸奶面条、奶油卷儿配羊肉汤等的盛行程度不断下降,甚至远离人们的日常饮食。在行走方面,得益于现代交通的发展,以及马匹在城市街道行动的受阻,蒙古族人们的日常交通方式也和现代城市趋同,以马代步的群体日益减少。

而房屋、服饰、饮食、代步工具等作为文化载体,承载着蒙古族众多传统风俗,例如,有关火忌的习俗,包括“不能在蒙古包的火堆中烤干双腿等”,而这个习俗内容随着蒙古包的消失也逐渐淡化,带来火忌习俗的日益消亡。

二、蒙古族传统习俗的保护与开发

蒙古族传统习俗急需得到保护,而保护的有效形式是适当进行开发。传统习俗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其产生、发展和保存都需要依赖特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而适当的开发,才能保持传统习俗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和持续力。 适当的旅游开发是重要的保护和开发方式。旅游的发展首先需要对蒙古族独特的传统社会环境进行保护或复原,并保留了蒙古族人们的原有生活方式,这就为传统习俗的保存和发展保障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同时,旅游开发能让传统习俗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为开发商和蒙古族群体带来利润,从而激发政府、开发商和蒙古族人们对传统习俗的保护意识。而旅游开发带来收入的一部分,能作为保护和维护资金投入到传统风俗的包括与开发中。

但是,旅游开发并不是随意的、极度的开发,而是需要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下进行适当的开发。并不能将蒙古族的传统习俗作为源源不断的财富来源任意开采,更不能为了迎合游客需求而任意对蒙古族传统习俗内容进行修改,而需要维护习俗的原真性。

蒙古族草原风情旅游产品在近年来不断兴起,奶茶、手把肉、摔跤、骑马等蒙古族传统风俗被保留和开发,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进行消费。而旅游成为旅游区附近牧民最主要的收入,大大促进蒙古族人们对传统风俗的保护意识和积极性,有效证明了适当的旅游开发是对蒙古族传统风俗进行保护和开发的有力手段。

第五篇:包头市蒙古族学校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方案

按照昆区教育局党委的要求,为真正把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开出质量、开出效果、开出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增进团结,形成合力,找准存在问题,明确整改措施,理清发展思路,现制定包头市蒙古族学校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方案如下:

一、民主生活会主题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查找领导干部在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等方面的问题,为做优做强昆区民族教育而努力。

二、民主生活会时间安排

包头市蒙古族学校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从10月27日确定主题开始准备,11月21日召开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撰写民主生活会专题报告。具体安排如下:

(一)准备工作(10月27日——11月20日)

1、认真学习加强思想认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会前学习,学习以自学和集中学习两种方式进行,根据学校实际安排2天集中学习,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全会工作报告;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及党的群众工作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市委第十一次和区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好思想准备。

2、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结合前段时间进行的行风调查问卷向学生、家长征求意见,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向教师征求意见,如实反馈给本人,进行梳理、归纳,从梳理归纳的意见中深入剖析自己存在的差距。

3、真诚谈心谈话。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进行相互交心,沟通思想,增进了解,互相帮组,营造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

4、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运用学习成果,结合搬迁、庆典以及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对照检查存在的不足,从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精神状态、思想境界、工作质量、发展思路、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上深入查找问题。认真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认真准备发言材料。

5、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学校领导班子要本着一切为了学校发展出发、认真查问题,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二)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11月21日) 具体要求:

1、民主生活会上,学校班子成员要认真交心,不回避矛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原因,提建议。

2、民主生活会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重在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明确方向,理清思路。

(三)做好民主生活会后的工作

11月22日至11月27日,撰写学校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专题报告民主生活会后,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归纳整理,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并抓紧落实。落实情况通过党务公开方式向师生公布,接受师生监督。

会前5天上报民主生活会主题以及筹备情况,会后一周内将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情况、会议原始记录、领导干部的书面发言提纲和民主生活会查摆出问题的整改方案及采取的措施送教育局政工科。

包头市蒙古族学校党支部 2011年10月27日

包头市蒙古族学校 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方案

包头市蒙古族学校党支部

2011年10月27日

上一篇:某工会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免费促销协议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