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

2022-10-23

第一篇: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

金融扶贫多模式助推脱贫攻坚详细流程

模式二:贫困户自贷和非贫困户“1+1”带贫模式 (一)贫困户自贷。 具体流程为:

1.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往村级金融扶贫服务部填写一式四份的《平舆县扶贫到户小额贷款申请表》;

2.村级金融扶贫服务部经公示无异议后出具意见,报至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

3.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经公示无异议后出具意见,意见中需标明该贫困户的信用等级,将一式四份申请表报至县扶贫办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4.县扶贫办出具意见后转县财政局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5.县财政局出具意见后转县金融办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6.县金融办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信用等级A级(含)以上的贫困户申请表转人行核查,人行核查通过且公示无异议后交办相关合作银行。其他贫困户的申请直接交办相关合作银行;

7.银行受理审核并出具意见;

8.银行与借款主体签署借款合同,为借款主体发放贷款。

(二)非贫困户“1+1”带贫模式。

该模式由非贫困户申请贷款,政府提供贴息不提供担保。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县财政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贴息。

具体流程为:

1.非贫困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前往村级金融扶贫服务部填写经扶贫办审定的带贫协议和《平舆县扶贫到户小额贷款申请表》各一

1 式五份,并保证贫困户年受益不低于3000元;

2.村级金融扶贫服务部出具意见后,将带贫协议和《平舆县扶贫到户小额贷款申请表》各一式五份报至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

3.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出具意见后,将带贫协议和《平舆县扶贫到户小额贷款申请表》各一式五份报县扶贫办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4.县扶贫办出具意见后转县金融办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5.县金融办派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交办相关合作银行;

6.银行受理审核并出具意见;

7.银行与借款主体签署借款合同,为借款主体发放贷款。

模式三:“四方联动”企业带贫模式

针对带动贫困户的企业(不含房地产行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社等采取“四方联动”模式,即“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模式。该模式不设风险补偿金,政府提供贴息不提供担保。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县财政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贴息。

具体流程为:

1.带贫企业前往乡级金融扶贫服务部填写一式两份的《平舆县金融扶贫带贫企业贷款审批表(四方联动、五方联动专用表)》中的申请书、承诺书,审批表按A4标准双面印制;

2.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经公示无异议后出具意见,报至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一份,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存档一份;

3.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转交银行。

4.银行审核通过后,带贫企业与贫困户签订经县扶贫办审定的带贫协议,按每申请5万元贷款需带动1户贫困户的标准确定,并确保每户年受益不低于3000元;

2 5.带贫协议签订核实后,银行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并发放贷款。 模式四:“五方联动”企业带贫模式

针对我县带动贫困户的主导产业、重点龙头企业,采取“五方联动”模式,即“政府+银行+县担保机构+企业+贫困户”模式。经县专题会议研究讨论通过后,县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担保,银行按程序进行审核并发放贷款,县担保机构和银行按照80%、20%比例承担风险。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县财政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贴息。

凡与贫困户签订经县扶贫办认可的带贫协议的重点企业,按每获得5万元贷款需带动1户贫困户的标准确定带贫户数,并确保每户年受益不低于3000元。

具体流程为:

1.带贫企业前往乡级金融扶贫服务部填写一式两份的《平舆县金融扶贫带贫企业贷款审批表(四方联动、五方联动专用表)》中的申请书、承诺书,审批表按A4标准双面印制;

2.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出具意见后报至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一份,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存档一份;

3.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会同相关单位提交县专题会议研究; 4.经县专题会议研究讨论通过后,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转交银行; 5.银行审核通过后,带贫企业与贫困户签订经县扶贫办审定的带贫协议,按每申请5万元贷款需带动1户贫困户的标准确定,并确保每户年受益不低于3000元,县担保机构与企业签订担保协议为企业提供担保;

6.银行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并发放贷款。

第二篇: 全市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对策思考

为深入了解全市自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产业扶贫的成效,市委政研室围绕市委、市政府产业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组成课题调研组,深入XX、XX、XX等县部分乡,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方式,对全市产业精准扶贫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格局全面形成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统一部署,各县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通过抓好试点示范引领带动,深入推进“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积极推进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各县加强与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对接,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村民住房财产权、林权等“三权三证”抵押担保融资工作。目前,全市农村“三权三证”抵押贷款XX亿元。在抓好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已开展农业科技培训XXXX期,培训XX万人次。通过培训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以实用技术培训为贫困户脱贫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以上实现就业创业,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 的目标,实现脱贫致富。

发展壮大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参与精准扶贫的农业龙头企业XX个,涵盖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电商等产业,通过联户带动、入股分工、劳务输出、托管代养等方式,带动XX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预计XX年每户贫困户可实现增收3702元。如XX县围绕XX米等县内优势产业,扶强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全县XX米种植面积14.54万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26户种植3675亩,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增收308.76万元。有658户贫困户参与企业贷款入股分红,已兑现分红80.8万元。XX县XX乡采取“土地流转扶贫+基地务工扶贫+订单经营扶贫”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引进XX食品有限公司、XX牧业有限公司、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户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目前建成规模化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1万亩,标准化烤烟种植基地7000亩,生态经济林果基地1万亩,林下种草养畜基地4万余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646户,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合作利益机制全覆盖,年可促进户均增收1.5万元左右,人均增收3400元左右。

探索了一些助农增收扶贫路径。各县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抓好产业扶贫路径设计,每一个产业都有一套精准“施工方案”和“作战路线图”。如XX县XX乡XX蔬菜合作社以贫困户扶贫贷款1500万元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 偿还贷款、支付利息,并对社员进行保底分红,贫困户年均分红4000元,带动了4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全市按照产业、资金、区域、对象、时限“五个精准”,分别为烤烟、辣椒、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定制脱贫工程。各县还通过园区辐射、合作带动、电商激活等办法,大胆探索“党支部 +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大户+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等帮扶联接模式,形成产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

投入了一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积极争取金融融资、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建立健全了扶贫资金投入增长长效机制。设立产业发展担保基金,按照每户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设立了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基金,引领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如XX县通过1:10的比例放大吸引金融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用于扶贫,缓解贫困户贷款难问题。初步统计,XX年以来至今年11月20日止,全市农行、农信社、邮储银行已向符合评级条件的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信贷资金7.09亿元,直接带动1544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促进了一批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贫困户通过入股、打工、租种、领养等多种途径在产业精准扶贫中增收。如XX县XX乡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采取“流转土地得租金、农民务 工得薪金、订单预购得订金”的办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已流转土地1.5万亩,涉及农户215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5户,贫困户从土地流转和劳务薪金中每年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二、产业扶贫面临的突出问题

虽然XX市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素质等因素制约,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进程。

帮扶部门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当前精准扶贫在如火如荼开展,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有帮扶任务,都会或多或少投入一定资金、物资到贫困地区开展帮扶脱贫。但是由于一些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调,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之间合力不够,统筹协调能力弱,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使得扶贫资金使用呈现“碎片化”,发挥的作用有限,总体效益不高,难以形成资金合力。加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不能有效带动群众受益。

产业扶贫联动机制尚未形成。一是产业带动能力弱。大部分贫困村“一村一品”没有完全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明显,优质品种比例较小,缺少能够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还未能体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产业带动模式仍处于起步 阶段,多数仍是劳务用工,带动能力不强,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二是技术服务能力弱。各县农技队伍人员偏少,专职开展农业技术服务不够到位,尤其是特色产业技术人才缺乏,新技术、新品种引用、推广力度不大,菜单式的技术服务更是难以落实。三是信息、市场等要素制约。产业没有形成规模,营销市场和产业经纪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除此之外,特色果菜产业发展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也较大。

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交通、水利等支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贫困村群众靠天吃饭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金融资金发挥效益程度不强。金融资金额度较低,对经营主体扩大规模作用不大,对没有基础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作用小。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生产、发展集约经济缺资金但有技术,而不少贫困户享有小额扶贫贷款却无技术无产业,虽有不少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开始联合,但紧密度不高、不系统、不完整,效果不明显。

产业扶贫带动作用成效不大。当前,扶贫以被动“输血”为主,产业发展水平低,主导产业不明显,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产业扶贫成效不显著且持续性较差,贫困地区主动“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多 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外出打工人口较多,土地丢荒现象严重,贫困户老弱病残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弱,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三、对加快产业扶贫的建议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

坚持规划先行,把准产业扶贫的方向。结合农业资源禀赋,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科学制定产业扶贫规划,要立足贫困乡村的地域特点、基础条件和贫困人口个性化需求,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相衔接,自下而上,精心设计,科学论证,长短结合。既要立足第一产业,联结

二、三产业,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连片开发,又要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实现差异化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激发产业扶贫的动力。扶贫产业发展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市场这支无形之手。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掌握市场动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提高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分析市场供需变化和产品价格走势,选准发展前景 好、预期收益高和区域性、特色性显著的产业项目。要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拉长扶贫产业项目链条,加强信息引导、产销对接和科技支撑,着力引进和建办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全产业链发展道路,促进扶贫产业项目可持续。

坚持特色发展,提高产业扶贫的命中率。要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选择扶贫产业和市场主体。各县贫困乡村要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加大县乡统筹力度,大力推进“数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要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产业项目名录和有条件实施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数据库,搭建产业精准扶贫服务对接平台。在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采取转让、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对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合作社实行市、县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进行信用评估和扶贫效益评估,建立黑红名单,加大失信成本,保障贫困户利益不受损害。对假借扶贫之名,行坑农害农之 实的不良商家,一经发现,要严厉打击。

坚持利益共享,唱响产业扶贫的大合唱。牢固的利益联接机制是实现产业扶贫持续发力的稳定剂。要把共享理念贯穿到扶贫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引导贫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加强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接关系,试行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工作,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手,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等形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资源变股权,让沉睡资源活起来;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农民受益等方式,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资金变股金,让分散资金聚起来;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让资金在市场中流动起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实现增收致富,农民变股民,让农民富起来。

坚持机制创新,激发产业扶贫的能量。要调整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功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贫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要探索开展互助资金产业化管理试点,实现扶贫资金专业管理、精准投放、循环使用、收益持续,解决好谁来用、怎么用、如何管等问题。要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订单农业和农业设施设备抵押贷款试点,缓解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抵押物不足问题。要探索建立“银行+政府”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户和 带动主体的支持力度。要优化贴息贷款发放方式,建议将政府贴息贷款直接发放给参与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改变农户无承担风险能力不愿贷、市场主体有一定承担风险能力而不能贷的状况。要创新保险扶贫手段,探索开展农产品产量保险、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试点,降低扶贫产业经营风险,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优质便捷的保险服务,增强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构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风险防范屏障。

第三篇: 1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排查整改方案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论述和对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根据《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兽医局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排查问题整改方案》要求,我县紧盯脱贫攻坚短板弱项,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脫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对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攻坚、巩固、提升、兜底、整改”重点工作、咬定目标、坚持标准,发扬“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紧扣“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彻底抓好问题整改,全面解决脱贫攻坚“回头看”突出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目标任务 着力构建以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食用菌、优质林果、饲草“六大”特色产业和畜禽及经济动物养殖为主的扶贫产业体系。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构建完善的产业扶贫体系,保障贫困户涉农收入持续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效。

三、整改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彻底查摆。做到举一反三、点面结合,既梳理中央巡视组反馈的问题,也查摆自己发现的问题;既查找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也查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点;既查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也深挖潜在性、沉淀性问题。

(二)坚持领导带头,落实整改责任。全面落实县负总责的整改工作要求,坚持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夯实全县各级各

2 部门责任。把问题查彻底、把原因剖透彻、把办法谋清楚。县级牵头领导分工负责、包抓落实,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把自己摆进去,限期整改、落实到位。

(三)坚持真抓实干,确保整改实效。坚决落实从严从实要求,各镇各部门主动认领问题,主动整改落实,做到整改工作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相互推诿、不相互扯皮,真反思、真整改。对发现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需配合整改的要密切协作;需要完善制度机制的,抓紧研究制定。需要长期整改的,无论点上的问题,还是面上的问题,无论历史的问题,还是现在的问题,每个问题都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靠实整改责任,切实整改到位。

(四)坚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深刻剖析具体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深入分析政策导向、政策设计、政策要求,采用特殊机制、拿出特殊办法,集中资金、资源和人力、精力,补短板、强弱项,修软肋、治硬伤。建立台账、销号管理,分类施策、靶向治疗,健全制度、高效推进。

四、问题及整改措施 从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的角度出发,彻查问题、深剖原因、强化措施、狠抓整改。

(一)个别龙头企业、合作社 2019 年贫困群众入股分红还没有兑现。

问题 1:2019 年整合财政扶贫资金 1774.5 万元入股到超越、文德兰等 4 家龙头企业,按照 8%的比例,应向 1122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兑现收益分红资金141.96 万元。目前,分红兑现日期已到期为与超越发展农业有限公司 2019年 3 月 25 日签订的收益合同,收益分红资金为 50 万元,资金已经支付到农业农村局账户,目前已拨付到农户 27.152 万元,剩余 22.848 万元正与各镇核对受益户账号信息。剩余 91.96 万元收益分红资金因与企业签订日期不同,协议约定的分红期限未到,还未兑现给贫困户。

整改情况:正在整改 整改期限:2020 年 9 月中旬

3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产业扶贫到户资金监管,保障贫困户资产收益。按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县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投放管理和风险防范办法》,严格按要求强化到户资金监管,狠抓产业扶贫政策落实,督促指导 4家龙头企业根据带贫协议约定期限及时兑现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配股分红资金,超越发展农业有限公司剩余 22.848 万元收益分红资金,在账号信息核对准确后,将于 2020 年 3 月 31 日前拨付给 149 户贫困户,文德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 56 万元收益分红资金于 2020 年 4 月 10 日到期后兑现给 481户贫困户,云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 11.96 万元收益分红资金应于 2020 年 8月 26 日到期后兑现给 101 户贫困户,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 24 万元收益分红资金于 2020 年 8 月 26 日到期后兑现给 193 户贫困户。各到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按合同签订的日期,及时将贫困户收益分红资金打到县扶贫办账户上,扶贫办陆续通过“一卡通”将贫困户入股分红收益资金发放到位。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企业带贫机制。加强带贫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且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 3000 元/人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下性奖补,稳定就业 1 年以上的按 5000 元/人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同时支持带贫经营主体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优先吸纳贫困户到企业或生产基地务工,通过中药材、马铃薯订单,积极收购农户农产品,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题和产销难题。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引导带贫经营主体规范运行。根据企业市场环境,动态监管超越、文德兰等 4 家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指导企业安全规范生产,加大品牌建设,积极创建“三品一标”名优产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全面化解竞争市场潜在风险,保障龙头企业健康规范经营运行。避免出现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无法实现预期的扶贫带动效果。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扶贫开发股 责任人:

整改时限:2020 年 9 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

4 (二)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难度大任务重,贫困地区农业底子薄,又易受气候和市场价格双重影响,再加上贫困劳动力素质不高、观念落后等因素,产业基础薄弱,稳定增收仍然是最大难题。

问题 2:虽然 19 个贫困村均于 2018 年低全部退出贫困村验收,但 2020 年退出验收的贫困户大部分为兜底保障户,健康劳动力短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业发展水平低,发展动力不足,影响冷凉经济产业带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

整改措施:一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种养产业。深入实施“三个一”扶贫工程,加快建设祁连山浅山区冷凉经济产业带,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19 个沿山区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 32 名、产业指导员 34 名,引导贫困村群众发展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草畜等特色产业,力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占全村种植面积 50%以上,继续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向沿山冷凉地区倾斜,目前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贫困村有 2 个,加大农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支持县内涉农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设中药材、马铃薯、饲草等生产基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夯实贫困群众“种养产业”发展基础。二是深入推进生态宜居搬迁工程。动员祁连山浅山区海拔 2600 米以上居住的群众进行生态移民搬迁,依托生态工业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集聚的产业优势,带动搬迁群众置业发展、稳定就业,从根本上缓解祁连山生态压力,解决高海拔地区群众种养产业发展滞后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因自然条件受限而存在的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农业产业化股 责任人:

整改时限:2020 年 6 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 (三)近年来扶贫资金大量向贫困村集中,一些非贫困村在基础设施配套、村容村貌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5 问题 3:在开展乡村振兴以来,我县加快“一轴四驱”“一带四路”建设,沿国道 227 线和冷凉经济带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改造,进行“一化三改”,在乡村振兴稳定推进的良好局面下,个别行政村生产和生活环境还存在一些差距,产业化发展靠后,振兴动力不足。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乡村基层治理。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深化“三链”建设,推行“三联三促”工作模式,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等模式,引领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二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每个行政村建成 1 个或多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市场稳定的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或设施果蔬生产基地。三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加快发展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休闲观光、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建设一批集农耕体验、特色餐饮、观光采摘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点,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村。四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挥各类经营组织作用,确保每个行政村有 2 个以上带动农户增收、运行规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要采取“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与农户建立股份合作的紧密联结机制,或建立订单、购销合同等半紧密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五是加大人居环境政治。深入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农村垃圾、厕所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健全机制,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乡村振兴股 责任人:

整改时限:2020 年 6 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 (四)贫困群众的产业培训还不够精准,内容还不够丰富的问题。

6 问题 4:虽然已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技能、种养技术培训全覆盖,但全县 34 户边缘户还存在致贫风险,种养产业发展质量不高,还开展有针对性的种养产业培训。

整改措施:一是加大技术指导,精准实施“一户一策”定向培训。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产业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村组干部等服务人员的作用,认真分析边缘户致贫风险,精准施策,定期为边缘户提供田间管护、种养技术指导、疾病防控、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服务,针对边缘户发展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食用菌、牛羊等特色产业实际情况制定培训帮扶计划,进行分产业指导培训,并及时跟踪边缘户农业生产全过程,及时化解种养技术短板,指导边缘户高水平、科学化进行农业生产管护。二加强产销对接,解决边缘户农特产品销售难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的技术指导、农产品购销、就业帮扶、信息引导、电商服务等方面的带贫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就业、农特产品展销、农特产品订单等方式帮扶边缘户抵御致贫风险。

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农技中心、综合股、农业产业化股、扶贫股 责任人:

整改时限:2020 年 12 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 (五)有的龙头企业带贫能力不强,需要加大支持力度。

问题 5:全县 34 家涉农龙头企业,持续稳定发挥带贫作用的有 14 家,其余农业企业带贫能力不稳定,存在时好时坏的状况,需要加强支持力度,引导帮扶带动贫困户发展。

整改措施:一是大力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双赢模式。促进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效益,实现贫困户与企业、专业合作社双赢。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采取种畜投放、寄养、代养、托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牛羊等特色养殖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为贫困户提供种养技术、疾病防

7 控、农机服务等知识,带动贫困户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收入。结合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三品一标”经营主体发挥品牌带动能力,规模流转土地,建设“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吸纳贫困户基地务工,增强农业产业化参与意识。二是建立健全发展冷链物流体系。加大对建设农畜产品冷藏设施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新建 500 吨以上的马铃薯储藏窖库,每座补助资金 10 万;对新建 2000 吨以上并安装制冷设施的农畜产品冷藏库,每座补助 20 万元;对新建 4000 吨以上并安装制冷设施的农畜产品冷藏库,每座补助 40 万元。同时引导拥有果蔬保鲜库和马铃薯储藏窖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收储销售服务,帮助贫困户农产品错峰上市,缓解集中上市压力,促进农产品供需平衡。

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农业产业化股 责任人:

整改时限:2020 年 12 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 (六)有些合作社带贫能力弱,培训带头人和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工作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问题 6:贫困村专业合作社运行规范和较规范占比较高,非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一般和未运行的占比较高,带动贫困户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强整改,提高规范和较规范运行。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监管机制,加强合作社辅导员人才队伍建设,对合作社规范提升情况进行定期调查和实地查看,形成周统计月汇报工作机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在加大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的同时,开展对非贫困村合作社数量进行摸底,加强监督管理,进行分类指导规范,支持运营规范和较规范的合作社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经营,争创建省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对“运行一般”的合作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完善规范,并积极引导通过整合、合并重组、建立联合社等方式提

8 升发展能力,促进规范运行;对长期“未运行”、也不打算运营的“空壳社”引导其依法进行注销。二是加大合作社带动扶持力度。根据县委 1 号文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吸纳整村整组搬迁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并按照“保底收益+分红收益”等模式发展集约化生产,在经营主体全面兑付入股群众保底收益和分红收益后,按照经营主体兑付分红收益总额的 30%予以奖补。三是大力开展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继续组织实施贫困村合作社带头人“万人培训计划”,计划合作社带头人培训 2 期 100 人,合作社财务人员计划 3 期 300 人,乡镇合作社辅导员培训计划 2 期 100 人。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农村经营指导站 责任人:

整改时限:2020 年 12 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 五、整改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有关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艰巨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脱贫攻坚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针对产业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改、全面彻底改,以高质量整改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完成。

(二)靠实整改责任,严肃追责问责。紧盯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发现的问题,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整改销号台账,细化整改措施,强化整改实效,确保问题整改全覆盖、无遗漏,绝不允许出现问题整改责任“挂空挡”,绝不允许整改工作图形式、走过场,切实推动问题整改往实里做、往细里抓。

(三)扎实推进整改,提升脱贫实效。对照“回头看”问题,找准差距、深挖根源,校正工作落实上的偏差。要把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整改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民主监督、督查巡察及审计发现的产业扶贫方面

9 的问题整改结合起来,一体推进、一体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实改,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台账管理、对账销号,确保整改措施全面落实、整改任务全面完成。

第四篇: 1 脱贫攻坚期内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为切实加快我镇扶贫攻坚步伐,确保 2020 年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小康,2014-2020 年脱贫攻坚期内,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统一部署安排,迅速开展工作,把产业扶贫作为助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主推“造血式”产业扶贫,确保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受益。现将脱贫攻坚期内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镇地处东部,距市区 7.5km,S105 省道贯穿全境,幅员面积 70.86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5000 余亩,土壤 80%属于沙石薄土,水系属红岩渠、官、宋、硼尾水段。全镇辖 15 个村,3 个社区,224 个村民小组,共 24784 户 50038人。2014 年以来,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 1251 户 2085 人。我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患大病和长期慢性病 596 人,因病致贫 459 户,占比 36.7%;持证残疾人 379 人,因残致贫 269 户,占比 21.5%;因病因残致贫总占比 58.2%。年龄分布:60 岁以上 1243 人,占比 59.6%,16 岁以下 97 人。劳动力分布:具备普通劳动力的 492 人,因病残或年老体弱劳动力 947 人,不具备劳动力的646 人。2014 年农业产业现状:种植业以种粮食为主,养殖业以养猪为主,产业较为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16 个,全镇有耕地 54000 余亩,土地流转 10800 亩。

二、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情况 (一)研究安排部署情况 为确保我镇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任务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下发了《2017—2020 年镇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方案》、成立《2017-2020 年市级贫困村驻村农技员和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成员的通知》,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确保工作安排部署到位。为了提高认识,做到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全力把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做好、做实,坚决如期打赢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攻坚战,明确了责任分工,我镇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纳入了年末综合

2 目标考核管理,确保形成“要求严格、责任落地、行动统一、合力共为”的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局面。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情况 2017 年以来,我镇多次组织召开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组织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部分重要论述,镇主要领导在会上指出,要着力强化理论武装,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上下更大功夫。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定不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严防松懈,保持攻坚状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切实做到力度不减、劲头不松、标准不降。要严防急躁,务求稳扎稳打,防止和克服超越实际、急于求成的倾向,一步一步走、一针一线“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有节奏、有步骤、高质量地推进。要严防厌战,坚定必胜信心,既要为基层扶贫干部鼓劲鼓励,也要为他们减压减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着力攻克薄弱环节,在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上下更大功夫。认真落实省市相关政策要求,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集中火力攻坚,加快补齐短板,做到标准要严把,既不拔高,也不降低;举措要过硬,统筹整合资源,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实施进度;解决要彻底,加强数据比对,严格销号管理,确保 2020 年总体解决我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

(三)农技巡回小组成员、贫困村农技员和产业指导员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升贫困户致富发展农业产业水平。

根据各村的实际主导产业情况协助村上完善产业扶贫规划,制定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帮扶措施。重点走访有劳动能力、产业需求的建档贫困户,准确掌握贫困户现状及贫困原因,为他们量身制定扶贫技术方案。2014 年以来,报送信息简报 300 余篇,农业产业帮扶培训 100 期 6000 人次,巡回小组进村时间开展技术指导 400 余次,发放技术资料 5 万余份,推广新技术 20 余项,新品种 30 余个,建立种植示范基地 2 个,示范面积 500 亩,养殖基地 2 个,示范

3 养猪 2000 头,养兔 20000 只。建立了工作台账,详细记录了进村技术服务内容。2020 年年初,农技人员入户结合贫困户自身产业现状,帮助制定种养规划,平时加强技术指导,协助农产品销售,主要种植粮食、蔬菜、养殖鸡、猪等。一年来,45 户贫困户实现种养殖收入 37 万元,通过种养殖收入,人均增收达到 3000 元。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流转贫困户土地达到 980 亩,5 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流转土地租金达到 200 万元,务工收入达到 110 万元,同时带动部分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解决贫困人员务工和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依靠农业产业增收,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任务完成。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合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从 2014 年到 2020 年,新增种植大户 80 余户,现种植大户达到 130 户,新增养殖大户 30 余户,现养殖大户达到 116 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联合体 3 个,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生产指导、产品销售等方面服务,采取“订单收购+溢价带动”模式,收购贫困户农副产品,确保贫困户农产品不积压,在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中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 122 人。通过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吸收贫困户参与流转贫困户土地 78 亩,一年租金 6.24 万元,贫困户通过务工,一年务工收入达到 4.34 万元,还向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带动贫困户增收。

(3)用好项目资金,助推农业产业扶贫 为精准到户到人,依据贫困户劳动力现状和资源条件,因劳动力施策,规划到户到人,对有种养殖条件的贫困户,给予必要的农业生产物质支持,通过发放肥料、鸡苗、猪苗、兔苗等农业生产资料,帮扶种养殖业 773 户,并分村派驻农业巡回服务小组人员,加强技术指导跟进。

市级贫困村文永村利用项目资金建设光伏发电站,发电收入用于本村贫困户生产发电,项目资金还投资华胜农业,收入用于贫困户分红。

4 三、创新工作及特色亮点 2014 年以来,我镇始终把脱贫攻坚、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因户施策,扎实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一)因地制宜,集约规模发展。结合资源优势和传统种养习惯,确定产业发展项目,项目突出一村一品,依托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集约化规模发展,抵御市场风险。

(二)长短结合,培养脱贫能力。以培育脱贫增收产业、培训脱贫增收和培养脱贫致富能力为根本,做到既要注重当年增收脱贫,更要注重长期致富增收。

(三)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我镇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发展生猪养殖及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当地 120 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生态种植业就近务工或土地流转,实现稳定增收,户均增收超过 4000 元。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确保扶贫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统筹兼顾。

(四)2020 年,因受疫情影响,我镇农技巡回小组成员主要通过电话、微信、广播等多种形式对我镇贫困户和种养大户进行疫情防控和技术指导,引导种养大户有序复工复产。以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鼓励发展专业大户,深入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农业辐射带动作用。

(五)勤劳致富,自力更生脱贫。贫困户是产业发展主体,要激发贫困户增收的决心,坚定增收脱贫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我镇永中村 7 组贫困户冯建林,原来家庭十分困难,经镇上巡回指导小组技术指导,流转土地 215 亩,种粮经作物,发展特色经营作物羊肚菌、土豆等,2017 年以来,经济纯收入达到 3.5 万元,提升了满满地幸福感,实现了幸福生活的梦想。

为进一步落实“五个一”帮扶工作,全面完成我镇脱贫攻坚工作,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农业巡回服务小组对全镇所有产业帮扶户进行大培

5 训、大消毒、大宣传,制定一场一策防控措施。为了提高帮扶户养殖积极性,农业巡回服务小组在帮扶户中遴选文永村贫困户李文兴(现存栏肉鸡 20 只,荷兰小香猪 50 只、实现 2018 年至 2020 出栏荷兰小香猪 1080 头,养殖业创收致富 16200 元。黄正富(现存栏肉鸡 35 只,肉兔 15 只、种兔 12 只)实现2018 年至 2020 出栏肉兔 1080 只,养殖业创收致富 37800 元,为科技示范户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六)农旅结合,助推产业扶贫。我镇文永村,耕地面积 3190 亩,人口 2961人,有 14 个村民小组,曾一度是市级贫困村,因处于红岩渠尾水段,地势低洼,十分缺水,村民只能依靠传统农业生活。经党委政府想法子,通过土地流转,文永村从传统模式向种植经济观赏作物转变,借助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时机,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出自主采摘、田园观光、农家乐休闲模式,带动周边农户 30 余户,户年均收入达到四、五万元以上,如今的文永村,交通便利,环境宜人,百姓安居乐业,游客络绎不绝。镇农业技术巡回小组还专门传授农技知识,教他们将产业做大做强,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助力产业扶贫,让农户的口袋鼓起来。

四、农业产业扶贫成效 为确保帮扶成效,从贫困户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将以产业扶贫工作为抓手,加快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推动粮经统筹、种养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接联系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扶优育强粮油产业、设施农业和畜牧产业等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重点围绕产业扶贫,创新产业扶贫工作思路,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菜-稻-菜”模式,种养结合,农旅结合,形成了优质粮油基地、蔬菜基地、生猪、小家禽等养殖基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土地生产效益增加,截至 2020 年现有 1214 户 2008 人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 8858 元,其中,依靠农业产业扶贫人均增收 1500 元。

五、下阶段工作计划

6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推动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从实现农业生产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粮食稳定生产,守住安全底线,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走出一条粮食核心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

二是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优质、高端、特色养殖。

三是继续加大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强化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四是继续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五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

第五篇:政协人大关于脱贫攻坚农业产业扶贫情况调研报告

X县政协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深入X等乡镇,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对该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X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是蔬菜茶叶产业不断壮大。

全县有无公害蔬菜基地X个,现有相对集中连片X-X亩蔬菜基地X个,X亩以上有X个。蔬菜复种播种面积X.X万亩,总产量X.X万吨,产值X.X亿元,同期相比分别增长X.X%、X.X%和X.X%,茶叶种植面积达到X亩。X等龙头企业,引领着我县蔬菜产业朝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二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X.X万亩,X年粮食总产量为X.X万吨,比市级下达该县全年粮食作物目标任务数增产X.X万吨,增长X.X%;

三是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X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X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同时X有限公司还被X省农业厅评定为X年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X小镇跻身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四是生态养殖健康发展。

(X)渔业产业。水产养殖面积达到X亩,水产品产量为X吨,同比增长X.X%,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为X吨,同比增长X.X%。积极向上争取实施了“X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X县水产品养殖设施改扩建项目”、“X年渔业标准化养殖项目”等多个渔业项目。

(X)畜牧业。X年生猪饲养量、存栏和出栏数分别为X.X万头、X.X万头和X.X万头,分别同比增长X.X%、X.X%和X.X%;家禽饲养量、存笼和出笼数分别为X万羽、X万羽和X万羽,分别同比增长X.X%、X.X%和X.X%;牛饲养量X.X万头,羊饲养量X.X万只,分别同比去年增长X.X%和X.X%。发展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X家,年出栏X头以上猪场X家,规模养殖占总养殖户的X%以上。

二、主要措施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县始终坚持“五个一”产业扶贫思路,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实效。

X.创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型主体,带动农民创业。

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在全县形成了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新局面。

一是经营范围多元化。

全县农业经营主体主营经营范围遍及粮食生产,生猪、牛羊、水产、家禽等传统产业,果蔬、茶叶等有机产业,油茶、花卉苗木等相关行业,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步扩展到休闲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等农旅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使县域特色产业基础得到夯实。目前,全县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带动贫困户X户实现增收X人;

二是培育主体多元化。

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载体特色、经营产业、服务全面、管理规范的特点。一方面注重在产业链条上把贫困户纳入帮扶对象范围,实行订单生产,全程技术指导,贫困户只管简单的种或养,收购、加工、销售环节全部由企业负责,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共赢;另一方面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流转土地、参与合作社经营、入园进厂务工,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同时,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示范带领作用,让贫困户“跟着看,跟着干,共同富”。在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既有种植养殖大户、经营能手牵头,又有龙头企业带动;既有村组干部、基层农技人员领办,又有私营业主创办;

三是利益联接多元化。

实行“整体经营、带动发展、保底分红”等方式,推广“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贫困户”等帮扶联结模式,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文件激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以采取土地、贷款资金等要素入股,以及返租倒包、基地共建、阶段就业等方式,建立保底分红、劳务增收、订单生产等联结机制,让懂市场、懂经营的能人带动贫困户增加收益,形成了产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

目前,全县通过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贫困户”等帮扶联结模式带动贫困户数X多户,其中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X多户;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创收的贫困户共有X多户。

X.扬长避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大格局引领,各部门形成合力,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深入推进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以销售农特产品为主的农村电商扶贫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等项目。

目前,累计带动贫困户X户X人次,覆盖全县所有省、市贫困村。传统农业稳步发展。采取“企业、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通过委托养殖、合作社联结、大户(能人)带动等方式,为贫困户合理选择和布局特色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脐橙、油茶、茶叶、生猪、水稻、肉牛、肉羊、水产养殖和其他农业产业等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目前,该县通过发展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年覆盖带动贫困户X户X名人次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增收,户均月收入至少可达X元。

电商农业蓄势待发。通过出台政策、龙头企业引领、电商知识培训等方式,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工作,积极支持电商龙头企业及电商服务站点引导、带动贫困户参与电子商务产业,通过电商增收。

休闲产业初露荷尖。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贫困户)主体”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据统计,全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X家,其中农家乐

X家,休闲农庄X家,休闲农业园X家,农民就业人数达X人次,其中引导带动贫困户参与发展农家乐X家、观光采摘园X家,带动贫困户X户X人,实现贫困户收入X元。

据统计,全县X个乡(镇、场、管委会)均设立了电商服务站点,其中“农村e邮”精准脱贫站点已完成X个脱贫站点建设,此外X镇还设立了农村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目前,覆盖全县省、市级贫困村X个,建设电商服务站点X个,建设“益农信息社”X家,X户贫困户参与电子商务培训,培训后通过电商创业就业X户,电商服务站帮助X户贫困户销售了农产品。

X.典型引路,全面孵化产业基地,拓宽辐射力度。

一是多模式齐驱并驾。

产业基地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发展,实现产业扶贫示范带动推进。如X采取阶段就业、倒包返租、自我发展、基地共建等方式,增加当地农户收入,带动了X户贫困家庭走向增收之路;X镇和宏昌商贸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扶贫模式,该镇X户贷款贫困户可从中连续三年按每季度X元进行股权分红,同时,公司还优先吸纳贷款贫困农户到基地务工,贷款贫困户也可以承包公司基地的蔬菜大棚自己种菜,公司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有力增强了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

二是强措施解决难题。坚持点面兼顾、平衡推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着力解决资金和土地的瓶颈难题,加快建立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X年,全县有X户贫困户发展了农业产业,其中申请产业奖补的贫困户有X户,涉及X个行政村,全面覆盖省级、市级贫困村,共下拨农业产业奖补资金共计X多万元;累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X万元,惠及贫困农户X户。

三是大力度建设基地。目前,全县共建设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X个,X个乡(镇、场、管委会)均建设一个百亩以上农业产业扶贫基地,积极打造了XX等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发展X旅游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基地。

据统计,我县产业扶贫基地面积X多亩,涉及产业扶贫基地X个,计划投资X亿X千多万,已完成投资X多万元。目前,扶贫产业基地已基本全面建成,累计带动贫困户X多户,带动人口X人次,户均收入X元左右。

三、存在问题

该县农业产业在扶贫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帮扶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X.贫困户自身素质低影响就业。

贫困户缺乏种养专业技能和启动资金,个体规模又较小影响自身的发展,同时,由于贫困户自身素质比较差,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在提供相同报酬的基础上,肯定是优先选择劳动力更强的,因此,选择贫困户,实际上是牺牲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X.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基地辐射带动人数有限。

全县脐橙、生猪、蔬菜三个主导产业的规模较大,尤其是以脐橙为主的果业,有X.X万多亩面积,并且有三家果品加工厂,但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利益连接机制,有时农产品不能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

同时,一些生产基地缺少特色,规模不大,基地建设不成熟、不稳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基地辐射力弱,难以拉动市场,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企业经营现状不佳,利润薄,对贫困户带动能力也较弱。

X.土地、资金等问题瓶颈日显。

土地不集中,滞后的农民小农意识影响土地流转与经营主体的发展,现有的连片集中土地满足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即使有“产业扶贫信贷通”等贷款政策,农户也是裹步不前,真正贷款用来自己发展创业的不多。

目前,全县贫困户主要是通过借助“扶贫信贷通”政策进行转贷赚取利息,大部分信贷资金放在旅投、城投等企业,因为有政府背书,贫困户感到完全无风险;而私人企业,存在破产、资不抵债等风险,贫困户不能精准识别;转贷利息太低,只有X.X厘的月息,风险与收入不成正比,低于市场行情,农户获益不大。

四、意见建议

按照“产业支持、龙头带动、加工流通、特色高效”的原则,政协委员在推动深层次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全面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X.拓展产业链条,创建知名品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大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支持经营主体发展订单种植、建设生产基地、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开展产学研合作、投资新建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产业链经营机制。

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重点支持“XX等农产品地理标识的企业发展,以龙头为引领,带动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产业扶贫。

X.加大资金扶持,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探索财政性投入形成资产民用、民管、民受益的管理运行机制,可优先安排符合实施条件的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装备能力建设等方面项目;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证、农业政策性补贴等方式,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产业扶贫信贷通”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将资金投入到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产业,让资源变资金,让资金变股金,让农民变股民,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X.引进科技人员,提高服务能力。

完善农业人才引进制度,吸引专业化人员前来X投资创业,全面带动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实验、示范和推广等合作。

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X.推动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发展。

不断破解用地的难题,以X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充分利用园区秀美的田野和村庄等自然条件,建设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农业体验观光园,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公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发展“接二连三”,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树立标杆。

打造一批“农旅结合”、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食品产业等农业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XX深加工项目、总投资X亿的X公司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X.X亿XX科技农业特色小镇项目等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助推农业集群式发展。

X.加快土地流转,推动产业发展。

鼓励贫困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支持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与其他农户组建合作社,按规定分红。

在贫困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农户的土地。对流转其它农户土地的贫困户和对流转贫困农户土地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给予一定的补助。

上一篇:创业计划书摘要怎么写下一篇:初一级部主题班会安排